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老师讲座

《太上感应篇》心得分享(第八集)

时间:2016-02-07 09:35   编辑: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点击:


http://www.amtb.cn/rsd/rsd.asp

http://www.fxsp.org/
http://www.mchunghua.org/Default.aspx
 
蔡礼旭老师 2010/8/18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10-014-008
 
诸位长辈、诸位同仁,大家上午好。
 
刚刚读《弟子规》,我刚好有查了字典,「勿践阈,勿跛bì(ㄅㄧˋ)倚」,那个字,念两种念法,bǒ(ㄅㄛˇ),是走路不方便,走路的时候一拐一拐的叫bǒ(ㄅㄛˇ);bì(ㄅㄧˋ)是倾斜了叫bì(ㄅㄧˋ)。所以应该是,「勿践阈,勿跛bì(ㄅㄧˋ)倚。
 
为什么提出来呢?因为我们念对了,后面才念得对,接触我们的人或者是下一代,他才念对。虽然只是一个字,但是还是要谨慎。因为我曾经在跟大家分享课程的时候,有朋友下了课就过来说,我这个字念错了,念错一个字,可能人家信心都会影响。谨慎,在修身跟处众还是必要的。
 
另外刚刚吹冷气,我赶紧到没冷气的地方去。因为修道,习气不能去掉,往往孝道不圆满。念念为父母着想,力行孝道,很多习气就能放下。所以《弟子规》说,「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我们这个身体有损伤,有时候往往是逞强、好面子,「哎呀,人家都没穿外套,只有我穿外套,不好看」。是面子重要还是孝道重要?这个天平大家秤一秤,哪个重要?当然是孝道。人能从「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他一言一行、起心动念,都会谨慎。
 
我们小的时候都说,「这个人真没家教」,那我们就是以身污辱父母。人有孝心了,谁愿意羞辱自己的父母,羞辱自己的家门呢?有了这一份孝心,内化的人,延伸到团体、企业,那他这个心就很自然了,他也不愿意以自己的言行,羞辱了自己的团体,那他怎么会不谨慎呢?所以修行,从根本修,从存心修行。
 
延伸开来,我们身为炎黄子孙,谁愿意以行为污辱自己的民族呢?所以学习,「学贵心悟」。我们有没有用心去感悟一句话的道理,然后转成我们的存心,我们处事待人接物的原则,这个就重要了。每天有所感悟,心灵都在提升;每天浑浑噩噩,心灵都在退步。「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个要很谨慎。
 
我们说实在的,福气很大,这一段时间师长在我们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讲经五十六个小时,大家也有机会亲近师长。缘分殊不殊胜,不是师父决定的,是自己决定的。我们听了一句,就像颜回的态度一样,「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得到一个好的教诲,念念不忘,落实在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那这样听一句,就有一句很大的受用了。
 
而且师长这一次讲经的内容,包含弥勒菩萨的发十种心,可以往生极乐;还有普贤十愿的修行,人到命终的时候,行普贤行的这个力量,会带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以至于,这五十几个小时内容,都在阐述普贤行,「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那诸位同仁,为什么刚好师父这一段时间讲普贤大士之德,刚好就在中心讲了?这是偶然的吗?你们怎么无辜的看着我?人是珍惜、是向上,还是浑噩、堕落,就在这个关键上。佛菩萨来给我们讲普贤行愿了,我们还听不入心,那这么大的福报就被自己给糟蹋掉了。所以师父这一段时间给大家的开示,大家有机会在网上,哪一集对你的提醒特别大,要重复听,要把这些法语印在自己的身上,这样才是不糟蹋师父的教诲、苦心。
 
