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老师讲座

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八十一集)

时间:2016-03-31 19:13   编辑: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点击:

http://tv.jxwx.org/
http://www.amtb.tw/
http://www.sxjyqqw.org/
http://www.hwadzan.com/
http://www.amtb.cn/rsd/rsd.asp
http://www.mchunghua.org/Default.aspx
http://www.fxsp.org/category/index33-2.html

  上官居士、开吉法师  2014/9/11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42-0081
  老法师:诸位同学,大家好,开始。
  学生:学习心得报告,弟子上官,主题「一句佛号即身成佛」。
  《无量寿经》第二品「德遵普贤」,首列在家菩萨,显平等普度之义;次广叹普贤大士权实二德,意在表明净宗之妙,首在以果地觉,作因地心,乃全靠佛力之成佛径路。为证此特别法门之胜,世尊列举八相成道,详解持名念佛法门为即身成佛、十方如来咸护、无量法门统摄、一切诸佛成佛之深密法门。八相成道中,以「请转法轮」为核心,显示诸佛所以兴出于世,唯开示佛知佛见,令众生悟入佛之知见,即信闻持此深密真言阿弥陀佛,同证四土,圆证不退。弟子今撷选转法轮中赞普贤胜行之经文,「破烦恼城,坏诸欲堑;洗濯垢污,显明清白;升灌顶阶,授菩提记」,浅示其义理,以明唯本经会一切法门功德海,融无量光为末法明灯。
  甲、此六句经文呼应净业三福,摄济三学,统概佛法,别开成佛径路。
  甲一、「破烦恼城,坏诸欲堑」。
  此二句经文呼应三福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在转法轮这段经文别相中,开宗明义普贤胜行,而三福首先标明圣教之根本为孝敬,成佛之种子为慈悲。虽为人天福报,但从本发枝,三学次第,理数必然,乖越常模,去道全远。众生迷惑,烦恼所累,造生死业,流转恶趣,必对症下药,令破无明。宋元照律师云:「持戒如捉贼,修定如绑贼,发慧如杀贼,三学无漏法能灭三惑烦恼贼,方入涅盘正法城。」破烦恼城,坏诸欲堑,就是三学第一阶段,无上菩提从此而始。
  解烦断欲第一步从孝敬入手,贤圣之依止,必为戒律。戒虽万行,以孝为宗,孝顺摄一切,古德曰:「一孝立,而诸戒尽矣」。从初发心到成佛,不离孝顺心,三宝所以住世,不离孝顺心。顺即是敬,因礼敬诸佛,礼敬一切众生,所以恒顺一切众生。《梵网经菩萨戒》乃心地戒品,卢舍那佛依心地法门说菩萨戒,心地法门就是孝心法门,一切众生皆是我过去生中之父母,不忍其迷惑颠倒,不识本心,苦海挣扎。所以佛法入门就是《地藏菩萨本愿经》,心地无量宝藏由孝顺成就,「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一念孝心扩大,所发起大愿,已圆满佛道。
  无上菩提心就是孝心,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根本在知道一切众生是我无始劫父母,人伦道德亲爱常然,怎能不救度!孝顺心就是根本戒,诸行之凭,从《弟子规》乃至《梵网经菩萨戒》都以孝顺为宗。所以净业三福第一福开端即言「孝养父母」,盖此根本戒统摄佛法,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不离此孝心。卢舍那佛,义曰光明遍照,又作净满,无量光方能遍照。卢舍那佛就是阿弥陀佛,净业圆满名净满。清净戒体就是无为法身,唯寂唯照之常寂光净土。净业三福圆满,就是菩萨戒的究竟圆满;菩萨戒所以圆满,还是过去生所有父母同生极乐方能实现。
  众生轮回业因就是烦恼、欲望具缚,一旦随境发毒,便堕生死业中,唯灭罪能令离苦。印祖曰:有一分恭敬,则灭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则灭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若全无恭敬,虽种远因,其亵慢之罪,有不堪设想者。《无量寿经》所列圣众皆德遵普贤,普贤十大愿王第一愿即「礼敬诸佛」。礼敬建立于孝道,孝道源于同体大悲。德遵普贤,即能安住一切功德法中,即能灭一切罪障。而普贤十愿因导归极乐才究竟圆满,可见能灭一切罪障之根本法为持名念佛。持名念佛得生极乐,极乐世界纯净纯善,摄一切善法,具足三聚净戒摄善法戒。
  「破烦恼城,坏诸欲堑」,此二句经文即是佛说净业三福第一福的原因,用其治也。烦恼贼夺取善法财,五十三参善财童子名号表法正是此义,善法财从自性流露,终必追随普贤大士归导自性极乐。此二句经文和三福第一福,即是断恶修善,以善心住一处不动,行善法三昧。以善法三昧为基址,老实念佛,久久必得功夫成片。此三昧皆饰法身,当来必然现十方佛及佛土。破烦恼城,坏诸欲堑,为百千三昧之基础。
  甲二、「洗濯垢污,显明清白」。
  「洗濯垢污,显明清白」此二句经文对应净业三福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又是三聚净戒之摄一切律仪戒。众生但出圣道,无始未曾,皆由着世,惯习难舍;皈依自性觉、正、净,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不动不移,即可拔俗,必行圣业。善导大师《观经疏》言:「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众生执着于自己的知见,住邪定聚、不定聚,久远劫来,落入根本无明,不能自知,不能自拔。如《首楞严经》言:「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盘无漏真净。」
