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老师讲座
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一七二集)
时间:2016-05-01 19:42 编辑: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点击:
次
http://www.amtb.tw/
http://tv.jxwx.org/
http://www.sxjyqqw.org/
http://www.hwadzan.com/
http://www.amtb.cn/rsd/rsd.asp
http://www.hwazan.org/web/index.php
http://www.mchunghua.org/Default.aspx
http://www.fxsp.org/category/index33-2.html
开进法师、詹盈盈 2015/10/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2-0172
学生:尊敬的师父上人慈悲、诸位善知识:大家好!惭愧弟子甘肃骊靬古城金山寺佛学班释开进,恭敬汇报的主题是: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八相成道示净土,信愿持名佛道成。
师父上人常告诫我们,学佛就要学习释迦牟尼佛。一言一行学得跟佛一样就成佛了。试问,学习佛什么呢?
世尊一生亲身力行,广演八万四千法门。师父上人讲过,律是学习佛的身,教是学习佛的言论,禅是学习佛的心。唯有净土含摄一切法,所谓门门归净土,门门都是净土。
《文殊般若经》言:「念一佛功德无量无边,亦与无量诸佛功德无二,不思议佛法等无差别。」又经言:「当知如是念佛三昧,则为总摄一切诸法。」可知,一句佛名包含一切诸佛所说的一切法,万法归于净土。所以,诸佛「八相成道」,「显示三乘」正是为演说净土妙法。此正契善导大师所言:「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
(1)凡夫得度生死,唯依净土。
当今,我等身处末世,福薄障重,欲得度脱也唯依净土。正如《观佛三昧经》中佛劝父王:「诸佛果德,有无量深妙境界,神通解脱,非是凡夫所行境界,故劝父王行念佛三昧。」可知,其余法门非我等劣根所能受持,唯有念佛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又《大集念佛三昧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可知,念佛法门正是为度脱我等恶苦凡夫。
(2)欲成如来妙果,唯依净土。
《无量寿经》中诸大菩萨皆「得微妙法,成最正觉」。微妙法者,即「如是妙法幸听闻,应常念佛而生喜」之念佛法门。又《阿弥陀经》云:「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持名念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可知,世尊正是依持名念佛,证无上菩提。又《观佛三昧经》言:「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皆说如是念佛三昧,我与十方诸佛及贤劫千佛,从初发心,皆因念佛三昧力故,得一切种智。」可知诸佛如来,亦由念佛而成无上正觉。
综上所述,末法凡夫唯依念佛法门,得以脱离生死,又必定依此法而成就佛果。由此,一切诸佛八相成道、作斯示现正是顺世间故,为我等德薄障重凡夫示现净土之微妙法也。我们学佛就是学「八相成道示净土,信愿持名佛道成」。
八相成道为:(1)从兜率天下;(2)托胎;(3)出生;(4)出家;(5)降魔;(6)成道;(7)转法轮;(8)入涅盘。此乃一切诸佛示现成道之通途。在《无量寿经.德尊普贤品》中世尊对此八相成道有详细解释。其中,示现修行成道的前六相为:「愿于无量世界成等正觉,舍兜率,降王宫,弃位出家,苦行学道,作斯示现,顺世间故。以定慧力,降伏魔怨。得微妙法,成最正觉。」细细体味,诸佛正是为我等示现净土念佛法门。如下图所示:
愿于无量世界成等正觉
(发菩提心,即信愿往生心) 舍兜率,降王宫,
弃位出家,苦行学道
(看破,放下)作斯示现,顺世间故
(自在,随缘)以定慧力,降伏魔怨
(定,慧)得微妙法,成最正觉
(微妙法,即净土念佛之法)(戒)(戒,定,慧)(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信愿持名)
[图注] 诸佛「八相成道」所示现的「愿于无量世界成等正觉」即是发菩提心,,亦即信愿心。「得微妙法,成最正觉」正是示现「如是妙法幸听闻,应常念佛而生喜」之念佛法门。由此,诸佛一生行谊正是示现了「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亦即「信愿持名」之净土法要。
而诸佛示现的「舍兜率,降王宫,弃位出家,苦行学道,作斯示现,顺世间故。以定慧力,降伏魔怨」,正是引导我等恶苦凡夫要看破、放下,要「以苦为师,以戒为师」。以此根基,培植福善。方能生起真信切愿,方能完全受持一句佛名。
诸佛八相成道所示现的,「愿于无量世界成等正觉」,即是发菩提心,亦即信愿心。「得微妙法,成最正觉」,正是示现「如是妙法幸听闻,应常念佛而生喜」之念佛法门。由此,诸佛一生行谊正是示现了「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亦即「信愿持名」之净土法要。而诸佛示现的,「舍兜率,降王宫,弃位出家,苦行学道,作斯示现,顺世间故,以定慧力,降伏魔怨」,正是引导我等恶苦凡夫要看破放下,要以苦为师,以戒为师,以此根基培植福善,方能生起真信切愿。
由此,诸佛示现的净土法要正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亦即「信愿持名」。一句佛号,即是「得微妙法」,即是六度万行,即是弥陀一乘愿海度众之法。此一佛名,即可「成最正觉」。正如来佛寺三位圣贤,只一句佛号,就圆满成就。
