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法师讲座
净空老法师:认识佛教(第一集)讲于美国迈阿密
时间:2016-06-29 10:57 编辑: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点击:
次
http://www.amtb.tw/
http://tv.jxwx.org/
http://www.sxjyqqw.org/
http://www.hwadzan.com/
http://www.amtb.cn/rsd/rsd.asp
http://www.hwazan.org/web/index.php
http://www.mchunghua.org/Default.aspx
http://www.fxsp.org/
1991/12 美国迈阿密 档名:17-001-0001
诸位同修,这次是我第二次来到迈阿密参学,记得上一次来的时候是五年前。刚刚到此地听曾居士告诉我,越南的净行法师在此地建立一个道场,净行法师也是我的老朋友,过去在台湾我们也常常见面,今天他没有在此地。往年,我是每一个新的道场建立都要讲一部《地藏经》,原因是有了地之后,就要认真从心理上来建立佛法,从心理上建设,《地藏经》就是我们学习的第一部经典。但是在修学佛法之前,一定要对于佛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假如我们把佛法认错了,费了许许多多时间的修学,到后来一样得不到结果,这就非常的可惜。因此,我们今天还是要从头说起,先把「什么是佛法」给诸位同修做最简单扼要的一个汇报。
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世尊在三千年前出现在北印度,我想这些历史大家都能够了解。根据中国历史所记载,佛是生在我们周朝昭王二十六年,甲寅这一年;入灭是周穆王五十三年(壬申)。现在在中国的佛教,常常在佛诞、佛入般涅盘的纪念日,我们在法会当中还是用这个年号。佛当年在世,住世是七十九岁,七十九岁入灭的,在历史上记载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曾经为大众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佛入灭之后,大概有一千年,也就是在中国东汉永平十年,佛教才正式的传入中国。
我们要想认识佛教,首先要知道什么叫「佛」,什么叫「法」,什么叫「佛法」,什么叫「佛教」。这几个问题,对于我们修学,关系非常之大。
「佛」这一个字,是从印度梵文音译过来的,它的意思是「智慧、觉悟」的意思。当年为什么不用「智、觉」这两个字来翻佛陀?是因为「佛陀」这两个字的含义是无限的深广,我们中国字汇里面,这两个字不能够包括,因此我们就用音译,然后再加以批注。
「佛」这一个字有体、有用,从它的本体上说是「智慧」,从它的作用上来讲是「觉悟」。就体上讲,这个「智」,佛在经上给我们说,包括三大类的智慧。第一类叫「一切智」,要用现代哲学名词来讲,就是真正正确的了解宇宙的本体,这样的智慧在佛法里称为「一切智」。第二种智慧叫「道种智」,「种」是指现象,宇宙之间的现象,种类无量无边,这许许多多的现象怎么产生的?从哪里来的?现象过程如何?后来结果如何?能够正确明了宇宙万象的智慧,这叫「道种智」。第三种叫「一切种智」,就是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究竟圆满的明了,没有一丝毫的迷惑,也没有一丝毫的差误,这样的智慧才叫做「佛」。由这个智慧起作用,当然这就是对于整个宇宙人生的真相,得到完全正确的了解了。
智慧的起作用就是大觉,佛在经上给我们说,「觉」也有三大类。第一个是自己觉悟了。第二个是能够帮助别人觉悟,这就叫「觉他」。第三种是圆满的觉悟。像二乘罗汉、辟支佛,这些人自己觉悟,自觉之后,他还没有能够发心主动的去帮助别人觉悟,我们经典里面常常说这是小乘人。大乘菩萨自觉之后,能够主动的去帮助一切希望觉悟的人,「希望觉悟」,这是缘成熟了,菩萨一定是主动的来帮助他。要智觉达到究竟圆满,这究竟圆满正如同其他宗教里面赞美上帝一样,「全知全能」,全知全能在我们佛教就称为佛。
