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老师讲座
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一九九集)
时间:2016-05-07 19:58 编辑: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点击:
次
http://www.amtb.tw/
http://tv.jxwx.org/
http://www.sxjyqqw.org/
http://www.hwadzan.com/
http://www.amtb.cn/rsd/rsd.asp
http://www.hwazan.org/web/index.php
http://www.mchunghua.org/Default.aspx
http://www.fxsp.org/category/index33-2.html
刘素云、张有恒 2016/2/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2-0199
学生:慈舟普度(之一)——智者老实念佛 默默无闻最好
前段时间,有同修对我说,刘大姐,妳知道现在有许多人羡慕妳吗?我问她,羡慕我什么?她回答说,大家主要羡慕妳两件事,一是羡慕妳活得潇洒、自在、快乐;二是羡慕妳这么有名气。我听后真的是一时无语。我今天和大家分享交流的题目是:智者老实念佛,默默无闻最好。就是想对大家羡慕我的两件事,谈谈我个人的一点粗浅体悟,与同修交流、切磋与共勉。
一、两个我
我要把两个真实的我呈现给大家,让大家从两个真实的我里悟到点什么。
第一个我:迷的我。我的人生之路是多坎坷的,我所遇到的种种磨难是常人无法感受的。一九六六年,我和丈夫结婚了,那一年我二十一岁。我嫁给了一个精神病的丈夫,他是狂想型精神病,医学上叫做癔病。这种病人,他的思惟、言谈举止都是非正常的,和他不能做正常的交流。结婚前,在家里我是爸爸、妈妈、姐姐手心里的宝,我过着无忧无虑的小天使般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我过了二十年。一九六六年九月二十三日,从我结婚的这一刻起,我小天使般的生活就结束了,我开始了漫长的五十年的历练生涯,到今年的九月二十三日,是我和丈夫结婚五十周年的金婚纪念日。半个世纪,五十年整,回首往事,我心有余悸,我曾经这样问过自己,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妳还敢不敢选择这条道路?实事求是的说,我的回答是不敢。因为这五十年的苦,五十年的难,五十年的辛酸,只有我自己知道。
我的婚姻是没有爸爸妈妈祝福的婚姻,因为爸爸妈妈不理解,倍受他们疼爱的小女儿为什么要嫁给一个精神病?爸爸性格温和,他什么都不说,妈妈性格刚烈,每天哭骂不止。结婚那天,姐姐和我的几个好朋友送我去婆家,妈妈跟在后面边哭边骂。别人结婚,娘家都陪送点东西,我结婚什么东西都没有,爸爸给我买的皮箱和毛毯等东西都被妈妈扣下了,什么东西都不让我带。我除了身上穿的一套衣服,连换洗的衣服都没有。记得结婚第二天,我和丈夫去煤场买煤,没有衣服换,就穿了一件丈夫的工作服。那时煤的品质不好,块少面多,买回来后,要用筛子筛,把块和面分开,然后再把煤面做成煤球。那一天,我简直成了一个小黑人,满脸都是煤黑,眼睛、耳朵、鼻子里全是煤黑,只有一口牙是白的。左邻右舍的邻居都出来看,说,老刘家娶的媳妇进门就干活。自那以后,家里的活儿基本上就落在我身上了,就连扒炕抹墙的活儿我都学会了。如果说还有什么活儿我没干过,那就是挑水,我们家有两个自制的大水桶,没装水就八十多斤,再装上水,我实在是挑不动,尤其是冬天挑水还得爬冰山,这个活大多是丈夫来干,可是有时候他不高兴就不干,这时就得哄他,我和他一起去抬水。
让我感到最难的事情是老人有病、住院,因为丈夫是公公婆婆的独生儿子,老人住院,没有人来替换我们,就是我们两个人连轴转。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丈夫出差在外,公公得了传染病住在传染病房,后来又进了抢救室,就我一个人在那护理,八天八夜,我没洗脸没梳头,基本上没吃饭没睡觉,到了晚上,夜深人静,看着像大炮一样的氧气瓶,听着氧气滋滋作响的声音,那种恐惧无可言表,现在回想起来,后背都直冒冷汗。八天以后,丈夫出差回来了,可能是高度紧张的神经一下子放松了,我倒下了。
我的难题何止这些,更难的还在后面呢,丈夫是非正常人,精神、思惟处于非正常状态,家里人可以迁就他,可是到了工作单位,领导把他当成正常人,好多次,领导把他打发回家,不让上班,不给工资,后来领导把他顶干部名额调到贵阳去了。刚到贵阳觉得新鲜,可四个月以后,待够了,吵着闹着要回来,后来干脆自己跑回来了。以后有五年的时间待在家里,没有工资收入。当时我家六口人,靠公公的工资和我的工资生活,公公每月工资五十八点五元,我每月工资三十八元。上有老,下有小,当时生活何等艰难可见一斑。五年以后,遇到一位贵人,帮忙把丈夫从贵阳调回了哈尔滨。因为丈夫工作时断时续,错过了几次涨工资的机会,所以他的工资要比同一时间参加工作的人低很多,又加上一九九五年他办的是病退,所以工资就更低了,这也是他多年来心理不平衡的一个原因。
再说说我的工作,我一九六四年参加工作,在一个小学做代课教师,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开始,那是一个疯狂的年代,人性极度的扭曲和变态,亲人、朋友、同学、同事,一夜之间变成了陌路人,互相攻击、谩骂、揭发。文化大革命开始时,我因为家庭出身好,所谓的根红苗壮,被选中参加了文化大革命领导小组。不久,就被说成了保皇派,时常挨批挨斗,各种莫须有的罪名加在头上,对于二十一岁的我来说,对眼前发生的一切百思不得其解。因为我不肯认错,态度不好,更是被格外关注。那时我教的是七年级学生,可能有人会问,小学六年级毕业,妳怎么教七年级呢?情况是这样的,那届学生小学毕业本该升入初中,可因为赶上文化大革命,就留在小学闹革命了。因为不允许上文化课,学生们整天无所事事,大部分学生都参加各种战斗队闹革命去了。当时我教的那个班学生比较老实,大部分学生爱学习和喜欢读书,他们很喜欢我给他们读故事或者讲故事。记得文化大革命前出了一批好书,如《欧阳海之歌》、《红岩》、《野火春风斗古城》、《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青春之歌》、《志愿军英雄传》等等,在我不被批斗的时候,我就在教室给学生们读书讲故事。当我被批被斗的时候,我的学生也有去参加批斗会的,他们坐在那里一言不发,有的女同学不忍心看老师被批斗,满眼含泪。后来,每当我们师生相聚的时候,谈起当年的往事,都觉得是一种欣慰的回忆。让我觉得可惜的是,十年文化大革命,耗去了我十年最宝贵的青春年华,让我觉得可喜的是,当我刚刚步入社会的时候,我受到了这样严酷的历练,让我在历练中成长、成熟。
