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老师讲座
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四十二集)
时间:2016-03-22 18:42 编辑: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点击:
次
http://www.amtb.tw/
http://www.sxjyqqw.org/
http://www.hwadzan.com/
http://www.amtb.cn/rsd/rsd.asp
http://www.mchunghua.org/Default.aspx
http://www.fxsp.org/category/index33-2.html
上官居士、开吉法师、开成法师、开定法师 2014/6/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2-0042
老法师:大家好,请坐。
主持人:上官老师学习心得报告,主题,「华严十玄门举体显示于本经经题」。
念老无限慈悲,兹步莲池大师遗踪,依十玄次第引证经文,以明本经实具十玄,确证本经正属圆教,即是中本《华严》。良苦用心,无非令众生对会集本起决定信心,由此真心发愿求生净土,一生成佛。恩师过去多次讲解本经经题之深广含义,今大惭愧弟子结合恩师讲解,依十玄门,从本经经题粗略阐释,证明夏老会集本举体显示《华严》事事无碍法界,如来定慧究畅无极处,就体现在夏老会集本之融会贯通,体现在弥陀十念必生之大悲大愿。仅从本经经题而言,已经证明《无量寿经》乃释迦如来所说之第一经,十方三世诸佛度化众生之第一经。
一、佛说。(一)本经所特指的佛。佛表示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本经中的佛乃是一切诸佛经典中最尊第一,特指世尊、弥陀两土导师,又指毘卢遮那法身佛,更涵盖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读诵学习此经,如同与世尊、弥陀、毘卢遮那佛以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对话,蒙一切诸佛授记。
(二)世尊、弥陀与毘卢遮那佛的关系。毘卢遮那佛即大日如来,是密宗至高无上的本尊。大日如来名称出现在公元七世纪,善无畏三藏翻译的《大日经》(又名《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里,大日是除一切暗遍照宇宙万物,能利养世间一切生物。大日之光为不生不灭,又译大光明遍照。因为毘卢遮那佛法身如来不生不灭,是故大日如来或名无量寿佛。因为大日如来光明遍照一切众生、一切世界,是故或名无量光佛。因此日本东密兴教大师认为,阿弥陀佛即是大日如来的化身。在密教中,阿弥陀佛象征大日如来的妙观察智。《弥陀疏钞》:「智觉云:总持教中,说三十七佛,皆毘卢遮那一佛所现……其妙观察智,流出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寿如来。则一佛而双二土也。」可见阿弥陀佛即是大日如来。密宗以大日如来为最高之佛格与根本总德。师父上人也曾开示,毘卢遮那佛为修持的最高境界。本经中世尊亦言,「阿弥陀佛,光明善好,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故能念阿弥陀佛,就是直指修持的最高境界。《八十华严》卷十二如来名号品,「诸佛子,如来于此四天下中,或名一切义成……或名释迦牟尼,或名第七仙,或名毘卢遮那……如是等,其数十千,令诸众生,各别知见」。故知毘卢遮那佛即是释迦佛。
(三)本经特指佛名举体显示华严十玄门之总门。毘卢遮那法身佛与释迦佛是一不是二,毘卢遮那佛与阿弥陀佛是一不是二,释迦与弥陀是一不是二,更体现出本经显密圆融、禅净不二之境界。毘卢遮那佛以其与诸法遍在,故密号遍照金刚,此正是华严十玄门之总门,同时具足相应门。「一法成一切法,一法起一切法,一时具足,圆满显现」。古德云,「念佛时即见佛时,求生时即往生时,三际同时,更无前后」。所以念佛时就是圆满显示华严同时具足相应门,一声阿弥陀佛遍一切时、一切处,一声阿弥陀佛便成往生善根,最后一念真心阿弥陀佛,定生佛前,同时具足相应,又符合时间无碍之第九门十世隔法异成门。
(四)念阿弥陀佛就是念一切佛,就是第四诸法相即自在门。密宗所有佛和菩萨皆自大日如来(即毘卢遮那佛)所出。《华严十住品》云,「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表示诸法相即。本经所特指之如上三尊佛,以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共赞弥陀圆满功德海,因此专念阿弥陀佛就是念法身自性之毘卢遮那佛,就是念世尊以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一音中一切音,一身中一切身,一句弥陀包含所有经咒,而弥陀报身大如虚空,就是极乐净土大如虚空,亦即是你我凡夫之身大如虚空。凡夫之身即是极乐报土,所念弥陀名号就是一切诸佛圆满自性本具功德,亦是凡夫自性本具功德,本来具足,则决定得生净土。
二、大乘。(一)本经乃一生成佛之法,是一乘了义,又大畅如来本怀。诸佛如来的本怀,就是把自己的修持都宣说传授给众生,并直指最简单易行、成就最高的修行方法。正如念老在《科注》中,把莲池大师之所以判《弥陀经》为分圆,而又列举小本中事事无碍法界十例的原因,解释透彻至极,只是大师因时节因缘不同,而所作的善巧权宜之计。试想,若《弥陀经》真属分圆,莲池大师又何必列举经文事事无碍法界之例?可见真正判教依据在此,只是当时不能直接明说《弥陀经》属圆教。由此亦可见,蕅益大师欲剖心沥血,劝大众相信持名念佛的最殊胜利益,绝非大师一厢情愿,此正是十方诸佛所同愿。世尊四十九年,哪一部经最为畅快淋漓的讲出一生成佛永不退转的深密方法,那就是《无量寿经》。
