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老师讲座
改造命运 心想事成—《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学习心得(第一集)
时间:2016-02-02 16:13 编辑: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点击:
次
http://www.mchunghua.org/Default.aspx
http://www.amtb.cn/rsd/rsd.asp
http://www.amtb.tw/rsd/jiangtang_ch.asp?web_choice=58&web_rel_index=1125
钟茂森博士主讲 2007/2/1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2-195-0001
尊敬的各位大德同修、各位朋友,大家新年好!请坐。今天是大年初一,在这里我首先恭祝各位新年吉祥如意,心想事成。「吉祥如意,心想事成」是我们每一个人在新年的一种愿望,对每个人都用这句话来祝福,吉祥如意、心想事成究竟怎样才可以能够真正达到?每个人都很希望自己有很好的命运,有好的风水,遇到事都能够如意。命运这件事是否真的有?现在我们看见香港大街小巷都有卖那些关于风水、运程、算命、算卦的书,每个人都很希望了解一下自己的命运。如果说命运真是有,是否说我们这一生,一出世之后命运就注定了,没办法改变?到底命运可不可以改变?这些问题每个人都是想了解的,每一个人都很希望能够认识自己的命运,能够改造自己的命运。今天大年初一,我们来探讨一下怎样能够重新来规画、改造我们的运程,所以今天的讲题就叫做「改造命运,心想事成」。今天我们用的文章是用《俞净意公遇灶神记》这篇文章,来做为我们学习讨论的教材。
这位俞净意公是明朝的一位进士,他在年轻时的命运非常不好,自己生了五个儿子、四个女儿,结果是死的死、失散的失散,最后剩下一个女儿。他的太太因为悲伤,对自己失去的儿女非常挂念,经常哭泣,所以两只眼也哭盲了。俞净意公本来是靠教书赚一些生活费,但是一年一年这样下去,又考不到功名,生活非常困难。俞净意公每年必定会写一个疏文给自己家中的灶神,希望灶神爷能为他向上天禀报。我们知道民间每年,特别是除夕(年三十)都会拜祭灶神,民间有一句话说灶神爷是「上天奏好事,下地保平安」,都希望自己的家人能够得到灶神爷的保佑。确实来说,这位俞净意公对于灶神爷非常虔诚,一年都没漏缺掉,每年都是这样写疏文拜祭灶神爷,希望能够改变一下这种贫苦的命运,但是一直都改不掉,而且愈来愈差。最后到他四十七岁那一年,有一天灶神爷慈悲显灵,点化他自己命运为何这么贫苦的原因,而且告诉他如何能够改造命运。俞净意公根据灶神爷的教导,痛改前非、改恶修善,特别在自己意念上面来修持,三年里面就把自己的命运改过来了。他后来考上了进士,本来他是一直都考不上功名,他就连连考到举人和进士,当他考到进士之后,到京城很意外又碰到他多年失散的一个儿子。后来这位俞净意公感觉到,自己真正按照灶神爷的教导来改过修善,真正能够改造命运,他也不想做官,回到自己的家乡继续去做善事,然后把自己遇到灶神爷这些事情记载下来,拿来训导自己的子孙。他享年八十八岁。
这篇文章是俞净意公的一个同乡叫做罗祯,他记录下来的,做为我们大年初一来学习的一份数据,也以此来做为纪念祭奠灶神爷。我们不在自己的家里祭奠灶神爷,通过学灶神爷的这些开示、这些教导,依教奉行,是真正对灶神爷的尊敬。真正能够依教奉行改造自己的命运,就得到诸神欢喜,诸佛菩萨的赞叹。我们知道人的命运确实是有的,古人说,「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自己这一生所享有的这些衣食、这些福禄,统统都是过去生中定下来的。所以当一个人一出生的时候,他的八字就定下来了,可以根据他的八字来推算他一生的穷通祸福。好像明朝的袁了凡先生,他是遇到一位算命的高手孔先生,这位孔先生替袁了凡先生推算他一生的命运,他一生考试考第几名,后来做一个小小的公务员,拿多少俸禄,到多少岁死,到这一生没儿子,这命运统统替他算得很准。结果了凡先生后来等于按照他算的命运一样,真是他算得非常准确,一点儿也没有差错。可以从此见得,命运是确实有的。