而诸佛为何要示现「舍兜率,降王宫,弃位出家,苦行学道……」呢?实乃「作斯示现,顺世间故」。我等乃「恶骄懈怠及邪见,难信如来微妙法」之恶苦凡夫。由于善根福德不足,真信切愿之菩提心难发,于一佛名又不能真心受持,故诸佛示现正是引导我们要注重学佛的基础,即师父上人常讲的扎根教育。学佛的根基圆具,即是善福深厚者。以此福善,方能生起信愿之菩提心,才能入净土之门。
如《无量寿经》言:「宣扬戒定精进门,通达甚深微妙法。」戒定精进门即学佛基础也,有此基础才能通达甚深念佛法门。又如《弥陀经》中,世尊唯劝持名念佛之行,实乃,此经当机者为诸善男子、善女人。此等众生宿植善福,听闻净土,即能生起信愿心,若一心念佛,即往生无碍。而《无量寿经》和《观经》当机者正是我等恶苦凡夫,善少福浅,于净土之微妙法,不能信受。故《无量寿经》中佛劝五恶众生须先修五善,又在「往生正因品」中劝发愿往生者须行众善及六度等行,有此基础,才能通达甚深微妙法;在《观经》中,佛言净业成者,方能往生。所以劝我等先修净业三福,此乃一切诸佛净业正因。
善导大师言,净业三福修其一即可回向往生;或有人等三福俱不行者,即名十恶邪见阐提人也。可知,净业三福乃净土法门的入门基础;无此基础,一切修行皆枉然也。正是由于具三福之一即是《阿弥陀经》所言的善男子、善女人,皆是善根福德深厚者。若三福第一福都做不到,乃恶骄懈怠及邪见之人,难于受持净土之法。由此,师父上人常劝我们,至少要做到十善(即第一福),才是善人,才能入佛门,才是佛弟子,否则念佛都是假的,不得利益。由此,我等修学净土须从基础修起。
今日,我等有幸得遇师父上人,师父以无尽的慈悲智慧,随顺当前众生根性及心态,以浅显和顺的方式引导我等入佛知见。由此,师父上人将菩提心浅释为:「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将净土修行浅释为:「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甲、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
此乃学佛之菩提心,师父上人言,「真诚」是菩提心之体;「清净、平等、正觉」是自受用心,即「愿成无上正觉之心」;「慈悲」是他受用心,即度众之心。若具有成佛度众之无上菩提心,而念念希求往生极乐,乃真正信愿心也。由此,修学净土须先发「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之菩提心,以此心而生起真信切愿,有此心才能对一句佛名念念不离。
正如古人言:「入道要门,发心为首。」蕅益大师言:「往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我等凡夫但能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以此念佛功德,自自然然信深愿切。若能真信切愿,又必将佛念,念佛乃至一声,福善圆满,即可往生也。师父上人也特别强调菩提心,曾言:「若心不清净、平等、慈悲,仍是贪瞋痴,即使每天念佛十万声也是枉然。」我等善少福浅,菩提心难发。佛在《观经》中劝苦难众生先修净业三福,师父上人也劝我们至少要做到第一福。以此净业正因,才能生起「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之菩提心,才能入净土之门。
以下报告主要依据师父上人的讲经资料对菩提心详解之。
甲一、真诚
真诚,真实诚敬之心,此乃菩提心之体,亦是学习世出世间一切法之根本。师父上人言:「真心即自性」。而诚敬乃真心自然流露出的对一切人事物的恭敬心。
世尊出家学道,实为贪迷众生能脱离轮回之苦,此乃无上真诚心。又师父上人称赞贤公和尚曰:「弱冠感悟轮回路险,死生事大,真为出离生死而出家。出家后以成佛度众生为志。」贤公实乃以至诚心出家学道啊!
由此,真为脱离六道,真为生死,真为一切苦难众生而欣求极乐,乃念佛之真心也。以此心,而诚敬、感恩诸佛菩萨、古大德之教化,感恩父母及一切众生也。可知,真诚心直接反映学佛的心态,「一切法从心想生」,学佛是真是伪、是邪是正,决定往生与否。由此,《无量寿经》四十八愿第十八愿劝我等要「至心信乐」,至心即真诚心也。
真诚心如何修学呢?师父上人教导我们「尊敬师长,孝养父母」是众善之根本,亦是做人、学佛之根本。儒家亦讲:「百善孝为先,视师如父母。」以对父母、师长的孝敬心,方生起对一切人事物的真诚恭敬也。正如儒家所言:「三人行,必有我师。」佛家讲:「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是前生父母,未来佛」。由此,而对一切众生生起诚敬心。因此,我们理应把「尊敬师长,孝养父母」做为我们处世、学佛的第一课。
甲二、清净、平等、正觉。
「清净、平等、正觉」者,菩提心的自受用心。世尊示现「弃位出家,苦行学道」,日服一麻一麦,六年跏趺,正是恢复此心。此心即是佛心,以此心念一句阿弥陀佛,方得无边受用。如《无量寿经》所言:「乃至获得一念净心,发一念心念于彼佛,此人临命终时,如在梦中,见阿弥陀佛,定生彼国。」可知,发一念清净心念阿弥陀佛,即可往生无碍。
如何修得清净、平等、觉呢?诸佛八相成道示现:「以定慧力,降伏魔怨」。而欲得定慧,唯有从「戒」起修,能持净戒,则「如暗遇明,如贫得宝」,才能降伏贪瞋痴诸魔怨,由此,而得净心。实在讲真心念一佛名,正是恢复我们自性的清净、平等、正觉。《无量寿经》中言:「若曹欲见无量清净平等觉」,可知弥陀圣号即是清净、平等、正觉。真心念一句阿弥陀佛,即是自性「清净、平等、正觉」彰显,当下即「是心作佛」。而我等浊恶凡夫念佛之心仍是贪瞋痴,仍是妄想、分别、执着,真是喊破喉咙也枉然。由此,我等还得从基础修起,师父上人劝告我们修学净土至少要做到五戒十善,来奠定做人的基础,奠定念佛往生的基础。
甲三、慈悲
慈悲者,菩提心他受用心也。世出世间,无不是以利他为出发点,而成就自己。盖利他实是利己;利己须先利他,自他不二,平等真如也。正如儒家以「爱人如己」,而成就「仁」道。佛家亦然,经言:「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由此,慈悲心乃学佛成道之无上促动力,唯有生起救拔一切苦难众生之慈悲心,方有欲成无上正觉之大愿大行。
我等学佛须以「慈悲利他」为修行的起点。若仍有自私自利,即生贪瞋痴,纵有修持,即落偏小,于弥陀无尽度众大愿相违,难得往生也。由此,慈悲如水,万物得生;自利乃火,燎尽一切福善。