(二)一乘了义的究竟方法就是念佛。「越三祇于一念,齐诸圣于片言」。持名念佛方法显示出,一句佛号圆满具足一切法之功德,将无量劫修行的功德集中在这一个纯净念头中,将一切诸佛所修功德汇集在这一句弥陀名号上,这就是十玄之主伴圆明具德门。又因为同时具足,故又符合同时具足相应门。普贤十大愿王导归极乐,真正是明白持名念佛法门的究竟方便之处,最极妙而无以与之比乎。
(三)毘卢遮那佛与本师释迦佛都是修阿字密藏,持名念佛法而成佛的。毘卢遮那佛以阿字为密藏,阿字是万法之本,是总持,从阿字生一切佛、一切法,没有阿字就没有本师释迦所说的三藏十二部。法界全体圆满就是一个阿字,毘卢遮那佛修此阿字密藏成佛,并传授众生,令一切大众同证大日如来果德。本师释迦佛念阿弥陀佛这一难信之法,而证无上佛道,因此亦传授一切众生念佛成佛。乃至一切佛于一切佛土教化众生,都是劝念阿弥陀佛。六祖能大师开悟时所说的关于自性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这五句话就是说的阿字密藏,就是说弥陀圣号。既然法身大日如来和本师释迦佛乃至一切佛都是念阿弥陀佛,凡夫何以不念佛成佛,而另寻他路?除此以外都是佛的方便说,一切真相都在阿字当中。
三、无量寿。无量寿代表阿弥陀佛名号,又名无量光、无量觉,代表一切都无量。阿弥陀佛名号具足无量智慧德能相好,一切功德摄取于一句佛号,这就是十玄之广狭自在无碍门。乃至一毛孔、一微尘都无量,光中化佛无数亿,这就是十玄之微细兼容安立门。无量光竖穷三际,诸佛光明惟阿弥陀佛光明普照无量无边无数佛剎,这就是一切法即于佛光之一法,就是十玄之隐密显了俱成门。弥陀住实报庄严土不动,而以化身度化一切有缘众生,有情各各随类解,这就是十玄之诸法相即自在门。一句名号度一切众生,是故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就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境界,一句名号就入华严玄海大日如来之华藏世界,而华藏海众又以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导归极乐世界,这就是师父上人在学习班第四十集中所讲的万法一源,就是万善同归极乐莲池海会。
四、庄严。彼极乐世界,无量功德,具足庄严,国土庄严,老师与学生皆庄严功德,是圆满的美好妙土,汇集一切诸佛剎土之美好为一体,一法具一切法为杂,诸法融为一体为纯,这就是十玄之广狭自在无碍门。又彼极乐世界菩萨庄严,十方世界诸佛及菩萨当往生者其数,但说穷劫不尽,无以计数。无量佛菩萨入极乐世界,而其本相不坏,无比功德故能尔,这就是十玄之一多兼容不同门。复彼极乐世界同时具足一切诸佛剎土之庄严,十方世界一切众生但当一心归命称念阿弥陀佛,即往生亲近彼佛,同时具足阿弥陀佛智慧德能相好,这就是十玄之总门同时具足相应门。此即是三种庄严入一法句,一法句者清净句,清净句者真实智慧无为法身,这又是由心回转,是十玄之主伴圆明具德门。法藏比丘摄取一切诸佛剎土之美好大成,而又去其糟粕,这就是教会我们在一切境缘中修行,恭慎保持,精勤求索,此正是十玄之托事显法生解门。
五、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是清虚之身、不坏之体,是真如,是不二法门,是真心、佛心,以一念清净平等觉,与阿弥陀佛五劫修行所建极乐世界相应,念念相应就念念极乐世界,所谓「无量劫是一念,一念即无量劫」,超越时间,这就是十世隔法异成门。又一切众生平等普遍成佛,只要放下执着、分别,持名,得到阿弥陀佛加持,带业往生,乃至临终十念忏悔念佛,或善或恶,为心所转,这体现十玄之最后唯心回转善成门,即主伴圆明具德门。得大自在,得大利益,就靠一句阿弥陀佛,因为平等成佛,生佛本无高下,贤愚不肖均平等成佛,从而体现出十玄之因陀罗网法界门。一一珠中各现一切珠影,而一珠中所现之一切珠影复现于其余九百九十九珠中,千珠重重映现,无有穷尽。佛光普照一切世界,一切众生均见极乐妙土阿弥陀佛,没有不得度者,平等中之平等,事事无碍之华严境界方能有此真实功德,今在极乐世界体现无余。
六、经。一切法平等,无有高下,然时节因缘不同,众生根性不同,所修方法亦不同,平等中之差别相。依据上面所略述,足以见得本经是如来所说度化众生第一经,平等第一经,方便力用第一经,诸佛赞叹第一经,会集第一经,批注第一经。正如世尊所言,依本经修行者,于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第一弟子所修必是第一得度妙法,故世尊殷切嘱咐弥勒等诸大菩萨,于此广大微妙法门,作大守护。
弟子心智粗劣,费尽言语也只能做此略说,但已令自己从夏老所会集的经题中见到圆满的华严十玄门,华严玄海之奥妙举体显示于本经经题。仅是经题就有如此圆满功德,何况整部会集本。何人能如入华严玄海,何人能会集出入华严玄海真实之际的经题,非明心见性大彻大悟古佛再来者不能为之。故应于此会集本生大信心,从而老实念佛,求生净土,以报答诸佛菩萨真实智慧、无边功德。以上是大惭愧弟子上官的学习报告,错误之处还请师父上人慈悲指正。
老法师:上官同学今天的学习报告很有价值,这是以华严十玄解释本经的经题,「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说得非常好,非常难得,如果自己不能体会到,你就决定说不出来。能说得这么清楚、说得这么明白,而且很简洁,符合中国文学里头所说的简要详明,符合这四个字这就是第一流的文章,很难得。我们现在学习会集本这个《科注》还没有学到经题,这超前了,没有学到经题。我们学习经教应该有这样的态度。
