老法师讲座

净空老法师:认识佛教(第五集)讲于美国迈阿密

时间:2016-06-29 10:57   编辑: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点击:


http://www.amtb.tw/
http://tv.jxwx.org/
http://www.fxsp.org/
http://www.sxjyqqw.org/
http://www.hwadzan.com/
http://www.amtb.cn/rsd/rsd.asp
http://www.hwazan.org/web/index.php
http://www.mchunghua.org/Default.aspx

  1991/12  美国迈阿密  档名:17-001-0005
  诸位同修,昨天跟诸位介绍了布施波罗蜜。在三种布施里面,介绍了财布施,财布施包括的范围非常的广泛,在佛法里面通常又把它分为内财与外财,外财就是身外之物,内财就是身体。今天我们看到医学界里面,有许多捐赠眼角膜,或者捐赠内脏,这是属于内财的一种。另外,我们以体力去帮助别人工作,这也是内财布施。如果我们给人家工作了一个小时,给人家帮忙,要是有报酬,就不叫布施了。如果不求报酬,我们今天讲做义工,义务的工作,这也是属于财布施,这是我们用体力来布施,叫内财布施。
  由此可知,布施的范围是非常非常的广泛,随时随地我们都在做,但是就是没有布施的心,所以他行的不是菩萨道。假如我们是一个布施的心,你每天时时刻刻在修,统统是修六度,统统是修菩萨法。所以菩萨法跟凡夫不同地方在哪里?就是在一念心,一念觉,为一切众生,这就是佛菩萨;一念迷,为自己,这就是凡夫。
  所以佛家常讲善恶的标准,凡是为自己的都是恶,凡是为别人的都是善。往往我们初学的人听了,很难懂,人为什么不为自己?诸位要知道,凡夫之所以不能成佛,是有两种执着,第一种是我执,第二种是法执。我执要是破掉了,就证阿罗汉果了,法执破尽了,就成佛了。念念都为我,我执天天在增长,所以修一切善法,执着在增长,执着破不掉,所以佛说这是恶。你不想出三界,那是另当别论,想出三界,一定要破我、法二执。我执就是烦恼障,烦恼的根源,法执是所知障的根源。
  第二种是「法布施」。法布施是智慧、聪明、才艺的修因,因此它包括的范围也非常之广泛。通常我们把它分为世间法与出世间法,就是佛法与世法。凡是别人想知道的、想学习的,我们会的,我们能的,肯热心的去教导他,这都叫法布施。所以法布施不一定是讲经说法,讲经说法是无量法施当中的一种。譬如说,我会烧菜,他不会,他很想学,我尽心尽力指导他、教导他,这也是法布施。他不会做一个工程,我会做,我指导他、教他,他会了,也叫法布施。无论对于小朋友,像小学这些课程,你教他,是法布施,乃至于各行各业无尽的知识、技术。假如我们的传授是有代价的,是收学费的,就不叫布施了。没有任何条件的,这才叫布施。
  或者我们要问,现在我们在学校里头做老师,每个月有拿薪水的,我们教这个小孩,算不算法布施?这个问题就在你一念心。你一念,我为了是教底下一代的儿童,我绝对不是为名利而来的,你所做的完全是法布施。如果我是为薪水而来的,是为了我要升等,我从讲师要升副教授、升教授,这就不是法布施了,所以完全在一念之间。
  真正修法布施的人是非常热心,不疲不厌。不是修法布施,假如名利得不到,他就消沉了,他就灰心了,他的教导就不够热心了,力量是有限的。所以菩萨总是以无尽的悲心去利益一切众生,绝对没有条件的。特别是在佛法,佛在大经上告诉我们,「一切布施中,法布施为最」,这个法布施是讲佛法布施。唯独佛法能够帮助一切众生断烦恼、了生死、出三界,能够帮助一切众生获得无量的智慧、无尽的德能才艺,所以这个布施是最圆满的、最殊胜的,唯独大乘菩萨法里面才具足,所以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一个不赞叹的。
