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老师讲座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第八集)

时间:2016-02-05 11:06   编辑: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点击:


http://www.fxsp.org/

http://www.amtb.cn/rsd/rsd.asp
http://www.mchunghua.org/Default.aspx
http://www.amtb.tw/rsd/jiangtang_ch.asp?web_choice=58&web_rel_index=1125

  悟道法师主讲  2008/3/12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WD19-017-0008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第八集的播出。诸位观众,大家好,阿弥陀佛。上一集我们讲到俞净意先生遇到灶神开示之后,从大年初一那一天开始,自己取了一个道号,叫做「净意道人」,发誓愿要除妄念、杂念、习气。
  【初行之日。杂念纷乘。非疑则惰。忽忽时日。依旧浮沉。】
  上一集讲到这一段,这段是说一开始修学的时候杂念还是很多,无法控制,『杂念纷乘』。不是怀疑就是懒惰,懈怠、退转,精神提不起来,这是惰。『惰』是懒惰、懈怠的意思,退转、退步。『忽忽时日』,「忽忽时日」是一天过一天,恍恍忽忽,胡里胡涂一天又过一天,跟原来一样。『依旧浮沉』,浮浮沉沉,就像人掉到水里,一会沉下去一会又浮出来,浮浮沉沉。这就是刚开始修的情形。相信同修都有这个经验,特别是念佛的人,念佛怎么杂念还是这么多,没有念佛的时候觉得没有杂念,心静下来要念经、念佛,发觉杂念一大堆,很难控制。我们读了俞净意公修学的经验,再看《了凡四训》修学的经验,这段跟了凡他遇到云谷禅师开示以后,开始在修改造命运断恶修善,前面的阶段是一样的。我们要是照样去修,当然也不例外,也是跟他一样,知道这个情形以后不用怕,这是很正常的,本来就是会这样。袁了凡是过来人,俞净意也是过来人,每个人开始都是这样,都是进进退退。问题是前面讲的要有忍耐心、要有永远心,这两种心很重要!只要有这两种心,有恒心、有决心,要痛改前非,这些毛病慢慢会改掉。
  一下断,马上要断得一乾二净,这比较不容易的,这不是一般人说断就断得掉的。一下断是断不掉的,古人这些前贤都有榜样给我们看,不是一下手就能断得干净的。由此可知,听讲最重要。为什么家师净空上人一再强调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假如我们要求真实的效果,《了凡四训》、《俞净意公遇灶神记》一遍讲完了,过一个礼拜再重新开始,重头开始讲,一年当中要讲十遍、二十遍,每天听,每天讲,一年下来大家都改了。为什么?天天在劝!如果只劝一遍,讲完了这本书放到书架上,束之高阁,忘记了,还是提不起来,因为忘记了,提不起来,所以不容易!可以说一百人当中听一遍就能提起来的,恐怕一百人当中还找不到一个,甚至一万人当中找不到一个,十万人当中也找不到一个,一百万人当中也找不到一个,这是真的,特别在我们这个时代。如果真正想要成就,一年当中得听十遍、二十遍,这就不一样,每天熏习,每天提醒,相信同修们当中,最低限度也有二分之一的人能成就,这是一点也不假。
  所以同修们千万不要以为这本书我听过了,这一本经我已经学过了,说实在话,菩萨从初发心到等觉天天都在学,都在重复,没有一天不学习的,怎么可以说学一、两遍就可以?所以跟大家说实在话,听这个经才真正叫有福报,你现在去听大经大论,那个太高了,好是很好,我们做不到,做不到就没有受用,没有效果。听这个经,听《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俞净意公遇灶神记》,马上可以得到,这比较浅显,也是我们眼前必须要修的,立刻就收到效果。诸位果然能够以三年的时间,从这上面奠定基础,三年以后,你再学大经大论,那就不一样了,人就变样了,你就是真的菩萨,到那时大经大论才能契机。像我们学净土法门也不例外,学净土法门,净土是大乘法,不是小乘法,佛在佛藏经里跟我们说,不先学小乘,先学大乘,非佛弟子。中国学佛的人自古以来学小乘的很少。小乘两个宗派成实宗、俱舍宗,在唐朝中叶以后就没有人再学习了,在这以前还有人学。以后中国这些四众弟子,没学小乘,学什么?儒家、道家,像现在净空上人提倡的,儒家《弟子规》,道家《太上感应篇》。《感应篇》也是净宗十三祖,印光祖师一生极力提倡的一本善书,这是道家的。