既然有,它从哪里来的?我们知道,人的命运是前生所造的善恶感应来的报应,如果前生造善因,做了很多善事,这样这一生就得到好报,大富大贵、被人尊敬;如果前生做了很多恶业,损人利己、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造这些恶业的人,这一生会感应很苦的果报。我们明白这些因果的道理之后,就会相信人一定有命运。这个命运,只不过是他在前生所造的所有因果的聚合,成为他这一生的果报。命运确实有,现在西方国家对于因果轮回的事实也有很多案例证明是真的,我过去在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这里曾经讲过一套「因果轮回的科学证明」,都是用西方科学家的案例来证明人确实有轮回、确实有因果报应,大家不妨可以拿来听听。
命运既然是有,我们第二个问题会问,难道我就没有办法了,我的命运没办法改了?命运究竟可不可以改?答案是肯定的,命运是可以改的。圣人给我们的教导说了很多,譬如说你看中国儒家的经典《易经》。《易经》的「易」字是什么意思?易就是变化。你看《易经》,大部分人都认为《易经》是可以用来算卦,可以推算人的吉凶祸福、推算人的命运,甚至用来推算一个国家的国运、一个世界的世运。命运是一定的话,它为什么要用《易经》的「易」字来做为这个经典的名称?这个很有意思,说明什么?人虽然有命运、国家虽然有国运、世界虽然有世运,但这些运统统都可以变化、可以变易。怎样能够变易?《了凡四训》上面说,「易为君子谋,趋吉避凶」,《易经》是帮助君子来谋划、来规画他一生的命运。他能够通过《易经》的道理,了解《易经》的道理之后,能够改造自己的命运,就能够趋吉避凶,就得到吉祥,就能够避开凶险。
所以可见得真正明白的人,我们说君子,有道德、有智慧的人,他就知道怎样能够改造自己的命运。知道自己的命运不好,他不会觉得很悲伤、很悲观、自暴自弃,他不会,他懂得通过修善、通过改恶,能够改造他自己的命运,这样就可以趋吉避凶。一个人如果生来是好运,前世他就是做了很多好事,心地善良,他生来就有福报,他通过了解自己的命运,也能够防恶、继续修善,防止自己堕落,继续提升自己,所以就可以趋吉避凶。换句话来说,虽然说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但是圣人最重要教导我们的是,知道有自己的命运,更要去改造命运。所以在《书经》上面,这也是儒家的经典,上面说天命是无常的,即无定数可言,它不会说一成不变的。如果你认为天命是一成不变的,这不是圣贤的观念,这是凡夫,他会想「我的命是注定的,所以我就不图革新」。圣人的教导是什么?每天都能够反省自己、提升自己,可以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去革新自己。所以通过修德、修善,能够不断改造自己,这样真正的吉祥如意、心想事成真正可以得到。
这篇文章,这位俞净意公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在他年轻的时候他不明白改造命运的道理,自己在乡里推广善事,结一个「文昌社」做好事,好像惜字(珍惜字纸)、放生、戒淫、戒杀…提倡这些,都是好事,为什么命运却愈来愈差?这是因为他的心地还是有很多恶念。因为心地有恶念,所以他虽然做了很多事情,表面上看是好事,但是他做好事是敷衍了事,他不是真正发自内心去做,这种欺骗一般世人可以,怎可能欺骗得了神灵?灶神爷知道俞净意公的意恶太重,表面上有这些好事,这些叫什么?这些是敷衍人的耳目,反而罪更重。人家都以为他是好人,还赞叹他,对他很尊敬,认为他是善人,结果,这是他的福报,受人赞叹、受人恭维,这样他的福报就大幅度的减少,所以他的命运愈来愈差。但是他不明白这个道理,还以为自己做了很多好事,为何还受上天这样的惩罚,生了九个子女,失散的失散、死的死,剩下最后一个女儿,连子嗣都不保?这是因为他不懂得观察自己的心地是否真诚,是否做这些善事是发自内心去做,自欺欺人,所以他的命运不好是有道理的。
后来到他四十七岁那年,由于他对于灶神爷很虔诚,灶神爷显灵。所以人如果有一点真诚心,佛菩萨、神灵是不会放弃我们的,他们会真正寻找一些很难得、很殊胜的因缘,他就来显灵、显现,示现给我们,教导我们如何去断恶修善、破迷开悟。这样受到灶神爷的点化之后,他才明白原来自己的命运不好,是因为自己的意念不善,虽然身体有造作善事,但是抵不上自己的意恶严重。所以俞净意公四十七岁那年的除夕夜,受到灶神爷的点化之后,发大愿、下决心改恶修善,从自己的意念上改恶,使自己的意念真诚,不图名、不图报,扎扎实实的脚踏实地去做善事。结果没想到,三年他的命运就改过来,所以他改造命运的效果比了凡先生所改造的效果更殊胜。