一九八四年,一个偶然的机缘,我调到省政府工作,对有的人来说,可能是巴不得的事情,能调到省政府工作,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情,可是对我来说却是个难题,最大的难题是公公婆婆年纪大了,身体不好,需要有人照顾,丈夫自己还需要人照顾呢,不能指望他来照顾老人,这个担子还得我来担,两个孩子尚小,一个读初中,一个读小学。那时我既要不耽误工作,又要兼顾照顾家庭。那时,我每天早晨六点钟从家里出发去单位上班,晚上七点钟以后才能回到家,这样的通勤上班,一共持续了五年时间,现在回想起来,我都感到后怕,真不知道那五年是怎么熬过来的。也就是在这五年的时间里,我的公公婆婆相继去世。公公是一九八四年我调到省政府工作不久,老人家就走了,婆婆是一九八八年走的。让我感到安慰的是,在婆婆卧床半年的最后日子里,我一直守在婆婆身边照顾她。那半年,我一天班没上,在这里我特别感恩我当时的领导,能够准我长假,让我照顾婆婆,送她老人家最后一程。
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那十年是我人生中最苦、最难、最辛酸的十年,我遇到了一个又一个难以逾越的坎儿,无数个为什么在我脑海里打架,像一团乱麻,理不出个头绪来,那么多为什么找不到答案,久而久之,我病了,我自己知道我病了,别人谁都不知道,我得了抑郁症。也恰恰是那十年,是我工作担子最重,压力最大的十年,真是内外交困,泰山压顶啊。现在回想起来,我都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在这里,我想恳请同修们理解我,我不能把那十年的苦、难和辛酸和你们诉说,因为那样做会伤人的,我不想伤害任何人,更何况,我们佛门不是讲因果嘛,我所遭遇的一切都是我个人的因缘,和其他任何人都没有关系。现在看来,这些苦难和辛酸恰恰是我人生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是我今生成就的基石。
第二个我:觉的我。二OOO年,是我人生命运的转折之年,就在那一年,我得到了《无量寿经》会集本,得到了老法师一九九四年在台湾宣讲的《无量寿经》光盘,那一次是老法师第三次宣讲《无量寿经》,那套光盘是七十碟,每碟一小时。我听这套光盘,可以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消磨时间,打发那些难熬的、无聊的时间;第二层次,到光盘里去找我那些个为什么的答案;第三个层次,听进去了,弄明白了三件事情,我从哪里来?我来干什么?将来我要去哪里?弄明白这三件事情,我的心一下子豁亮了,什么苦,什么难,什么辛酸都不见了。离开了苦,得到的自然是乐,这就是离苦得乐的开始吧,我的这个思想转变过程大约用了近三年的时间。我为什么这么爱戴和亲近老法师?是因为老法师救了我,是他老人家救了我身命,给了我慧命,我今生唯有成佛方能报答老人家的深恩。有人说我搞个人迷信,搞个人崇拜,我的态度是,走自己的路,随他说去吧。
从二O一O年见到老法师以后,我自觉修行在不断进步,境界在不断提高,我不知这样说是不是不谦虚,但这确确实实是我的真实感受。因为老法师让我给大家做个好样子,对于老人家的这个嘱托,我时时不敢忘怀,虽然我能力有限,但我一直努力在做,我告诫自己,不能辜负老法师的期望,一定给大家做个做人的好样子;一定给大家做个修行人的好样子;一定给大家做个念佛成佛的好样子。
我见老法师,到今年的四月四日就整整六年了。有人问我,妳从见了老法师之后,妳最深的感受和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我说最深的感受和最大的变化是心量大了。曾经有人问我,妳的心到底有多大?我回答,和虚空法界一样大。她又问,为什么?我回答,因为不一样大装不下虚空法界呀。问我的人瞪着眼睛看着我,一时无语。我告诉她,这是我从老法师那里学来的,我从老法师那里知道了什么叫如如不动,什么叫虚怀若谷。这六年里,我经历了太多太多,尤其是姐姐往生这三年,我就像在老君炉里被冶炼一样,赞叹者有之,辱骂者有之,批评者有之,恐吓者有之,真是百味杂陈啊。好在有佛力加持,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我给自己总结了四不倒:夸不倒、骂不倒、批不倒、吓不倒。有这样一句话,叫做无私者无畏,在我这里,没有隐私,没有秘密,一切都是公开透明的,我要做一个无私无畏的人。
上面,我给大家讲了一些我的经历,我的故事,你们可以当成故事来听,愿大家从这些故事里各有所悟。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你们羡慕我现在过得潇洒、自在、快乐,这些是从哪里来的?是十六年来读《无量寿经》读来的,是听无量寿经听来的,是念阿弥陀佛念来的,是五十年的历练练出来的。希望大家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要坦然面对生活,不要怕困难,不要怕挫折,不要怕历练。我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五十年的历练练就了我一颗如如不动的心,永远牢牢记住一句话:念佛成佛是真的。
二、智者老实念佛 默默无闻最好
二O一O年,没见到老法师之前,我一直是默默无闻的,可以说是默默无闻了六十五年,我觉得,这种默默无闻的生活挺好的,我不喜欢出头露面,不喜欢热闹,不喜欢张扬,我喜欢安静,没事的时候,喜欢安安静静的看书,从小我就喜欢看书,妈妈给的不多的零花钱,我都一分两分的攒起来,够买一本书了,就跑到书店去买我喜爱的书。可以说,读书是我人生中的一大乐趣。
说到名,我想起了我在二OO三年录的第一片光盘《信念》里,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这一生,就是对两件事不感兴趣,一是名一是利,我说这话绝对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我发自肺腑的真心话。可能有同修不相信,在这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还能找出不喜欢名和利,不图名和利的人吗?我告诉你,能找到,我就是其中的一个,而且不止我一个。现在有时候,我想起有人说我是另类,仔细想想,我还真的有点另类,是不是我从小就得到了阿弥陀佛的眷顾,让我在这纷杂的世界里,保持一颗纯净纯善的水晶心。