慈悲心如何培植呢?应从行善修起。《了凡四训》中,天目山中峰禅师讲,利他为善,利己为恶。因此,我等修学应在处处为他人着想中培植自己的慈悲心。应遵循师父上人的教导,奉行十善,打好学佛的基础。
综上所述,要入净土之门就须首发「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之菩提心。而我等恶苦凡夫,欲得此心,就应认真修行三个根。正如师父上人所言,现代人传统的家庭教育没有了,儒释道也遗弃了,天天都是五欲六尘,这就没有了做人的根基。因此,学佛只学到一点常识,不能入佛门。师父又常常告诫我们,学佛的基础是什么?就是净业三福第一福,其落实在《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和《十善业道经》这三个根。要重视扎根教育,才能有花果。可知,能把三个根做得圆满,皆是善根福德深厚者,以此福善,方能渐渐生起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之大菩提心;才能生起信愿往生心。以此信愿,看破放下,心中只一句弥陀圣号,求生极乐,必定往生。
乙、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无量寿经》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可知,净土修学以发心为先行,若能生起信愿往生之菩提心,即当「专念」此一佛名。然而我等,外有五欲六尘,内有贪瞋痴慢疑。虽有愿,而不切;虽念佛,而不专。诸佛慈愍,首为度脱我等,而示现于世。此示现无非劝导我们要看破、放下、自在、随缘,以此方能做到「一向专念」。
乙一、看破放下
此乃诸佛所示现的「弃位出家,苦行学道」。世尊为太子时,四出城门,见老病死及沙门,而看破世事无常,遂放下烦恼障出家学道,寻求解脱。经十二年苦学苦行,最后在菩提树下端坐入定,放下一切所学(即放下所知障),而成正觉。又六祖惠能大师听五祖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大彻大悟。海贤老和尚从小历经沧桑,出家后,别人打他,骂他,侮辱他,全不放在心上,以此看破、放下的功夫,一心念佛,而往生无碍。
由此,诸佛菩萨及古大德正是示现了,唯有看破放下才能悟入。正如师父上人常讲,看破是智慧,放下是功夫。修行就是练习六根在六尘境缘中不分别、不执着。对世俗境缘全放下了,就成就了。又师父上人常劝我们,对断恶修善亦不能放在心上,善事放在心上生三善道,恶事放在心上生三恶道。对于善恶全不放在心上才能得净业,以此净业才能脱离六道轮回。我们净土学人更应看破,「六道乃火海,极乐如宝莲」。从而放下「娑婆之苦因」,欣求「极乐之乐果」。
娑婆之苦因是什么?就是贪瞋痴慢疑;极乐之乐果是什么?就是「应常念佛而生喜」。
师父上人言:「念佛就是念念觉,而凡夫虽口称佛名,而念念仍是贪瞋痴,于一佛名不得利益。」由此,我等既已发愿念佛求生,就应看破一切相实乃无常、虚妄相,从而放下世俗万缘。于娑婆世界的一针一草,都不要贪恋、执着。以此方能随缘、自在,一心念佛亦必往生无碍。
又看破是解,放下是行。解就应听经闻法,行唯念佛最为胜。解行并重,方得成就。上根利智者,一闻佛法,当下即看破、放下,大彻大悟。我等根劣凡夫,虽然天天听经、诵经,而智慧不开,遇到境缘,仍起贪恋,起忿恨。幸而诸佛及古大德为我等慈愍示现。现今,又有海贤老和尚为我们做出了最好的榜样。老和尚一生的行谊正是教导我们念佛求生必须要看破、放下:看破放下就是老和尚的几间破房;就是老和尚不离手的各种劳作工具;就是老和尚的一碗芝麻盐面片;就是老和尚以微笑应对别人的打骂。总结来看,看破放下就是海贤老和尚「以苦为师,以戒为师」,九十二年一句佛号不离口。
以下将详细解释「以苦为师,以戒为师」。
(1)以苦为师
苦行第一的大迦叶尊者虽至暮年而不舍头陀苦行,佛赞叹道:「有头陀行,我法久存。」又师父上人常言,天人的福报享尽了,大部分都堕三途。盖大富大贵者,安于享乐,不求出离,而疏忽、懈怠于修行。此乃豪贵学道难。因此,修学要「以苦为师」,苦中好修行。又古大德无不是发无上心,「苦行学道」。虽历经磨难,而安于吃苦,乐于吃苦。正如,赵州和尚八十犹行脚,海贤和尚百余仍勤作。大德们正为我等示现:苦行的功德利益不可思议。
苦行正是坚定我们的信愿心,苦中才能真正认识到娑婆之苦,而厌离之;闻到极乐之乐,而欣求之。苦行才会看破放下,放下身见,放下自我傲慢,放下世俗贪求,以此扫除尘累,澄净身心。又在为大众的劳作中,身心有个着落处,念佛才不会妄想纷飞,才会欢喜念佛,欢喜劳作。正如海贤老和尚一样,一边劳作一边念佛,福慧双得。
我等身处末法,业重障深,外又有五欲六尘,若不依古大德所教导的「苦行学道」,如何能克服染浊,消除业障,而得解脱。修苦行,我们做不到世尊成道前的日服一麻一麦,六年跏趺而坐;我们做不到古大德的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当前,物欲横流,我们应学习古大德,粗衣淡饭,不求供养;学习海贤老和尚九十二年一边劳作,一边念佛。以此看破放下的功夫,才能入信愿持名之成佛大道。
(2)以戒为师
无有规矩,不成方圆。儒以「礼」为基,佛以「戒」为根。古大德无不教导学佛须先学戒,而后依教而行方得要领。盖由戒才能生福善;由戒才能生定慧;由戒念佛才能得净念。如佛在经中言:「若人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更喻戒为「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又《无量寿经》言:「宣扬戒定精进门,通达甚深微妙法。」可知,由戒才能通达受持净土念佛之妙法。
然何为「戒」?《楞严经》云:「摄心为戒」。摄心就须「都摄六根」,放下贪瞋痴,而得清净。又师父上人常讲,「清净心现前,戒律成就」。由此,持戒是手段,通过端正身、口、意三业,防非止过,才能放下贪、瞋、痴。其目的是恢复清净、平等、正觉之自性德能。又经言:「(戒乃)净也,常道也,真际也,无所著也。」所以,戒乃自性流露,是自然常道。由此,若恢复自性,心地清净无浊,平常的生活、工作即是戒。因此,持戒圆满,无须执着于戒条,但身心净洁,一言一行即与戒相应。故持戒全在心行。若心真清净,道宣律师是真持戒,窥基大师也是真持戒。盖心地清净,身口意又有何造作?又何来戒条?又何言持戒之行?
