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老师讲座

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一一四集)

时间:2016-04-17 17:06   编辑: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点击:


http://tv.jxwx.org/
http://www.amtb.tw/
http://www.sxjyqqw.org/
http://www.hwadzan.com/
http://www.amtb.cn/rsd/rsd.asp
http://www.mchunghua.org/Default.aspx
http://www.fxsp.org/category/index33-2.html

  郭老师、童松青居士  2015/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2-0114
  老法师:诸位网络学习的同学们,今天是二0一五年元旦,首先我在这里祝福大家新年好。
  新的一年开始,云南鸡足山大士阁《净土大经科注》学习班,他们是从上个月二十六号开始,到新年这个月二十五号,为期三十天,举办《净土大经科注》学习班,男女众有三十人左右,要我给大家讲几句话。这个学习班从去年开始一直到现在,内容很丰富,同学们都非常欢喜,确实大家学习有很多领悟体会到这个经中的义趣,很值得大家赞叹学习。这个经我们采用的是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为什么要会集?在《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这本书里头,宏琳法师给我们做了非常详细的开示,大家看了就明白。
  会集,在整个学习之中,无论是中国外国、世法佛法,用这个方法很普遍。佛教传到中国,最初翻译的时候就有所谓合经。合经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会集,几种经合在一起重新整理,原译不失去,写一个新的本子,便利于当代人学习。这种方式是佛与祖师们所许可的。但是合经最好是不要改动原来经文里面的文句,因为它不是翻译。翻译,翻译的人可以用自己这个文字来翻。合经它不是翻译,它是会集,会集最重要的是不能改动原文。有没有改动的?有,而且很多,宏琳法师给我们举出很多例子,这些典籍都在《大藏经》搜集之中。可见得这个方式古人常用,没有忌讳。但是后人有些批评,那是什么?会集不当。确实有这些事情,像《无量寿经》在中国,宋朝时候王龙舒的会集本,他遗憾的那个时候这个世间只有五种原译本。《无量寿经》在中国一共有十二次的翻译,有十二种不同的版本,非常可惜有七种失传,所以现在《大藏经》里面搜集的只有五种。
  这五种内容相差很大,所以古人判断原来的梵文,梵文的原本决定不止一个,至少有三种不同的梵文原本,所以才有这个现象。说明这部经,专门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这部经典,世尊当年在世,决定是多次宣说,不止讲一次,讲了好几次。阿难结集,原封不动的就把它节录出来,所以它的底本就很多。这么多的本子内容不一样,当然有会集的必要。王龙舒居士的会集本只采取了四种,还有一种唐译《大宝积经》里面这一分他没看到,换句话说,不完整。所以才有第二个会集本,魏默深的。魏默深这个会集本,他确实五种本子他都见到了,会集的当然比王龙舒好,但是有遗憾,他改动五种原译本里面文字。这是个忌讳,你能改,别人也能改,传到后世,大家改来改去,以后就不能读了,所以这个是古人非常忌讳的一桩事情。都有,魏本也有改动,魏默深的译本。另外还有个彭二林居士,彭际清,他有个节本,节本只用了一种本子,另外四种本子的文没用,他不算会集。所以,连这三种,总共有八个本子。
  现在第九个本子,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因为过去有这么多言论,所以夏老居士非常谨慎,会集成功之后,花了三年时间,又校了十次。细心校对,确确实实没有改动原译本里面的一个字,全是原译本的经文,可以说字字句句都是世尊所说的,这在会集本里面是最负责任的,最小心、最谨慎的一次会集,非常难得!宏琳法师出来给我们作证,最后海贤老和尚也给我们作证,他拿着这本书照相,就是给我们证明这部经。宏琳法师给我们细心辨别清楚,为我们重新介绍,这个本子决定没有问题,决定是真经,每个字都是世尊所说的,这一点非常难得。我们感觉得宏琳法师这十几年的辛苦,为了这部经,最后得到海贤老和尚的证明,他来为我们表法。为什么?因为这部经会影响世尊末法九千年,末法一万年,已经过去一千年,今年好像是第二个一千年,去年四十一年,今年四十二年,我们就大的这个数字来说,那就是往后还有九千年。九千年,学佛真正能得到成就,就是能够帮助我们脱离六道轮回,脱离十法界,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只有这一个法门。别的法门在理论上讲没有问题,八万四千法门,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可是众生的根性不一样,众生的业力不相同。我们现在的根性、业力,别的法门难,太难了。
  黄念祖老居士晚年,我们见面很多次,变成老朋友。他老人家告诉我,他说真难,学禅没有大彻大悟的,没有听说哪个参禅的开悟;得定的有,像虚云老和尚他们得禅定(得定),没开悟。学密成就的,他说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我们见面那个时候,学密成就的只有六个人。你就晓得多难,六十年只有六个人。念佛往生净土的多了,比比皆是。所以肯定世尊大教,往后九千年真正成就就靠这一门。如果这一门要被忽略了,以后念佛都跟佛结一个法缘,不能了生死出三界。佛法无论哪个宗派、哪个法门,都是以了生死出三界,就是脱离六道轮回为成就。过去我跟李老师十年,在他会下十年,老师告诉我,我们这个时代要想真正永远脱离六道轮回,只有求生极乐世界这一条路。他往生的前一天告诉身边的同学,他说「世界乱了,佛菩萨、神仙下凡也无可奈何」;他说「你们只有一条生路,老实念佛,求生净土」。最后留下这句话,第二天就往生了,同学们打电话告诉我这桩事情。