下面,给大家讲几个关于名的小故事:
故事一:一九八四年,我调到省政府工作,具体单位当时的名字叫黑龙江省经济委员会,主抓全省经济工作。一九八五年底,委里提干,我被提名拟提正科级。有一天,我的主管领导对我说,小刘,这次提干,可能有人有些意见,提出刘素云为什么越级提拔?因为我是从科员直接提为正科,没有经过副科级。我问主管领导,为什么要越级提拔?主管领导告诉我,这是委党组对妳工作的肯定,是委党组的集体意见,不是哪个人的意见,我说,我对提干没啥想法,如果有人有意见,这次就别提了。这话把我的主管领导逗笑了,他说,头一回遇到这么好说话的。这一次,我提了正科。到了一九八六年底,委里又提干了,我在拟提副处的名单里,而且是三上三下划票都通过了。就是最后一个环节,张榜公布,没有我的名字了。有同事让我找领导问问,为什么被拿掉了,我说不问,没那个习惯,提谁都好。这次提干之后的四年里,又有四次提干机会,可是和我都没有关系了。有同事问我,小刘,妳是不是犯啥错误了?我说,没犯错误,自我感觉良好。就这样一直到了一九九二年,是省政府党工委给我戴帽下了一个提副处的名额,就这样时隔七年,我由正科提到了副处。到了一九九五年上半年,我由副处提到了正处,这一下子又震动了,有人提出,为什么刘素云提副处不到三年就提了正处?我们提副处比她早好几年,为什么到现在提不上正处?这时,我听说有人出来替我打抱不平了,说人家刘素云七年才从正科提到副处,那时候你们为什么不出来说话?现在看人家提正处了,就眼红了,你们这么干不觉得心里有愧吗?听到这些反映后,我去找主要领导(一把手)谈了我的想法,我说,听说有人想要这个正处的位子,那就给她吧。领导说,那妳呢?我说,她当官我干活。我的领导说,我当了这么多年领导,还头一回遇到妳这样的同志。就这样,我在正处长的位置上干了两年多。到了一九九七年年底,我用四个月的时间说服了委领导,辞去了正处长的职务。我的这一举动,又引起了一些人的不解,他们说,现在都是要官,刘素云为什么要辞官,她真是个逆社会潮流而动的人。其实,我辞官的理由很简单,一是我当处长,我老伴心里不平衡,他觉得我比他高;二是我们委因职数限制,一些年轻干部迟迟提不起来,我不想五十多岁的老太婆占着一个位子,把机会让给年轻人吧。
故事二:一九九一年团中央开展一个活动,叫做「希望工程」,就是说那些贫困的孩子们上学。我是从人民日报上看到这个消息的,报纸上有一个表格,如果你要赞助学生,就把表填好寄到团中央,由团中央给分配需要资助的贫困学生。记得当时团中央给我回信并分了两个学生,一个是湖南大庸的汉族男孩,名字叫李志高,一个是湖南花垣的苗族女孩,名字叫龙亚群。后来李志高的小弟上学了,龙亚群的两个姐姐又考上了师范学院和医学专科学校,因为家里生活困难,无力供她们上学。我得知这个消息后,觉得一个山区农村孩子,能够考上这样的学校,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如果因为经济条件不允许而辍学,实在是太可惜了。于是我写信给他们,告诉他们李志高的小弟弟和龙亚群的两个姐姐,我都一起供。就这样,我就由供两个孩子,变成了供五个孩子,每个学期开学前各寄一百元学费给他们,这对当时的我来说,也的确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那时我的工资是每个月九十七元钱。我做的这件事情,五年没有人知道,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不知道,我的家人也不知道,因为我从来就没想把这件事情说出去。五年以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委里知道了这件事情,我很纳闷,他们是怎么知道的呢?原来是我出差期间,湖南的孩子给我来信了,我们有一个老处长很好奇,没听小刘说湖南有什么亲戚朋友啊,于是把信拆开看了,才知道我资助学生这件事,而且把这件事向委领导报告了。委领导问机关党委知不知道这件事,机关党委说不知道,还挨了领导的批评。
事情过后,有同事和我说,在咱们委里,妳也不是什么富户,妳资助贫困学生,让我们怎么办?妳真是窝窝头翻跟头「显大眼」。说实在的,听到这样的话,我心里头很委屈,我又不是显摆我自己,想出风头,我只想尽一分力而已,如果想出名,五年前我就把事情说出去呗。原来家里人不知道,现在知道了,老伴子很不满意,说这么大的事妳也不跟家里人商量,一个人就做主了。还问我,妳给他们寄几年钱了?我说寄五年了,又问,以后还寄不寄了?我说,还得寄,不寄他们会中途退学的。后来我一直给这几个孩子寄钱,一直到二OO四年,从一九九一年到二OO四年,前后一共寄了十四年。
故事三:大约是一九九七年前后,省里评选十佳公务员,我是二十名候选人之一。那一次,熟悉我的领导和同事们都说,妳这一次评上十佳公务员是十拿九稳的事,妳的事迹太感人了。我说,每个人的事迹都很生动感人,相比之下,我和其他候选人还有差距,我要好好向他们学习,这话是我的真心话。有人提醒我,别坐在家里傻等着,出去活动活动,听了这话,我明白是什么意思,但我一笑了之。那一次,我十佳公务员没有评上,很多同事替我遗憾,我自己没觉得有什么遗憾,我觉得能够踏踏实实的做一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就足够了,能够被提名全省十佳公务员候选人,这就是党和人民对我的肯定,这已经是至高无上的荣誉了。三年前,我偶然遇到了前省政府党工委的一位领导同志,他还提起了当年这件事,他告诉我,那件事情过后,还有很多人替我惋惜,他说,妳知道吗,评上十佳公务员,退休以后按省级劳模待遇。我说,评上谁都好。
故事四:二OO三年,我出了第一张光盘,名字叫《信念》,半个月之内我成了名人,那是我第一次成为名人。那时候,我因为生病,已经三年多不出门了,身体很弱,走路多了不行,说话多了也不行,整天在家里听经念佛,过着平静的日子。出了光盘出了名,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我成了名人,成了忙人。一下子我很不适应。根据我当时的身体情况,我不适合出去跑,我为什么出去了呢?我是让同修们的电话逼出去的。记得有一天,我接到一个女同修的电话,她说,刘居士,听说妳是省政府官员,不知道妳有多大架子,能不能见见我们这些平民百姓?听了这话,我心里很难过,我告诉她,我不是什么官员,我和妳一样也是平民百姓,我也没什么架子,我不知道架子什么样,如果你们愿意,可以随时来见我,如需要我到你们那里去,把地址告诉我即可。这就是我当年走出去的原因。没想到,这一走出去请进来,一发不可收,我连吃饭、睡觉的时间都没有了。这样的情况持续了有一年半的时间,后来,慢慢的平静下来了。
