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老师讲座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第七集)
时间:2016-02-05 11:03 编辑: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点击:
次
http://www.fxsp.org/
http://www.amtb.cn/rsd/rsd.asp
http://www.mchunghua.org/Default.aspx
http://www.amtb.tw/rsd/jiangtang_ch.asp?web_choice=58&web_rel_index=1125
悟道法师主讲 2010/3/12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WD19-017-0007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第七集的播出。诸位观众,大家好,阿弥陀佛。上一集我们讲到灶神指点俞净意先生对治意恶,我们看文:
【君从今后。凡有贪淫客气。妄想诸杂念。先具猛力。一切屏除。】
上集我们讲到这一段,这是教他彻底悔改,从心地里面把妄想杂念断除得干干净净,『一切屏除』。诸位想想,我们凡夫每一个人都有妄念,特别是学佛的人,也知道要断除这些妄想杂念,可是讲的简单,实际上,要把这些妄念断除,确实不容易。我们哪一个人不想断妄念?哪一个人不想自己心地清净?虽然每天想,可是依然妄念纷飞,控制不住。这个原因是什么?原因这是一种业障之相,这叫做业相,讲得实在一点,这是恶业之相,我们立刻要觉悟,这不是好相。觉悟才是改过的基本,不觉悟就不能改,觉悟就有改过的希望。所以古大德告诉我们,「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是什么?就是此地讲的『贪淫、客气、妄想诸杂念』,这就是念,就是这些念头,乱七八糟这些念头。这些念头一起来不要怕,起来立刻就觉悟,就想到我业障深重,为什么还有这些妄念起来?还有这些罪业之相?如果我们能够提起这一念,这一念就叫做觉。发觉我怎么又起这个念头?这个不对,不能随着这个念头转,这就是觉,这一念就是光明,这一念就叫做惭愧心。发觉自己错了,我们应当向哪个方向走?下面说:
【收拾干干净净。】
这些妄想,「贪淫、妄想、客气诸杂念」,这些乱七八糟的念头,要收拾得干干净净。我们刚才说过,这个要把它收拾干净,也没那么简单,妄念,你没有刻意去想,它自己也会跑出来。这里接着下面就是教俞净意先生,同时也是教大家,这是教我们初步用功的方法。换句话说,我们现在不晓得要从何下手,下手的初步告诉我们,把那些恶念统统都去掉。但是你要去掉它,偏偏那些念头又跑出来,要怎么用功?这里说:
【一个念头。只理会善一边去。】
就是说起念头,提起善念,想好的。依照佛经的标准来说,善念也不好,也不是真正清净,这是没错,这个理论却很高。如果想要连善念都没有,恶念也没有,我们一下子做不到。也就是说,凡夫不可能没有念头。无念,没有这些念头就不是凡夫,是圣人了。所以我们还是要从基本的方法做起,先断恶念,就是想到一个恶念,为什么不多想一些善事?全在打恶的念头、恶的妄想,为什么不多打一些善的妄想?这是初步下手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就是以善念代替恶念,善念总是比较好,虽然还不能脱离六道,但是在六道里面能够往生三善道,恶念是往生三恶道。初步以善念代替恶念,念头一起就想善的一边,叫我们都不起念,我们做不到。这是说一般人。
如果我们修学净土的人,最好就是念佛,不管善念恶念,念头一起,都把它换作南无阿弥陀佛,都念南无阿弥陀佛,或者念南无观世音菩萨,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念南无阿弥陀佛和念南无观世音菩萨,这叫净念,这一念是净念。因为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六道十法界都没有,在哪里?西方极乐世界、一真法界。所以念佛修学净土法门的人,殊胜方便究竟圆满也就是在此地。不管什么念头起来,都把它换成阿弥陀佛这一念,用阿弥陀佛或者用观世音菩萨,来代替所有的妄想杂念,这对凡夫来说,大家比较能做得到。念头换久了,自自然然剩下佛念,其他的念头就没有了,剩下这一念而已,这一念就叫做净念。这是最方便的一个方法,也是修净土法门殊胜的地方。二六时中,每天二十四小时只要提起这个念头就好,念佛、念菩萨的念头。不但在心里头要做一个大转变,而且在行为上也要转过来。在这里灶神告诉他:
【若有力量能行的善事。】
就要去做。要用什么态度去做?
