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老师讲座

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九十四集)

时间:2016-04-02 11:44   编辑: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点击:


http://tv.jxwx.org/
http://www.amtb.tw/
http://www.sxjyqqw.org/
http://www.hwadzan.com/
http://www.amtb.cn/rsd/rsd.asp
http://www.mchunghua.org/Default.aspx
http://www.fxsp.org/category/index33-2.html

  刘素云、自了法师、黄柏霖  2014/10/18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42-0094
  老法师:好,我们开始。
  学生:「棒喝实为唤觉醒,切莫误己又误人」,刘素云科注学习班心得体会之十。
  二0一四年是不寻常的一年,尤其对我们学佛人来说,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缘。遇到这样好的机缘是一件好事,可是我们也必须清醒的看到,各种各样的障缘也不期而至。比较突出的是今年的「风」多,这个风不是自然界刮的风,而是人为刮的风,开始时刮的小风、刮微风,接着刮大风、刮强风,再接着刮台风、刮飓风,真是步步紧逼,咄咄逼人。这种情况,我心里是一清二楚的。大家是否还记得我的四条原则:不争论、不讨论、不辩论、不解释。但是面对这种现实情况,我想我总该为大家做点什么,我总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今天,我想向各位同修汇报一下我是怎样做的,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汇报:
  一、劝导、提醒、棒喝
  为了把这件事情说得更清楚,我把所做的分成三个层面来谈。第一、劝导,劝导大家今年抓好三件事。今年五月一日,我的《科注》学习班心得体会之三,题目是「抓住三件事,今年不空过」。这三件事是今年的重中之重,把这三件事抓住了,今年就不会空过,就会有收获。第一件事,就是学习海贤老和尚,这是今年师父上人为我们推荐和介绍的佛门榜样。师父上人告诉我们,老和尚的光盘每天看三遍,念一万声佛号,要把这片光盘当作《无量寿经》来学习。不知道这件事有多少人实实在在在做?我是一个很笨的人,但有一条,我听话,师父上人说的话,只要我听懂了,我一定会不折不扣去做的。海贤老和尚的光盘,我五月份看了一百四十六遍,六月份看了一百五十八遍,七月份看了一百六十四遍,八月份看了一百五十二遍,九月份看了一百六十二遍。五月份至九月份,五个月时间我看了七百八十二遍。看到这里,是不是有人会说,刘居士,妳是不是在炫耀自己?我用真心告诉你,没有一点炫耀我自己的意思,我炫耀这个干什么?说这件事情,我只想告诉大家,做事要用真心去做,不能摆花架子,不能空喊口号。如果有人说,刘居士,妳是不是在给大家做样子?我坦诚的告诉大家,这个想法我是有的,我不能光说不做。
  今年的第二件事情,就是参加《科注》学习班的学习,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缘,快过去十个月了,这个机缘你抓住了吗?
  今年的第三件事情,就是学习习主席在国际、国内的讲话。凡是一个爱国爱教的佛陀弟子,听了、看了习主席的讲话,无不受到莫大鼓舞,从内心深处涌动着骄傲和自豪。真是千呼万唤明君问世,举国上下欢欣鼓舞。领袖心系人民,人民热爱领袖,领袖与人民心心相连,携手共建美好家园,喜看中华民族的历史又掀新篇章。从去年年底到现在,习主席无论是在国际上的重要讲话,还是在国内的重要讲话,我是篇篇不落,感恩护法居士大云都打成文字材料提供给我。
  我劝导大家抓住这三件事,初衷就是希望能对大家起点引导作用,让大家抓住重点,别把时间浪费了。现在,我觉得有点不自量力了。
  第二、提醒,提醒大家不要跟风跑。五月上旬,我隐隐约约觉得有点不对劲儿,好像风力愈来愈大。五月十二日,我写了一篇《科注》学习班心得体会之四,题目是「你乱我不乱,心定阿弥陀」。这是我的第一次提醒,提醒广大同修不要跟风跑,一定要把心定在阿弥陀佛佛号上,万万不能被风吹乱了阵脚,使多年的念佛功夫功亏一篑。这篇心得发了之后,感到好像没起多大作用,那股风反倒愈来愈强劲了。于是七月十三日,我又写了《科注》学习班心得体会之七,题目是「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这篇心得体会还是在提醒,这是我的第二次提醒。这个提醒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提醒刮风者要适可而止,不要动道人心;另一层意思是提醒修道人,你的道心不要轻而易举的就被人家转了,那也太脆弱了,也太不堪一击了。这篇心得发了之后,我在静观其变,我希望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可是事与愿违,事情不像我想象的那样简单。于是八月二十三日,我写了《科注》学习班心得体会之八,题目是「没事找事,闲话正说」。这是我的第三次提醒。在这篇心得体会里,有的话我已经说得很重了,目的只有一个,希望引起大家的重视,知道我在说什么,虽然我已经说得很直白,还是有人听不懂。
  第三、棒喝,棒喝不要误导众生。九月二十八日,我听了师父上人对《科注》学习班第八十四集的开示,因为我听的是卡,只听声音,没有图像,我看不见师父上人的表情。从声音里我觉得师父上人很伤感,我心里好痛好痛,我毕竟是凡夫一个,没有那么大的定力。但我心里知道,师父老人家这也是在给我们表法,正着说听不懂就反着说,比如师父说,「我们这一生弘经说法失败了」,你听明白是什么意思了吗?深思啊深思,千万不要再错解如来真实义了。
  九月三十日,我写了《科注》学习班心得体会之九,题目是「一句佛号大总持,但念弥陀大事毕」。这篇心得体会应该是棒喝了,有几个地方我话说得很重。这次棒喝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棒喝造风者、推波助澜者赶快悬崖勒马,停止造风,忏悔业障,回头是岸,不要害己害人,就像我大题所说,「切莫误己又误人」。因为你一个人把路走错了,那是你一个人的事儿,如果你把众生误导了,你害了众生的法身慧命,你的罪业可造大了,这种罪业多少生多少世多少劫才能消掉?真是太可怕了,万万不可掉以轻心!这是棒喝的第一层意思。棒喝的第二层意思是棒喝跟风者,一定要按四依法来修行: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离开四依法,就会把路走错。有大德这样说,「宁可千年不悟,不可一日错路」,警惕呀警惕!