  我们今天看看我们的佛教界,法布施,当然经典是最重的一项;其次,现代有讲经说法的录音带、录像带;再来就是接受各个地方邀请,把佛法介绍给大家,把佛法推广到社会,这统统是法布施。可是往往有些同修,你们把那个经本一翻开,后面「版权所有,翻印必究」,或者「版权所有,不准翻印」,这就不是法布施了,这是什么?这是商人在卖书,法施的功德利益统统都没有了,是世间商人开书店,做买卖的。这录音带也是,「版权所有,不准拷贝」,完了,这也不通了,所以都变成生意买卖了。甚至于请讲经的,这是少数的,先要谈好供养,你请我到这里来讲经,讲多少个钟点,你要给我多少供养,这也变成买卖了,这都不是布施。所以菩萨行只是为利益众生,绝对不为自己。这地方没有供养,大家真正想要佛法,佛菩萨自己出路费,绝对不勉强任何一个人,只要大家真正得到佛法殊胜利益,这目标就达到了。这是说法布施包括世出世间一切法。
  第三种叫「无畏布施」。什么叫「无畏」?众生身心不安,他有恐惧、有害怕的时候,你能够帮助他,消除他的恐惧,这一类的布施叫做无畏布施,这范围也非常非常的广泛。譬如这两个国家,另外一个国家要侵略我们,要来攻打我们,我们人心慌了。从军,在前方去抵抗敌人,也叫无畏布施。我在前方保护后方,使后方人民能够安居乐业,这是属于无畏布施,这要知道的。假如有人晚上走路害怕,有人怕鬼,有人怕强盗,这路很长,我送你回去,陪你一道,你不害怕了,你心安了,这也叫无畏布施。其他的例子就不必多举了。由此可知,只要叫他身心安稳,离开一切恐惧,这一类的统统叫无畏布施。无畏布施得的果报是健康长寿。
  说到这个地方,我特别提醒同修们,吃素食是无畏布施,一切众生看到你都不会害怕,为什么?你不会伤害他,这是属于无畏布施,这是真正做到非常圆满的,这是得健康长寿。法布施得聪明智慧,财布施得财富。所以我们要想这三种果报都得到,这三种布施要认真的去修。
  在我们中国历史上,这三种果报最大的,可以说空前绝后的就是乾隆皇帝,乾隆皇帝这三样可以说都达到圆满了。财富是「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他真正聪明,真有智慧,健康长寿,他做六十年皇帝,还做四年太上皇。这是他自己说「古希天子」,是自古以来希有的,这作天子,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他的话不是夸口的。这么大的福报,我们明了,他在过去生中,生生世世都修清净圆满的财施、法施、无畏施,他才得这么大的福报。
  佛在大乘经上常常教导我们,菩萨一定要修布施波罗蜜。「波罗蜜」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究竟圆满的意思。怎样把布施做到究竟圆满?这是菩萨重要的一个课题。上面跟诸位所说的,都是在日常生活当中琐碎的这些事情,我们明了才知道,真的是从早到晚,处事待人接物,时时处处无不是在修布施。修布施,自己不晓得,这不晓得就没修了,修了也等于没修。知道了,真正统统在修布施,但是这不圆满、不究竟。究竟圆满的布施是放下、是舍、是帮助他人。我们应当把什么放下?这「放下」就是「舍」,「舍」后面有个字,后面是「得」,「舍得」,小舍就小得,大舍就大得,不舍就不得,你想想看,这个东西多么重要。
  佛告诉我们究竟圆满的「舍」是什么?再问问,你有没有烦恼?有。为什么不把烦恼布施掉?这个重要。你有没有忧虑?你有没有牵挂?你有没有生死?有没有轮回?把这个东西全部都布施掉了,你就得大圆满、得大自在了,这才是究竟的布施度,也就是布施波罗蜜。所以从身外之物练习,练习慢慢的舍,舍到最后,一切都能舍,最后连烦恼、生死都舍掉了,才能够恢复到自性的清净光明。