【不图报。】
做了善事,不要希望别人报答我们。我们对别人有恩惠,不希望你要报答我,就是说我们只付出不求回报,这就叫不图报。没有求人报答的念头,总是认为我行善,我帮助别人,这是我应该做的,是我的义务,本来就应该做的。甚至我们做善事、对人好,人家不但没有报答我们,反过来以怨报复、以怨报德。我们遇到这个也没关系,我们问心无愧,这是对方的误会,也没有关系,我们还是要放心大胆去做善事、做好事。所以做善事、做好事,往往也会引起别人的嫉妒障碍,这在现实社会当中非常普遍,没什么好奇怪的。所以我们不要做了几桩好事,人家反而埋怨你、怨叹你,好事你就不做了,就退转了,觉得好人不能当,为什么做了好事,对人好,还要受人责备?
如果我们想到《金刚经》里面所说的,我们现在过去所造的业障深重。《金刚经》佛告诉我们,如果有人受持《金刚经》,被人轻贱、轻视、侮辱、毁谤,不能退心,不是你持经没有功德,这正是自己过去造的恶业很重,应该要堕三恶道,因为现在受持《金刚经》,受持一切大乘经典,遭受别人侮辱、毁谤、嫉妒、障碍,这就是消我们的业障,将我们应该堕三恶道的业,在人间重报轻受。堕三恶道是很严重的果报,堕落以后不知道多久才能出头,现在因为修了这么大的功德,因此在人间受点苦报,代替三恶道的恶报,这叫做重报轻受,减轻了。要知道这个事情真相,不然做好事,反而被人嫉妒、障碍、毁谤,就退转、退心,不再做,这就错了。所以《金刚经》上说的这句非常重要,要时时刻刻想到佛在经典上为我们开示的这些话。所以做好事绝对有好报。做好事,好报还没有现前,就是我们的业障还没有消除;甚至还遭遇这些毁谤,这是消我们的业,所以不能退心,只要理会善一边去做。
【不论大小难易。实实落落。】
『实实落落』是踏踏实实,脚踏实地,实实在在去做。不能做假,要做真的。批注说切切实实,直接痛快的去做。
【耐心行去。】
大小善事都要有耐心,这不是一、二天,一天如此,一年如此,一世还是这样去做。并且还要发愿,生生世世都要这么做,这才叫做菩萨,世世常行菩萨道。这是我们力量办得到的,我们尽心尽力去做。还有一些善事,我们力量办不到,力量达不到:
【亦要勤勤恳恳。】
换句话说,我力量虽然达不到,我有这个心,有心要做,不是没有心,要存这个心。
【使此善意圆满。】
诸位要晓得,所谓「功德圆满」,到这个时候,确确实实圆满就是这么解释的。不是每样事情都做好、都做完成了,才叫圆满。为什么?有的事情你力量达不到,不是不做,力量不够,力量虽然达不到,但是你有一个圆满的心,这样这桩善事的功德就算圆满。所以佛法里面常常讲「论心不论事」,就是论你的存心,你是不是有心真正要做这件事。心地里面善意如果不圆满,就是心发得不够,善事、善行做得再多,这也不能算是圆满。所以我们看《了凡四训》说,善事有半有满,满就是圆满,半是一半而已。如果论心地来说,论心不论事就是看存心。下面说:
【第一要忍耐心。】
没有忍耐心,一切都不能成就。忍耐心就是菩萨六度里面第三度忍辱度,「忍辱波罗密」。忍辱为什么翻译经典的法师不把它翻成忍耐?在古印度的意思是忍耐。凡事要忍,要有耐心,如果没有忍、没有耐心,什么事情都做不成。譬如我们学一门功夫你没有忍,也要吃些苦头,付出一些精神力量,你没有耐心,学一天、二天都还没有学成就,就不学、放弃了,这样怎么会成就?当然不会成就。所以世出世法,没有忍耐,什么事情都不能成就,没有一样做得成功。翻经的法师为什么不把它翻成忍耐?