  二、棒喝不是棒杀。先说说棒喝和棒杀,这两个词一字之差,所表达的意思却相去甚远。棒喝是大叫一声,引起对方警觉并使其回头,是救人之举;棒杀是一棒子把人打死,是置人于死地之举。记得二十多年前,我看过一本书,书的名字就叫《棒喝》,我就是看过这本书后,才明白了棒喝的意思。在《科注》学习班心得体会之九中,我所要表达的意思是棒喝而绝非是棒杀。为什么这样说?理由有二:第一、我的棒喝是善意的。我没有想伤害任何人,我是对事不对人,但是问题是这样的,事和人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因为事是要通过人来办的,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得的。我要说某个事,必定要涉及具体人,我的本意是通过说事让当事人警醒。如果我们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今年师父上人无论是讲《科注》也好,还是在《科注》学习班的开示也好,重点非常突出,突出一句佛号,阿弥陀佛的无比殊胜和不可思议,妙不可言。师父上人以他六十三年入佛门,讲经说法五十六年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他八十五岁觉醒了,一切都放下,学习海贤老和尚,就是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了。老人家告诉我们,极乐世界是真的,阿弥陀佛是真的,念佛往生是真的。
  再说到戒律,我们说戒律是圆融的,大开圆解,非常自在。你学戒,本应得到自在、得到清凉,为什么圆融的戒律,我们学得不圆融?是我们学戒者本身的坚固执着,我们把圆融的戒律学成了僵死的戒律,死在戒条里了。对戒律的坚固执着,是另一种形式的污染,所以你得不到自在、得不到清凉。记不记得师父上人多次说过这样的话,四弘誓愿在娑婆世界我只修前两愿,后两愿留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修。师父上人还说,你们的戒律很多,我的戒律就一条,阿弥陀佛,三聚净戒全部在一句阿弥陀佛里面。师父上人的这些教诲,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我这么说,不是不让大家学戒、守戒,而是要大家把圆融的戒律学得活活泼泼、守得活活泼泼。你看海贤老和尚,他哪一条戒律没有守好?他全做到了。你看他老人家多么自在、多么清凉,这是我们的榜样。老和尚的光盘不要白听、白看!《无量寿经》里有这样两句话:「受持如来甚深法藏,护佛种性常使不绝」。我们老说要把学习经教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因为佛法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佛法。就上面这两句话,怎样落实在生活中?我的理解是,以明心见性为受持如来甚深法藏,以闻佛名号为护佛种性常使不绝。
  师父天天说什么?劝导众生念弥陀,一片悲心震法界,救度一个是一个。明师在眼前,说长又道短,若问为什么?障深智慧浅。菩萨来到世间表法是度众生的,众生不认识菩萨,菩萨表法他看不懂,菩萨讲法他听不懂,菩萨怎么办?不管众生怎样对待他,菩萨仍然大慈大悲,对任何一个众生都会不离不弃,等待众生机缘成熟,转迷为悟,离苦得乐。菩萨会生气吗?会瞋恨吗?不会的。如果菩萨还会生气,还会生瞋恨心,那他不是菩萨,他是地道的六道凡夫。
  上面我说的这一段话,是我说我的棒喝绝非是棒杀的第一点理由。下面说第二点理由。第二、我不会棒杀任何一个众生,原因很简单,我和众生是一体,棒杀众生就是棒杀我自己。我曾经多次说过,我爱虚空法界一切苦难众生,这是真心话,没有一点虚情假意在里头,这不是空话、不是套话,是我真心实意的表达。如果说,过去我所说的爱是小爱、是中爱、是有分别的爱,现在已经上升到没有分别的平等大爱。南无阿弥陀佛!
  如果说我的第九篇心得报告是棒喝,那么这一篇心得报告也可以说是上一篇棒喝的续篇。不管是哪一篇,目的只有一个:棒喝实为唤觉醒,不要误己又误人,误导众生走错路,因果不爽要自负。另外,在这里想劝诫同修们几句话:要学垂柳低俯首,切莫高高昂着头,戒骄戒躁守本分,真修实干向前走。「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其他什么都没有」,这句话是师父上人今年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几乎是天天都在说,为什么?重要!根本!记住!
  今天,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也不知说明白了没有,也不知有几个人听懂了,哪怕只有一个人听懂了,我也没白说。古德接引众生非棒即喝,哪里有这么多啰嗦!惭愧弟子刘素云顶礼,二0一四年十月十五日。
  老法师:我们在这一篇报告里看到,刘素云居士的苦口婆心。我们所讲的,甚至于我们所想的,她能体会到,这是早年,我第一次跟她见面的时候就感触到。为什么她能体会到?她老实,她听话,她心地清净,妄念少,杂念少,就能体会到。还有一个,她发菩提心了。什么叫菩提心?大公无私,众生跟我是一体,这叫菩提心。难得的,发菩提心的人有,但是不能落实,落实的人太少太少了,她能落实,这就是她为什么会有成就,学佛十年就有相当可观的成就。我们的十年、十年都空过了,人有几个十年?这是我们应当向她学习的。你看她学习海贤老和尚,我劝大家把海贤老和尚的光盘一天看三遍,她不止,她超出很多。为什么?她真看懂了,她真看进去了。真看进去的人欲罢不能,遍遍都有悟处,这还得了!你要问为什么?遍遍有悟处就是遍遍是新篇,不是旧的。因为老和尚一生的行持,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全是从自性里面流出来的,这就是阿弥陀佛要他表法。为什么不叫我们表法?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是从阿赖耶识里头流出来,不是从自性,他是从自性流出来的。所以你要从这个地方细心去观察,你就看到门道、看到诀窍,这真修行,这真正叫看破。看破之后对自己有大利益,为什么?自己彻底放下了。这两个放下,一个是烦恼障,一个是所知障,二障天天薄,好境界!在明显的感触当中就是烦恼天天轻,智慧天天开,人生活在法喜充满之中,这个学佛叫真正得受用。这个受用,我们说一般人希望得到的,身心健康。
  江本胜博士的水实验给我们证明了,证明意念(就是念头)主宰一切,念头创造宇宙万法。惠能大师说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自性就是念头。从自性流出的念头纯净纯善,他生的是什么法界?一真法界,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在哪里?就在现前。我们迷失了自性,眼没有见到,耳没有听到,身没有接触到。为什么?迷失了自性,摆在眼前的全是烦恼,无明烦恼、尘沙烦恼、见思烦恼。佛法里面无上微妙法,能令众生在一生当中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这个微妙法门就是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佛在经上说清楚了,没有听懂;祖师大德也给我们说清楚了,也没有听懂。为什么?佛号常常丢失,这是没懂。真正懂得的时候不会丢失,就会跟海贤老和尚一样,清醒的时候没有丢失,睡觉的时候也没有丢失,这个功夫深,他能不往生吗?没这个道理!
