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老师讲座

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一四五集)

时间:2016-04-24 19:31   编辑: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点击:


http://www.amtb.tw/
http://tv.jxwx.org/
http://www.sxjyqqw.org/
http://www.hwadzan.com/
http://www.amtb.cn/rsd/rsd.asp
http://www.hwazan.org/web/index.php
http://www.mchunghua.org/Default.aspx
http://www.fxsp.org/category/index33-2.html

  自了法师、张红艳居士、张莲芝居士、尚振川居士  2015/6/2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2-0145
  学生:心得报告。尊者师父上人慈悲,诸位善知识慈悲,阿弥陀佛。不肖弟子自了冒昧报告的题目是「急躁心乃修行人之大障」。
  一、坚决不许打饿七
  民国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有一位慧空法师给印光大师写信,说他准备打饿七(即断食),印光大师回信严厉告知,「灵岩山坚决不允许开此一法」。我们来看看这封短信,言简意赅,《复慧空大师书》(摘自《文钞续编卷上》):「观汝来书,系犹以宗门之知见为主,于净土法门尚未全信,故只求相应,致起魔境。念佛法门,以信、愿为先锋,若无真信、切愿,勿道不相应不能往生,即相应亦不能决定往生。一心不乱,念佛三昧,亦不易得。若有真信、切愿,未得相应,亦可往生,况已相应乎。汝只知求相应,稍有相应气分,便生欢喜赞叹之心,此亦是不相应之现象,由是故有怪相现。修行人,所最忌者,得少为足。得少为足,便生退惰,此必定之理也。祈但一心念,勿以不相应不得往生为疑惧。所有境界,皆不理会,也不问他好死坏死。除念佛之外,不使起第二念。如此,方可得决定往生之益。若怕死时种种不相宜之障碍,因打饿七,此事险极!吃饱饭,尚不能相应,到饿得要死的时候,还能相应么?如必要打饿七,请下山到别处去打,灵岩决不许开此一法。汝完全是在妄想窠中求相应。若肯一切妄想通放下,当必病愈身安。即世寿已尽,亦当正念昭彰,随佛往生。念佛的人,不得有来生后世的念头。汝往生的心尚不专一,则决定不能不又在此世界受六道之生矣。」
  急着往生,于是故意不吃不喝,诚如印祖所说,吃饱饭念佛尚不能相应,等饿到奄奄一息的时候,还能相应吗?还能保持正念吗?佛号还提得起来吗?真信切愿是先锋,求往生的愿望要迫切、恳切,但不是急躁!急躁其实是一种贪心,贪快。所以印祖说:「急躁心,乃修行人之大障,能放下此心,则当体清凉矣。」(此句摘自《文钞续编卷上.复念佛居士书》)
  莹珂法师三天三夜不吃不喝,拼命念佛,把阿弥陀佛念来了,曾经有人想学莹珂法师。我们要明白,急于往生故意不吃饭,与莹珂法师的不吃饭是两码事,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莹珂法师是生死心非常切,念念害怕堕入地狱,以求救的心态声声呼唤阿弥陀佛,这是真信切愿。他不吃饭是自然而然的,不是有意装出来的。念念就是求往生,没有心情去吃饭了,全副精力就是求阿弥陀佛救他,除此之外没有第二个念头,而不是故意挨饿,更不是硬撑。前者是着急的心态故意饿肚子,误以为这样可以提前往生的时间,他缺乏一个必要的前提:真信切愿。只看到莹珂法师的表面,没有看到他的实质。我们学习莹珂法师,是要学习他的怖苦心,对地狱的痛苦产生强烈的恐怖,对六道轮回产生强烈的厌离,拼命求阿弥陀佛救我,学习他的真信切愿,这才是重点,而不是学习他不吃饭,功夫未到家而急于求成,强迫自己挨饿,结果是揠苗助长,弄巧成拙,求升反坠。
  真要打饿七,不妨在心地上打,不要在身体上打。无意间看到来果禅师的一段开示,提供大家参考。「近有打饿七者,或七天不吃茶饭,或二七、三七、四七不吃茶饭,只是苦其身体,饿其体肤,无故把苦给肉壳吃作么?若能吃,有身用;不吃,则身难用。久之倾倒无疑也。我人何不把我各人的心,饿他十天八天,三二十天,能饿得心气断绝,不摇不动,鼻子喊心不应,耳朵喊心不闻,眼晴喊心不见,舌头喊心不尝,手足喊心不动,肉壳喊心不摇,若人能打这个饿七,无边生死,被你打了;六道轮回,被你打空。我还普劝天下人,在心上打饿七,不但把心饿透,连身也饿得不能动,虚空被你饿昏了,大地被你饿沉了,翻过身来,活过心来,佛祖见找害怕。赞叹曰:好大的本事,尽世间人,只知在身上打饿七,把身饿得要死,万不料这位师父,在心上打饿七,这个七一打,有超佛超祖之力,故我佛祖尚需害怕!」(摘自《来果禅师语录.参禅普说(五)打饿七》)