  过去的读书人,从小就接受儒、道的熏习,用儒、道的内容代替佛法的小乘法,因此学佛直接学大乘法大家有成就,因为有小乘的基础,它是以儒、道代替小乘法。现代学佛的人,儒道不学习,小乘佛法也不学习,没有基础,直接就学大乘法,当然有困难!怎么学也学不成。甚至有人愈学烦恼习气比以前更加增长,不但没有减轻,愈来愈严重,这原因就是没有基础。因此家师净空上人最近这几年一再呼吁强调,要从《弟子规》学起,如果有这个基础,我们再学《太上感应篇》、《了凡四训》、《俞净意公遇灶神记》这篇文章,这就没困难了。俞净意这篇的重点在意恶,我们可以从意恶来对治,这是从根本修,这也是非常重要。我们有了小乘佛法的基础,儒道就等于小乘佛法,再学大乘法才契机,才能得到受用。不然的话,说老实话不契机,也就是说还不适合我们现前的程度,我们还没有这个程度、不够条件修学大乘佛法,包括念佛法门在内。念佛法门也是大乘法,你看《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净土是大乘法,不是小乘法。
  大乘法建立在小乘法的基础上,小乘法建立在人天善法的基础上,没有这个基础就像盖大楼,《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净业三福跟我们说得很详细,说修学的次第,净业三福。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一福是人天福,是最基本的基础。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出世间声闻、缘觉二乘福,从三皈依开始,我们学佛大家都知道要皈依,你受持三皈、能够落实三皈,这是第二福。第三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诵读大乘,劝进行者」,这是大乘菩萨福。这三福就好像是三层楼,第一福人天福比喻第一层楼;第二福从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是第二层;第三是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诵读大乘是第三层,大乘菩萨福。第二福、第三福都建立在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个人天福的基础上。所以佛在《观无量寿佛经》,在他还没有跟韦提希夫人说《十六观经》以前,先教她修三福。这三福说完以后,佛对韦提希夫人说,也等于是对我们大家说,这三福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我们修净土、修净业,实际上不管修哪个法门、哪个宗派,都是修净业,正确的修因就是这三福。可见这三福,不管你修学哪个法门,大乘小乘、显宗密教,乃至你没学佛要得个人天福报,都离不开这三福的范围。我们现在看到《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安士全书》,包括《俞净意公遇灶神记》这是属于第一福,人天福。
  我们现在没有这个基础,一开始就学大乘法,怎么学也学不成。学不成就的原因就是没有这个基础,就像盖大楼没有打地基,怎么盖得起来?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修行人,为什么修了几十年还是胡里胡涂,不能成就的原因就是这个基础都没有,都修得不好。《弟子规》是教我们做人,人都做不好,要怎么作佛?佛是最高的果位,成佛也要从做人开始。因此净宗十三祖印光祖师生前劝大家,特别劝念佛的人,要从「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在这个基础上,信愿念佛,求生西方,这样才能往生西方。如果没有这个断恶修善的基础,只有念佛要求往生西方,也不能往生。为什么?念佛信愿行,我们有信、有愿,相信也发愿要去西方,但是有信、有愿还要有行,行是念佛要念到一心不乱,起码要念到功夫成片。如果没有断恶修善,念佛怎么能达到功夫成片、一心不乱?行不得力,不能功夫成片,虽然想往生西方,可是有障碍,行达不到标准,没有达到经典讲的「一心不乱」的标准。所以信愿行缺一样都不可以。
