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老师讲座
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一七七集)
时间:2016-05-02 20:04 编辑: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点击:
次
http://www.amtb.tw/
http://tv.jxwx.org/
http://www.sxjyqqw.org/
http://www.hwadzan.com/
http://www.amtb.cn/rsd/rsd.asp
http://www.hwazan.org/web/index.php
http://www.mchunghua.org/Default.aspx
http://www.fxsp.org/category/index33-2.html
郭帅华 2015/10/1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2-0177
学生:从《说文解字》看许慎精神及其当代价值(下)。
师父上人尊鉴:惭愧弟子帅华今日汇报为中英文化交流年展览活动所报告内容,题目为「从《说文解字》看许慎精神及其当代价值(下)」。
三、许慎精神
1、存亡继绝的传道精神
中国文化,能够言传至今,全赖于文字、经典的记载及历代先祖的传承,如果没有这些,我们无法了解历史,学习文化。而在存古方面,《说文解字》就是最重要的代表。汉字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的载体,汉字系统本身也是中国历史、社会、文化的结晶,蕴含了古远深邃丰富多元的历史文化信息。章太炎先生一九O二年在《致吴君遂书》中谓:「上世草昧,中古帝王之行事,存于传记者已寡,惟文字、语言间留其痕迹,此与地中僵石为无形之二种大史。」是讲汉字本身就是最原始、真实的史料,文字所含造字本义及形、音直接反应了上古历史文化的基本内容,其中蕴含了先民生产、生活各方面的形态、样式、习俗、制度及经验智慧。清代《说文》四大家之一的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临部》中说:「尝谓《说文解字》一书,功不在禹下。」对《说文》赞叹到了极处。清代孙星衍在《重刊宋〈说文〉序》中,也说:「唐虞三代五经文字,毁于暴秦而存于《说文》。《说文》不作,几于不知六义。」《说文解字》收录字体以小篆为主,兼收一千一百六十三个古文字,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的辨认皆需要以《说文》所收字体作为参照,《说文叙》曰:「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如果没有《说文解字》,人们就无法解读青铜器铭文、战国时代的古文和后来出土的甲骨文。《说文》引用的书目有:《易》、《书》、《逸周书》、《诗经》、《周礼》、《礼记》、《左传》、《论语》、《孟子》、《山海经》、《史箱篇》、《老子》、《墨子》、《楚辞》、《韩非子》、《吕氏春秋》、《汉律》以及汉代律令、历书、卜书等总计凡三十余种。许慎在训释中广泛记载了当时农业生产、礼制、饮食、神话、方言、交通、动植物、地理、医药、矿物、手工业、宗教、货币、人类学等,从这些纪录中是大可补古史之未详的,同时也对了解东汉的社会生活和制度以及风俗人情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因为有许慎乃至历代祖先的苦心经营,我们今天才得以学习古代经典,认识古代社会,传承先祖智慧。宋朝大儒张载讲:「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们的祖先历经千辛万苦,世世代代把至为宝贵的民族绝学、圣贤教育传到了今天,传给了我们,我们有使命继承下来,发扬光大,传承下去,让圣贤教育继续造福当今世界、福佑万世子孙!这是我们一个炎黄子孙,乃至每一个学习中国文化的人,最重要的大事!
2、兼容并包的和谐精神
中国文化自古就是多元的、兼容并包的,春秋战国时有百家争鸣,各种学说交相汇集,构成文化的多样性。儒释道三家构成了古代的圣贤教育,并行不悖而相互融合,中国古代以儒济世、以佛治心、以道修身,是文化的核心体现。这就是中国文化和谐的精神,包含了和平、和睦,是文化的核心体现之一,典籍中「中和」、「天人合一」、「协和万邦」、「礼之用和为贵」、「和而不同」、「和光同尘」、「和气致祥」、「政通人和」等都是和谐精神的体现。许慎做为经学家,道德学问崇高,身上也自然体现了民族的和谐精神。
许慎和谐精神在《说文》的体现大抵有两方面,一是立足古文,兼采今文。许慎在学术上是以古文经学为主的,许慎师从贾逵,贾逵本身就是古文经学大师,许慎自然从师承而尊古文。许慎虽然以古文经学为主,但心量广大,并没有门户之见,并不排斥今文经学家的观点。《说文王部》:「王,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王」字说解引用了西汉董仲舒的观点,而董仲舒是今文经学的代表人物。又,《说文心部》:「心,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说以为火藏。」「土藏、火藏」是以汉代通行的阴阳五行观念来训释「心」的。「土藏」是古文经学的说法,「火藏」是今文经学的说法。段玉裁注:「土臧者、古文尚书说。火臧者、今文家说。」二说并存。许慎《说文》引诗,是三家皆引用的,所引「韩诗说」、「鲁诗说」都是今文。所引《春秋公羊传》也是今文;引《礼》也以今文为多。许慎引董氏、博士及今文经之说,说明许慎虽主古文经,但对今文经学也不完全否定,显示许慎不持门户之见,心量广大、相容并包的治学品行。
