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老师讲座
《太上感应篇》心得分享(第七集)
时间:2016-02-07 09:33 编辑: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点击:
次
http://www.mchunghua.org/Default.aspx
http://www.amtb.cn/rsd/rsd.asp
http://www.fxsp.org/
蔡礼旭老师 2010/7/31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10-014-007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同仁,大家早上好。
我们学习《太上感应篇》,其实就是自爱,顺着自己的性德来处事待人接物。而随着深入的学习,要对感应、对因缘果报的事实真相,我们能更认识、更了解,进而肯定因缘果报的真相。这个「肯定」,到什么程度?任何情况发生,我们都不怀疑感应的道理。比方,我们做了一辈子好事,晚年生病,还相不相信感应的道理?很多的人遇到这个情况,他就觉得圣贤佛菩萨讲的没道理了。所以能认识得够深,才不会遇到境界的时候,生烦恼、生怀疑,甚至怨天尤人了。
我曾经遇到一个朋友,她的人生真的遭遇非常的坎坷。她父亲癌症,她给我说到,她出入医院,就好像自己家的厨房一样熟悉。后来怀孕,生产的时候,还胎死腹中。为了照顾自己的父亲,没有办法顾及婚姻生活,后来还离婚。紧接着,还有更不幸的事情,都发生在她身上。
所以我了解到她的这个身世,真的觉得,自己比起她,太幸福了。可是,很可贵的一点,是她虽然经历人生这么多的坎坷,她没有一句抱怨,她只觉得,是自己的问题,自己做得不好。所以这一念心,我们当她的好朋友,都觉得不尽心尽力帮她,真的过意不去了。所以她不怨天、不尤人,那是因为她对因缘果报,她不怀疑,她能够接受。进而,她能够去断恶修善。所以后来,她也改造她的命运了,现在也在学校教书,家庭也满幸福的。
所以,在修学的路上,「信、解、行、证」。而这个「信」有多深,「解、行」才能不断的推进。假如这个信心有限,深入理解,也很难得力。一个人要契入境界,他的「信、解、行」要融成一体,没有丝毫的怀疑,理解了就赶快去做,这样的人能够契入境界。所以我们也要问问自己,自己信感应、信因果报应,到什么样的程度了?能不能屹立不摇?
当然,佛陀慈悲,把因缘果报的道理给我们多方的开解。比方,「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很多人觉得,「我这一生又没有做坏事,为什么我有这么不好的人生际遇?」所以感应、因果的事实真相,它是通三世的,它不是只能看这一世的。所以今天我们遇到不好的事情,遇到不好的人事环境、物质环境,我们就要想起这一个道理了,「今生受者是」,那是因为前世造作不善业,才感召来这个果报。人真的明白这个道理了,对任何一件事情,绝不抱怨。「为什么是我遇到?」因为是「惟人自召」,那是我前世造的不善业了。
好,所以真明白了,人生就不再埋怨任何事情了,甚至于都觉得,「事事是好事」。不只不埋怨,还觉得每一件事都是好事。为什么?受了以后,这个果报不就消了吗?这个帐不就结了吗?这个冤不就还了吗?俗话讲的,「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而且又说,「无债一身轻」。大家想不想无债一身轻啊?想,是吧?那你就说,「来,放马过来」,是不是?该了的赶紧了,不要我临终的时候才来要,那就麻烦了。
那人能够这样,面对一切恶缘恶报,处之泰然,甚至感谢,甚至还期许自己,转恶缘为法缘,「我要为他演说,不只还他债,还要跟他结法缘」,那这个就是菩萨心肠了。为什么?我假如不跟他结法缘,他又给我讨债,又造业,又堕到三恶道,那跟我有关系啊,我假如不跟他结恶缘,他怎么会做这些恶事呢?他怎么会来找我的麻烦,造这些罪孽呢?所以不只要还债,还要帮助对方这一生不要再堕落了,一定要转法缘。这个是负责任的人、这个是知道因果的人、这个是慈悲的人,应该有的思维哦。
那怎么样可以真正转恶缘为法缘?那我们修养就要好喽,让对方能佩服我们的德行。我们常讲到,布袋和尚说道,「涕唾在面上,随它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大家念了这一首偈,有没有观想一下,自己先预演一下,有人跟你吐口水,你生不生气呀?又生气了,那就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了。立定目标了,「跟一切众生结法缘,给佛菩萨脸上贴金」,有志气。有这么坚定的目标了,得要练功夫,练在一切境缘当中,心平气和。