  第二是「持戒度」,六度里面第二个。持戒就是守法,世出世间一切事物都有一个法则,小事有小的方法,大事有大的方法,一定要循着法则,这样才能够做得很圆满,才能够做得很快速。所以这个地方的「持戒」,并不是指五戒、十戒(这是根本戒),此地六度里面的持戒,是讲我们平常守法,是这个意思。家庭里面,家庭有家庭的规矩,父子、夫妇、兄弟,这是伦常,决定不能够颠倒。一颠倒,这家就乱了,父不父,子不子,就乱了。他有长幼,有自然的一种秩序。家庭,从早晨起来应该做些什么事情,甚至于我们讲烧饭,烧饭也有一个顺序,你总是先洗米,然后再下锅,温度要调得很好,你不按照这个法则,你饭也煮不好、也煮不熟。炒个菜,这个菜下锅也有先后,统统是方法。无论学什么,都有一个方法,一定要遵守方法。
  学佛,佛的方法更是精严。前面曾经跟诸位说过,我们要想在佛法上成就,必须要遵守佛教给我们修学的次第。次第,前面在四弘誓愿跟大家讲得很清楚,先从发心,先发大心,大心就是要度一切众生的这一个愿心,然后断烦恼、断习气,再学法门,最后是圆成佛道。成了佛道,这才有能力广度众生,「众生无边誓愿度」,这第一愿才能够实行、才能够实现,否则的话,那一愿叫空愿,光是说,说了做不到的。必须成了佛道,才能普度众生。也许有人要问:作菩萨怎么不行?菩萨虽然度众生,菩萨不能度比他更大的菩萨,纵然是等觉菩萨,等觉菩萨不能度同样的等觉菩萨,成了佛的时候,连等觉菩萨也都在度化之内了。所以一定要成佛道,才能够度九法界一切众生,要真有这个愿。有这个愿,慈悲的力量就发出来了,就能够精进不懈。
  现在人虽然是天天念四弘誓愿,心没有发出来,为什么?他还有是非心,还有人我心,还有好恶心。这个人我跟他很好,我度他,那个人我讨厌他,我才不度他,「众生无边誓愿度」底下还要加批注,「某些人我不度」,这不象话。所以愿不是真愿,不是圆满的愿。圆满的愿心一发就是菩萨,所以你看《华严经》上,初住菩萨叫初发心菩萨,叫「发心住」,那个心一发,就不得了,就不可思议,不是六道凡夫的心量。所以一定要真正发心,这叫菩提心。
  佛常常教我们「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就是教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如何过日子,怎样生活。存心要慈悲,「方」是方法,「便」是便宜,便宜要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做到恰到好处。方法里面有方法,方法重重无尽。所以这两句话不一定是在学佛,日常生活当中统统普遍要用上。譬如这一段给大家介绍六度,六度是六大纲领,是六个方法,每一度里头又有许许多多的方法,可见得这个方便是重重无尽。你要能够善于运用,哪有不自在!哪有不快乐的道理!这属于持戒波罗蜜。
  第三是「忍辱波罗蜜」。忍辱就是忍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耐心。当年翻经的这些法师,是看到中国人有一个倔强的个性。你看我们中国古书上常常记载着,「士(读书人)可杀,不可辱」,这个忍,什么都可以忍,侮辱不可以忍,杀头没有关系,我都可以忍,侮辱不可以忍。翻经的法师:好,不能忍,就忍辱,辱都能忍,还有什么话说!没有一样不能忍了。所以忍辱是专门对中国人翻的,它原来的意思只是忍耐,没有「辱」的意思,这是特别就中国人倔强的个性,加上这一个字。所以小事情要有小的耐心,大事情要有大的耐心。《金刚经》上面告诉我们,「一切法得成于忍」,你没有忍耐,你什么事情都不能成就。你在学校念书,你念大学四年,你要忍四年,你不能够忍耐四年,你就毕不了业。到这个地方听讲两个半小时,你要有忍心,你能够忍得住,这一堂东西你才能听得圆满。由此可知,没有耐心,无论他有什么好的条件,也一定是一事无成。成功永远是属于有耐心的人、有毅力的人,这也是成功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
  我们在《金刚经》上看到,世尊给我们讲菩萨六度,你展开经文看,特别强调的,一个布施,一个忍辱,其他的讲得很少,这两桩事情讲得很多,换句话说,这两个是成败关键。
