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老师讲座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第四集)

时间:2016-02-04 10:33   编辑: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点击:


http://www.fxsp.org/

http://www.amtb.cn/rsd/rsd.asp
http://www.mchunghua.org/Default.aspx
http://www.amtb.tw/rsd/jiangtang_ch.asp?web_choice=58&web_rel_index=1125

  悟道法师主讲  2008/3/10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WD19-017-0004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第四集的播出。诸位观众,大家好,阿弥陀佛。
  上一集我们讲到《遇灶神记》,俞净意先生四十岁以后,每一年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就是除夕,都写疏文请灶神代替他向上帝报告,希望能够改善家庭环境,可是一直都没有响应。到了四十七岁这一年除夕夜,跟眼睛瞎了的太太和一个女儿,三人对坐,面对面坐着,非常凄凉。忽然听到外面有人敲门,俞先生点蜡烛开门,看到角巾皂服,须发半苍,大概五十多岁人,自称姓张,出远门回来,经过俞先生家门口,听到他家里面一片忧愁怨叹的声音,特别进来慰问他。坐下来之后,俞先生对张先生非常有礼貌,觉得这个人不是普通人,请他坐下。他说明来意,张先生是来慰问他,俞先生很感激,说出他的遭遇。张先生跟他说,他知道他家里的事情已经很久了,也知道得很清楚,不说他也都知道。张先生向他开示,告诉他:你的意恶太重,读书积行,专务虚名。你做一些善事都不实在,你只是想要得一个虚名,现在说爱名声、求名闻利养,不是真正善心在实行善事,是为了自私自利,个人的名利。你自己犯这个错误不晓得,心的意恶太重,每一年还烧疏文报告上帝,如果你继续这样下去,恐怕受的惩罚不止如此,会愈来愈严重。张先生跟他说到这里。这一集接下来的文:
  【公大惊。】
  这个『公』是俞公,他听到张先生这样跟他说,他非常惊恐,他自己做的这些事情别人不知道,这个陌生人怎么会知道得这么清楚?所以经过他这么一说,心里很惊恐。他又回答:
  【曰。闻冥冥之中。纤善必录。予誓行善事。恪奉规条久矣。岂尽属虚名乎。】
  俞先生听到张先生告诉他,说他平生做这些善事都是专务虚名,只是想要有个名声而已,并不是真心去实行善事。他听了以后心里有点不服气,『闻冥冥之中』,我听说冥冥之中有鬼神会监察。『纤善必录』,「纤善」是指很小很小的善事,一点点的善事鬼神也知道、也会记录。我这么多年跟大家结文昌社,做这些善事,和同学们也立下誓愿,要力行善事。文昌社里面订的一些规条,规矩、条例就等于佛门的戒律一样,大家都要遵守。我也遵照这个奉行,没有违背,难道这些都是属于虚名吗?这是俞先生回答张先生。我做这么多好事,难道都没有一件真正是好事、都是虚名吗?这就是他心里有点不服。下面张先生又再答复他:
  【张曰。即如君规条中惜字一款。君之生徒与知交辈。多用书文旧册。糊窗裹物。甚至以之拭桌。且借口曰勿污。而旋焚之。君日日亲见。略不戒谕一语。但遇途间字纸。拾归付火。有何益哉。】