而老人家这一次讲的是净土大经,重要的,是劝我们要念佛求生净土。那诸位同仁,大家想不想往生极乐?想。大家有没有把握往生极乐?但《无量寿经》上面讲,「无极之胜道,易往而无人」,它不是很难去的,可是为什么很少人去?难在……师父常举刘素云居士的例子,刘居士,她修学最重要的态度:老实、听话、真干。什么是老实?脑子里面没有自己的想法,随顺经典教诲,随顺师父教诲,这样叫老实。你说这样很难吗?说难不难,肯放下就好;说简单,也不简单,自己习气不放下,还是很难转念头。
 
你说师父最常讲的,怎么转?「念念为一切众生着想,不要为自己了。」这一句话我们念得都会背了,但是变成口头禅,还是入心了?就在我们处事待人接物当中勘验,这个心态我们有没有真正去落实。
 
而我们反问自己一个问题,既然「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佛菩萨哀悯众生,就像父母爱子女一样,请问,子女想回家了,父母有可能不接吗?有没有可能?不可能啊。而佛菩萨的慈悲,远超过父母啊!父母是对我们一生一世的爱护,佛菩萨是生生世世,不疲不厌啊。那佛菩萨这么大的慈悲,我们肯回去,哪有不接的道理?这个逻辑不复杂吧?但为什么还是去不了?什么把我们绑住了?什么让我们放不下?这个是我们自己要思考的重点。这个就是生生世世让我们没有办法脱离六道的根源。所以为什么说修行要从最难的地方下手?不然,又是当面错过一个「百千万劫难遭遇」的法缘。
 
而这个问题得靠自己了,「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师父讲经,今年五十二年。我们客观看一看,这五十二年来,师父的教诲,我们把哪一句放在心上?而且是念念放在心上,任何境界都提得起来?一句就好。所以为什么说孝顺是性德的大根大本。要孝顺父母啊,我们不能糟蹋父母的养育、教育之恩啊;我们要孝顺师父,孝顺佛菩萨,不能糟蹋他们的苦心啊。这个心真的发出来了,不玩弄、不糟蹋这些教诲了,「如贫得宝,改往修来,洒心易行,自然感降,所愿辄得」,这个都是《无量寿经》非常苦口婆心的提醒。
 
所以人要脱离六道,做个清凉汉,得下大决心。所以「祸福无门,惟人自召」。我们听闻佛法了解到,最大最大的福报:听闻佛法,听闻念佛法门,当生可以成佛!那我们已经遇到这个宇宙间最大的福报,「如是妙法幸听闻,应常念佛而生喜」。大家假如心情不好,赶紧把这一句话拿起来念。你们的表情好像没有接到这句话的喜悦呢。你们没有融在刚刚这句话里面,你们是不是还停留在刚刚的情绪当中?「哎呀,蔡老师今天挺凶的,骂我了,我好难过。」诸位同仁,我敢对天发誓,我没有要骂哪一个人。而且我刚刚哪一句话是用骂的?这个句句都是经典的话哦,师父讲的哦,我没有骂人,这个《太上感应篇》说,要「语善、视善、行善」,不可以「语恶」哦,我假如骂人我就「语恶」了。「语恶」,「三年天必降之祸」,我已经明白这个积福的方法了,不能再干「语恶、视恶、行恶」的事情了。
 
好,所以念佛当生成佛,这是人世间、宇宙间最大的福气了,那再不珍惜,那就是最可惜的了,最后悔的事情了。师父讲,「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就是这一些执着、欲望,给我们绑住了手脚,跳不出去六道轮回,往生不了西方极乐世界。所以用功,还得从「格物」下手,「息灭贪瞋痴」下手。
 
修道的过程,重在自知之明,不自欺,知道自己问题在哪里。其实说到感应,随时随地,都可以印证感应。比方诸位同仁现在坐在底下,在中心服务,是不是感应?是不是?今天大家没有发「为往圣继绝学」的心,会坐在底下?有没有人是梦游过来的?没有吧?这就是感应,有感,有应啊。今天大家没有这个承担,会遇到刚好八月三号办宗教和平会议吗?都被我们遇上了,而且我们还有机会去服务大众,服务各个宗教的代表,广结善缘,广修福田,这些因缘是大家的心,自己去感得的。
 