  我们还想不想留在六道?六道实在太辛苦了,有慈悲心的同学不少,我们不怕苦难,我们要留在这里度苦难众生,像地藏王一样。这个念头非常值得我们尊敬,可是你有没有能力?有这个愿,没有这个能力,你度不了众生,这是事实。有愿,要有行,要有证,你才真正能帮得上忙。这个法门真能成就吗?没有想到来佛三圣给我们做了证明。三个人第一个往生的,海贤老和尚的母亲,八十六岁,走得多自在!走之前还亲自包饺子,家人团聚,吃完之后告诉大家,我走了,真就走了,让她的女儿、侄女看到她自在往生。所以她的女儿带着她的小孩出家了,因为看到真的,不是假的。他母亲一定要回家去,就是度她女儿。这一表演看的时候,这是真的,所以就都出家了。在家居士,女居士,不认识字,一句佛号念到底。还就这个方法能明心见性,能修成正果,这就不容易!她这一表演让我们想到,过去这一、二个世纪,清末到现在,念佛人当中念到理一心不乱的人有没有?肯定有,决定不只海贤、海庆两个。
  还有一个你们看到的,老德和尚。这个和尚的行踪有点像弥勒菩萨一样,每天到处化缘,往生自在。走了两年,往生两年之后,有人在武汉遇到他(他不知道,不知道老德往生了),看到老德在街上走,就问他,你怎么在这里?化缘!跟我一起回去好不好?我过几天再回去。他们回到家去,把这个事情跟大家一宣扬,老德死两年了,哪有这种事情?那几个人说真的,我们真的看到他,不是假的。老德念佛的功夫,至少也是事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等于阿罗汉,理一心不乱,法身菩萨。我们知道净土宗可以到这个地位,能成就!所以海贤、海庆,海庆至少也是事一心不乱,海贤肯定是理一心不乱,他自己透了信息,说到「我什么都知道」,只是不肯说。什么都知道,如果自己没有证到理一心,说这个话就是大妄语。大妄语的果报在阿鼻地狱,怎么能往生?我跟诸位曾经报告多少次,这不是今天第一次,他老人家成就,他的禀赋好,我们一般讲天性好,他具足老实、听话、真干。这三条是学佛,无论你学哪个宗派、学哪个法门,成功必须要有的条件,只要这个人老实、听话、真干,没有不成就的。特别是在净土宗,因为净土宗简单,净土往生成就的条件,只要具足信、愿、一心持名,他们三个做到了。
  在过去我常常提醒大家的,在香港的事情,倓虚法师讲经、讲开示,常常用这个来提醒大家。谛闲老和尚有个徒弟锅漏匠,跟倓虚法师是平辈,倓虚是谛闲老和尚的学生,那是谛老的徒弟,他们师兄弟。不认识字,剃头剃度之后,老和尚只教他一句阿弥陀佛,告诉他一直念下去。他老实、听话、真干,三年预知时至,自在往生,站着走的。死了以后,还站了三天,等老和尚给他办后事。站着往生,不稀奇,常有;往生之后还站三天,只有他一个人。用这个例子,我们就能够联想到,海贤老和尚得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能自在往生,阿弥陀佛就给你送信来了),应该是三年。海贤老和尚三年得功夫成片,再加个三年,顶多五年,能得事一心不乱;得事一心不乱,有个三、五年,就得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就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跟惠能大师同一个境界。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他留在世间,留到一百一十二岁,这么长的时间,这是什么?这是阿弥陀佛嘱咐他的。他自己说过,他好几次,不是一次,要求阿弥陀佛带他到极乐世界去。阿弥陀佛没带他去,赞叹他,你修得很好,希望你在这个世间再多住几年做一个好样子,就是表法,给学佛的人做个好样子,特别是给念佛的人做最好的榜样。他慢慢在等,等到去年,今天算是前年了,前年一月,今天算是他往生二年,等到他看到这本书,《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这就是宏琳法师编的,看到这本书,佛就接他往生。果然不错,他看到这本书,拿着这个书照相,三天之后他走了,走得非常潇洒。他是晚上走的,白天还干了一天活,在他们寺院的大菜园,从早到晚整地、拔草、浇水,干了一天,晚上走了。这真是给我们表演,「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这样认真负责。在之前大概一个月,各地方去看看,是跟大家辞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所以他这个光盘,我把它比喻作《无量寿经》,是《无量寿经》的总结。《无量寿经》所说的点点滴滴,他统统落实了,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这个我们要知道,是我们学习的。他能有这么大的成就,我们也能做得到,不是做不到,做不到的关键就是你没放下,你没看破,他看破了。怎么证明他看破?他老人家常常劝人,「好好念佛,成佛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这是看破。确确实实像《金刚经》上所说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法都放下,佛法八万四千法门,我只取老实念佛这一门,其他的统统放下。这一门成功,门门都通,所以他说我什么都知道。念到理一心不乱就什么都知道,说明他到这个境界。这个给我们证明好!让我们对净宗一丝毫怀疑都没有了,万缘放下,老老实实念这一句佛号,决定往生净土。信心十足,法喜充满。
  净宗同学我们在一块研究,这个学习班是研究讨论我们的心得、我们的见地、我们的感想,跟同学们在一起分享,坚定自己的信心,帮助别人断疑生信,功德无量。大家要我给讲几句话,我就讲到此地,我们下面再进行今天的课程。
  学生:无量寿经科注学习心得报告。师父上人尊鉴,惭愧下愚弟子诚敬顶礼尊前,弟子今日汇报之题目为,「传统『小学』为传统文化学习之根基」。
  其一、总述篇
  甲一、弁言(分三)
  乙一、修学遵次第