其二是博采通人。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曰:「博采通人,至于小大,信而有证。」其子许冲在《上说文表》曰:「慎博问通人,考之于逵,作《说文解字》。」这就是所谓「引通人说」。《说文解字》并不完全是许慎一个人的观点,而是全面继承了前代贤人及时彦的学说,可以说是东汉以前古人智慧的综合体现,于此也说明许慎在学问上是一个集大成者。《说文解字》中,许慎所提到的「通人」,关于诸家分类,据姜永超先生《说文解字》引「通人说」考,桂馥《说文通训定声》定为二十八家,陆宗达先生在《〈说文解字〉研究法》中定为二十六家,殷寄明《〈说文解字〉精读》中,定「通人」为二十九家,马宗霍先生《〈说文解字〉引通人说考》定「通人」为三十家。许慎所引「通人」,依时间划分,其中先秦时代的有孔子、楚庄王、韩非子三人,两汉时代二十四人,如扬雄、杜林、淮南子(刘安)、司马相如、班固、董仲舒、尹彤、刘向、韩非子、贾逵、谭长、傅毅、黄颖、京房、卫宏、官溥、庄都、爱礼、楚庄王、吕不韦、张林、周盛、王育、桑钦、通安、墨子、班固、欧阳乔、周盛等。另外,许慎引用通人之说,也有很多是没有写名字的。
殷寄明先生《〈说文解字〉精读》认为许慎在书中引通人说,大抵有以下五种情况。其一,交代重文来源。如:《说文犬部》:「㹤,多畏也。从犬,去声。怯,杜林说祛从心。」其二,交代被释字另一读音的来源。如《说文言部》:「詟,失气言。一曰不止也。从言,龖tà省声。傅毅读若慑zhé。」其三,说明对被释字的形体结构分析通人有异于己者。如《说文卜部》:「贞,卜问也。从卜,贝以为贽。一曰鼎省声,京房所说。」其四,交代自己对被释字的观点来源。如《说文用部》:「用,可施行也。从卜,从中。卫宏说。」其五,通人之说与己见相异,附于条文之末,两说并存,以示尊贤。如《说文东部》:「东,动也。从木。官溥说,从日在木中。」此外,也有极少数情况是引通人之说而后加以否定的。如《耳部》:「耿,耳着颊也。从耳,烓省声。杜林说:耿,光也。从光,圣省。凡字皆左形右声。杜林非也。」
《说文解字》之所以取得伟大的成就,和许慎博采通人、兼容并包的和谐精神是分不开的。许慎在训释时多用「一曰」来说明不同意义,一些文字,在最初造字时,本身就有多种形体、字音、释义,并非唯一。如「鹿」,甲骨文作「前4.48.4命」等字形。《说文攴部》:「敦,怒也。诋也。一曰谁何也。」这是一字有两义的体现。《说文木部》:「极,驴上负也。从木及声。或读若急。」这是一字二音的体现。综上述说明,世界上的事物、观点都是多元并存的,都是自然的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讲,存在皆有道理,不能以所谓的对错是非来区分,应该相互融通,彼此了解,互促互进,这才是和谐永续发展之道。如果非要分高低、对错,一家独大,自赞毁他,是和自然之道相违背的,是有失客观公正的,会损人害己,是要不得的。学习中国文化,做为炎黄子孙,无论处事、治学,皆要建立兼容并包的和谐精神,允许有不同观点的存在,乃至别人错了,也应有包容之心。通过许慎着《说文》的体例,概而言之,就是:坚持自己的,承认别人的!发扬自己的,赞叹别人的!学习别人的,完善自己的!
3、不知缺如的求是精神
实事求是也是中华民族精神之一,先贤有求是精神,文化才能纯正无误的流传下来。《论语.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此乃夫子明告子路,当实事求是,知道则言知道,不知则言不知,去除虚假浮华,内不自欺,外不欺人,如是者方为智者。学者讲学,著书立说,关乎文化的传承,责任非常重大,必须要求真求是,先贤曾言「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叫一句空。」做学问最忌讳穿凿附会,不然就会自误误人,其流弊非常严重。古人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夫子就曾经批评宰我穿凿附会,《论语八佾》:「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鲁哀公向宰我询问有关「祭社」的问题,宰我回答,夏朝在社坛种植松树,殷朝人种植柏树,周朝人种植栗树,种栗树是为了让百姓战栗而使人臣服。古代建邦立社,各树其土所宜之木。三代所树社木及所为社主各不同。夏居河东,其野宜松。殷居亳(bó),其野宜柏。周居酆镐(fēnghào),其野宜栗。三木皆属坚木,耐久常青,故树以为社。宰我既告哀公三代社树不同,又说周人所以用栗,乃欲使民战栗。或说此乃宰我欲劝哀公用严政,妄为之说,有穿凿附会之言,故夫子批评之也。《论语.卫灵公》:「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大义是言,夫子谓古代的良史,于书字有疑则阙之,以待知者。古之人,自己有马而不善于骑乘,则不自以为是而强加驯服,而是借于善御之人,待人完全驯服,自己然后可乘。如此,日后马拉车则能车同轨也。但夫子当时就见不到这样的人了,故说「今亡矣夫」,夫子之时,六艺将废,故俗多穿凿,多自以为是,因此夫子由此感叹。许慎就完全继承了求是的精神,着《说文解字》皆言出有物,凡言必遵守师承、前贤、旧典,不穿凿附会,不用己私。《说文解字叙》曰:「言必遵修旧文而不穿凿。孔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今亡矣夫!』盖非其不知而不问,人用己私,是非无正,巧说衺辞,使天下学者疑。」许慎虽然博通古今,五经无双,但自身并无因此殊荣而丝毫自满,这是放下名闻利养,高度负责的体现。在《说文》中,凡是遇到字的形音义有不明之处,则称「阙」,阙者缺也,乃空缺之义。段玉裁于《说文》「旁」下注曰:「凡言阙者。或谓形、或谓音、或谓义。」「阙」是许书的一大体例,体现了许慎客观求是、负责谨严的治学态度。「阙」的体例也是继承前人,班固《汉书.艺文志》曰:「古制书必同文,不知则阙,问诸故老。至于衰世,是非无正,人用其私。故孔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今亡矣夫!』」可见「不知则阙」是历代皆守的方法。许慎于《说文解字叙》谓:「其于所不知,盖阙如也。」据张舜徽先生《说文解字约注》统计,许书称「阙」者凡四十六处。清代王筠将《说文》中的「阙」分为三类。第一类,「字形失传」,即一个字形中某个构件的结构不明。如《说文上部》:「旁,从二,阔。方声。」除声符构件和「二」这个部分以外,结构不明。第二类,「字形较着而不可解者」,即文字形体的构件看得明白,但形义关系不清楚。如「[帚+巴]bǎ,[掍-日+囟]击也。从巴、帚,阙」。第三类,「迭文与本文无异者」。即一个构件重迭为用,但意图不明,看不出形与义之间的关联。如「进也。从二先。赞从此。阙」。段玉裁认为是阙其读音,注曰:「阙谓阙其读若也。」