二O一O年,老法师讲经时提到了我,我一下子又成了名人,这是我第二次出名,我每天接待来访者,应接不暇,半年后累趴下了,感恩老法师慈悲,感恩同修们对我的关心和爱护,安排我去广州休养,我在广州休养了半年,身体状况好转后回到了哈尔滨。
第二次出名之后,刁居士提醒我,刘大姐,老法师把妳讲出名了,妳现在成了名人,妳可别飘起来呀。我说,我往哪儿飘啊。我是好飘的人吗?从第一次见到老法师,到现在六年时间了,我自己觉得,我没有飘起来,我还是六年前的那个我,还是原来那个思想单纯、心地善良的土老太太。我真诚的希望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出家或在家的同修们监督我,如果你们发现我有贡高我慢了,有飘起来的迹象,你们人人有权口诛笔伐。
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心得报告,没有讲什么高深的大道理,给大家讲的都是我人生中一些真实的小故事,而这些小故事只是我人生故事的冰山一角。如果同修们能从这些故事中悟出点什么,我的故事就没有白讲。
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智者老实念佛,默默无闻最好,坦然面对生活,接受一切考试,能够顺利通关,极乐就在眼前。」
藉这个机会,再说几句题外话,最近有同修关心我去不去给老法师祝寿。我告诉大家,我没有这方面的计划和安排,一切随缘。别人给老法师祝寿,我不反对,我也没有权力反对,我不给老法师祝寿。老法师希望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老法师不希望我做的事情,我绝对不做。刘素云顶礼。
老法师:我们听了刘素云居士的报告,这就是诸佛菩萨期望当中的标准学佛人、标准的念佛人,她的发心、言行值得人们赞叹,我相信也值得天人赞叹、佛菩萨赞叹。
学佛的目的不是在夸耀自己,不是在得到什么名闻利养,与这个不相干。这个东西沾了一点边,那就告诉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没分。什么最重要?海贤老和尚说得好,是他老人家的口头禅,见人都说,一生不知道说了多少遍,「好好念佛,成佛是大事,其他啥都是假的」。假的你还争什么?假的你还把它放在心上,错了!放在心上只能一桩事情,阿弥陀佛,比这个更高的我们做不到,这桩事情我们认真努力是可以做到的。我们做不到的是什么?是无住生心,这最高的境界。无住是什么?心里头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生心是什么?生心是随缘,恒顺众生,随喜功德。生心的时候就是随缘的时候,随缘的时候就是生心的时候,就是无住。诸佛菩萨生心他还是无住,无住他能生心;凡夫做不到,生心不能无住。无住就是心里头干干净净,我们常说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叫无住。生心就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遇到缘样样都干。虽然样样都干,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这是什么境界?法身菩萨。这是我们心向往之,但是我们知道做不到。做不到而求其次,求其次是心里头一句佛号,我有,心里有东西,不是没有,有起心有动念、有分别有执着,但是这个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就是一句阿弥陀佛,除这一句阿弥陀佛之外,真的什么都没有。这是什么果报?决定得生净土,阿弥陀佛决定欢迎你到极乐世界去。
功夫在哪里练?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眼见色,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耳闻声,清楚明了。没有起心、没动念,法身菩萨;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三贤菩萨;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没有执着,是罗汉,是辟支佛;凡夫是什么?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起心动念、分别执着统统现前,就是六道凡夫。学佛的同学时时刻刻要拿这个标准来衡量自己,我自己有没有进步,我自己能不能往生极乐世界,就在这个标准一测量就出来了。不欺骗自己,不欺骗别人。尤其生在现前这个社会,这个社会是大染缸,都是在诱惑你,让你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是什么?这叫造业。业有善恶,善业感三善道,恶业感三恶道,无论是善是恶,都出不了六道轮回。我们不能不知道。我们学佛目的何在?真学佛的目的就是希望脱离六道轮回,不再干六道轮回的事了。再要来的话,那你到极乐世界去受训、去学习,那边毕业了,你有功夫,你有能力了。什么功夫?什么能力?无住生心,生心无住。有了这个能力,行,你再回到娑婆世界、再回到六道轮回,行菩萨道,普度众生,给一切大众做好榜样,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这是随缘,这是生心。但是虽生心,心里头一尘不染,干干净净,什么心?清净平等觉。
我们听到刘素云这个报告,她走的什么路子?她就走的这个路子,「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虽然还没有到达,但是她的方向正确,目标鲜明,只要她不退转。我们相信她不会退转,她一定在这个路子上愈来愈精进,距离方向目标愈来愈近。咱们方向目标是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宗门是高,我们自己衡量自己,决定做不到,换句话说,出离就没分。净土这决定有把握。所以这个法门诸佛赞叹,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剎土没有不劝人念佛求生净土的,道理在此地。每天在这个世间上就是考验,要禁得起考验,样样清楚是智慧,样样都不放在心上是功夫。这是应该向刘素云居士学习的。
好,我们再看下面一份报告。
学生:尊敬的师父上人、尊敬的诸位法师、大德仁者:阿弥陀佛!