  盖闻日月守常,昼夜交替而为日;四时有序,春秋更迭而成年。根深干壮,木繁茂而花芳;德建学立,人祥瑞而寿长。是知万物皆有其次序,其本末先后,不容差之尺寸,不然,毫厘之失或致千里之谬,敢不慎乎。《中庸》:「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即此之谓也。《大学》曰:「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夫滴水而石穿,积土以成山,皆由小及大,由弱及强,不容躐等,此古今不易之理也。若次第乖违,先后凌乱、本末颠倒、终始不明,则虽存修学之心,而不得治学之效也。
  乙二、治学求方法
  吾闻之孟夫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是知万事咸有其法则,不由其道,莫达其的。故知修学传统文化,固重发心,然徒有发心,不得方法、次第,犹不善水而拯人于河,非但人不能救,即己亦且溺矣。既有发心,复有方法、次第,譬若猛虎之添劲翼,非但称霸于山,亦能扬威于天也。是故,欲修学传统文化、继绝学开太平者,当具志在圣贤之大志,存济世利人之悲心,立坚定长远之弘愿,养诚敬谦卑之善念,此为急务。而后,当究心于传统文化具体学习之方法、详加体察修学之次第,方能成就而不空所愿也。
  乙三、小学为根基
  《三字经》曰:「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言为学之人,不能躐等而学,必有初学之课程也。初学之课程即为小学,小学修学结束,然后方可学四书等经史典籍。是知传统文化之根基为小学,此法自西汉已然,代代相传,莫不皆然,以迄于今。有清一代,汉学大盛,三百年间学术广大精深,超于前代,何以故?以其极其重视小学研究也。清人治学以考据、义理、词章相结合,学风质朴务实,故称之为「朴学」。期间,涌现诸多博学大家,如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惠栋、钱大昕、江永、戴震、段玉裁、王念孙、王引之、俞樾、孙诒让、章炳麟等,皆小学功底扎实全面,故能有此大成也。当是之时,经史子等得以全面总结,著作丰富,如惠栋之《周易述》、孙星衍之《尚书今古文注疏》、马瑞辰之《毛诗传笺通释》、孙诒让之《周礼正义》、刘宝楠之《论语正义》、段玉裁之《说文解字注》、郝懿行之《尔雅义疏》、王念孙之《广雅疏证》等,多为经典巨作也。本固而后邦宁,源深而后流长,观有清一代之成就可知也。是故有志学人,当重视小学之学习,于此应勤而行之,不可漠然视之也。
  甲二、总述小学(分三)
  乙一、小学之名义(分四)
  丙一、学问门(文字、音韵、训诂之学)
  小学之名义,历代说解纷纭,汉儒以文字之学为小学,因其为教导初入学之童蒙学习之功课,故称小学。小之含义厥有二端,一者言其为修学之基础,故称小;二者,言学者为年幼之童蒙,故称小。《汉书.艺文志》引刘歆《七略》曰:「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说文》叙曰:「周礼八岁入小学。」段玉裁注:「《大戴礼.保傅篇》曰: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卢景宣注曰:外舍,小学,谓虎门师保之学也。大学,王宫之东者。束发,谓成童。白虎通曰:八岁入小学,十五岁入大学是也。玉裁按:食货志曰,八岁入小学,学六甲五方书计之事。白虎通曰:八岁毁齿,始有识知,入学学书计。」
  《说文解字叙》曰:「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六书者,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也,此之六书,即文字之学也。童蒙习学文字之书,于周则太史籀着《史籀篇》,逮秦汉,丞相李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而后有黄门令史游作《急就章》,秦汉之间,童蒙识字课业,不外乎此。然诸书除《急就章》外,后代皆不传。而后,复有《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等童蒙经典,广为流传。以上诸书,其主要功用为识字,兼顾义理、词章、历史等,每句或三字,或四字,或五字。字数少者,以便于童蒙诵习故也。
  丙二、德行门(洒扫、应对、进退之学)
  宋儒常以洒扫、应对、进退为小学,而德行属焉。朱子《童蒙须知》言之详且精,先列衣服冠履,次列言语步趋,次列洒扫涓洁,次列读书写文字,次列杂细事宜,可谓尽善尽美也。清儒陈宏谋按语曰:「蒙养从入之门,则必自易知而易从者始。故朱子既尝编次小学。尤择其切于日用,便于耳提面命者。着为童蒙须知。使其由是而循循焉。凡一物一则,一事一宜,虽至纤至悉,皆以闲其放心,养其德性,为异日进修上达之阶,即此而在矣。」又有《五种遗规》,详陈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理,洒扫、应对、进退之事,其言博而详、深而精,可备研修。《大戴礼.保傅篇》曰:「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段玉裁为博学通儒,明通音韵,儿时曾读朱子《小学》,尝言:「小学宜举全体,文字仅其一端。洒扫、应对、进退,未尝不可谓之小学。」小艺即文字学也,以学问之基础而言;小节即洒扫、应对、进退也,以德行之基础而言。大艺即诗书礼乐易春秋也,大节即修学圣贤之大学之道也。
  德行一门,师父上人开出扎四根之功课,即《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沙弥律仪》,囊括身口意三业之造作,含因果、伦理道德、大乘佛法教育,周备全尽,圆融无碍,制心于此,必有所成也。若学问,可按部就班,依次修学,逐渐增进,以期完善。至若德行,则落实于持戒,于此四根应终身奉行,终身扎根。万不可认为我已学过而束之高阁,亦不可认为我已扎根多年,根基完备,而轻忽不顾。应知,吾人无量劫来,烦恼习气深重,心念易放而难收,几年修学岂能敌万劫重习。倘若轻忽,不以戒律收摄,必致身心无所束缚,而起惑造业也。纵使功夫得力,亦属蛰伏烦恼,并非断除烦恼,当永续扎根,恭谨保持,直至往生西方,而后可保不退也。是故,但在世间,则须时时扎根,刻刻观照,不可须臾离也。
  丙三、其他所学
