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老师讲座
改造命运 心想事成《俞净意公遇灶神记》(第二集)
时间:2016-02-03 15:45 编辑: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点击:
次
http://www.fxsp.org/
http://www.amtb.cn/rsd/rsd.asp
http://www.mchunghua.org/Default.aspx
http://www.amtb.tw/rsd/jiangtang_ch.asp?web_choice=58&web_rel_index=1125
钟茂森教授主讲 2007/6/2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2-215-0002
尊敬的各位大德菩萨,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俞净意公遇灶神记》。昨天我们学习到第一部分,讲到俞先生他自己命运很不好、很潦倒,考上秀才以后,从十八岁,一直到四十开外,都没有考上举人,家里很贫困。自己生了九个儿女,结果死的死、失踪的失踪,剩下一个女儿。他的太太也为哭儿女的缘故,双目失明。虽然俞先生每年祈求灶神爷保佑,但是好多年却没有任何的响应,他自己可以说是非常的痛苦、烦恼,怨天尤人,这样的一种心态。
下面,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第二大段「灶神劝勉」,这一大段是讲到当俞先生四十七岁这一年的除夕,正在跟自己的妻女对坐悲伤的时候,结果灶神爷化身来访,并且劝勉他断恶修善。所以这天晚上,正是俞先生改造命运的关键点。我们来一起学习经文:
【忽闻叩门声。公秉烛视之。见一角巾皂服之士。须发半苍。长揖就座。口称张姓。自远路而归。闻君家愁叹。特来相慰。公心异其人。执礼甚恭。因言生平读书积行。至今功名不遂。妻子不全。衣食不继。且以历焚灶疏。为张诵之。】
这一段是讲,当俞先生跟自己的妻子、女儿坐着正在哀愁悲叹的时候,人家每家都在欢聚团圆,准备第二天过年,这一家却是非常的痛苦。正在感叹、悲伤的时候,忽然听到叩门声,有人敲门,这位俞先生马上拿着蜡烛(古代没有灯),拿着蜡烛去开门。开门一看,外面是一位陌生人,头上戴着『角巾』(古时候一般人都戴帽,但是修道的人他们通常拿一块方巾裹着自己的头发),他身上穿着『皂服』,皂就是黑色的,黑色的服装。一看,这位就是一位道士。『须发半苍』,他的胡须、头发一半都白了,也是一位上了年纪的长者,这位长者见到俞先生就向他作揖,非常有礼貌。俞先生一看这位长者,虽然不认识,但是这么有礼貌,想一想,这一定是位有学问的人,就马上请他入屋就座。
两个人谈起来的时候,愈谈是愈投机。这位长者自己说,我是姓张,刚刚从远路回来,正走到您家门口,听到您家里有愁叹之声,这里面很悲叹的声音传出来,可能还有哭泣的声音,这位长者觉得也很奇怪,大年三十的,大家都很欢乐,怎么这一家居然愁叹?于是就特地来敲门,来安慰一下。俞先生看到这位长者,心里就觉得比较惊异,『心异其人』。为什么觉得很惊异?大年三十,人人都团聚,这位长者还说是从远路而归,他从哪里来?他又往哪里去?觉得很奇怪的一件事情。半夜三更来访,看到这一身的打扮,又好像是位得道的高人,所以心里有点七上八下,对这一位长者『执礼甚恭』,特别有礼貌,不知道是何方神圣。可见得俞先生待人恭敬有礼这方面做得很好,正因为他有这种恭敬之心,才能够受教。
两位先生坐在一起,开始把话匣子打开了。这位俞净意公就说自己,『生平读书积行』,我是个读书人,而且常常积善,积功累德。在乡里面领导大家建立一个文昌社,带领这些乡人断恶修善,讲因果、讲伦理道德的教育,这些善事做了不少,但是到现在还是『功名不遂』,考举人,考了几十年都没考上。从十八岁当了秀才,一直到今年四十七岁,将近三十年,功名都没有拿得到。不但如此,还『妻子不全,衣食不继』,生了九个儿女,真的,只剩下一个女儿,接继香火都没有办法,自己的太太也瞎了双眼,真的是很可怜。自己贫困潦倒,衣食不继,连大年三十穷得都难以开锅。自己对灶神爷也是非常的虔诚、信仰,每年都向灶神爷写黄疏禀告,把自己的这些善事、阴德都向灶神爷禀告,希望他上达到天庭,希望上帝降福。说着说着,还把自己写黄疏的草稿拿出来,『且以历焚灶疏』,这历年来焚化灶疏留下的这些稿子,一定是正正规规把它誊抄之后,把它焚化,所以还留着稿子,很恭敬的把灶疏拿出来,向这位来访的张道人朗诵。可见得这位俞先生他也是一位喜欢表露文采的人,你看,来的这位客人谈上几句话,就开始显示自己的文化,把自己的疏文都朗诵给别人听。我们可想而知,这位博学高才的俞净意公写的疏文一定写得很好,但是《弟子规》上讲,「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光懂得搬弄文采,没有实际的内容,没有实际的德行,改造命运、心想事成还是难以做到,得不到真正的受用。我们来看这位张道人的回答,请看经文:
【张曰。予知君家事久矣。君意恶太重。专务虚名。满纸怨尤。渎陈上帝。恐受罚不止此也。公大惊曰。闻冥冥之中。纤善必录。予誓行善事。恪奉规条。久矣。岂尽属虚名乎。】