  我们再回来看刘素云居士,她是个念佛人,她逐渐逐渐向不丢失的这条路上走。能得到吗?我相信她一定会得到,因为她看得很清楚,很清楚是看破,唯有看破才能真正放下。为什么不能放下?没看破,没听懂。这就是古大德为什么教我们一门深入,长时熏修,道理就在此地。一部经,一句名号,长时间熏修,功夫才能得力,功夫才不会丢失。功夫常常会忘掉,都是自己有疑惑,信心不坚固,愿心不坚固,甚至于还常常怀疑,真有极乐世界吗?真有阿弥陀佛吗?我念佛阿弥陀佛会来接引我吗?念佛人起这个念头的人很多很多,不是少数。为什么海贤老和尚没有这个念头,我们天天学经教的人,天天深入经藏的人,还会有这种念头疑问?那就是什么?对经教没懂,看经没看懂,听经没听懂,学习拖泥带水,以浑浊的心、疑惑的心,怎么会有成就?能懂得很难,这个不能怪你,经上都常说,这个法门难信之法。难信,你怎么会相信?所以我们学了几十年还有怀疑,还不能完全放下,这不能责怪,要鼓励他,契入的程度不够深,再深入、再深入、再深入,你功夫就得力了,不丢失就是得力。一定要相信,「信为道元功德母」,不能有丝毫怀疑。听经闻法就生信心的人,是他过去生中善根福德深厚。每一个众生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过去世善根深厚,这一生容易成就、容易相信;过去生中善根不甚深厚就非常困难,那怎么样?经教上下功夫。经教要有学经教的条件。
  刘素云讲今年刮的这个风确实非常严重,这个风是什么?对净宗的批判,对净宗的批评,能让念佛念个二、三十年的人,听了之后都会生怀疑,都会想改修其他法门,那就上了大当!你无量劫来遇到这个法门太稀有、太难得了,外面轻轻刮一点风你就受不了,你就动摇了,这一生机会错过,下一次再遇到,不知道是哪一生哪一劫,时间之长你无法想象,你说多么可怕。刘素云居士是个善根非常深厚的人,过去累积的善根福德因缘,她一听就相信,不但相信,她真干,关起门来在家里真干,与外面环境隔绝了。前面十几年她是这样下来的,没人认识她。所以外面有风,不是没有风,她没遇到,她没有接触。这些客观环境我们都要知道。她本性本善,性情柔和、正直,从她一生不妄语,我们就能够体会到。不妄语就是不说假话,很难得!心地清净、真诚、慈悲。她有很多长处,这些长处总的一句来说全是性德。从哪里来的?从伦常道德里头来的,自自然然她就相应。她的话可以相信,她所体会、理解的,是正确的。在这个时候,为我们提出这个报告,这是慈悲,帮助我们坚定信心,坚定愿心。好,我们再看下面第二位。
  学生:尊者师父上人慈悲,诸位善知识慈悲,阿弥陀佛!不肖弟子自了冒昧报告的题目是「日暮途远」。古人有个成语,日暮途远。古时候没有车,出门都靠步行,要去一个地方,走了一天,眼看太阳下山,天色已晚,而离目的地还很远,心里着急。印光大师常常引用这个成语,比喻老年人时日无多,而往生还没把握。印光大师对老年人有一篇专题开示,「示周余志莲女居士法语」。这篇法语表面是给周老居士的开示,实际上普遍适合我们每一个人。虽然是对老年人的开示,但同样适合年轻人,因为「黄泉路上无老少,孤坟多是少年人」,无常说来就来,没有哪一位年轻人有把握保证自己一定能够活到老。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日暮途远,时间不多了,但是生死大事没有办妥。
  下面一起听听印祖开示的原文:「汝已七十多岁,不久就要死了。现在就要把一切事,通安顿好。心里头除过念佛外,别无一件事挂牵,则临终时,方可无罣无碍。若现在还是样样放不下、看不开,则临命终时,所有贪恋衣服、首饰、房屋、子孙之心通通现前,如何能够往生西方?既不能生西方,则汝一生守节念佛,及所作种种有益之事,完全成了福报。汝现在尚无智慧,虽常精勤念佛,心中尚不决定求生西方。到了来生享福的时候,决定被福所迷,便要造诸恶业,既造恶业,必定就要堕于地狱、饿鬼、畜生中受苦了。此种大苦,皆是现世念佛,不知决定求生西方之所感召的。光怜悯汝,恐汝后来或成此种景况,故预为汝设法。汝若肯依我所说,就不会因福得祸。现在虽很强健,就要做就要死了想。凡现在要穿的衣服,留到穿。凡绸缎、皮袄等贵重衣服,均分与孙媳等。首饰、臂钏、耳坠及金银、翡翠等,通通救济灾民,以此功德,回向往生。若心中见识小,舍不得赈灾,亦须分与女儿、孙媳、孙女等。自己身边,决不可留此种令人起贪恋的东西。所有存款,为防养老者,亦须交与孙子。即田地契志等,亦须交代的干干净净。汝心里除念佛外,不使有一点别的念头。连汝这个身子,也不预计死后作只么样安顿。连孙子、重孙等,都要当作素不相识之人,不管他们长长短短。只管念我的佛,一心盼着佛来接引我往生西方。汝能照我所说的做,一切事通通放下,到了临命终时,自然感佛亲垂接引,往生西方。若是仍旧贪恋一切好东西,及银钱、地亩、房屋、首饰、衣服,及女儿、孙、曾等,则万万也不会生西方了。西方既不生,则下世决有痴福可享。因享福而造业,定规一气不来,堕落三途。由恶业障蔽故,心识不明,纵有活佛来救汝,也救不得了,岂不可怜可悯乎哉。愿汝信我所说,则实为莫大之幸」。
  前些天有位女居士告诉我,古代的妇女到了四十五岁就要做寿衣,准备后事,她说她快四十五岁了,也准备做一套寿衣。世间人会觉得不吉祥,但这对修行人是很好的方式,提醒自己无常迅速,生死事大。《净土圣贤录》有这么一个人,吴秉信,他特地做了一个棺木,每天晚上睡在棺木中,以这种方式提醒自己时时作临终想。南宋高宗绍兴年间,吴秉信在朝廷任官,因为与秦桧意见相违,被贬斥为平民,于是回到故乡,在州城的南边建筑一间小屋,日夜寂然的静坐修行。叫人做一个棺木,夜里则在棺木中睡觉。每到天亮时,就叫童子敲叩棺木并唱曰:「吴信叟,归去来,三界无安不可住,西方净土有莲胎,归去来!」吴秉信一听到童子唱歌,即起来习禅课诵。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秦桧死去,因此又被朝廷召为礼部侍郎,不久后又出任常州的知府。绍兴二十六年,被召回京城,经过萧山驿站的旅舍时,吴秉信静坐休息,才过一会儿,即叫他的家人仔细静听,大家都听到天乐之声。吴秉信即说:「在清净法界的本性中,因为失念而来到此世间,金台既然已经到了,我也该走了!」说完之后,即安然往生。
  我们老年同修们,该好好考虑自己的生死大事!时间过得很快,说不定这几年就有无常到来。到了死时有没有下落?是该好好想一想。如果平常没有靠定阿弥陀佛,没有训练,死的时候一无主张,这样还是要再轮回。如果恶业发动,堕了三恶趣,那更是千万劫在恶道受苦!看看自己所在的城市,这一天一夜里死掉多少人,不要说生西方,就连生天,百千人当中没有一个。再说修行人里不求生西方的话,又有多少人了生脱死?现在你已经有把握了吗?准备在临终怎么来通过?人生大部分的时间已经空过了,是该好好算一笔帐了。在这一生,修行有多大的进步,烦恼减了多少,业障又消了多少。以五年来计算,以前的五年有多少进步,往后就只剩下一个五年或者两个五年,而且精力愈来愈衰弱,老年的苦会愈来愈多、愈来愈重。如果不抓紧这段时间,尽全力积好往生资粮,这一错恐怕就成千错万错。好好想想,到临死的一刻,自己有没有生死自在的境界。再想想,现在生一场大病,能不能心里不乱?生大病时,心里都做不了主,慌乱、迷惑,何况死亡?临终四大分解,就好像活牛剥皮,不是大修行人,哪里能轻松度过?再想一想,这一生敢保证只有善业,没有恶业吗?就看平日里,心里想的、口里说的、身上做的,造了多少业,临终如果恶业发动,就会把心拉向三恶趣。这一投下去,那是千生万劫也难以解脱。堕在恶趣受苦报时还会引恶心,旧的业没有报完,又加上新的业,这样就是无穷无尽的轮转,怎么得了!经上讲,「七佛以来,犹是蚁子;八万劫来,未脱鸽身。」就是堕落成蚂蚁之后,一直到七尊佛出世以来,都一直是蚂蚁;还有投了鸽子的身体,八万劫都超脱不了。一想到这些,身上汗毛都会竖起来,怎么还不着急!