  《周礼.保氏》曰:「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汉儒所谓六艺与《周礼.保氏》有异,保氏以礼、乐、射、御、书、数为六艺,汉儒以易、书、诗、礼、乐、春秋六经为六艺。书数之学,宜于童蒙,至若射(射箭)御(驾车),则非童子所习,必待体力强壮而后可学。《汉书食货志》曰:「八岁入小学,学六甲、五方、书计之事。」六甲者,王先谦补注引顾炎武曰:「六甲者,四时六十甲子之类。」又引周寿昌曰:「犹言学数干支也。」盖六甲即天文历法之学也。五方者,臣瓒注曰:「辨五方之名也。」盖即地理学也。夫数学、天文历法、地理,非童蒙所急学,故可置而不论,后世多以德行、学问而言,今言其要而已。
  丙四、结论
  综上所述,是知小学,必兼德行、学问二门而后其义始全。吾辈学人,必始而德学兼修,以趋君子之域;继而德学兼备,以齐贤善之境;终而德学全尽,以达圣人之邦。现世修己治人,而后成己成人,报尽以念佛求生西方,入极乐莲邦,圆满菩提也。后世学者,不可执德而废学,更不可执学而废德。要之,德行为体,学问为用,互为其根,互为促进,行之久久,必能大成矣也。
  乙二、小学之分科(分三)
  夫文字必有其形,有形而必有其音,有音而必有其义,必合形音义三者,文字之学始全。许慎《说文解字》之体例,凡说解文字,每一字必先列其形,次释其义,后述其音。简言之,小学即文字学,详言之,即文字声音训诂之学也。
  丙一、文字学
  凡字皆有形音义,于字形则为文字学,以《说文解字》为主,又有《玉篇》、《字林》等书及诸家著作,可参而学之。
  丙二、音韵学
  于字音则为音韵学,以《广韵》为主,又有《诗经》、《离骚》之韵文,历代韵书,可参而学之。
  丙三、训诂学
  于字义则为训诂学,训诂以《尔雅》为主,又有《释名》、《广雅》、《小尔雅》、《经籍纂诂》、《故训汇纂》等书及群经注疏可做参考。文字学分为三科,各有所主,而又相互系连,学者不可偏执一端,必三者兼具,方可谓为通小学者也。
  乙三、小学之功效
  鸟依翅而可飞,人赖脚而能行,国学赖小学而后能通也。唐韩愈曰:「凡作文章宜略识字。」略识字即指小学而言。晚清张之洞作《书目答问》,择古代重要典籍善本,皆提要钩玄,以示学者治学之大概。于小学类书籍之后论曰:「(右小学)此类各书,为读一切经史子集之铃键。」
  民国章太炎先生云:「今日诸君欲知国学,则不得不先知语言文字。此语言文字之学,古称小学。盖小学者,国故之本,王教之端,上以推校先典,下以宜民便俗。」又曰:「研究国学,无论读古书,或治文学、哲学,通小学都是一件紧要的事。」
  近代语言文字学家黄侃先生曰:「中国语言文字之学,皆称小学。为各种学问之预备,舍此则一无可通。小学之于群籍,由经史以至词曲,皆不能离之。是知通小学,不惟可以读古书,复可以校古书也。」
  观以上学者之言,可知小学之效用宏矣,其文字音韵训诂之具体功用,有待后文论述,此不赘言。
  甲三、结论
  夫不识字形,则睹字如视乱石,茫然不知其状为何,况乎经文。不明字音,则观字如看天书,恍然不知如何读念,况乎记诵。不知字义,则见字如观图画,渺然不知其所指,况乎义理。三者皆不明,欲通传统文化,譬如无舟楫而渡海,缺腿脚而远行,以诚敬之下愚,亦知其不能,况于贤良乎。是故,若通小学,不惟可读古书,且可解古书;不惟可解古书,且可以讲说、实行也;不惟能行能解,且可通文言,作文章,进而可校勘整理古书,以利当代后世也。若不通小学,非但不能校勘、整理古书,不能通文言、讲解,且不能理解;不惟不能理解,且不能读诵也,读且不能,况乎其他。是故,不通小学,纵勤奋若苏秦,好学如颜回,惜时如金玉,历时数十年,亦难于成就,以其缺乏根基,不得方法次第故也。有志之者,当深思之也。
  弟子德薄学浅,障深业重,凡所汇报,定有讹误,不免缺漏,恭请师父上人及诸老师批评指正。惭愧下愚弟子诚敬叩呈。
  老法师:诚敬这篇报告,我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留意,他说得很清楚,条理层次分明。我们真正要成就学问,必须要从扎根做起。这些年来,我们最忧虑的就是这桩事情,复兴传统文化从哪里开始?传统文化是什么?是《四库全书》、《四库荟要》。我们这个地方收藏着有一部,现在变成精装本,字缩小了,这么厚的精装本两千册,《全书》一千五百册,《荟要》五百册。这一套书是乾隆时候下令编辑的,将中国自古以来流传下来这些典籍,做了一次审查、整理,是世界上最大的丛书,内容非常丰富,是老祖宗留给人类的瑰宝。
  内容讲什么?简单、主要的来说,讲修身。我们的思想、言行如何得其正,中国这些典籍就是规矩,就是方圆。我们能够遵守,就是正思惟、正语、正业,八正道上的。如果偏离,就是邪知邪见、恶言邪行。这对个人修身养性,治家,服务于社会,所谓治国平天下。平天下,今天讲的就是国际关系,外交。跟诸国相处,如何能够做到世界和平?那就是平。平什么?平等。这个社会上不同的种族,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不同的文化也是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不同的宗教也是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一切冲突都能化解,世界的社会秩序安定和谐,叫平天下。天下是指整个地球,整个地球上的人都能得到平等对待、和睦相处,这个地球就变成太平盛世了。
  在中国古代没有交通工具,没有信息,所以我们生活的圈都没有离开中国的版图,把中国这个版图就称之为天下。古人讲天下就是中国全国,现在我们讲这个天下是全世界,整个地球。这一套东西还得了!这个里面从修身到平天下的智慧、方法、经验、效果,全在里头!我们讲宝,佛家讲经典是法宝,中国这一套《四库全书》,法宝当中的法宝,在全人类找不到第二套。所以英国汤恩比博士对这个非常赞叹。他一生研究文化史,他把全世界的文化分成二十多种,以后浓缩成十几种,到最后他把它归纳为五种,五大类,中国算是东亚文明。这五种大文明,以东亚文明第一。东亚文明的思惟不是个人主义,不是一家一国,中国古人很少说国,开口都是说天下,胸怀大,能够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文化是和谐的,是平等的,是能帮助别人的,谦虚、忍辱,没有傲慢,没有占有的念头,这个太难得了。他一生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跟第二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核武把它结束的。他对于核武忧心忡忡,因为没有这个东西,人类战争,不可能消灭整个人类,会是有限的;这个东西发明之后,他觉得这是严重大事,第三次战争要爆发,那是人类愚蠢到极处,集体自杀。核武战争没有胜负,整个世界同归于尽,人类没有了,所有的生物都没有了,他说这是最可怕的。他的晚年,八十岁到八十五岁,他八十五岁过世,过世那一年是一九七五年。我第一次离开台湾,在国外讲经,第一站就是香港,一九七七年,他往生后两年。一生著作非常丰富,他的讲演刊登在杂志、报纸很多,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赞叹到极处。