  二、不得有求死之着心
  有人写信给印光大师,自称「随时随地,得死便死」,好像很潇洒。是的,如果已经取得往生的把握,生死自在了,那么可以。否则,还是不要妄说大话,不可以有求死的执着心。听听大师怎么回答他:「汝言『随时随地,得死便死』之话,亦是求生之本,亦是招魔之根。死固人所皆有,但不得有求死之着心,求速往生。唯在一心念佛。若不一心念佛,唯求速死,必定招起无量劫来怨家,令汝横死。不但不得往生,待至将死,魔力已去,则苦不胜言,当生邪见,必致堕落。此执着心不可有,有即是病,不可不知…我等但老实念佛,只求临终往生即已。至于现生之如何若何,一任其水到渠成,春来花放。倘先设一想念,则反成障碍。如断其水源而欲渠成,正在严冬而欲花放。若能得者,便属怪事。」(摘自《文钞三编卷三.复唯佛居士书》)
  三、不当克期定欲即生
  也有人跟印光大师发誓「决欲年内往生」,他给自己限定了往生的期限。大师回复他:「所言『决欲年内往生』,此见不可执着。执则成病,或致魔事。念佛之人,当存即得往生之心。若未到报满,亦只可任缘。倘刻期欲生,若功夫成熟,则固无碍。否则只此求心,便成魔根。倘此妄念结成莫解之团,则险不可言。尽报投诚,乃吾人所应遵之道。灭寿取证,实戒经所深呵之言(《梵网经》后偈云「计我着相者,不能生是法。灭寿取证者,亦非下种处」)。但当尽敬尽诚求速生。不当刻期定欲即生。学道之人,心不可偏执。偏执或致丧心病狂,则不唯无益,而又害之矣。净业若熟,今日即生更好。若未熟,即欲往生,便成揠苗助长。诚恐魔事一起,不但自己不能往生,且令无知咸退信心,谓念佛有损无益,某人即是殷鉴,则其害实非浅鲜。祈将决定克期之心,改作唯愿速生之心。即不生亦无所憾。但至诚至敬,以期尽报往生。则可无躁妄团结,致招魔事之祸。」(摘自《文钞三编卷三.复唯佛居士书》)
  四、不得自杀以求往生
  另外,更加不可以自杀以求往生。有人提出这个想法,印光大师呵斥他「此种邪见,自误误人,害岂有极。切勿说此话,免得无知受害」。大师说:「凡夫佛性,未曾亲证,所有自性功德,均不得发现而受用,故一切随业耳。现世之色身,名为报身,即前生所作善恶之果报也。念佛之人,不复作生死业,然宿业未尽,何能即得往生?若厌世心切,竭诚尽敬,专志念佛,求佛垂慈,早来接引,则亦有之。若自戕其生,以期往生,则便成枉死鬼矣。以彼功夫未到而自戕,当其正戕时,已经心失正念。况其戕之之苦,苦不可喻。心失正念,何能与佛相应,蒙佛接引也。」(摘自《文钞续编卷上.复吴沧洲居士书三》)
  五、般舟三昧非今人所能行
  外面有一些宣称专修般舟三昧的道场,光着双脚在地板上跺,双手不停的前后摆动,节奏从慢转快,又从快转慢。中途可以休息,可坐可卧,晚上照样睡觉。实际上他只是个般舟的形式,离佛经上讲的真正意义的般舟三昧距离还很遥远,大家不要误会。也许极少数的人真能做到般舟三昧,但般舟三昧的前提仍是真信切愿,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心没有生起来,跟着别人喊几天佛号就坚持不下去。我们看看印祖怎么说:「般舟三昧,非今人所能行。汝作此说,其好高务胜耶,抑真为生死耶。如真为生死,当依凡夫通行之法。若博地凡夫,妄拟效过量圣人所行之法,则必至着魔退道。且请息此念,庶可得益耳。」(摘自《文钞三编卷一.复恒惭法师书二》)
  「今人体质多单弱,不得妄效古人。人每每以好名而过为苦行,则反为于道于身,皆无所益。佛法真益,要在至诚中得。非做一场面,即能了事也。」(摘自《文钞三编卷二.复周智茂居士书一》)
  「汝是凡夫,不是圣人,睡何能免,食何能止。但不贪睡,不贪食,取其养息充饥即已。若如汝所说,仗神咒止睡,果真持咒有大灵感,或可不睡。汝初持之夜便不睡,乃是心切之极,已稍伤神,故不睡。若伤神久,则睡便不醒矣。初心人,每每以一时精进过度,后便退惰。」(摘自《文钞三编卷四.复卓智立居士书七》)
  「根敏道心虽切,恐规矩不洞,不解用功法则。祈教以量力而为,不可强勉硬撑,以致心身受病,遂难亲获法利矣。闻某某不善用心,致吐血不止,因而反成废弛。初学人皆须以此意告之。」(摘自《增广文钞卷一.与四明观宗寺根祺师书》)
  六、急欲见佛,多招魔事
  急欲见佛见境界,一边念佛一边想着我怎么还没有见到阿弥陀佛、怎么别人看见莲花了我还没看见、怎么念这么久还没有功夫成片,这些着急的念头统统要放下。下面摘录印祖几段相关开示:
  「汝欲在灵岩闭关,真师已允许之,此再好莫有之机缘也。但当通身放下,并将躁妄之急欲得益之心放下,则自可得益矣。否则或恐着魔。凡着魔者,皆由躁妄之心所致耳。」(摘自《文钞三编卷一.复明道法师书》)
  「如子忆母,无时或忘。念时固然是念,歇气不念时,心中仍然是念。只求心佛相应(即心外无佛,佛外无心,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中除六字洪名之外,无有一切杂念,故名相应)。切勿起即欲见佛之心。但求佛号外,无二念而已。若不明理性,急欲见佛,多招魔事,不可不慎。」(摘自《文钞三编卷一.复朱仲华居士书二》)