佛告诉我们,这样圆满的智慧德能,「觉」就是它的德能、它的作用,是每一个众生本来统统具足的。像《华严》、《圆觉》里面都讲得很清楚,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本来都是佛。佛在「出现品」里面(这也是《华严经》上说的),他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换句话说,众生与佛都是平等的,没有差别。现在我们把智慧德能都失掉了,怎么失掉了?他老人家一句话把我们的病根给挖出来了,「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这就是我们的病根之所在。现在从佛落到这样一个地步,就是妄想、执着。我们每天搞生死轮回也是妄想、执着,现在生活过得这么苦,还是妄想、执着。妄想、执着是病根。妄想、执着去掉一分,我们就得一分自在,就恢复一分的智觉,要把妄想、执着断得干干净净,我们的佛性就重新又恢复了,就又恢复到本来佛了,这是佛在大经里面把事实真相告诉我们。
大智大觉的对象,就是无尽时空里面所包含的一切万事万物,这个「万」不是数字,只是形容极多,无量的无量,一切事物。「小」,佛经上常说,我们身上一根寒毛,毛端是小的,或者是微尘,这是讲到小的。「正报」小的毛端,「依报」小的微尘(环境小的),大的到虚空法界,这就是我们智觉的对象,佛用一个代名词代表这些万事万物,这个代名词就叫做「法」。所以「佛法」这两个字连起来,就是无尽的智慧觉悟,觉了宇宙人生一切万事万法,这叫「佛法」。所以中国人常讲「佛法无边」,确实是无边,所觉的对象没有边际,能觉的智慧也没有边际。这无量无边的智觉,诸位要记住,是自己的本能。
这个简单解释,我们对于什么叫「佛」,什么叫「法」,什么叫「佛法」,有了一个简单的概念。不过这里面还有一桩事情是我们很不容易体会的,就是佛跟我们讲,「我们本能的智觉与智觉的对象(宇宙人生万事万物),它是一,不是二」,这我们很不容易理解。实在说,如果我们很冷静的去思惟、去观察,假如佛所说的这一句话真的能成立,这「智觉」是究竟圆满的,这句话就可以相信,我们应该相信。如果说「能知」跟「所知」是对立的,「智」与「觉」就很难讲到圆满,换句话说,那是有限的,不是究竟圆满的。但是佛告诉我们,「能知、能觉」跟「所知、所觉」是一不是二,佛法里面常讲的「一真法界」就是说这一桩事情。《华严》最高的境界,净土中讲的西方极乐世界都是属于一真法界。我们明了「佛法」这个名词的含义,对于什么叫佛法,会有一个粗浅的认识。
在中国民国初年的时候,也就是民国十二年,欧阳竟无先生,这是当代的一位大佛学家,他在南京创立支那内学院,培养了不少的佛教人材,有出家的,有在家的。这一位大师在民国十二年,在中山大学发表了一次讲演,他的题目是「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时所必需」,当时在中国也引起相当的震撼。他举的例子非常之多,他的讲演稿经过王恩洋居士将它整理,以后印出来了,现在在台湾也有流通,诸位仔细看看,他的观点是非常正确的。
佛教究竟是什么?学佛的人不能不知道,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教育内涵包括了无尽无边,比我们现在一所完整大学里面包括的还要多。它的内容讲到过去、现在、未来,这从时间上讲。空间上,它讲我们眼前的生活一直推演到无尽的世界。所以它是教学,它是教育,它不是宗教,它是智慧、觉悟宇宙人生的教育。像中国孔老夫子的教育是讲一世,讲我们人的一生,从生到死,一世的教育;佛法的教育是三世的教育,讲过去、现在、未来。
佛教真的是教育吗?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这个疑问就会消除了。譬如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称佛为本师(老师),只有教育里面才有师生的关系,我们称释迦牟尼佛为根本的老师,就是这一个教育是他老人家创始的,这个教育他是第一个创办人。我们跟他的关系,我们自称为弟子,弟子是中国古时候学生的称呼,要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老师与学生,我们跟佛的关系是师生关系。宗教里面,上帝与信徒没有师生这个关系。我们佛门是清清楚楚说明,我们的关系是师生关系。我们跟菩萨是同学的关系,菩萨是佛的学生,早期的学生;我们是现在的,后来的学生,我们跟他是前后同学,菩萨是我们的学长,这要搞清楚。