  他把我们现代这个社会看成中国古时候的春秋战国,整个社会动乱不安。战国那个时代没有核武,这一次的战争是有核武,还有生化。所以他慈悲到极处,如何防止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他从中国历史得到启示,要消灭国际上的战争,最好全世界统一成一个国家,就像春秋时代,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成一个国家,国际战争就没有了。他说唯有这个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谁来统一?中国人统一。东亚文化,中国是主,还有三个卫星国家,这三个卫星国家是韩国、日本、越南。为什么?春秋那个时候,这三个国家的人就跟中国发生关系了,他们到中国来学习,以后派学生到中国来留学。所以这三个国家完全接受中国传统文化,而且中国文化在这个地区里产生很大的效果。所以他说这三个国家要跟中国和睦,变成一体,你们组成一个联盟,就能够影响全世界。说得正确,说得真好!中国将来统一全世界,不是用武力,是用文化,也就是中国文化里头所说的(那是性德,不是人类的发明、发现,不是,是从自性里头流露出来的),伦理的文化,道德的文化,因果的文化,圣贤的文化,这个东西能够让全世界的人都学习,这个世界问题解决了。
  晚年,在八十岁到八十五岁,慈悲到极处,我们看见真正是菩萨,不断在全世界各地方讲演宣传。在那个时代,距离我们不太远,一九七0年代我在台湾各处讲经,一九七七年到香港来讲了四个月,讲《楞严经》。我们非常受感动,所以那个时候我就想,如何能将他的书,将他对于东方,就是亚洲,东亚这些文明的谈话,他提的文字,最好能够把它搜集起来合成一本书。我们就都能看到,能够帮助我们中国人恢复民族自信心,帮助外国人真正认识中国,很重要!我是天天想,真的老祖宗有德,有两位日本人把这个工作做出来了,写成一本书,《汤恩比的中国观》。我们这印了很多,日文写的,那是原本;以后我们又发现了三个中文的翻译本,二个是以前翻译的,最后这一本是我们台湾同修最近翻译出来的,三个译本。聂教授看到了非常欢喜,他说他要把这三个本子,把它融合成像会集一样,融合成一本。好,难得!这个东西在中国可以开这一门课,对国外更有这个必要。
  也是在这些年来,我们发现了《群书治要》,大量流通。马来西亚把它重新编辑,这重新编辑是因为首相,两位首相,老首相马哈迪,现任首相纳吉,我们都是好朋友,希望我能赶快把它翻成英语,他们可以看。这个分量大,五十万字,不是容易完成的。所以我就想个方法,《360》,在全书里头选三百六十小段来给他们做参考,选出来之后,随时就把它翻成英语提供给他。他们看到欢喜,真欢喜!告诉我,这是真实智慧。你看三千年前人写的,现在管用,三千年后这个世界上还管用,这叫真实智慧。我们《360》,我的想法分成十本,全书就翻完了。现在第二册英语的译本出来了,现在正在编第三册。慢慢大家编熟了,进度就快一点,我相信五、六年之间,全书可以翻成,这本书就是中国文化的精华篇。有这本书,就可以让整个世界,大家一起学习五千年前人类老祖宗留下来真实智慧的瑰宝。我们要重视它,要把它发扬光大。
  在这个时候,我就想到文字学重要。我天天在想,心想事成,就来了这几位老师,他们专门研究文字学的,来看我。我看到了非常欢喜,有人教了!我知道这个东西好,知道这些东西,但是没学过。我十岁离开家乡,离开农村,住到城市里面去了,福建建瓯。第二年七七事变,日本人侵略中国,爆发战争。我们跟着学校逃难,流亡学生,居无定所。那个时候生活非常艰难,书找不到,没有书,找不到课本。真正懂得文字学的人是愈来愈少,只有章太炎先生,这我们所熟悉的,他的几个学生,人数不多,逃难,各居一方。那个时候没有交通,没有信息,我从福建,完全走路,通过江西,通过湖南、广西,到贵州。完全走路,一天平均走八十里路,八十里就是四十公里,一个星期休息一天。所以上一次鸡足山一些同学,他们走路到香港来,走了七十天。我说这个滋味我知道,我们小时候走过,比这个路还要长。所以知道重要,没有机会学习。现在我们社会安定,国家也提倡,有这几位老师,你们同学们认真来学习,这是根。
  根,中国传统文化的根,第一个是德行,第二个是学问,学问的根就是小学。中国古时候讲的小学,就是认识中国字。儿童的读物,因缘生居士他编了一本书,《传统文化根之根》,根本的根本,十六种,都是从前私塾教学的课本。这个东西管用,现在还管用,永远管用,以认识字为主,这个里头有伦理、有道德、有因果、有历史、有地理。我们希望,我们慢慢的把这十六种,还有相关的,我还知道一些,把它搜集起来做成有声书。因为往后老师没有了,需要量太大了,谁去教?用这些光盘去教。我们送给国家,由国家教育部去审定,认为可行的话,希望将来国家电视台里面有一个教育频道,有个汉学教育频道每天来播放。小孩常常耳濡目染,养成习惯,他就有底子。再要正式入汉学,或者汉字学校去学习,很快他就懂得。这个东西不难,二、三年根基就扎好了。这样才能帮助我们传统文化的复兴,帮助我们国家安定和谐,帮助全世界化解冲突,促进世界的和平。所以我们要非常重视这一门功课,决定不能疏忽。
  我们香港汉学院,今天我跟刘先生说过,我们希望将来办一个小学。办个小学是什么?从小孩子培养扎根,这是教育,将来他们做汉学的师资。全中国各级学校都需要人,希望慢慢的师资再发扬、再推广,有大量这方面的师资,对国家、对全世界做出最好的贡献,最伟大的贡献。这个真正是菩萨事业,真正是继绝学、开太平。所以这篇报告,我们读了很受感动。我在过去,在马来西亚有一篇讲演,题目是传统文化怎么个学法,我提出的理念跟这是一样的,他比我说得更详细。那篇讲演是对马来西亚华校校长老师们讲的,我记得那一天参加这次活动的有四、五百人,起了一点作用。好,我们往下看,看底下这一篇。