这是一段。这位张先生听俞净意公给他朗读他自己的疏文,没有听下去,中间就打断了他的话,说您不用再念了,『予知君家事久矣』,我对您家里的事情知道得太熟了,知道很久了,对您很了解。他说『君意恶太重』,张道人称呼俞净意公叫君,这是非常的恭敬。这位张道人其实是谁?就是灶神现身,我们后来就知道了。这位灶神说你意恶太重,意恶就是念头上的恶业很重,什么恶业?无非就是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这些东西在你脑海里面太多了。你做善事『专务虚名』,不是重实质,而是要出名,在乡里面人人都知道你俞先生是一个善人。你是大力的在别人面前提倡《文昌帝君阴骘文》,可是你有没有做到?你没有做到而去自我标榜,那就是专务虚名,讨别人的赞叹、讨别人的恭敬。要知道名也是福报,如果你没有实际的内容,却担当这么高的名誉,鬼神都会忌讳、都讨厌,所以都会再降灾祸给你。
因此我们修善修福不要务虚名,要发自真诚心去做,人家知不知道我,我都要做,哪怕是人家误会我、诽谤我,我还是要做善事。人家知不知道无妨,不可以为了人家的赞叹、人家的恭敬才做善事。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做善事难免有这种心,甚至做大善事的所谓大慈善家,做什么善事,报纸、电台、电视台都拼命的吹,你想想看,他会有真实的福报吗?他的福报都给名(名也是福报)现前了,马上就报掉。假如他真实的善德没有名这么高,就是名过其实,他将来就会有祸害,所以不是好事情。
俞先生还『满纸怨尤,渎陈上帝』。自己以为自己做了善事,你看同乡里的个个都说我是善人,但是为什么我惨遭这么样的报应?心里很不服,怨天尤人,把这些怨恨、不满统统都写到黄疏里面,这样子岂不是亵渎了上帝、亵渎了灶神?难道以为灶神、上帝不知道你的行径?你统统写下来的,完全是你自己的那种私愤,不明因果报应,而在那里妄自怨天尤人,你看这是罪,所以『恐受罚不止此也』。你既然自己又有这么多的意恶,专务虚名,还把这些怨天尤人的话写到黄疏来亵渎上帝,你还想求福、求功名,那叫做打妄想,怎么能求得到?不仅是求不到,你反而是罪上加罪,恐怕你受到的惩罚还不仅是你现在的状况。
所以这句话很严重,也是提醒我们,我们修行的人要常常检点自己。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福报,我们要检点自己,真正我们的德行能不能够担当起福报?有没有福报?我们自己的求,是不是如理如法的求,是以功利心去求,还是以真诚、清净的心去求?是以自私自利的心去求,还是以利益大众的心去求?你求的这个福报是自利的还是利他的?想一想,那我们的德行不就很清楚了!甚至我们念佛求生净土的人,也是求,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是为自己。很多人想着,这个世界太苦了,你看老公也不信佛,儿女又不吃素,经常都批评我,跟我过不去,别人都说我不好,太苦了,赶紧往生,我不想在这个世界待了。去极乐世界你看多好,有花、有鸟,还有大树、珍宝,那个享受不得了!这种求完全都是为自己打算,这种心不是真实菩提心。
要求生净土,要发一个利他的心。我们为什么要求生净土?因为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智慧、没有神通能力,帮助不了这些苦难的众生,我们现在要赶紧念佛求生净土,先自救,然后可以救他。自己到了西方极乐世界,马上具足神通智慧,阿弥陀佛一加持,我便可以乘愿再来帮助这一切苦难的众生,圆满我的「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心愿,我是为了度众生才去西方极乐世界的,要有这样的一种心。当然去了极乐世界,确实你的受用是极乐,是无比快乐,但是绝对不是为了贪图享受去极乐世界的,而是去利益法界众生,去那里学本事再来的,所以这个心要摆正,这叫发菩提心。
所以这里张先生对俞净意非常不客气,一针见血的就把他的过失给讲出来,并且警告他说,你将来的果报恐怕更悲惨。俞净意公听张先生这么一说,『大惊曰』,他很害怕,害怕什么?这位张先生一个陌生人,他怎么知道我家里的事情?竟然说知道我家事久矣,他又怎么知道我意恶很重,专务虚名,他怎么能这么说?难道他是……心里又惊又奇。然后他就说,『闻冥冥之中,纤善必录』,我听说在冥冥之中,鬼神都会把我们的善恶记得清清楚楚。你看俞净意公他相信鬼神,这一点就是难得,证明他还有救,他能信鬼神、信因果,知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他还有这种信仰,这个人就有救。假如说不信鬼神、不信因果的,这个人就没救。灶神爷来到他面前,他讲的话都不信;不要说灶神,连阿弥陀佛来、释迦牟尼佛来,那个人都不信,这是善根很稀薄,佛经里讲说这种人叫一阐提,就没救了,佛来也救不了,他不信。俞净意公他还能相信,所以才能感得灶神的示现。
所以我们的信心很重要,信心是能感,我们之所以能感得佛菩萨来教诲,感得老师来教导我们,这是我们的一点信心,对佛菩萨的信心,对老师的信心,有这种信心就能得救。而真正自己成就德行,也是靠这点信心,真实的信心,所以《华严经》上讲,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学佛最关键的要有这种信心,要信佛。信佛、信经典、信老师,信心清净则生实相。真正信心到了清净,没有一点的杂染、没有一点怀疑,实相才能现前,我们才有可能明心见性。