  张先生听到俞先生觉得很不服他说的话,他就举出『惜字』这一条实例。惜字、放生、戒淫杀口过,先举出「惜字」来为他说明。《阴骘文》里面很重视惜字纸,当然他们文昌社里也有这一条。灶神张公就跟他说,你既然有这一条,就应当依教奉行,可是事实不然。你们说惜字,但是有写文章的纸都是字纸,还有旧册子(就是旧书),这都有文字,你拿这些字纸做什么?糊窗户。古时候窗户是用纸糊的,现代已经很少看到,在我小时候还有,在乡下,我记得我奶奶的旧房子,房间里的拉门还有用纸糊的,现在只有日式装潢还用纸糊的门窗。古时候都是用纸糊窗户,俞先生都拿字纸去糊窗户。现在的窗户都是用玻璃的,当然现代人比较不知道,年岁大一点的人也许曾经看过。如果现在的人没见过,你看日式装潢的拉门,有的还是用纸糊的。但是现在也有用玻璃的,玻璃还讲究花纹、美观。
  过去窗户用纸糊的确实很多。用字纸糊窗,这是大不敬,糊窗户应该用空白的纸糊,写字的纸拿去糊窗户,这对圣贤不尊敬、不恭敬。『裹物』是包东西,以前杂货店用报纸包东西,这是很普遍,包菜、包东西。现代没有人用字纸糊窗户,因为现在不需要了,都是用玻璃的。现在一般的壁纸都有花纹很美丽,尽管你去挑选。现在没有人会用字纸糊窗户,已经没有了,但是用字纸包东西还是很常见,这个地方我们应当要知道避免。我们自己尽量避免,别人造这个罪业,你如果劝他,他必然起反感,这就是我们看到别人跳火坑,我们也没办法把他拉回来,只有从我们自己本身做起。你如果要劝他,教他不要乱用字纸包东西,他会说你迷信,大家都用字纸、报纸包东西,我为什么不能包?几个人懂这个道理!教你惜字纸的意义。
  过去的字纸跟现在不同,诸位想想,从前的书籍字纸都是木刻版本,要不就是用手逐字抄的,那是非常不简单。过去所写所印的这些书文、古书,如果不是非常有价值的文章,没有人会去抄,也没有人会去印,谁肯花那么多钱、那么多精神去印那些没用的东西?凡是所印的、所写的都是很有价值的文章。所以过去印刷的木刻版是一个字一个字刻的,不像现在排版这么方便,尤其现在计算机字很方便,版排好了,依那个版照相制作就好了,看你要印多少,都有办法。古时候确确实实要得到一本书,非常不容易。因此古时候既然是书,一定都是好文章,文以载道,所以书破了要修补,实在破得不能用了,恭恭敬敬的将它焚化,不敢随便乱丢,不能随便丢在垃圾桶,这就是重道,重视这个道。因为文以载道,文里面所包含的就是道理,宇宙人生的道理,这也是我们通常佛门讲「一切恭敬」里面对于法宝的恭敬,特别是佛经,更加不能随便处理。
  经书属于法宝之一,虽然现代印刷术发达,我们对于经书还是一样要尊敬。所以经书我们要放好,用书柜把它摆好、摆整齐,不能乱摆、乱丢,这样敬才有福。我们看到很多人,虽然学佛,不知道尊敬经书,经书乱丢,有的随便放在床头,像小说一样的乱丢,这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佛也跟我们说过,这都有罪过。所以有人学佛得到福报,有人学佛反而遭到灾殃,什么原因?就是这些地方没有注意。所以敬才有福报,不敬就造罪业,造罪业每天在损福、折福,那无可奈何。所以我们明了,别人要怎么做,我们不能阻止他,但是我们看到不如法,自己就不可以这样做。所以虽然是包东西,也尽量避免不用字纸包,甚至于用报纸,在不得已的情形可以用;换句话说,我们要包东西,应当要用一般的牛皮纸或包装纸。现在有专门卖包装纸这一类的,家里多预备一些,有时候要包东西可以使用,或者空白的纸,尽可能不要用写过字的纸包东西。我们读到这里,就明了我们应当怎么做。纵然这个道理想不通,字纸为什么要这么尊敬?这个道理还想不通,但是你只要照这样做,保证有福报,保证有好处。你说等我道理想通了再做,恐怕等到想通的时候,福报都已经折损尽了,都没有了,寿命也差不多了,想做也来不及。所以圣人教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就不会错。不管什么道理,能够依照圣贤的教导去做,这就是有福报之人。