  「闭关修净业,实为最善。但宜于信愿一心处着力,不宜于见净境见佛处着力。若不善用心,唯欲速见净境。只此妄念固结不解,日深一日,唯此妄念,则必至宿生怨家为现净境。待其见已,生大欢喜,则魔便入窍,不可救药矣。当以此勖而告之。」摘自《文钞三编卷一.复传度和尚书》。
  「汝妄想纷飞,尚欲急得一心不乱,此心即是着魔之本。故光谓净土法门,重在信愿。信愿若真切,虽未得一心,亦可往生。若无信愿,纵得一心,亦不能仗自力以了生脱死。故不令汝汲汲于求一心也。以汝之妄想纷飞,一求一心,定规着魔。」(摘自《文钞三编卷三.复温光熹居士书八》)
  「凡修一切法门,总以至诚恭敬,求心与道合,心与佛合。不以见胜妙境界为事,即可不堕魔事。若以躁妄心,欲见胜妙境界,其心之冀望,如饥如渴,即堕魔之由。纵令不丧心病狂,亦幸耳。非所应也。」(摘自《文钞三编补.复念佛居士书三》)
  「凡念佛人,但宜至诚恳切,一心正念。绝不妄想见佛见境界之事。以心若归一,见佛见境界,皆不至妄生欢喜。遂致得少为足,便成退惰。不见佛不见境界,亦了无所欠。心未归一,急欲见佛见境界。勿道所见是魔境,即真系佛境,以心妄生欢喜,即受损(谓生欢喜退惰)不受益矣。当以至诚念佛为事。勿存见佛见境界之心。倘正念佛时,或有忽现佛像及菩萨诸天等像。但心存正念,勿生取着,知所见之像,乃唯心所现。虽历历明明显现,实非块然一物,以心净故,现此景象。如水清净,月影便现,毫无奇特。了不生夸张欢喜之心,更加专一其心,认真念佛。能如此者,勿道佛境现有利益,即魔现亦有利益。何以故?以不取着,心能归一。佛现则心更清净。魔现则心以清净不取着,魔无所扰,心益清净,道业自进。」(摘自《文钞三编卷二.复陈士牧居士书六》)
  「谭碧云之着急,不独彼一人独犯此病,一切学佛之人,多多皆犯此病,既有此病,不是招感魔境,便是未得谓得。须知心本是佛,由烦恼未除,枉作众生,但能使烦恼消灭,本具佛性自然显现。如磨镜然,止期垢净,勿虑无光。如医目然,但能去翳,自复本明。若于垢未净,翳未去时,即欲大发光明,曷可得乎。若发,便是妖魔所现,决非镜目之真正光明也。凡初发心人,俱宜以此意告之。」(摘自《增广文钞卷一.复袁闻纯居士书》)
  七、往生之期,任缘迟早
  最后,还是印光大师的话:「我辈所宜致力者,乃生真信,发切愿,以志诚恳切持佛名号,求生西方。其往生之期,任缘迟早。不可预作一即得往生之心。恐此心固结,而心实未与佛相应,则必起魔事。」(摘自《文钞三编卷二.复方圣照居士书七》)
  吃多少、睡多少不要太过执着,应该致力的是真信切愿。我们至今往生没有把握,原因是信愿不真、信愿不足、信愿不强烈,对这个客栈般的世间还有牵挂、还有留恋、还有舍不得、还觉得很精彩。拖泥带水,藕断丝连。古德比喻为「抱桩摇橹」,意思是船上的缆绳绑在岸边的木桩上,还摇橹想开船前进,这绝不可能。一个人的心被牢牢绑在娑婆世界的种种事上,还说去往生极乐世界,这是难以办到的。我们要检点自己,对娑婆世界的事物有一种贪着,就是有一根绳子把心绑在娑婆世界。现在贪心这么强而且愈来愈发展、增上,吃的、穿的、用的,对物质、对人、对财富、对享受、对感情,每一样都贪得无厌,日益发展,就像已经有无数根非常粗壮、有力的绳子把心绑在娑婆世界,而求生极乐世界的心非常微弱,时有时无,就像只有一根很细的线若有若无的连向净土。对比正反两方面,就知道往生方面的力量非常弱,往轮回方面牵拉、下堕的力量非常强。这就是「抱桩摇橹」,船很难开向极乐净土。
  强化信愿、坚固信愿,这才抓到了根本。道念重一分,则凡情轻一分,此必然之势。古人说「作客娑婆」,我们只是娑婆世界的匆匆过客,下一站,要回归极乐老家。
  错误之处,恳请师父上人及诸位善知识批评指正,不吝赐教。阿弥陀佛。不肖弟子释自了叩呈。
  老法师:感谢自了法师,在《文钞》里面抄了这么多印祖精要的开示,供养大众,功德不可思议。急躁是现代人的通病,修净土的同学也在所不免,他看得很清楚、看得很明白。念佛为什么没有消息?念佛求生净土,为什么不能往生?这是现在人的通病,普遍到处都可以能看到。他这一份的报告,给我们一个很好的警告,我们要想真成就,必须要把印祖所指的这些弊病,要认真的去避免。
  这个报告来得太迟了,没有能让开林法师认真去学习。开林法师就是打饿七,饿了二十多天,终于走了。能不能往生?有人说他往生极乐世界,我们听到很欢喜,也不必去问他是真往生、是假往生。总而言之,这种方式不可取,这种方式是错误的。他也跟我有一段时期,毛病出在哪里?不老实、不听话、不真干,问题出在这里。国内同修有道场,想请法师去带领,他有国内的身分,我就介绍他去,两处道场,最后都受当地的居士严厉的批评,不能再住了。日本道场,有这个缘分来找我,我知道他过去在日本住过三年,在日本读书,懂得一点日文,好事,这是缘好,我介绍他去,结果也是失败。怎么劝,听话,他也都点头,可是离开之后,他就不是这样的了。人年岁也有四十多岁了,不是小孩了,怎么好说?
