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老师讲座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发心,改过,勿自欺(第八集)

时间:2016-01-31 17:46   编辑: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点击:


http://www.mchunghua.org/Default.aspx  
http://www.amtb.cn/rsd/rsd.asp

蔡礼旭老师 2011/5/5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10-019-008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同仁,大家早安。
 
刚刚大家在念《劝发菩提心文》,声音非常洪亮,大家应该是随着经文发菩提心。这个心一发,三千大千世界、虚空法界都震动,“上达诸佛听”。这个心一发,一切诸佛欢喜,护念大家的修行。念一句阿弥陀佛,十方诸佛都加持、都护念。这是万德洪名,珍惜这个机会,珍惜凡夫快速成佛的机会。祖师讲的,愿我们“同生净土、同见弥陀、同化众生、同成正觉”,同称妙音如来。我讲得这么高兴,你们怎么一点反应都没有?我的诚心还是不够,还没有感动、感染大家。
 
念到这四句话,非常振奋,“同化众生”,可以跟清净海会众菩萨一起修行,一起配合,帮助众生,这是人生的至乐、至善。只要珍惜这个法缘,老实念佛,万修……“听思聪”,万修万人去。大家还怀不怀疑?真的吗?疑,是修行的大障碍,断疑才能生信。但是有疑也是正常的,有疑,我们面对它,然后好好地深入经典。理明白了,信心就越来越坚定。你不要看别人,他很有信心,我没信心,然后就很难过,自卑那个习气又作祟。下工夫把西方极乐世界的理事、因果搞清楚,《无量寿经》多读,这个理就通了。
 
当然,“心净佛土净”,心清净了,这个频道就接上去了。“净而不染”,佛弟子都要三皈依,“觉而不迷,正而不邪”。思维,都是正知正见,不随顺邪念、随顺分别执着,“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不被五欲六尘、贪嗔痴慢所染,不被感情、情执污染。感情的污染最严重的是什么?(答:自私自利。)终于有反应了,所以薰习还是很重要。大家这样三餐听师父讲,感情的污染,最严重的是自私自利。其实这句话我们讲了很多,听了很多了。看得到自己的自私自利在作用吗?那看不到就不能对治了,就浑然不知。
 
有个同修他跟我提到,他说他在佛堂念佛,在道场念经。经刚好念到一半,结果有同修在整理道场,可能待会有共修还是办什么活动,就在那里整理蒲团、摆蒲团。当下他就觉得:我在念经,他怎么在旁边摆蒲团,影响我。待会我念完还得去做什么事呢,怎么都给我找这些麻烦?好,诸位同修,看到什么?历事练心,这个境界在他面前,所有的思维自始自终有个字贯彻,叫“我”。看到没有?自私自利在哪里?一不小心,anytime、anywhere。
 
您看,在境缘当中都是考虑“我”,有没有考虑对方?任何境界是我们放下执着、放下我执的机会。所以当下他在摆了,“啊,待会有事。”我马上放下自己当下的情况、事情,我很随顺他,跟他一起把工作办完、东西摆好。可是我这部经没有读完,回去再读完不就好了,哪有这么复杂?随时可以放得下这个才是功夫,随时可以恒顺众生。可是他这样都没体恤别人呢,那我们这念心是要帮助他提升,还是在指责他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仁者的心动。”我们这个心态自己要观照得到。修行人,只管自家,不管人家。人家很多不好,绝不往心里放。知道他可能在办这个事没有顾及到人家的状况,等信任够了,善巧幽默地提醒他一下,绝不是记在心上,或者是一下子脾气伏不住,就骂人。
 
所以当我们遇到生活上的一些情境,很冷静观照。假如我们觉得有动气了或者觉得有烦恼了,马上观自己一个接一个念头,一定是自私自利、我执做主,才会生烦恼。没有“我”了,贪、嗔、痴就没了。我贪、我嗔、我痴、我慢,没有“我”,
 
这些东西它没根,它就死了。所以我们修了半天,就是要把十六个字放下,跟西方就相应。不能很希望往生,可是这十六个字的习气都一直做主,那就背道而驰。增长善根,每天要把自私自利越来越淡、自我越来越淡就对了。
 