  所以前面「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实际上,它是包括在行里面,信愿行的行里面。这个行是助行,念佛是正行,帮助念佛功夫得力是助行。一般人如果没有断恶修善这个助行,念佛功夫不会得力,除了这个人过去生修的善根非常深厚,像锅漏匠这种人,老实念佛的人。真正老实念佛的人,你仔细观察,他真正能够老实念佛,他当然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哪有说这个人老实念佛,他还无恶不作,常常起恶念,这怎么算是老实?那就不老实了。所以真正老实的人,虽然你好像没有看到他在修,但是实际上他做出来的行为跟这些都符合,「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都符合,我们可以仔细观察。如果我们不能老实,助行就非常重要了,所以印祖才会一再提醒、劝勉我们,所以在这方面要多多留意。我们如果希望这一生有一定的成就、决定的成就,这个不能疏忽。这个如果疏忽了,经念得再多,佛念得再多,思想行为改不过来,无法改变就会障碍你,这个非常重要。
  虽然这篇文章不长,如果真正落实去做,确实我们第一福的基础就有了。所以念佛要往生西方,有信愿念佛,有这个基础,我们念到功夫成片没有问题,绝对可以达到,可以达到第一福,这是我们这一生决定有把握往生西方,起码三福要做到第一福。所以我们做到第一福,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往生西方是下辈往生。如果能再提升,落实第二福,这样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是中辈往生。如果可以做到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样信愿念佛求生西方,这是上辈往生。所以三福全部都做到了,这样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净土是上辈往生,这是配合《无量寿经》讲的三辈往生,上辈、中辈、下辈。这个上中下三辈都是善人,下辈是世间的善人,中辈是出世间的善人,上辈是菩萨,发大心的善人,所以说读诵大乘。这个基础的修学,必须要天天听、天天讲,天天大家在一起切磋琢磨,这样才有效果。读了这一段,我们的信心、勇气就要提起来。你看俞净意先生的习气很重,相信我们想一想自己的习气也是如此,知道自己懈怠提不起来。我们看他怎么修,看下面的文:
  【因于家堂所供观音大士前。叩头流血。敬发誓愿。愿善念永纯。善力精进。倘有丝毫自宽。永堕地狱。每日清晨。虔诵大慈大悲尊号一百声。以祈阴相。】
  这是求佛菩萨加持,求佛菩萨在冥冥之中加被我们。他的精神提不起来,心里恶念、杂念,贪瞋痴慢、嫉妒这些杂念还是很强,无法降伏。就想到他家里有供奉观世音菩萨,求菩萨加持。他很诚恳的求菩萨,『叩头流血』,就是拜佛叩地叩到头都流血,表示他非常坚定求菩萨加持。『敬发誓愿,愿善念永纯』,再发大愿,在菩萨面前发大愿,「叩头流血」再发愿,愿他的善念永远纯善,没有恶念夹杂,这就叫做「善念永纯」。念佛,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不夹杂什么?不夹杂恶念,实际上连善念都不夹杂,要净念。『善力精进』,「善力」就是做善事在外面的力量能够精进,内心的善念永远可以纯善、纯正。『倘有丝毫自宽,永堕地狱』,这是自己要求自己,他发愿如果再宽恕自己;一般不成就的原因就是对自己太宽恕,对别人很严格,要求别人很严格,要求自己就很轻松。我们一般说别人错误不能原谅,自己错误可以原谅,都在原谅自己的错误,这怎么会成就?所以真正修行人是反过来,别人可以原谅,自己不可以原谅,不能替自己找理由。『倘有丝毫自宽』,他在菩萨的面前发愿,我自己如果有一点宽恕自己的心,『永堕地狱』。发这个愿很重!我们如果有办法像他这样发愿,改过一定可以改得过来。