  这个时代,今天我看到一个信息,也是有同修对某个法师的批评。我为什么不批评?我要看那个人,如果是真正老实、听话、真干,他做错事情要劝导他、要指责他。如果他不是这样的人,换句话说,在这个世间不孝父母、背师叛道,这是正常的,一点都不奇怪。为什么原因?他小时候没有扎到做人、古圣先贤教育的根。他根是什么时候扎的?大学毕业之后,《弟子规》去念几遍,好像是那么回事情。中国古人扎根是在出生的时候,不是到十几二十岁才来扎根,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
  我跟方东美先生、跟李炳南老居士,这两个都是好老师,对学生爱护备至。都告诉我,不是老师不想教,是找不到学生。早些年,老师还住世的时候,我在国外弘法,就一个人,没有助手。我求老师求了好几遍,老师能不能培养几个学生,让我们在这个世间弘法有伴侣。最后一次老师跟我说,你替我找学生,我来教。以后我再不敢说话了,为什么?我找不到,我自己能做到,我不能叫别人做到。这个里头的苦处我尝尽了,老师知道。小时候没有把根扎稳,尤其这个时代,这个时代古人讲礼崩乐废。我们这个时代,满清末年不少知识分子羡慕外国物质文明,认为中国积弱是中国传统教育文化的错误,所以要把中国古圣先贤文化全部推翻,打倒孔家店,所造成的。满清亡国之后,民国兴起,一直到解放之前中国社会是混乱的,军阀割据,中日战争,所以对于传统文化没有人能顾及到,传统文化是在滑坡。到现在习主席有远见,算是把这个滑坡让它中止了,没有法子提升。为什么不能提升?没有人学文言文了,就无法提升。所以今天文字学比什么都重要。
  现在扎根扎两个根,一个是伦理道德的根,天天要认真干,要认真学习。不是只是念念这些书,念念没用,要能把它落实到自己的生活,落实到自己的工作,以及处事待人接物,它才管用。真落实了,我相信你会勇往直前,你不会拐弯、不会堕落,原因是什么?你得到法喜了。法喜太重要了,《论语》上第一句话就是法喜充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那个悦就是喜悦、就是法喜。那是什么?是圣贤人的享受,物质生活再欠缺,他欢喜心不衰。孔子学生里头,大家都知道的颜回,贫穷潦倒,但是人怎么样?你见到他,无论在什么时候,只看到他快乐,没有看到他悲哀,夫子对他很尊重。真有受用,这是我们讲的什么?精神生活充满,物质欠缺不算什么,最重要是精神。
  佛陀当年在世,你问问哪个修行人他不快乐?不快乐,早就逃了、就走了,受不了了。世尊带的这么大的一个团体,日中一食,去托钵,树下一宿,全部财产就三衣一钵,其乐无穷。今天如果我们过这种生活,谁肯来学佛?你就晓得他为什么会变心。今天学佛跟世尊在世不一样,世尊没道场,晚上住哪里?住树下,树下还规定只能住一晚上,不能住第二个晚上。为什么?如果有大树你很喜欢,你生贪心;不让你有生贪恋的缘,把这个缘给你断掉,第二天一定要换一个地方。佛真正知道人心无常,所以定出这些规矩,一生不建道场。我们现在深深体会不建道场的好处。建道场,人家来出家,为什么?是为道场来出家的,不是为道,他所能感受到快乐的只有物质享受,他只能感受这个。为什么?经典他入不进去,他会念,但不能解,深解就更谈不上了,这个我们不可以不知道。
  这里面提到的,头一个,打饿七,我们非常反对。第二段讲到般舟三昧,我遇到过,那般舟三昧是真的吗?不是真的,闭关打般舟三昧,把他那个小门关上去之后,在里面睡大觉你也不知道。般舟三昧一期三个月,不能睡觉,不能坐下来,只可以站着、走动,叫佛立三昧。印光大师讲得好,不是平常人能打的。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五十三参第一个善知识,德云比丘,他就是般舟三昧。他是什么个级别,你知道吗?圆教初住菩萨,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之人,这个才有资格。惠能大师有资格,海贤老和尚有资格;有资格,没有这样做,为什么?不能给大家做这个样子,这是大慈大悲。《华严经》上,德云比丘做这个例子给大家看,那是什么?五十三参,五十三个修学的榜样,告诉我们般舟三昧是什么资格?证得初住菩萨,可以。般舟三昧,每天中午有人来供养,送一钵饭,饭菜一钵,日中一食,他没有睡眠的,佛立三昧。绝不是标榜打这个般舟三昧目的在哪?目的是求恭敬、是求供养,那就大错特错了。人家那个目的是求往生极乐世界,一期九十天,一期不能成就,二期,再九十天。意念要强,信愿要深,方向目标一致,决定不贪求人天福报,真放下了那才行。般舟是最严厉的考试,不是普通人能修的。印光大师一生没修过,为什么?他慈悲,绝不留下这个榜样给后人。