许慎着《说文》不知则阙,也是待后来贤人进一步研究,来完善所缺之处。许慎也非常谦卑,《说文解字叙》曰:「庶有达者,理而董之」,意思是希望当世及后世贤才指教。当前,我们也要继承许慎的这种精神,勤奋修学,实事求是,不穿凿附会,言必有据,保持文化的纯正流传。
4、恪守师承的尊师精神
孝亲尊师是中华民族的大根大本,是立德成就的基础。许慎早年被举为孝廉,说明许慎孝敬父母,廉洁奉公的。同时,许慎也是尊师重道的。许慎的老师是贾逵,许冲《上说文表》曰:「慎博问通人,考之于逵,作《说文解字》。」贾逵是东汉著名的古文经学大师,据学者研究,《说文解字》六次引用贾逵之说,因许慎尊师故,不称师名,称其官职曰「贾侍中」,如《说文是部》:「尟xiǎn,是少也。尟俱存也。从是、少。贾侍中说。」《说文象部》:「豫,象之大者。贾侍中说:不害于物。」这是许慎尊师重道的体现。另外,许慎对文字的说解也多主其师之说,《说文有部》:「不宜有也。《春秋传》曰:『日月有食之。』」许慎训「有」为「不宜有」,乃是《左传》「有」字之义,「日有食之」,就是不当有日食而有日食之义。《左传》是古文经学经典,为尊重故,故曰《春秋传》,说明《左传》是解释《春秋》的正传。贾逵是《左传》大师,许慎从其受学,贾逵尊《左传》,故用其师说而采《左传》之义。
许慎师从贾逵,立足于古文经学,一生如是。《说文解字叙》曰:「若此者甚众。皆不合孔氏古文,谬于史籀。…其称《易》孟氏、《书》孔氏、《诗》毛氏、《礼》周官、《春秋》左氏、《论语》、《孝经》,皆古文也。」这是说明许慎注释文字引经,主要是引用以上所说的古文经典。
下文简单说明今古文经典之分。两汉是儒家学说的盛世,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思想治理国家,儒家以五经为核心,故两汉的学术体现在经学上面。秦始皇焚书坑儒,大量儒家经典没有传下来。当时的儒生根据老师口授经典内容用当时通行隶书抄录的经学典籍,称为「今文经学」。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武帝末,鲁恭王为了扩建宫殿,就拆除了孔子宅院的一段墙壁,发现了多部以六国文字书写的儒家经籍,加上后来其他人所献的用古文字书写的儒家经典,经刘向、刘歆父子甄别、校对,发现内容与今文经书差异较大,就倡导弟子学习古书上的经学内容,被后来称为「古文经学」。
今、古文经学存在着极大分歧,直到东汉还常常发生激烈争论。许慎随老师贾逵多次参加两派谈论,逐渐弄清了他们分歧的主要原因。由于今文经学靠口传言授,立据难考,解经支离蔓衍,一部经书的章句说解竟达十多万字。今文经学派还多有人不解古文字,穿凿附会。许慎通过对古、今文经学认真的研究,认为古、今经学之争多出在对字形字义的解释不同上,如果字解错了,经典就会解释错误。当时学习今文经典的儒生,不承认古文经典,甚至不承认古文字,依据已经变成笔势的隶书解释文字,以致出现了「马头人为长、人持十为斗」这样牵强的解释字义的情况。许慎为了保存古文经中的文字,藉以理解其义理,说明古文经字并非「向壁虚造」,意义是完全可以解释明白的(「厥意可得而说」),为了正文字,正经义,促使了许慎撰写《说文解字》。许慎为了纠正今文学家的一些观点,还着有《五经异义》,清人陈寿祺撰《五经异义疏证》作辑注,较为详备。
汉人治学,最重师承家法,尊师重道,如此方能学有所成。当前我们要效法许慎,尊师重道,继承师志,勤奋学习,老实、听话、真干,专修专攻,如此才不辜负历代祖宗圣贤及老师对我们的培养之恩。
5、正本清源的求真精神
许慎作《说文解字》,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拨乱反正,矫正当时今文经学家对文字及儒家经典的曲解与穿凿附会,这体现了许慎的求真精神,也是许慎做为读书人责任心和使命感的体现。穿凿附会的主要体现就是以隶书为参照说解文字。汉字自篆书演变为隶书之后,体现汉字造字意图的「笔意」就变为仅保存笔画走势的「笔势」了,自隶书之后,汉字就不能说解了,说解文字必须以小篆字系及甲骨、金文等古文字做为参照。篆书是圆曲的笔画,书写起来相对慢一些。
至秦,秦始皇兴兵好战,多建工程,国家法律严酷,故多有因罪入狱之人,官吏事务繁重,以篆书书写,不能按时完成工作。为了书写的方便、快捷,就逐渐发明隶书替代篆书,古文字就废而不用了。《说文解字叙》曰:「初有隶书,以趋约易,而古文由此绝矣。」说明从隶书替代篆书开始,古文字就与常人隔绝了。到了汉代,律法又废除了小学的考试,因而学童及官吏皆不明字体之正变伪误,很久都不知道六书之说了,「今虽有尉律不课,小学不修,莫达其说久矣」。而东汉的很多今文学儒生,看到今文经典皆以隶书记录,争相以隶书解释文字,就认为秦朝所传隶书就是仓颉之时传下来的古文字,就说:「文字(隶书)是父传子,字传孙,代代相传而至今,怎么会错呢?」不会有错,就曲解说:「马头人为长,人持十为斗,虫者屈中也。廷尉说律,至以字断法,苛人受钱,苛之字止句也。若此者甚众。」以上对于文字的说解,皆是以隶书或异体字参照,其说解皆是望文生义、穿凿附会的,完全是错误的。法律条文「苛人受钱」(有治人之责者而受人之钱),因为隶书讹作「奇」,竟然说「苛」这个字就是「止句」。这种曲解文字的现象,许冲在《进〈说文解字〉表》中斥之为「巧说邪辞」,这类曲解文字的儒生被斥为「俗儒鄙夫」。这类曲解文字的例子很多,全都不合「壁中书」古文,违背史摘大篆。造成曲解文字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见到古文字,不认识六书的条例、含义,「不睹子例之条」。但他们并不认为自己错,不相信壁中书是古文字,毁谤诋毁,认为这些古文字是好奇的人改变文字,凭空虚造了古文经典,以此来炫耀世间的。这些人以古代的文字训诂为怪事,而以粗野浅陋的言辞为美谈,认为自己所了解的是精妙的,「怪旧埶而善野言,以其所知为秘妙。」更有甚者,由于看见《仓颉篇》中有「幼子承诏」一语,以为这话是指黄帝乘龙上天而少子嗣位为帝,便说《仓颉篇》是古帝所作的,有神仙法术在里头。许慎看到这些人执迷不悟,叹曰:「岂不悖哉?」