  学生:学习看破,练习放下—学佛三年回顾。尊敬的师父上人、尊敬的诸位法师、大德居士,阿弥陀佛。旁听学生妙音(童松青),今天恭敬汇报的主题是「学习看破,练习放下—学佛三年回顾」。
  (一)缘起
  学生早年大学毕业,感觉自己有点小聪明,所以非常自以为是,一路走来傲慢、易怒、好色、好名、悭吝、嫉妒、算计、报复、自私自利、忤逆父亲等等,不一而足。二00二年精神开始出现问题,常常心慌,甚至惊恐发作,有时会想自杀。二00三年开始服用抗焦虑药物,健康状况开始大幅下滑,此后犹如困兽,试图突围。二00九年其中连续三个月,学生有机缘每周接受两次基督教的专门教育,加上之前也有接触过基督教,于是萌生了正式加入基督教的想法。在还没有机缘去洗礼的时候,遇到一位练气功的朋友,开始练习气功,随即对佛教产生兴趣,并有意识的寻找佛教师父。
  二0一0年夏天,在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肉身殿门口,有人送我一张刘素云老师的光盘,加上受光盘《和谐拯救危机》的影响,追寻到了师父上人。此后仍然不断的找师父,期间零零碎碎的听师父上人讲经,获益颇多,解决了很多内心的疑惑。二0一一年冬至那天忽然醒悟,没有第二个人能解决我内心的这么多疑惑,师父上人能,那么师父上人就是我的师父。于是认定老法师为师父,开始专听师父上人讲的《十善业道经》,这是我第一次认真完整的听一部经。这部经听完之后,更加坚定了我追随师父上人的信心、愿心和决心。时至今日,学生这样的决心历久弥坚,对会集本的否定之辞也几乎没有听到过,也绝不会有丝毫的怀疑。二0一二年九月开始念佛,每天早晚课没有间断。偶尔工作忙,回家晚了,也一定是拜完佛之后才去睡觉。
  (二)练习放下
  学生的工作是律师,地地道道的名利场,大家相互之间比拼创收,明里比,暗里拼,所以长期紧张忙碌,没有快乐。为了创收,有时候不择手段,为人代理案子也是以世智聪辩增益邪心,交朋友都看对自己有没有利益,长期以来,习以为常。世间的价值观,名闻利养是愈多愈好。学佛之后,价值观完全颠倒了,名闻利养是愈少愈好,所谓为学日增,为道日减。这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折,学生的感觉是心里清楚,但落实在行动上,确非易事,需要一步步练习。此后,还真出现了几次在世人看来是不明不白的经济损失,我就从事上练习放下;期间也有感情的挫折,心里想,这不是让我练习放下情执的吗?这样的几次考验,似乎不是太难,也不太容易,也就一步步跌跌撞撞走过来了。
  二0一二年年底,有人跟我指出,这个行业不好。确实,自己也感觉像个专业打手,人家冤亲债主在纠缠不清,我被其中一方雇佣,充当职业打手,于是决定用一年的时间放下这个职业。我想等我能明白道理之后,再回到这个行业也不迟。此后,心里有时候还想接案子赚钱,但很少有人来委托我办案。于是在二0一三年八月之后,再没接过诉讼案子的委托,也就是说再没有帮人去做对抗性诉讼的事。今年八月回到老家伺候九十岁的老父亲,来了两次预计能赚几百万的案子,而且案子不涉及诉讼。学生想,这不正是对我的考验吗?目前老父亲风烛残年,从儒家的义利观上看,需要我陪伴他,现在利摆在面前了,见利能忘义吗?不行!我几乎没有犹豫,就婉言拒绝了这些机会。
  练习放下金钱、名誉、情执,还需要练习放下怨恨。三姐去世的时候留下遗嘱,说家里拆迁,如果有五套房子补偿的话,老公两套,自己两套,女儿一套,自己的两套要用来孝敬父亲。在落实补偿前夕,三姐去世,果然补偿五套房子。这个五套房子位于副省级城市,两套房子的价值就几百万,姐夫不肯执行遗嘱,三姐去世时,三姐的独生女儿当时她在读大学,也明确表示不执行遗嘱。外甥女初中、高中都是我安排读的贵族学校,也是我出的资。此后,因为有怨恨,和姐夫、外甥女就很少联系。这事过去已经四年多,今年外甥女结婚,发短信让我去喝喜酒,我没加思索就婉言拒绝了。外甥女的母亲已经去世,母亲这方的亲属只有一位参加了婚礼,是我的另一个姐姐的女儿。她参加完婚礼回来之后,发了一条短信给我说,我中午回来了,我想以后也不大会去了。这句话立马让我想到,可能那边很多亲属对我们表示不满,因为只去了她一个代表,大概难免有些嘲弄的言语,受了点委屈。这就让我想到,我经常劝人放下一切怨恨,为什么自己没放下?我不去参加她的婚礼,其他人会怎么看?又会怎么议论?如果他们知道我是学佛的,估计连佛菩萨也要连累进去了。师父上人不是教导我们,世界上没有一个我不能原谅的人吗?我应该原谅他们、理解他们,他们要房子,给他们;赡养老父亲的责任在我,不在他们,我们不与人争,我们只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既然这样,我就应该高高兴兴的去参加婚礼,惭愧,这场考试没通过。
  当然,从他们的非议当中我们也可以学习到,不能论人长短、人我是非,因为我们凡人看人际关系中的恩恩怨怨,很容易陷入瞎子摸象。有则寓言说,几个瞎子相约求国王让他们亲手摸一摸大象,因为听人家说,大象是一种个头巨大的动物,可是他们从来没有见过,很是好奇。国王欣然应允,就命手下的大臣牵一头大象来,让这几个瞎子摸一摸,于是几个盲人高高兴兴的各自摸了起来。大象实在太大了,他们有人摸到了大象的鼻子,有的摸到了大象的耳朵,有的摸到了大象的牙齿,有的碰到了大象的身子,有的触到了大象的腿,还有的抓住了大象的尾巴,他们都以为自己摸到的就是大象。国王就问他们,大象是什么样子的?摸到象鼻子的人说,「大象又粗又长,就像一根管子。」摸到象耳朵的人忙说,「不对,不对,大象又宽又大又扁,像一把扇子。」摸到象牙的人驳斥说,「哪里,大象像一根大萝卜。」摸到象身的人也说,「大象明明又厚又大,就像一堵墙一样。」摸到象腿的人也发表意见到,「我认为大象就像一根柱子。」最后抓到象尾巴的人慢条斯理的说,「你们都错了,依我看,大象又细又长,活像一条绳子。」瞎子们谁也不服谁,都认为自己一定没错,就这样吵个没完。别人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因因果果,不正是一头大象吗?三世因果,凡夫之眼,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和瞎子无二无别。所以还得老老实实放下己见,转而对照自己,谁知道姐夫、外甥女和我老父亲之间的恩恩怨怨?他们不执行三姐的遗嘱未必是错的。我们是佛的学生哪来的是非?有是非不就污染了我们的清净心吗?