在日常生活当中(讲现代),我们称老师,这一个寺庙里,我们称和尚。「和尚」是印度话,翻成中国的意思叫「亲教师」,就是亲自教导我的老师,我就称他和尚,就像现在学校里面所讲的指导教授,他直接指导我的,这关系非常亲密。要不是直接指导我的,像一间学校里的老师很多,他是我们学校里的老师,他没有上过我的课,没有指导过我,我们就称他作「阿阇梨」,这就有分别了。阿阇梨的言行可以做我的榜样,可以做我的模范,我可以跟他学习,但他没有指导我。所以这个称呼在教育里才有,宗教里面没有这种称呼。
再从佛教道场的组织(中国佛教寺院),实在讲是佛教教学与佛教艺术相结合的一个机构,就像现在学校与博物馆结合在一起。这一种形式,也就是今天所讲的艺术教学。现在人处处讲艺术,佛教在两、三千年前就实行艺术教学了,后面我还会给诸位详细告。
从寺院的组织也能看出来,跟现在的学校完全相同。「和尚」就相当于学校校长一样,一个寺院只有一个人称和尚,不可以说每一个出家人都称和尚,那就错了,完全错了,只有一个人称和尚。和尚是主持教学政策的,课程是他安排的,老师是他请的,这是和尚的责任,他是校长。和尚下面有三个帮助他的人,佛家称为纲领执事,底下分三个部门。第一个是管教务的,叫「首座和尚」,「首座」管教务,「维那」管训导,「监院」管总务。你看看只是名词不相同,实际上他管的事情,跟现在学校里面的教务、训导、总务没有两样。它的结构确确实实是一个学校,而且是一个非常完整的学校,这就是我们中国过去的丛林,丛林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佛教大学。我们自古至今看佛教的起源,一直到佛教的结构,它都是一个教学的体系,这是我们必须要把它认清楚的,然后才知道我们到底在学什么!
今天在这个社会里,在这个世界上,佛教一共有四种不同的形式同时出现在世间,所以把我们搞迷糊了。第一种是刚才讲的「传统的佛教」,就是佛教的教育,这是传统教育,释迦牟尼佛原本就是这个样子的。但是传统教育现在很少见了,几乎见不到了,变质了,后面都是变质的。
第二种是「宗教的佛教」。它本来不是宗教,现在变成宗教了。我们今天听人家说佛教是宗教,我们也没有办法否认,为什么?摆在外面的形式确确实实是宗教。不像从前,从前寺院丛林每天上八小时课,现在你们看哪个寺院上八个钟点课?再也没有了。古时候中国寺院每天上课八小时、修行八小时。修行是两种方式,一种就是坐禅,一种就是念佛。所以他每天用功是十六个小时,解行相应。上课是听讲,研究讨论,是理论上的,然后修清净心,修觉、正、净。所以他每天是十六个小时在用功,他的妄念当然没有了,所以成就很快。现在也不听经了,也不念佛,不参禅了,天天打妄想,只是每天来供佛,这是修一点福报,这确实变成宗教了。它从教育变成宗教,这是很悲哀的一桩事情。这要把它搞清楚。
第三种,它变成学术,变成哲学了。现在有些大学里开「佛经哲学」这一门课程。我过去在台湾文化大学还教过五年,把它当作哲学来研究。为什么把它当哲学来研究也错了?诸位想想,佛教教育是一个完整的大学,所有科系统统都包括了,现在只认定它是一个哲学部门,把它缩小了,缩成这么一点点,所以这也错了。欧阳先生讲得很好,「它不是哲学,也不是宗教」,佛法就是佛法,「佛法是为一切众生所必需的」,为什么?它真正能帮助我们解决所有的问题,从现在生活问题,到将来生死的问题,没有一样不解决的,可见得它的教学内涵非常广大,变成学术也是变质。
第四种是最近三、四十年才出现的,那是非常的不幸,变成邪门外道的佛教。诸位要知道,宗教的佛教是劝善,劝你做一个好人,劝善。学术的佛教也还不错,让你研究知识,对社会没有多大的伤害。如果变成邪教,变成外道,它完全利用人性的弱点,拿着佛法作招牌,欺骗众生、伤害众生、扰乱社会,这是危害到我们大家的安全,这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这是变质变得太不象话了,变得太过分了。它也有一些言词、一些行为很能吸引人,很能迷惑人,等到事败之后,知道吃亏上当,后悔就来不及了。