文字是不能够穿凿的,经典也不能够曲解,汉代以儒治国,以五经的智慧治国平天下,如果文字和经典都解释错了,文化必定误传,天下必定大乱。古人是实事求是,言必遵守前人而不穿凿附会,不知道就空缺下来,等待后人完善解决,绝不强加解释以致望文生义。文字是一切文化的核心,是通经致用、君王治国的根本。《说文解字叙》曰:「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啧而不可乱也。」这段话堪称至理名言,把文字的功用言简意赅的说了出来。许慎感到如果任由此发展而不挽回,将会导致文化灭亡,国家大乱。在高度的责任心和巨大的使命感之下,许慎开始了《说文解字》的编着,以小篆字系为主,兼收籀文等古文字,广泛的采取前代今人的意见,凡训释皆有根据,真实可靠,所谓「今叙篆文,合以古、籀,博采通人,至于小大,信而有证,稽譔其说。」目的就是为了让当时及后世子孙认识区分万物,解开世人对文字的误解,让后学之人正统、全面、明了的认知文字,进而由文字而通经典,由经典而洞明古圣先贤的精微大道,然后致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己成人而后已。所谓「将以理群类,解谬误,晓学者,达神恉。」学到这里,相信大家对许慎的恭敬之心就能够生起来,这种「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愿在许慎身上完全体现了。
正是因为许慎的这种为民族文化的心,求真求是的心,铸成了《说文解字》这一部伟大的著作,保留了圣贤绝学,才能使世世代代的子孙能够正确、全面、深入的学习中华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讲,祖先圣贤创造了文化,许慎则保留了文化,并保持了文化的纯正。现在我们能够体会到朱骏声「尝谓《说文解字》一书,功不在禹下」的赞言是完全符合的。
当今之时,中华文化也是在生死存亡的边沿,同时也是中华文化复兴的关键时刻,很多民族绝学,大学问、大手艺都保留在老一辈人身上,而这些前辈也大都八、九十岁,乃至年龄更大。随着时间的流逝,掌握绝学的老人们也愈来愈少了,很多绝学面临失传。有些学问是不得其师,不得其传的,失去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些老人家都是和许慎一样,时时在找传人,念念在想着把文化传下去。但现在真正立志好学的年轻人太少了,希望有更多的人有担当精神,成为传承祖先绝学的人,争分夺秒的学习,抢救性的保护传承祖宗绝学。当今之时,大多数人们对于六书、对于篆书等古文字不了解,很多人说解文字也是以由隶书演变的楷书参照,其严重程度绝不亚于许慎所处的时代,而现在的情况要严重很多倍。我们要做当代的许慎,有弘道之心,使人们能够认识、正解中国文字,学习、弘扬、传承《说文解字》,使世人由此进入中国文化的大门,得到中国文化的利益。这是许慎的愿望,也是祖先的愿望,我们能如此做,我们就和许慎心心相通了,假使许慎在世,也会如此而行。
6、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
古代的先贤皆有为国为民的献身精神,并为此付出一生。许慎从小接受儒家教育,一生也是如此。许慎在汝南郡做郡功曹时,仁义忠孝,爱民如子,「奉上以笃义,率下以恭宽。」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因此而被举为孝廉。呕心沥血,前后历经三十余年方才完成《说文》巨著,本来在公元一百年时,《说文》草稿已经完成,许慎严谨治学,为了更加完善,一直在补充修改。
许慎编着《说文解字》,异常辛苦。有时为了一个字的训释,要查阅大量的资料,甚至不辞辛劳的去拜访通人。为准确说解方言俗语,他除了查阅典籍,引证书说外,还经常与各地官员交流,走访进京商贾,掌握方言用字和读音。许慎治学极其认真,为考察秦刻石文字,他还要跋山涉水,亲临其地。他见秦《绎(峄)山刻石》文「登于绎山,群臣从者,咸思(攸)长。「的」为「攸」的异体字,回京后即记入《说文解字》「攸」条后为重文,并注明:「[氵+攴],秦绎山刻石文如此。」他不仅要准确的分析汉字的字形结构,还要追索汉字的本义、本音,一个字有不同的解释,还要列出来。因此,在他的书案上,各类简帛书籍常堆积如山。为弄清一个字的形音义来历,他要翻阅大量典籍,有时竟通宵达旦。等到公元一百二十一年,才全部完成,然而这时许慎年老多病,已经无法亲自至洛阳呈给皇帝了,就命自己的儿子许冲献给帝王。许慎不但勤于著述,也在家乡讲学,教导弟子,据史书记载,尹珍、高彪曾跟随许慎学习。
许慎一生,为官勤奋为民,为学勤苦为世,直至终老,真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们要效法许慎的这种精神,立志高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中华文化普及世界,为世界之和平、后世之永续和平发展而奋斗一生!
结 语
近百年来,我们的文化自信被严重损害,我们的民族自信被严重摧毁,很多人不相信祖先,不相信经典了。我们的祖先在流泪,在念念盼望我们回头!要想文化复兴,必须建立民族自信心,建立文化自信心,树立中国精神,回到久别的老祖宗、古圣先贤的身边。从老祖宗那里去找,从中华文化里去找回本有的自信。要学习中国文化,效法古人的精神,我们身上也流淌着祖先的血液,骨子里要有祖先给我们铸下的中国文化。要重新认识传统文化,恢复民族自信心,文化自信心。许慎是东汉小学、文字学的集大成者,同时许慎精神也是先贤精神的体现,是中国精神的体现,换而言之,许慎精神就是中国精神!学习《说文解字》,通过文字学习文化,学习许慎精神,学习中国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为全世界的和谐安定,为后世子孙的永续发展而努力!
概而言之,中国精神是「孝为德本,以孝治国」的重孝精神;是「修身为本,厚德载物」的崇德精神;是「天下为公,协和万邦」的和平精神;是「自强不息,励精图治」的自强精神;是「相容并包,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是三国时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是北宋时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利民精神;是战国时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精神;是明朝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我们要继承先贤的传统,学中国文化,树中国精神!如此,我们的国家必定会昌盛,世界必定会和平,人民必定会幸福!