袁了凡先生改造命运用了十多年的时间。第一个十年,做三千件善事;第二个三千件善事,三年完成;后来发愿做一万件善事,一念之间就完成。他怎样一念之间?因为他做了一个地方官,他发现那个地方的赋税太重,那些农业税太重,农民的负担太重,于是他把税减少了将近一半,因为他起心动念是为了万民,能够使得万民得福,这一点心做了一件这样的善事,就抵得上一万件善事。在事相上讲,不止一万人,超过一万户的人能够因为他的政策得福;在理上讲,他这一念大公无私的真诚心,抵得上一万件善事。你看了凡先生也改造了命运,他从事相上改,做善事、改恶,很努力、很认真,十几年成功;而俞净意公就从意念上改恶,三年,他得到这一种境界,绝对不会差过了凡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从这个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真正想要改造命运,最重要从哪里做起?从自己的心地、从自己的意念,这种效果是最快速,效果最大。佛门禅宗里面也讲,修行要从根本修。什么是根本?我们的心地是根本,你从这个根本着手,从根本上去转化,这个效果是非常殊胜。
刚才我们说到,我们之所以在今天来探讨这个题目,「改造命运,心想事成」,是因为世间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得到吉祥如意、心想事成,我们要明白里面的事理。第二个因缘,为何要探讨这个题目?我们见到中国,我们的国家政府提倡「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和谐要怎样才真正能够做得到?一个社会是由人构成,所以和谐一定要人去做。人与人之间怎样能够得到和谐?这里最重要的是遵守伦理道德,能够明白因果,能够防恶修善,这样才能够真正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就要通过教育。所谓「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一个国家从领导人(君)到贫民百姓,最重要是什么事情?是教学,这个教学包括伦理、道德、因果、智慧、科学这五个方面的教育。
譬如说伦理,什么是伦理的教育?伦理教育是指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关系,这一方面的教育。如果一个人知道自己的本分、知道自己在社会当中的角色,他能够处理好自己与人的关系,这样就能够和谐。譬如说一个人,在家里必定有父子关系,他一定有父母;结了婚,家里一定有先生或者太太,也会有儿女,这是五伦当中父子、夫妇,还会有兄弟;还会有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每一个团体里面一定会有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这是君臣关系;除了父母、夫妇、兄弟、君臣之外,还有朋友,就是我们周围的人跟我们有友谊的关系。这些所谓的五伦关系,一定要处理好,如果我们都觉得自己常常与人的关系处理得不好,原因何在?这个原因首要从五伦关系当中的原点去找原因。
五伦关系的原点是「父子有亲」的关系。父母同子女之间是一种亲情,子女对父母是尽孝,这种关系如果搞得不好,当然其他关系也不会搞得好。为什么?父母是对我们恩德最大,生我、养我的恩德真是叫重于泰山,我们都不能够处好这个关系的话,跟其他人怎可能处理得好关系?而处理不好这个关系的根本原因在哪里?是自己的自私自利太重,每一件事、讲一句话、每一个念头,都是以「我」为中心,不会照顾到他人,这样当然会有冲突了,这个关系一定不会和谐。所以真正要处理好伦理关系从哪里做起?从孝道开始做起,这个是根本。要学孝道,最好的方法是用《弟子规》。《弟子规》第一篇里面说到「入则孝」,就是讲在家里面如何去尽孝。孝心培养出来之后,自自然然带到社会、带到团体里面,他就能够跟其他人和谐相处。我举几个例子大家来学习一下就知道。《弟子规》里面有一句话叫做「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个是父母的教导一定要怎样?恭恭敬敬去听,父母的责备应该要好好的去接受。如果父母责备我的是对的,我立即改正,我以后要注意,不要犯同样的过失;如果是责备得不对,也绝对不会去埋怨自己的父母。如果去埋怨自己的父母,说我都没有做过这些错事,为什么你这样说我?虽然有时候这句话没有说出来,心里面已经这样想,这样都算是不孝。