所以目前佛教在社会上有这四种,我们要把眼睛睁大,要看清楚,我们究竟要学哪一种佛法,对于我们才真正有利益。佛教既然是教育,我要把这一个观点(就是传统的佛法),这一次利用短短的时间介绍给诸位同修。
佛教教的是什么?我们要知道佛教教育的目的,佛在许许多多的经论中,我们常读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句话也是从梵文里面音译过来的,这个意思能翻的出来,为什么不翻?尊重不翻,因为它是佛教教学的总目标,翻成中国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这个名词可以将它分为三阶段来说明,第一个是「正觉」,第二个阶段是「正等正觉」,第三个阶段是「无上正等正觉」。
世尊告诉我们,世间人对于宇宙人生也有觉悟的,当然觉悟不圆满,不能说他没有觉悟。像世间的科学家、哲学家、宗教家,对于这个世间确实知道不少,知道一些,但是不能算「正觉」,佛家的正字招牌是不容易颁发给别人的,这是非常严格的。为什么不称他作正觉?他觉悟之后,他烦恼没有断,他还有贪瞋痴慢、是非人我,换句话说,他就是凡夫,他不是圣人,所以不能称为正觉。如果贪瞋痴慢、人我是非的烦恼统统断尽了,没有烦恼了,佛就承认这个人是正觉。他得到正觉,佛教里面也有一个学位给他,这个学位叫「阿罗汉」,所以诸位要知道,「罗汉、菩萨、佛」是佛陀教育学位的名称。这是最低的一个学位,得到正觉才称他作阿罗汉。
阿罗汉以上的叫「正等正觉」,「等」是等于,等于佛,他没成佛。这个「等」怎么说?他用的心跟佛用的心是一样的。由此可知,阿罗汉用的心跟佛不一样,阿罗汉用的心跟我们是一样的(差别在我们有烦恼,他没有烦恼),这个心在佛法里面讲叫妄心,就是假的心,不是真的,不是真心,我们用的心都是假的,都是妄心。所以人与人之间往来不要太认真,今天我对你好,也知道是假的,不是真的,虚情假意,不可以当真,当真你就吃亏了。你看今天我爱你,明天就离婚了,这成什么话?这不是真的,一定要知道。
菩萨用的心是真心,就不是假的,真心是永远不会变,佛用真心,菩萨也用真心。佛用的是圆满的真心,菩萨是部分的真心,但是他是真的,不能说他是假的。佛在经上用月亮来做比喻,十五的满月比喻佛的心,菩萨的心像初三、初四的月牙。你看月牙的一点月光,那个光是真的还是假的?真的,一点都不假,决定是真的。所以说初三、初四一直到十四,都是菩萨心,他是真心,没有圆满,所以叫正等正觉。阿罗汉用的心,是水里头的月亮,不是真的,是假的。水里头的月亮,镜子里的月亮,叫镜花水月,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从用心上看,菩萨的心跟佛的心相似,很接近,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纵然是初住菩萨,刚刚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他用的心就是真心,绝对没有虚妄,所以这叫正等正觉。
拿到正等正觉,这有一个学位的名称叫菩萨。阿罗汉好比是学士,菩萨好比是硕士,佛好比是博士。所以佛是通称,不是释迦牟尼佛一个人独称。任何人的智慧达到究竟圆满了,就是你的真心圆了,你就叫佛,佛就加一个「无上正等正觉」。所以佛、菩萨、阿罗汉是佛教学位的名称,他们都是人,他不是神,这是一定要认识清楚的。总而言之,他是觉了宇宙人生的真相,究竟圆满的智慧,这是佛教教学的目标。所以佛法可以说是智慧的教育、智慧的教学。
佛教教学的方针是彻底破除迷信。佛门常讲「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迷是什么?对自己、对生活环境的真相不了解,这就是迷。因为你不了解真相,往往你看错了,你也想错了,看错、想错就做错了,做错的结果就苦。如果你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真正能够理解,你没想错,也没看错,也没做错,你所得的结果一定是快乐。所以「破迷开悟」是从因上说的,「离苦得乐」是从果上说的,学佛没有不快乐的。所以它教学的方针是破除迷信,启发我们真正的智慧,让我们有能力在环境里辨别哪是真的、哪是妄的、哪些是正、哪些是邪、哪些是是、哪些是非,乃至于善恶利害,你真正有能力辨别。帮助我们建立理智、大觉、奋发、进取、乐观、向上的慈悲济世的宇宙人生观。