  俗话常说「处事难,处人更难」,从前处人还容易,现在处人比从前不知道要难多少倍,原因在哪里?从前的教育是教我们做人的。现在的教育是教我们做事的,不教我们做人了,所以我们不知道怎样做人。于是这情绪千变万化,不要说我们没办法知道别人,对自己都不晓得,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这就真难。
  佛教给我们忍耐,忍耐分为三大类。第一个就是对人为的加害要能够忍受,忍人家对你的侮辱、对你的陷害,能忍,决定有好处。为什么?能忍,这心清净,容易得定,修道容易成就,也是最大的福报。第二就是自然的变化,像寒暑的变化,冷暖能够忍,饥饿、遇到天然的灾害,也要能够忍耐。第三种是修行,佛法的修学也要忍耐,在没有得到法喜之前,就是功夫没有得力之前,修行是很苦的,这一段路是很苦的,这路子走过去之后就很乐了,为什么?你功夫上轨道了。
  譬如大家来的时候,有很多从高速公路来的,在没有找到高速公路,在底下绕圈圈,很苦,车子又慢,路上车又多,得有耐性。上了高速公路,这很舒服了,很畅快了,一切阻拦都没有了。我们学佛也是如此,开头学都是在摸索,无量无边的法门、宗派,到底哪个好?我到底想学哪个?摸。有的人很幸运,三年、五年就摸到了,就好像他很幸运,走小路,一下就上了大路。有些人十年、二十年,有些人一辈子都摸不到门路,就很冤枉,就很苦了,所以就苦一辈子。这个地方当然与自己的善根、福德有关系,善根、福德、因缘具足,佛菩萨必定加持。佛法里头常说「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一个人是真心向道、真心慕道,佛菩萨常常在那里照顾我们,到我们几时真正肯接受了,他来给我们一点,咱们这道路就找到了。佛菩萨为什么不来点醒你?点了,你不接受。告诉你这个法门,这未必好,我听人家讲那个法门比这个殊胜,这还得跟佛菩萨抬杠,还跟佛菩萨争论,佛菩萨只好不来了,这一点希望诸位细心去领会。所以修行要有很大的耐心,没有耐心不能成就,耐心是禅定的前方便,不能忍耐就没有底下的精进,精进的预备的功夫就是耐心,有耐心这才谈得上精进。
  「精进」,「进」是进步,由此可知,佛法不是保守的,更不是落伍的,佛法是天天都要求进步,正如同儒家所教人的一样,要日日新,日新又新,这是孔夫子教人的。所以现在有很多人说:儒家落伍了,佛教应该淘汰了。他对于六度里面的「精进」、儒家的「日新」,可以说是完全不了解。
  进步是好现象,最重要的是要精进,精是纯而不杂。无论世出世间法,世间法像西方许多大科学家,他们在一生当中有许多特殊的发明,你问他怎么得来的,他就是专精,天天去研究,锲而不舍,被他发现了。佛法也是如此,佛法是无量法门,你必须是一门深入,你才能够成就。假如门门都学,这是决定不可能成就的。门门都学,是一门成就以后的事情。成就以后,其他无量法门,你这一看一听,都通了,所以说一通一切都通了,是那个学法。不是没有开悟、没有通达之前,你就能门门学,那个门门学就变成障碍,这是必定要知道的。
  在念佛法门,我们举一个例子,其实这些事情,诸位念《高僧传》、念《居士传》,看看古人的修学的成就,你就会恍然大悟,他都是专攻一样。民国初年,谛闲法师有一个徒弟,这个徒弟是中年出家的,四十多岁才出家,他的年龄跟老法师年龄差不多。他们从小是生在农村里面,在一起玩的小朋友,童年都在一起。谛闲法师家庭环境比较好一点,念过书,以后舅父做生意,带他出来,所以算是我们俗话讲「见过世面」的,出去旅行过,见过世面。他那一个同学,家境清寒,没有念书,长大之后,生活非常困苦,学一个手艺,这个手艺在大陆上叫锅漏匠。「锅漏匠」,恐怕你们年轻人都不懂,年岁老的人晓得。什么叫锅漏匠?就是碗、碟子打破了,他能把它补起来再用,那个时候很节省。不像现在打破了就丢掉,破个边都丢掉,那时候还得补起来再用。就做这么个手艺,天天挑个担子在外面喊,吆喝着,非常的辛苦。这是他这几十年当中,真正体会到人生太苦了。所以就找他小时候在一起玩的这个朋友,出了家,做了和尚,于是就把他找到了。