  洗濯垢污的妙法,就是持名念佛法,一句名号何有此特效?皆因能信所信,能愿所愿,能念所念,能生所生,一一皆是实相正印。一念清净平等觉,则一念脱俗入圣,入佛知佛见,入三摩地;念念清净平等觉,念念住正定聚。极乐佛土依报庄严,住正定聚而来,倘能老实念去,现前住正定聚,则庄严娑婆世界,令娑婆世界众生得成无上佛道金刚种子。大乘佛法宗旨,「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从洗濯垢污,显明清白;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而开示、体现这一宗旨。净宗之殊妙,就是用这一句阿弥陀佛,洗濯根本烦恼垢污,而「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即是这特别法门的戒律。净念相继好似源源不断清净之水,洗濯尘劳,显露出众生本具干干净净之自性本体。一句本觉佛号,摄受六根,令六识不起作用,贪瞋痴习气虽未断,但六根被佛号所摄,而离诸有者。如百丈大师所言,迥脱根尘,不可思议之灵光就会独耀,独,即入不二法门。此「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三行相因,专持名号为戒;一向专念,佛号从口出,从耳入,从心记,久习得定;因得定,住三昧,必得开慧,开真实之慧。
  菩萨从本以来,都是洗濯垢污、显明清白而成佛的,贵在不动不移,不中途变节。用阿弥陀佛名号这一无相之解,洗濯尘劳垢污,证涅盘德,入实相涅盘城。极乐世界就是实相涅盘城,城虽有多门,然必从一门方能入,任选其一即可,切忌分身而入。娑婆世界之身,凡夫之躯,何能未证圣果而分身?条条大道通罗马,选其一,前行便是。若问八万四千门,何以选持名念佛法门而入圣道?在此引律宗元照祖师嘉言策勉:「自是尽弃平生所学,专寻净土教门,二十余年,未尝暂舍。研详理教,披括古今,顿释群疑,愈加深信。复见善导和尚专杂二修,若专修者,百即百生,若杂修者,万千一二。心识散乱,观行难成,一志专持四字名号,几生逃逝,今始知归。仍以所修,辗转化导,尽未来际,洪赞何穷。」元照律祖撰三记解释道宣律祖的南山三大部疏,即《行事钞资持记》、《戒本疏行宗记》、《羯磨疏济缘记》,复有《观无量寿经义疏》、《佛说阿弥陀佛经义疏》。
  元照律祖生于宋朝,尚且一针见血指出,若专修者,百即百生,若杂修者,万千一二,何况今日众生之善根远远逊于古人。宋朝尚且已经有此夹杂诟病,令习净土者不能当生成佛,不能不思考,末法净土学人若不依祖师教诫,必定又是错过转凡成圣良机;一错再错,终将堕入恶趣,长久轮回。能受持、奉行祖训者,即是做到不犯威仪,自然而然得摄一切律仪戒,住不动,得三昧,三昧习久,得陀罗尼;陀罗尼,定力发慧所得,是菩萨善法功德藏,得此陀罗尼,念佛功夫证事一心不乱。虽是净业三福第二福,然因佛力加持,因念佛故,所获功德不可与普通善法相比,乃出世间大法,究竟方便解脱法;即净念相继,洗濯垢污,都摄六根,显明清白,必然往生。元照律祖晚年,专持名号,自在生西,诠释专持名号功德不可思议。
  甲三、「升灌顶阶,授菩提记」。
  持名念佛法门最殊胜之处,全在此二句经文,普贤胜行于众生最真实利益全在此处;《无量寿经》第二品之精华亦在此处;全经禅密尽摄第一义谛就在此处;《华严》法身大士导归极乐之深密意义就在此处;如来法王所以师训于娑婆宗归在此;三聚净戒之饶益一切有情戒,也包摄于此;净业三福第三福依止于此。
  乙一、升灌顶阶是方便为究竟。
  持名念佛法门何来?是弥陀大悲心中流露出最方便妙法,普令众生信愿持名,即出离生死苦海,即身成佛。方便为究竟表现两处,其一即升灌顶阶。
  丙一、灌者深意。
  《科注》举《秘藏记钞七》曰:「灌者,大悲护念义。顶者,佛果最顶义。诸佛护念,令至佛顶住,皆名灌顶也。」灌者两重深义,首先,灌者道出方便法门之因,乃诸佛大悲护念故。如本经第二品「德遵普贤」,首列贤护等十六正士,而在请转法轮之普贤胜行这段经文结尾,世尊又言,「无量诸佛,咸共护念」。咸共护念与贤护菩萨首尾呼应,表此法门从初发决意往生之心,至临终见佛,乃至成就无上佛果,都在弥陀大悲愿力和十方诸佛佛力护念之下,一切圣众咸所敬仰。因此,持名念佛乃全仗他力法门,此他力为不可思议佛力。其次,灌者表行人当知,真信切愿往生极乐,即已受佛位竟,自今以后,所有教敕皆当奉行。不违佛教,不退初心,不负已入不退佛位,不负如来法王大悲大智护念,定绍隆佛种,灯火传薪。
  丙二、顶者深意。
  顶者有二意,皆属表方便为究竟。首先,顶者表所证果位和时间不可思议。持名念佛法门殊胜之处为究竟方便,究竟方便除上段文义中,一切诸佛咸护,令行人不退佛位竟,还有一处究竟方便,就是所证之果不可思议,证果速度不可思议。从初地到等觉菩萨,弥陀以大悲水灌顶,即究竟迁佛果,越三祇习气尽殆于一念真信切愿,齐十方诸佛最顶佛位,于一句弥陀名号,疾速、究竟、稳当,不退成佛,遍尽虚空法界亦难寻一法可以究竟方便成佛如持名念佛法门。华严长子普贤大士,率四十一法身大士念佛求生净土之密意正在此处,即升灌顶阶,令速往究竟佛果;得最顶佛果,即入常寂光,不生不灭,真乐为乐。其次,顶者表方便为究竟之平等普遍度脱。从初地至等觉,究竟迁佛果时,必受诸佛大悲灌顶。念老曾指出,本经此处灌顶为后位灌顶,即成佛灌顶。可见初地等觉求生净土,皆授后位灌顶,即虽居凡地,乃至菩萨地,实已入究竟佛果。七宝池莲花开放,即是此灌顶所托事显现,真正因果同时。
  丙三、升灌顶阶摄受发菩提心,深信因果。
  蕅益大师垂教,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深信诸佛大悲护念,为绍佛种,特宣此深密之法,宣信愿持名之人受佛位竟,令一切诸佛共赞此深信发愿大菩提心。弥陀修因,感净土果,今全体授于,上至初地、等觉,下至地狱、五逆十恶,中间具缚凡夫。乃不可思议之因果,出世间大因果,念佛成佛之因果。心为因果,更无别法,净土唯心,自性弥陀,信愿便得净土佛果。
  乙二、授菩提记。
  《科注》释义,授菩提记有二义。其一,佛为预说当来成佛之果,令行人识其当下自因之利,令知现在菩提之因,定得成佛之果。所以授菩提记第一释义对应三福最后一福中「读诵大乘」,佛为令众生得究竟净土佛果,必善立方便,宣说经典,施以教化,导归净土。净土五经一论乃正说净土,直指极乐,其余八万四千门,皆附带说明,做为导归净土前方便。因此,大乘之所归在于净土,佛陀之无上智慧与无尽慈悲,表现为究竟为方便,就在净土佛果。授菩提记第二重含义,复指诸大士广为众生授记作佛。因此,授菩提记对应净业三福第三福最后一句「劝进行者」。本品所列诸大士,皆已证极乐佛果,大权示现,劝令众生迷途知返,信愿持名,同证如来究竟佛果。
  广义而言,一切众生皆是弥陀变现,为我示现顺境逆境、善缘恶缘,令我破烦恼城,坏诸欲堑,洗濯垢污,显明清白。一旦在此境界中坚定深信切愿,必得升灌顶阶,授菩提记,即身成佛之妙果。十方诸佛诚实之言,尽在此一句阿弥陀佛中。
  乙、即身成佛以何为本?