惭愧弟子张有恒今日恭敬报告的主题是:无为而治 道法自然——《群书治要.老子.道经》学习心得
二O一四年八月,极乐寺「《群书治要》学习班」完成《孝经》的学习之后,后学接着选取第三十四卷的《老子》,做为同学后续学习的经典。由于《论语》、《老子》、和《易经》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尤其,《老子》的思想被认为是道家经典的代表,是当前全世界翻译成为各国文字最多,也是国外学者研究中华传统文化与哲学,最受欢迎的经典之一。前几年《纽约时报》把老子列为全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就是最好的证明。
老子(约公元前五七一年-公元前四七一年),又称老聃,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古时老和李同音;聃和耳同义)。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此地本是封于西周的陈国)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吏(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着《老子》。老子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圣哲之一,被道教尊为始祖。
《老子》又名《道德经》或《德道经》,为老子在函谷关前所作。《老子》共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为上篇「道经」,第三十八章以下属下篇「德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上下共五千字左右。《群书治要》节录了河上公注本《老子》的五十章,成为魏征进谏唐太宗「偃武修文」、「居安思危」的重要理论依据。
《老子》阐述天地的大道是生养万物而不加以干涉,令万物各得其所;提出了圣明的君主应当效法天地之德,远离欲望与名利,以清净心去教化万民,则天下自然归于太平的「无为而治」的重要思想。此外,老子非常强调的一个重点就是「不争」,整本《道德经》提了七次,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夫唯不争,故无尤」,「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其实这是因果律,如「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不争是因,而众人皆不与他争是果,因此就成了众星拱月之势。
吾人学习《老子》的另一层的体会是:「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既是一体,又何须去争?「不争」是慈悲心和平等心的展现,舍假我,得真我,故契入境界,与「道」合一。老子举水为例:「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净空老和尚曾说:「念念为他人,即是菩提心;行行为他人,即是菩萨行。」
《老子》全文围绕这一思想,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加以阐述和论证,观点鲜明而论证精辟,内容丰富而富于哲理,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几千年来,《老子》的思想光辉一直是中华民族最高智慧的象征,成为人类文化史上最光辉灿烂的一页。
甲、道可道,非常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道经.第一章》
「道」是不能解说的,可以解说的道,便不是永久不变的「道」;「名」是不能称谓的,可以称谓的名,便不是永久不变的「名」。「无」,是天地形成的本始;「有」,是万物创生的根源。所以常处于「无」,以观照道体的奥妙莫测;常处于「有」,以观照道用的广大无际。「无」和「有」名称虽然不同,却都是来自于道,都可以说是幽微深远。幽微深远到极点,那就是所有的道理和一切变化的根本了。
《大乘起信论》有云:「一切法从本已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又云:「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心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此乃说明,众生因最初一念不觉,迷真起妄,妄有一切差别之相,而一念未动以前,唯是一真法界。是故,我们若能于一切境界,不起分别执着之念,转识成智,则可「由相见性」,证到「一真法界」,如此便是「明心见性」了。
由于一切法从根本以来,唯是一心,不是言语音声所能表达,故应离言说相;同时也不是名字文句所能诠释,故应离名字相;最后离心缘相,就是离念,即六根对六尘境界,不攀缘、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因心若动念,必有所攀缘,便落于名字相了,故应离心缘相。正如《大乘起信论》所说:「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唯是一心,故名真如。」而在《金刚经》佛亦告诉我们要离境界相,亦即对微尘、世界、身相都不可执着,对一切身心世界统统都要放下,才是真正受持「金刚般若」。
总之,一切法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只要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则一切诸法,一相一味(一相即真如相,一味即一乘之理),毕竟平等,虽通染净,其性不改,无有变异。如《法华经》所云:「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是故一切法不可说,不可念,故名真如也。换言之,佛有言说者,当知此系如来善巧方便,假以言说,主要在引导众生,离念而归于真如,都是希望帮助众生看破、放下一切身心世界,若能以清净心来念佛,必定往生也。
乙、天长地久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老子.道经.第七章》
天地的生命永恒而无穷。天地之所以能够永恒而无穷,是因为它们无私的关系。因为无私,所以能够永恒而无穷。圣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处处谦让后退,结果反而得到众人的爱戴;事事不计较利害得失,舍己为人,结果反而身受其益。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忘我的美德吗?因此方能成就自己,被尊称为圣人。
有一个寓言叫做《一百分的人生》。有一天,上帝创造了三个人。他问第一个人:「你到了人世间,准备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第一人想了想,回答说:「我要充分利用生命去创造。」上帝又问第二个人:「你到了人世间,准备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第二个人想了想,回答说:「我要充分利用生命去享受。」上帝又问第三个人:「你到了人世间,准备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第三人想了想,回答说:「我既要创造人生,又要享受人生。」上帝给第一个人打了五十分,给第二个人打了零分,给第三个人打了一百分。他认为第三个人,才是最完美的人,他甚至决定要多生产一些「第三个」这样的人。
然而,第一个人来到人世间,他为许许多多的人做出了许许多多贡献,他对自己帮助过的人,从无所求,他为真理而奋斗,屡遭误解也无怨言。慢慢的,他的善行被人广为传颂,他的名字被人默默敬仰。当他离开人间,直至若干年后,还一直被人深深怀念着。第二个人来到人世间,为了达到目的,他不择手段,甚至无恶不作。慢慢的,他拥有无数财富,生活奢靡,一掷千金,妻妾成群。当他离开人间,若干年后,还一直被人鄙视和唾骂着。第三个人来到人世间,没有任何不平凡的表现。他建立了自己的家园,过着忙碌而充实的生活。若干年后,没有人记得他的存在。人类为第一个人打了一百分,为第二个人打了零分,为第三个人打了五十分,这个分数才是他们的最终得分。
上帝的打分和人类的打分,为何存在这么大的差别,是上帝的失误,还是人类的无知?