  我们自己要成就,念念还要帮助后人成就,这是慈悲心。所以节录印祖《文钞》这么多的段落,节录得真好,希望同学们将印光大师这些开示要多念几遍,要认真学习。别人标新立异,不要放在心上,也不要批评,批评怎么样?跟人结怨。学佛第一个,希望一生能化解冤结,不结怨,我这一生是走这个路子。你走错了,你会回头,劝你会感激,我会劝你;如果一劝就瞪眼、就不高兴,我尊重你,我就不说你,不提,决定不跟众生结冤仇。为什么?冤仇结下去,生生世世没完没了,真苦,双方都苦,所以冤家宜解不宜结。他修持有不对,也会对佛教有影响,那是他的事情,我们何必去批评他?何必去干涉他?他是一个可造的人材,真是听话、真干,你不帮助他,对不起他,你错了。如果他的目的是求名闻利养,他对这个迷得很深,严重的贪恋、情执,我们怎么样?我们往生极乐世界以后再来度他,那就行了。再来的时候,菩萨应化,就没有问题。
  现在在这个世间,记住,不跟一切众生结冤仇。劝人,讲经教学劝人最好,为什么?这是经典,这是祖师的教诲,这个大家没话说,不是自己的,这样就好。不责备人,责备没有效果就不可以责备;责备能收到效果,你就一定要做。自己衡量,收不到效果,别说,看到什么都好,阿弥陀佛,不批评也不赞叹,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好,我们看底下还有同学的报告。
  学生:第二届《净土大经科注》学习班心得报告。尊敬的师父上人,尊敬的上印下信法师,尊敬的馆长,尊敬的各位法师,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惭愧学生张红艳,今天向大家恭敬汇报的主题是「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
  甲、对人的恭敬
  来到大士阁(报恩寺)转眼三周过去了,最让人回味无穷的,最震撼人心的,最多、最浓、最美的是诸位法师和诸位义工菩萨们对我们的关怀与爱。他们在不同的岗位,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存心与目标却是一致的。最大化的利益这些苦难众生,同时也演绎了法师们、义工们对师父上人的恭敬,对两位大家长的恭敬,他们老实、听话、真干,才有了我们眼前这一幕幕感人的场景,也最直截了当的表达了两位大家长对师父老人家的恭敬。让干啥就干啥,让怎么干就怎么干,没有半点自己的主张,上做得好,下学得好,师父老人家是多么的欣慰!这才是真佛弟子。真正在承传着海贤老和尚的六和道场,百忍家风。这是对海贤老和尚的恭敬。每当我们想要什么或是需要什么,没等表达,刚动了个念头,他们就知道了,总能满大家的愿,真是太神奇了。相比之下,自己羞愧万分,起床都得法师们提醒,差距之大,最根本的原因是对人的恭敬心。其实,在法师们眼里充满着对每个人的恭敬之心,哪里还有什么善人恶人之分,对我们每一位学员都像对自己的父母一样,照顾得无微不至,同时也教给了我们,佛法在待人处世中怎样落实。
  尊敬的两位大家长,法师们和义工们有今天,都是您们以身作则,日夜操劳的结果;是您们的智慧、汗水与泪水的结晶。想当初,一个孩子就足以让全家人焦头烂额、措手不及了。如今,您们日夜陪伴着这么多的孩子,一个个教得这么好,叫人无不赞叹。成功的背后,您们的付出,我们做家长的心中有数!听法师们的心得汇报,他们是多么不忍心看着您们为了他们操劳而日渐衰老,其实我们又何尝忍心?法师们都发心好好成长,承当家业,为您们分担。通过这次学习,我也放下了很多,虽不是块玉材,就是块石头,我也愿做一颗对大众有利的石头,准备让您们对我这块石头也雕琢雕琢,看有啥用没有,也就没有白来人间一趟。二十几天来,虽然没见过您们几次,但我知道您们时刻没有离开过我们,没离开过这些苦难的众生。您们辛苦了!
  乙、对事的恭敬
  当学生在填写报名表的时候,就已经感受到了您们严谨的处事态度。报到前的电话温馨提示,带什么衣服,报到时的接待入住,学习期间的课程安排,随时的一些小小调整,一切都是那么的亲切自然、祥和,近乎完美。想想如果我们每个家庭、每个企业、每个政府部门都能这样尽心尽力的去做事,和谐社会就在眼前。感恩您们给我们做了最精彩的表演!