这个关系我们明白了之后,我们在团体里面,譬如说我们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这个团体,有很多义工,这个团体也有领导、有干事,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也是用这一条,把这些领导、这些干事,甚至义工,所有的人都应该看作是我自己的父母一样。「父母教,须敬听」,我恭恭敬敬去听他们有什么教导,如果他们对我们有一些批评、责备,我们好好去检查自己有没有犯这些过失,有就要改过来,没有就要注意以后不要犯,对他感恩。你看用这种心态对待团体里的人,怎么会不和谐?还有「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这句,在《弟子规》里面说,我们见到父母亲如果有过失,我们是否要很直接的说出来,「爸爸(或者妈妈),你为什么可以这样做?你这样做不对。」用一种责备的口吻。这样你想想,听者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他会说儿女大了,就这样来责备我。他即刻有种反抗的心理,即使他真是有这种过失,他都不会改。应该怎样?柔声下气,用一种温柔的态度来启发他,「这件事如果这样做,是否更好?」这样用一种合作的、热情的、宽容的态度来跟对方说话,你说怎么可能会有冲突?对方只会感恩你,感恩你的提醒,他不会对你有怨恨。所以对自己的父母要这样做,对任何人都应该用这一种心态。所以我们要把这个孝心在家里就养成,从小接受孝道教育,就养成这种孝的心态,然后进到社会里面、走入学校里面,或者在团体里面工作,或者建立家庭和夫妇之间的关系,都能够和谐,这是伦理的教育。
道德教育是什么?主要是指修养自身这些规范。我们古人一般所讲的「八德」,所谓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八德。这八种道德不是说某一个人、某一个圣贤忽然间睡觉睡醒了想出来的八德,不是,这八种道德是每一个人自性当中带有的这种本来的道德。《三字经》里面说「人之初,性本善」,这是人最初的时候,最初指本来,本来就有的这种善、这种德,不是说某一个人去制定的制度、纪律,我们本来是这样的。所以你能够这样去做,能够真正做到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就同自性相应,就能够恢复自己本来的本善,都是你自己拥有的,不是别人给你的。譬如说孝道,孝是一种观念,这种同父母一体的观念谓之孝。把这一体的观念扩而展之,整个社会所有的人,「凡是人,皆须爱」,他这种爱心是平等的、无边的。这种爱心从哪里来?从他的孝心出来的,再扩而大之,包容整个宇宙,虚空法界一切众生都是我服务、帮助的对象,因为虚空法界、整个宇宙所有众生同我是一体的,这是这种孝道的观念。
如果是一体,怎样对待他们?要用悌,孝悌。悌是什么?是一种尊敬的意思。由哪里做起?尊敬自己的长辈、兄长、上司,尊敬老师,凡是年岁比我们高,或者地位、德行、学问比我们高的人,我们都尊敬,用尊敬父母的心去尊敬他们,这种就是悌。虽然是一体,但我们对他们一定是尊敬,把我们自己降下来,谦卑下来,对待他们是尊敬。把这种孝悌之心再扩而大之,我们知道,一切众生都应该当作我们自己的父母,所有的人都好像佛、大菩萨一样,我们去尊敬他们。有这样的意念,你就是入了普贤菩萨的法界,普贤菩萨就是对一切人都尊敬,无论是什么样的众生,乃至是蚂蚁、老鼠、蟑螂,这些表面上看来很劣等的众生,都是用敬佛之心去尊敬牠们,真正把孝悌做到圆满,这个就是普贤菩萨。现在我们师父上人每天讲《华严经》,华严的长子是普贤菩萨,所以我们真正要懂得如何去用普贤菩萨的存心,来变成自己的存心,这样学《华严》真正能够得到受用。我们知道孝、悌下面是忠,八德第三个德是忠,忠是什么?心地纯正、不偏不倚,对待任何人都用一种纯正之心,无私心。不会说他对我好,我就特别爱他、敬他;他对我不好,我就跟他拉开距离,有这一种不平等之心,就不忠了。你看忠字的写法,忠字是上面一个中间的中,下面一个心,即是心要居中,如果你一偏,无论偏到左,还是偏到右,都是不忠。
信是什么?信是人要讲信用,凡出一言,都要知道我这一句话讲出去,我能不能够承诺、能不能够做到。如果说这个承诺不是很保险的,我就不可以讲出去,讲出来一定要做到。除了讲信用,这个信还有一种信念的意思。在《论语》上面有一个这样的对话,有一天孔子与他的学生子贡一起聊天,子贡问孔子,假如一个国家能够有三样东西是重要的话,这三样东西是什么?孔子就告诉他说,第一个是「兵」,即兵器的兵,我们现在说的国家机器,军队、警察,这些防乱、维持治安、可以防御侵略的,兵。第二是「食」,食物的食,即粮食。一个国家不能只是发展武器,最重要是什么?要发展经济、粮食,国民生产。第三是「信」,信念。子贡很懂得问,他问孔子,假如三者只能留两样,除去一样,要除去哪一样?孔子就说,「去兵」,去除兵,把这些国家机器去除不重要,为什么?一个国家如果能够经济富足、能够讲伦理道德和睦相处,就用不着兵,不需要用军队、武器。子贡又继续问,假如再要去除一样,去除哪样?孔子说,「去食」。一个国家可以把国家机器去除,可以甚至把它的粮食去除,人民要靠什么?靠信。所以孔子说,「民无信不立」。如果没信念,这个民族就会灭亡;一个民族如果有信念,哪怕没有国家机器,没有强大的军队、没有先进的武器,甚至没有很好的经济、没有充足的粮食,都可以生存下去,所以我们知道信念是很重要的。