感恩大会主办方,感恩诸位嘉宾,今天我的汇报就到这里,学生才疏学浅,汇报中的不足及错漏之处,敬请大家谅解,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以上为不肖弟子愚见,弟子德薄学浅,障深业重,凡所汇报,多有缺漏,恭请师父上人及诸位大德、老师慈悲开示。不肖弟子郭帅华顶礼敬呈。
老法师:帅华年岁不算大,他好像也没有学位,但是对于中国传统的文化的学习、见识,都叫我们佩服。我把他推荐到外国去传授文字学,我听他讲过,讲得不错。现在能讲《说文解字》的人不多了,实在太少了。有许许多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生疏了,或者可以说,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个东西的存在。真的,老祖宗痛心,老祖宗在流泪。我们看到这个情形非常着急,传统文化决定不能在我们这一代灭亡。
典籍没人重视,《四库全书》、《四库荟要》,没有人要。书店里面的经理告诉我,这个书卖不掉,价钱太高了。当然,它分量少成本就高。台湾商务印书馆第一次影印,只印了三百套,每一套美金要五万多块钱,谁肯愿意花这么多钱,买这套书来?为什么?他不能读。所以他就不可能买这套书。这套书如果失传了,很容易失传,在这之前,全世界《全书》只有三套半,《荟要》只有一套孤本,所以太容易失传了。在台湾的学人,读书人,对这桩事情可以说普遍存在心里,期望祖宗保佑它不能失传,台湾能把它影印流通。这么多的读书人,大家都有这么个愿望,果然有感应,政府劝勉这两家书局,一个人承担一种,印出来了,《全书》商务印了三百套,《荟要》世界书局只印了两百套。《全书》知道的人多,《荟要》很多人不知道,什么叫《荟要》?《荟要》是什么?也没有人宣扬介绍。《荟要》的分量占《全书》的三分之一,种类大概是《全书》的七分之一,很有价值。我们现在心目当中,期望的汉学院,希望栽培一批年轻人,我们就是用《荟要》,希望能读它、能讲解,能把它翻成白话文,普遍流通。
翻成白话文就可以翻译成外国文,流通全世界。我们也做了个试探,这个试探我们用的是唐太宗所编的《群书治要》,分量也不小,翻译也相当艰难。我们不得已在这个里头节录,节录三百六十小段,成一本小书。怎么取材?对于个人的修身,身心修养,这些教训把它节录出来;幸福人生、和睦家庭、事业顺利成功,无论从事哪个行业;社会安定,国家富强,世界和平,这是我们的愿望,凡是与这些有关系的教训,都把它抄下来,以三百六十小段为一册。估计全书大概七、八册的样子,现在我们出到第三册了。这样的小本方便,尤其现在人喜欢口袋书,所以我们印这个小本子,这个小本子口袋书,精装本。这是一本《36O》,《群书治要36O》第一册。全书大概是七册到八册,就可以翻完。翻成外国文,我们参加联合国的活动,这个小册子带到联合国,送给每个国家的大使代表。教科文组织一共有一百九十五个单位,这些大使代表们读到这部书,没有一个不欢喜,没有一个不爱好。这个信息好!这个信息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之好,这有价值,不是中国人也喜欢。
所以我们相信,外国人说的,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我告诉外国人,外国人害怕的,就是过去他们欺负中国做得太过分了,唯恐中国强大起来要报仇,所以他们真的心不安。我们有缘遇到了,告诉他,中国在二十一世纪,发扬光大的是它的文化,不是政治,不是军事,不是科技,也不是金融贸易,是中国传统文化,就是这个小本子。这大家放心了。尤其看到习主席在各个地方访问讲演,这些外国人听了之后,逐渐有信心了。这个好,这就是中国千万年前老祖宗累积的智慧、德行,从修身到治国平天下的智慧、理念、方法、效果、经验都在这本书上,你才觉得这是真正之宝,真的宝!世间没有比这个价值更高的了,它能帮助你自己一生幸福,帮助你家庭美满,帮助你事业成功,你到哪里去找?帮助社会安定,帮助国家富强,帮助世界和平,你到哪里去找?今天这个世界上人人都在求,所求的都不出这本书之外,全在里头。全世界的金银珠宝都比不上这部书,这部书它的价值超过一切。中国人心量大,不是据为己有,不肯告诉人,中国人喜欢推己及人,我好,我们大家一起都好,这人多快乐!
所以今天把这个宝藏挖掘出来,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我们有讲解的一批人,要培养人才,这个人才是能读这部书、喜欢读这部书、能讲解这部书,把它讲清楚、讲明白,在学校里开这门课,让全世界的人都能接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所以培养师资当务之急。在我年轻的时候,教文字学的老师(这有师承的)还有几位,现在都不在世了。他们的学生,接受世世代代承传的学生,我听说还有二、三十个人。这二、三十个人是国宝,我们要帮助他,全心全力照顾他,让他们将全副精力放在这门学问上,将来在国际学校去教学。这就是「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汉学院办学的宗旨,推动汉学的目标,希望这个地球万世太平。这是神圣的事业,是最伟大的使命。
我们摸了这么多年,在摸索,不得其门而入,现在有这种机遇,全心全力希望把这些事情做好。我们这一生做出牺牲奉献,对得起祖宗,对得起古圣先贤,对得起国家,对得起民族,对得起全球全人类。我觉得我们非常值得牺牲奉献,做好这桩事情。我们相信有祖宗保佑,众神护持,不是一个宗教,所有宗教的众神都欢喜这桩事情,都会保佑这桩事情顺利成功。我们果然认识清楚、搞明白了,勇猛向前,绝无后退,救国家,救世界,不是救一时,永恒的成就!不是一时,真是为万世开太平。这个话不是假的,不是大话,不是诳言,是事实。好,我们下面还有一篇。
学生:岁次乙未年冬至祭祖。百善孝为先——至诚感人的孝亲故事。恭录自胡小林老师演讲集。
前言:什么是一个人的真实的生活?就是「净业三福」,就是我们师父常说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所以,孝敬父母是真实的生活,不孝敬父母是虚妄的生活;尊重老师是真实的生活,不尊重老师是虚妄的生活。
有人做过一次七千多人参与的问卷调查,问:「在你的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结果只有四个人把「孝养父母」放在第一位,剩下的人不是填金钱,就是填事业、出国留学、买房子等等。这还得了吗?这个社会到什么程度了?所以咱们这些人要出来呼吁,要说、要做!——胡小林
对于许多同学而言,胡小林老师的孝亲故事是耳熟能详的,然而,它所内蕴的孝道精神,它所含藏的人生道理,却是永恒不变,亘古弥新的。时至今日,这些生活中的小故事,仍然给予世人很深的启示。
【一、鬼子进村的故事】
我学了传统文化、学了佛以后,觉得应该经常回家落实孝道,但最初也是蜻蜓点水,很表面化。跟父母的接触就像油和水一样,不仅不能融入父母的生活,还会发生一些冲突。
二OO七年大年初一,我回到父母家里吃饭。到家后一看桌上放着鱼、肉,我就特别不高兴,拉下脸就说:「你们就吃吧!就为了这三寸不烂之舌就杀生,你们就不给孙子们留点东西吗?」当时我爸爸气得直哆嗦,妈妈也急得直哭,她还安慰我爸爸:「这胡小林着了魔了,老胡你千万别往心里去,现在年轻人都这德性。大年初一,不让吃肉,不让吃鱼,还数落爸爸、妈妈。反正吃饭就两个小时,他一会儿就滚蛋,让他回去学他的《弟子规》吧!咱们过咱们的日子。」其实,我那顿饭也吃得特别不舒服。
本来我每次回家之前都特别高兴,但是后来,妈妈家的小阿姨跟我说:「大哥,你回来之前先打个电话吧。」我说:「为什么?」「我们先做做准备。」「妳们做什么准备?」「你可不知道,你一来就跟日本鬼子进村似的,奶奶就说:『今天中午把冰箱里的东西,那个肉、那个鱼都收起来,可不能招他,这学了佛了,可了不得了。家里那酒,也都拿布给盖上,别让他看见,那都是贪、瞋、痴、慢。』大哥,以后你别突然回来,你稍微提前半个小时打个电话,我们好做做准备。」我听完以后,心里特不是滋味。我把《弟子规》学成这样,给人添多大麻烦!