  元照律祖因得襄阳龙兴寺石刻《阿弥陀经》拓本,有专持名号即是多善根之语,遂依之以称名为首要,布施、造寺等一切福业次之。由于称名善根故,即能灭罪往生(戒度,《阿弥陀经疏闻持记》)。元照律祖强调,事从简要,法在精专。因此,感得升灌顶阶,授菩提记,必依照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的根本原则为戒,方能得此圣果。从此顿门而入,全仗佛力,只要信愿,专持名号,定能绍隆佛种,成就如来法王。
  以上是惭愧弟子上官的浅显心得报告,任何错误之处,恳请师父上人以及诸位法师和大德斧正。
  老法师:上官同学的学习报告,我们刚才看到,也听到了,可以说是简洁精要。这是中国古圣先贤所追求的,言语要简洁精要,文字亦如是,世法如是,佛法亦如是。符合这四个字的标准,我们回头细心观察,八万四千法门跟净土持名,蕅益大师把它说成四个字,「信、愿、持名」。你要是能相信,不怀疑,发真诚心,听话、真干,没有一个不成无上道,一生当中。这是阿弥陀佛给现前、当来一切六道众生无比的恩德,到哪里去找?真的找不到。这个法门,在这个世间有几个人遇到?遇到的人有几个人真正相信?层层淘汰,到最后真的一万人当中只有一、二。
  为什么这样精简玄妙的法门,一般人不能接受?报告当中也提到,众生烦恼、习气不同。烦恼重,习气深,纵然有善知识,有祖师大德的注疏摆在你面前,你没有看懂。这种情形我们学经教的同修都能体会到,经本确实摆在面前,看了多少遍都没看懂。什么时候能看懂?只要你有耐心,一直看下去,古人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为什么?千遍下去,烦恼习气全伏住了,没断,控制住了,不起作用。烦恼不起作用,智慧就跑出来,就这么回事情,你就真的懂了,真的契入境界。这个不是骗人的,遍数重要,千遍其义自见。
  这种理念、方法现在人不相信,为什么?现在人的聪明,他用大脑,要广学多闻。广学多闻,没错,涉猎的范围很广,所入不深,都是表面的。那个一门深入的人,他没有广涉,他功夫用得深。好像挖井一样,挖个几十米,水没有,挖个二、三百米,水出来了。不是没有,深度不够。学圣贤学术,特别是大乘,大乘是从自性里头流出来的,不是世间一般知识,用世间那些方法学佛,学一辈子也得不到。所以,祖师大德们求法器,什么人是法器?老实、听话、真干,真诚、清净、恭敬心能相应。于是我们今天搞明白了,要放下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要认真学习,学什么?学老实、学听话、学真干。印祖常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我记得我说过,我用惠能大师跟神秀大师做比喻,神秀大师在五祖身旁时间长,他对五祖百分诚敬,所以一般人心目当中,都想着神秀是五祖的传人,他是禅宗第六祖。没有想到衣钵传给惠能,惠能凭什么?惠能对五祖有万分诚敬,那个百分跟万分差距太大了。
  智慧、德能、相好,无量大法都从自性流出来,只要见性全都现前,那就成佛作祖了,不需要多学,放下就是。在哪里放下?眼在色尘放下,耳在声尘放下,让六根对六尘的时候不起六识。六识是什么?妄心,妄想、分别、执着是六识,你让它不起作用,那就是自性起用,自性是根中之性。见性起作用,眼见色,见性起作用,见性是真心,不是妄心,见性不生不灭;耳对声尘,闻性起作用,不是耳识。这叫转识成智,这真修行。在哪里修?在生活当中修,在六根接触六尘之处当中修。这是上上根人,没有一个不是当生成就,不是小成就,是大成就,明心见性。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但是没做到,这个要有高度的警觉,我为什么做不到?烦恼、习气没放下,对于世间,世人所说的财色名利、七情五欲,常常把这个放在心上。这是什么?六道轮回的种子、六道轮回的根。你断烦恼,只断枝叶,没有断根本,枝叶断了过两天又生,永远断不掉。真正会修的人,就是六根在六尘境界上把它看破,看破什么?它是假的,它不是真的。但是这种假的能让我们永远无法脱离轮回,也障碍我们求生净土,它多可怕。心里头,这个东西不好,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在生活当中修行?生活当中有的,资生之具,饮食、衣服、居处,有很好,没有也很好,要用这样的心态。有不放在心上,没有也不放在心上,就对了,万缘放得下,得失不关心,我们清净心才能现前,清净心是真心。清净心生智慧,这个智慧虽然不大,足够用,对今天这个乱世,你能站得稳脚根,你不会随波逐流,你不会受环境影响。这虽然是小智慧,小智慧就有这么大的作用,不能帮助你大彻大悟,能帮助你往生净土,能帮助你脱离六道轮回,要靠真干才能得到。佛不骗人,古圣先贤不骗人,他们都是用真心,我们读他们的书,对它怀疑,自己就有罪,我们以妄心对他的真心,我们看不懂,对它怀疑,这薄福,没有福报。