  学生学佛之后还借给人三十万,借钱帮人的时候自己心术不正,还有一念贪心,想想有利息,那就帮人家一把,说好几个月就能还。期满后一分都没还,按以往的常规思路,一定是起诉,因为对方有好几套房子,而且不但不还钱,还继续买轿车消费。起诉的结果可想而知,钱可能是拿回来了,但恶缘结上了。想起师父上人的教导,钱谁用都一样,我用也好,他用不也很好?于是强忍着,要听话,不起诉,但内心还是矛盾冲突。听经久了,逐步放下了。今年见到了这个债主的父亲,他得了焦虑症,主动和我说起还钱的事。我说,以后我不跟你提还钱的事了,你别想这个了,钱我现在有得用,你先把病养好再说。还跟他介绍了自己摆脱焦虑症的经验,希望他能尽快摆脱焦虑症,破迷开悟。我想当年我得焦虑症的时候,不也是迷惑颠倒吗?不也非常需要别人的说明和安慰吗?这个时候逼人还债,那就不是学佛人的样子,这个时候帮他一把就是同体大悲。
  (三)学习看破
  从理上讲,父亲还健在,这是给我修福报的机会。当我真去修福的时候,还真不是那么容易。可以说我从小没有喜欢过家父,学佛之前,对他的怨恨是逐年加深。这里只举几例,学生大概六岁的时候就和父亲睡一张床,父亲身体特别健壮,冬天身上是烫的,而学生恰恰相反,一天到晚脚都是冰冷的。但是几年下来,父亲不仅没为学生暖过脚,而且还不让学生的脚碰到他的身子,冬天的日子大概要早晨五、六点钟的样子,这个脚才会暖和。母亲非常老实,但他对母亲非常霸道。父亲信了二十年的基督,现在性情和信基督之前已经大有好转,但是冤枉人的事至今还常有,把坏事都推到别人身上,而且杜撰起来有鼻子有眼,甚至还义愤填膺。
  学佛之前,学生连续八年几乎都没有回去看望过父亲;学佛之后,发愿每个月回老家看望一次父亲,尽管相距两百多公里。但这个不难做到,难的是每天生活在一起,面对他的一些习气,还是控制不住烦恼,这真是练习放下怨恨的好机会。师父上人说,看破帮助放下,于是我就学习看破。我想,做为佛弟子,首先必须得听话,孝亲尊师是净业三福第一福,佛学生必修的课程。六度之行也是佛弟子的必修课,其中布施与忍辱是最重要的,所以必须得忍辱。《弟子规》还告诉我们,「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我想学生遇到的这种情况,可能还算不上亲憎我,与大舜比较起来,那我还有什么借口?既然发心学佛,必须做到「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学生还常常用以下方法来对治自己的烦恼,一是告诉自己这是个梦境。一切有为法皆是梦幻泡影,何必执着这个梦境?梦是自己做的,怎能怨别人?这个梦境既然这么不好,就要让它醒过来,要让梦醒过来,需要依教奉行。二是这个境界相都是自己的心造成的。常想师父上人讲的,这个境界是自己念头的相似相续相,是自己的念头所生,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如何怨得他人?三是体恤对方。家父八岁时丧母,从小没有享受过爱,所以也不知道如何把爱施与他人。这就是《无量寿经》上说的,「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四是知恩报恩。佛门里常常告诫大家,「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以这四句偈来看父亲的恩德,这辈子恐怕是报答不完的了。想想刚生下来的时候,母亲就生病卧床,父亲每天要抱着我去讨奶喝,不送人家东西,人家就不给喂奶,一个大男人常常抱着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求完东家求西家,真的是不容易。师父上人教导,要落实《弟子规》,而《弟子规》教导我们,「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何况这父母的恩德不是滴水之恩,而是养育之恩。五是要想到修.蓝博士的教诲,「一切的境缘都是自己变现出来的,自己要负百分之百的责任。」这和佛陀的教导是一致的,我们做为佛弟子,应该更懂得这个道理。人家尚且能做到,我们如果做不到,岂不羞愧?譬如我最难接受的是老父亲会冤枉人,我就想我在代理案子和人家对抗的时候不也是这个表现吗?在法庭上指鹿为马、信口开河、无中生有、信誓旦旦,有时还会挖陷阱让人家往下跳,气得对方脸色发青,连话都说不出来。老父亲的这个表现,不正是我阿赖耶识里的档案重现吗?他的这个表现,我必须负百分之百的责任。
  面对老父亲,随着烦恼不断的起伏,也不断的调整和父亲之间的心理距离,学生感觉这个心理距离太远不行,太近也不行。太近的状态是非常希望他能接受正确的观念,于是和他讲道理,甚至用过分的话刺激他,希望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希望他改变观念。后来发现,这个做法其效果适得其反。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太多的人都是这个做法,反观自己的内心才发现,这其实是情执在作怪。我们常常对自己最亲近的人用最极端的办法,试图让他改变,其结果不但不能如愿,而且带来相互的伤害。如果两个人心理距离太远,不太在乎他,随他去,这也不好,不够尊敬。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不仅仅在父子之间,而且在夫妇之间也是如此,相敬如宾才能长久。三个多月下来,感觉第一重要的还是「烦恼无尽誓愿断」,还得用人与人之间的四种缘来告诫自己,用敦伦尽分的职责告诫自己,用保护自己的清净心来告诫自己。度生得观机,话不投机半句多,不如一句阿弥陀。