因此,万缘放下,心中不离佛号,即是真持戒。正如,海贤老和尚一心住在一句佛号,其他完全放下,心中没有想到持戒,但持戒圆满无缺。老和尚的日常生活就是戒,这就是经中「于戒,无戒,无犯」之境界。故蕅益大师言:「真能念佛,不复起贪瞋痴,即大持戒。」师父上人亦言:「我的戒律就一条——阿弥陀佛。」
盖阿弥陀佛圣号,即是自性清净平等觉。心中念念不离,即心同佛心,行同佛行,实乃最胜持戒之法。而我等根劣凡夫,心不清净,虽口念佛名,而念念仍是贪瞋痴,不求出离。如此杂乱心念佛,如何能得解脱?因此,若欲成就,唯有依佛教诫,端正身、口、意三业,长时熏修,渐渐的贪瞋痴自然淡去,即得清净。故以此持戒,才能得定得慧;才能培植福善;才能生起真信切愿;才能做到「净念相继」。
然而,持戒如何落实呢?万缘放下,只一句佛号念念不离,我们做不到。因此,师父上人常劝我等,《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做圆满了,念佛必定往生。此三个根是小小戒,亦是基本戒。因此,我们必须「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扎好三个根,念念佛名,求生净土,即是「持戒念佛」。
综上所述:净心之法,念佛最胜,若真念佛,戒在其中。我等修戒,为求心净,净心念佛,往生有成。又「以苦为师,以戒为师」重在「忍」,由忍,才能功德无漏,才能福善圆满。正如师父上人常讲,「火烧功德林」,一发脾气,瞋恚之火把所修功德全毁掉了。由此,如经言:「忍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此乃「忍力成就」。
何为「忍」?「心常谛住度世之道,于一切万物随意自在」,即为忍。因此,忍者,心只住在真实之道(即一句佛号),于一切顺逆境界全都不放在心上,完全看破放下。由此,海贤老和尚干活不知道累,别人打他、骂他,老和尚都笑咪咪的对待。老和尚只一句佛号做到了欢喜吃苦,平常是戒。
乙二、自在随缘
随缘不变,即得自在。正如经言:「心常谛住度世之道,于一切万物随意自在。」不变者,即心中时时刻刻住在「信愿念佛」之度世之道,于一切境缘才能做到看破放下,不分别,不执着,而随缘、自在。
当前凡夫业重障深,无上菩提心难发,如何能做到「心常谛住度世之道」。面对世俗的财色名利及复杂的人事环境,我等若欲成就,就须依靠自己的智慧及善巧方便,懂得随缘,善于随缘。即随善缘,避恶缘也。
何为善缘?第一善者,唯有「坚勇求正觉」。欲求正觉者,唯有「信愿念佛」。因此,于己「信愿念佛」有利者乃善缘,无利者乃恶缘。因此,我们要以自己的智慧善于辨别何为善,何为恶。
(1)利益大众的善缘可以随缘做。然而师父上人告诫我们,行善不可着相。一着相,即是世俗之善,只能修一些福报而已。假若修善掺杂著名闻利养,就是增长贪瞋痴,虽不能积功累德,这样善就变成恶了。另外,随缘中要善于辨别善恶,有些看似是利益他人的善行,实则是破坏佛法,破坏他人及自己修行的恶行,此乃因小失大。正如,自己尚无德行,若攀缘去广度众生,最后反而把他人和自己都度到三途去了。因此,行善要以智慧,不可感情用事。
(2)对于恶缘要懂得善巧回避。正如世尊成道前隐于苦行林;古大德多居山间;海贤老和尚九十二年住在乡下小庙,默默念佛,正是避恶缘也。然而,今天去哪里找一个清净之地。在当今物欲为主的大环境下,师父上人常劝我们要护好自己的菩提心,护好自己的佛号不间断,不要去攀缘。师父上人几十年奔波于世界各地,为护好自己的清净心,不看电视,不听新闻,不用手机,不记别人的姓名住址等等。正是我等学习的榜样。
由此,师父上人常告诫我们,要在六根接触六尘境缘中练习看破放下,练习不分别、不执着,才是真修行。无磨不成佛,在这些顺逆境缘中正是磨炼自己的道心,若做到顺逆境缘不放在心上,不着相,心上只放阿弥陀佛,就随缘自在了。
乙三、念佛
净土古大德无不以持名念佛为正行。《阿弥陀经》唯劝持名念佛,《无量寿经》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盖弥陀一乘愿海度众之法全融入一句佛号中,若真能信愿持名,必蒙佛接引。正如善导大师所谓(弥陀)愿愿皆标念佛也,海贤老和尚正是依一句佛名,满弥陀本愿,而往生无碍。由此,净土修行,应以念佛为首要。
(一)何为念佛
师父上人言,「念」者,「今心」。当下心中有佛,即念佛。若真生起往生成佛度众之大愿,必念念欣求弥陀现身接引,而称「弥陀」之洪名也。正如子忆母心切,或子遇急难,必称母之尊称也。由此,持佛名乃求生心至切而自然流露也,又以称名故,令念佛之心真实、相续也。正如师父上人所说,天天想极乐世界,极乐就现前,如何想,唯一句佛号。
然而从理上讲,念佛实是念自性佛,正如《菩萨念佛三昧经》云:「正念诸法真如之相是名念佛」。念佛之心,就需心住于正念,心住于清净平等觉,方是真念佛。若用虚妄心,用世俗名闻利养之心,虽口称佛名,也不为念佛,真是喊破喉咙也枉然。
(二)念佛理论基础,即「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万法唯心造,佛亦由心修。极乐之无尽庄严美好,亦是自性之清净平等觉所现。所以,净土修学的目的虽是念佛往生净土,然而,行之要门仍须从净心修起。
如何净心,唯有念佛。 黄念祖老居士在《大经解》中言:「(念佛法门)指方立相,摄心专注。即此妄心,持佛名号,念一佛名,换除百千万亿妄想杂念。念得纯熟,乃忘能所,心无所住,佛号分明,暗合道妙,便契《金刚经》无住生心之妙谛。」因此,我等难于做到「心无所住」,而念佛法门让凡夫心专注于一句佛名,立一此相,便于摄心。又一佛号,乃万德洪名,以至诚心,念一佛名,蒙弥陀本愿加持,诸佛菩萨护念,诸护法善神护持,即以便巧入佛知见,此乃最胜最妙修心之法。