  上官同学这个报告写得好,「一句佛号,即身成佛」。我们只要看这个题,你真正能相信,真正能把这句佛号放在心上,绝无动摇,你就成功了。海贤老和尚给我们做榜样,海庆给我们做榜样,海贤的母亲也给我们做榜样。那在家居士,八十六岁往生,预知时至,走得非常潇洒。往生之前还自己包饺子,跟家人一起吃饭。吃完之后,坐在椅子上双腿一盘,我走了,真的就走了。那么潇洒、那么自在,一句佛号。来佛寺这个小庙,三个人做榜样给我们看,一个在家,两个出家,他们三个,除一句佛号之外,其他的经论没有涉猎过,都不认识字,没有读过经,也没有听过经,只知道这一句佛号,死心塌地。成就这么好的效果来给我们看,为我们作证,我们要感恩。他是不是普通人?报告当中,这是佛门的再来人,说得好。我觉得我们这个时代太苦了,佛菩萨来做此示现,来帮助我们,为我们做证明。
  我们今天只有最简单的方法、最精要的方法,信愿持名,我们才能办得到。太多了、太杂了我们的心理承担不了,只能取最简单的,最扼要的,没有想到它又是最精华的,又是无上法门,这个没想到。万万不可疑惑,这是度初机的,度那些没有知识的,自命为知识分子,有聪明智能,应当要从大经大论下手,不愿意从这一句佛号。这都是贡高傲慢的心态,这种心态错了。农村里头阿公阿婆他们谦虚,为什么?他们没有知识,甚至于不认识字,谦卑,谦卑的人有福。傲慢的人把机会当面错过,傲慢人如果学谦卑,成就比他们更高,这肯定的。所以中国古圣先贤教导我们,《礼记》里头说「傲不可长」,这说明傲慢是俱生烦恼。中国这些圣人,我学佛之后,我认为他们都是佛菩萨化身来的,中国人对圣贤人尊敬,他就以圣贤身分出现,像观世音三十二应,应以圣贤身而得度者,即现圣贤身而为说法。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傲慢是属于根本烦恼,根本烦恼就是贪瞋痴。傲慢是瞋恚的核心,情执是贪心的核心,怀疑是愚痴的核心,我们要断贪瞋痴,从哪里断?要放下亲情,断贪心,贪烦恼;放下傲慢,断瞋烦恼;放下怀疑,断痴烦恼。古圣前贤的东西绝不怀疑,它能流传几千年,几千年多少人看过,看过的人都肯定、都相信,我怎么能怀疑?我凭什么怀疑?现在怀疑的人太多了,太普遍了,好像怀疑变成时尚。我们回头想想,这是什么原因?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出现?古时候没有,今天出现了,随时随处你能够听到,你能看到。我们见到有时候不忍心说,不忍心去看,现在学佛有多难!佛慈悲到极处,居然有人出现将《无量寿经》重新会集,为什么?为现代人;重新做批注,又有表法表演给我们看,为我们作证,还不相信那就没法子。
  学习班,大家都欢喜,我也欢喜,看到有同学确实能够深入,能把经典里面的奥秘发明出来,让我们净宗同学都得利益。经文上这几句都是常念的,都念得很熟,真正契入了解里面的义趣就得受用。为什么?他不怀疑了,他能够保持着一向专念,知道在日常生活当中如何来学习,坚定信心、愿心。特别是祖师大德这些教训,善导大师告诉我们,这个法门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漏;元照律祖给我们说的,「若专修者,百即百生,若杂修者,万千一二」,这两句话重要。海贤老和尚告诉我们,「天下无难事,就怕心不专」,心专了不难,心不专就难。祖师们说这个话,他自己做到了。我们只要留意,在《高僧传》里面去看,年轻的时候涉猎的法门很多,经论很多,到晚年就一句佛号。莲池大师到晚年,「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放下了,真的是《金刚经》上的话,「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大经大论统统放下,专持四字名号,阿弥陀佛,自在往生。这是大事,这是真的,其他都是小事,不值得放在心上。
  尤其是现在,我不看报纸、不看新闻,跟电视媒体、报章杂志断绝了五十多年,心地清净多了。现在最方便的,我要说第一号的,扰乱我们清净心的,手机,手机排名在第一号。有人要送我,我说你想害我,我说,你送来,我就丢垃圾桶里去。我不受这个东西伤害,不受它干扰,这就清净多了。总是希望这一句佛号不间断,一念接着一念,念念不间断,二六时中,睡眠的时候没有这个功夫,醒了之后佛号就接着起来。在这个苦难的环境当中,我们得到法喜、得到法乐,这就是受用。念到功夫成片,自己就晓得什么时候往生。
  世缘要放下,连佛都要放下,法都要放下,何况世缘,大家要有高度的警觉。《金刚经》上佛说这两句话,我觉得是对我们现代人说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现在人的病就是放不下,唯有放下才生智慧,唯有智慧才能正确解决问题。现在人没智慧有烦恼,烦恼坏事。智慧从哪里来的?清净心来的,心不清净怎么行?真正要学六根在六尘上去修去,怎么修?不起六识就是修,起六识就是起惑造业,这讲清楚了。眼见,见得清清楚楚,见性见,闻性闻,这就对了,转识成智。不是眼识,眼识里头有分别、有执着,它造业。心上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统统放下,这就对了。这份报告很有价值,多看看能帮助我们信心、愿心坚定不退。下面还有是吧。