其实,不要常常想「我」,多替对方着想,就能心平气和了。你看他给我们吐口水,他很生气啊,他一下子瞋恨整个充满他的身心,他难不难过?他难过啊。所以我只想着「怎么样让他气消下来」,那我不就不生气了嘛!我会生气是因为「你怎么可以这样对『我』!」那还是有个「我」嘛。
所以今天假如你先生生气了,你马上跟他讲,「哎呀,对不起对不起,是我不对,你别生气了你别生气了,气坏身体,是我最大的损失了。」你说,这种柔和的言语下去,他先生还气不气得了?你们都没试过,是吧?佛法,要自己去力行、去印证,才知道真实不虚。转自己的心,就能转境界,叫「依报随着正报转」,正报就是心,就是「惟人自召」,自己的心念。
好,所以一个人了解到,「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他不再怨任何的人了,他觉得每一件事情,恶缘,还债,好事;善缘,尽本分,成就对方。那「事事是好事,人人是好人」。
佛陀接着又讲,「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诗经》上讲的,「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啊,这个吉凶祸福都是自己求来的。
那当然,我们这一生求的最大的福:当生作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那这么大的福要靠什么感召呢?「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个是最重要的感召了。那真的,这一生坚定要往生,那时时观照自己的心,是不是菩提心?是不是跟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相应?心净佛土净啊,就感应了。「生则决定生」,这个心时时都跟这五心相应,跟清净心相应,那一定可以往生,那频道早就接上去了。「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那西方极乐世界是普贤法界啊,那我们存心、言行,都跟普贤十愿相应,那这个也有把握往生了。
所以我们处事待人接物,用这五颗心观照,用普贤行愿来对照自己。时时面对一切众生,不只是人,包含我们负责的事、面对的事物,都能恭敬对待,去尽心尽力,去爱护,去珍惜,都是礼敬哦。我们节俭,就是礼敬这些万物了。
「称赞如来」,面对任何人事物,都能看到人家的优点,都能看到人家的付出,这「称赞如来」。
「广修供养」,念念都是利益人的心,成就人的心,能够舍己为人,这「广修供养」。
时时能观照到自己不恭敬了,自己不能欣赏别人的优点,不能舍己为人、念念为人着想,一察觉念头偏掉了,马上反省改过,这就「忏悔业障」了。
所以我们了解到「欲知来世果」,我们以后人生往哪里走,是自己决定的,「今生作者是」。所以,了解到「惟人自召」,就不迷信了,因为了解宇宙人生因缘果报的真相了。
很多人到寺庙,去祈求佛菩萨、神明降福给他,这是迷信啊。福气靠自己去修来的,感召来的,那不是神明、佛菩萨能给我们的。那佛菩萨也不可能代任何的人受任何的罪啊,因为那罪报「惟人自召」,那是自己召来的啦。所以真正明白这个道理,是依照佛菩萨的教诲,好好的断恶修善、转迷为悟,就能转凡成圣,这个才是我们这一生要努力的方向、目标。
所以「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这个道理一明白了,这一生尽心尽力、积功累德,这样的人生就不会后悔了。假如明白这些道理了,没有真正去做,迟早后悔。后悔,都是后面才来悔了。所以《无量寿经》提醒我们一句话,「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现在还年轻,精神都很好,再过二十年,头发都白了,体力衰了,再想勇猛精进,就不容易了。修行,要在当下用功啊,要趁年轻的时候用功啊。
那我讲到这里,诸位长辈不要说,「哇,那我完了」。任何时候,看决心啊,下了决心,「惟人自召」,一个人真下定「真为生死,发菩提心」,这一个心感召什么?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这也是招感来的。
那这个我们就要了解一个事实真相了,为什么能招感来诸佛护念?因为一念遍虚空法界。师父这一两年讲了两次《妄尽还源观》,把宇宙人生真相告诉我们了:每一念周遍法界。大家动一个念头,周遍法界哦。这一个道理细细想想,毛骨悚然。哇,起一个恶念,虚空法界佛菩萨都知道。我们以后还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呢,到时候这些菩萨就说了,「二〇一〇年七月三十一号,是吧?啊呀你看你还说要往生西方,还起那些这么不好的念头。」哇,那时候很丢脸。常常想想,动一个念头,所有莲池海会的菩萨都知道了,不好意思,生羞耻心啊,生惭愧心啊。
所以忏悔的力量,可以让人不断提升。所以往生西方的人,是积功累德的人,是能忏悔业障的人,能往生。