  找到谛闲法师这里,在庙里住了几天,就跟老法师说:我要出家。他说:为什么?生活太苦了,我一定要出家。老和尚说:你不要开玩笑了,住几天还是去做生意去吧。为什么不让你出家?年岁太大了。在大陆那个时候,四、五十岁就是老人了,体力就衰了。他说:你学五堂功课都学不会,念经都念不会,你在这寺庙里,大家瞧不起,冷眼看你,你的心多难过。学讲经,你还不认识字,还要从念书做起,到哪一年才能成就?这就是拒绝了他。结果他就硬赖着:我非出家不可,我不做生意了。老和尚给他搞得一点办法都没有,主要就是小时候在一起,这份感情在。
  老和尚就说:这样好了,你要是真的想出家,你得要答应我几个条件。他说:没有问题,我认你做师父了,你说什么,我统统听、统统接受。老和尚说:这很好,我给你剃头。剃了头之后,他说:你也不要去受戒,也不要住在庙里。受戒,五十三天这个戒坛,你也受不了。也不要住庙里,我到乡下(住在宁波),宁波乡下有很多小庙,没人住的,破庙、废庙没人住,找一个小庙给他住。老法师在附近认识的护法很多、信徒很多,找几个护法每一个月给他送一点钱、送一点米,他的生活可以过得去。又在附近找了一个念佛的老太太照顾他的生活,每天中午饭、晚饭,给他烧两餐饭,给他洗衣服,这他很自在了,早饭就他自己去料理。就教他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他说:你就给我念这一句佛号,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你就再念,一直念下去,你将来一定有好处。这个人没有知识,但是听话、老实,他就死心塌地念这六个字。真的就像老和尚讲的,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这样就念了三年。三年没有出门,就在那个庙里头念了三年,这叫精进,就一句佛号,一点也不杂,念了三年。
  这一天,他就离开寺庙,到城里去看他的亲戚朋友。晚上回来之后,吃完晚饭,就跟这位烧饭的老太太说:明天你不要替我烧饭。这个老太太心里一想,「师父三年都没出门,今天出去看看朋友,大概明天一定有朋友请他吃饭,叫我不要给他烧饭」。到了第二天中午,吃过饭的时候,老太太到庙里去看看,看看师父有没有回来?有没有人请他吃饭?他那个庙是破庙,庙的大门都不关的,没东西偷,什么也没有。到庙里去看看师父,在喊的时候也没人答应,再去找一找,看到师父在寮房里,站在那个地方,面对着窗户,手上拿着念珠,再叫他,不答应,走到面前去的时候,他死了,站着死的,念佛往生了。这个老太太吓了一跳,从来没有看到人是站着死的,这赶紧去报告他那几个护法,这护法来一看,大家也不晓得怎么办,就派人到观宗寺去报告谛闲法师。那个时候没有车,请一个人去报信,走路去的,走去再走回来,三天。你看他往生,站着往生,还站三天,等他的师父来替他办后事。
  诸位要知道,三年成功,精进!谛老法师看到之后,非常赞叹的说:你没有白出家,你的成就,当代讲经说法的法师,名山宝剎的方丈住持,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你。就一句阿弥陀佛,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三年就成功,这样殊胜的成就到哪里去找!一句阿弥陀佛,所以这叫专精。
  所以无论世出世间法,我们要想在这一生当中有真正的成就,一定要知道精进。无论是念佛、是参禅,或者是持咒,乃至于研教,都要知道这一个原则。在教下来讲,如果一个人发心,自己修学也能够帮助别人。最好一生学一部经典,专讲一部经典,这就是精,每讲一遍必定有一遍的进步,遍遍都有进步。如果一个人专讲一部经,讲上十年,要讲《阿弥陀经》,能够讲上十年讲一部经,这个人就是阿弥陀佛。假如他十年专讲《普门品》,这个人就是观音菩萨。如果他十年当中讲十部经,他什么都不是。你才晓得精进之可贵。