  丙、对物品的恭敬
  道场的区域规画,整体布局、摆设,物品的陈列,无一不展现着它们的生机。就像刘卫星学长分享的,无一不赋予了它们生命。整个道场庄严肃穆,各个部门配合得天衣无缝,一切的一切都是井然有序,顺理成章。我们学习起来,紧张又不失愉悦,严谨又不失活泼。三周来,师父上人天天苦口婆心教导我们,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知道真相了,真的搞明白了,对这个世界还有什么好留恋的?佛不说假话,佛不会骗人。海贤老和尚做到了,老实、听话、真干,一句佛号不拐弯,成就了。法师们、义工们分分秒秒在身边做给我们看,我再不做点啥,就真的说不过去了。整个道场,大家无不赞叹海贤老和尚的成就得益于对母亲的恭敬,遵循母亲教诲,一辈子宽厚待人不造业;得益于对传戒恩师的恭敬,一句佛号九十二年没拐弯。从此扩展到了对一切人、事、物的恭敬。老和尚成就了,成为了佛门榜样。大士阁、报恩寺是学得尽善尽美!学生在这里,看到了文化的复兴、佛法的兴盛不再是梦,找到了努力的方向目标。愿我们一句佛号同归净土法门,愿我们一句佛号同归极乐,愿我们一句佛号同证菩提。阿弥陀佛!
  以上是惭愧学生张红艳粗浅的心得报告,错误之处,请求尊敬的师父上人,尊敬的上印下信法师,尊敬的馆长,尊敬的诸位法师,尊敬的各位同修,慈悲批评指正,学生乐意接受,阿弥陀佛!恭祝尊敬的师父上人,法体安康,六时吉祥,法喜充满,光寿无量。惭愧学生张红艳顶礼敬呈。
  老法师:张红艳的报告,就是讲印光大师两句话学习的心得,印祖这两句话就是「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诚敬对人、对事、对万物,学佛从这里下手,没有诚敬就什么都得不到,佛菩萨来教你也没用。我们自己想学,从哪里学?从诚敬,诚敬是我们修学成果的关键,决定不能疏忽。李老师早年对我们学生就讲一个字,诚,真诚到极处。你将来学术的成就、事业的成就、道业的成就,都在一个诚字上,没有诚敬就没有成就。所以今天找个诚敬的人也不容易。红艳在此地劝导我们,我们要学诚敬,要把印祖这两句话刻骨铭心,念念不忘,我们都会有成就。好,再看底下一位。
  学生:第二届《净土大经科注》学习班心得报告。尊敬的师父上人,尊敬的上印下信法师,尊敬的馆长,尊敬的各位法师,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惭愧学生张莲芝,今天向大家恭敬汇报的主题是「三个根在生活学习中的落实」。
  学生有幸参加大士阁第二届《净土大经科注》学习班的学习,二十多天飞快过去了。在这二十几天里,学生除了感动还是感动。法师们天天为我们忙碌的身影,柔声细语的问候、关怀,耐心周到的照顾我们每位学员的生活起居,无不让惭愧学生深受感动。羞愧难当之余,学生也从中受到了很大的启迪。学生来此学习的目的,是想学习三个根怎样落实在生活中。在此学生找到了落脚点,不再感觉这三个根是漂浮的了。
  甲、平平淡淡才是真
  在紧张而有条不紊的学习生活中,学生看着法师们的一举一动,太惊羡了。彷佛走入了佛陀在世时的僧团,学生就暗下决心要向他们学习,哪怕学不像,学到一点也满足。首先学习法师们的说话,柔和轻语。学生说话是大嗓门,而且从来不分场合,遇事就哇啦哇啦大喊一通,也不管别人接受与否。现在看到、听到法师们对我们,无论我们做错了什么、说错了什么,从没大声喊过,也没严厉批评过,而且总是温和的安慰我们,善巧方便提示我们,好像做错的是他们而不是我们,这真让学生羞愧不已。学生也学着小声说话,看到了什么事也不说,赶紧忏悔自己毛病习气又犯了,告诫自己别人没事,是自己错了,又想找事了等等,诸如此类。惭愧学生这二十天来,在口业上少造了不少恶业,受益颇多。
  看到法师们走路拐弯都是走直角,很威仪,学生也跟着学。法师们严格遵守着每天的作息时间,按时喊我们起床、上课、过斋等。学生是个很随便、太不守规矩的人,为了克服自己的这些毛病习气,严加要求自己要严格遵守作息时间。到点了,手中再忙活,也要放下,从没迟到过。吃饭时,法师告诉我们要慢慢吃,也教了过堂的威仪,学生把自己吃饭快的毛病改过来了,而且也用心去观照自己过堂时的威仪。上课坐姿要直,学生也在这二十几天中学会了挺直腰板听课、挺直腰板过堂。虽然刚开始腰酸背痛,但习惯之后感到很轻松、自在。在整理内务迭被子、衣服时,学生会仔细观看法师们所讲的每一个细节,认真去落实。尤其是迭被子,是需要掌握技巧的,不知窍门往往忙活得浑身是汗,也迭不出效果来。而看法师们迭被子,那双手就像变魔术似的,左摆右握的,一会就把被子迭成了豆腐块,可羡慕了。学生虽然达不到要求,但用心迭过之后,还是很有成就感的。整理衣服,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法师们的心是那么的清净无染。对衣服那么细小的纹都不放过,那种心该是真诚恭敬到极处了,学生真是惭愧的无地自容。
  师父上人总是不厌其烦的教导我们,要对一切人事物恭敬真诚。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而自己就是不知恭敬心如何发,到处去向人讨教,怎样才能有恭敬心?这哪是向外求的事!全在自己的这片用心。难怪总感觉这个道场的磁场氛围与别的道场不同,就是在点点滴滴、平平淡淡之中显露真心。
  乙、守规矩才能守住心
  这二十几天的学习,学生最大的受益是心收敛了很多,不再放逸了,也定了很多,散心杂话似乎也离我很遥远了。清爽、自在、轻松愉快是我每天的精神状态。每天按时作息,心不外驰,这就是守规矩、守戒。因为按时作息,就不会因迟到而给别人造成烦恼,这就是不恼害众生,就是不杀生;因为按时作息,晚上熄灯后就不会占用别人的时间与空间,就是不偷盗;又因为心不外驰,就不会有邪思杂念让你去想、去说,更不会想喝点酒,五戒就在按时作息中守住了。只要每天心都在道上,十善还难做到吗?学佛人不畏因果就不算学佛人,谁还敢违背造作?《感应篇》也做到了。法师们就像我们的父母一样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我们,义工菩萨们在背后默默的奉献着,同修们的互相鼓励与关怀,这不都是我们要报答的恩德吗?只要我们好好听话,老老实实去做每一件事,怀着感恩的心去对待每一位为我付出的人,努力认真的学习,不浪费每一天,就是在孝养父母、奉事师长,那《弟子规》不也就落实了吗?正如师父上人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只要我们守住规矩,守住这颗心,一切的根就全扎上了,多轻松、多快乐!
