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

佛教义理乃内心科学之精髓

时间:2016-05-06 16:04   编辑:善常   点击:

苏国辉教授是香港大学脑神经科学专家,多年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反而让他对佛教有了新的认识,他相信,虽然科学先进,“但很多事情科学是无法解释的,很多重要的问题,佛法可解释其他宗教所不能解释的,甚至帮助解决这些问题,这是佛法最吸引我的地方!”
 
他已经皈依了。起先他也认为佛教是迷信,皈依、出家或佛教行为只是形式而已,但通过姐姐的因缘,开始听闻佛法,甚至研究起佛法,“佛教最令我惊讶的两个概念就是‘无常’和‘因缘’, 这是科学证实不到的,偏偏这正是宇宙万物的真理,是我们不能去否定的。”
 
他喜欢引用爱因斯坦的话:“任何宗教如果可以和现代科学共依共存的,那就是佛教。”这不是简单崇拜,而“科学之父”对佛教的评价也不是说说而已。从爱因斯坦的传记看,他对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许多宗教都有研究,所以,他的结论不是凭空而来。
 
 
我不排斥任何宗教,它们对人类的贡献不容置疑。但在长期观察后我也认为,佛教义理的确是内心科学之精髓,世间任何一门学问,不管是心理学、逻辑学、宇宙学、生命学,这些知识虽然各有其深邃与智慧一面,但却无法超越佛法的理论和认知,过去没有超越过,将来也不会超越。
 
下面我对佛教的几个观点作个简单分析:

无常
 
佛教里所说的无常,不需要你凭借信心来认识,如果需要信心,信仰就成了判断基础,你当然可以选择不信。但这是一条真理,如果你的智慧够细腻,就不得不承认它。
 
无常分粗无常和细无常两种。

粗无常是容易发现的:大自然中春夏秋冬的交替;生命从婴儿、少年、老年直至死亡的进程;你的家庭或周围所呈现的你可以感觉到的变化……这些都是粗无常。
 
细无常较难了解:一个法,当它生起的那一刹那就会灭,这就是细无常。换句话说,生即是灭,生等于灭。
 
也许你会觉得矛盾,生怎么会是灭呢?让我们先假定一微秒就是这“一刹那”,一个不能再小的单位。
 
第一微秒是“生而即灭”的,也就是说,在这一微秒上,法必须有生灭的变化。如果它生而不灭,不变化,那就要留存到第二微秒,与之成为一体;而第二微秒也应该不变;第三、第四微秒不变,乃至一分钟不变,一小时不变……这样一来,这个法就恒常存在了。但现实中却没有这种法。
 
现实中凡是产生的法,外面的物质也好,我们人的内心也好,我们都可以见到或者预见它的坏灭,以及在不同阶段的变化。由此你可以推知:前一刹那与后一刹那的法必定不是一个体性;在这一刹那上也必定存在无常。
 
因此,在虚幻的世俗显现层面观察时,生即是灭、灭即是生,生灭是一体的,这就是细无常的真理。
 

缘起性空
 
所谓缘起性空,就是我们见闻觉知的万事万物,看似真实存在,但实际却是因缘聚合的虚幻显现,本体是空的。
 
对此,量子力学已有所认识,物理学家们也不再把物质当作实体存在。而在霍金倡导的弦理论中,更认为一切显现的法——也包括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乃至波或磁场,全都没有真实体性,不过是由“弦”的振动或力用所呈现而已。
 
有了这种认识,再来看《金刚经》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就能理解:科学所证实到的夸克、亚夸克等微粒也无非缘起显现,有相,但不成立本体。
 
有学者把弦理论与缘起性空对照,认为二者是相通的。
 
万法唯心造
 
我大概了解过“测不准原理”,它认为,当你观测一个亚原子时,因为观测器发射的光子的影响,让被观测的物质微粒的现状发生改变,从而无法精准测量。
 
这比较符合唯识的认知。依唯识观点看,粒子改变的原因,与观察者的意识介入有关。当意识介入时,原有的客观存在会受到主观意识的影响:我来测试,粒子会随着我的意识改变;专家来测试,粒子也会随着专家的意识改变,所以就测不准了。由此你会发现,在现实世界中,纯粹的客观实体并不存在,心反而起着主导作用。
 
随着一个人的意识运作,它不仅可以让外在事物不断发生变化,甚至可以发出特别广大的波,有如银河系般无边无垠。这种波是眼睛看不到、手摸不着的一种能量,要确定测量当然很困难,就像粒子的不确定一样。
 
当我们借鉴佛教知识思维这个道理时,业感现象很能说明问题,因为它也是测不准的。
 
比如眼前这朵花,三个人看会有三个结果:一个觉得好看,一个觉得一般,一个觉得难看。谁的审美才是标准?“好看”还是“难看”?显然,花上面没有确定的“好看”或“难看”,这是随着各自意识介入,得出的不同测量结果。即使有更多人参与,得出很多“好看”,也肯定是不同的。
 
这种“测不准”,佛教里称“万法唯心造”。
 
什么是万法?就是器世界和有情世界。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所研究的一切法。自然科学研究外在事物,社会科学研究人类社会现象,而佛教认为,这些事物或现象的差别全都是心造的,诚如月称论师在《入中论》中所说:“有情世间器世间,种种差别由心立。”
 
讲到这里,我得说,我这个人有些特别。我研究佛法,会对佛教生信心,而我看世间理论,会更加深我对佛教的信心。这种信心,也许是我的分别念,但也许是在认识和比较中得到的一种经得起考验甚至相当科学的理智信念。
 
索达吉堪布演讲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节选)
 
赞 (1)

本站所有内容共享 欢迎转载 正气文化公益网 反黄之盾

Q群: 218813922 QQ: 516104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