  大概这是总有二、三十年了,二十多年前,将近三十年,我在佛光山,民国五十八年星云法师找我在那边教书,我曾经给他建议,因为那个时候他山上有一百多个学生,我劝他,叫每一个学生专学一部经。我说:法师,十年、二十年之后,你佛光普照全球。他听了:好是好,但就不像佛学院了。佛学院里面开的课,像一般学校一样。我说:但是有一定的好处。最后他也没接受。我在那里教一个学期,我也就离开了。假如那时候真正要接受,一百个人,我们打个对折,能有一半人,五十几个人出来,有五十多个专家,还得了!你们要听《阿弥陀经》,请阿弥陀佛来跟你讲,你们想听《地藏经》,有地藏菩萨来跟你讲,各个都是专家,这样佛法才能真正普遍的弘扬。
  所以希望你做专家,不要去做通家,样样通,结果是样样都不通。这一样通了,结果是样样都通,样样都通还是专弘这一样,这是跟大家做一个表率、做一个样子。哪一尊佛、哪一尊菩萨不是样样都通,可是他还是标榜一样,这就是佛菩萨已经做出一个榜样给我们看,教给我们这样修学才叫做精进,精进的利益功德无量无边。
  第五「禅定」。禅定不仅仅包括世间跟出世间的禅定。世间禅定是讲四禅八定,能够修成,将来就能够生色界天、无色界天,这是天界里面高级的,是要修禅定才能得到的。出世间禅定有大乘、有小乘。对于诸佛如来所修的,我们称为出世间上上禅定,这是对佛说的。整个佛法修学的枢纽统统在定,这是要知道的,并不是禅宗才修禅定,其他的宗派就不修禅定了,就错了。我们念佛,念佛目的在哪里?在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禅定。教下修止观,止观也是禅定。密教里面修三密相应,相应就是禅定。由此可知,每一个宗派、法门所用的名词不一样,其实是一桩事情。所以在六波罗蜜里面,禅定统统都包括了。
  不仅仅如此,连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小小定也含摄在其中。小小定是什么?你心里面有主宰。在大的来说,我们这一生当中,我有一个方向,我有一个目标,我的方向、目标绝对不会被环境左右,绝对不会受环境动摇,这就是我有定。像科学家研究一样东西,他不会被别的影响,他就会成功,他就得佛家讲的三昧,他就得科技的三昧。念佛人一心不乱,像刚才讲谛闲老法师那个徒弟,他就得念佛三昧,真的就得到。所以忍辱是基础,能忍就有耐心,有耐心才能精进,精进才能得定,所以定是修行的枢纽。
  「禅定」,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给我们下了一个定义,你要明了这个定义,你才知道修禅并不只是打坐。打坐是修禅定无量方法的一种,除这一种之外,还有无量的方法都在修禅定。六祖大师他老人家是从《金刚经》开悟的,所以他所讲的东西都是依据《金刚经》。佛所说的这些原理原则,他给我们解释,禅是「外不着相」,你不执着一切境界相是禅;「内不动心」是定。他老人家是这个解释法,他这个解释法实在讲就是《金刚经》上的。
  《金刚经》上有两句话是释迦牟尼佛教给须菩提尊者,要用什么态度去弘法利生?佛教给他的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不取于相」就是「禅」,就是你不要着相。内里头不要动心,不要起心动念,这就是「定」。所以我们在《华严经》上,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去参访鬻香长者,鬻香长者是修禅定的,他到哪里去找他?结果这位长者不是在家里打坐,也不是在道埸修定,他跑到什么地方去了?跑到市埸去了,佛经上讲的「市廛」,市廛就是最热闹的市埸,像美国大的MALL一样,到那里面去了,他在那里面逛,那是什么?修禅定。他在那里修什么?「外不着相,内不动心」。他逛MALL,他是修禅定,他不是像人家盘腿面壁。所以我们遇到那个修高级禅定的,我们都会瞧不起他,他哪里在修行?哪个地方热闹,他就跑哪里去,殊不知,他在修高级禅定。我们只佩服盘腿面壁,几个钟点或几天都没有动,这个人的功夫了不起,不晓得人家逛MALL的功夫高过他不知道多少倍!要知道高级的禅定,是行、住、坐、卧都在定中。