这里我们看到俞净意公很难得,有信心,所以他就能受教。虽然他有信心,他不了解自己,还以为自己修善积德,不知道自己其实是犯了很多的过失。他因为自己不了解,迷惑颠倒,所以灶神爷就来显灵告诉他。俞净意不了解的地方,就是他以为自己做善事,所以他说冥冥之中,鬼神会把我们的善事都记录下来。『予誓行善事,恪奉规条』,我跟这些同乡们发誓按照《文昌帝君阴骘文》去修行,去做善事,前面讲的惜字、放生、戒淫杀口过,这些都是善事,都是《文昌帝君阴骘文》里面的规定,这规条我都认认真真的遵守,恪奉就是严格遵守。而且久矣,已经很久了,不是短时的,这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我都是这么干的。难道我这么做『岂尽属虚名乎』,这些难道都是虚名吗?俞净意公他不承认自己是专务虚名,他不服。我们来看张先生怎么来对答,进一步为他揭示他自己的心行:
【张曰。即如君规条中惜字一款。君之生徒与知交辈。多用书文旧册。糊窗裹物。甚至以之拭桌。且借口曰勿污。而旋焚之。君日日亲见。略不戒谕一语。但遇途间字纸。拾归付火。有何益哉。】
下面,张先生就把他们文昌社里的规条拿出几条给他一一来分析,你这规条里的条目你自己都没做到。譬如说惜字,珍惜字纸,我们前面说的珍惜字纸是尊重文化,因为文以载道,文字是道的载体,所以对字纸要珍惜、爱惜。张先生说『即如君规条中惜字一款』,就拿你们惜字这一款来说,『君之生徒与知交辈』,你的这些学生和你的知交、朋友,共同来学习的人,他们都用『书文旧册,糊窗裹物』,有文字的这些书本,这些字纸,用旧了的这些文迹,竟然把它用来做为糊窗。古代窗没有玻璃,通常都用纸做为窗,所以把这些字纸糊在窗上。还裹物,就是用来包东西,这是不对的。像我们的字纸最好不要包东西,现在很多人都是用报纸来包东西,这个也不卫生,第一个,报纸上油污可能污染了你所包的东西,特别是食品。如果是用写有这些古圣先贤教诲的纸来包东西,这是更不应该,那真的是不尊重文化,这就有罪业。所以,这些字纸我们都要恭恭敬敬的拿去做为回收。这里讲到,说俞净意公的学生们都这么干,他们没有惜字纸,拿这些字纸糊窗裹物,甚至来擦桌子,把它当作抹布,擦完之后就随手乱丢。他们『借口曰勿污,而旋焚之』,擦完桌子或者糊窗裹物的这些纸用完了,就借口说我们不要污染了这种字纸,于是就把它焚化了。这就等于是完全讲究形式,虚伪的这种行为,他已经污染了这些字纸,然后还要说不要污染把它烧掉,你看看,这不是专务虚名吗?
『君日日亲见』,俞净意公你每天看见你的学生们这么做,『略不戒谕一语』,你也不说说他们,不告诫他们不要这么做,你不这么说。为什么你不肯这么说?可能你自己都是这么干的,你这么干,当然就不好意思说他们。《论语》上面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你自己做得正,行为正确,你不用告诫他们,他们也会跟着你学、跟着你做;如果你自己都做不到,你要跟别人说不要这么做,人家会听你的吗?所以我们要晓得教化人,身教重于言教。好像一些父母老是抱怨自己的儿女很难教,老是不听话,调皮、捣蛋,不孝父母、不敬老师,品德不好,很多抱怨,试问问我们自己做到没有?如果我们自己都做不到,要求我们的儿女去做到,这就很难。
所以我们再想想俞净意公他这个文昌社,几十年来,这些人在那里面教化,恐怕效果都并不是很好的,大家都不一定听,不会依教奉行。为什么?你们这些带头的人都不依教奉行,你能够教化别人吗?别人不听你的。所以,为什么我们老法师在家乡安徽省庐江县建的庐江教育文化中心,用《弟子规》的教学教化当地的老百姓,在汤池镇教化四万八千的村民,短短的时间里面收到良好的效果,为什么?因为我们这些老师都在身体力行《弟子规》,所以才有这样的教化功能。自己都不做到,要别人去做到,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俞净意公他自己没有教好自己的子弟、自己的学生,他自己怎么做?『但遇途间字纸』,他只是在路上见到有一些字纸,就把它捡起来拿去焚化,表现出一种恭敬、爱惜字纸的样子,这都是做给人看的。『有何益哉』,有什么益处?对他们的教化确实没有什么好的效果,仅是表面功夫,俞先生的心里面其实根本没有生起爱惜字纸、尊重文化的心。这是讲到他惜字这一条都没做到,表面做得好看,里头根本没有。举第二条:
【社中每月放生。君随班奔逐。因人成事。倘诸人不举。君亦浮沉而已。其实慈悲之念。并未动于中也。且君家虾蟹之类。亦登于庖。彼独非生命耶。】
这位张道长又举出俞净意公文昌社里的第二个规条,放生。他说你这社里头每月都放生,这是例行公事,你『随班奔逐,因人成事』,就是人家这么做,你就跟着这么做,随波逐流。别人要做的时候,你再随缘,就随他去一下,可是你自己从来没有主动提倡带领大家去放生,所以他慈悲的念头并没有生起来。『倘诸人不举,君亦浮沉而已』,所以别人不做的时候,人家不放生,他也就不放生,反正就是一句话,随缘。说得好听,实际上他根本没有真实慈悲的善念。
这里说到放生,还要特别提一提,有些人他搞放生也很注重这种表面。他怎么做?恐怕三个月放生一次,放生的时候,邀结了一个团队,开着大船去放鱼。事先跟这些鱼档都定好,说你过两天运多少吨的鱼运到船上,我们就在河里、海里放生,统统定好了。这么做其实是有问题,因为那些卖鱼的,你跟他定,他就去抓,他就给你抓很多来,凑够你的吨数。你就一大箱一大箱的搬到船上去放生,确实搞的场面是很大,可是要知道这些鱼,他是为你放生才捉来的,你不放生他就不去抓,你一放生他就去抓,来生意了,所以这种也是有问题。所以我们放生要注意,真的要随缘、随分,不要搞这些形式。假如我们到了市场里面,真正看到那些被宰杀的生灵还是活鲜的,你看牠能够存活的,你把牠买下来,然后随手就放到湖里,这些就是真正的放生,如果你不去放牠,牠真的就要死于刀下,这是有真实的功德。所以不要贪图那种场面,要做真实的功德。