昨天跟大家提到“有一字而有益于仁”,这个“仁”就是仁爱、慈悲,“莫如恕”;“有一字而有益于智,莫如预”。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道是推己及人,设身处地。我们看这个“如其心”,恕道里面,自己做不到,不要要求别人,这句话有味道。“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我们对自己孩子的要求,我们把我们的要求自己先做到对自己的父母,做得到吗?“所求乎弟以事兄”,我们对自己的弟妹的要求,首先我们自己先对自己的兄姐,我们做得到吗?要求别人,结果自己做不到,人家心里不服、不能接受,不能接受就不近人情,人家很难认同。
 
所以“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这也是恕的精神在里面。恕道,时时体恤人情,怎么体恤?我执淡了就能体恤,我执重了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事情,不为他人,也不为团体。“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我们对属下的要求,那些要求我们自己有没有对自己的领导做到了?做到了才能要求底下的人,不然人家也是不能接受。就像我们课程当中常说到的,要求孩子要孝顺,孩子说,“你对爷爷奶奶都不孝顺,还叫我们孝顺。”“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这是《中庸》的一段话,我们对朋友的要求,我们希望朋友怎么对我们,首先我们把那个要求自己先做到,这个就是恕,不能违背人情。
 
我们很冷静,在自己处事待人当中这样去观照,一观照,“啊,我要求别人多了,我自己都没做到,没有守这个本分。”这个时候,人不再去指责、要求、批评别人,他会把精力完全先拉回来在自己的修身、在自己的格物上。自己都没有下真功夫对治习气,要求任何人,人家心里都不会服气的。所以《太上感应篇》讲的“正己化人”,只要自己不正,批评别人,指责别人,徒增自己的烦恼,甚至造成团体的是非人我,开始在那里搅、在那里缠绵。
 
所以人要很理智、很冷静,自己的一言一行所产生的结果,要能感受得到,这个都是恕。今天我们讲句话,别人听了什么感受,我们知不知道?很多人讲完了,对方已经三天吃不下饭了,人家问他,“你那天给人家讲了什么话呢?”他说,“有吗?我有讲这句话吗?”伤人伤那么深,他自己都不知道。我执是太重太重了,随顺自己的嗔恨、习气、对立,对方伤得这么重了,自己浑然不知。时时能体恤别人的感受,心地才能柔软。“柔和质直摄生德”,菩萨的四德,首先要柔和。“质直”是真诚,对人很诚恳、对人没有成见,有信任,不怀疑别人。可是他这里不好、那里不好。那是他习气做主。他本觉本有,他还是如如佛,他还是有如来智慧德相。我们看他的缺点,我们叫什么?我们叫着相,修行就是要把执着放下,每天在增长对人的成见,不就背道而驰了。
 
有时候,执着起作用,真是折磨自己。每天就在那里想:他那天给我讲哪句话,越想呼吸都困难。想了两个礼拜,见人就讲,“他那天对我讲这句话。”还去污染别人,自己痛苦还污染别人。尤其男子汉大丈夫小家子气,真是枉为大丈夫。大丈夫是胸怀天下,以什么为耻?众生不能闻正法是我的耻辱,这个才是大丈夫的样子。大丈夫每天只在乎,“哎呀,那天蔡老师好像瞪了我一眼,我这几天好难过。”我边讲,都觉得呼吸有点困难,心胸就这么矮,就只在乎这些事。所以“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虚空非大,心王为大;金刚非坚,愿力最坚”。时时都要保持为佛法、为众生,哪有为这些芝麻蒜皮、人事上的事情,能这么多天都在那里难过?阿弥陀佛。你每天那个饭吞得下去啊?“计功多少,量彼来处”,今天积了什么功,累了什么德?今天就在那生闷气,还积功累德?“忖己德行,全缺应供”,都在退步了还受十方供,要有志气,“为世明灯,最胜福田,殊胜吉祥,堪受供养”。要期许自己每天是精进修行,一日千里,值得十方的供养,这个才有志气。“防心离过,贪等为宗”,就是这个贪心,贪名闻利养、贪人家尊重,求不得了,就苦了,这都是从贪来。“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不吃饭不行,还是个凡夫。但是“为成道业,方受此食”,受十方供养是为了成就道业,这个信念。
 
所以师父常讲,这十六个字要下功夫对治,那只能到门口。为什么要念《劝发菩提心文》?这种大愿、大力的心,时时保持,须臾不离。任何时候,只要别人提醒我,“这一念不是为众生,”马上生大惭愧,转念。这几天,我看有同仁都找时间把《劝发菩提心文》从头念下来,这很可贵。这个也是珍惜祖师的至诚啊,那是至诚恳切劝请我们要珍惜这生的法缘,不要再错过了。真的,几个人懂因缘?几个人懂知缘、惜缘?几个人又懂知恩报恩?这篇《劝发菩提心文》真正明白什么是知恩报恩。报恩的心真发出来了,不用任何人推我们修行了。
 