  《金刚经》上跟我们把这个道理说得很清楚,为什么禅定这么重要?为什么一定教给我们外要离相,内要不动心?这些话都是最真实的开导,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什么叫有为法?这个说起来就很麻烦。如果诸位念过唯识就很好懂,《百法明门论》里面,佛将一切法(就是我们讲的万事万法),归纳为一百大类。这一百类里面,前八个是心法,接着五十一个心所法(是心理作用),再有二十四个不相应行法,还有十一个色法,十一个色法是讲物质,要用现在话来讲就是精神和物质,统统是有为法。不但所有一切物质是梦幻泡影,我们起心动念、打妄想也是梦幻泡影。
  所以佛真正明了事实真相,教我们对这些境界不要起心动念,我们的真心就恢复了,对于宇宙之间一切事物的看法,就跟如来一模一样。那个时候的知见就是佛知佛见、正知正见,这就是「般若波罗蜜」,就是般若智慧。所以般若智能都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应用在前面的五度。这就教给我们,我们要学菩萨行,就是菩萨的生活,我们对于一切法明了、通达,于一切法不执着,尽心尽力去帮助别人。
  为什么帮助别人?这是诸佛菩萨的「同体大悲,无缘大慈」。因为只有佛菩萨晓得,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众生跟我是同一个体,同一个体去帮助他,还要谈什么条件!我的手一痒,替它抓抓,这还谈条件吗?右手,我这里痒,你替我抓抓,我们谈谈条件,不需要谈条件了,为什么?同一体。我们今天迷失了自性,不知道一切众生跟我们是同一体,同一个真如本性,不晓得才迷惑了,所以在这里分自分他、迷惑颠倒、起惑造业,自作自受,苦不堪言!佛教给我们破迷开悟,就是把这些迷惑颠倒统统打破,才看到事实真相。所以帮助一切众生就是帮助自己,没有两样,慈悲心、爱心是从这里发出来的,没有任何条件。
  所以一切作为都有方法、都有程序,这就是「持戒」。有耐心、有毅力,这是「忍辱」。能够专精不懈,这是「精进」。心地有主宰,不会被外境所动,这是「禅定」。一切事物,没有一样不透彻,没有一样不明了,这是「般若」。佛教给我们,这六条要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你就是道地道地的菩萨行了。绝对不是说受了菩萨戒,就当了菩萨,迷惑颠倒的菩萨。你要不懂得六度,日常生活当中,不能把这六条应用在生活里面,受了菩萨戒也是泥菩萨。
  说到这个地方,我们想到前几天跟大家介绍的「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全部都是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才叫学佛,这才叫学菩萨,才有一点像菩萨。菩萨要成佛,单单修六度还不行,六度只能成菩萨,还不能成佛。要用这种方法来修学念佛求生净土,给诸位说,可以念到功夫成片,可以念到事一心不乱,理一心达不到。换句话说,从六波罗蜜的基础再往上提升一层,是什么法门?是《华严经》上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的法门,是成佛的法门,是理一心不乱的法门,法身大士的境界,所以这是最后修学的,这是不能够躐等,它都有按次序的。六波罗蜜没有修成功的话,这十大愿王实在讲是连边都沾不上。