一个国家如此,一个人亦如此,人不可以没有信念。我们在这一生不是说衣食满足就可以了,这样不行,如果衣食满足但没有信念的话,说句不好听的话,禽兽也可以做得到。我们人之所以为人,要有一个坚强的信念,这个信念是什么?真正希望这一生进德修业,提升自己进入圣贤境界。一个团体也要有信念,信念是什么?就是「见和同解」,他们要有相同的志向,见解、目标、方向相同,大家才可以走在一起,才可以和睦相处,所以信念是最重要的。你看我们香港佛陀教育协会是一个推广佛陀教育的机构,所以我们应该要有一种什么信念?我们的信念就是一定要做一个好样子,真正按照佛陀的教育去行事,这样能够做一个好样子,才可以推广教育。如果我们推广佛陀的教育,自己都不按照佛陀教育去实行、去修行,别人看到我们,他便知道这是说假话的,不是真的,这样我们推广不会有效果。这是讲信。
礼是什么?礼是讲礼貌,即人与人之间一定要讲礼貌。礼貌是表达一种尊敬之心,一个团体希望要和睦,这个礼貌一定要讲,不可以废。义,礼义廉耻的义是什么?义是指应该做的事情,我们要知道,也要知道不应该做的事情。什么是应该做,什么是不应该做的,我们要依靠经典,圣人的教导是我们做事的标准,是我们存心的标准。廉是指不贪便宜,不贪小便宜,有这种心,在佛门里这种就叫做犯了偷盗戒。特别是在一个团体,好像佛陀教育协会这个团体,这是常住的,十方常住的机构,如果有贪小便宜、有想挪用公物这些念头,这就犯了这一条戒,这样就会有因果。耻就是羞耻心。知道圣贤的教训之后,我们一定要依教奉行,把自己的过失改正过来,努力去修学。如果不是这样做,知道圣贤的教导还要犯过失,这个叫做明知故犯。好像俞净意公一样,他跟他的同行,这些书生一起结了一个文昌社,依据《文昌帝君阴骘文》来修学的,但是他自己还犯,明知故犯,罪加一等。这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都是教育的内容。
教育里面第三个科目是因果。这个因果是知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种什么因,一定得什么果,不会错的,没有理由说种个瓜得个豆、种个豆得个瓜,没有这个理由。哪怕是再小的一个因,它都会有果。最小的因是什么?是念头。一个人起心动念就会有因果,每一个念头都有因果。好像佛在世的时候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佛带着他的弟子走到一个瓜田旁边,天很热,佛就叫他的弟子阿难去瓜田那里,向看守瓜田的一个女子去乞讨一个瓜,因为佛的时代,修行人都是乞讨的。阿难就去,结果还未走到瓜田,那个女子见到他,面色就很难看,就不睬他。阿难想跟她乞讨一个瓜来吃,供养自己的老师及自己的同学,但那个看瓜的女子不予理会,态度非常不好,阿难无可奈何回来了。阿难是一个很年轻、英俊的小伙子来了,但没法乞讨一个瓜。于是佛又叫他的另一位弟子迦叶尊者。迦叶是修苦行的,他因为持戒很好、很精严,甚至以苦为师,吃苦吃得很多,我们说不懂得保养,他的脸色各方面比较老、比较皱,不是很好看,他的年纪又比较大,结果佛就叫他去乞讨。他走到瓜田旁边,那个女子看到这位老者来了之后,态度非常恭敬、非常殷勤,走上去就马上捧上一个很好的瓜送给迦叶尊者。迦叶尊者很快的回来,拿瓜回来与大家分享。弟子都不明白,为什么阿难这个英俊的年轻人去到女子那处乞讨不到一个瓜,反而迦叶尊者能够乞讨到,为什么?佛跟他们说出前世的一段因缘。
原来在前世,看瓜的这位女子是一只猫,前世她是畜生,结果这只猫死了之后,死在野外,日晒雨淋,尸体有点发臭。有一天走过两个修行人,这两个修行人就是阿难和迦叶他们的前世。阿难先走,看见这只死猫在地上,就捏着鼻子走了过去,不予理会;第二位迦叶尊者走过,见到这只死猫,他就生起了慈悲心,在地上挖了个坑,把这只猫埋葬在地下,然后就走了。就是因为这样一个因缘,这只死猫这世变成这位看瓜的女子,结果遇到这两个修行人,她的态度就完全不一样。所以从这个故事里面我们看得出,因果真是一点也不会差错。阿难前世起了一个藐视的心,不予理睬,起心动念,他都没有做什么事、没有做什么错事,就是起了一个不好的念头,结果这世他都会有因果;迦叶尊者他也是没有做什么大好事,只是埋了只猫,但他一念慈悲心,你看他这世就有一个好的果报。从这里可以看到,因果报应真是丝毫都不差,起心动念都会有因果。所以这篇文章《俞净意公遇灶神记》我们看到,俞净意公从哪里开始改造命运?就是从心地的因果开始改造命运,他能够真正把自己恶的念头、不善的念头转化过来,他就可以改造命运。所以起心动念不能不注意,不要认为我今天对那个人起了一个怨恨的念头好像没什么,这个怨恨的念头,《无量寿经》里说,「从小微起,成大困剧」,意思是说,一个小小念头的因,将来因就会愈滚愈大,好像滚雪球一样,变成大的果报,不可以不谨慎。