  这是说这一条,张先生跟俞先生说,当你看到你的朋友或是学生,大家都用字纸糊窗、包东西的时候,你看到朋友、学生,你从来没有劝告他们一声,从来也没有一次阻止,连说都没说过,你视而不见,只是在路上看到一些字纸,捡回来焚化,你这是做表面的,做给别人看的。所以张先生跟他说,你这就是很具体的专务虚名,做表面给别人看而已,实际上,你并不是真正敬惜字纸,你的心态不一样;换句话说,没人看见的时候,你就不做了。这是举出他结文昌社,头一条就是惜字,他说惜字这一条,你就没有做到,你那些都是做表面的,不是实在的。这是举出第一条。第二条,张先生又举出来:
  【社中每月放生。君随班奔逐。因人成事。傥诸人不举。君亦浮沉而已。其实慈悲之念。并未动于中也。】
  他们结文昌社第二项是举办放生活动,现在说的办放生活动,这是说放生,这是在修善。他说,你『社中每月放生,君随班奔逐』,「君」是指俞公,『随班』是跟着大家奔波。『因人成事』,就是说这是别人提倡的,提倡这么做,你就随着别人这么做,人家不做,你也不会主动提出来做,你心里并没有真正慈悲的念头。你心里真正想放生吗?有怜悯这些生物,有慈悲心吗?真正去感受体会到这些生物被宰杀痛苦的情形,而动了慈悲心去放生吗?灶神这个开示非常重要,这也是给我们办放生活动、参加放生活动的人,一个很重要的开示。现在参加放生活动的人也非常多,也有很多佛教团体办放生,但是放生主要的意义是什么?就是提倡发慈悲心,不杀害众生,这就是五戒十善第一条不杀生,这一条善事。
  慈悲之念要怎么才能生起?慈悲之念就是想到众生牠快要被杀的时候,虽然牠是动物、畜生,牠也知道人要杀牠。俗话说,一只蚂蚁也爱惜生命,如果用手指要捏死一只蚂蚁,牠也会一直跑,这是说很微小的动物也爱惜自己的生命,何况其他的?人爱惜自己的生命,不希望被别人杀害,一切动物也是一样,与人无异,牠也爱惜自己的生命。虽然牠是动物,你要杀牠,牠也会惊恐,也会痛苦,被人杀死,牠也会怨恨,跟人一样。所以有人说牛要被杀了,牠会流眼泪,但是牠不会跑,所以牛要被杀知道,死不知道逃,牠知道快被人杀死了;猪知道逃不知道死,但是都知道,被杀的时候惨叫,杀鸡、杀鸭,一切动物都很痛苦。
  过去我听一位同修说,有位同修跟大家去放生,他也没什么感觉。有一天他的手被东西割了一个洞,小伤口,非常痛,他忽然想到动物被杀的时候,我的手割了一个小洞就非常痛了,那动物被杀时不知道要痛成什么样子?他忽然善根发现,所以从那天开始吃素戒杀放生,这是他的善根,这是发了慈悲之念。确确实实怜悯慈悲,希望这些动物不要被杀害,像有人要杀我们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很害怕?动物要送到屠宰场,就好像人被判死刑,要上刑场一样,被处死,那种心情,那种感受。我们反过来想想自己遭遇那种情形,我们有什么感受?当然很恐怖,很希望有人来救自己,动物也是一样。如果你想到这里,慈悲之念油然而生,戒杀放生的念头才生得起来;如果你没有这样观想,确实慈悲心生不起来,大家放生就跟着去。虽然生不起来,要参加放生活动也是好事,也不能说绝对没有好处,虽然他现在还没觉悟,但是总有一天他会觉悟。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真正放生是要生起慈悲心,提倡慈悲心,我们现代人说爱心。爱心就是佛经说的慈悲心。