  普贤行的特色就是心量之广大,就像虚空法界一样,所以他这十愿,愿愿都是究竟圆满。第一个是「礼敬诸佛」。诸佛到底是哪些诸佛?佛在《华严》上告诉我们,「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就是告诉我们哪些是诸佛。「情」是一切有情众生,我们今天讲动物,所有一切动物。「无情」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植物、矿物,这就是把所有一切统统都包括了,这些统统是诸佛。我们对佛的恭敬心,要能够转变对一切众生,这是普贤的行,所以它跟一般菩萨行不一样。
  我们学佛的人对佛很恭敬、很虔诚,其实这个恭敬、虔诚还不是真的,是假的,为什么?如果你有一个更重要的人、更重要的事,你今天就不来了,就不看佛了。可见得那个虔诚恭敬是有问题。今天在这里讲佛经,要是真正至诚恭敬,这是我们人生第一桩大事。假如有一个人告诉你,今天晚上有一笔生意,马上可以赚一百万美金,保证你就走掉了,你再也不回来听经了。可见得我们对佛菩萨的恭敬、虔诚,自以为如此,禁不起考验的。这一考验才晓得,这恭敬心、虔诚心,一文不值,不是真实的。
  普贤行的恭敬是真实的,对一切众生跟对佛完全一样,为什么?因为一切众生本来成佛,得罪一个众生就是得罪佛,就是对佛不敬。对人要紧,这桌椅板凳也是众生。这「众生」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这叫众生,所以桌椅板凳也是众生。对它怎么恭敬?是不是每天对它顶礼三拜?这样学法就变成佛呆子了。对物,你把它摆得整齐,把它保养得干干净净,这是对它的礼敬。书本摆在书架上,摆得整整齐齐,是对书本的恭敬。所以做事情认真负责,把事情做得很好,尽心尽力把它做得很圆满,这是对事的恭敬。所以叫你对人、对事、对物要平等的恭敬,这是普贤菩萨的大行。所以把六度菩萨行扩大,把它圆满了,就叫做普贤行。所以普贤行是菩萨行里面,最圆满、最殊胜的修行方法。
  第二,「称赞如来」。第一个是讲「礼敬诸佛」,为什么第二句要换成「如来」,不叫「诸佛」?这里面用意很深。「诸佛」是从形相上说的,所以从相上来讲,一律要恭敬。见到善人恭敬,见到恶人也要恭敬,不能分善恶,不能分邪正,正法恭敬,邪法也恭敬,没有不恭敬的。「称赞」是从性上讲的,这里面就有差别了。他是善的,我们称赞他;不是善的,我们不称赞他,恭敬不称赞,这里就有差别了。
  在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里面,就做出样子给我们看,他对每一位善知识都是有礼敬、赞叹,唯独里头有三个人没有赞叹,有礼敬,没有赞叹。这三个人,第一个是胜热婆罗门,这个人是代表什么?代表愚痴(贪瞋痴)。所以愚痴,善财童子有恭敬,不赞叹他,那是外道。还有一个甘露火王,代表瞋恚。那个人脾气很大,稍微得罪一点,马上就治罪,下油鼎,见刀山,就这样来整人,他去恭敬,有礼敬,没有赞叹。还有一个伐苏蜜多女,是个妓女、淫女,他去恭敬,不赞叹。所以这三个人代表贪、瞋、痴三毒烦恼,你看他恭敬,不赞叹。
  所以赞叹是以性德为标准,一定是善的,一定是正法。不是善法、不是正法,他不赞叹,但是一定要恭敬。所以恭敬一定是清净心、平等心。所以我们对于其他一般宗教要恭敬,如果是正法、正教也要赞叹。像天主教是正教,它帮助人生天,当然不是究竟,能生天也不错,比在三恶道强得多,所以我们也赞叹它。如果是邪教,换句话说,那个教确确实实是叫你造罪业,堕三途的,这我们决定不赞叹。所以这十愿的第二愿跟第一愿就有这么大的差别,但是二者的心地决定是清净圆满。好,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赞 (0)

本站所有内容共享 欢迎转载 正气文化公益网 反黄之盾

Q群: 218813922 QQ: 516104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