还有一次是中秋节,我带着孩子回去看爸爸。我爸爸跟我说:「你学佛学学就行了,别走火入魔。」「我没走火入魔。」「你拿那么多钱出去刻这些盘、印这些经书,你希望所有的人都像你一样走火入魔……」我就批评我爸爸:「您千万闭嘴!您这是谤佛。」「什么叫谤佛?」「爸,这可不得了,这要下阿鼻地狱。出了油锅就上铁床,出了铁床就有铁狗追您。」我爸一拍桌子说:「你这个混蛋!我这没死,你就盼我下地狱!」后来谈得很不愉快,我爸就把我给轰出去了。
之后有一段时间,我跟爸爸的关系一直很紧张。我一回家,老爷子就在他的屋里不出来。我跟小阿姨说:「妳把爷爷请出来,我回来看爷爷了。」我爸跟小阿姨说:「跟他说我躺在铁床上休息呢!怎么着,让我出去下油锅?」我后来就想,我怎么就是度不了我的爸爸,就不能让他对佛法喜欢,生起信心呢?肯定是我有问题,「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因为你没有智慧,你只要有智慧,任何问题都能圆满解决。
【二、酱豆腐的故事】
我从七月底开始回家之后,每天陪父亲吃饭。老人家特别爱吃酱豆腐(豆腐乳)。豆腐乳咸,他得拿筷子慢慢的切一点放嘴里,就着汤,就着馒头、米饭吃。他那个眼神儿,毛衣扣都系错了,他能夹那个酱豆腐吗?那可是细活儿。
原来我没回家之前,小阿姨就切一点放在爸爸的盘子旁边,老人家稀里胡涂的扒到什么就吃什么,可能一下子就拨进去了……于是我就给他夹,他又找不到这个位置,儿子到底抹在哪儿了?喝三口粥都找不到酱豆腐!
我说:「爸,在这儿。」我帮他转转碗。「儿子,别给我弄了。」我不耐烦了,我说:「爸,在这儿!」「儿子,没事,我不吃酱豆腐也可以,我吃点别的,你别忙活我了,你都忙一天了,挺累的。」你这个烦他有感觉,你不爱他,你没有设身处的为他着想。
有一天晚上,我跟我的小儿子在餐桌上吃饭,我突然想起来这个事,我说:「儿子,咱俩闭着眼睛,看看谁能夹起这块酱豆腐。」结果,我们俩真的夹不起来,我的眼泪就下来了。我的爸爸是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吃饭,你体会瞎眼人的状态了吗?没有体会。
记得我曾经带着儿子到新加坡度圣诞节,无意间参观了一所「老年博物馆」,里边全是一堆的道具:你想知道八十岁的人腿有多重吗?系上一个沙袋体会体会;你知道八十岁人的耳朵有多聋吗?给你塞上一个东西。我们年轻真的不知道老年人那种状态,通过这个博物馆,你看看、你试试就明白。他们多么需要关心,更何况他们是你的血肉父母!
第二天再回去,我就说:「行了,爸。从今天开始,这个酱豆腐我来喂您,您别夹了。」酱豆腐夹起来了,我就抹在爸爸的筷子上——让他用筷子弄,麻烦!你想酱豆腐本来就一个火柴头那么大,你抹上去又抹下来得半天。我说得了,干脆直捷就送到我爸的嘴里,送进去之后我爸特高兴。但是,我这双筷子再夹菜放到自己嘴里的时候,我就觉得硌硬。
我一下子就特别警觉、特别惭愧,怎么我的筷子爸爸用过我都嫌脏,我都恶心?所以我就对治,就天天给爸爸用筷子喂菜。那就不仅喂酱豆腐了,我逮到什么菜就给他往嘴里放,他咽得愈深我愈高兴。从他嘴里出来我就放到自己嘴里头体会体会,有什么了不起的!发现没什么异味,跟平常一样。我慢慢体会净空老和尚经常说的,世界本无差别,万法平等,是我们看错、想错、说错了。
能拿筷子给爸爸喂饭,爸爸吃饭的效率提高很多,而且他很欢喜跟我吃饭,因为他方便。所以我每天中午,甭管有什么应酬全推掉,这是雷打不动;十点离开办公室,十点半赶回家,一定陪爸爸。第一,一个小时的按摩;第二,陪爸爸吃饭;第三,照顾老人家睡午觉,然后我再走。
经过酱豆腐的事以后,我才慢慢生起了诚敬心。爸爸那是菩萨来度我的,我跟他在一起,我得到了真实的利益。所以,佛才让我们孝养父母。净空老和尚说:孝是根中根。《孝经》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为什么?父母最愿意为孩子们示现病、示现死、示现老,还有谁愿意在你面前,给你上这样的课?没有了!
【三、为爸爸按摩】
有一天吃完午饭,爸爸坐在客厅突然说:「儿子,昨天这个左肩膀,被窗户外进来的风给吹着了,挺疼的,我怎么今天转头转不过来,你帮我弄弄。」父亲让我按摩,我很高兴,买了按摩的书,和朋友找好穴位,认认真真的做。
我也是初来乍到,没学过这东西,还买点松节油给老人家擦上,然后给他按摩,之后再弄个热毛巾给他敷一下。老人家特别满意,说真舒服,舒服极了。
后来,我爸爸就经常让我按摩。他说:「儿子,你这按摩真舒服,我原来这脖子都转不动。」你想他天天坐在那儿看电视不运动,腿脚又不利落,可不是转不动嘛!我给他摁的时候,那脖子都是硬的,就和木板似的。我就拿胳膊肘,用手肘、用大拇指给他推,推得我手都抽筋。得努力呀!