而这个恕道,对治人的苛刻。比方有句格言说到“处古人之后,议古人之失,易”,我们现在看五千年的历史,哪个人做不对了,我们要批评很容易。但是“处古人之位”,假如今天真的那个位置、那个因缘是我们去做,“行古人之事,难”。我们举个例子就好了,诸位男同仁,您假如是唐玄宗,过不过得了杨贵妃这关?你看批评起来很容易,“空忆长生殿上盟,江山情重美人轻。华清池水马嵬土,洗玉埋香总一人”。哎呀,唐玄宗,你糊涂啊!批评都很容易。告诉大家,现在一个漂亮女生走过去,我们就有点昏头转向。唐玄宗是三千佳丽在后面,我们挡得了吗?唐玄宗当时候还没遇杨贵妃,还有“开元之治”。那个是我绝对办不到的。要有一个盛世出来,皇帝要饱读诗书,他也很有能耐,是刚好遇到累劫以来最大的冤亲债主,没办法。
 
您看,阿难尊者,他遇到摩登伽女,也是险象环生。好像摩登伽女是他好几世的太太,刚好那个业缘出现了。批评别人都很容易,自己真遇到了行不行?我们批评人家这件事、那件事做得如何如何,我们真去做了,做得有比他好吗?这个都是恕道。我们自己做不到,批评人家批评得很犀利,这个都有失厚道,刻薄。我以前也很会批评,现在也还没改得很好。
 
我记得零三年九月五号到海口,零三、零四、零五、零六、零七,五年,基本上我是做教学,没有做行政工作。零八年初,刚好接庐江的行政工作,“常务副主任”,就接了这个工作,算行政工作的负责。做了几天,才知道师父在讲经的时候举了一个他朋友的例子。他朋友在大学教书,后来成功大学请他去做校长。结果做了一个学期就跑回来了,给师父讲,“这行政工作真的不是人干的事情。”我干了一阵子,讲课就在那里滔滔不绝,很多都是纸上谈兵。真正去做了行政工作,终于知道那句话是什么味道了,真不是人干的事情。那工作量很大,尤其要处理很多人事事情。所以越高位,他所牵扯的事务越多。甚至于在一个团体当中,尤其是开创的时候,事情要处理,人事要处理,不只底下所有人他要处理,上面的包含董事会、师长,种种事务,主任都要处理。我有时候都想,我假如干主任那个位置,可能三天就要喔咿喔咿(救护车声音)。
 
所以干主任、干这些最高领导位置,他一定要具备一个条件,就是他没有私心。他只要有为自己着想,他就要倒下去了,为什么?他一为自己想,他一个一个妄念就开始了。妄念起,佛菩萨加持不了;念念无私,佛菩萨就加持得了。所以,您看,为什么在团体工作当中常常要轮,有这个轮调的机制,大家知不知道为什么?改天调你去厨房,干一个月,干干看,保证你从此以后,看到厨房的同仁,立正,敬礼。你知道那个过程,你知道那个感受、那个辛苦了。所以什么“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念一百遍,不如去种田种一个月,保证很珍惜那个米。我自己种过菜,所以那个内心的一种感受,不可能让菜浪费,不忍心,你自己种过了,知道那个辛苦。种了两三个礼拜,结果他们不到一分钟就全部吃光了。有机的,没有喷农药的,他们“好吃哦,好吃哦。”不到一分钟全部吃完。当然也怪我技术太差,种得也不是很多。
 
所以学佛是时时能放下我执、放下执着点。可是我们往往在工作处世当中,站在自己的角度,依循自己的经验判断事情会越来越强。自己不留心,道业都在退,所以这个“恕”字重要。设身处地,多体恤别人的不容易。体恤了,那个言语都很诚恳、很柔软,让人家有股暖流。
 
你看最近总务部门同仁非常努力,很多事情慢慢地做得有条不紊的,下了很多功夫。包含在活动过程当中,他们常常都是救火队的,任何情况出来了赶紧处理。这么多杂事,要批评容不容易?随便抓,都能抓到一个辫子啊。可是我们去干干看,那事情很杂。教学部门的人,讲课挺欢喜的,还有佛菩萨加持。真正让你干这个繁杂的事,你还欢不欢喜?你还能欢喜,你才是平等心,你才是功夫。
 