  学生:来佛三圣的菩萨净戒(下),释开吉学习心得报告之三十。
  尊敬的师父上人,尊敬的诸位法师、大德居士,阿弥陀佛。惭愧弟子开吉继续恭敬报告「来佛三圣的菩萨净戒(下)」。
  第六、说四众过戒。《梵网经》云:「若佛子,口自说出家、在家菩萨、比丘、比丘尼罪过,教人说罪过,罪过因,罪过缘,罪过法,罪过业。而菩萨闻外道恶人,及二乘恶人,说佛法中非法非律,常生慈心,教化是恶人辈,令生大乘善信。而菩萨反更自说佛法中罪过者,是菩萨波罗夷罪。」蕅益大师《梵网经合注》曰:「说者,向未受菩萨戒人,说大乘七众罪故。向未受具戒人,说比丘、比丘尼二众罪过也。出家、在家菩萨,即通指大乘七众。比丘、比丘尼,即别指小乘二众,以住持僧宝,关系法门,故亦同重。」因此,说四众过的罪过是很重的。《无量寿经》曰「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口业,是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不讥他过,是不能谴责、毁谤别人的过失,不能批评别人。大慈念老于批注中说,「口业不讥他过者,实由于意业之不见他过也」。若是把别人的罪孽放在自己的良心上,自己的心就是罪孽,如此则三业都不清净。所以,会修行的人把念头管住,不容许自己有一个恶念。
  因缘生居士在「守口摄意身莫犯」一文中,记载了海贤老和尚所讲述的一个公案。二00八年冬,我带两个小学友去千佛寺看望贤公老和尚。老和尚笑呵呵地说,我给你们讲个佛经里头的公案,可好听了。有一位阿罗汉,出去托钵,遇到一个漂亮的女鬼,女鬼说要供养罗汉,就把他请到了家里。罗汉一看,这女鬼家中珠光宝气,非常气派。女鬼把供养罗汉的饮食摆在桌子上,请罗汉用餐。罗汉低头时,看见桌子的四条腿上,拴着四个饿得皮包骨头的饿鬼,觉得非常好奇。女鬼说,请尊者稍等,弟子有紧要事情,先出去一下,马上就回来,请您慈悲,千万不要施给他们四个食物。女鬼出去了。罗汉一边吃一边纳闷,为什么不让施给他们四个食物呢?四个饿鬼眼巴巴的望着罗汉在那儿吃,也不敢出声。罗汉觉得这样太残忍,实在忍不住了,就把食物分了一些给这四个饿鬼。不料想这四个饿鬼把食物吃到嘴里,却一个个痛苦的狂叫起来。因为一个饿鬼的食物到嘴里,就变成了自己的肉;一个饿鬼的食物到嘴里,就变成了铁丸;一个饿鬼的食物到嘴里,就变成了大便;一个饿鬼的食物到嘴里,就变成了脓血。罗汉见到这样的场面,非常吃惊!
  那个漂亮女鬼急急忙忙从外面跑进了屋里,很痛苦的对罗汉说,我出去之时就曾叮嘱您,千万不可施予他们饮食,您为什么不听?难到您比我还爱他们吗?他们是我前世的丈夫、儿子、儿媳和丫鬟。罗汉不解的问,这是什么原因?女鬼说,我前世供养过一位阿罗汉,我告诉我的丈夫,希望他随喜功德。谁料他听后反而出言毁谤说:他为什么吃咱们的东西?怎么不去吃自己的肉?我很伤心,就又把这件事告诉我的儿子,不料他也出口毁谤说:他怎么不去吃铁丸?我更加伤心了。正赶上那天有亲戚送我的食物,却被我儿媳妇给偷吃了。我去问她,她不承认,还说,吃妳的食物还不如吃大便。我回赠亲戚的食物,却被丫鬟在送去的路上偷吃了,我责怪她,她不认错,还说,吃妳的食物还不如吃脓血。女鬼说,我心里对他们四人生起了大瞋恨心,于是发了一个反愿,愿我来世生活在可以看到他们四人受恶报的地方。所以今生我做了大力鬼王。若不是这个恶愿,单凭我供养阿罗汉的福德,我今生就该生忉利天享受天福。
  海贤老和尚把故事讲完,笑呵呵的问我,好听不好听?我听得寒毛直竖,原以为老和尚只会劳动和念佛,不一定懂得太深的佛理,这回一下让我彻头彻尾的折服,心想这老人家绝对不是胡涂人。老和尚看我发呆,就接着说,这个故事就是教人说话不要言镵口满,能吃过天食,不说过天话,说话口满招人恨,犯众人忤;也不要生坏念头,有坏念头,吃亏的是自己。这个故事给予我们很深的警示,做为一位奉持菩萨净戒的仁者,要能够善护口业,不说他人的过失。诚如六祖惠能大师所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左,是堕落的意思,见到别人的是非,自己已经堕落了。贤公和尚常常教导弟子,说话不要言镵口满,尖酸刻薄、狂妄自大,能吃过天食,不说过天话,也是教人不能太狂妄。因此,修学菩萨道之人若是口说四众过,就毁犯菩萨波罗夷重罪。