理事玄妙的宗旨都摆在我们眼前,为什么有人能看到、有人看不到?这是关键的问题。能看见的人不多,少数人,大多数的人没有看到,原因是什么?我们常说的一句话,心浮气躁。心浮气躁的心态,摆在面前也看不见,祖师大德说得再清楚、再明白,没听懂,这就是诸佛菩萨常常感叹的众生难度。古时候众生比我们现在好度,原因在哪里?他们神定气和,他不像我们心浮气躁,他心是定的,气是和的,不躁,所以他们很容易接受。这就是所谓有缘人,跟诸佛菩萨、跟善知识有缘,不是别的缘,心平气和就是缘。只要有这个缘,这个缘当然也有浅深广狭不同,愈是深,愈是广,这是大根性人。如果深不够透彻,广不达到圆满,这个我们可以称为大根性的人,这个大就是大乘的意思,能够接受大乘教。
于是我们就能想象得到,释迦牟尼佛出世,在那个时代示现,成道之后,这个成道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是怎么得道的?修禅定得道的。不是出家,十九岁出家,参学十二年,出家为我们表法放下烦恼障。家是烦恼的渊源,十九岁明白了,决定把烦恼放下。他为我们示现的是今天所说的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好学多闻,所以他去参学,印度所有宗教都去拜访过,印度所有的学派,现在讲哲学,他都参学过。参学了十二年,放弃了,为什么?知道这个不能解决问题,放下所知障。二障,烦恼障放下了,所知障放下了,那是什么?开悟的机会到了,缘成熟了。毕钵罗树下入定,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以后毕钵罗树就叫做菩提树,我们现在称菩提树,在这树下开悟。这是告诉我们,开悟的条件是要把烦恼障、所知障彻底放下,这是障碍。障什么?就障碍你开悟。可是这个要对谁说?对根熟的众生说。根没熟呢?根没熟要教,不能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叫一乘法,不是一乘根性这个对象不说一乘法,这就是天台家所讲的会三归一。佛先说三乘:声闻、缘觉、菩萨,缘没有成熟,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学,每个阶段的理念方法不相同,最后根性成熟了,那就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二乘、三乘是佛的方便说,接引没成熟的众生。
佛氏门中不舍一人,心浮气躁也不舍弃,他是心浮气躁的根性,就教心浮气躁的法给他,应他的机,他听了生欢喜心。跟他讲什么?讲人天法,这个他很容易接受,怎样你学佛得到生活上的美满、生活上的具足,给你讲这些。让你得到身心健康、家庭美满,要不要?都要,给你讲这些。这就是佛的应机施教,一个都不舍。这是如来智慧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对待无量无边众生善巧方便,普度众生,一定把他引导,从一个完全迷惑颠倒,把他引导到清净平等觉。然后告诉他一乘法,究竟一乘就是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是如来境界,最高的境界。在哪里放下?眼从色放下,眼见色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色怎么样?清清楚楚、了了分明,没有看错。面对色尘,是真诚、是平等、是正觉,这是真心,菩提心,菩提心是真心。无尽的慈悲、无尽的智慧、无尽的相好让他感受,最后告诉他,这些智慧德能相好全是自性本具的,佛说我有,你也有,他也有,人人都有,所以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
佛在《华严》上说十玄,别的经上没说过。十玄说的是什么?就是实相,真相。在哪里?这经题上看到。如果你更深一步,你在经文里头看到;再深一步,经文里头每一段看到、每一句看到、每一个字看到。在万事万物一毛端上看到,一微尘上看到,遍法界虚空界一切法里头原来全具足十玄。佛法真妙!我们要契入十玄,用什么方法?最妙的方法、无比殊胜的方法就是念佛。海贤老和尚一句佛号念了九十二年,你问他入这个法门没有?他说的,我什么都知道。我什么都知道包不包括一毛端、一微尘里面十玄妙义?什么都知道包括这些,一句阿弥陀佛成就的,圆满成就,妙不可言,老和尚为我们表法,为我们做示范。这个法门男女老少、贤愚不肖个个有分,人人当机,问题就在信愿行这三个字。你真相信,真愿意到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真肯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你就是。你要像海贤老和尚念上九十二年,你什么都明白了。一个字不认识,一部经没有看过,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无量经典你全通了,你没有一样不知道。这什么?自性智慧现前了。怎么现前的?烦恼轻,智慧长,就这个道理。一定要深深相信,一切法是自性本自具足,大乘教上说的「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为什么?一切法是心现识变的,明心见性哪有不知道的道理。好,这个报告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主持人:开吉法师,「传统文化如何学习」。
阿弥陀佛!二0一四年五月底师父上人在马来西亚做专题演讲「传统文化如何学习」,弟子开吉聆听之后受益匪浅,在此汇报心得体会,不妥之处诚请批评指正。