而我们在娑婆界,这一生是业报身,也是感应哦。为什么会到娑婆界做人?「业不重不生娑婆」,「爱不重不生娑婆」。师父最近常讲,情执一定要淡,就是这个情爱,迷惑,造业,受报了,才会到这个五浊恶世来啊。所以明白了,情执太重,就要好好的下功夫,要把情爱放下,尤其是控制占有的念头,这个要在一切人事境缘当中,练功夫要放下。所以「娑婆有一爱之不轻」,你贪爱什么人事物,那个爱,有增无减,放不下,有人会对物品贪爱都有,对人、对事都会哦,假如这个贪爱放不下,临终被此爱所牵,一生的努力,就泡汤了。所以怎么可以不谨慎,观照自己对任何东西不能贪爱,要放下。「极乐有一念之不一」,往生极乐,要「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才能往生。所以「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这个都是感应。
 
「爱不重不生娑婆」,那我们来娑婆界,就是我们这个贪爱重,贪爱再讲直接点,自私心太重,这个是根本。所以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号「释迦牟尼佛」?是透过这个名号,点出我们最严重的问题。从名号当中,都可以感受佛菩萨大慈大悲啊。任何做法,哪怕是名号,甚至是一举一动,都是为了教化我们,用心良苦啊。所以「释迦」是仁慈,对治我们严重的自私自利;「牟尼」是寂灭,是清净的意思,让我们对一切物品、对一切境界不贪爱,常保清净心。「心净则佛土净」啊。大家有没有感觉到,句句都跟感应有道理?我们刚刚念的这些句子,都不脱离感应的道理。
 
所以「极乐有一念之不一,则临终为此念所转」,我们还有贪瞋痴慢这些念头,哇,就被它转掉了,那一生的努力化为乌有,就很可惜了。所以师父常常期勉我们,「咬紧牙关,此生证无量寿」,要能念念保持佛号提起,能放下贪爱,放下习气,这个就很重要。
 
而这个「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在深入经典的过程当中,很重要其实是了解事实真相以后,产生信心,在一切境界当中,不怀疑经典这些真理。而真正信心坚定了,任何境界来,都不会被转。所谓「理得心安」,道理明白了,心就安定了,不会怨天尤人,不会自暴自弃。「惟人自召」了,自己负完全的责任,不会怨天尤人。为什么不会自暴自弃呢?因为明白「本觉本有,不觉本无」。我们有如来智慧德相,「本有」,一定可以恢复;「不觉」,烦恼、执着、分别那是「不觉」,是妄心,它是没有的,它是虚幻的,我们不给它力量,放下它了,它就控制不了我们。明白这些道理了,不会自暴自弃了。又知道虚空法界,是自己的一念变现的,这个道理了解了,那既是一念变现的,那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这一念转过来,境界不就完全转了吗?所以守住当前这一个念头,就非常重要。我们说「从根本修」,不要把事情想得太复杂,宇宙是自己一念变现,想那么复杂,回到自己的念头,正念提起,这个最重要。「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嘛!我们有时候在面对境界的时候,提不起教诲,想得很复杂,脑子里又转了一大堆错误念头,没有这个必要。
 
所以「祸福无门,惟人自召」了,我们明白这个真相,就不迷信了。师父有提到,佛菩萨虽然非常慈悲,但不能给人们添一点福,也不能代人们受一点罪,更不能免除人们一点罪业,求佛菩萨保佑,求神明赦免自己的罪过,这个都是迷信,不合感应的原理。「一切福田,不离方寸」,还是在自己这一颗心造作的。
 