还有一种情况,有的人听说放生功德很大,老法师不是经常说,放生是无畏布施,所以得健康长寿的果报,这因果确实是真的。我现在想要健康长寿,所以我就去放生,他还吃肉,想着我吃点肉,虽然做一点,这也是杀生,但是我放生应该足以抵债。所以他买一百条鱼,恐怕拿一条留给自己吃,剩下九十九条拿去放,搞这些。诸位想想,他这么样的发心,你说他这个功德有多大?这种问题,你要知道放生的功德在哪里?放生的功德是培养自己的慈悲心,生灵与我一体,皆有灵知、皆有血气,所以要把牠看成自己的同胞兄弟,看成自己一体,然后去放牠,让牠真正得到无畏布施,我的心能够增长慈悲。
假如说我这边放,那边还吃,甚至买了一百条鱼,留一条自己吃,挑条最好的、活鲜的自己吃,剩下不好的再放掉,甚至还说,我要给这条鱼消业障,所以我把牠吃掉,那叫自己骗自己。这慈悲心有没有增长?没有,所以放生并无功德。这功德是什么?是你做功而有得,放生你是做功,得到是什么?得到你的清净、慈悲,所以真正的放生最好的是吃素,吃素是最大的放生。佛在《涅盘经》里面讲,夫食肉者,断大悲种。还要吃肉,要知道肉都是杀生而来,你不吃肉他不杀生,我因为吃肉,才让这众生受害。所以吃肉的人,佛讲得很不客气,断了大悲的种,没有慈悲种。所以我们戒杀放生首先要吃长素。吃长素确实对身体有很大的健康作用,我们师父上人吃了五十六年素,今年八十一岁,身体多好,一天到晚红光满面,精神奕奕,每天教学没有任何的疲倦,这给我们做一个好样子。我们现在从小发心吃素,到老了一样有他的这种身体,这才是真正放生的因,得健康长寿的果报。
如果我们不能够立即断肉,也要吃三净肉。三净肉就是你不见杀的状况,别人杀的时候你看不见;不闻其声,杀的声音听不到,动物受宰杀的时候,叫喊声听不到;另外,你不会怀疑这个肉是为我所杀,你要有这种怀疑,你就不要吃,所以这叫三净肉,这样造的业就比较少。通常在超市里面那些冷冻的肉,都已经做好的,就叫三净肉。所以处处要想到长养慈悲心,儒家孟子他在文中都讲「君子远庖厨」,君子远离厨房,为什么?不忍看到厨房里杀生的场面,那些鸡、鸭牠们都是生灵,我不忍心看到牠们受害的样子。这是什么?培养自己的恻隐之心,一点不忍的心,这就是慈悲。
所以,你看吃素它对身体有好处,对你的心,培养慈悲心也有很大的好处,培养你的仁德,多好!加以推广,不仅肉不能吃,而且凡是动物的制品,像皮革、丝绸都是杀生得来的,丝绸,煮茧得丝绸,虽然那种也叫三净肉,就是我们不见其杀,不闻其杀,不为我所杀,但是我们对它至少不能浪费。它虽然已经做好了,或者是人家买给我们,不用是最好的,如果用你要注意爱惜,用得多了、浪费了,就等于杀生。总之,种种这些都是在日常生活中长养自己的慈悲心。如果有能力的同修,能够开一家素食馆推广素食,推广素食的文化,那是最好的。现在的医学都证明,素食对身体有好处,是健康的饮食方式。这些回教徒他们都知道很多肉不能吃,像猪肉,这些动物的性情不好,不吃牠。为什么?担心受到牠们的影响,让自己性情不好,所以吃肉不卫生,也是不卫性,对性情不好。佛法里讲得更透彻,它害我们的慈悲心,所以不卫心。所以真正吃素,你看卫生、卫性、卫心。
我认识的一位同修,在汕头,他开了一个素食馆,这个素食馆就是为了推广素食文化,定价三块钱,让人家吃自助餐,效果非常好。因为很便宜,而且做的菜都很丰盛、很好,很卫生,用的锅碗这些都是很卫生,厨房都露在外面,让人家看得很清楚,然后吃的碗碟都是一次性的那种环保的碗碟,非常的卫生,让人吃得很心安。不搞很多素肉那些,专门以青菜、健康的植物为主食,每天吃的人很多,平均都几百人,多的时候一千多人。而且他们这个素食做好的,一开始是欠钱,素食因为三块钱一个人,成本都不够,结果亏着钱一直干下去,补贴,为了什么?这就是放生。结果这素食店愈做愈兴隆,很多义工来帮忙,吃的人也很多,三块钱都能还本,剩下的还有些盈余,他们就用来做福利事业。像放生他们做,还做推行德行教育、资助清贫学生的奖学金、帮助孤寡老人医药费等等,所以汕头市的市长都非常赞叹他们,说你们真正是为社会干实事的。所以我们要做真实的功德。
可见得俞净意公他放生是有其表,而没有其实。因此张先生说『其实慈悲之念,并未动于中也』,他放生的这种行为敷衍,内心没有生起真正的慈悲。而且,『且君家虾蟹之类,亦登于庖,彼独非生命耶』,你家里还吃肉,吃这些虾蟹,还有很多这些动物,你不能吃素,在厨房里还宰杀,难道被你宰杀的就不是生命吗?为什么你不放牠们,而去做那些敷衍的事情?这个是当头棒喝。好,这是讲到放生。下面又有一条,口过:
【若口过一节。君语言敏妙。谈者常倾倒于君。君彼时出口。心亦自知伤厚。但于朋谈惯熟中。随风讪笑。不能禁止。舌锋所及。触怒鬼神。阴恶之注。不知凡几。乃犹以简厚自居。吾谁欺。欺天乎。】
张道长又给俞先生举出一条规条里的『口过』,口过,我们在《十善业道经》里面看到,包括四个方面,妄语、两舌、恶口、绮语,俞先生也犯得不少。他说你『语言敏妙』,你自己很会讲话,常常让人家倾倒,很佩服你说的,你是伶牙俐齿。『君彼时出口,心亦自知伤厚』,你讲的话很多是批评别人的,甚至批评起来都损了口德,这是什么?恶口、绮语都造了。下面还有两舌、妄语。这一段因为时间到了,我们还没有讲完,等休息五分钟之后,我们继续来学习。好,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大德菩萨,大家好!我们继续来看《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刚才讲到张先生列举俞净意公文昌社里面的规条来对照,看到俞净意他自己都没做到。刚才讲到口过这一节,俞净意公很会讲话,花言巧语一定不少,这是绮语。而且出口伤厚,伤了厚道,批评人批评得太过分,这是恶口。当他讲这些恶口的时候,往往讥笑别人,他自己事后才知道这样不好,心亦自知伤厚,他觉得自己伤了厚道。但是在『朋谈惯熟中』,跟朋友的谈笑当中,因为习惯了,或者跟人家很熟,往往就忘掉,他就会『随风讪笑,不能禁止』,讥讽人、毁骂人往往有之。见到人家的善行,不但不会赞叹,反而会讥讽别人,见到别人的恶就绝对不放过,两舌的口业造了不少。