一、孝是中华文化根。师父上人在讲义中首先谈到,「孝是中华文化根,敬是中华文化本」。弟子在学习《净土大经科注》之时,被世尊的孝行深深感动。世尊成道之后曾经到忉利天宫为母说法,以报答母亲之深恩。同时世尊又为父亲介绍念佛法门,「佛告父王:诸佛果德,有无量深妙境界,神通解脱,非是凡夫所行境界,故劝父王行念佛三昧。又佛告父王:一切众生在生死中,念佛之心,亦复如是。但能系念不止,定生佛前。一得往生,即能改变一切诸恶,成大慈悲。」这是世尊大慈至孝劝父之言,劝导父王行念佛三昧,求生净土。做为一位孝子,一定是把最好的法门介绍给自己的父亲,父王能够真正了生死出三界,往生不退成佛,为人子的孝行才尽到圆满。「父母离尘垢,子道方成就」。一百一十二岁的上海下贤老和尚是孝亲尊师的典范,他护持母亲念佛修行,直至母亲端坐而逝,自在往生;他历经磨难,师父的骨灰才得以保存,后又为师父重新修塔安葬;他躬耕劳作,奉养五位年老体弱的老和尚。做为佛弟子,要真正效法世尊及贤公和尚的孝行,信愿念佛,往生净土,才能够度化生生世世的父母、师长及有缘众生。
二、教学为先。师父上人在讲义中,从安身立命、创业齐家,一直到诸佛剎土、极乐世界,总共列举十个教学为先,强调圣贤教育是圆满智慧德能相好之教育。中华千万年来教学第一,举世无双,世间有圣贤君子,人间才有太平盛世,效法诸佛「今现在说法」,地球就能变成极乐世界。
记得弟子在求学期间,由于受到师父上人讲经的启发,因此在毕业论文选题时选了清代教育家陈宏谋先生的《五种遗规》。弟子在国家图书馆文津阁查阅古籍时,看到陈宏谋先生做为乾隆朝的名臣,曾于十多个省任巡抚、总督等职,官至吏部尚书,在他四十余年的官宦生涯中,始终视教育为其施政之要务。他不但兴办书院培养人才,而且公务之暇还常常到讲堂亲自授课,剖析圣贤精蕴毫发不爽。并亲自评定学生文章,以儒家之道详尽分析讲解,其讲义汇集成《课士直解》一书。他在云南为官四年,就兴办了六百多所义学。同时陈宏谋先生任用人才,重视将圣贤之道落实于生活之中,讲求经世致用的学问。每试士,必为发明孔孟之旨,以反身实践为归。他所编订的《五种遗规》等典籍,影响极其深远,仅仅是弟子在北京各大图书馆中所见的清末线装版本就有三十二种之多。陈宏谋先生的行谊给弟子至深的感动,加之在求学期间,每逢寒暑假都到新加坡聆听师父上人讲经,也因此弟子立志尽己全力,终生奉献于教育事业,希望能够为弘扬伦理、道德、因果及宗教教育而不懈努力。
三、《群书治要》治天下。弟子在校读书之时,常常听到本校的学生自杀、情杀,甚至博士生为功利而相互残杀的案件,数不胜数。也常常目睹许多校友沉迷于网络游戏,最终被学校开除的事件。为什么在古代学而优则仕、唯有读书高的美好人生追求,在现代会演变成一幕幕惨绝人寰的人伦悲剧?如果人心无法挽回,那么沉没于印度洋的马航班机,是否只是恐怖事件的开始,不是终结?而这一切都是缘于人们舍弃了圣贤教育,盲目追求功利,才做出违逆伦常不是人之恶行。
二0一一年弟子参与了《群书治要》译本的编译工作,从而得以略窥这本治世宝典之堂奥。「天地归仁能立人」,弟子深感此书所承载的古圣先贤仁爱的教育,真正能够救国、救民、救世界,真正是祖先流传后世的无价之宝。《群书治要.潜夫论》曾说,「上圣不务治民事而务治民心,故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民亲爱则无相害伤之意,动思义则无奸邪之心。夫若此者,非律之所使也,非威刑之所强也,此乃教化之所致也」。因此古代圣王是致力于治理人民的内心,孔老夫子希望能够通过伦理道德的教化来平息诉讼,用道德礼义来教化百姓。人民彼此相爱就不会相互伤害,行事想到道义就不会有奸诈邪恶的念头,这不是法律和严刑所支配的,而是教化所成就的。
二0一四年五月新华社发表了社论,「以道德的力量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文章指出,面对今天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习总书记已指明了路线图,一、是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二、是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三、是时时处处见贤思齐,四、是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我们可喜的看到,习主席在不断的倡导传统文化,他以身作则,廉政爱民,提倡节俭,大兴学习之风。而师父上人忧国忧民,悲心恳切,在世界各地倡导建立汉学院,培养汉学师资,并希望能够成立《群书治要》学习电视台,向全球播放《群书治要》的课程,用古圣先贤的教育真正圆满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梦。我们真诚的祝愿,这个美好的愿景能够早日实现。
以上是弟子的学习心得报告,不妥之处诚请师父上人、诸位法师、大德同修,惠予批评指正,阿弥陀佛。
老法师:传统文化如何学习,我们在马来西亚讲了六个小时,这是我们跟有志一同的同学们做为一个引导,我们提出一些基本的概念。这个事情难,非常艰难,为什么?我们传统的理念跟方法已经被我们自己抛弃了一百多年。这一百多年受西方物质文明的教诲,接受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那就是如果没有拿出事实真相来,决定不能避免怀疑。古圣先贤经典上记录的,现在我们看不出证据,所以都不相信,科学完全讲现实。
今天社会的动乱、居住环境的灾变从哪来的?你细心去想想,是不是科学带给我们?是的,科学造成的。科学造成,科学不能解决。对今天社会能不能恢复安定和谐,对今天的地球能不能恢复像过去那样的承平,都产生怀疑。所以我们参与联合国的活动,这里头许许多多专家学者,哪一个人不怀疑?每个人脑子里有个问题,这个世界还会有和平吗?这句话我听到的遍数太多了。有没有方法?没有方法。我们看到痛心,我们看到了害怕,这才是今天社会动乱的根本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信心没有了。自信心没有了,信他的心没有了,信祖宗的心没有了,信圣贤的心没有了,信神明的心没有了,信佛菩萨的心没有了,这怎么办?