我们最近开销少了应该有百分之十几,这个跟总务部门很多节约的活动,包含我们同仁在生活当中自己注意节约,都很有关系。而且我们要注意,我们以后是汉学院,我们整个行政的运作,像不像汉学院的格局?像不像?慢慢要往那个格局去努力。所以每个部门都要想我们以后是汉学院,是什么汉学院?是全世界华人的汉学中心。你们没有深呼吸一下,全世界。志向要远大,目标要远大,但心要细,这个叫“愿要大,志要坚,气要和,心要细”。一步一脚印,让它积累更宝贵的经验,建立更完善的行政运作系统。不是讲台是弘法,我们把经教用在整个组织运作、用在处事待人接物,统统是弘法,而且是以身做出来的弘法,那给人的感动更强。
 
之前我们在庐江三年,很多学员感动,一讲,都不是课堂当中讲哪句。都是说,“我刚来的时候,第一天睡觉睡得不是很习惯,因为我习惯高点的枕头。”结果这位学员,他就把枕头折起来,折起来比较高,当然睡也睡得不平稳。结果隔天下课,中午左右他回来一看,哎呦,怎么变两个枕头,这个服务人员怎么知道我的心意?我也不知道这个服务人员有没有他心通,怎么会观察得到这个人需要两个枕头?您看,他的心很柔软,他观察他睡的情况,看到这个枕头可能有折起来,他马上判断可能是他需要高一点,就备给他一个枕头。请问大家,这个仁慈心对方记多久?这个有没有说法?有啊。
 
上次,零五年三月份,刚好到澳洲去,有机缘跟师父相处,那次刚好是十天左右的课。一开始,我看师父在那里散步,我很挣扎,备备课好,还是陪师父散步好?你看备备课是什么?得失心作祟。百千万劫难遭遇,跟师父一起散步这样的好机会你都不去,真是执着加愚痴。幸好佛菩萨加持,我还是放下了,去跟师父散步。然后看到师父怎么接待一个客人,那个客人是一个导演,五六十岁的人,一位女士。师父对她无微不至照顾,每天听完课,晚上陪她喝茶。“您今天听了,有什么感受啊?”跟她交流,陪伴她整个学习。
 
因为这个导演她没有学佛,到了第九天,她给师长说,“老和尚,我想皈依。”九天下来,被师父的德行所感动,要皈依佛门。结果,师父披上袈裟,亲自帮她皈依。我第一次看师父拿引磬。结果这个导演,从说要皈依,然后师父答应要给她皈依,眼泪就没有止过。从那时候到整个皈依过程,眼泪一直流、一直流。你看师父整个十天的行持、德行,对于对方感动至深。这个都是“为人演说”,我们可以想象得到,这个人真正学佛了,她时时都念着师父的恩,不敢懈怠。所以“人能弘道”是自己把经典真正完全做出来,感人深远。所以,我们时时存着这个恕道,给人真正的温暖、欢喜。那也很感谢大家,对于好的理念大家都是尽心尽力去成就、去配合。包含节俭,大家用水、用电都非常节省,这几个月省下来的费用就相当可观。
 
接着下一句有讲到,“有一言而有益于智”,有益于智慧。诸位同仁希不希望有智慧?希望。那接下来这个字就很重要,“预”,预备。人有预备,他面对事情就不会急躁、不会慌张,心就比较定,定才能生慧。所以,一来,做任何事情懂得规划、计划,懂得事先沙盘推演。不只是自己,还能够为对方设想,那你考虑事情就越来越周到。人考虑事情越来越周到,那也是智慧在提升。而这样的一种做事习惯,就会让自己不容易急躁。您假如身边亲朋好友做什么事情都特别有章法、规律,我自己根性很差,我父亲做事特别讲规律,还有事先做好。我整个成长过程当中,没有看过我父亲在那里慌慌张张找什么东西。做什么事情,他前好几天都已经准备好了,他就很从容。
 