  第七、自赞毁他戒。《梵网经》云:「若佛子,自赞毁他,亦教人自赞毁他。毁他因,毁他缘,毁他法,毁他业。而菩萨应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恶事向自己,好事与他人。若自扬己德,隐他人好事,令他人受毁者,是菩萨波罗夷罪。」蕅益大师《梵网经合注》曰:「自赞者,称己功德。毁他者,讥人过恶。彼此互形,显己德而彰人短,使名利归于自身,故犯重也。」自赞毁他就是赞叹自己、抬高自己,毁谤别人。自赞毁他在《梵网经菩萨戒》中列入十重戒之中,而在《瑜伽菩萨戒本》中,是列在第一条重戒。净空老法师教导我们,自赞毁他是菩萨的大戒,罪过很重。
  人人都自赞毁他,社会就乱了,从而引发我们居住的地球灾难频繁,使得自己受苦,众生亦受苦。这个因果的责任谁来承当?所以,佛制定戒律,不许菩萨自赞毁他。古德曰,「若要佛法兴,惟有僧赞僧」,如果每一位出家人和在家居士,都学会自己谦虚,赞叹别人,佛法就能够在世间再兴旺起来。如果是自以为是,瞧不起别人,佛法就衰微了。我们佛门四众弟子若是狂妄自大,目空一切,瞧不起别人,这样的心态就是在做灭佛法的事情。是使佛法兴旺,还是毁灭佛法,都在于我们的一念之间,不可不慎。
  海贤老和尚曾先后在桐柏山的普化寺、云台寺、塔院寺常住,开垦过十四片荒山,助人修建过十一所道场。曾与宗门高僧海墨法师(字大黑)、海圆法师、体光法师(法名印玄)一起在塔院寺结庐共修。四位高僧融通教理,行解相应,六和僧团,僧僧互赞,堪称为千古佳话。海贤老和尚赞叹海墨法师说:大黑老和尚的孝心,那真是感天动地,我估计他应该是在守墓念佛的三年中就开悟了。还说:大黑老和尚好辩才,什么经都会讲。贤公和尚如此赞叹他的同参道友,而谈到他自己,却谦虚的说,我只会种地干活,啥经都没学过,就会念阿弥陀佛。提到海圆法师,贤公极力赞叹道:海圆修行那不是一般的精进,我们在一起的时候,他经常会忘记吃饭、忘记睡觉。
  因缘生居士在「千载难遇此僧团」中记载,体光法师圆寂之后,其弟子门人为报师恩,发心在桐柏山将体老的指甲和头发建塔供奉。贤公欢喜赞叹,遂亲赴塔院寺为其选址。二0一一年十一月十二日,体光法师舍利塔于塔院寺落成。末学曾有幸听体老的高足演嗣法师说起,我们选了好几个地方,都有些不尽人意,也许是得老和尚加持,结果又选到老和尚当年住茅蓬这个地方,大家都很满意。「千载难遇此僧团」中说,海墨法师修学禅宗和法相唯识,海圆法师禅净双修,体光法师专修禅宗,海贤老和尚专修净土。四位老人家各自修学不同的法门,却能在一起共修,而且是名副其实的和合僧团,最终又个个成就非凡,实为古今稀有。
  《沙弥律仪》曰:「禅是佛心,律是佛行;大乘小乘,悉皆同学」。恩师上净下空老法师教导我们,三学一源佛法兴。禅是佛的心,律是佛的身,教是佛的言语。律宗、禅宗和教下全都是释迦牟尼佛所传下来的,代表佛的身语意。三学一源,佛法兴旺,三学鼎立,佛法衰微,就是因为自赞毁他的缘故。万法一源是平等的,戒就是禅、就是教,教就是戒、就是禅,一而三,三而一,不能分。因此,行菩萨道的修行人,都应当效法学习海贤老和尚自卑而尊人的广阔胸襟,效法净空老法师三学一源、世界宗教是一家的博大胸怀,严持不自赞毁他的菩萨净戒。如此,则僧众和合,佛法兴旺,必是指日可待的。
  第八、悭惜加毁戒。《梵网经》云:「若佛子,自悭,教人悭,悭因,悭缘,悭法,悭业。而菩萨见一切贫穷人来乞者,随前人所须,一切给与。而菩萨以恶心瞋心,乃至不施一钱一针一草。有求法者,不为说一句一偈一微尘许法,而反更骂辱者,是菩萨波罗夷罪。」蕅益大师《梵网经合注》曰:「吝惜所有,名之为悭,或吝财,或吝法,皆所不应。」因此,吝财或吝法都是行菩萨道之行者所不应为的。《华严经》曰:「最胜光严身众神,得令一切饥乏众生色力满足解脱门。」(《世主妙严品》)净空老法师教导我们,现前社会,生活在饥饿边缘的人很多,世出世间法总不出因果。佛经说,吝财得贫穷果报,吝法得愚痴果报,修财布施得财富;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行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若能为法界一切苦难众生,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大慈悲心去修,果报不可思议!
  海贤老和尚、海庆法师一生之中,三种布施圆满具足。党秀坡居士在「知所在,自然自在」一文中回忆说,海庆老和尚在生活极端困苦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经常扶危济困,在大路旁为过往行人施粥舍茶。他自己缺吃少喝,经常饿着肚子,却把吃喝送给别人,这些在当地老年人当中是人尽皆知的。那时庆师吃饭用的是茅草编织的草碗,他自己开垦了一片荒地,种一些红薯和小高粱。很多人都还记得,他经常把自己蒸好的红薯,或是做的野菜,拌高粱粥,用茅草碗端给过路人吃。来佛寺刚重建的时候,仅有东屋三间小茅草房,一口小铁锅,做饭烧茅草根,生活很难维持。但庆师还是一直坚持烧开水,在瓦盆里泡上柳树叶,供行人饮用。老护法党同立居士在多年后,曾问起庆师,这种苦日子您是咋熬过来的?庆师说,全都靠阿弥陀佛!