  『每日清晨』,他求佛菩萨加持,因为靠自己的力量断恶修善,实在是恶的力量太强了,很不容易,所以要求佛菩萨来加持、来帮助。我们从这里看到,他『每日清晨,虔诵大慈大悲尊号一百声』,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念一百声,早上拜几拜佛,念一百声观世音菩萨圣号。一百声并不多,相信同修们念佛一天不止念一百声,有人念一千声、一万声,甚至有人好几万声的也有。但是诸位要知道,恐怕我们的心不如俞净意,他的一百声,声声虔诚,真心在念,恳切的心在念。我们现在一直在念,有口无心,口念心没有念,嘴里念佛,心里还是想其他的,打妄想,这是古大德说的,这样念佛「喊破喉咙也枉然」。你没有收心、摄心在念,没有恳切在念,只有嘴念心没有念。心念什么?前面讲的,贪淫、客气、妄想诸杂念,念世间杂七杂八的,念自己的子孙,念这些,哪有在念佛?都是夹杂这些,念是有念,但是夹杂这些东西,这就不纯了。所以我们念一万声,可能抵不上他念一声的效果,那个心态不一样。这就是要诚、要敬,要用诚敬心,诚心诚意去念、去修。他能够发这个誓愿,我们看到俞净意先生这样发愿,我们也要向他学习,要学习他发的誓愿。发誓愿是督促自己,念观音也好,念阿弥陀佛也好,主要要诚敬,要真心去念,不能边念佛边想其他的事情。想别人,想杂七杂八的,这就是夹杂,那哪里是在念佛?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很多人在念,其实为什么说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因为那都不是真正在念佛,念佛当中还夹杂这些杂七杂八的,这些妄想诸杂念。这个世间牵肠挂肚的事情,一大堆挂在心里,放不下!这样念,就是古大德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枉然是没效果!所以念佛这个「念」字是心念,主要是心念。心真正挂念的只有阿弥陀佛,只有观音菩萨,其他统统放下,其他不管什么事情,都不放在心上,这样才是真正念佛,这样才有感应。俞净意虽然念一百声,他这一百声都没有夹杂,很纯!这就有感应了。有感应,没有感应,我们自己很清楚,不用问别人。下面这是感应的情形,请看文:
  【从此一言一动。一念一时。皆如鬼神在旁。不敢欺肆。】
  这几句话非常重要,这就是他所以能成功,能够转变命运关键所在。有这一念,好!他求佛菩萨加持,虔诚在观音菩萨面前拜佛,叩头叩到流血,发大愿,不能原谅自己,若是原谅自己,永远堕地狱,不能超生。发这个愿,每天拜佛念一百声观世音菩萨,求菩萨加持,从此以后就有效果出来。『从此』是从此以后,『一言一动,一念一时』,从他发这个愿,求佛菩萨加持以后,「一言」是讲一句话,「一动」是一个动作,「一念」是一个念头,「一时」是任何时间,不管在什么地方,『皆如鬼神在旁』。「旁」是旁边,就像鬼神时时刻刻在我们旁边,古谚云:「举头三尺有神明」,举头三尺高就有神明,照佛经讲不止三尺,鬼神太多太多了,人肉眼看不到,但是鬼神看我们看得很清楚,这就是对鬼神的一种敬畏。好像有人在旁边,我们就不敢做坏事,旁边没人,自己独处就很容易放肆。所以儒家讲修身养性,讲「慎独」,慎是谨慎,独是独自一人的时候,就要像很多人在我们身边一样,「十目所视,十手所指」。自己独自在房间里面,就要像有十对眼睛看着你,十只手指着我们。我们如果有这种警觉心,自己一个人也不敢随便,也不敢放肆,就像在人前,我们就很收敛,不敢放肆;没人看到,就没关系了,随随便便。这是没人看到的时候,有许多鬼神在监视,不敢随便。如果有这种感觉,这是初步功夫得力,才有这种感觉,否则的话,还是没有感觉。没有,就是业障之相,业还很重,还没消除。业障重他就没有这种感觉。他有感觉的时候,『不敢欺肆』,这是他成功的地方,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都有鬼神看着我们,有这种警觉心,当然就不敢自欺、就不敢放肆、不敢随便、不敢做坏事了。下面说:
  【凡一切有济于人。有利于物者。】
  『物』包括一切动物乃至于植物。
  【不论事之巨细。身之忙闲。人之知不知。力之继不继。皆欢喜行持。委曲成就而后止。随缘方便。广植阴功。】