他就说:「儿子,你看你给我弄完以后都可以转三十度了,都可以转到肩膀这来了。原来一动脖子就嘎啦嘎啦响,还麻麻扎扎的,现在特顺。儿子,你是跟哪儿学的?」「就是跟书上学的。」「你哪儿有时间弄这个?」「这不是为您吗?您让我弄什么我就弄什么,这样您不是舒服吗?佛说了随缘,菩萨所在之处,令众生生欢喜心。」「行,那今儿中午你就吃个鸡翅膀。」「爸,这是怎么个意思?」「你那么辛苦帮我按摩,我觉得鸡翅膀特好吃,咱们家做的鸡翅膀可以在外边卖。」我说:「爸,我吃素了,您知道吗?」「别说那个,佛也有吃肉的时候,那西藏的佛不都吃肉吗?你要吃鸡翅膀我就高兴,你要不吃鸡翅膀我就生气,说明你跟我不是一条心。咱家的饭有些你吃、有些你不吃,我觉得很别扭、有隔阂。」我不吃肉都四年了。
这时,我就想起老法师跟我说,这肉要是为众生吃,那就是功德;你要是为自己不吃肉,那就是自私自利。我说:「爸,您只要高兴,您甭说让我吃肉,您让我喝硫酸我都喝。」然后我就吃了,吃了以后那个恶心啊,多少年不吃这东西了,这不是挑战吗?你在父亲面前永远是个孩子,他在你面前说话不考虑你的什么感受、你的什么尊严,你就是孩子。他不管你是什么董事长,他也不管你挣多少钱,也不管你学不学佛,他就说这个特别好吃,你尝尝。
还有一次按摩的时候,爸爸跟我说:「儿子,这个按摩太舒服了,促进血液循环、舒筋活血。你要有时间,帮你妈妈和你妹妹也弄弄?」我当时就特别不高兴。他还接着说:「真舒服,你按摩是一种享受,我希望更多的人能享受。」我说:「爸,我是卖炉子的,我不是搞按摩的。这点儿事您得弄清楚了,咱们这是业余,差不多就行了,您还真拿我当专业的用?」从爸爸家出来,在回公司的路上,我就想,你不得检讨么?你看境界现前了——你爸给你出了一道考题,不行吧?过不了关吧?所以,我跟老法师说,我每一次回家照顾我父亲,从进门一直到出门,那全都是考试。
后来,我又提出给爸爸多按摩一下别的地方。我说:「爸,给您肩膀弄好了。您就趴在这儿,再帮您按按背。」他说:「真推推?你会不会太累?」「爸,不累,我也锻炼锻炼身体,再说了,您是福田,我种了这个福田,我一定能得福。」「儿子,你要这么一说,你再弄大发了,你再把我给毁了,你那么大的劲。」「不会,爸,您只要说停我就停,您让我按我一定按。」于是,我爸就趴在床上,我就帮着爸爸按摩,从肩膀一直推到臀部,从臀部一直推到大腿肚子,再推到小腿肚子。
我给父亲按摩的时候,他就觉得特别高兴,因为我用心啊。父亲虽然看不见,但是他觉得我累,有的时候说:「儿子,差不多了」。他推我让我停下来,一下子摸到我这手腕上全是汗,他就哽咽了,掉眼泪了:「哎哟!儿子,你出了这么多汗,算了,算了,别太累了。你也很辛苦,也五十多岁的人了……」他接触到你的胳膊,摸到你为他出的汗,他知道你是真用心。父母对于儿女恩重如山,我们能够回报他们的其实只是沧海一粟而已……。
【四、父母的恩德】
中国的大家庭,对老年人要赡养、照顾,那是发自内心的。爷爷奶奶坐在上座,逢年过节和生日拜寿要给老人磕头。在家里人人敬重爷爷奶奶、敬重祖上,孩子们就在这种氛围下长大成人。这是上行下效。比方说我爸爸在,我跟我儿子一起来照顾我爸爸。儿子会看到爸爸是怎么对待爷爷的,从小他就知道老年人在家里至高无上。那么你老了以后,他就会继承你的衣钵,就会孝敬你。
记得五月二十号,爸爸他老人家过生日,我说:「爸爸,今天您上座。儿子今年五十四了,我现在还想到,当年咱家没车的时候,您老人家在天安门广场那上班,我喜欢金鱼,您老人家骑着自行车,从北海公园给我推着这两条金鱼,一直走到京棉三厂走到东郊。」(大概多少距离?十五公里。)我说:「我就冲这点,我得把这头磕下去,要不然以后没机会。」因此,我们趁着爸爸、妈妈还健在,要先从孝道来落实《弟子规》。
母亲的恩德更是说之不尽,我母亲是山东人,特别重男轻女,从小对我是娇生惯养。我的表哥、表姐们跟我说,我母亲惯我惯到什么程度:那个年代那么艰苦,我几乎就没喝过白开水,全是喝北冰洋汽水,一毛五一瓶;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给我买个乒乓球拍,红双喜牌子的,三块钱;过年买鞭炮给我买十五块钱的,那在五、六十年前要花很多很多钱……我的爸爸跟我说:「你这辈子,谁都不孝顺,你不能不孝顺你妈妈。你小时候的尿布你妈妈都用熨斗给你烫,生怕你垫着不舒服。」这些点点滴滴的回忆启示我们做儿女的人:百善孝为先,行孝一定要及时啊!