佛教不消极,佛教不落伍,真正能给我们《无量寿经》上讲的真实的利益,圆满的帮助我们解决众生一切苦难的问题,让我们每个人这一生当中得到幸福快乐、家庭美满、社会和谐、国家富强、世界大同。这是佛教在我们世间的目标,往后的目标,那个殊胜的利益,真正不可思议。所以认清楚佛法的教学,它真的是让我们得到真善美慧,永恒真实幸福的教育目的。
佛家的教学目的、方针,我们知道了。再要说的就是佛给我们所说的法,佛给我们说法,就是给我们讲解宇宙人生的真相。这些讲解,后来的学生把它记录下来,就变成我们现在的经典,经典就是佛教的教科书。
这些教科书依据什么而说的?刚才我跟同学们说过,大乘佛法启蒙的经典就是《地藏经》,好像一年级的教科书,大乘佛法一入门,一年级的教科书就是《地藏经》。《地藏经》上实在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很明白,但是它不是用言语说的,它用放光。世尊在这个法会上,一开端就放光明,放无量的光明,光明里面,经文上写了「大圆满光明云,大慈悲光明云,大智慧光明云,大般若光明云,大三昧光明云」,一直到「大赞叹光明云」,说了十句,这十句是表法的,不是只有十种,表无量无边。因为我们中国人一般认为从一到十是一个圆满的数字,它代表圆满,正如同《无量寿经》里面讲的「无量」,意思完全相同。《无量寿经》上讲的无量,就是《地藏经》上讲的圆满,它圆满讲了十个,无量只讲一个,就讲一个「寿」,诸位要晓得,不单单是无量寿,是一切都无量。寿命是第一,一切无量当中,寿命第一,假如没有寿命,所有一切无量不都落空了?譬如你有无量的田园,无量的金银财宝,没有寿命,这无量谁去享受?所以说一切无量当中,寿命是第一重要的。在净宗里面用这一个「寿」字来代表,在《地藏经》里面就用十种光明云来代表,「一即是多,多即是一」,统统都给我们说明。
佛到底依据什么给我们讲经说法,给我们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第一个就是「大圆满光明云」。「大圆满光明云」,密宗里头有「大圆满」,显宗里面讲的「真如自性」,真如自性就是大圆满。讲的真心、第一义谛,这些名词很多,统统都是大圆满的意思,后面说的九种都是大圆满里面分出来的。给诸位说,没有一样不圆满,给你讲慈悲,慈悲是圆满的;给你讲智慧,智慧是圆满的。样样圆满,事事圆满,没有一桩事情不圆满,这才叫大圆满。佛是从这个地方给我们说无量无边的经典,告诉我们宇宙人生的真相,这所说的一切全是自己本来具足的,都是自己本有的。因此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没有说到别人,全说到我们自己。所以这个教育跟一般教育的确不一样,是我们自己切身相关的,这一点要认识清楚。总而言之,释迦牟尼佛为一切众生说什么法?诸位只要答一句就行了,为我们说大圆满法,就一点都不缺了。
你看世间人在社会上每天很辛苦、很努力去工作,为什么?什么力量在推动你?让你每天勤苦的工作,早出晚归,你想是什么力量?我想大家都能答的出来,名利,利比名还重要。假如今天一点好处都没有,一分钱都拿不到,你肯不肯去做工?你就懈怠了,你就不肯了。所以社会动力的根源就是利,其次就是名,这两个是社会的动力。
佛菩萨既不爱名,也不要利,他在十方法界比我们还要辛苦,比我们还努力,在那里认真教学,这是什么力量推动他?在我们看,这傻人、傻瓜,谁愿意干这个事情?他有一个力量,这个力量就是底下一句讲的「大慈悲光明云」。我们想一想,一个做母亲的,对于她的小孩,特别是婴儿,照顾得无微不至,你要问她为什么?她是为名还是为利?她什么都不为,是出自于内心的爱护,这个爱心就叫慈悲心。佛对于一切众生大慈大悲,这种慈爱是平等的,这种慈爱是没有任何条件的,这个力量在推动诸佛菩萨,无有止尽的在十方世界教化无量无边的众生。所以大圆满底下就说「大慈悲光明云」,这个力量在推动。