《弟子规》上讲,「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看见别人善的要马上见贤思齐,哪怕是跟人家距离很远,也要努力赶上;见到别人的恶不能批评别人,应该反躬内省想想我自己,我自己有没有这个恶?有则改,无加警,如果没有这个恶,也要加倍的警觉、谨慎,不可以犯。「扬人恶,即是恶」,说人家的过失、批评别人,造两舌的恶业,这就是恶。他『舌锋所及,触怒鬼神』,有时候批评得太厉害了,舌锋就好像利刃一样,三寸之舌伤人比利刀伤人还要痛,所以他讲的这些话,甚至让鬼神都触怒,这是他的恶口之业。『阴恶之注,不知凡几』,他的恶积累得很多,为什么?因为口业是最容易犯、最容易造的,自己甚至都习惯了,不警觉,不知道自己在造口业,随随便便就批评人、伤害人。所以他的阴恶,这个恶叫阴恶,就是什么?不明显的恶,鬼神看得很清楚,都把它记录下来,所以记录下来的这种阴恶都不知有多少,他自己还不晓得,还以为自己是个善人。『乃犹以简厚自居』,他还对别人说我自己很简厚,简就是朴素,厚就是厚道,还说自己是个厚道的老实人,是善人,以此自居。这不是妄语吗?所以妄语、两舌、绮语、恶口这些恶业统统造了,还说要防范口过,文昌帝君所说的口过他全造了,还要认为自己是好人,这是欺骗自己,自欺欺人。他真正能欺骗别人吗?欺骗不了,有学问、有道德的人,一看就看得出来,他是装模作样的,不是真修行人。鬼神是更瞒不过,所以灶神看得清清楚楚。所以要改口过,首先要从哪里做起?不批评人做起,《无量寿经》里面讲防范三业过失,第一条就讲要「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不能够讥讽别人的过失,就是不批评人,从这里开始。这位俞先生以简厚自居,张先生就质问他『吾谁欺,欺天乎?』你在欺骗谁,难道你是欺骗鬼神、欺骗天地吗?所以这是问得很不客气。
下来,口过这个规条讲完了,还有邪淫,这也是文昌社里提倡的,要戒邪淫。什么叫邪淫?夫妻以外的非正常男女关系就叫邪淫。请看经文:
【邪淫虽无实迹。君见人家美子女。必熟视之。心即摇摇不能遣。但无邪缘相凑耳。君自反身当其境。能如鲁男子乎。遂谓终身无邪色。可对天地鬼神。真妄也。此君之规条誓行者。尚然如此。何况其余。】
这一大段讲的是俞净意公在文昌社里制定的『邪淫』这条,防范邪淫他也没做到。邪淫,俞净意公虽然没有真正身体造作,但是他意念上还有,他说见到人家的女孩子,长得比较漂亮的,他就『熟视之』,眼睛老看着别人,直勾勾的,根本不知道反省自己。心里面就已经起心动念了,他『摇摇不能遣』,邪念不能够防范,只是他『但无邪缘相凑耳』,只是没有这个缘分、没这个条件这么做,如果有条件这么给他做,他可能就犯了邪淫。所以灶神爷反问他,『君自反身当其境』,假如你真正有这个境界现前的时候,你能做到坐怀不乱吗?你『能如鲁男子乎』?
鲁男子是在春秋时代鲁国的一个人。鲁国,就是现在的山东省境内,当时因为孔子也出生在那个地方,那里的文化特别高,大家的道德素养特别好,都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当时就有一位先生鲁男子,他的邻居是一个寡妇,跟他的房子是连在一起。结果有一天晚上,因为下大雨,他邻居这个寡妇的房子被冲坏了,所以这个寡妇就来这位鲁先生的家里敲门,希望借宿一晚。这个男子他是一个人在家,听到邻居这个寡妇来敲门,他就不开门,他坚决不开门。那个寡妇就跟他哀求说,就让我借宿一晚吧!难道你就担心你不能够学习柳下惠的坐怀不乱?就这么问他。因为当时的戒条叫做「男女不六十不同居」,如果是陌生的男女没有上六十岁以上的,不能够晚上居住在一起。这种特殊情况下,寡妇哀求说,你难道不能够像柳下惠那么样的节操吗?你怕什么?
柳下惠是什么人?他也是一位道德修养很好的人,他有一个「坐怀不乱」的故事。那是有一年的冬天,柳下惠在外面走路的时候,下着雪,他就看见有一个女孩子因为很冷,这个女孩子可能很贫穷,穿的衣服非常单薄。柳下惠看到她很可怜,马上把自己的衣服解下来,把她包起来,然后把她抱起来送回去她自己家里。在这种情况下,柳下惠都能做到心地如如不动,这就是坐怀不乱的典故。
这个寡妇请他开门,鲁国男子就说,我不能开门,柳下惠可以做到坐怀不乱,我不可以,我用我的不可以,去学柳下惠的可以。你看这是同归于善,这个男子非常守戒律,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他绝对不会做出造次的事情。真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因为一念的慈悲,可能真的是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把门打开之后放进来,或许自己都有可能堕落,而且让这个女子也名节受损。所以他为了这种好的规矩,他宁愿舍小善而救大善。所以我们要学习鲁男子的节操,这是戒律,很多事情在事相上都要很注意,不要认为说,为了一点慈悲心把戒律都舍掉,有几个人能做到像柳下惠那样的禅定功夫,特别是在目前的这种乱世?