盖人生在世,如《金刚经》所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因此,一切所显,无非心之游舞,梦幻不实,却也宛然存在。
吾人如何从平凡中活出不平凡,灿烂后又复归于平淡,确实需要高度的智慧。人生于天地之间,实应取法于天地,天地何以能长久,人何以能与天地参,穷其理,则无私而已矣!
诚如《中庸》所云:「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老子也说:「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由此观之,不迷失根本的人,才能长久。精神永存的人,才能不朽。
丙、五色令人目盲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道经.第十二章》
五彩缤纷的颜色,会使人眼花缭乱,对事物的真相彻底失去辨别的能力(即视觉迟钝,视而不见);过分追求声音的享受,会使人的听力麻木,再也感受不到天地间的宁静(即听觉不灵,听而不闻):过分追求味道的享受,最后必定会使人的味觉错乱,品尝不出大自然真正的美味(即味觉丧失,食而不知其味);过分纵情于骑马打猎、追逐鸟兽之类的竞逐活动,会使人心变得心神不宁,魂不守舍;过分追求稀有难得的金银财宝,会使人的行为偏离正道,最后弄得行伤德坏,身败名裂。所以圣人的生活,力求简单,但求饱腹,不求官能享受;宁取质朴宁静,不求奢侈浮华(盖「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也)。
在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八日,颁发诺贝尔奖的前两天,特里萨修女搭乘飞机来到了挪威首都奥斯陆,提着一个简单的手提包从出境室里走出来,和平奖评审委员会委员长在接机时对修女说:「我代表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及国王殿下欢迎您,并且期望与您在典礼宴会上见面。」听到委员长先生说到宴会,特里萨修女立刻问道:「宴会?什么宴会?」委员长先生回答:「是的!我们为此特别举行的典礼宴会,就在十日晚上。」特里萨修女竟然说:「请把宴会取消吧!」委员长先生非常吃惊,诺贝尔奖一九O一年设立以来,这是第一次有人提出这样的请求。不解的问:「取消?为什么?」修女诚挚的回答:「是的!请取消这个宴会,把这笔餐费捐给加尔各答的穷人好吗?」委员长先生犹豫了好一会儿,最后终于回答说:「好吧!修女。」当她知道颁奖大会的宴席要花七千美金时,她恳求委员长取消宴席,她说你们用这些钱只宴请一百三十五人,而这笔钱够一万五千名印度穷人饱餐一天。
特里萨修女获颁诺贝尔和平奖的当天,她穿着一件仅值一美元的印度纱丽走上领奖台,跟台下身分显赫的贵宾们形成强烈对比。在颁奖台上,她致词说:「这个荣誉,我个人不配,我是代表世界上所有的穷人、病人和孤独的人来领奖的。因为我相信,你们愿意借着颁奖给我,而承认穷人也有尊严。」顿时,台下一片鸦雀无声。
特里萨修女取消宴会的要求,很快就通过新闻媒体传到了世界各地。颁奖仪式结束,挪威邻国——瑞典立即发起全国性的捐助活动,一次募集的款项就达到了四十万瑞币。修女拿到了原本预定举办餐会的钱,也同时拿到的,还有被她这句话感动之后的四十万瑞币捐款。
她所创建的仁爱传教修女会,有四亿多美金的资产,全世界最有钱的公司都争相给她捐款,但是她一生却勤俭朴实。此外,那个被全世界所仰慕的诺贝尔奖牌,也被她卖掉了,所得连同奖金全部献给了穷困弱势的人。
特里萨修女的表现,正符合老子所说「知足、无私、寡欲」;以及「圣人为腹不为目」,但求饱腹,不求官能享受;宁取质朴宁静,不求奢侈浮华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丁、宠辱若惊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老子.道经.第十三章》
古语说:「世人得宠和受辱都因而身惊,畏惧大的祸害也因而身惊。」为什么得宠和受辱都身惊呢?因为在世人的心目中,荣宠是高上的,屈辱是低下的,得到荣宠就觉得高贵,受到屈辱就觉得丢人,因此得之也惊,失之也惊。为什么畏惧大的祸患也身惊呢?我们之所以会担心大的祸患,那是因为我们常想到自己的关系,假使我们忘了自己,能做到无我,那还有什么祸患呢?所以,一个人愿意牺牲自己为天下人服务,就可以把天下交给他;喜欢牺牲自己为天下人服务,就可把天下托给他。
净空老和尚曾在《净土大经解演义》中说明,老子所称「吾所以有大患,为吾有身」的境界,是属「无色界」天人的境界,亦即他不仅肯定身不是我,还进一步认为这个身体是个负担,没有了这个身体就可以得到真正的自在。因此,我们反省自问,身体真的存在了吗?如从医学观点看身体,皮肤细胞与肠胃细胞大约三个星期,至一个月左右,就从里到外更新一遍,而我们全身的细胞,在七年内也不断死亡并再生,只是再生速度有快慢差别而已!因此,我们企图要保全的身体,事实上如同手握细沙一般,从不间断的从指间逸散出去,根本抓不着。至于近代量子物理学家普朗克说,根本没有物质的存在,物质是「意念」累积产生的幻相;而意念又是从无到有的过程。这是科学家对物质做了最透彻的解析,如以其验证方法推论,身体既然也属于物质,身体即非真实存在,它只是意念波动的结果。
其实,上述这些说明,都不如世尊在经典里面讲的透彻。世尊在《仁王经》上说,一念九十剎那,一剎那有九百个生灭,而一个生灭就是一念,这个生灭之快速,已经不可思议,但这只是世尊的方便说而已!