  在临死的时候,亲父亲母救不得你,儿女代替不得你,你眼睛看看周围,有谁可以做依靠?能靠得上谁?只有阿弥陀佛能救度你、能摄受你、能保护你、能成就你。这不是很明白吗?生死大事谁都依靠不上,只有靠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这一点抉择清楚了,就要一心一意的念佛求生净土。对我们来说,再没有第二条路了,再没有第二个可依靠处了。切切要趁着现在眼睛还看得见,脚还能够走,还有精力,身体还健康的时候,身心依靠阿弥陀佛,向佛求哀乞怜,从早到晚,向佛诚恳祈祷,不可以片刻放舍。如果对这个法门不珍重,靠不定、靠不稳,那就不免胡里胡涂错过去了。从早到晚,随随便便,无所事事,晃晃悠悠,几年一晃就过去了,到后面疾病缠身,卧床不起,口里想念也念不出,心里想缘也缘不了,这个时候再后悔已经晚了,机会错过去了。常常要想我剩下来的时间不多了,就像风中的残烛,随时都会熄灭;又好像草上的露水,太阳一出就会蒸发掉;又像水上的泡沫,风一吹就破灭;又像石火电光,一闪而过。这样一个虚假的身体,到了垂暮之年,随时都会灭掉,不是在早上,就是在晚上,不可不着急!
  人生最多只有百年,现在已经到了晚年,就应当放开心量、看破世间,就像一场戏剧,哪里有真实?演戏的时候,台上有各种表演,这里面哪一点是真的?全都是假的。我们在人生之中就是演一场戏,夫妻的戏,母子的戏,各种家庭事业的戏,已经到了晚年,应该知道这人生的种种都是演戏,没有真实,所以不要执着。晚年的时间不多,也就只有三、五年了,这三、五年怎么度过?就以一声阿弥陀佛来消遣光阴,以极乐世界做为我的故乡。我现在念佛,日后就往生到西方,这是何等的幸运,何等的幸福!这么一想,要常常生欢喜心,不要生烦恼。如果遇到不如意的事,心里起烦恼时,要立即把心转在一声佛号上,快快的提起来、念起来,再回光返照这么想:我是阿弥陀佛世界里的人,怎么能跟世间人一般见识?这样就回瞋作喜,还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高高兴兴的念。世间事不要多理会,不要争个你长我短,像这样就是智慧中人,这是自己得安乐,自己得自在。
  现在儿女不孝顺的多。如果在家里有儿女对你不好,有时受媳妇的骂,或者住的房子很差,要干很多家务,这些都不要太在意。要一心念阿弥陀佛,其他不要去想它,你想得很多,只会愈想愈生气、愈想愈委屈。要想心里不苦,就要一心想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这样想、这样念,就会愈念愈欢喜。知道这个道理之后,心就要一直靠着这句佛号不离开。只要你心里有佛,一切就都会变好。在小屋子里念佛,这个屋子念得香光庄严,就成了极好的屋子;做家务时边做边念,做事也变得非常安乐。所以只要一心念佛,其他不想,人生的小苦就会脱掉。不但这点小苦脱掉,连生死的大苦也能脱掉,到了临终,阿弥陀佛接你去极乐世界,那有多好!所以真能放开,一心念佛,不要等往生之后,现在就能时时享受安乐。
  民国浙江慈溪有个老妇女,家里穷苦,儿子又不孝顺。有一天她被儿子骂了,心里难受,就找附近的出家师父诉苦。师父说:「妳知道自己身上有苦,为什么不把苦卖掉?」她问:「怎么能卖掉?」师父说:「妳专心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临终佛接妳到西方,就断了一切苦,以后只受安乐,这就是把苦卖掉了。」老人说:「我们母子俩住同一间房子,里面既有床又有灶,床下还有猪圈,这么邋遢,怎么能念佛?」师父说:「这都没关系,妳只管常念不断,有空就到庙里来拜佛。」这以后老人就依教奉行,一心求脱苦,念佛从不间断。三年过了,在她临终前几个月,她对儿子说:几月几号我要生西方,你不要外出,给我料理后事,也算尽儿子的孝道。她儿子根本不信。过了一段时间,再次提起时,儿子还是不信。到了临终前几天,她儿子忽然闻到奇异的香气,到处找也不知道从哪里传来,这才相信母亲说的是实语。到这一天,他在家守候,只见母亲沐浴更衣,端坐着念佛往生了。像这位老人家里穷苦,儿子忤逆不孝,照一般,晚年是很苦的。但她因为自己苦,而一心想脱苦,就一心靠阿弥陀佛,结果这一切苦都解脱掉了。老人家们,只要一心一意的念这句佛,什么时候都不忘掉佛,那就算在家里做一些事,也不会觉得苦。我们在念佛的时候心里欢喜了,干什么都是欢喜的,见什么人都是欢喜的,日日夜夜,有哪一样不欢喜!所以晚年要想安乐,就不能离开这句佛;一离开佛,心里起无明烦恼,就又落到苦里去了。如果能这样专一,能这样坚持念,也用不了太长时间,就可以做到边做事边念佛不断。做到了之后,心里的苦就会愈来愈小,一定会愈来愈安乐。所以要好好想一想,是不是一句佛号安度晚年?