  对人要有爱心,对一切动物、一切生物也是一样都要有爱心。人怕死,动物也怕死,所以我们杀生吃肉,确确实实我们过去也造了很重的罪业,没学佛的时候,没人知道。这个世界上不管中国人、外国人,没有学佛的人,当然杀人这是犯法的,这有法律规定的。但是杀生吃肉,鸡鸭鱼肉,一般人总是认为这是应该给人吃的,不认为杀生是错误的,因此中外都犯很重的杀业。古大德也跟我们说,「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就是说我们要知道这个世间为什么会有刀兵劫,刀兵劫就是战争。战争有什么后果?迫害,死了很多人,家破人亡。战争怎么来的?古大德告诉我们,你去屠宰场听动物被宰杀的惨叫声,你就知道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这个世间、这个人间有战争?就是杀生的业造成的。杀生到一个程度,被杀死的这些动物,牠们是受罪业,罪业受满,牠还会投生到人间来,投生到人间来报复,冤冤相报。所以杀生确确实实是冤冤相报,吃牠八两,还牠半斤,谁都占不了便宜。
  佛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为我们说明,为我们开示,劝我们不可以杀生。在《十善业道经》里面第一条就是不杀生,不杀生有十种好的果报,其他八种果报很殊胜,第四跟第五,第四条是讲现世的,「身常无病,寿命长远」,这两条不管有学佛、没学佛的人,中国人、外国人都需要。身常无病就是身体健康,寿命也很长,这个大家都爱,这是果报。但是要修什么因才能得这个果报?不杀生,能够放生会更好,这是因。得到身体健康、长寿,这是果报,有因就有果,其他八种的果报更加殊胜。我们了解这个因果,当然自自然然很欢喜修这条善业。所以《文昌帝君阴骘文》,俞先生结文昌社,放生也是一个重点。但是一定要知道,放生要有慈悲心去放生,真正爱护生物的心态,不是做表面的,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这样才有感应,这样才是真正的善事。这是说他去放生,不是真正出自于内心的善心,因为没有慈悲的念头,对外还标榜自己很慈悲,这也是专务虚名具体的例子,实际上,心里毫无仁慈心。下面张先生又再指出:
  【且君家虾蟹之类。亦登于庖。】
  『虾蟹』是虾子、毛蟹,现在说蟳、大闸蟹,现在餐厅、市场、海产餐厅很多。『君家』是指俞先生家,你们办放生,但是你家里虾子、毛蟹这类海产『亦登于庖』,还是出现在你家厨房,你依旧在吃这些。你们家的厨房里,依然有虾蟹之类,虾子、螃蟹(现在说的蟳)。当然这是举出一、二样,当然包括其他生物。这也是生命!
  【彼独非生命耶。】
  那些虾子、毛蟹,难道就不是生物吗?你一方面放生,换句话说,依旧还是吃众生的血肉,一方面放生,一方面又在杀生。文昌社里面可能不是吃长素,大概一个月只有几天吃花素,譬如一般说初一、十五,还是佛门里面受过菩萨戒,六斋日、十斋日,一个月吃几天素,指这个。所以我们放生,不杀生这一条,这是要从吃素开始。所以印光祖师在《文钞》里面给我们开示,护国息灾根本方法在于吃素念佛。吃素也是间接不杀生。市场那些人为什么要抓这些动物、要杀害这些动物?因为有人买、有人吃。没有人买,没有人吃,他就不会去杀生,他就没有生意。所以吃的人也有因果。
  一般佛教里面在佛陀时代劝人吃素是很好,吃长素,不杀生。但是有些人,特别是初学佛的人,或者对佛法还不了解的人,要他吃素当然很困难,看到别人都吃荤,为什么他不能吃?他不了解这些道理。但是你跟他说这些道理,一时之间他也不能那么快接受,除非他过去世善根很深厚,他一听就能接受,善根如果不是很深,他听了还是会怀疑。所以佛陀教一般人,如果还不能完全吃长素,也要吃三净肉。三净肉就是:第一不见杀,第二不闻杀,第三不为我杀。不见杀就是没有现场看到生物被杀害,没有亲眼看见;自己也没有亲耳听到动物被杀害的惨叫声;第三不为我杀,不是为我一个人而杀的,像现在市场卖那些冷冻的,那就是三净肉,对一般还不能接受吃长素的人,先劝他吃三净肉。一个月可以吃几天花素,从这样慢慢改过来,改到最后能够完全吃长素最好。