  丙、结语
  学习班的学习快要结束了,而心中的感恩之情却愈来愈浓,语言无法表达。以后无论走到哪儿,都不会忘记在这找到的那颗心,不会忘失学到的一点一滴,以此做为我往生极乐世界的动力。努力改正自己,真正把根扎牢、扎稳,精进不懈,早日完成往生极乐的大事,以回报恩师上人、回报上印下信法师、回报向馆长的大恩大德,回报诸位法师的大恩大德,回报义工菩萨的大恩大德,回报诸位同修的大恩大德,回报一切众生的大恩大德。
  以上是惭愧学生张莲芝粗浅的学习报告,错误之处请求尊敬的师父上人、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慈悲批评指正。学生乐意接受,至诚顶礼感恩,阿弥陀佛。恭祝尊敬的师父上人,法体安康,六时吉祥,法喜充满,光寿无量。惭愧学生张莲芝顶礼敬呈。
  老法师:张莲芝的报告,很好。学习班短短的一个月,很难得。在这一个月当中,住在僧团里面,看到僧团里面的日常生活,引起很大的鼓励,《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完全能够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到处事待人接物。更重要的,这个班结束了,你们回去之后,依旧要落实在家庭、在事业(公司行号)、在日常生活当中、在社会上处事待人接物,做出佛弟子的好榜样。别人有看到了,感动,会问你,你在哪里学的?你可以告诉他,在大士阁学习班学的。你也可以劝导你的朋友、家人,如果有机会,都到这边来住一个月,这一个月当中认真的忏悔,改过自新,做一个真正的佛弟子,功德无量,好事情,好。
  学生:大士阁第二届《净土大经科注》学习班心得报告。尊敬的师父上人,尊敬的诸位法师,尊敬的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惭愧学生尚振川参加大士阁第二届《净土大经科注》学习班即将结业,现将近月余的心得恭敬向大家汇报如下:
  甲、感恩
  甲一、感恩师父上人的谆谆教诲
  师父老人家已年近九旬,除参加国际大会,会见世界友人和参学同修外,每天讲经四小时,风雨无阻,敦伦尽分。他老人家希望世界和平、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礼义之邦,教学为先;极乐世界,教学为先,遂苦口婆心的每天都教诲大家,期望天下每个众生都能做到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次学习班每天都集中听师父上人讲经,每天都被师父上人博大的胸怀所感动着。
  甲二、感恩上印下信法师、向馆长为我们创造了这么殊胜的学习平台
  上印下信法师和向馆长为落实师父上人的教诲和传承师父上人法脉,除举办三根班和培养年轻法师外,还在百忙之中举办《净土大经科注》学习班,大士阁、报恩寺就像两所大学,和一般大学教人知识不一样,这两所大学是教人智慧,培养圣贤的殿堂。两位大家长完全禀承老祖宗和师父上人的教学理念,「教之道,贵以专」,「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把儒教经典《弟子规》、道教经典《太上感应篇》和佛教经典《佛说十善业道经》不折不扣的落实在生活和学习中。道场不但环境优美,而且各种规章制度井然有序,让人有宾至如归之感。
  甲三、感恩各位法师完美表法
  来到道场后,跟各位法师学到了很多,迭被子、迭衣服、走路、坐姿、记笔记、习劳、过堂、行堂、佛门礼仪、佛门四威仪等等。各位法师不仅给我们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更重要的是他们每样都做到了,处处给我们做表率,时时给我们做榜样。更加让我们感恩的是各位法师对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每天晚上都给我们准备好洗脚盆、洗脚水,每天都帮我们迭被子、整理内务,每顿饭都做得香甜可口。更有一次,我的一双袜子没来得及洗,第二天才发现是后勤组的法师已帮我洗好,迭得四四方方放在我的床头柜里了,诸如此类的事情不胜枚举。
  甲四、感恩各位同修的勇猛精进
  这次来参加第二届《净土大经科注》学习班的学员总共六十余人,其中有年满七旬的老菩萨,也有刚过二十岁的年轻人。大家不论男女老少,均珍惜这次难得的集中学习的机会,早上三点半起床,整理内务、读经、礼佛、听经、讨论,大家都法喜充满,一天学习既紧张又有收获,虽辛苦但却很值得,所谓辛苦并收获着。
  乙、收获
  本次学习班收获颇丰,撷以下几点向尊敬的师父上人、尊敬的上印下信法师、尊敬的向馆长、尊敬的各位法师和同修汇报如下:
  乙一、西方极乐世界才是我的家