我们学佛的人,自己修行,劝导别人,这就讲弘法利生,把佛法介绍给别人、推荐给别人,这是什么力量?也是慈悲的动力,这是真正的佛法。假如是为名去讲经,打我的知名度;为利,我讲一堂经要收多少钱,就完全不是佛法了,就大错特错了,与佛法本义完全相违背。所以佛法自行化他,没有任何条件,佛法流通亦复如是。现在印的经书,我们往往看后头「版权所有,翻印必究」,这是生意买卖。我接到人家送佛书给我,我先看版权页,看到这八个字,这本书我不看。人家问我为什么不看?他的心量很小,名利没有放下,他写的东西一定不怎么客观。他没有版权,欢迎翻印,这个人心量大了,他所写的东西也许可以做参考,比较真实一点。所以心量窄小的,他怎么能写出好东西!他怎么能说出大圆满!何必浪费时间!不要浪费时间,也不要浪费精力。
慈悲要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不能够感情用事。感情用事是迷、是错误。所以佛门里面常说「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是佛教化众生的两大原则。后来佛家又说「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这正好相反,原因在哪里?如果失掉了理性,感情用事,慈悲就是祸害,方便就出下流了。因此接着底下就给我们讲智慧大圆满,大圆满的智慧衬托大圆满的慈悲。智慧就是方便法,用种种不同的方法手段,大慈大悲的力量在推动,这样才能够帮助无尽的众生破迷开悟。
后面又跟我们讲「大般若光明云」,这圆满的般若。「般若」跟「智慧」的差别在哪里?《大般若经》上讲得很明白,「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无知是般若,无所不知是智慧,换句话说,一个是体,一个是用。或者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观察这两个名词,我们的理解就更清晰一些。能够说明宇宙现象的这种智慧,这叫「智慧」;能够断烦恼、能够破无明,这个智慧叫「般若」。所以般若智慧能断无明烦恼,这叫「根本智」;能够解释宇宙万有现象,那个叫「后得智」。诸位要知道,后得智是从根本智里面生起来的,如果你自己对于整个宇宙的大圆满不能彻底证得,怎么能说得出来!证得的是般若波罗蜜,像禅宗里面所说的,中国的禅宗不是单讲六度里的第五度,不是单讲禅定波罗蜜,而是讲般若波罗蜜。你看六祖大师在《坛经》一展开,就叫大家总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可见得它是般若,不只是禅定。
所以这样我们能够区别什么是般若,什么是智慧。一个是讲智慧之体,一个是讲智慧的作用。一个是无知,一个是无所不知。诸位一定要知道,只有无知的般若才能够断烦恼、破无明,这非常的重要。无明烦恼破尽了,你就证得自性的大圆满,然后才有能力把一桩桩清清楚楚说给别人听。接着是智能般若的光明云,它含着有这么深的意思在其中。这两种智能(智能跟般若),都是前面教学目的所说的无上正等正觉,也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
智慧是从哪里来的?也是我们本能、本有的。本有的,现在没有了,到哪里去了?佛跟我们说这叫迷失了,不是真的失掉了。几时你觉悟了,智慧又恢复了。要用什么方法帮助我们破迷,恢复我们本性里面圆满的智慧?佛教给我们一个方法,叫禅定,在地藏经上叫三昧,「大三昧光明云」。「三昧」是梵语,翻成中国话叫「正受」,就是禅定的意思。
由此可知,佛法在修学上,我们讲修行(修行,后头也要跟诸位详细说明),修是修正,行是行为,修行就是把自己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叫做修行,这个名词的定义一定要搞得清清楚楚。行为实在太多了,哪里说得尽!所以佛法把我们无量的行为归纳为三大类,一是身体所造作的,身体的一举一动,身的行为;二是口的言语,言语的行为,口业的行为;三是起心动念,叫意业行为。你的行为不管有多少,总而言之,出不了这三个范围,所以叫「三业行为」。你思想错误了、见解错误了、话说错了、动作错了,这叫错误的行为,把它统统修正过来,这是修行。三业行为的修正是要以心为主,禅宗讲修行要从根本修,什么是根本?心是根本,起心动念是根本。心正,我们的言跟行一定正;心不正,学也学不像,也很容易被人看穿,所以要从心地修起。