  (四)结语
  从开始认定跟从师父上人的那天开始,至今已满三年,依然是步履蹒跚,如同一个学步的孩子,却下了勇猛的决心,一定跟从师父上人到底,直至圆成佛道。虽然跌跌撞撞、摸爬滚打,在师父上人带队的队伍中还在队尾,但立志绝不停止前进,「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三周年之际,写下这些词句,既是跟师父上人的恭敬汇报,也是自己的学习小结。其中定有不当之处,祈请尊敬的师父上人,诸位法师、大德批评指正,无限感恩。阿弥陀佛!旁听学生妙音顶礼敬呈。
  老法师:我们听了童居士的报告,也看到了他这一篇的文字,很难得。他能够下定决心,回头是岸,一定会有成就。不但有成就,而且是无量功德。这话怎么说?在今天的社会,跟他环境遭遇相同的,不知道有多少人,他能回头,肯定会影响一些人,这就是他的功德。
  从小养成的习气很难断,我们看到,到六、七十岁老毛病还常常发。劝不得,劝就变仇人了。怎么样帮助?要在恒顺众生,随喜当中去修功德。你不顺他,他不能接受;接受的时候,就是你展示你的智慧的时候。不是用感情,完全用智慧,让他慢慢的发现到,他确实需要你帮助。我们有个最好的例子,胡小林居士,在初学佛的时候,对他的父母也是不能忍受。最后知道父母把他当成日本鬼子,一听说他,日本鬼子来了,家里赶快把酒、肉统统收起来,不能让他看见,看见他要骂人的。以后胡小林终于觉悟了,一切恒顺父母,他喜欢的,都要满足他。他发现父母亲态度完全改了,这个孩子太好了,问他:你怎么变的,变得这么好?他说:我学佛了。佛法有这么好!他在同伴当中宣传佛法,我儿子学了佛,态度一百八十度的改变,学佛的儿子真孝顺、真照顾。你看他就无形当中,让他的父亲在他同辈里头去宣扬佛教、赞叹佛教,这是功德。所以今天社会普遍是这个样子,觉悟的人不多,觉悟的人要做出觉悟的好榜样,这就是佛法讲的后得智。根本智是清净心,后得智是清净心如何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于这些问题做出适当的反应,让对方生起恭敬心,不但没有怨恨,生起感谢的心。
  至亲如父子,把内心里头那个父子有亲那种亲爱唤起来。这种亲爱是真的,不是假的,不是从妄心(名利心)里头生的,是真心。中国古人讲人性本善,那是真理。佛经里面所说的,佛常讲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都是讲真话。我们自己不知道,迷失了自性,迷的时间太久了,无量劫就开始迷了。但是在出生那个短暂时间,流露出来的是自性,就是中国五伦上的第一句,父子有亲。父亲对婴儿的爱,婴儿对父母的爱,完全表露出来。时间不长,大概一百天。小孩没有受染污,你看小孩的眼神、动作,对他的父母真常毕露,显露出来;做父母的对这个婴孩,才出世不到一百天,你看他的关心、照顾,真正周到。这个一百天之内,父母的心里头就是儿子,就是小孩。都是真心,父母是用真心,小孩用真心,就这个时候看到。到他认识父母,认生了,他就被染污了。不认生的时候,没有被染污,认生就被染污了,父母抱他欢喜,别人抱他拒绝。三个月之内,谁抱他都欢喜,他不认生,所以在这里看出人性本善。时间长了,他就染污,染污变成什么?习性。慢慢习性养成习惯,习性当家做主,真性不见了。
  这个时间提早了,在古时候,我们那个年代,特别是乡下人,这个天真要保存到什么时候,大概是十年(十岁),十岁都天真,不懂事,那个日子是快乐,懂事之后就有烦躁了。如果从小没有学过扎根的教育,我们父母,父亲在外面工作,一年只有过年、过节的时候回来,其他的时间都不在家;母亲虽然没有读过书,不认识字,但是这些做人的道理从小都教,她都懂得、都会,所以对于教小孩她很有一套,从小就学得规规矩矩,不敢犯错误。所以《弟子规》怎么教的?父母做出榜样来给小孩看的,小孩天天看父母对他的父母就学会孝顺。所以《弟子规》不是教小孩做的,是父母做给小孩看的,小孩是这么学会的。什么时候?三岁之前,他天天看,自然就会了,他就懂得孝顺父母,看到父母孝顺他的父母,他学会了。到七、八岁上学的时候,那个时候是私塾,私塾先生对于教小朋友伦理道德这些教材,让小朋友读,小朋友能够理解,简简单单讲给他听。慢慢他就晓得,这样做是应该的,这样做是祖宗世世代代传下来的,他对于日常生活必须遵守的,他有信心。
  现在没有了,现在跟谁学?跟电视学。稍稍长大了,学计算机、网络,那里面教什么?杀盗淫妄,全是负面的,这个社会还能好吗?从前国家对于意识形态非常重视,负面的东西决定不能流通,那犯罪的,重罪,判重刑的。现在没有了,完全开放,这还得了吗?这个东西就能够毁灭一个国家、毁灭一个民族,太可怕了。今天科学家告诉我们,网络、电视这些东西,可以毁灭地球。真的,不是假的。因为人失去理智,失去理智,手上拿着能够毁灭世界的武器,多可怕。正常的人他不会干,他们能干得出来。所以汤恩比的忧虑是有道理的。他的很多想法、看法,确确实实对世界、对国家、对社会是有利益的,我们要多多替他宣扬,让一些人省悟过来。省悟过来的人愈多,世界愈安全。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赞 (0)

本站所有内容共享 欢迎转载 正气文化公益网 反黄之盾

Q群: 218813922 QQ: 516104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