又念佛之心,即是佛心。《无量寿经》言:「若曹欲见无量清净平等觉。」可知,阿弥陀佛即是无量清净平等觉。念一声阿弥陀佛,即是自性无量清净平等觉彰显。故《圆通章》云:「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念佛之心,即是弥陀之心;念佛之时,当下即已成佛。又中峰禅师言:「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我心于弥陀本愿度众之心本无差别。「以念佛心入佛知见」,则心同佛心,愿同佛愿,行同佛行,必与弥陀相感,极乐净土相应。
由此,念佛之净心,当下即已住于极乐净土。正如,幽溪大师《圆中钞》言:「夫(极乐世界)琼林玉沼,寿量光明,固一切诸法之相也。然则直显于心源,全彰于自性」。此乃「极乐国土,非在心外。百界千如,皆我本具」。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六道乃阿赖耶之妄心所变,无此心不受六道众苦。正如,师父上人常讲,章太炎先生不见地狱「抱铜柱」之酷刑,及《地藏经》言唯菩萨和受罪苦者才能见地狱。而极乐世界乃自性真心所现,无净心亦不见净土。故师父上人言,念佛的心就是弥陀之心,我们的心与弥陀一样,极乐净土就在眼前。
综上所述,信愿持名,往生净土正是「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净土即此方,此方即净土」之理。
(三)念佛之事相:信愿持名,往生极乐。
念佛成佛之理,乃「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然事相上,弥陀慈悲,以众生心而为利益。凡夫分别执着未断,故佛言:「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国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从而,使凡夫「信愿念佛」之心有一个着落处。使凡夫相信有彼极乐世界,而愿往生之;信有彼阿弥陀佛,而愿念之。若真能信深愿切,念念不离,久而久之,方知彼阿弥陀佛即是自性,自性即是阿弥陀佛。入此境界,往生成佛无碍矣。正如师父上人讲,「用一句佛号唤回我们的菩提心(即信愿心)」。若一句佛号念念不离,念久了,妄心就变成真心了,以此真心再将佛念,当下即生极乐。
(四)念佛须注重两个要点,(1)信愿心,(2)净念相继。
(1)以信愿为根本
「信」者,信己本来是佛,信己「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愿」者,「取愿作佛,悉令如佛」,此乃信愿之本体。以此信愿方信有西方极乐之种种庄严,信有阿弥陀佛之本愿摄受。信己善福虽少,然以信愿持名可往生彼国。由此,而念念希求弥陀现身接引。
蕅益大师言:「往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合此信愿,即为净土指南。由此而执持名号乃为正行。」可知,信愿心是念佛之正心,若无信愿,虽念佛亦是邪行,与佛本愿相违也。盖弥陀本誓愿海,在度脱十方众生往生极乐,而往生之法,就是信愿持名。
我等凡夫生死心不切,是以虚妄心、名利心念佛,所得利益不大。正如蕅益大师所言:「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又印光大师言:「若有一念求来生人天福报之心,即修持精纯,亦名违背佛教。虽种善根,而了生脱死,当在驴年,可不哀哉!」可知,信愿实乃念佛之根本。
然而末世凡夫,障重智浅,信愿不足,持名不坚,如何补足?首先,由解补足。经云:「闻甚深法,即生信解」,通过经教明白净土道理,自然信愿初发。然而师父上人言:「有解无行是世间佛学」。盖有解无行,信难真、愿难切,就须亲身力行去实证,此乃「信解行证」之修学次序。
由此,补足信愿,重在去行。行者,唯念佛为首要。师父上人常劝初学弟子们:「要多听经,诵经,听懂了,一句佛号就够了。」盖能信,发愿往生者,皆是无量劫善根、福德、因缘具足。正如《阿弥陀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凡夫福善少故,于信愿持名不能受持。若欲补足信愿,须先培植福善。
种植福善,有六度万行,然一切诸行,唯一佛名最为便巧、最为快速。《文殊般若经》言:「念一佛功德无量无边,亦与无量诸佛功德无二,不思议佛法等无差别。」由此,一句佛号包含一切诸佛所说的一切法,功德同佛。师父上人也常言:「用什么方法积功累德,唯有念佛。」所以,以念佛功德,可补足信愿;又以念佛,而使一声佛号坚固入心。
因此,我等初发信愿,理应念佛,由一佛名,善福具足,才能信深愿切。信愿具足,念念希求弥陀接引,又必定念佛。以此真信切愿之心,念佛乃至一声,善根福德与佛无异。而往生无碍。
故,念佛功德难思量,善福具足信愿深;信深愿切再念佛,善根福德与佛同;以此信愿及福善,回向往生必定成。
(2)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净念相继」是衡量念佛功夫之深浅。净念,即经中所言,「发清净心,忆念受持」。亦即不怀疑,不夹杂,只专注一句佛号。如《无量寿经》言:「乃至获得一念净心,发一念心念于彼佛。此人临命终时。如在梦中见阿弥陀佛。定生彼国。」可知,净念功德不可思议,一念净念即往生无碍。
然如何得「净念」呢?中峰禅师在《三时系念佛事》中言:「当妄心杂乱之顷,能举起一念。如对慈尊,按定六字洪名。一一出口入耳,则此杂乱,自然随念寂静。自是一念,而至十念,乃至念念不移,即教中所谓净念相继者也」。由此,以真诚心念念不离万德洪名,即可消除妄念,而得清净。
师父上人也讲,第一念是妄念,第二念就是阿弥陀佛,一句佛号念念不离,这才是真念佛。此正契古人所言:「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念佛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因此,「即此妄心,持佛名号,念一佛名,换除百千万亿妄想杂念」,即得净念。