【五、父母的转变】
综上所述,我们学佛首先应该回到家里,家是修学的好地方。我最初以为我们是学佛的了,要回家去度家里人,觉得他们是一片饥荒的土地,我们是雨露甘霖,我们得洒在这片饥荒的土地上。后来我的思想、行为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我刚开始回去的时候,想给爸爸洗脚都不行,他老是拒绝我,到后来特别依赖我。他会和小阿姨说:「这西红柿不能吃了,我儿子说西红柿凉,不让我吃。」他每天十点多钟就看表,天天盼着我回来,我路上堵车回来晚一点,他看到我就说:「儿子,你终于回来了,怎么了,堵车?真想你。」而且,后来给我父亲按摩的时候,他会说:「儿子,咱别老按摩了,肢体上的按摩不重要;念念净空法师的信,咱们来点精神上的按摩,这也很重要。」我说:「您想听点什么?」他说:「你看给总统写的那封信写得多好;给李显龙总理写那封信不让开赌场,讲得多好;说庐江中心的建设问题、办学问题,讲得多好……咱们真得感谢人家,你是真有福气,你怎么碰到这么一个大德,你怎么碰到这么一个伟人!这就是圣人。儿子,你一定要好好的学。」
有一天,妈妈她老人家非常平静、深沉的跟我说:「儿子,你做到了,你就是活佛。」我说:「妈,我真的不敢当,我真的不是活佛。有一尊活佛,那就是我的老师——净空老和尚。您觉得我有变化吧?」「有变化。」「您知道我的变化怎么来的吗?老和尚教的,这才教了三年多……老法师把一个孝孝敬敬的儿子还到您身边。」我妈说:「其实,儿子,我心目中最尊重的就是老和尚。我很景仰他,因为我爱你有多深,我就有多尊重他,因为你真好了,他教的,他把我的儿子教好了,我得感谢他。第二,我知道我今天想拜他为师,我不是一个合格的学生,因为我还在吃肉,什么时候等我不吃肉了,我就去拜他为师。」
我说:「妈,您知道吗?这老和尚的境界不得了,他老人家在讲经的时候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我不能原谅;没有任何一个人,我不应该感恩;没有任何一个人,我不应该学习。妈,这就是老和尚的境界。」
老师、佛菩萨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利益,我们怎么报师恩?第一个报恩的点就是家,让爸爸、妈妈真实的从你的身上看到佛法给你带来的变化,浪子回头金不换。今天对爸爸、妈妈这么孝敬,为什么?因为佛的教育,因为老和尚的教育。老师教育你如何孝养父母,你把父母孝养好了,父母自然敬重老师。父母敬重老师,那就是「奉事师长」。
因此,希望天下为人子女者一定要及时行孝,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千万不要让这种风木之悲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希望中华传统的美德——「孝道」,能够在每一位子女身上,在每一个家庭之中,生生不息,代代承传!
【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孟子曾经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孝敬亲爱自己的长辈,同时也要孝敬亲爱他人的长辈;照顾关怀自己的晚辈,同时也要照顾关怀他人的晚辈。这种博爱的胸襟是超越空间限制,无远弗届的整体亲爱与关怀,诚如《弟子规》所言,「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二OO九年,汇通汇利公司正式启用爱心互助基金。公司的保洁员(打扫卫生的)文阿姨,因二OO九年十月底生病,检查费、手术费、药费等共享了一千八百多块钱,十一月份还要去复查。文阿姨与丈夫每月的收入,除了开销、支付孩子学费之后,所剩无几。文阿姨的身体状况不好,而且家庭收入不高。文阿姨生病期间我们去她家里看望她,文阿姨一家就生活在一间十几平方米的房子里头,虽然天气已经非常冷了,但是床上只有薄薄的被褥,也没有取暖的设备,家里基本上没有什么电器。由于生病做手术所产生的费用,让原本就不富裕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故公司资助文阿姨两千元,请文阿姨安心养病,好好调养身体。
两年多来传统文化的学习,在每个员工心里都播撒下了爱的种子,在员工之间建立了一座爱的桥梁,是员工之间爱心的接力棒。每位员工的点滴爱心都将化成一缕缕阳光,汇成一股股甘泉,给需要我们帮助的人予无限的力量。
老法师:我认识胡小林是在新加坡,他到新加坡访问,特地到居士林来看我。人很老实,很想学好,这就很难得。他在北京经营一个公司,卖炉子,员工一百多人,经营的也相当困难,也很不容易,为着拉生意受尽很多委屈。我最后告诉他,学《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试试看,如果能让这三样东西,取代你公司你们那些关于人事上的规定,那就更好了,说明中国传统文化能适应这个时代,能帮助这个时代任何一个行业创造更好的进展。他真做了,以前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跟人签合同,怎么样想争取,把生意拉到自己手上来,这些年来他不争了,订单送到他家里来。为什么?做出了信用,知道这家公司货真价实,不欺骗人。售后的服务,服务很周到。譬如什么?一打电话,他的服务人员就到了,这一传十、十传百,家家都愿意买他的炉子。别人做得很辛苦,他做得很愉快。所以每天上班,告诉我,处理公务两个小时,其他的时间读经、拜佛,公司的办公室是他的小道场。很有成就,特别是最近六年,他读《大乘起信论》,告诉我,古人传的老方法是真的,这个方法就是教人「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他六年就一部《大乘起信论》,念满一千遍,他看古人的批注,就能够知道批注这个人他在佛法上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他能看得出来;读完两千遍,他能看得更深、看得更远。那是什么?其义自见,这不假。读完三千遍,大概在现前这个时代里头,要是说学《大乘起信论》、讲《大乘起信论》,找不到有在他之上的。
所以圣人的典籍,我们要相信一句话,无师自通。怎么自通?你念它就好了,不是叫你背,是叫你念。为什么?你天天在念经,一天念十几个小时,你妄想没有了、分别没有了、执着没有了,你的清净心现前、平等心现前,清净平等心生智慧,经什么意思自然就明白。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那个生烦恼,生烦恼就不开智慧,充其量你读得会背,但是智慧不开。所以读书是个妙诀,读书是修禅定。佛说得好,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我们知识分子用读经的方法来修禅定,用读书这个方法把自己的妄想杂念念掉了,取而代之,脑子里头没有时间妄想,没有时间起妄念。所以你就一味念下去,清净心念出来了,平等心念出来了,清净心小悟,平等心大悟,后头还有个觉,觉是大彻大悟。为什么有这种效果?因为你自性里头本有。你看《华严经》说得多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你自己本有,烦恼习气盖住了,透不出来,现在用戒定把烦恼习气放下,移开了,自性的智慧现前,什么都知道,没有不知道的。所以我常常说,清净心小悟,平等心大悟,到觉大彻大悟,是佛的境界,平等是菩萨的境界,清净,阿罗汉的境界。所起的这个效果都是自性本有的。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只要把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找出来,你就成佛了。
所以我们真正发心发愿,大乘八个宗,主要的经论选一种,十年工夫,每天读十个小时,你不中断念十年,你不是小悟,你是大悟。大彻大悟不一定,大悟是肯定有,大悟是菩萨的智慧。不需要靠人,现在找人找不到,找到不好的老师会受他的影响,不需要,遵守古圣先贤佛菩萨的教诲决定不会错。所以自己能成就,我们只要有个好的环境,避免外面的干扰,每天十个小时读经,再多余的时间念阿弥陀佛,念佛,没有一个不成就。
胡小林是一个老实、听话、真干的人。我们现在这些年来所遇到的,刘素云居士,大家知道她,她一部《无量寿经》,一天念十个小时,二十年不间断。我估计她至少大悟,她不是小悟。为什么?没有学过的经,你拿去向她请教,她都能给你讲解,叫一经通一切经都通了。胡小林《起信论》通了,经教也全通了。没有好的老师,好的老师教的方法你只要遵守,等于好老师在面前,没有两样。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学习到此地。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