我们希望构建和谐社会,要懂得,真正要构建和谐从哪里做起?要从自己内心深处去观察,看看自己心里面有没有对人、对事、对物的这些冲突、这些矛盾、这些对立,如果有的话,即刻要把它转化过来。所以,要从内心深处放下对这些人事物的冲突,这样才可以构建和谐,内心里面都不和谐,怎样可能在外面有和谐?譬如说我跟这个人,张三,我心里不服他,对他的行为我看不起,甚至有怨恨的念头,我跟张三的关系怎么可能处得好?即使表面上很客气,甚至有时面带笑容,但这都是不真实的,两个人在一起也怪怪的,那个感觉不是和谐的感觉。这些自己细心体会你就会觉得,骗不了人,你可不可能骗张三,可不可能骗他?你表面上的客气,其实张三内心可能都知道,因为心灵与心灵之间的感通没有障碍。我心起一个念头,就有一种电磁波,心波可以传到他的心里,他的心里面就会有感应。所以你如果对他有对立,他都会跟你有对立。
怎样做?从我开始做,我把我内心的对立放下,我看待他犹如看待父母一样,他是我的善知识,他来教导我,叫我修布施、修忍辱的。这样去想,对他有种尊敬、感恩的心,我对立的念头就没有了,这样跟他在一起,自然我就不会觉得跟他对立。即使他跟我有对立,日子久了,他看我心里面根本也没有对立,他也不对立,怨恨也可以化解。所以这样去修行就是真修,从根本修。我觉得我要放下跟他的对立很难,有没有一个比较方便的方法?有。我们的体验是什么?大家不妨可以从不顶撞他这方面开始入手。譬如我跟他有一些关系不好,不是很和谐,从哪里做起?首先从语言上开始,我对他不要顶撞。他告诉我们的事情,即使不对的,我们都「是、是」,唯唯诺诺,这就行了,从这里开始做起,然后慢慢在心里也不起对立,时间久了,真正心就平等、意念就真纯,这样子念佛才念得力;心里还有人我是非的念头,有隔阂、有对立,念佛都不清净。
内心里面要放下对人的冲突对立,还要放下对一切事的对立与冲突。这些事情来了,好事、坏事,你心里面起波澜起伏,要把那些放下,不要分辨善事、恶事。什么事都是好事,什么事都能够帮助我们提升。善事,它可以增加我们的善念,使得我们生欢喜心;这些恶事来了之后,要我们内心增加忍辱,不是好事了吗?如果大家说放下内心对一切事的冲突都很难,从哪里做起?有一个方法可以介绍给大家,从耐心办事开始做起。这个耐心是平等心的基础,你做什么事都耐耐心心、不要急躁,不要说我现在赶时间,这些事我就马虎做完就算;或者是这件事情是我不喜欢的,我就快快做完了事。心里面有急躁的情绪,这个就是对事的对立,跟事有冲突。要耐心,要知道,做这件事就是要我好好修行的时候,为什么我要放过这个机会?所以真正懂得修行的人就会抓住这些机会来提升自己。
第三个,内心要放下对一切物的冲突。对这些物品,内心为什么会有冲突?当你对物品有不恭敬的时候,这个时候就会有冲突。譬如说有时候我们可能要解开一个包装,这个包装可能捆绑得很好,很难解开,心里就起烦躁,生气,上来就一刀两断把包装弄坏了,这样就与对象起了对立及冲突,对物件没有了恭敬心。这些统统都要放下,对对象都要好像对佛一样。是不是对佛恭敬拜佛,对它恭敬就是拜它?不是,它应该放在什么地方,我就放在什么地方;我们应该怎样处置它,就要怎样处置它,耐耐心心、恭恭敬敬、小心谨慎这样来对待它,这样就是内心放下对它的冲突。所以真正要构建和谐社会、构建和谐世界从哪里开始?从我心开始。从我的内心放下不和谐的因素,自然在外面的世界就得到和谐。
我们在座都是学佛的人,我们问为什么要学《俞净意公遇灶神记》?这个不是佛经。现在我们的老法师在香港这里讲《华严经》,这是香港人的福报,你说世界那么多地方希望老法师在它们那里长住,但老法师选择了香港,跟香港人特别有缘,这是香港人的福报。我们知道《华严经》是佛门最高的经典,人称「经中之王」,泰山北斗,是佛法的最高峰,好像一个高楼大厦,它是高楼的最顶层;好像一棵大树,大树顶尖的一朵花,好像这些一样。学佛的人当然希望在这一生真正能够明心见性,能够圆满成佛,最低的标准都是能够在这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能够圆满成佛,这是大的事业。《道德经》上面有一句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行一千里路,从哪里开始?始在足下,你要迈开第一步。你要真正圆成佛道,从哪里开始行?一定要知道根本。一个高楼大厦的根基一定要稳固,你才可以建到最高那层;一棵大树一定要有很牢固的根,它才可以长得高,花才可以开得美。所以根本在哪里?学佛人的根本就是伦理、道德、因果。