小时候的记忆,看父亲柜子里面都是一个一个牛皮纸袋,分得很清楚,有条不紊的。遇事不慌张了,他的定就出现了,定才能生真实智慧。所以做什么事情都要预备好。包含讲课也要先定下来,思维这堂课听众需要什么?把思绪要理清清楚,要写一下。不能没有充分准备,然后还说蔡老师说不用备课,直接上就好了。我可没这么说,我是说随时都是备课,我没有说不用备课,你们不要又出卖我。说随时备课,那是把我们分别、执着借这个机会打掉。时时都是“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即内省”。而且那是用什么备?用我们的悟性去备课,用我们的真心去感悟道理。左右逢源,要用这样的心,去向一切人事物学习。
 
一个人做什么事情都懂得预备、懂得做好一些前置的工作,这是非常非常好的习惯,但是会不会变成执着?好人会不会有执着?会哦。好人会不会不能随缘?也有可能会。好人会不会生闷气?会哦。因为缘,它是众缘和合,会不会突然改变?会。所以事先的准备,这是完全正确的,包含在准备的过程,所有的同仁都学到了正确的做事态度。不能年轻人跟着我们,我们的做事没章法,乱成一团,把人都带坏了,那可不行。可是缘分一变,我们当下能不能放下自己的坚持,随顺因缘?能不能不起指责任何人的念头?请问大家,有没有人说,“哎呀,我就喜欢变,每天变变变,孙悟空七十二变”?有没有人喜欢这样变?既然没有人喜欢变,那要指责谁?没有意义啊。领导他有些做法,我们觉得不妥当,是护念,不是指责。“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恶”,这个心态很重要。这是基本的五伦,人的伦常要做好,才能成佛。在这些境缘当中,我们这些护念的心都提不起来,人道都保不住。
 
有可能我们所看到的面是有限的,可能领导他所要顾及的面更多。我们有提醒那些角度了(我们能看到的角度),我们都提醒了,提醒完要放下。不能提醒完,盯着,领导一定要照我这样做,那又是一个执着产生了。任何一个调整有没有过程?有过程。不是你一说了,领导马上照你的方法做了,你高兴三天,好高兴。可能你高兴了,别人痛苦了。处事,尤其在这个时代,考虑的都不是单一个角度,要调剂人情,才能发明事理。要顾及到这些人情,有时候你转变不能太快,都要沟通好才行,各个环节要先疏通好,才能借这些机会,把一些理跟大家供养清楚。人情上不舒服了、太急了,你跟他讲什么他听不进去,他情绪上来了。所以劝了就圆满了,你真心的供养都是圆满功德。至于决策,还是要尊重领导者,尊重他的职权。还是觉得不妥,那你可以“谏不入,悦复谏”。
 
当然,领导者也要敏锐,也要有恕道,体恤到底下人的心情,因为毕竟大家都是尽力地想把正法的工作做好。假如看到他的表情有点闷闷的,可能有什么想法卡住了,是不是有些事情做法上没有尊重到他,可以跟下属做一个沟通。刚好能够把事情讲清楚,或者其它的角度,方方面面也给他分析一下。这样子对下属来讲,他也增长他看事的见识,都是好事啊。佛法处事,没有一件事是坏事,这个才是真正的佛法,才是觉悟之法。有对立了,有成见了,才是坏事,清净、平等都是好事。领导要有雅量,底下任何意见不能动气,要体会他们也是尽一份心。所以君臣关系也是五伦当中很重要的,尤其在团队当中。
 
所以这个“恕”字,是处事很重要的心境。这个“预”字,是做事当中很重要的原理原则。所有做人做事最重要的原理原则,我们要时时能提得起来,才能真正给身边的同仁做一个好的示范,才是真正落实了师父讲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整个君臣之中都是互相招感,底下同仁的积极度,也是我们上位者调动起来的。那当然我们处在下属,越尊重领导,自然领导也会感动、也会珍惜这段因缘。
 
所以这个君臣当中,师父常讲“君仁臣忠”,“为人君止于仁”,处处只有利益下属的念头,没有掺杂其它的。为人臣止于敬,止于忠,恭敬、尽心尽力。五伦当中都是义,没有利,没有要求,只有敦伦尽分,这样就能在五伦当中把自私自利给调服掉了,自己就得大利益。
 
好,今天先跟大家谈到这里,明天再跟大家回答这个问题。
 
我时时犯的最严重的一句话叫“凡出言”,没有“信为先”,对不起、对不起。明天假如没有意外的话,一定回答这几个问题。好,谢谢大家。
 

赞 (0)

本站所有内容共享 欢迎转载 正气文化公益网 反黄之盾

Q群: 218813922 QQ: 516104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