有一个好心的同学,最近在汤恩比遗集里面发现他在晚年八十岁之后一些谈话的记录。汤恩比博士过世是八十五岁,最后这个三、四年接受许许多多学者专家的访问,谈到许多实际的问题他的想法、他的看法。他几乎把一切的希望都寄托在中国孔孟学说、大乘佛法上,他相信,中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虽然现在也很不幸,受西方人的连累吃尽苦头,但是他想到,有这么深远历史的一个族群,他一定会回头,只要他回头了,相信他的老祖宗,这个世界就有救。有这么一个想法观念的人,全世界只有这一个,没有见到第二个。中国近代的学者梁漱溟先生,我看到他一本书,这个书的名题也是《这个世界会好吗?》
所以对于全世界人类文化史认识最深刻的,汤恩比。但是汤恩比的话谁能相信?他是英国人,我访问剑桥大学、伦敦大学,伦敦大学在英国是汉学的权威,我跟他们的同学、教授们举行一个交流会,我问过他们,你们对汤恩比的说法赞成不赞成?没有一个响应我,只是对着我笑。我反过来问他,那么是汤恩比所说的错了吗?也没有人敢说。最后还是逼着我,我不能不说,我说如果你们拿这个问题来问我,我毫无怀疑,肯定的回答你,汤恩比博士说的话是正确的,他没有说错,他看得很清楚,确确实实解决社会问题,现代社会问题,现在是乱到极处了,确实只有中国孔孟学说。孔孟学说是什么?我顺便问他一句,因为这个学系都是学中国古典文学的,非常可惜,他们的汉学是研究中国二千五百年前的文化史,那个时候的人类他们的思想、他们的生活,把它当作古文明去研究,于现在呢?于现在不相干。换句话说,他们所研究的对象是知识,古代文化知识,跟现在人生活不相干。
去年我第二次访问教科文组织,顺便去参观法兰西的汉学研究院,跟他们做了三个半小时的交流。他们研究的态度跟伦敦那边是相同的,都是把它当作古文化来研究。他听说我们在马来西亚要建汉学院,他问我汉学怎么教法?我告诉他,学以致用。如果我们学了在现前不得受用,你学它干什么,不就浪费时间、浪费精神吗?学了管用。他很惊讶,三千年前的东西现在还管用吗?我说管用,现在管用。我们《群书治要360》英文翻译本我带在身上,我送给他们的老教授,我说你看看现在用得上用不上?他看了非常的惊喜,惊讶、欢喜,现在管用。所以我就告诉他,东方的东西、大乘佛法他们求的是智慧,智慧没有时空的界限。没有时间的界限,突破时空,三千年前管用,三千年后的现在管用,三千年以后还管用,为什么?它是智能,它不是知识。知识是前面一个阶段,后面又进步,前面就不需要了,真的当作历史来研究,演变过程来研究,肯定继续不断的去发展,新陈代谢。智慧没有新陈代谢,智慧超越时间、超越空间,在古时候中国适用,在现代社会适用,在三千年以后的社会还适用。他听我这样讲,感到新奇,要求跟我们合作。我说我们欢喜,我们也需要你们知识的这一方面信息,你们也希望得到我们现前怎么样把中国古典东西落实在现在生活、工作、待人接物,解决社会问题,解决世界的问题。
所以,如何建立对于伦理、道德、因果跟圣贤教育的信心?没有信心,学科学没有问题,行。学精神文明,没有信心就不行。物质文明没有信心可以学,精神文明不行。印光法师讲透了,「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要用真诚心,要用清净心,要用恭敬心,没有这个条件,孔子来教你、释迦佛来教你都没用,你学不会,为什么?入不进去,你跟它格格不入。中国古时候,你看看佛教没传到中国来,佛教传到中国来才两千年,中国的历史可以上溯五千年,佛教没到中国来中国有三千年的历史,古圣先贤崇尚教育,教我们伦理、道德、因果、圣贤教诲,有这个根。大乘佛法是无上的精神教育,你看当年释迦佛灭度之后,弟子四面八方传弘,只有传到中国这一支到现在还存在,传到其他地方多半不存在了,还有少数,不究竟。真正在中国这两千年发扬光大,开花结果,成就远胜于印度。这什么原因?佛陀跟中国传统文化是建立在同样的基础上,这个基础就是孝亲尊师。佛陀的净业三福,第一句「孝养父母」,第二句「奉事师长」,孝是根,敬是本。中国这块土壤好,大乘来中国,接受中国的土壤,非常适合它,它在这块大地上生根、茁壮、开花、结果。这桩事情汤恩比明白,汤恩比清楚。