  现在我们讲,老年问题怎么解决?在一句阿弥陀佛里解决。现在的老人普遍孤独,如果能把心思放在阿弥陀佛上,自己的心和佛心相应,就能去苦、消愁。儿女不如意,怎么能做到不苦恼?就是念阿弥陀佛,佛念得熟了,世间事不会想它,心里就不苦。不念阿弥陀佛,没有一个寄托,心总是缘在这上面,那就会很苦。所以要把心换过来,不断的念佛,这样念得好,有佛的加持进入心里,心情会很好,心里会有寄托。很多长年念佛的老人耳聪目明,思惟清晰,而且人生有希望,不会对死绝望。所以这是大安乐法门!一想到临终有阿弥陀佛接引,一想到由自己的勤修一定能往生,这个时候会信心充满,欢喜充满!人的晚年心里没有了忧苦,身上虽然难免有一些病苦,但有这句佛号在心,就好得多了。能念阿弥陀佛,就有前途、有希望;没有念佛,各方面的苦都难以避免,尤其是老年孤苦寂寞、绝望恐惧,怎么面对?怎么解决?现在这个社会跟过去不一样,过去还有几代同堂,这个时代老人愈来愈孤独,子女不孝顺的多,和老人共处交流的都很少。但是我们有一句佛号就不怕,因为我们念念在佛,这些就都不是问题。老人的孤独是因为自己想不开,没有寄托,又看到儿女不孝顺、不交流,自己的心没地方放。但能把心思放在佛上,一心一意的依靠佛,佛不会嫌弃我们,自己的心会放得开、会开朗、会欢喜。这个欢喜不必要外在的条件,佛号常常持在心里,这就是欢喜灵丹。有人晚年念佛得到了几十年得不到的安乐,这不是孝子所能给予的,不是吃好东西能得到的,也不是穿好衣服、住好房子能得到的,世间的一切乐都比不上的。所以要做有智慧的老人,把心放在阿弥陀佛上,就一切问题都能解决。
  还有,老年人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慢性病,老年痴呆、脑中风,提前怎么预防?还是一心一意的念阿弥陀佛,祈祷阿弥陀佛,求佛保佑你、加被你,一心投靠的话,自己的晚年顺利得多。阿弥陀佛慈悲,临终都能让你正念分明,当然临终之前也能帮你避免这些问题,但你自己要肯这样来做。所以年老了就不要再管世间闲事。印祖开示说:「凡家中家计,并儿孙之事,皆当置之度外。譬如我于六十后就死了,那儿孙还不是一样做人?我今只管念佛了生死,他们既不能替我了生死,我岂可因他们误我的大事?能如此设想,自然就会一心念佛了。」唐朝白居易有几句诗这样说:「余年七十一,不复事吟哦。看经费眼力,作福畏奔波」。我已经七十一岁了,不再作诗,眼睛不好,看经很吃力,作福德也害怕来回奔波,这个衰弱的身体折腾不起了。「何以度心眼,一声阿弥陀」。这老年的心怎么来度过?把心寄托在什么上?就是一句阿弥陀佛。「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纵饶忙似箭,不废阿弥陀」。走也是阿弥陀佛,坐也是阿弥陀佛,就算非常忙,也不丢掉这句阿弥陀佛。「日暮而途远,吾生已蹉跎。旦夕清净心,但念阿弥陀」。已经快天黑了,解脱的路还很长远,而我这一生已经错过了,我现在从早到晚,就是以清净心只念阿弥陀佛。
  这个佛号是不可思议的如意宝,一切世间和出世间的利益都可以成办,它能解世间的厄难,能解毒、能治病,还能解生死苦,把人从生死轮回中救拔出来,转凡成圣。所以一切的事情,都能用这句佛号来解决,关键我们要有真实的信心。为什么要讲这些?因为老年人容易遇到病苦,遇到一些意外,这时候的第一个反应应当是提起佛号。比如遇到危难怎么办?就是放下万缘,一心一意念阿弥陀佛,求佛慈悲接引自己往生。这一点,平时就要训练纯熟。一般人对于名号的功德认识不深,往往会迷信外在的药物、医疗等科学技术,他不知道佛号有极其不可思议的力量。在一切不可思议中,以阿弥陀佛的力量最不可思议,而佛号就是佛果地的境界,所以应该对阿弥陀佛的名号生起极大的信心,用欢喜心和虔诚心来持念。信心圆满的话,得到的加持也圆满,而且极其不可思议。像现在人知道有钱可以买车买房,可以过好日子,就对钱非常有信心,拼命的赚钱。我们不要相信钱,要相信佛号不可思议的作用,真正有信心的话,决定会全心的投入、全心的依靠、全力的持念,这样决定得到真实不虚的利益,即生解脱的利益。这是最简单、最容易、最方便了,不需要任何外在条件,谁只要肯持就会得到不可思议的利益。这么不可思议的佛号,这是方便到极点,是阿弥陀佛用来救度一切众生的无上妙宝。关键是能不能对这句名号生决定的信心,能不能持之以恒的持念,如果能,那就一切都变得顺利,再加上有往生的决定誓愿,就决定能往生西方。
  我们老人家们已经这么大年纪,没有很多时间了,这仅有的一点时间一定要用好。如果自己心里相信阿弥陀佛,一心想去极乐世界,又能从早到晚把时间用在念佛上,那就一定能往生。如果这段时间不用好,只是东奔西跑,什么都搞一搞,这样心不专一,没有固定的方向,到了临终,心里慌乱无主,那就危险了。所以不管怎样,年纪大了,最好以西方为归宿。在人间就只剩下几年了,一定要分清主次,要把往生净土做为修行的重点,而且要让这个重点突出再突出。这样一心投入在念佛上,让念佛的念力一再的加强,最后就是一门心思,唯一念阿弥陀佛,唯一趣向极乐世界,这样就一定得佛接引,往生西方。海贤老和尚告诉我们,「世上无难事,只怕心不专」;佛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印光大师更直截的告诉我们,「一心念佛,无事不办」。
  今天就报告至此,报告过程恐有错误,恳请师父上人及诸位善知识批评指正,不吝赐教。阿弥陀佛。不肖弟子释自了叩呈,二零一四年十月十七日。
  老法师:自了师这篇报告,要把它单独印出来流通,翻成外国文,普遍的这些老人院、医院里边,我们都多多的要送一些,是真的,不是假的。我昨天收到一封老朋友的信,我这个朋友大我一岁,今年八十九了,身体不很好。告诉我,前一段时期住在老人院,晚上起来跌倒了就爬不起来,一直到第二天,还算不错,身上受伤了,头脑很清楚,到第二天早晨,整理房间的人进来才发现了他。所以老人真苦!要碰到儿女不孝更伤心,心情怎么会好?所以这种开示对他们来说,非常迫切的需要。真能够相信有佛,相信有极乐世界,相信有阿弥陀佛,一直念下去,他身心就平和。我们知道境随心转,一切法从心想生,只要念头一正,对他身体健康大有帮助。我们在此地,医院跟我们的关系很好,此地有个安宁中心,这中心跟我们也是有十几年的关系。我们帮助他,在财力上帮助他,精神上也帮助他,类似这些开示,无论是今人、古人,我们把它搜集起来,印成小册子,我相信能提醒很多念佛人,老年人会让他安心。好,我们再看下面的。