  这是在「行持」上转过来了。前面一段是从心地里面转过来,那颗心时时刻刻提高警觉,好像鬼神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监察、监视,不敢胡作非为,自己一个人也不敢胡作非为,心保持着高度警觉。有这个心态的转变,在行持方面他也转过来了,前面心地一转,心一转,行为就跟着转了,身口的行为就随着转了,这是我们应当学习之处。从此以后,凡是一切于人有利益的、于物有利益的,只要对大众,对一切人物有利益的,不管是大事也好、小事也好;自己忙也好、闲也好;别人知道也好、不知道都好,都无所谓,我就是要去做,只要对人有利益、对物有利益的。做的时候也不必考虑力量够不够,我有没有力量做这个好事?不考虑这些。我是不是能够把它做到有始有终?也不考虑这个。我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尽心尽力去做;做到一半,没有力量再说,这样功德才能圆满。
  下面批注说:「只问事之应为不应为」,就是说只问这件事应该做或者不应该做,「不问力之能继不能继,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事无有不办者」。这是说做好事,不管力量达不达得到,能不能继续做,只是问这件事情该不该做,应该做我们就要认真尽心尽力去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人有这个诚心、有这个善愿,天必从之,「事无有不办者」,事情没有一样办不成的。就像二00一年年底,家师净空上人听说二00二年,这就是民国九十一年的时候,三三一大地震,听说那时台湾有个大灾难。所以家师提倡印《乾隆大藏经》来消灾。交代悟道办这件事,家师交代,这是要让住在台湾的人大家来发心,大人小孩、在家出家、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大家发心。但是印藏经不是印一般的经典,费用非常庞大。家师交代悟道做这件事情,那时候我听到这是要消灾的,印藏经祈求消灾免难,这个事情是应该做的。家师交代的时候都没有钱,连一块钱都没有,印一部藏经要花好几万块,连一角钱都没有。我们只是问这件事情该不该做,应该做,我们就要去做,没钱也要尽心尽力去做。如果那时候我要是想没钱就别做了,这没办法做,今天藏经就印不出来了,印不出来供养大家。同时大家都秉着这个念头,这是该做的事情,都尽心尽力去做,所以那时候印藏经,我提倡从一块钱开始,你捐一块钱也好,多少都好。
  果然得到佛菩萨的加持、大众的发心,我们在这几年当中,《乾隆大藏经》不但印了四、五千套跟大众结缘,供养大众,而且还编成了目录。在乾隆皇帝的时代,编这藏经还没有编目录,没有编目录要查数据比较不方便,因此大家以前用藏经查数据,都是请日本的《大正藏》,因为《大正藏》它有编目录。《乾隆大藏经》没有编目录,《乾隆大藏经》它的字体比较大,容易阅读。《大正藏》的字体小,错字也比较多,但是它的优点就是有编目录,查数据容易。以后编成目录,现在家师又请人圈句读,一句一句加上句读,方便大家读诵。后来又加印了两千套,我们社团印一千套,听说家师那边也印一千套,可能会增加至两千套,这个印出来更方便。因此那次灾难,我们台湾二00二年,民国九十一年三月三十一日那个地震减轻了,确实有感应,这是大家发心、佛菩萨加持。这就是像这段所讲的,只问这个事情应该不应该做,应该做的,虽然力量达不到,也要尽心尽力去做,佛菩萨会加持。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事无有不办者,人有善缘,天必从之」,佛菩萨也会加持你,能够成就。
  所以只要是好事,心里往这方向去做,没有做不到的。『皆欢喜行持』,欢欢喜喜去做。委曲婉转,一定要把它做到成就而后已,这就叫做『随缘方便,广植阴功』。「阴功」,就是做好事,不一定要让别人知道。有时候做好事,别人会知道,不是我们自己特别去宣传,别人知道了那当然没关系。所以我们做好事,《了凡四训》里面说,「阳善享世名,阴德天报之」,阴功就是阴德,阴德的果报比较殊胜、比较长久;阳善呢?你能够得到好的名声,那也是福报。人得到好名声是福报,但是名声一报出来,福报就报掉了,所以有智慧的人积阴功。这几句讲的是「行持」。这集的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这里。下面,我们下一集再继续向大家报告,谢谢大家收看。阿弥陀佛。

赞 (0)

本站所有内容共享 欢迎转载 正气文化公益网 反黄之盾

Q群: 218813922 QQ: 516104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