  海贤老和尚教人不厌,诲人不倦,一生之中在在处处为人慈悲随缘开示。在「海会圣贤」一文中记载,二0一二年仲秋的一天,贤师正在劈柴,几位外地来的居士到寺院念佛,大家跪地顶礼后,求老人家慈悲开示。贤师一边劈柴一边说:没啥可开示的,好好念佛,世上无难事,只怕心不专。大家听后忍不住为之鼓掌喝采。老人家加重语气,又强调了一遍:真没有难事!然后问起大家从哪里来的,大家回答之后,老人家笑着说:俺这是小庙,吃的是苦的,穿的是补的,你们来这儿要能受苦,能受苦才能了苦。你不来,我不怪,来了就要守我戒,走到哪里要守哪里规矩。先辈寻常语,人间未见书,众居士不约而同,齐念弥陀圣号,深感震撼。
  妙了法师在「对面不见阿弥陀」一文中回忆说,还有一次,我陪他老到社旗县城办事。他坐在车上喃喃自语说:轻来轻去的,不要去找在家人办事,在家居士有在家的工作,出家人有出家人的事,各干各的。停了一会儿又说:出家人,会讲经的给人家讲经,不会讲经的也要给大众表个好法。我什么也不会,不会讲经、不会诵经、也不会唱赞,就会念佛、开荒种地。那我就表好这个法,要是不表法我早就走了。
  还有一次,我和师公在千佛寺东边开垦的荒地里挖芋头,有两个居士看到后也过来帮忙。我往外挖,师公往下抠芋头上的泥土,因为天气已经有点儿冷了,老人家鼻涕流出好长。那两个居士说:师爷,给您点纸擦擦鼻涕吧!师公说:不管他那事儿。两个居士和我对看一眼,都笑了。一个居士问他,师爷,您说不管他那事儿,那是谁的事?师公说,不知道。我们又都笑开了。挖完芋头回到寺院后,师公浑身上下全是泥土,一位居士说,您老把衣服脱下来,我给您洗洗吧。师公把衣服脱下来,那位居士接着衣服说,看看,今天刚穿上的衣服,又弄成这个样子。师公说,这不是我的。那位居士说,刚从您身上脱下来,不是您的是谁的?师公说,不知道。妙了法师说:师公住世之时,他说的那些话我不能全部理解,有些甚至觉得好笑,现在才知道他老不是个老糊涂,而是一位智慧德能不可思议的再来人。老人家的一言一行,都是自性的流露。
  《无量寿经》曰:「击法鼓,建法幢,曜慧日,破痴闇」。菩萨以深广无尽的智慧,击法鼓,建法幢,照破众生无明的闇惑。净空老法师曾经说过,海贤老和尚应该是在他三十、四十岁时,就证得理一心不乱,开悟了。他一百一十二岁的寿命,是阿弥陀佛帮他延长的,就是要让他表法,做一个念佛的好榜样给净宗同学们看。他开悟为什么不讲经说法?因为客观环境不许可。他如果是生在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的时代,他肯定像文殊、普贤菩萨一样讲经说法,代佛教化众生。
  综上所述,海贤老和尚真正将佛陀的教诲、菩萨的净戒,在日常生活之中落实,慈悲喜舍,演说妙法,普施无畏,是我们念佛人最好的榜样。
  第九、瞋心不受悔戒。《梵网经》云:「若佛子,自瞋,教人瞋,瞋因,瞋缘,瞋法,瞋业。而菩萨应生一切众生善根无诤之事,常生慈悲心,孝顺心。而反更于一切众生中,乃至于非众生中,以恶口骂辱,加以手打,及以刀杖,意犹不息。前人求悔,善言忏谢,犹瞋不解者,是菩萨波罗夷罪。」莲池大师在《戒疏发隐》中说:「慈悲者,观诸众生,如保赤子,不忍伤也。孝顺者,观诸众生,如己父母,不忍逆也。」因为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过去父母、未来诸佛,因此要以慈悲、孝顺之心对待一切众生。如同《梵网经》所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是也。
  海庆法师一生宽厚待人,慈悲谦和,善待一切众生,其忍辱如地的胸怀,令人感动万分。党秀坡居士在「知所在,自然自在」中回忆说,来佛寺周边十里八村的百姓都知道,海庆老和尚为人忠厚老实,性情和善。他说话严重口吃,只有念阿弥陀佛时才吐字清晰、声似洪钟,他也只会这一句阿弥陀佛圣号。当时寺院条件很差,清苦至极,庆师冬天一身棉(这套棉衣现存放于来佛寺金刚馆内),夏天一身单,常人难以想象和忍受,但他整天依然乐乐呵呵,笑口常开。
  庆师经常带着工具出去拾粪、捡柴,捡砖渣铺路。回去时,饭凉了就少吃点,没饭了就饿一顿,从来不牢骚,也不生气。有个当兵出身的和尚爱骂人,看庆师不顺眼,时不时的就对他骂骂咧咧,居士们有时看不过去,就和那个和尚理论。而庆师只是淡淡一笑,轻声说,你为我消业障,我上极乐国。有位十六岁姓陶的孩子,带着几个孩子到寺院玩,见庆师老实,就污言秽语的咒骂他,又用小木棍捣他的光头。庆师歪歪头一笑说:你想和我结缘啊?给你爹妈说说,我收你当徒弟,教你念阿弥陀佛,上好学,做好事,长大你家辈辈有富贵。
  另有一位王凤林居士说起,有一次庆师担了一挑大粪往地里去,恰巧有一个年轻人骑着自行车迎面驶来。因为车速太快,庆师躲闪不及,一下子被撞翻到了旁边的水沟里,大粪洒得浑身都是。没想到这个年轻人不但不道歉,还大骂倒在水沟里的庆师挡了他的路。正赶上王凤林居士扛着个铁锹从此路过,一见这年轻人如此野蛮无礼,气得抡起铁锹就要去拍他。躺在水沟里的庆师马上连声制止他说:不要打他、不要打他,不怨他,都是我的错。邱老居士回忆说:庆师脾气好,从不惹人生烦恼。因为他有点口吃,说什么话都说不利索,所以也就不喜欢说闲话了。但是有一点,他念阿弥陀佛的时候不会结巴,所以我就只记得他爱念佛。
  在「知所在,自然自在」一文中记载,一九七五年八月,连续几天的倾盆大雨,致使张庄西边的小河水位陡涨,冲垮了数百年的一座石桥。当时还在生产队的海庆老和尚,与一些村民一起带着绳索、钢钎前去抢险。可是几十个人拼尽力气,干了一上午,也没有把石桥修复好,因为有一块千余斤的石条,被冲到了离桥基五米多远的淤泥中。大家都说如果这块石条挪不过来,这座桥就算永远毁了。正当人们灰心丧气的时候,海庆老和尚慢吞吞的说,快晌午了,让我再试试吧,不会让咱这里的人们因为没桥走而作难。只见他喃喃自语了一阵子,其实大家知道他是在念阿弥陀佛,因为那时政策不允许,不能出声念佛。然后用一根钢钎和两根碗口粗的木棍,硬是把石条从淤泥中连翻了几个跟头,靠在了桥墩旁。人们都惊呆了,大家怎么也想不通,没有一个人给他帮忙,这样一个身材瘦小、六十多岁的老和尚,他究竟是怎么把这一千多斤的石条从淤泥里拉出来,并且还挪动了五米多远?当时的生产队长党志发后来说起,庆师在淤泥中挪石条的时候,他看见老和尚头顶出汗发光,但身上却没有出汗。后来有人问起庆师的时候,他笑着说,那全都是阿弥陀佛加持,要不然我怎么可能会有那么大力气?