三昧就是心要有定,因此佛法里面讲,行门是无量无边,八万四千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道),这许多方法、门道修什么?统统修定。千万不要以为禅宗才修定,其他哪个宗不修定,只是不叫禅定就是了。净土宗叫「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禅定,名词不一样,意思是一样。教下讲「修止观」,「止观」就是定。密宗讲「三密相应」,相应就是定。由此可知,每一个宗派、法门里用的名词不一样,实际上是一桩事情,所以说「法门平等,殊途同归」,决定没有高下,哪一种方法我用得很习惯,用得很自在、很顺利,我就用那一种方法。
佛法修学最可贵的就是一门深入,不要搞很多法门,很多法门就会产生迷惑了,不容易成就。不管学哪一宗、学哪一个法门,只要一门深入决定成就,这非常非常重要。关于修学的方法,后面还会向诸位报告。所以「三昧」、「定」是佛家修学的枢纽。戒定慧三学,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所以般若智慧是从禅定当中发生出来的,这都是自性本定,所以称为「大三昧光明云」。
十种光明云,前面一半是讲原理,后面一半是讲原则。原理就是佛说法根据的原理,我们说出来了。后面讲原则,原则第一个是吉祥,「大吉祥光明云」。吉祥是什么意思?凡是我们本分应该得到的,我获得了,这是吉祥;我不应该得到的,我得到了,就不吉祥,这是吉祥一般的定义。它在此地含的意思是非常之深,尽虚空遍法界,无论是理论,无论是现象,都是我们应该知道的;一切万事万物的受用,也是我们应该要得到的,这叫大吉祥。像你要是念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是你应该享受的;你要是生到华藏世界,毘卢遮那佛的依正庄严也是你应当享受的,这是吉祥的本义。在这个地方,就是佛应机说法,这就是最吉祥的。
佛说法绝对不违背真理,也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决定不能违背。第二个还要适合于众生的程度,假如不合程度,程度浅的,你讲得太深了,他听不懂,这也是枉然,这就不吉祥了。如果程度深的,讲得太浅,他听起来没味道,也不吉祥了。所以契机契理的说法是最吉祥,佛没有白说,我们没有白听,真正得到真实利益,这是最吉祥,这是大吉祥,是圆满的吉祥。
其次讲到「福德」。刚才讲了,大吉祥是要契机契理,要适合于众生的根机,我们现前的大众,念念不忘的,心心想追求的,大概第一个是财富、智慧、健康长寿,这是我们眼前念念要追求的,这些统统是福德。如果佛要不把这些东西给我们,要我们学佛,我们掉头而去,为什么?我眼前想的都得不到,说来生来世得大福报,来生来世还没有到,我什么时候能享到?所以眼前的福利必定可以得到,我们就相信了,将来有更大的福报才能讲得通。好像开花结果一样,现在花开得这么美、这么好,将来果实一定结得好,我们才会相信。现在花都不开,说将来会结好果实,我们摇头,不能相信。所以接着吉祥底下,一定是大福德。大福德怎样才能够得到?福德是果报,果前面一定要修因,教你修什么样的因,会得什么样的果报,这我们也留在后面讲。
接着讲「功德」。功德跟福德不一样,福德是我们眼前得到的,功德才是真实的。但是你看佛成佛之后,他都用一百劫的时间专门去修福,为什么?没有福报不能度众生。你要一说法,人家看到你没有福,谁相信你!你说这大福德是我修得来的,别人看得很羡慕,他就来了,自然就跟你学了。所以没有福德不能度众生,有智慧还要有福德。所以是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戒定慧三学是属于功德,这是佛法真正要教给我们的。所以前面修福,后面修慧,福慧双修。