  学生以前工作、生活没有目标,浑浑噩噩,不知来这世间是为了什么?也不知将来要去哪里?像断了线的风筝,东西乱飞,漫无边际。通过学习班的学习才明白,现在的一切均是梦境,西方极乐世界才是我的家,阿弥陀佛慈父才是我真正的皈依处,要尽快放下世间的贪瞋痴慢疑,赶快投入阿弥陀佛慈父的怀抱。所以学生坚定了往生的信念,并把它做为今生最崇高和唯一的目标和方向。
  乙二、佛法不离世间法,生活工作就是修行
  学生以前错误认为佛法是大经大论、谈玄说妙,修行人就要不食人间烟火,认为佛法和世间法水火难容。通过这次学习才纠正了以上错误知见,原来佛法和世间法是不二法门。生活就是修行,修行就是生活,完全明白了修行的契入点和落脚处,为以后在家修行指明了方向。
  乙三、修行要发勇猛心
  「人有旦夕祸福,月有阴晴圆缺」,虽然经常见到周围有人死亡,但总以为那只是别人的事,与自己相去甚远,遂修行念佛晃晃悠悠,根本发不起勇猛心。通过近一个月的学习才明白生命其实非常脆弱,就像泡泡。我们一出生后,就像要被屠宰的羔羊,时时被牵向屠宰场。所以要时时作临终想,转今日不死为今日必死的心态,下死功夫,分分秒秒的念佛,发起勇猛精进之心,念念求生极乐。
  乙四、发心乃诸善中王,持名是万行之首
  蕅益大师说过,能否往生,全看信愿之有无,所以发心至关重要。发心是什么?发心就是今生一定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菩提心发了,接下来该怎么办?「万古是非浑短梦,一句弥陀作大舟」,所以接下来就是执持名号了。末法众生妄想、分别、执着等,障深慧浅,整天胡思乱想黄粱美梦。所以必须执持阿弥陀佛佛号,以一念代万念,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执持一句佛号,放下万缘,将来必定往生极乐世界,在极乐世界听经闻法,修福修慧,必能当生成佛。
  丙、目标
  丙一、往生西方是今生最终目标
  学生一定按师父上人的修学理念,一部大经,夏莲居老居士会集的《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一部黄念祖老居士的《科注》;一句佛号,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放下世间万缘,争取早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丙二、报师恩,为弘扬传统文化尽职尽责
  师父上人每天讲经中都讲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为报师恩,学生发愿在未往生之前,一定禀承师志。学生是学医出身,为弘扬祖国传统中医中药尽职尽责,也希望能得到师父上人、上印下信法师、向馆长和各位法师的指导和帮助。
  以上是惭愧学生尚振川粗浅的学习报告,请求尊敬的师父上人、诸位同修大德慈悲批评指正,学生乐意接受,至诚顶礼感恩,阿弥陀佛。恭祝尊敬的师父上人,法体安康,六时吉祥,法喜充满,光寿无量。惭愧学生尚振川顶礼敬呈。
  老法师:振川同学的报告,让我们深深感觉,你参加这次学习班没有白来,真的如你所说的,你受益很多。感恩是人生的美德,也是自性的良知,很不容易发起来。能在这短短的一届学习当中,把内心感恩的心启发出来,这是好事情,希望要用这个心对一切人事物。从感恩的心,会生起真诚的菩提心。把儒释道这三个根深深落实在生活,我们这一生会得到幸福美满;落实到工作,落实到处事待人接物,人生幸福美满就从这来的。自己做到,再去影响别人,这叫做身行言教,这就是接引众生,这就是帮助大众。尤其是导归极乐,无上菩提一生圆满成就。
  看到你这个报告,我们最近不少同学在学习黄念祖老居士的《净修捷要报恩谈》,这本书是黄念老一生学佛最后的心得报告,非常完美,对于释迦牟尼佛一生所修、所行、所教导的,全在其中,无论是大乘小乘、宗门教下、显教密教,全在这里面。这部书如果你多学几遍,学熟了,你对于佛法、对于净宗自自然然生起深信切愿,老实念佛,往生净土。你不会再有疑惑,你有任何疑难的问题,《报恩谈》都为你解决了,不可多得的好书,我们认为是我们净宗的三宝。净宗三宝,第一个是《无量寿经》,夏莲老的《无量寿经》,包括黄念老的集注,就是批注;我们第二个宝,就是《净修捷要报恩谈》;第三个宝,就是《来佛三圣永思集》,他为我们做证明,证明极乐世界真有,阿弥陀佛真有,信愿持名、往生不退成佛是真的不是假的,老和尚为我们作证转,让我们的信心坚固,愿心坚定。保持你们在学习班里面修学的心态,永远不变,没有一个不成就。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赞 (0)

本站所有内容共享 欢迎转载 正气文化公益网 反黄之盾

Q群: 218813922 QQ: 516104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