  海庆法师虽然不认识字,没念过书,但是却具足了《无量寿经》经题所说的「清净平等觉」,持念弥陀,真心显现,自然开悟。他以念佛之功,忍辱之行,成就了金刚法体,全身舍利,成为西方极乐世界的阿惟越致菩萨,圆满了清净庄严的菩萨净戒。
  第十、谤三宝戒。《梵网经》云:「若佛子,自谤三宝,教人谤三宝,谤因,谤缘,谤法,谤业。而菩萨见外道及以恶人,一言谤佛音声,如三百矛刺心,况自口谤。不生信心孝顺心,而反更助恶人、邪见人谤者,是菩萨波罗夷罪。」莲池大师在《戒疏发隐》中说:「绍隆三宝,菩萨法也。今反谤焉,宁不犯重。」因此,毁谤三宝,是菩萨重罪。净空老法师在《地藏菩萨本愿经科注》中说,毁谤三宝,无论你是有意、无意都得重罪,在一切恶业里面没有比这个更重。它的原因如佛在经中所说,三宝是人天眼目,三宝是众生得度的因缘,你把一切众生得度的机会断掉,这个罪就重了。杀身命罪小,断众生慧命罪大。
  在《来佛三圣永思集》中记载,古德教导我们,不可毁谤众望所归者,因为人心所向,天命可知。贤师往生前三天,曾手捧一本书,让一位居士给留影。那是集结当代众多宗派的高僧大德,赞叹净土法门、赞叹净空老法师的一本书,书名就叫《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老人家赞叹净空法师是一位佛知佛见的大德高僧,老法师能住世弘法是众生的大福报,希望大众能团结一心,共同光大佛法,广利众生。再三儆戒学人,一定要善护口业,千万不可毁谤圣贤人。
  净空老法师在讲经之中,对来佛三圣大为赞叹:我看看海贤法师、海庆法师,他们不认识字,没有学过教,但是他们能够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就凭一句佛号,六字洪名,他成就了念佛三昧。我相信他有悟处,他不是普通的觉悟,正是宗门所说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也就是说,他们为我们示现的是法身菩萨,处今时今处这个时代,示现佛门弟子修行证果最好的榜样。我们自叹不如,我们要向老和尚学习,老和尚确确实实是我们的榜样,我们现在回头还来得及(《净土大经科注》)。海贤老和尚与净空老法师互相恭敬、互相赞叹,为我们净业学人做出了最好的表法。
  综上所述,来佛三圣具足了清净圆满的菩萨戒行,如同《无量寿经》所言,「戒若琉璃,内外明洁」。大慈念老说,「戒者戒律,为戒定慧三无漏学之首。奉持戒律,明净清洁,以自庄严,持戒净洁,譬如琉璃」。因此,戒是学佛的基础。《梵网经》曰:「戒如明日月,亦如璎珞珠。」以光明的日月、名贵的珠宝来比喻持戒,因此说戒若琉璃。内外明洁,是意业清净,内有戒定慧,表现在仪表上,具足威仪。所以他的言说,才能够令众生心悦诚服,「故曰,其所言说,令众悦服」(《无量寿经》)。来佛三圣就是以如同璎珞宝珠一般的清净戒行,圆满具足菩萨三聚净戒,具足《妄尽还源观》所说的四德,「随缘妙用,威仪有则,柔和质直,代众生苦」,而为末法九千年的众生,做出了念佛成佛的最佳榜样。
  以上是惭愧弟子敬述恭敬学习《梵网经菩萨戒》,以及《来佛三圣永思集》的心得报告。诚请尊敬的师父上人,诸位大德同修慈悲指正,无尽感恩,阿弥陀佛。惭愧弟子释开吉顶礼敬呈,二0一四年九月九日。
  老法师:开吉这份报告分上下两篇,内容写得非常好,最重要的我们要认真把它做到。说到做不到,有没有功德?有,功德不大;说到能做到,像海贤和尚这样的表法,这个功德无量无边。佛菩萨度化众生,最初释迦牟尼佛就给我们做了榜样。早年我们在汤池做实验,我告诉当时有三十七位老师,我说在历史上,最好的老师有两个人:一个是释迦牟尼佛,一个是孔子。他好在什么地方?先行其言,他先做到了再说。所以别人相信他,愿意做他的弟子,跟着他学习。如果他所说的他做不到,就没有人愿意跟他学了。所以,身行而后言教。
  在我们这一代里头看到,说到的人很多,真正做到的人不多。这是说他有智慧,这个智慧不是这一生修的,生生世世累积的善根福德因缘,接触佛法他能理解。为什么做不到?烦恼习气很重,也就是放不下。还有我们的福报不足,没有好的修学环境,这也是让一些人退心主要的因素。世界乱了,人心坏了,好的缘愈来愈少,所以一定要非常珍惜,有好环境让我们好好的用功,决定不能放弃,用感恩的心,多住一天就是多一天的功力。不造罪业,最重要的不说别人过失,学佛,普贤菩萨,称扬人的善,不说人的恶。不但不说,根本就不能把别人的过失放在心上,放在心上我们亏就吃大了,我的心变坏了;不放在心上,扬善隐恶。
  来佛三圣他们都做到了,海贤法师九十二年如一日,太难得了,真是我们最好的榜样。怎么学?我告诉大家方法,大家要认真,你就真学到了,每天将光盘看三遍,念佛号一万声,一年不要间断。一年你就看了一千遍,一千遍,根扎下去了,你看这个光盘会开悟。只要清净心现前,平等心现前,就能像老和尚一样,大彻大悟。净宗透彻了,整个佛法就明白了,才能像佛一样,欢喜自在,普度众生。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赞 (0)

本站所有内容共享 欢迎转载 正气文化公益网 反黄之盾

Q群: 218813922 QQ: 516104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