修行一定要有方法,方法里面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标准,我们要依靠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大皈依」,大皈依不是平常我们讲的皈依佛、法、僧三宝,大皈依是皈依大圆满的自性,是圆满的自性三宝,后面也会详细跟诸位同修介绍。
最后这是「赞叹」,赞叹实在讲就是教化众生,赞叹自性圆满的功德,赞叹自性无量的功德。所以佛教教我们什么?就是教我们要证得圆满的自性。禅宗常说「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你要把这个找到,本来面目就是大圆满的自性。所以佛法所教,佛法所学,统统以这个为目标,以这个为方向。
以上所说的,完全是依据《地藏菩萨本愿经》,这一开头世尊放光,光中包含着无量无边的义趣,这是略说十种,「十」也是圆满的意思。这一段经文,一般我们很容易含糊笼统念过去,不晓得这里头的密意。不仅是《地藏经》依据这个地方说出来的,佛所说无量无边的经典,没有一样不是从大圆满里面说出来的。所以前面五句是大圆满的自性,后面五种是自性的起用,也就是大圆满的作用,这是他教学方法的依据。像这样的经文,在大乘经典里面佛是常说,有的时候用言语说,有的时候用放光来表示,这是我们不可以不知道的,知道这些,读经就会很有味道了。
在中国,佛教是以四大菩萨做代表,第一位就是地藏菩萨,九华山的地藏菩萨,第二位是普陀山的观音菩萨,第三位是五台山的文殊菩萨,第四位是峨嵋山的普贤菩萨。用四大菩萨来代表整个佛法,也代表了佛法修学的次第。
「地」是大地,大地生长五榖杂粮养活我们,我们离开大地不能生活。地下的资源、宝藏,使我们的生活更美满。所以佛就用「地」比喻我们的心地,我们的心地就像刚才所说的,是真正的大圆满,有无量的慈悲、无量的智慧、无量的般若,乃至无量的吉祥、无量的福德,因此佛所说一切经论,没有一样不是无量的。不但经经都是大圆满,不管哪一部经都是大圆满,甚至于每一部经文里头,字字都是大圆满。诸位什么时候看出这个,才叫其味无穷。
《地藏经》主要是跟我们讲入佛门最初的修学方法,就是「孝亲尊师」。因为教育是师道,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不孝父母怎么会尊重师长!不尊重师长,不肯听老师的话,老师再有学问、再有能力,也没有办法传授给你。所以尊师重道才能成就学业,孝顺父母才能够尊重老师。所以《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佛门的孝经。
孝道就是大圆满的大根大本,一切圆满从这个地方开始。所以把大圆满提升,我孝亲尊师,将孝敬能够发扬光大,孝敬一切众生,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一律平等,孝敬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这就是观音法门。所以观音是地藏的发扬光大,没有地藏哪来的观音!好像盖楼房一样,没有第一层楼,哪有第二层!所以观音是发扬光大,叫大慈大悲。
「孝慈」,前面讲过了,不能感情用事,一定要依止在理智的基础上,这才能得到真正的受用,得到正面的好处,所以第三位菩萨就是文殊菩萨,代表智慧。菩萨当中,智慧第一就是文殊,所以以他来代表。
普贤菩萨代表实行,把孝敬、慈悲、智慧应用在生活上,我们从早到晚,对人、对事、对物能够统统都用上了,这就是普贤菩萨。所以谁是普贤?人人都是普贤,普贤法门是圆满的法门。如果这当中没有真实的智慧,普贤菩萨的愿就不能圆满。所以《华严》上说「不修普贤行,不能圆成佛道」,为什么?普贤是行行大圆满。四大菩萨代表这个意思,代表大乘圆满的佛法。所以要从地藏学起,学观音的大慈,学文殊的大智,学普贤的大行。
今天我们将佛法的定义、佛教学的目标,以及他讲经说法理论的依据,给诸位报告出来。明天再跟诸位报告佛法教学的纲领,这就很重要了。我们从哪里学起?这就晓得应该从哪里学起。诸位有问题,我们留到最后一天,最后一天答复大家的问题,这几天我一系列的给诸位报告佛教教育,我们一定要把它认清楚,然后对我们的修学才有真正的帮助。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