今天在中华大地,曾经修学过传统文化的人没有了,都凋零了。我是知道这桩事情重要,决定不敢疏忽、不敢轻视。我这一生没有机会学习,没有碰到,年岁比我大的人有扎根的,但是七十、八十过世的太多,这些人都不在了,现在要恢复传统文化怎么办?就是如何学习?好在古老的学习理念留下来了,学习的方法留下来了。这种理念跟方法,接受过科学洗礼的人都不赞同,都不能接受。中国传统教学,老祖宗的话,《三字经》上前面八句,世世代代教学最高指导原则。你看小朋友上私塾,第一天就教给你了,最高的指导原则,首先肯定、承认「人之初,性本善」,一定要承认。就像学佛,《华严经》上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要肯定,你要承认。承认本来是佛你才能作佛,承认本性本善你才能成为圣人,就把我们教学的宗旨、目标说出来了。所以中国的教育是圣贤君子的教育,大乘的教育是成佛成菩萨的教育,这叫止于至善,没有比这个更善的,这至善是这个意思。所以我们一定要有信心,现在人没有这个信心,有这个信心才能恢复,那就循着祖宗教导我们「性相近,习相远」。这就是为什么要学,学从哪里来的,这概念从哪来?从这来的。
尤其是「人之初,性本善」,还有一个,我们从事实上来解释,那就是我常说的,「人生百日」,一百天,「体露真常」。人之初,性本善,就是小孩出生这一百天。为什么?他还没有分别、没有染污,他没有起心动念,纯粹是天真,对人、对事、对物没有分别心、没有执着心,无论什么人去逗他,他都欢喜,他都跟他玩,玩得很开心,小猫、小狗跟他玩,他也玩得很快乐、也很开心。真心,这一百天完全用真心,一点虚妄都没有。等他认识谁是爸爸、谁是妈妈,被染污了,就开始被染污了。老祖宗知道,他会长大,他会被染污,如何叫他染污时间延后一点,染污得轻一点,不要太严重,教育的目的在这个。叫他受染污的时间延后,被染污的程度轻,不要太严重,就想这个方法。所以,「苟不教,性乃迁」,提出这个警告,你要不好好的教他,将来以后习性代替了本性,只有习性,本性忘掉了,忘得干干净净,就是现在,那个麻烦可大了,那就没救了。所以晓得教育怎么兴起来的,怎么想出来的。
怎么个教法?古圣先贤提出,这个话是老祖宗千万年教化的经验总结,「教之道,贵以专」,要专攻,不能搞太多,这教学的理念。教学的方法,「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只要遍数多。遍数多什么?你没有妄想,你没有杂念,用读书的方法把妄想杂念全部念掉,让你的心回归到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是真心,真心里面有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都会现前。所以智慧不是学来的,德能也不是外面来的,相好,统统是自性本自具足。佛教给我们,一切向内学不向外学,老祖宗也是如此,也是教我们向内学,不向外。
外国人发明机器,科学技术发达,发明机器,我们看了很稀奇,被它吸引住了,像小孩玩玩具,看到电动玩具,呆了。孙中山先生说得好,外国人他们的文化比我们好的地方就是制造机器,科学技术,除了这个东西之外,在整个文化里头没有一样东西能跟中国相比。我们如果用中国东西,真诚心、清净平等觉,去研究他们这些机器,肯定比他们造出来的更高、更要超越。为什么?你用智能,他用知识,智能制造出来的东西决定超过知识。可惜我们没有用,中国这么好的东西把它放弃,完全不要了,跟西方学,怎么学,到现在还追不上。这一点我们得认真反省,我们要相信老祖宗,要相信自己,没有自信心的人不能学佛。
学佛三个条件,信愿行。信,蕅益大师讲得好,讲六个信。第一个信自,人性本善,这个不能不信,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个不能不信。佛性就是我们的真心,你相信你自己是佛,你才成得了佛,相信你自己本善,你才能回归到本善。所以,蕅益大师头一个信自,第二信他。自信,我才信他;我没有自信,我怎么会信他?科学把自信丢掉,这是科学走偏了、走邪了根本原因。信是第一德,最根本的德行。仁义礼智信,信是最下头一个,有信才有智,有智才有礼,有礼才有义,有义才有仁,如果信没有了,上面全没有了,仁义礼智全完了,你说多重要。
只要我们恢复民族自信心,相信老祖宗真高明,他们留下的东西是精华,糟粕早就淘汰掉了。古时候,不要说久远之前,八十年,八十年前印刷是很笨重的一桩事,有铅字排版了,很麻烦,哪像现在这么快。我们想要的典籍书多半是手抄,八十年前,手抄本。我见过,无论乡村、都市,读书多半都是手抄。哪有那么多的书?到图书馆借,借来是抄。抄,你就晓得,总喜欢少写几个字,那什么?不好的都不要,丢了,抄什么?抄精华。五千年来一直抄下来,抄成最精华的留到这里,不是真正好东西早就丢掉了,哪有糟粕?