这是中国文化的关系,在世间法里面中国古人,特别是读书人,古代社会是士农工商,这是中国人在过去的时代,将社会阶级分为四大类,各人的行业。现在也是不离开这四大类,士是读书人,现在说知识分子,读书人,这是第一类;农是务农的,现在同样全世界都有;工是工业,商是商业。虽然现在行业比古时候,古时候说三百六十五行,行行出状元,现在不止三百六十五行,可能多十倍以上,但是再多也不出这四大类,士农工商。在过去的时代,士,读书人,就是现在讲的知识分子,普遍受到社会大众的尊敬。古代读书人都是读圣贤书,中国古代的读书人,有一句话说「士可杀,不可辱」,就是说一个读书人,你把我抓去杀头可以,但是不能侮辱我,把受人侮辱看得很严重,以佛法来讲,很执着。因此翻经的法师针对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执着,所以忍耐的耐改成辱。这也就是说,忍里面这是最难忍的,最不愿意忍的就是辱、受人侮辱,连最难忍的、受人侮辱都能忍了,其他还有什么不能忍的?取这个意思。所以翻作忍辱,就用这个字。能够忍耐,才可以成就,所以忍耐是福德之相。
所以你要用人,老板要雇用员工,也要雇用能忍的;老板自己本身要做事业,自己也得忍耐,互相都要忍耐,你如果不能忍,你就无法成就,事情做不成。我们仔细看,一个人如果不能忍,这个人就没有福报。能忍的人就是福德之相,这个人有福德;不能忍的人,这个人没有福德、没有福报,走到哪里,待没三天就想走人,稍微遇到一点挫折,他就不做,这不能忍,这个人一生一无所成。所以忍耐是福德之相,反之不能忍耐的人就是罪业之相,所以我们要学忍耐。
【第二要永远心。】
『永远心』就是恒心。恒心不变,既然发了这个愿就决定不改变。无论在什么环境里面,顺境也好,逆境也好,一定要以行填愿,久久功德自然圆满。要有长远心,不能做个三天、二天就不做了,这个不行。所以要永远心,心要有永远心。
【切不可自惰。切不可自欺。】
这两句是要痛戒的。『惰』是懈怠、懒惰。往往一般人刚刚发心的时候,心行都非常勇猛,时间久了就懈怠,所以他不能成就。古人常说,如果个个人都能保持初发心,那就成佛有余了,没有一个不成佛的。可见初发心,确实是真心、是清净心、是勇猛心、是精进心。古人也有一句话说得很有味道,「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二年,佛在西天;学佛三年,佛化云烟」,不见了,愈学愈变成老油条,这样的学法,诸位想想,怎么会感应道交?怎么能感应?不可能的事情!感应是从精进而来的,不是从懈怠中来的,所以我们要戒懈怠。不可以自欺,就是不能欺骗自己。说实在话,欺骗别人很容易,欺骗自己难。人要做到不自欺,如果能做到不自欺,没有一个不成就的。
所以必须要拿《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每天读诵。这就是一面镜子,每天早晚拿出这面镜子照一照,照我们的心、我们的行为,我今天的心、今天的行为,是不是像经典说的。诸位要想真正学佛,在佛法里头要有成就,就应当老老实实、恳恳切切,把《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学三年,把基础奠定好,然后学佛法才能得力,否则的话想要学佛法能得力,那是相当之困难。现在看到有很多老修行、老同修,常常在一起讲话谈起,学佛学了几十年,不得力!原因在哪里?没基础,没照着做,也就是说,懈怠、自欺,从来没认真过。没有认真在断恶修善的基础上下功夫,修到最后,满腹的牢骚,没有成就,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怨天尤人,那怎么行?换句话说,心行都与佛法相违背。下面说:
【久久行之。自有不测效验。】
『久久』是只要你长久这样做,实实在在的做,也就是认真修三业清净,照这样做,自然有你意想不到的『效验』,「效」是效果,「验」是应验。下面说:
【君家事我。甚见虔洁。特以此意报之。速速勉持。可回天意。】
后面这几句都是劝勉的话。俞净意先生对于灶神爷还是很相信,每个月初一、十五烧香上供。『虔洁』就是虔诚、清洁,他把灶整理得很清洁,很虔诚的烧香上供,整理得很干净,这是对灶神爷的恭敬,恭敬心的表现。他有这种遭遇,因为他有这点善行,才能得到这种感应,得到灶神爷现身指点他,特别把这个意思告诉他。『速速勉持』,「速」是快速,不能再等待,勉力修持,赶快勉力修持,可以挽回天意。挽回天意也就是扭转命运、改变命运。不是不能改造命运,可以改造的,只要你自己「速速勉持」。
诸位读了上半段文之后,我们平心静气的想一想,我们一生的遭遇,还没到俞净意先生这样的程度。诸位想想,他的遭遇多凄惨,生了九个孩子,死了七个一个失踪,三餐不济,这个遭遇确确实实比我们凄惨,凄惨得很多。换句话说,我们三业的过恶还没有他重,他都能挽回,我们要是能照做,挽回的时间比他更短。他要三年,诸位如果去做,认真做,一年就可以改变。这一点不假,我们要相信。灶神爷对他的开示就讲到这一段。前面指点出他错误的地方,就是意恶太重,做的善事都没有落实,劝他要对治意恶,从今以后要用勇猛精进的力量,把这些贪淫、客气、妄想诸杂念,一切把它屏除掉。一个念头,只理会善一边去,力量所及的善事恳恳勤勤、实实在在去做。力量达不到的善事,也要存这个心,这个善意要圆满,虽然做不到,但是确实有这个心。做好事不要求别人报答,也不必让人知道,甚至受到别人侮辱、毁谤也没关系,也要认真继续去做,不能退转。要永远心,要忍耐心,实实在在去做,这样长久的时间做下去,必定有效果,会应验。这是灶神劝他赶快改变、修持。灶神跟他说到这里,对他的开示说完了。下面大家再看文:
【言毕。即进公内室。公即起随之。至灶下。忽不见。方悟为司命之神。】
灶神对他这一番开示讲完之后,就往他家里面去,本来是在客厅讲这些话,讲完就往他的屋子里面去,走到厨房里去。古时候的房子,前面是客厅,厨房都是在后面,走到里面去。张先生说完就『进公内室』,往里面走去。俞净意公就赶快起身跟着后面进去,走到灶下,忽然张先生不见了,『忽不见,方悟为司命之神』,那时他才觉悟,原来张先生是他家的灶神爷。他每天拜的,每年都写疏文,请他报告上帝,就是灶神。这个神明示现,跟人对答讲话,这是很稀有的事情,但这是事实。在第一集的时候跟大家报告过,在台湾老国代周邦道居士,周邦道老居士,他的夫人过去在大陆上,在他家的客厅,遇到地藏菩萨化作出家人,来跟她化缘,化香油钱,她没有给他。化作一位出家人,也是面对面,就像普通人这样对话,讲完也像灶神一样,忽然不见了。这在经典上告诉我们,这叫做化身来的,化身示现。