  学生:《无量寿经》学习班报告之五。尊敬的师父上人,诸位法师,同修大德,大家好!惭愧弟子黄柏霖报告题目:「性水澄清,由分别而昏动;识波奔涌,因佛号而停凝」。
  《太上感应篇汇编》第二十三句,「昆虫草木,犹不可伤」。「昔有一僧,道眼未明,以虚受净德父子供养。命终之后,乃于净德园中生为草菌,日充其家蔬食,他人欲取,不可复得。菌之为物甚小,而有此殊特因缘,即此而观,草木一类可伤乎?」这一段的文章也跟前面蛤听法生天一样,很短,但是含意很深。大家有时候会起怀疑说,怎么一个出家人到后来,往生以后变成草菌?可能读到这一段,大家又起怀疑了,我们再来一一为各位说明。《感应篇汇编》里面所记载的这些故事都是真实的,不用怀疑。我们来看这个字句解说,这个道眼,什么叫道眼?我们讲说五眼圆明,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佛他是五眼圆明。我们现在只有肉眼,我们的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全部都失去那个德能。虽然失去,但只是隐而不显而已,还是在我们这个真如佛性里面。
  道眼就是能见正道之眼,那就是佛眼,开道眼就是佛眼。至少你要像阿罗汉一样开慧眼,天人就有天眼,菩萨就有法眼,佛有佛眼,五眼圆明。道眼就是观道之眼。释迦牟尼佛拈花,迦叶微笑,这就是传法,所传之法,它是离开语言文字的。佛陀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众皆默然,大家都不能够契入那个境界,只有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为什么迦叶尊者他会破颜微笑?因为迦叶尊者他契入了,他悟了诸法实相,所以他能够契入佛陀那个法界。当时佛陀就传法给迦叶尊者,佛陀说:「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这就是佛陀传法给大迦叶的传法的法语。吾有正法眼藏,每一个人都有正法眼藏,这个正法眼是什么?正法眼就是道眼。涅盘妙心就是我们这个清净的佛性,实相无相它是微妙法门。为什么不立文字?因为《大乘起信论》里面讲的,「是故一切法,从本以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这是道眼的意思。
  接下来草菌,草菌是一种菌类。这一段的白话解释比较简单,我们把它解释一下。以前有一位僧人智慧未开,烦恼未断,因为福德不足,虚受清净有德的父子供养。净德父子就是父子本身德行很好,所以叫清净有德。「虚受净德父子供养」,这位僧人命终以后,「乃于净德园中」,就在净德父子的花园里面,「生为草菌」,他就变成可食用的草菌,转生当可食用的草菌,每天充当他家中的蔬菜。你看他前一世是受净德父子的供养,因为没有悟道,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他就必须要来报这个恩德。那怎么办?投生到他的净德菜园里面生为草菌,「日充其家蔬食」,做为净德父子每天他们家吃的蔬菜、食物。其他人想要摘取,「不可复得」,别人还摘不到,为什么?没有那个因果。各位看到这一段,一定感到很有趣,对不对?草菌这种生物是非常微小的,也有如此特殊的因缘。从这个公案来看,草木这一类的东西可以随便伤害吗?
  这一段我们特别要来研讨一下,为什么这位出家人他接受净德父子供养,命终以后投生到这个草菌?我们可以从这个地方看到轮回的可怕。在《印光大师文钞》卷二,「净土决疑论」里面,印光大师特别开示,印光大师说:「倘念佛偏执唯心,而无信愿」。我们知道,念佛法门就要信愿行,你有念佛的心,可是你信愿不坚固,倘念佛偏执唯心,说我有念佛的心,我每天都佛号不断,我也一天都念一万声、二万声,我有听经闻法,我也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偏执唯心,但是没有信愿。「或有信愿,而不真切」。他虽然有信愿,他只是口发这个愿,他说我是,我要信愿,可是他不够真切。「悠悠泛泛,敷衍故事」。平常一样有参加共修,但是共修完以后,还是一样过世间人的生活,这叫悠悠泛泛;还是喜欢世间人这些五欲六尘的东西,这叫悠悠泛泛。生死心不够切,还是攀缘名闻利养,对世间的这些名闻利养非常的在意,而且非常的计较,得失心非常的重,一有侵损到他的利益,他惶惶不可终日。虽然他嘴巴也念佛,他也在听经闻法,他也在学佛,可是对于世间的东西,他是真的很舍不得。看到别人做大官,看到别人赚很多钱,他就心向往之,很羡慕。或者每天一样,就是悠悠的过日子,生死心不够切,认为临命终的时候,那还很久远,还很久很久,它不会那么早来,这叫悠悠泛泛。印光大师说:「敷衍故事」。什么叫敷衍?就是马马虎虎。持戒也不够精严,道心也不够坚固,有时候参加共修,今天有事我就不去了,没事我再去,这个叫做什么?这个叫做敷衍故事。「或行虽精进,心恋尘境」。或者是说,他看起来好像很精进用功,但是我刚才讲,对世间的名闻利养念念不舍,还是很在意,这叫心恋尘境。「或求来生生富贵家」,或者是在学佛过程里面,他只希望他将来生到富贵家,可能他在学佛的过程里面看到别人富贵,他非常的羡慕,他说希望我下一世也投胎到富贵家去好了。「或求来生生富贵家,享五欲乐。或求生天,受天福乐。或求来生,出家为僧,一闻千悟,得大总持,宏扬法道,普利众生者」,印祖说有以上这些心态的,「皆不得名为有净土矣」,统统不能叫净土。大家心里就有数了,你是属于哪一类的?