然而凡夫六根被贪瞋痴所束,念佛心不坚。由此,欲得「净念」需从基础修起。《圆通章》教导我们要「都摄六根」,即师父上人常讲的,要在六根在六尘境缘中练习看破放下,不分别,不执着,心中只一句佛号,才是真修行。因此,欲得净念,正是诸佛八相成道所示现的,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之菩提心,在世俗境缘中完全看破放下,不贪不着,「以苦为师,以戒为师」。以这样的心态,专注于佛号,才是修行净念的下手处。
又念佛须「相继不断」。相继不断是真正的「一门深入,长时熏修」。 如《十善业道经》言:「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是即能令诸恶永断,善法圆满。」可知,善心、善行,唯有不间断才能善法圆满。否则即有漏缺,即生恶法。而念佛唯有不间断,才能得定慧。经言:「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由此,「净念相继」才能得定,由定才能入念佛三昧。又蕅益大师言:「真能念佛,不稍间断夹杂,即大精进」。在此浊恶世间,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由此,万德洪名不可片刻间断。如中峰禅师所言:「念佛即从心出,结业岂属外来;须臾背念佛之心,剎那即结业之所。」盖不念佛,即是念贪瞋痴,以此妄念,妨碍往生。正如海贤老和尚九十二年只一句佛号不离于心,方能成就。
综上所述,念佛之要须以信愿心,净念相继。信深愿切方与佛相应。以此心,净念相继,方入佛境界。
丙 总结
学佛就是学自在,寻解脱。若欲成就,就须发无上菩提心。在当前大环境下,我等何罪而生末法,又何幸得遇净土。现今,又有何福善,得遇师父上人慈悲教导和海贤老和尚九十二年住世表法。而我等不知感恩,仍贪迷世俗,不求出离。我等虽名曰学佛,而大心难发,懒散成性,不屑于诸佛菩萨及大德的慈悲示现,真是障深业重,细细思量,理应生惭愧心。若今生不能成就,诸佛菩萨的恩情,父母养育的恩情,师父上人及大德们慈悲教导的恩情,施主们供养的恩情及一切众生的恩情何以回报。因此,我等既已学佛,理应发无上心,为了脱生死,为一切苦难众生,为正法久住,而欣求早日往生成佛。
如何往生净土呢?世尊八相成道之一生行谊实是我们修学的最好指南;海贤老和尚一句佛号自在往生,为我等示现了净土修行的无上妙法。
正如,(一)往生之要,信愿为先;由信发愿,由愿当行;行即念佛,持名为正。(二)信愿难发,因在其根;其根有三,孝敬当先;次为因果,三者十善;三根即具,福善初成;以此福善,信愿入门。(三)信愿初发,极乐莲花;莲花未成,福善不圆;积福修善,莫若念佛。(四)念佛不真,因在其心;修心之法,看破放下;看破为慧,经教入门;放下为行,苦戒中成;看破放下,放下看破;放下世缘,随缘念佛;以此念佛,净念不断;念念佛心,信愿方圆。(五)信深愿切,自性弥陀;极乐在前,再将佛念;一念之中,福善圆满;莲花接引,往生无碍。
以上是惭愧弟子学习《无量寿经》及《大经科注》的心得报告。弟子初学,报告中恐有错误和不妥之处,恳请尊敬的师父上人,及诸位善知识批评指正。阿弥陀佛!惭愧弟子释开进敬呈。
老法师:开进法师七月七日的报告,我们今天才看到,这是佛力加持,是一篇很难得、很好的念佛开示。念佛的人很多,问题也很多,为什么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这篇里面全都说明了。问题,怎么念佛才如法?经上常说,祖师大德也常说,我们在讲经教学里也常常提起,可是我们太健忘了,一遍听过之后就没有了,这个耳朵听进去,那里跑掉了,连痕迹都不落,这是功夫不得力之所在。如果功夫得力,人人都有成就。开进法师这篇报告要多读,把自己业障习气念出来,再把它放下,我们就能如法了,就能相应了。换句话说,往生有把握了,现前得自在了。为什么现前得自在?像海贤老和尚一样,现前就一句佛号,除一句佛号之外什么都没有,就自在了。我们现在是杂念、染念、轮回念、邪恶的念头,跟念佛同时生起,念的佛号不纯、不干净,所以功夫不得力。恶念习气它们的能量大,我们念佛没有成习惯,常常会断掉。心里老是想着,是的,我要净念相继,我要一句一句不能丢失。但是保不住,你能保住几分钟就丢失了,不知不觉丢失了,习气太重了!还有人加持你,什么人?过去无量劫来冤亲债主在加持你,他在扰乱,他不让你走,他还没报复你,你走了他报复不了了。这一生不能报复你,来生他肯定来报复你,麻烦可大了!念佛人要常记住,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你要想起这个事情,你就害怕了,你就不敢不念了。这个事情常常忘掉,苟且偷生这个念头时时起来。
这篇文章可以放在网络上流通,让真正烦恼轻,修行有一点功夫的人,他看到了,我相信他一定把它记下来。一天看一遍,一年不间断,他的善根福德增长了,对于念佛功夫有大利益。希望有心真正想在这一生往生极乐世界,这个文章最好一天也看一遍。只要习气毛病还在,对你有好处,帮助你消除不善的习气。
学生:第三届「《净土大经科注》学习班」心得报告。尊敬的师父上人,尊敬的诸位法师,尊敬的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惭愧学生詹盈盈,今天向大家恭敬汇报的主题是:依众靠众善调其心。
刚到鸡足山报恩寺报到时,卫生间的法语就提醒学生:大众共修,最重要的是放下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师父上人说过,佛陀最有智慧,让大家把自己的看法统统放下就平等了,才能做到六和僧团。而法师们正是身体力行的为我们展示了放下自己意思的六和僧团。教导学生:在依众靠众中,放下自己的知见,就是在学老实听话,从而才能将师父上人的意思永远放在自己的意思之上。于是,才有更多精力来观察起心动念,调自心、改自心,修行要修心。
甲、对别人永远要感恩 对自己永远要忏悔