所以动一个坚定往生的念头,真的感得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我们从《阿弥陀经》当中也可以了解这个道理。十方诸佛,各出广长舌相,「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念《阿弥陀经》,念净土经,又念佛的人,十方诸佛都护念,因为这个法门太殊胜了。这个法门可以当生成就,这个法门是把阿弥陀佛成佛的果地上的功德,拿到我们因地上来修啊,所以所得的真实利益,只有佛讲得清楚。「唯佛与佛乃能知,声闻亿劫思佛智,尽其神力莫能测。」所以这个法门的殊胜只有佛彻底了解,叫难信之法,一般的人说不清楚。那我们假如老实念,就得力了。
我们就想一个问题就好了,唐朝的张善和先生,一辈子宰牛,临终这些牛要来讨命了,他吓得半死,哀号啊。一个出家人经过了,赶紧点一炷香,让他大声念「阿弥陀佛」,他念了十声就往生了。那我们想一想,这个「阿弥陀佛」的万德洪名,有多大的功德!多大的力量!让一个瞬间就要堕阿鼻地狱的人,念了十声之后,当生去作佛。所以这个殊胜的因缘,我们肯死心塌地的抓住去念,那这一生绝对不会后悔,不会空过了。假如这么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机会错过了,那真是人生最大的后悔了。
所以这一生要能无怨无悔,就要了解感应的真相。知道是自己造作,感来恶报,无怨;知道这一生把握好当生成佛的机会,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可以当生成就,那就这一生绝对不会后悔了。
而我们了解到,善心、善行感善果,恶心、恶行感恶报。而人会造作恶业,根源还在因为他迷惑,迷惑了才会造业,才会感来这些恶报。所以人只要不迷惑了,就像一个人从小有好的家庭教育,他知道如何待人处事,他知道时时要为人着想、要厚道,他就不会造业了。
现在这个世间为什么天灾人祸那么多?从小没有好的教育,他迷惑,才造业。所以佛菩萨为什么怜悯众生?因为众生迷失自性,造作恶业,那也不是他愿意这么做的,因为他不懂嘛,染上恶习了。所以《无量寿经》当中提醒我们,「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包容,进而怜悯,「为人演说」,要帮助众生能接上正法的因缘。我们做得好,就能感动,就能化人。所以面对一切造恶的人,我们要怜悯,绝对不能指责,不能对立。
好。那这个感应,由心来感。而人的心,在还没有妄动以前,也是清净无染,非常清澈。只是一个妄动,产生了善恶念。善念偏向好事,恶念偏向坏事,慢慢的这个恶习越积越厚,最后习气都伏不住了。那我们可以了解得到,其实所有恶行,最初,也是一个念头不对而已啊,只是这个念头错了,没有很好的把它纠正过来,那越积越厚,就越偏越远了。
所以《易经》当中告诉我们,「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善恶果报,其实都是日积月累形成的。人假如对这个心念非常的敏锐去观照,他就可以慢慢把恶念制止,善念增长。
所以在宋朝,有一位赵康靖先生,他察觉到要从根本起心动念来修,所以他就拿了一个瓶子跟黑豆、白豆,假如他起一个恶念,他就放一个黑豆下去;起一个善念,他就放一个白豆下去。一开始的时候,每一天起的恶念多,所以黑豆很多。当然,这个是正常现象,每个人在修行的过程当中,都是慢慢的把习气转过来,把念头对治了。紧接着,下定决心去改过、去调伏,过一段时间之后,白豆比较多了,黑豆比较少了。最后,他连善念都不执着了,连这个瓶子跟黑豆、白豆都收掉了,心地清净、透亮,不思善、不思恶了。
所以我们行善,最后,也不要执着善报。有求了,就感三善道去了;无求了,清净心,就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所以赵康靖先生这个方法值得大家参考,因为用这个方法,我们就不自欺,能了解自己的状况。
所以东岳大帝曾经训示过我们,「为善如春园之草」,春天的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人行善的态度,慢慢慢慢的他那个善就越来越提升了。「为恶」,行恶呢,「如磨刀之石」,他每天要磨刀,那石头其实每天都有,「不见其损,日有所亏」。所以今天假如我们恶行不对治,每天都在折我们自己的福报了。每天恶念止不住,三年五年,这福都折完了。就像经上讲的,「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了。但是每一天都是不断的要求自己行善,三五年之后,善报就会现前了。
好,所以我们谨慎到,善恶都要在这个念头当中去下功夫,而善行、善心要不断的积累,才能改造我们的命运。
今天先跟大家交流到这里。谢谢!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