而整个这个虚空法界,就是一个大型的因缘果报。不管是一个人、一个家、一个国,还是不离「祸福无门,惟人自召」。所以,在事相当中,佛菩萨所教诲的,不离因果两个字。
 
今天社会动乱,世界不安,都是共业所感,如何化解这些劫难,唯有大家断恶修善。「惟人自召」,那是心感召来的。所以,我们挽救世间的劫难,最重要的还是断恶修善。而断恶修善要靠教育,他才能够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懂得改过迁善。
 
确确实实,还没遇到经典以前,很多人的善恶,都有偏颇。所以《了凡四训》里面告诉我们,「无有正法,何以参赞天地,何以裁成万物,何以脱尘离缚,何以经世出世」。《了凡四训》的义理,讲得非常好,大家听过师父二十集的教诲,希望大家每个礼拜最少读一次,这样,前面的学习所体悟到的东西会越深刻,那那二十个小时,就没有白费,就会产生更大督促自己、提升自己的力量。
 
而师长后面几天,都有讲到教化众生,要善巧方便。善立方便很重要。而这个方便当中,第一个,帮助众生建立信心。「信为道源功德母」,人家不能建立信心,他就没有办法有成就了。不管是道业,还是事业,甚至是家业,没有信心,谁也帮不上他的忙。「天助自助者,天弃自弃者」。所以从这里看,信心很重要。
 
那第一个,首先我们自己有没有建立对经典百分之一百的信心?这个得要问我们自己。我们自己信心都不足,讲给别人听,也很难让人产生坚定的信心。
 
我们在其位,谋其政,我们现在是在一个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单位,自己都没有信心,名不副实了。要进来做这个事情,就是要我有信心、有使命进来做,不然我们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讲出来的话,甚至于还影响别人的信心,这个就不妥当了。
 
所以假如我们真的信心还不够,那一定要赶紧下功夫,「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要有这个主动的态度。自己都不觉得有信心的事,不觉得重要的事情,我们在这个工作当中,就不能尽心尽力去做,就没有尽忠啊!这个是享福、折福啦。修道之人,只希望这一生过得有意义,不是来享福,不是来折福的。
 
所以,第一个,自己要有信心。第二个,我们要了解,要让大众对传统文化生起信心,就要有榜样出现。我们思维到这里了,那人要有志气:我能给众生立什么榜样?这是我们思维的习惯,每一个道理,最后一定要有下手处,不然叫白听了,不然叫玩弄佛法了。念一念,跟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这是糟蹋佛菩萨的教诲。
 
那我们明白了,我自己要给众生信心。那我是男子,男子的榜样是什么?是担当啊,不退缩啊,值得信任啊,而不是懦弱啊。女子的榜样是什么?是柔和啊,是厚德载物啊,而不是强势啊,而不是控制啊。当下都可以落实佛菩萨的教诲。包含家庭,包含我们扮演的每一个角色,有没有这种使命,给世间做一个好样子?
 
这个时代,我们的根性都不好。怎么出六道?唯有靠自己的愿力超过业力。这个信念太重要了。愿力要大,「大心凡夫」才契机啊,能一举一动都为了给世间人一个好样子看,这个就是大心,这个就是愿力。尤其我们穿的衣服,代表文化,代表我们自己的中心,所以我们互相期许,一举一动,都要得体,不要随顺坏习惯,让人家一看,「这个传统文化中心的人,一举一动都这么随便、这么粗鲁、这么傲慢、这么粗俗」,就很不好了。没有人愿意到中心来造业。但是也唯有我们谨慎,才能够保住我们的修行,才能保住难得建立的一个大众对我们的信心。信心太重要了,对我们自己、对一个团体的信心,我们要对得起大众对我们,还有对团体的信心。希望大家一起护念这一个难得的因缘、难得的形象,为众生、为正法,我们多做一些事情。
 
好,那早上先跟大家交流到这里。谢谢!
 

赞 (0)

本站所有内容共享 欢迎转载 正气文化公益网 反黄之盾

Q群: 218813922 QQ: 516104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