所以张先生就问俞净意公,当你真正遇到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假如说有一个女孩子晚上来敲你的门,你一个人在家,你能如鲁男子乎?你做不到!心里仍然还有邪淫的念头,只是没有这种缘分给你去造这个罪业,不是你真有德行。『遂谓终身无邪色』,还要说自己终身没有犯过邪淫,心地清净不染,「百花丛中过,片业不沾身」,自我标榜『可对天地鬼神』,心地正大光明,天日可鉴,跟别人就说这些话。这是什么?『真妄也』,这是大妄语,明明没有这种德行,还在那里自我标榜,这是大妄语。在佛门里面所谓大妄语,就是「未证言证」,自己没到这个境界,说自己有这个境界,这叫大妄语。譬如说,自己没证得阿罗汉果,说自己成阿罗汉了;没有证得菩萨的果位,说自己是菩萨,甚至说自己是佛。现在你看这乱世里面,唱这些高调的人很多,真的是邪师说法如恒河沙。
古代真的有菩萨再来、佛再来,他们那些人说了,身分暴露,他一定就走了。如果身分暴露,你看像宋朝时候的布袋和尚,他是弥勒菩萨再来的,他是对别人说我是弥勒菩萨,他说完之后就走了,他就往生了,这是真的。假如说了之后又不走,还赖在这个世间,那为了什么?招摇、蛊惑人心,骗取名闻利养,那就不是真的,那叫大妄语,这种大妄语,佛戒经里讲这会堕阿鼻地狱。张先生历数了文昌社的几条规条,惜字、放生、戒口过、戒邪淫,这些规条你做到了吗?『此君之规条誓行者』,就是你们发誓要力行,『尚然如此,何况其余?』你都是做不到,更何况没有在你规条里面写的,那更做不到。这是张先生给他点出俞净意所犯的这些过失,然后他下面又说出俞净意公他向灶神写的疏文,其实并不是没有响应。请看:
【君连岁所焚之疏。悉陈于天。】
这个张先生他是灶神爷化身来的,他说你连年所焚的疏文,写给灶神的,灶神其实确实给你上呈到天庭去了,向天帝禀告。很讲信用,确实灶神爷上天把家里的事情奏到天上去了,他没有失职。
【上帝命日游使者。察君善恶。数年无一善行可记。但于私居独处中。见君之贪念。淫念。嫉妒念。褊急念。高己卑人念。忆往期来念。恩仇报复念。憧憧于胸。不可纪极。此诸种种意恶。固结于中。神注已多。天罚日甚。君逃祸不暇。何由祈福哉。】
张先生说,灶神爷向天帝禀告你家里的事情以后,上帝确实派遣了『日游使者』,这是上帝的使者,每天来你的家里察看,看你家里善恶做的如何,看看有没有善行可以记录下来,能够降福给你。这证明上帝降福那都是按照因果行事,你这个人没有作善,上帝也没有办法给你降福;反之,我这个人不作恶的话,即使是阎王爷他也不会治罪,所以他们不是我命运的主宰。他是什么?执法人员,我造善他奖励我,这是按照我的善行、我自己有的福报来奖励;我造恶他惩罚,也是我应得的惩罚,所以他们是执法人员,并不是我们命运的主宰。所以改造命运靠什么?要靠自己,看到你家里『数年无一善行可记』,好多年,每天来看你家,结果没办法看到一个善行,没有真实的善行。善行是要有善心为基础的,你善心不发,确实无一善行可记。
『但于私居独处中』,看见你在自己单独居住的时候,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见君之贪念、淫念、嫉妒念、褊急念、高己卑人念』等等,我们一条条来讲,他这些恶念很多。什么恶念?第一是贪念,所谓贪财色名食睡,五欲六尘的享受,贪图名闻利养,贪这些,这个贪是烦恼的根。怎么样戒贪?要戒贪,第一要「深信因果」。因果不相信就很难戒贪,真正相信因果的,知道「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他才不贪。哪怕是你靠偷靠抢来的财富,那也是因为你命里有财,你才能够偷得来、抢得来;假如说你命里没有,你试试看,你去偷去抢,还没开始动作,恐怕警察就把你逮住了,这就说明任何事情都是「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看袁了凡他了解这个真相,所以他才能做到一切事情、一切物不贪,做一个老实人,心里才能定。所以贪得来的都是命里有的,真正的正人君子晓得这个道理,他决定不贪,「君子乐得作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
第二个念淫念,邪淫的念头,这也是生死轮回的根本。这是爱欲,对于这些美色贪着。如何来戒淫念?在现代社会这也确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我们说很多的年轻人受社会的污染,现前社会的污染比过去要强百倍,所以青年人在这个乱世当中受这些污染,要真正做到心地清正确实是不容易的。如果不是平时警觉,下切实的功夫,这淫念不容易断。怎么断?这里给大家介绍几条方法,都是从古圣先贤教诲里面提取出来的。