  就有人问印祖说,出家做法师有什么不好?「出家为僧,宏法利生」,有何过错?「又有何过,而亦简除」,为什么也要给他排除?说连出家做出家师父也不行吗?印祖答复说:「若是已断见思,已了生死,乘大愿轮,示生浊世,上宏下化,度脱众生者,则可」。印祖的意思是说可以,你可以到这个世间来示现出家人,但是先决条件,你必须要断见思惑。见惑要断,身见要破,那么思惑(贪瞋痴慢疑)也要断,见思惑要断。你见思惑断了以后,你已经了生死,像阿罗汉就了生死,那可以,你可以乘大愿轮,你可以示生在五浊恶世,上宏下化,上成佛道,下化众生,这样是可以。接下来印祖又说:「若或虽有智愿,未断见思,纵能不迷于受生之初,亦复难保于毕生多世。以虽能宏法,未证无生,情种尚在,遇境逢缘,难免迷惑。倘一随境迷,则能速觉悟者,万无一二」。他说如果你没有断见思惑,你就算示现成出家人,虽然你有这个智愿,就是你有这个智慧的悲愿,但是因为你没有断见思惑,你纵使不会迷惑在受生的时候。亦复难保于毕生多世,后来虽然你能够弘法,但是因为你没有证得无生,你那个情种还在,情执的种子还在。遇境逢缘,你碰到任何境界,遇到顺境,遇到逆境,遇到五欲的尘境,你难免会迷惑。倘一随境迷,则能够马上觉悟的,一万个人找不到一个到二个。
  所以,这个地方印祖讲得非常的清楚,为什么要求生净土,里面印祖开示得非常的精辟入微。印祖说,如果你没有断见思惑,「从迷入迷,不能自拔,永劫沉沦者,实繁有徒矣」,实在是太多了。「如来为此义故,令人往生净土,见佛闻法,证无生忍,然后乘佛慈力,及己愿轮,回入娑婆,度脱众生。」如果你能够听印祖这样说,听佛陀这样说,你先求生净土,你见佛闻法以后,证得无生忍了,你再乘佛慈力,然后还有自己的发愿(己愿轮),回入娑婆,度脱众生。这样的话,印祖说「有进无退,有得无失矣。未断见思,住此宏法,他宗莫不如是」,他宗就是其他宗派的,都是这样,「净宗断断不许也」,净土法门断断不允许这样的。
  我特别引用印祖这段开示,就是让我们去见到说,这位僧人他因为道眼未开,虚受净德父子的供养,却转生当草菌来报恩,这是非常可怕的一个事情。所以念佛法门,「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如果你有禅无净土?「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印祖说,假如他这个人,「其人虽彻悟禅宗,明心见性,而见思烦恼,不易断除」,必须要「直须历缘锻炼,令其净尽无余,则分段生死,方可出离。一毫未断者,姑勿论。即断至一毫未能净尽,六道轮回依旧难逃」。也就是说见思惑没有断的话,有一毫未断的话,就如台湾承天禅寺高僧广钦老和尚讲的,「你贪得人间一根草,轮回有你的分」,就是一毫未能断尽,六道轮回依旧难逃。所以,印祖说「生死海深,菩提路远」。我们一般讲前面有莲花,后面有刀山,「前有莲台,刀山在后」,没有退路,所以生死海深,菩提路远。「尚未归家,即便命终」,你还没有到极乐世界就往生了,即便命终。他说「大悟之人,十人之中,九人如是」,他还是有悟,大悟之人,十人之中九人如是,「故曰十人九蹉路」。他说「蹉者,蹉跎,即俗所谓担阁也」,就是我们一般世间人所讲的耽搁。「阴境者,中阴身境,即临命终时,现生及历劫,善恶业力所现之境」。这个中阴身境,所谓中阴身,是这一世结束了,下一世还没有去受生以前,这个过程叫中阴身。中阴身里面的境界就很多了,临命终的时候,现生以及历劫,我们这一世(现生)以及历劫里面,善恶业力统统会现出来。所以他说,「此境一现,眨眼之间,随其最猛烈之善恶业力,便去受生于善恶道中,一毫不能自作主宰」。就像病人或是往生者一样,临命终的时候自己不能做主宰。
  有一次我去台北荣民总医院帮一个孙姓的医师,他是一个中医师,他媳妇有学佛,她找我去关怀。当时那个生命迹象,血压就开始慢慢下降,快接近三十,他儿子说要把呼吸器拔掉。我说你不要拔,让他自然断气,自然舍报。现在很多强调安宁疗护,有提到这一段。有些人他临命终会交代说,我往生的时候你不要给我电击,不要给我插管。不要电击,因为电击很痛,也不要插管,他愿意自然这样舍报。这个是有业障在,还不能够这样马上舍掉。像我们那一天助念的何金宝老菩萨,平时在家听老法师讲经、念佛,他就是五福临门,他到最后能够善终,在家里吃完中饭,还会跟家人讲几句话,然后就上床去午睡、午休,睡着就往生了,这是最殊胜的善终。后来末学去给他助念说法的时候,他本来嘴巴张开,眼睛还有一点没有合眼,后来给他说法助念以后,最后要回向的时候,他嘴巴就合起来了,全身柔软,他这个有佛力加持。
  所以印祖就说「显荫之死」,显荫法师我们上次有提过,他是民国二十几年代,那时候一位出家的修行人。他到日本高野山去学东密,他的师父是谛闲老法师,谛闲老法师教他专心在一个地方修道,他不要。所以印祖后来看到这位显荫法师往生,他说「显荫之死,不如愚夫愚妇」。为什么?因为愚夫愚妇就可以像刚才讲的这个何金宝老菩萨一样,可以善终,可是显荫死的时候是昏迷,人家还帮他助念。所以印祖说,人在临命终的时候,在中阴身现前的时候,这个时候业力在做主,你这一世还有累世里面,所有这些善恶业力都会在你中阴身的时候现前,然后强者先牵。印祖说,就像一个人欠人家债,欠最多的先拉走,「如人负债,强者先牵」,你欠我最多,那就把你拉走了。「心绪多端,重处偏堕」,心绪多端就是很多东西把他绑住了,这边也拉一条线,那边也拉一条线。心绪多端,妄想很多,重处偏堕,哪个地方拉得比较重,他就拉下去了。印祖讲的这几句话非常的好,「如人负债,强者先牵,心绪多端,重处偏堕」。
  他说,「五祖戒再为东坡,草堂清复作鲁公,此犹其上焉者」。五祖戒禅师,他在投生到第二世的时候变成苏东坡,草堂清这位和尚再作鲁公。他说鲁公跟苏东坡还算不错,为什么?至少当官的,「此犹其上焉者」,还是有一点福报。刚才提到说,印光大师「覆黄智海居士书」,对于「试观显荫之死」,他说远不如愚夫愚妇,「而显荫之所知」,而显荫所知道的一些佛学知见,那又不是愚夫愚妇所能够赶得上的,也许显荫说得出来,但是愚夫愚妇说不出来;「而愚夫愚妇之所得」,但是愚夫愚妇所得到的功夫,又不是显荫法师所能到达的一个功夫,「又非显荫所能企及」。印祖说,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显荫法师比不上一个愚夫愚妇?印光大师说,「正光所谓,性水澄清」,我们自性本来清净,叫性水,就像水那么清澈。但是因为「由分别而昏动」,就好像一池水,你把它搅动以后,它下面的那些尘沙就浮上来,因分别而昏动。然后接下来,整池的水就「识波奔涌」,那些无明风就好像风浪一样,把这一池水就搞得波涛汹涌,叫识波奔涌。但是因为我们念佛,就好像把那个风平息了,「因佛号以停凝」,因为你念佛,那个无明风就慢慢平静下来,到后来风平浪静,水又变成平静了,然后再恢复本来清净的性水澄清,水清照月。所以印祖说,「故致上智不如下愚,弄巧翻成大拙」。
  以上这一段,我们特别引用印祖的开示来解释说,为什么一个出家众他道眼未开,却转生到草菌这个地步之原因。老法师说,一个出家人,道眼未开,接受一个斋主(父子)常常供养他,这个斋主是吃长素的,叫净德父子,可是这个出家人死了以后他还要还债,他就在他们家菜园示现草菇身,那个草菇就是他,每天这个草菇供养他们父子,别人还拔不到,日充其食。老法师说,这说明什么?说明植物有灵性,这个父子每天到菜园去摘草菇,没有想到是以前供养的那个法师他所示现的草菇身。老法师说,佛法里面常讲「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那还是变畜生,这里是变植物,要还债。老法师说,世出世间法,我们很清楚、很明白,决定没有占便宜的。老法师说,三世因果,你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因果来看,没有谁占得了便宜,也没有谁吃得了亏。他说,三世因果这样一看,就很公平了。他说,没有占便宜的事,谁能占谁的便宜?你现在欺负他,你杀他的命要还命债,你现在倒他的债,下一世要还钱,他讨不到,投胎到你家当你的儿女子孙,还是一样继承你的家产,谁占得了谁的便宜?所以,也决定没有吃亏的事情,谁吃亏?俗话讲,吃亏就是占便宜,等到下一世他就还你了,还要再加利息。因果通三世,这一生人家占我们便宜,我们吃了亏,没有想到来生还有人还账的、报偿的。他说,要懂这个道理,当然我们也不需要人家来还债,为什么?因为冤冤相报,纠缠不清,没完没了。所以人家欠我们的不用还了,你就把它布施出去,跟他结个善缘、结个好缘。