所以大惠同学问我,中国传统东西有糟粕吗?我说有。他很奇怪,怎么有?我说看不懂的就是糟粕。这是提醒大家,没有糟粕,不可以说糟粕。哪些我们现在用得上,马上就可以用的,把它摘录下来,现在我们用不上的,摆在旁边,不可说糟粕。取精用弘,这个可以,老祖宗点头,为什么?它面对全世界、全人类,谁需要什么这里头都有,各取所好,都是这里头的,同一个来源,这个不可思议。就好像遍法界虚空界无量剎土无量众生,各人取各人的,统统都是自性的,自性里头没有糟粕。糟粕在哪里?阿赖耶里头有,自性里头没有。阿赖耶什么?妄想分别执着里头就有糟粕。换句话说,只要有妄想分别执着放到大乘,大乘就糟粕了,它被染污了。不是它本身有问题,是我们自己带着妄想分别执着,这出了问题。还有带着自己贪瞋痴,还有带着自己的傲慢、带着自己的贪婪,这个问题出来了,这个我们要知道。糟粕在我们这一边,我们会染污它,它不会染污我们,它会一代一代还要传下去,有识货的人。所以我们能够守住,真正相信「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方法,「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海贤,活生生的一个例子,一句阿弥陀佛念了九十二年,他什么都明白了。为什么?清净心现前,他的心清净平等觉,觉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所以他说他什么都知道。能看到一点迹象,譬如他清理水沟,他知道天会下雨,赶快把水沟清好。那什么?干旱期间清理水沟,别人都觉得莫名其妙,老和尚带头,他在干,大家一起干,隔两天果然下大雨。大雨下的时间很长,别人家水都进去了,他们家里没进水,每个房间都没进水,沟清除了。这些他知道,别人不知道,他不说,说了别人不相信。清理水沟,没事情干,清理水沟,过两天大家才明白,老和尚是不是有神通,怎么会预知?
所以学习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要恢复信心。头一个条件,真正相信自己、相信佛菩萨、相信古圣先贤,这就对了。用科学的心态来学,最后完全失败,不如不学,为什么?学了之后会对于传统文化完全否定,那个罪就造得深了。有神通的人知道,这些对传统文化怀疑的人现在在哪里?都在地狱道。为什么?他们有影响力,他们带头干,后面人跟进,以为传统文化真的没有价值了。远远比不上汤恩比,汤恩比这些东西虽然不多,我们把它记录下来,带给我们信心,让我们恢复对传统的信心、对圣贤的信心、对伦理道德因果的信心,这个人了不起。
主持人:云南鸡足山大士阁开成法师。惭愧学生开成,恭敬向师父上人报告这段时间学习的浅显心得。
感恩师父上人,在上一次报告之中指出学生的缺点。学生的偏见、成见都很重,因为有我在,常常都是我的看法怎么样、我的想法怎么样,所以心量很小,经常会跟别人有对立。常常都是着相修行,没有修自己的一颗真心,所以改习气不彻底,傲慢、嫉妒,对人苛刻,虚妄不实。而且有时因为自己的习气发作,而用师父上人的经教跟别人搞对立,强词夺理,伤害别人的法身慧命。学生很惭愧,愿意忏悔改过。学生会好好落实师父上人的教诲,学着用真心生活、处事待人接物,向别人学习。师父也让学生明白了,圆人不是说出来的,而是用真心做出来的。
感恩刘老菩萨的提醒,这个学习班是为我办的。师父上人的开解更是彻底,一切都是为了我。是啊!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回归自性,自性之外哪有一个众生?还常常想着去改正别人,常常想着别人的不对。师父上人说得对,学生有对立,还没有入门,像科学家一样,学学常识而已。以前学习的时候,都不认为师父上人的教诲是对自己讲的,所以听经不受益,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没有出法喜,没有悟处。
在这段时间的学习之中,也很感恩上官居士有关十玄解释,帮助学生拓开了一些心量。通过这一次的学习十玄,让学生真正的明白了,我们这个社会是一体,一剎之力遍满十方三世,光光互照,无穷无尽。以贤公为例,他老人家一人念佛,影响到跟他有缘的人都念佛,我们再影响身边有缘人念佛,这是空间,时间上,上继承诸佛心愿,下可度未来有缘众生。所以十玄要落实在一句佛号,落实在生活之中,就是将自己的本分工作做好,去配合别人。将一句佛号念好,对别人影响多少决定不可强求,因为万法因缘生,这个世界是我的世界,我好了大家就好了,我对了大家就对了。所以师父上人在《科注》之中有讲到,法身菩萨做他自己的事业,他的事业是到十方世界供佛闻法求福慧,度众生是附带的事业。也让学生明白了,真正的大心量是没有妄想分别执着,遇缘自成德,何必计较大小、自他、古今。
同时也很感恩师父上人的开示,告诉学生,一切都要面面照顾到,要适合每个人的根性,这里面也包括自己在内。所以学生对于自己的修学先做一个自我的调整,绝不可以急功近利,把自己搞得太疲惫,反而是欲速则不达。而且这个身是父母给的,所以要从三个根开始做起。从不执着开始做起,以后做成习惯了,让他自自然然的契入明心见性的境界。最重要的,勉励自己只有这一句佛号是真的,其他啥都是假的。继传圣教是大孝,弘示净宗不忘本;反求诸己是智慧,先求自度是真觉;佛号熏习不妄动,真干定能往西方;了脱莫忘众生苦,入寂不舍初发心;无尽宝藏无言语,愿同诸君成正觉。学生自知善根福德薄弱,但佛氏门中不舍一人,学生想做一个合格的学生,以此祈请师父上人久住世间,救拔苦难众生。虽然现在距离这个目标还有很远,学生一定会努力的。学生的浅显心得向师父上人报告到这里,恳请师父上人批评指正。
老法师:鸡足山的开成法师学习的报告说得很恳切,是从内心里面发出来的,这个是学习良好的态度,这个态度如果我们一直保持下去,决定有成就。一个人的成就会影响一切人,是大乘佛法的成就,是净宗修学的成就,你看海贤的成就影响多少人。成就不是口头上说的,把我们所学的完全落实到生活,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样样都跟所学的相应,这就是真修。大乘经上所说的,有讲经的、有听经的、有修行的、有证果的,真干就是修行,修行就是度众生,为什么?你做出样子别人看到了,看久了,慢慢他就体会到。海贤老和尚做了九十二年,前面一半日子能看懂的人不多,到晚年慢慢看懂的人就多了,愈来愈多。现在他走了,光盘留下来,光盘虽然只有一个小时,这一个小时如果我们要看上一千遍,你也就全看懂了、全看明白了,这个明白就是俗话所说的开悟了,你也会开悟。你为什么会开悟?因为你心是定的。刚才说过,心浮气躁他看不下去,他能看到生欢喜心,他的心是清净的。愈清净愈深入,愈清净愈看得广,真正教化众生。所以要坚持,要能守得住,这就好。下面还有?