第一个,要立志高远。古人讲「读书志在圣贤」,年轻人立志,要立志做圣贤。像在明朝有一位读书人叫做刘理顺,刘理顺他也是一个英俊小伙子,年轻的时候长得很帅,也很有学问,家里很穷,他就给人做教书的,做私塾先生,在一家富贵人家那里教小孩。这个富贵人家主人看见刘理顺先生是个人才,很喜欢他,就派了一位很年轻、很美貌的女仆来伺候刘先生的生活,而且让这个女仆住到刘先生的房间里面,主人的意思就是想把这个女孩子许配给他,让她终身伺候他。结果三年以后,刘理顺准备上京赶考,就向主人辞别,感谢主人三年的厚待,现在要离开了,这位丫鬟也请主人许配给别人。主人一听就有点儿不高兴,就跟他讲说:刘先生,你这个是什么话?这个丫鬟跟您同吃同住三年了,大概你们感情都不错了,你就收她做侍妾吧!刘先生就很严肃的说:主人,你不要把我看低了。我们读书人以圣贤为志向,凡事要依礼行事,书没有读好,功名没有成就,正室没有娶,怎么可以娶侍妾?主人一听,他这话讲得是堂堂正正,心里就有点佩服,但是有点怀疑,哪里说美色当前而不乱的?于是就请家里的妇女来盘问这位丫鬟,而且检查她的身体,发现确实这个丫鬟是清白的。这个时候主人就很赞叹刘先生:你的道德真是高尚,见色不乱。我们想想,刘理顺他为什么能这么做到?因为他有崇高的志向,所以后来他上京赶考,考上了状元。考上之后他也不当官,他就专门研究礼学(儒家的学问),成为一代大贤。所以从这里看出,立志高远就不会被这些物欲所动摇。这是第一种,首先要立志。
第二个,我们要认识因果,知道淫欲的危害。现在很多人犯了邪淫的都是最后的结果身败名裂。像三年前,在二00四年十一月一号,北京的「新京报」登了一个消息,说在上海一个高等院校经济学院的院长,也是一位知名的教授,因为嫖娼被公安部门捉获,所以大学马上把这个人开除党籍,开除一切行政职务,剥夺他的教授职务。这个教授原来是博士生导师,而且是拿着国务院的津贴,知名学者,你看没有办法克制自己的淫念,结果搞得最后身败名裂,这是现报。
还有我以前看过一个报导,就是在美国,在New Orleans(新奥尔良)这个城市,在路易斯安那州。这个城市有一个男子,年轻的男子,有一天到酒吧喝酒,就来了两个年轻的女子跟他搭讪,然后大家有说有笑,一边喝酒一边谈,然后,晚上这个男子要跟这两个女孩子到房间里去。结果没想到这两个女子是为一个犯罪集团工作的,在酒里放了蒙药,这个男子喝了以后就不省人事。第二天天亮以后,当这个男子醒来,发现自己衣服已经被扒光,躺在一个浴池里,身上盖着冰,一动觉得腰很痛,他打电话报警,医院马上来抢救,发现两个肾脏被切除了。为什么?因为在美国买肾的很多,人要移植肾,这个肾,一个卖几万美金,你看就把这个年轻男子给害了。这是什么?全因淫念而致。所以一念不正往往容易招致灾祸。所以,真正了解因果,一念不正即遭灾祸,因果很可怕,更何况说来生会到三恶道里去受报。真正明白这个危害性,就不敢起淫念。
刚才是对男子而言的,女子也是如此。现在全世界堕胎非常严重,现在的数字,按照中国人口网的信息,拿几个例子来讲。台湾每年有三十万至五十万人堕胎,美国每年就进行一百五十万次的堕胎手术,这很可怕!还有很多地区没有数字显示。堕胎,都是因为不能够节制,纵欲的后果。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堕胎的人百分之五十都是青少年,按照平均的算法,每分钟就会有十个堕胎;换句话说,每六秒钟就有一个女子堕胎。我这句话还没讲完,六秒钟,你看看就已经有一个无辜的胎儿被杀害,杀自己的胎儿就等于杀儿女,这个罪业造得太重!你看他来投生,结果你把他杀害了,不让他出生,把他人的权利给剥夺了,他那个怨恨!所以这个世间为什么会有灾难?怨恨所致,所以这些都是危害。堕胎的人如果是手术做得不好,像美国有一个少女做了堕胎手术以后,她因为手术不成功导致子宫穿孔,结果只能挂一个粪袋。因为排便不能正常,每天就背着一个粪袋,通过管子排到这个粪袋里面,不敢参加外面的场合,怕排便的声音被人家听到,自己很痛苦。医生警告她说,如果她要是再怀孕了,就会有生命危险。这些都是现报,将来的果报决定是三途。所以深刻的认识因果,淫念的危害,就不敢造作。
第三个方面,「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是颜回所奉行的。不是正当的,非礼,不能够去看、不能够去听。就像那些黄色的电影、电视、报刊、网络,不能去看,不能去听,更不要去说。不能说一些关于男女的这些事情,这是非礼的。做一个堂堂的正人君子,说好话、做好人,更要非礼勿动,常常以礼做为标准。有的人(年轻人)他们可能会说,你说的这些大道理听起来都很好,做起来则很困难,真正是美色当前的时候,恐怕都难以把持。佛教导我们有一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真正做到坐怀不乱,那就是「不净观」。
我用一个故事给大家讲,在唐朝的时候有个贤能的宰相叫狄仁杰,武则天时代的宰相。他在年轻的时候,正在准备赶考,有一次上京赶考的路上,就寄宿在一个客栈里,这个客栈的主人是一个新寡,寡妇。见到狄仁杰英俊潇洒、风度翩翩,就生起爱慕之心,晚上就来到狄仁杰的房间门口敲门。狄仁杰正在看书,听到有人敲门,就出去开门一看,一个打扮得很美艳的一位少妇,心里一震惊,马上就冷静下来。知道这个少妇的来意以后,就很严肃的跟她说,我在年轻的时候,过去遇到一个老和尚,他跟我讲,说我这一生有功名富贵,但是要注意提防,不要在美色上面栽跟头。因为古人都知道,淫为万恶之首,假如犯了淫戒,功名就不保。阴德受损,所以功名就被消减了。狄仁杰就向老和尚请教说,美色当前而不乱,这是很难做到的功夫,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让我去修行,避免在美色上栽跟头?