世尊在《菩萨处胎经》上说:「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想几识耶?弥勒言:拍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所谓「形」就是物质,就是四大;所谓「识」则是信息,信息就是见闻觉知(性德)、受想行识(迷惑),这是精神现象。所以「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是指每一个念头里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是同时存在的,无法分开。
依此,世尊告诉我们的事实真相,也就是我们现在生存的环境,在一弹指的时间里,就有三百二十兆个生灭。如果一秒钟可以弹指四次,那么一秒钟就有一千二百八十兆次生灭(注:如果一秒钟弹七次,那么一秒钟就有二千二百四十兆次生灭),可见生灭速度之快速,不可思议!
所以,我们肉眼所看到的都是假相,都是一念不觉,所生起相似相续的虚妄之相。世尊在《金刚经》里,就简洁扼要的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时,也许我们会觉得失落,既然我们所见、所想的都是「虚妄」的,那么哪里还有「真实」呢?
其实,在事实真相中,确实有个与虚妄相同时存在,且永恒不变的真性(或称自性、本性、真如、实相、清净平等觉等是),只是我们看不到、摸不着,无法思议,只能亲自去体会、去证悟。如同我们的眼睛被电视或计算机所演出之幻相吸引,并与屏幕画面一同喜怒哀乐的当下,我们根本不曾意识到变化各种幻相之本体的存在。只有关掉电视节目,才会看到电视屏幕;也如同梦到被恶兽追逐时,我们从来不会认识到我们正在作梦,只恨自己的双脚为何不能跑快一些;唯有梦醒时分,才能体会前所经历者,纯是梦境一场。
而世尊前面所告诉我们的是,不仅我们作梦是假的,连我们现前的环境,都如梦境一般虚妄不实,甚至六道十法界不过是梦中之梦,唯有认识虚妄,方能勇敢的追求真实,希求真正的常、乐、我、净,更清楚的说,我们此刻正学习如何从梦境醒来,而世尊正是教导并指引我们学习觉悟的导师。虽然觉悟的方法有八万四千法门之多,但善导大师开示我们:「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亦即如来大事因缘即为我们宣说净土之殊胜法门,指引我们一生成佛之道。
然而,仍常有人引前述世尊说法,既然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么极乐净土也是虚妄,《八大人觉经》第一觉悟所说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并未将极乐国土排除在外,那又何须执着并希求净土?然而存有这样疑问之人,那是不能认识净土系属特别法门之故,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说:「来生我剎,受我法化,悉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第二愿);又说:「即生我剎,作阿惟越致菩萨」(第二十愿);「未得阿惟越致者,则得阿惟越致」(第十六品),既作阿惟越致菩萨,又怎会退转?又怎不成佛?
换言之,生到极乐净土,就已经进入到有量的无量,并且决定能证到无量的无量,如同世尊在《无量寿经》所说:「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知土如影像,恒发弘誓心」,亦即纵为法身大士了知一切法空、佛土亦空,仍能发弘深誓愿求生净土,净空老和尚开示说,这就是真实智慧。最后愿以彻悟法师所言:「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与同学共勉之。
戊、曲则全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老子.道经.第二十二章》
委屈反而可以保全(放下自己的执着,委屈自己,听从众人的意见,不独自专断,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的了解);弯曲反而可以伸直;地面低洼之处,才能积水盈满(如江海位置最低,百川汇归,成为河川之王;人若能谦虚,德行才能增长);破旧反而可以更新(如旧的衣服污损破烂了,新的衣服才会出现)。人的欲望愈少,得到的东西就愈多(自己享用得少,则很容易满足);享受得愈多,人就会愈容易迷失自己的本性(学的知识多了,就会被各种见解所迷惑,而无法恢复心地清净的真实智慧)。
因此,圣人所做的,就是守住自己的一颗清净之心(就是「抱一」,守道的意思),做为天下人效法的榜样(圣人守住自己的清净心,一心不乱,就能通达万事万物的真相,所以一言一行都能成为天下人效法的榜样)。不自我表现,所以对事物看得分明;不自以为是,所以对是非判得清楚(圣人不认为自己就是对的,别人就是错的,所以能够显出他的真正智慧);不自我夸耀,才能成就功业(圣人的道德教化普遍传播,没有阻碍,却不认为是自己的功劳,所以有功于天下);不自恃自满,所以才能长久。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天下没有谁能与他相争。古时候所谓「曲则全」这些话,难道是假的吗?实在应该保守着它,而且以它为依归啊!
布袋和尚传说是弥勒菩萨的化身,在宋朝约与岳飞同一时代,是今浙江宁波奉化人。在世时经常背着一个布袋到处行走,度化众生,人称布袋和尚。据传他圆寂前留下一首偈:「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因此布袋和尚即为弥勒菩萨化身的说法便广为流传。中国多数佛教寺院里所供奉的大肚弥勒菩萨,即以布袋和尚为原型塑造。
有人问布袋和尚:「如何是修行下手处?」布袋和尚一句话不说,放下布袋,两手一摊。此乃表示,要一切看破、放下,不为自己利益着想也。接着,又有人问:「放下之后呢?」这时布袋和尚便背着布袋走了。此乃表示为佛法,为了众生,当提得起,并且要培养自己荷担如来家业,以及救度苦难众生的能力,如此才是真正佛的弟子。
由上可知,真正放得下——即首先要能放下「自私自利、五欲六尘、名闻利养、贪瞋痴慢」十六个字,达到无私无我的境界,方能真正为社会大众服务。如此,才是真正「提得起」,也才是《金刚经》所说:「应无所住(即放下),而行布施(即提起)」的展现啊!