  吃素对身体有一定的帮助,所以现在不论中国、外国,有很多不是学佛的人,甚至其他宗教徒,他们也都素食,他们素食是为了身体健康。现在医学也实验出来,吃素确实不会营养不良,很多吃素的人身体很健康。这足以证明,吃素不是一般人讲的不吃荤就没营养,可以做一个实际的证明。尤其现在这个时代,素食的东西很多,不会没营养,可能营养都过剩。这是张先生跟他说放生这条,他说放生这条,你也不是实际做到放生,没有慈悲心,而且你还有吃荤,一方面放生,一方面还在杀生,这条善事一样没有落实。下面又再说:
  【若口过一节。】
  杀生属于身业,身体造的恶业,『口过』是讲话,口的言语过失,这是指妄语、恶口、两舌、绮语,换句话说,口业也都犯了,口的过失也很多。
  【君语言敏妙。谈者常倾倒于君。】
  你这个人很会讲话,为人能言善道,又有才学,但是你很会说风凉话,讲风凉话都会伤人,但是又很敏捷。『敏』是他讲话反应很快,『妙』就是很会骂人,有人被他骂了还不知道,这就是「妙」。『谈者常倾倒于君』,大家跟他说话,赢不过他,这是说「倾倒于君」。讲话也很会讽刺人,用的词句都非常巧妙,大家听了之后都会被他所折服。换句话说,他有口才,口才很好,无理的事被他说出来也能变成很有理。换句话说,强词夺理,而且他讲的大家都能折服,没有人能跟他辩论,他有这个本事。很会说话,口才很好。
  【君彼时出口。心亦自知伤厚。】
  张先生又告诉他,你虽然说得很痛快,可是你还有一点良心,同时你口过的习惯养成了,但是自己还有一点良心,知道这么说有伤自己的厚道,还有这种感觉。说话太刻薄,说话很刻薄都要讽刺别人,不肯输人,现在说争辩没输过,什么事情都要辩到赢,言语都很刻薄。但是毕竟他是一个读圣贤书的人,自己讲话刻薄,也知道不对,有伤自己的厚道。这是古时候读圣贤书的人,毕竟还是不一样。我们现代的人都不读圣贤书,犯了口过他也不知道,他自己不知道,当然更加不会认为自己有什么错的,都是别人不对,自己都对,他不会反省,这就是有没有读圣贤书的差别。有读圣贤书的人,他有改过的机会,没读圣贤书的人就无法改过,就没有改过的机会,他不知道要改,他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认为自己都是正确的。
  这是俞先生,这个批注里面说,「幸有此一点良心,为今后转祸为福之机」。灶神为什么来指点他?当然祂是神,祂也知道人的根机,虽然他造这么多的恶业,但是他总是还有善根、还有良心。有这个感觉,就是以后转祸为福的机会,所以他还有这点良心。如果连这点良心都没有,他也不会遇到灶神爷,为什么?灶神爷来跟他讲也没用,他也不会听,幸好他还有一点良心,佛经讲的还有一点善根。换句话说,这个人还能教,教他还肯听,还能回头,就是要让他多吃点苦头,还是可以回头的。这是在他四十七岁的时候,灶神到他家,那时候机缘成熟,把他的恶梦点醒。
  【但于朋谈惯熟中。】
  在他熟悉的朋友当中。
  【随风讪笑。不能禁止。舌锋所及。触怒鬼神。阴恶之注。不知凡几。乃犹以简厚自居。吾谁欺。欺天乎。】
  这是讲妄语之过。在和朋友谈论当中,言语不输人。不输人、不让人就是大毛病,这是很大的过失,这是灶神为他指出来的。这集的时间到了,这段下一集再继续向大家报告,谢谢大家收看。阿弥陀佛。

赞 (0)

本站所有内容共享 欢迎转载 正气文化公益网 反黄之盾

Q群: 218813922 QQ: 516104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