  所以为什么我们每一次做完善事,都要怎么样?「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华为父母,华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印光大师说这个叫「小净土文」,你要念这个回向文,全部都回向到西方极乐世界那就对了,不求来生福报,不求人天果报。刚才印祖有讲,不求来生做大和尚,得大总持,一闻千悟,这个也不能求。他说除非你破见思惑,你才可以乘本愿轮,回入娑婆度有情,否则一定要往生极乐,见佛闻法,乘佛慈力,及己愿轮,然后再回入娑婆度有情。他说这个比较保险,这个就是什么?有进无退,有得无失。我们要听印祖的话,统统回向到西方极乐世界,不求人天果报,不求世间大富贵人家的果报,享五欲之乐。你这些统统不求了,富贵家也不求,人天果报也不求,出家得大总持、大和尚也不求,你如果能这样的心往生极乐世界,万修万人去,万修万人去!所以老法师说,如果人家欠你的不用还了,为什么?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不是好玩的事情。为什么?这一世他欠你,下一世他还给你,你又欠他,你又要还给他,善恶是会循环的。所以为什么一定要离开善恶对待。六祖大师说,「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那就对了,入绝待法界。因为极乐世界它是绝待的法界,它是一真法界,相对待的世界是娑婆世界。什么叫相对待?有得有失、有善有恶、有好有坏、有对有错、有高有低,这些都是善恶对待。所以老法师说,开悟要紧,证果要紧,往生要紧。
  我们刚才特别提印祖的开示,再来看看老法师这样开示,佛佛道同。老法师说,这才是究竟了脱,然后回过头来帮助这些有缘众生。佛法说得很好,「佛不度无缘之人」。哪些人与我们有缘?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冤亲债主跟我们有缘。你要听懂,跟你结恶缘的也是跟你有缘,今天会来说你坏话的跟你有缘,感情背叛你的跟你有缘,爱你爱得不得了的跟你有缘,都是跟你过去生有结过缘的。老法师这个地方讲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的冤亲债主有缘,佛度有缘人,那我们怎么办?我们要度他,有时候忍气吞声也是度他。结的有恩是缘分,结的有怨也是缘分,这个地方要听懂。我们欠别人的是缘分,人家欠我们的也是缘分,所谓的缘分还是报恩、报怨、讨债、还债这么一套。我们结的缘很多,赶紧要成就,要还,欢喜受报,受报完就没有了。再回过头来帮助这些冤亲债主统统得度,同生极乐国,愿「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老法师说,所以自己一定要着重解行并重,定慧等学。尤其在现前这个社会状况,不认真努力必定堕落,而且快速的堕落。时时刻刻要提高警觉性,放下经本,佛号就提起来,就念佛;放下佛号,就展开经卷。每天我们能够研教八小时(听经八小时)、念佛八小时,我们的妄想自然就少了。我们有时间去打妄想,那是错的,你这样精进用功,就没有时间去打妄想。希望我们同学认真努力,不要辜负稀有难逢的机缘。
  《太上感应篇汇编》上说,一个是蛤蟆听佛法生忉利天主,一个是出家人报斋主功德变草菇。也许各位听了会起怀疑心,所以我们不厌其详的讲这么多的故事、公案,祖师的开示、老法师的开示、虚云老和尚的故事,一一都是要破你的什么?破你的情执跟见惑。学学佛陀的超情离见,你就能够领悟到「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各各随类解」这个妙义,你就能够契会,那你就可以得到大利益,你就不会起怀疑。怀疑是不对的,贪瞋痴慢疑,它是见思惑里面的一个大麻烦。
  惭愧弟子黄柏霖报告至此,祈请师父上人教诲,请各位法师、同修大德批评指教。阿弥陀佛!
  老法师:今天时间到了,后面还有一位王玉霞同学的,我们留在下一次。黄柏霖居士他是高级警官,深信因果。他告诉我,他们警察破刑事案件,几乎是百分之八十五都是靠灵媒,那就是被害死的这个人,他或是来托梦,或者怎样引导你,把尸首找到,把案件破了。他们遇到困难的,没办法破案,就是烧香,去做祷告,希望灵媒帮助,真有效。所以你说有没有鬼神?他们是最相信有鬼神,亲身经历,这个事件太多了,不是一桩、二桩。
  日本江本博士昨天往生,这跟我是老朋友。他做的水实验证明了人起心动念水知道,我们念头善,你看水结晶的反应非常之美;我们起个恶念,结晶就非常难看。这个概念比什么都重要,真正完全了解,不敢起恶念,起恶念对自己伤害太大了。恶念都不敢起,自然就没有恶的言语,没有恶的行为,人能行在正道上。跟佛经上所讲的是一致的,佛经上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一切法是整个宇宙,就是六祖惠能的话,「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从哪里来?从心想生的,所以境随心转。境界,我们身体,最贴近的物质境界,外面是山河大地,芸芸众生。我们起心动念太重要了,如果念念都是纯净纯善,这个世界就是极乐世界;念念都是贪瞋痴慢,都是七情五欲,这个世界就变成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个世界,灾祸不间断,而且愈演愈严重。不是自然灾害,是我们不善念头引发的灾害,感应所变现出来的。
  因果教育,中国自古以来对它的重视超过了伦理道德教育。伦理道德修得不错,遇到外面的境界,财色名利,有时候还把握不住,明知故犯。但是深信因果的人不敢,为什么?怕来生的报应。中国人老实,不敢做坏事情,怎么造成的?因果教育造成的。好!不是坏事,不是因果在骗人,真正帮助你断恶修善,积功累德。所以《太上感应篇》是中国人基本的因果教育,在古时候读书人从小就念这本书,从小就接受城隍庙的教诲,看到地狱变相图还敢起恶念吗?还敢行不善吗?印光大师说得好,因果教育确确实实能救人心,能救社会,能化解灾难,要非常认真努力来学习。这里讲的出家人的故事是真的,「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出家人这碗饭不好吃,得来的很容易,一定要帮助你真正修行,他才能得福;你要不真修行,你堕落了,生生世世要报他的恩,要还他的债。好,今天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赞 (0)

本站所有内容共享 欢迎转载 正气文化公益网 反黄之盾

Q群: 218813922 QQ: 516104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