每天紧张的课程安排,无形中去除了我们很多的妄想杂念,其实也与雪公太老师给师父上人提的三个条件暗合道妙。师父上人说:这是把六根收摄住,三个月心就清净许多。学生在第十五天早上,突然觉得心静了一点,这证实古圣先贤和雪公太老师的真实智慧。愿我们都能严格遵守,承师教诲,保持一门深入、不夹杂,皆获法益。
通过这一周的学习,学生才发现自己无德无能。何其庆幸遇斯法门与此殊胜因缘,学生内心对诸佛菩萨、中华先祖、龙天护法、师父上人、两位大家长的感恩之情与日俱增。并深深感恩在这三年学佛中,父母、同修道友、护法的支持和陪伴,也感恩所有不理解学生的人,让学生体会到依众靠众的力量之大和善知识的可贵。
感恩每一位同修家人的陪伴和法师们的提醒,让学生能准时起床、上课,感恩大家创造了这么好的学习氛围,才能让学生坚持到今天。
感恩每一位义工菩萨和法师无私的付出。在尽善尽美、亲力亲为的标准下,很多事情需要重复做才能完美,您们的付出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特别是昨晚的「缅怀祖德、感念母恩」生日晚会,会场的布置,晚会的点滴,法师说是动用了全体的力量。感恩您们的真诚付出,才让学生生起忏悔心。
从一位女众法师念到「想让母亲报学习班,以为是孝心,其实还是自私自利」时,学生的眼泪已在眼眶了。听到赵妈妈说,儿子,我宁可自己不成就,也要成就你……眼泪便止不住了。学生也准备让父母来参加下一届学习班,一定要成就他们。可是,学生的念头是我们一起成就。如果只能有一方成就,自己心上会愿意父母成就,自己受苦,可事上真能做到吗?做不到就是假的。父母对子女的爱是那样无私而伟大,儿女对父母是——我好了,希望您们也好。自己的孝心从未开启,自己的名利从未放下,自私自利的夹杂,染污了一切善法。之后看到梁居士为他的女儿默默整理裤腿时,学生忏悔的泪水是成直线往下流的。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的爱很多时候是无言的。我们不是缺少爱,而是缺少一颗发现爱的眼睛和接受并付出爱的心灵,爱是与互动成正比例的。
学生曾想过,若不能做到真正的孝顺,有什么资格和脸面去见极乐世界的诸上善人呢?学生在力行中,虽然一直是乖乖女,父母对我的学习工作都不用操心,但是「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学生体质偏弱,常让父母忧虑,而德行不备,更是令学生惭愧万分。昨晚收到的鲜花祝福语真是应景,「敬天爱人」,这不正是我该努力下手处么?开启内心的爱敬之心,孝顺父母,并将之扩大,爱敬一切长辈,爱护弟弟妹妹及一切人,唯有努力进德修业,方能不愧父母,才能过知恩报恩的一生。
乙、放下浮躁心 安住当下
感恩道场也安排我们女众行堂操练。行堂过程一切听组长的,不正是让我们放下自我,才能发挥团队的力量?为了成就我们,法师们又增添了好多工作量,指甲刀和洗手水的准备、行堂前的温馨提示、路线的细致安排、行堂时的紧紧跟随与提醒……为我们付出了这么多,法师却还感恩我们的配合,真令人惭愧。尤其在行堂过程中,自己还没有提起供养诸佛的恭敬心,没有把心安住下来,好好为未来佛服务,而用的是一颗浮躁心、早点顺利完成行堂的心。于是,打餐过程中将饭粒洒在了桌上。感恩同修的包容,赶紧将饭捡起放在碗中。而看法师们行堂时,是那么庄严与安定,整个过程静悄悄的,真是事非经过不知难,点点滴滴须用心。只有慢慢磨去浮躁气,日积月累方娴熟。
丙、放下解释心 老实念佛
师父上人说,人事环境是最能磨炼人和功夫的。有几次因为前面家人的原因,法师前来指点学生,学生第一反应就想解释,话一出口马上后悔。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有人为我们指出错误,是世上最幸福的事。改过才能进步,若一个人连过都不知道,从何改起呢?学生应该学习素云老菩萨的不解释,以感恩心认真聆听。究其深因,是学生把念佛心丢了。贤公说,「好好念佛,成佛是大事,其他啥都是假的」。一切都是自心现量,又有什么好解释的呢?学生要努力克服这个习气,老实念佛就好。
丁、同桌是弥陀最好的安排和礼物
感恩无量诸佛菩萨的护持,才有此殊胜的学习班。而同桌,想必更是阿弥陀佛精心安排的礼物。因为止语,和同桌甚少交谈,但从她们的行持上,学生着实学到很多。与报恩讲堂的同桌经历相似,同年学佛,有着同样的愿心与人生取向,她对极乐世界的向往、愿心、单纯认真的态度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而斋堂的同桌与学生完全是互补型的,她学声乐,而学生五音不全;她威仪做得到位,常帮学生纠正;她的孝敬心更值得学生学习:每次要等所有长辈坐下后,她才坐下。于是,我们三位年龄最小的,都会等长辈坐下后才坐。古人云,亲近善友如入芝兰之室,不知不觉已染其香。感恩同桌的表法,学生应见贤思齐。
戊、结语 无量劫来最稀有难逢的因缘
开经偈云,「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其实,我们每一位法师与同修之间,乃至自己与亲人朋友间,又何尝不是百千万劫难遭遇的因缘,当好好惜缘,莫把小事放心上,互相增上成就,才不辜负了彼此的相遇。
彭际清居士说,「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在学生心中,这是最稀有难逢之因缘。因为今生能逢、能修净宗法门,现又在此正法道场与法师同修一同学习。无量劫来,我们想出六道轮回出不去,这一次的因缘是距离弥陀慈父、极乐世界最近的一次。师父上人也在《学习班》第一五三集中开示,这是我们生生世世、无量劫来没有遇到过的因缘。我们当生起难遭想,依靠师父上人教诲,一部经、一句佛号、一个目标、一个方向,努力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莫将容易得,便作等闲看。依众修自心,今生誓回家。