布袋和尚也有诗云:「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这是一首描写农夫在田中插秧之情形,象征修行人在心田播种的诗。小时候住在乡村,每逢春天常见农夫于烈日下,在田里插秧,只觉得农夫工作很辛苦,心中并没有任何体悟。自学佛后,读到这首诗,再看到农夫在田里插秧,才深深体会到唯有在心田插秧的人,才能从清净的心中,看见广阔的蓝天,同时修行人唯有从心地下功夫,使自己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接触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境界之时,能够常常见到自己的过失,而不被外境所转,心中一尘不染,如此才是真正的修「道」人。
在人间,一切都要向前行进,即使前途艰辛,也要屹立不摇,不能后退。一件好事,你退却了,可能好事就变成坏事。然而如果吾人若能在名利、权位之中懂得「退步」,这也不失为一种修养,因为在金钱、权力之中退步才是向前;亦如《老子》所说:「夫唯不争,故无尤」,「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也。
总之,要趣入那六根清净的境界,只有时时反观自己的心,在前进时,采取后退的姿势,不与人争,就像农夫插秧一样,退步原来正是向前啊!
以上是惭愧弟子张有恒恭敬汇报的《群书治要.老子.道经》学习心得报告,如有不妥之处,诚请尊敬的师父上人、诸位大德同修惠予批评指正,无尽感恩,阿弥陀佛。惭愧弟子张有恒顶礼敬呈。
老法师:我们听了张教授一堂课,他最近这两年,在台湾成功大学,主导《群书治要》的学习,这个报告就是给我们上一堂课。我听到的信息,《群书治要》所选的这六十六种原书里面,他讲《孝经》完成了;《老子》、《庄子》就是《群书治要》里面所选的,也完成了,做得很有成绩。这些东西都非常宝贵,讲得很透彻,能够把儒释道融会在一起,贯通了,让我们一般程度不够的这些人也能够懂得经典里面的大意,对我们的修学会有很大的帮助。现在台南成立了一个学习班,专门学习《群书治要》跟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我们也邀请在台湾教文字学的这些老师,现在的人不多了,我们不希望这门学术失传,鼓励年轻人。我们开小班上课,地点就在台南极乐寺,由张教授来主导。张教授是个非常虔诚的佛门弟子,我们看了他的报告就知道,他对于儒释道融会贯通,确实能帮助现前的年轻人。
让我们想到这部书,《群书治要》的重要性。这部书里所选的是什么?有什么用处?这部书确确实实从古人教训里面,帮助我们这一生过得幸福、快乐、美满。幸福人生不需要地位、不需要财富,那是真乐,拥有很高的地位、许多财产不见得快乐。这么多年来,我们都亲眼见到的,贵而不安,富而不乐,不如贫而乐,这是事实真相。为什么要学传统文化?为什么要学佛法?为快乐人生。我们细心去观察,你要问为什么,答案就在第一句,你看《论语》第一句,孔子说的是什么?「学而时习之」。我们把它简化,取两个字,「学习」。习是什么?把所学的做出来,落实到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待人接物,这就是习,学习。为什么要学习?下面说一句,「不亦说乎」。悦是喜悦。这个喜悦从哪里来?喜悦从学习来的,学而时习当中来的,与富贵不相干。这种喜乐,快乐,可以包括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全包了。古人把社会大众分为四大类,士农工商。现在社会复杂了,中国古人也讲各行各业,所谓三百六十行,三百六十是圆满,不代表数字,就是各行各业全包括在其中。佛在《华严经》里面用五十三个善知识做代表,代表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学佛为什么?为什么要学佛?跟孔老夫子说的一样,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这个人生过得多有意义,多有价值,多么快乐!这种快乐与地位不相干、与财富不相干。
孔子没有做过大官,传记里记载的,只做过一个很小的职位,大司寇。这是什么官?那个时候一个国家很小,还没有现在一个县大,司寇就是警察。他在警察里面做个小官,没有地位,虽然有才华、有德行、有智慧、有学问,没人用他,没有财富,生活勉强可以维持。而夫子最赞叹的一个人,他学生当中,学习所得的快乐,可以用他来做榜样,颜回。颜回的物质生活比孔夫子更加困难,但是颜回最快乐。他快乐从哪来?从学习。学习这两个字重要,学了要干,不干等于没学;也就是儒家所说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这在学,这四个字都属于学,后面笃行,笃行是习。佛法也不例外,在那个时代佛法没传到中国来,远古的时代,佛法所讲的信解行证,才能得到法喜充满,不但常生欢喜心,常生智慧,不生烦恼。
这样的学问,你要不要学?为什么要学圣贤,学传统文化?快乐,我希望这一生天天快乐,没有忧悲苦恼,为这个。为什么要学佛?学,我愿意法喜充满。这个喜,法喜,说明已经脱离了社会的这些地位、财富,完全摆脱了,七情五欲、名闻利养统统放下了,快乐。本身一生幸福美满,带给你的家庭和顺,家和万事兴,帮助你的事业顺利成功,帮助社会安定和谐,帮助国家富强,帮助世界和平,为这个学习传统文化,为这个学习大乘佛法。确实只有大乘佛法跟传统文化能帮助我们,从个人身心修养,儒家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要不要过这样的生活?这一生没有白过,有价值、有意义。要从因果上来说,儒佛帮助我们断恶修善、帮助我们积功累德,你要相信因果,因果讲还有来世,来世比这一世更好,世世向上提升,不会向下堕落,应当学。
现在这些典籍没有问题,印的人很多,流通很广。需要像张教授这样的人,把这些典籍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把它翻成白话文,让社会大众都能够学到。这篇文字就是最好的一个榜样,节录的原文,后面解释得很详细、很清楚,有了这些批注、讲解,可以从这个再翻成外国文字。希望这个地球上每个国家人民都能够读到中国古圣先贤的智慧教诲,我们建立共识,才能达到世界永续的安定和谐。这是现前这个世界、这个社会上,第一桩大事,第一桩好事。什么事情是好事?这最好,没有比这个更好的。我们要培养一批年轻人,要鼓励他们发心认真学习,把中国的文化接受过来,发扬光大,传给后代。这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子的四句,我们在今天遇到了,这四句提醒我们,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牺牲自己,成就下一代。辛不辛苦?不辛苦,有乐趣,不亦悦乎;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法喜充满,跟夫子说的一样。释迦跟夫子没见过面,夫子那个时代佛法没传到中国来,说的一桩事,相同的一句话。我们不能不信、不能不干,学要习,只学不习,没用,无济于事。佛法只会讲,没有做到,也没用,真正得受用是要依教奉行。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