佛法是智慧的教育,是我们说的顶尖科学的教育。伦理、道德、因果、智能、科学这五门里面,前面三门是根本,伦理、道德和因果。落实到经典上来说,儒家的《弟子规》,这是伦理、道德的根本;道家的《太上感应篇》,这是因果教育的根本;佛家的《十善业道经》,讲的也是因果,是智慧的根本。老法师希望我从今天开始复讲《华严经》,用广东话来复讲《华严经》。《华严经》好像一棵大树的顶尖,一定要从根开始讲起,所以我们今天要从《俞净意公遇灶神记》,这个是因果教育,从这里讲起。它跟《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十善业道经》,理是一样的,而且它的篇幅很小,比《太上感应篇》及《十善业道经》都小,容易学。再加上今天又是大年初一,俞净意公当年就是在年初一开始,因为受到灶神的点化,下决心改造他的命运、修正他的意念,他从年初一开始做起。我们今天年初一,也应该向俞净意公学习,如果意念中有不真诚、不清净的东西,要把它慢慢去除,努力改过自新,能够真正改造自己的命运,甚至能够在今生圆成佛道。所以从《俞净意公遇灶神记》这篇文章开始讲起,我觉得非常有意义。
师父上人在前两天讲《华严经》里面也讲到,差不多要到大年三十了,希望大家把《俞净意公遇灶神记》的电影版拿来看一看,好好的去看看如何去改心。老法师这样提倡,我们做弟子的也这样响应,所以今天和大家开始从这一篇开始学习。这一篇文章跟《华严经》不是二体,是一体,它是《华严经》的基础。之后我们还会继续跟大家讨论《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十善业道经》,这些都是基础的科目,我们都要好好去学习,之后才转入《华严经》的学习。所以今天的因缘非常殊胜,新年伊始,万物有新的气象。今天大年初一,是一年的开始,我们想改造命运,要从今天做起;国家要构建和谐世界、和谐社会,都要从今天做起,从我做起、从我心做起;乃至我们想在这一生成就佛道,圆满成佛,也要从改心开始做起。今天我们就花很多时间把为何要学习《俞净意公遇灶神记》的因缘介绍到这里,下面我们简单介绍这篇文章的主旨、中心原理。
这篇文章虽然不是佛经,但我们也应该用学习佛经的心态来学习,因为凡是学一篇文章,如果理解得深、体悟深入,你所得到的利益就大。其实《华严经》所讲的华严境界是一切法平等,「法门平等,无有高下」,用这句话来套用《俞净意公遇灶神记》这篇文章,它所讲的理,如果你能够去深入体悟,与《华严经》所讲的理是相同、是平等的。它讲什么理?《俞净意公遇灶神记》一个关键的词就是「净意」两个字,即是清净自己的意念。为什么要清净自己的意念?因为如果意念不清净,你的境界就不清净、就不善。我们熟知的佛门一句话叫做「一切法由心想生」,一切万法,包括我们的身体、我们所拥有的一切物品,这个世界、这个星球、这个太空、这个宇宙,都是由我们心想生,所谓「唯心所现」这个道理。《楞严经》上面讲,「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即是我们的心,自性的一念心,可以现这个法界。所以宇宙怎样来的?是由我们的心想而生,这个心和想,也是一个不是两个。当我们明白觉悟的时候,回归真心本性,我们就叫它「心」;当我们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宇宙人生真相的时候,起心动念,这妄想我们就叫它「想」。所以念、想都是什么?是我们迷了之后所起的,如果不迷的人,他就不会起心动念。但是虽然起了一个念头,它不妨碍真心,为什么?真心不动,这个念头虽然有波动,但不妨碍真心。
譬如说,古人比喻,经常用水和波来比喻,这个波是什么?就是水。水上起波澜,起心动念,这个波起来之后,这个波是什么?波就是水,它根本与水是一体的,它不是两个,是一个。所以我们知道,我们虽然起心动念,不妨碍真心。真心所现的法界就是极乐世界,就是华藏世界,纯净纯善。当我们起心动念,我们看这个世界变了,它不是极乐世界,变娑婆世界,这是什么?其实娑婆世界与极乐世界都是一,不是二。为什么会看成是娑婆世界?因为我们起心动念,扭曲了我们所看到的形相。虽然扭曲了我们所看到的形相,没扭曲这个境界,这个境界还是极乐世界,只不过我们的念头当中,虚妄的念头扭曲了,这是真正的真相。懂得这个道理我们知道,完全在于你的用心,你用清净平等的心,你就是佛法界;如果你有起心动念,有妄想,这个就是菩萨法界;有分别但没执着,这是阿罗汉的法界;如果有了执着,这就是凡夫的法界,我们看的娑婆世界;如果还有贪瞋痴慢、自私自利、损人利己这些恶念,这些是三恶道的境界。外界其实本来没变化,完全是你自己欺骗了自己,你自己所看的境界变化了,因你的心成就你的法界。