粗浅的学习报告,错误之处请求尊敬的师父上人、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慈悲批评指正,学生乐意接受,至诚顶礼感恩,阿弥陀佛!恭祝尊敬的师父上人:法体安康,六时吉祥,久住世间,光寿无量。惭愧学生詹盈盈顶礼敬呈。
老法师:詹盈盈的报告,说明一个初学佛的得到法益的心得感想。佛法所说的都是称性,诸佛菩萨,古来的祖师大德,只要有文字留下来的,都值得人尊敬。如果他没有真诚心,他没有德行,这些东西是留不下来的。要知道古时候印刷多么艰难,哪像现在!你们要到南京,去看看金陵刻经处,它那里还有木刻版,一张一张在刷。我站在他面前大概有十分钟,他刷的还不到十张,刷一张大概要两分钟,你就晓得他一天能做多少本书。我问他,你们平常正常一天可以做几本?他说三本,薄薄的三本,不是很厚的。所以古人典籍留下来的东西,真的都是精华,没有糟粕。糟粕谁拿钱去印?古时候书本是最贵重的,民国初年,商务印书馆出的《辞源》,字典《辞源》,上下两册,大概这么厚,上下两册,定价大洋五块。那个时候五块钱,四口之家一个月的生活费用,你就想到书是多么贵重。所以有钱的人家,有个小书房,书架上摆上几册,那是很奢侈的。一般人家三餐饭都难维持,哪有钱去买书?所以乡下的小朋友读书都要靠自己抄写,你就知道有多么困难。前因后果,我们都要把它搞清楚搞明白,然后知道,真正体会到,「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人与人之间相处,决定不能对立,决定不能结怨,他跟我结怨,我受了,我决定没有报复,我们的帐到这就了了,不再结怨了。学佛最重要的一桩大事,了生死。这生死怎么了?出离六道轮回,往生极乐世界。还有比这个事情更大的吗?没有了,第一桩大事。这是真实智慧,真实利益。如果要是把这桩事情疏忽了,这一生空过了,白来了。同学有人指责你,像詹盈盈所说的,生欢喜心,生感恩的心,有人提醒你。如果你还要傲慢,不愿意接受,那你错了,你往后一生是往下堕落,不可能提升的。要学圣贤君子,接受别人批评,要有感恩的心,要能认真反省。他说错了,错了也感谢他,要不然以后人家不说你了。错了怎么办?自己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好!他说的,我没有这个过失,勉励自己不能做;有这个过失,感谢他,改过自新,这就对了。
人生很短暂,一百年一弹指过去了,在这个短短的人间,最难得的就是闻圣贤教诲,佛法难闻。佛是大圣,圣中之圣,佛的话、菩萨的话,全是从自性自然流出来的,不像凡夫。六道凡夫从什么?从阿赖耶识里流出来的,不是从真心,不是从自性,妄心里头流出来的,假的。真心里流出来的是真的,不是假的,句句是真的。你就要懂得尊重,要用真诚恭敬心来接受、来学习,你才得利益。
现在这个时代年轻人,特别重要的是使命感,我们不但要依教奉行学习,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要承传!继承上一代的教导,要传给下一代。我们要做出榜样给下一代看,让古圣先贤老祖宗的东西,不至于在我们这一代就断绝了。这个断绝了,这罪太重,你要是不懂得承传,你把它障碍断绝了,果报在无间地狱。谚语有所谓,地狱一堕下去,什么时候出来?五千劫,这话不是吓唬人的,不是假话,是真的。阿弥陀佛建立极乐世界,到今天才十劫,地狱堕下去五千劫!你有胆量,胆大,敢障碍圣贤的法脉,能障碍众生的法缘,令一切众生在这一个机会失去了,听不到正法,这个因果责任谁负?佛法里常说,断人身命罪轻,这个罪不重,断人慧命罪重了。为什么断身命罪不重?得身命不难,得人身,闻佛法,这个机会太难了!你怎么可以把这个机会断掉?障碍佛法的发展,障碍佛法的弘传,都是极重的罪业,五无间罪孽,怎么可以干这个事情?反过来,你能够弘扬,能够帮助它延续,这个功德多大!太大了!我们像地狱五千劫一样的,把它翻过来,你能帮助佛法弘扬,帮助一切众生得闻佛法,你将来的福报应该也是五千劫,这翻过来。我想这不是随便猜测,这确实是有可能的。我们自己要认真学习佛法,功德就更大了。要不要学?有一天的活命咱就学一天,有两天学两天,认真学习。
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好,一切经典佛说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没有一样不好,样样都好。可是真正要做承先启后、续佛慧命,那一定要开悟。开悟,就一定要走戒定慧的道路,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个功德大了。你开悟了,即使小悟,这是你决定可以得到的,花个五年、十年的时间,小悟得到,小悟就非常可贵。为什么?现在人迷惑,全迷了,你小悟,就是他的好老师,他的善知识。小悟是清净心现前,自己欲望放下了,名闻利养,通常讲财色名利放下了,不把这个东西放在心上,五欲六尘、七情五欲统统放下,心清净了,清净心生智慧,生小智慧。再向上提升,平等心。平等心建立在什么基础上?一体,真正明了佛经上所说的,整个宇宙一切万物跟自己同一个心性。惠能大师讲得很好,「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是全宇宙,全宇宙一切众生跟我是同一体。同体你能伤害他吗?不会。我绝对不会伤害我眼睛,我绝对不会伤害我耳朵。为什么?同体,我会爱护它们,会照顾它们。为什么我们照顾自己,不能照顾别人,爱自己不爱别人,这是什么?迷惑颠倒,迷失了自性。真正明心见性,就晓得一体,上跟一切诸佛一体,下与地狱众生一体,跟山河大地树木花草一体。一体,自性的慈悲心就出来了,真正大慈大悲,无上菩提心是你的真心,自然就流出来,不用发它就跑出来。领导你向无上道。
这篇报告,开始觉悟,认真好好学习,希望妳不断的提升妳的觉悟,这就对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