经典告诉我们,佛菩萨,这些天地鬼神应化身,应身到人间就跟一般人一样,有父母,有出生的地方,过程都跟我们一样,从小孩慢慢长大,像本师释迦牟尼佛,以及佛菩萨示现祖师大德,他们跟我们一样,这叫做应身,应身来到我们这个世间教化众生。这跟我们一样,有父母,有住所,这不是原来没有,忽然变一个人出来。原来没有,忽然变一个人出来,这叫做化身,变化,化身来的,像周邦道的夫人,周杨慧卿居士遇到地藏菩萨化作一位出家人,那是化身。我们读《俞净意公遇灶神记》,这也是化身,这是灶神化成一个人来跟他谈话、来指点他,这是属于化身,这点我们要知道。这都是面对面,周杨慧卿居士以及俞净意公遇到灶神,都是面对面讲了很多话,我们不能以为这是讲故事,这不是事实,我们如果这样想就大错特错。所以现代很多人听了这个,认为这是迷信,这是神话、天方夜谭,如果这样想就错了,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只是我们自己没有遇到,自己如果曾经遇过就能够证实。虽然没有遇到,但是经典讲的,这些历史记载,这都是真实的,不是欺骗人的,这点我们要清楚。特别鬼神的事情,现在也不比古时候少,可能还更多。一般像庙里面的扶乩、乩童,鬼神附在人身上,这是我们常常看到的,确确实实有,是真的,不是假的。不但中国有,外国也有。我们再看下面的文:
【因焚香叩谢。即于次日元旦。拜祷天地。誓改前非。实行善事。自别其号曰净意道人。志誓除诸妄也。】
上面他遇到灶神现身向他开示讲话,这个时间是在他四十七岁的那一年,腊月三十晚上遇到灶神,就是一般说的除夕,大年夜,灶神现身跟他谈话。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新的一年第一天开始,大年初一。所以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他就从这一天起改过自新,刚好新的一年的第一天,他就从这一天开始发愿改过。他也把自己的字号改了,他原本的字号叫良臣,本名是都,单字,都市的都,一般人称他的字号「良臣」,大年初一这一天,他改成『净意』。清净的净,身口意意念的意,也就是心里的念头,净意就是要将心里的意念修到清净,所以他的字号从大年初一这一天开始叫做『净意道人』。诸位要知道,名号包含的意义很深,名号就是要我们顾名思义,把名号包含的意思去落实做到。所以你学佛、皈依,皈依师父会给你取一个法号,意思就是告诉你,一般法号都是两个字,意思要你做到,这两个字是你修学的目标,这就是道,所以号也叫道号。他在大年初一这一天改叫「净意道人」,要修自己的清净心。我们再看下面这段文:
【初行之日。杂念纷乘。非疑则惰。忽忽时日。依旧浮沉。】
这段是说『初行』,初一开始发愿改过,要对治意恶,但是怎么样?杂念依旧纷飞,一直出现,控制不住。『非疑则惰』,「疑」是疑惑,一般说怀疑。念佛法门三个要诀:第一不怀疑、第二不夹杂、第三不间断。一开始就怀疑,到底是不是要这么修?贪瞋痴慢疑恶见,这个疑也是六大烦恼之一,怀疑,疑也是烦恼,很大的烦恼。「非疑则惰」,不是怀疑就是懒惰,「惰」就是懒惰、懈怠、放逸。『忽忽时日』是一天过一天,『依旧浮沉』,跟以前一样。诸位看这几句,再想想过去了凡先生刚刚改过的时候,我们要是照样去修,开始当然也是跟他们一样,没有办法一开始修,马上就效果很明显,所以这很正常,不用怕。袁了凡是过来人,俞净意也是过来人,每个人一开始都是这样,都是进进退退。问题是什么?前面说过,要有忍耐心,要有永远心,这两种心很重要,如果没有这两种心就不能成就。
这集的时间到了,我们就报告到这里,下一集再继续向大家报告,谢谢大家收看,阿弥陀佛。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