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就知道善心感应的就是善的境界,恶心感应的是恶的境界,清净心现的就是净土,全在于我们当人自己用心不同。所以从《俞净意公遇灶神记》这篇文章我们要知道,一切因果、一切事物统统是你用心不同而现出不同的境界。你知道这个原因之后,我怎样创造、我怎样改造命运?命运都是由心所现,由识所变,改造命运从哪里做?改造自心来做就行了。你去改造其他的,你去算命,或者是改风水、改你的祖坟,改这些东西没有用。为什么?你没改自心就没用,所以关键是改造自己的心,才能真正改造命运,这个就是我们所应该了解的道理。
这篇文章的宗旨是什么?宗旨就是「因果」这两个字。一切法唯心所造,你的心起什么念头就是因,所现的境界就是果,确实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心,即刻就会有善报;你用恶心,即刻就会有恶报,因果一点也不会差错。所以这篇文章的宗旨就是教导我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切法由心想生,换句话来说就是心想事成。心想事成这一句是中性的话,你心一想,一定是事成。为什么?一切法唯心想生,所以肯定是心想就事成。当你的心是善心,善事成;你恶心,恶事成,是没有差错的。所以讲这句心想事成这是真理,改造命运你就知道从哪里改。
这篇文章的目的,当然我们知道,俞净意公的同乡罗祯之所以把这篇文章流传于世,为的就是要我们明白因果的道理,能够改恶修善,以俞净意公为榜样,能够真正改造命运得到善果,这就是文章对我们所起的作用。我们真正做到,依教奉行,命运就一定能够改,这样我们学这篇文章就有用了。如果学了之后只是听之,知道有这样的事情,不去真正实行,不去努力落实这些教诲,这样就没有用,学这篇文章等于白学。我们人人都应该了解这个道理,都应该明白命运是创造在自己手上。这个道理是中国古老的教育,从古到今都是这样提倡,中国教育里面三家教育,儒家、道家和佛家都是重视因果教育。我们懂得这个道理,知道从这里入手,真正落实圣贤教育,这样对我们这一生有莫大的利益。
跟这篇文章相应的,有很多其他教材都是讲这个因果道理,譬如说《了凡四训》,我们的老法师曾经讲过,很详尽的把《了凡四训》讲解了一次。这一篇《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可以说是《了凡四训》的重要补充,《了凡四训》教导我们从事上改过来改造命运,俞净意公教导我们从念头上改过来改造命运,所以更加殊胜。当然,改造的道理讲得更加彻底的是《太上感应篇》及《文昌帝君阴骘文》。这些文章、这些教材都是应该在我们学习《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当中可以去涉猎的、可以去看的。当然,我们有一个电影版,《俞净意公遇灶神记》的电影,很形象的把故事为我们表达出来,我们在这里讨论就希望注重在理的理解,大家如果希望知道这个故事,很简单,就看这个电影。看这个电影之后我们来深入讨论这个事中的道理,这就会得到很大的利益。我们的老法师在很多年前也讲过这篇文章,大家可以用来做参考,我都是用老法师所讲的理来进行复讲。剩下还有一点时间,我想和大家介绍经文的题目,从明天开始我们就正式介绍经文,这篇文章。经文题目: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
我们知道『俞净意公』是一个人,明朝的进士,他是明朝嘉靖三年出生(即是公元一五二四年),他在万历四十年(即是一六一一年)去世,他享年八十七周岁,古人讲八十八岁。「俞」是他的姓,「净意」是他的号。净意,是因为他受了灶神的开解之后,他自己自号为净意,从这个名字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他是要清净自己意念的意思。「公」是尊称,是后学罗祯,他的同乡对他的称呼。遇是遇到,『遇灶神』,是俞净意公遇到灶神爷与他的一番开示,接着他根据教导去改过自新、改造命运,这样一篇记述。这『记』是什么?是真实的记载,是真实的,不是杜撰出来的,是历史真实的故事。这篇文章,我们从明天开始正式来学习它的原文。我把这篇原文进行了分段,也印出来给大家,每人一份,希望大家今晚回家有时间就看一看、读一读,明天开始我们讲解。今天的时间到了,我们先探讨到这里,谢谢大家,请大家多多指教。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