主持人:云南鸡足山大士阁开定法师。惭愧学生开定,恭敬向大家汇报的主题是「忏悔、感恩」。
一、不孝父母。世间有一种恩情,比天高,比地厚,比海深,那就是父母,给我生命,养育色身。在千百万亿人当中喊一声「爸爸」,只有一个人答应,那是您,父亲;喊一声「妈妈」,只有一个人答应,那是您,母亲。无量劫生死轮回的过程中,与您们不只是一次父与子、母与子的关系,您们所给予孩儿的恩德多生多劫,然而对您们多生多劫的恩德,孩儿亲身感受到的只有这一世,就这仅有一世的记忆,随着生命的渐渐逝去,由清晰变得模糊,最后消失。
在慢慢成长的岁月里,总是辜负了您们的殷切叮咛与期望,常常伤害您们,让您们失望。而您们的宽容像大海一样,任由孩儿在人生的道路上乘风破浪,追逐理想。从学校毕业踏入社会,迷于对物欲的享受、财色名利的追求,只是偶尔想起您们,打打电话回家问候寒暄一下。每逢过年过节的时候,当您们看到其他邻里乡党都能和儿女们欢聚一堂,和乐融融,不知道您们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度过的?常常忘记您们含辛茹苦、忍辱负重把孩儿养大成人的恩德,只有在生活难以维持的情况下才会想起您们,想起家的温暖。接触到传统文化,才知道您们的深恩浩大,深知行孝不能等,行孝要及时。
然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父亲因为过度劳累,导致疾病复发而逝,也让学生深愧深恩而未报一分,只有深深的悔恨。这也唤醒了自己,不能让这分遗憾再次在母亲身上重演,因而倍加珍惜。幸遇上印下信法师和向馆长慈悲,让母亲来到道场,又以种种善巧方便,让母亲能去佛堂念佛。如今母亲每天念佛精进,法喜充满。学生很惭愧,恐无常之将至,愧深恩之未报,唯有当勤精进,努力修学。今生娑婆不相会,来生极乐再相聚。父母所生身,圆满大觉位,实则真报恩。
二、不敬师长。世间有一种恩德,旷若须弥,超于日月,那就是老师,启我慧命,长养法身。在无始劫的生死轮回中,您们就像佛陀一样,生生世世救拔业障深重沉迷蒙昧的学生,如父如母,视生如己如子,对于学生的刚强难化、障深慧浅不离不弃。敬爱的恩师,师父上人,八十八岁高龄,每天在冷气室讲经四小时,孜孜不倦,苦口婆心的教导学生,劝学生放下、回头,给学生建立信心,信有阿弥陀佛,信有西方极乐世界,启发愿心,持名念佛,求生净土,此生成佛。惠以学生真实之利,帮助学生转迷为悟,转凡成圣,离究竟苦,得究竟乐。而学生反省自己,却没有真正感念恩师之恩德,听经常常昏沉,妄想杂念纷飞。教导学生,贤公的光盘就是一部活的《无量寿经》,每天看三遍,一年看一千遍,要用真诚心、恭敬心、清净心去看。学生也没做到,当作催眠曲,看的时候昏沉、掉举严重;每天一万声佛号,有时不能完成。愧于恩师的教诲、十方供养,上印下信法师和向馆长的真心护持,义工同修的无私付出,师兄弟们的支持呵护。愿从今日起,改往修来,洗心易行,用行动来改过。
学生也很荣幸能在道场出家,上印下信法师和向馆长,身同父母,行同老师。而学生也常常让他们操心,没有做好一个出家人的样子,怕吃苦,不能持戒。学习的经教不能在生活中落实,还常常用经教要求别人。看师兄弟们的过失,常常自以为是,贡高我慢,心量狭小,不能容忍。不老实、不听话、没有真干。在学习班成立不久,由于自己急功近利,好面子、攀比,名闻利养之心和好胜心重,常常胡思乱想,而导致修学业障现前,烦躁不安,难以入睡,无形当中给自己和师兄弟们造成了重大压力。还让上印下信法师和向馆长亲自上山,耐心而慈悲开导学生一番,并鼓励学生好好安心修学。学生很惭愧,不但要细心照顾学生的色身,还要哄着学生学习。
惭愧学生修学至今,道业未成,前程未卜,希望学生能不辜负您们的付出。荒废自己的道业,反而让您们的教导、护持成就了一个魔子魔孙,不但没有功德回报您们的恩德,还把你们往地狱里拽,那就是大不孝、大不敬。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正法难遇今已遇,明师难逢今已逢,更应把握此生稀有难逢之因缘,成就自己,信愿持名,老实念佛,圆成佛道,圆满菩提,报答父母、师长之深恩厚德。学生浅显心得向大家汇报到此,恳请师父上人、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慈悲批评指正。阿弥陀佛。
老法师:开定法师,希望你的忏悔是真心,真心忏悔佛菩萨加持、佛菩萨欢喜。希望改过自新,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接受别人的批评,对自己有一定的好处、有一定的帮助。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