老和尚就说,有一种不净观。就是我们常常平时要观想前面站的这个美女,她的美就是外面的一层皮而已,实际上这个面皮里头包含的一个骷髅,骷髅上面很多这些肉、很多这些体液脓血,其实是很臭秽的。她的身体里面,你看肠胃里流动的那都是臭秽的东西,你不信看看人大便之后,是不是出来的都是很臭的东西?说明身体很不清净。如果是她得了病,一场大病以后,可能面黄肌瘦、眼圈深陷、面色苍白、头发蓬松,像个鬼一样很难看。病了之后死了,死了如果没人理的话,你看看她身体臭了,还长虫,那些蛆虫从她肉体里头咬了出来,一个洞一个洞,就像蜂窝一样,想想这个情形很害怕。这个尸体没人管,扔在野外,野狗可能把一只腿给叼掉了,这些日晒雨淋,让她的肌肉皮肤全部都腐烂。想到这种情况,真的是一盆冷水浇头,哪有什么淫念?所以常常这么观想,观自己身不净,观对方身不净,这叫观身不净。这样久而久之,观成了以后,佛在经里讲,此观成已,欲火自息,自己欲火就息灭了,纵然看到天女下凡,你看她就是一个癞人,一个长满癞疮的人一样,绝对不会生爱欲之心。能够常常这么做,就能够出离生死,哪怕是现生,这个报身还没有离开生死,其身香洁,他的身体都会有清香味。所以观不净的,反而此身心清净。
老和尚这么告诫狄仁杰,狄仁杰确实依教奉行,所以那天见到这个少妇,仍然能做到如如不动。而且告诉她说,妳现在也要学这种观,妳现在也可以观察,我也是这个样子浑身臭秽。这个少妇确实也很有善根,她也这么观了一下,就拜倒在地,感恩狄仁杰能够成全她的名节,教给她息淫的方法。后来狄仁杰上京赶考,也考上进士,做了大官,做到宰相。这个少妇后来一直在守节,很贞洁,得到了朝廷的表彰。当时能有这么一念的克制,换来无穷的善报。这些都是古圣先贤的教诲,帮助我们息灭贪淫,这个可以用来做参考。平时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里面讲的,常念南无观世音菩萨,这也能够有很大的加持力。所以经上讲,如果有人淫念很多,多于淫欲,常念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这也是很好的方法。
下来,嫉妒念,俞先生嫉妒念头也很多。看到别人的善行善事,看到别人受恭敬供养,心里就坐不住,起了嫉妒心,不能够随喜功德。关键我们学这篇文章,要反省自己有没有?看到别人好,能不能够生欢喜心?如果不能够生欢喜心,特别是看到别人弘法利生、法缘殊胜,人家讲得好,我们不能随喜,反而生嫉妒,这个造业就很重。
在《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里面就讲过,在拘留孙如来的法中,当时有两位说法的比丘,讲法法缘殊胜,得到人的恭敬供养。有一群持戒比丘,戒律持得好,自己认为自己修行很好,看见这两个比丘在那讲法,法缘殊胜,得到很多名闻利养,心里就生起嫉妒,然后还毁谤说这两个比丘行淫欲事,就是毁谤。毁谤他的时候,使得听法的大众对法师丧失了信心,结果断了这些听众的法身慧命,这个罪恶太重了!所以这些比丘造谣生事的,总共六十位比丘,就堕到地狱去了,生生堕地狱,而且在地狱中总共待了多久?按人间的算法一千八百万年。这是佛经里面讲的,绝对不虚假的。在地狱里面那种苦,叫度日如年,人间来算一千八百万年,地狱真的是无量劫,那种感受。出来以后,业报受满了出来以后,还贫穷下贱,还得个残废,在五百世里面都是瞎眼的报应,被人看不起。这说明什么?嫉妒这一念的恶,你看果报无穷。所以,懂得这个道理,为什么不能生随喜心?都是为了度众生,我既然发愿帮助利益众生,人家讲法讲得好,要随喜别人,他比我讲得好,我一定让位给他,这是学习普贤菩萨随喜功德。
下面一个褊急念。俞净意公他是气量狭小,他急躁,褊急念,不能够容人、不能够容事,心里不能够包容,别人一些缺点他就要指责。事情繁琐,他也不能够有耐性,这个是没有办法克服自己的小气。另外还有高己卑人念,这是傲慢瞧不起人,认为自己很高,别人都比我低,我的学问道德比别人好,不能够谦虚,对人没有恭敬。
『忆往期来念』,这是什么?妄想很多。忆往,就是回忆过去,想到自己过去修了不少的善业,帮助过不少人,有很多辉煌的业绩,老是跟人家唠叨,津津乐道,对于将来老是很多期盼,想着什么时候我的善业能够得到善福?这个都是妄想。真正明了因果,知道善必有善报,但求修善而已,何必问善果什么时候到?所以古人讲「但问耕耘,不问收获」,不要想太多。现代社会人,特别是我们香港社会,生活压力很重,工作压力重,一般人都担心明天工作丢掉了怎么办?想得很多,这都是忆往期来念,心里就不能够真诚,不能够安详。学佛的人知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我今天修善,今天念佛,有一天功夫,修一天的善,念一天的佛,不要管明天。明天没饭吃怎么办?我今天修布施,把财都布施出去,明天没饭吃怎么办?明天还没到,你急什么?这是能放得下。
还有『恩仇报复念』,恩怨记在心里,人家对我的恩,当然应该是念念不忘;人家对我的仇恨,对不起我的,我也不忘,这就麻烦!《弟子规》上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可是他总是记着别人的这种不好,怀恨在心,心里不清净。『憧憧于胸,不可纪极』,这是说明心里面这种妄念很多,在心中交杂,纠缠不清,非常的复杂。『此诸种种意恶,固结于中,神注已多,天罚日甚』,这是你的意恶,这么多恶念在你的心里,神都记录下来了,天的惩罚愈来愈严重。『君逃祸不暇,何由祈福哉』,你凭什么来避免灾祸,得到福报?下面:
【公惊愕惶悚。伏地流涕曰。君既通幽事。定系尊神。愿求救度。】
当俞净意公听到张先生这么说了以后,内心很震撼、很害怕,马上趴在地下,哭着跟张先生说,你『既通幽事』,既然你都知道我心里的这些恶念,那你一定是神明,请求你救度我。俞净意公起了忏悔之心,有了忏悔之心,这人就有救了。我们明天来看看,张先生怎么来点醒他。今天时间到了,谢谢大家。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