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老师讲座

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发心,改过,勿自欺(第一集)

时间:2016-01-30 16:53   编辑: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点击:


http://www.mchunghua.org/Default.aspx
http://www.amtb.cn/rsd/rsd.asp
 
蔡礼旭老师 2011/4/25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10-019-001
 
诸位长辈、诸位同仁,大家早安。阿弥陀佛!
 
我们刚刚一起读诵《劝发菩提心文》:“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我们早课读“四十八愿”,就是以阿弥陀佛的本愿也为自己的本愿,发广大心,一切皆成佛,希望度尽虚空法界一切众生都能成佛。所以我们很清楚,修行办道首先要发菩提心。诸位同仁,这个也是往生必备条件。
 
我们今天立定了目标,求生净土。一个方向,西方极乐世界。一个目标,见阿弥陀佛。那这目标已经很明确了,怎么达到这个目标?要具备什么条件?这个是重点。就好像我们要到马来西亚来,得办签证。得有这个条件,你才能来,不然你来不了。西方极乐世界的签证怎么办?这个目标立这么久了,怎么办清不清楚?《无量寿经》讲得很清楚,所以为什么要读《无量寿经》?你道理明白,你知道怎么去用功。那个用功跟你的方向、目标完全相应。你不能越修,(越)背道而驰。
 
您看,刚刚这个发愿有邪正,有真伪,有大小,有偏圆。那这个发心,“我发心了”,你发错了,发偏了,发伪了,那还是不行。都要依照经典、祖师的教诲才行。而《无量寿经》二十四品、二十五品就是谈西方极乐世界护照怎么拿下来。上中下三品都有同样的一个标准:“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
 
“一向专念”做了,菩提心没发。这句话大家熟不熟悉?你们今天早上吃饭的时候,听师父这一段开示,一开始就给我们讲发菩提心是怎么发: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个也是净念相继,不要断,不要夹杂。念佛很重要不怀疑。诸位同仁,您还有怀疑吗?不怀疑就是真信。“我相信啊”,会不会动摇?会不会起伏?还是坚定不移?佛门讲真信,尤其净土宗的真信: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理信事。
 
“信自”,相信自己本有佛性,“是心是佛”,是心是可以作佛。自己的信心很重要,人在修学的过程当中,常常都是自我否定,自我退缩,在那里懊恼,不知道就耗了多少时间,那个都是自己信心不足。其实真相信了,“本觉本有,不觉本无”,这个不觉不是真我。转个念,“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就把它转过来了。转成什么?从心上改,转成阿弥陀佛。“六时日用中,不忘唤醒自己”,是不是?用这句佛号把我们本有的佛性唤醒。你是阿弥陀佛,你有佛性,不怀疑。
 
六祖大师去见五祖忍和尚,五祖问六祖:“你来做什么?”好,诸位同仁,现在师父问你:你来中心做什么?Hello,大家会怎么回答?“嗯,啊,我来锻炼锻炼,我来做点事。”有没有人会说“我来求作佛的”,就把这个因缘当做我成佛的因缘,就是落实普贤行的因缘,就是力行六度万行的因缘。那个心态不同,功德差异很大哦。“普贤行”,那都是成佛的功德。假如没有这个广大心愿,烦恼习气在处世待人当中,那只是积福而已,不是功德了。好,信自己,就不自卑了。
 
“信他”,信阿弥陀佛,信极乐世界,信释迦本师绝无虚言,是真语者,劝我们求生净土。甚至于信十方诸佛,“各出广长舌相。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十方诸佛都帮阿弥陀佛招生,十方诸佛为什么帮阿弥陀佛招生?十方诸佛会不会说:“哎呀,把我的学生抢走了。”那是我们的心,不是佛的心。佛的心念念希望众生快速成佛。  
 
阿弥陀佛办了一个快速成佛的学校,什么学校?凡夫成佛的学校。凡夫能当生成佛,这叫难信,这叫不可思议。坦白讲,没有这间学校,凡夫能不能成佛?难啊,大难大难。要出六道,断见思烦恼,在一瞬间把四十里瀑布的水截断的难度哦。那四十里瀑布就比喻我们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你要在瞬间把它截断,太难了。没有这个法门,凡夫要出离生死,不可能啊。这些道理都能明白了,就死心塌地,就自自然然了。
 
“信自信他,信理信事”。西方极乐世界的这些理事都很清楚。因果,阿弥陀佛因地发愿修行,成就西方的殊胜的结果、殊胜的道场。理事,了解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这么殊胜?这是本愿威神加持,它是法性土,自性变现的国土,所以这么样的殊胜庄严。
 
黄金铺地、七宝池、八功德水,那都是自性变现的。你像我连游泳都不会游,西方那些水,清凉,你想到哪,它就清凉到那。而且还放光,而且还给你说法,泉水还给你说法,六尘都说法。六尘都说法,你哪有退步的道理啊。听经不断,而且还不用睡觉,没有晚上,你看我们一睡觉功夫就断了。睡觉叫昏沉,那是习气。西方极乐世界,习气没有现前的机会。每天听经,“于一念顷,遍游十方佛国”。不得了,你在一念倾当中,去供养了十方佛,还听十方佛教诲。请问大家,福报有多大?供一尊佛,福报就很大,一念倾供十方诸佛,请问大家在娑婆界能修这样大的福德吗?飞又飞不起来,怎么一念倾,是吧?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一样的神通、智慧、道力。
 
一个真发心的人,念念想求生净土。因为他真发心,他真想度众生,可他没有能力,一定死死抓住往生的这个机缘,这人是真发慈悲心。他绝不放过这个机会了,为什么?他太懊恼了,想度众生,明明苦难众生就在眼前,他没能力帮,他有锥心之痛,“那我不能再错过这个往生西方,能恢复神通、智慧、道力的机会”。所以念念求往生的人,都是真发慈悲心的人。所以这个六信:信自信他、信理信事、信因信果,信愿行三资粮。
 
“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往生的必备条件。我们都要很清楚,很明白。那一向专念,“那我在工作了,就不能一向专念,就断了。”所以为什么现在早上让大家听师长的“菩提心贯注在整个生命中”,只要工作、处事,时时保持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的心,都是念佛。念觉,念慈悲,念真诚,这个就是佛心。这个在对治我们什么?不要分别,不要执着,安住当下的缘。没事了,佛号不断;有事了,以佛心去供养大众,去礼敬诸佛,去广修供养。那这个念佛的心就没有断。功夫能这么去下,三个月、六个月,保证烦恼轻、智慧长。
 
最近好像派了不少功课,有没有同仁:“哎呀,又要《了凡四训》,又要《劝发菩提心文》,还要三个根”,有没有?“烦死了,不玩了,这么多”。
 
好,第一个,“这么多”就是以前欠太多了,你欠太多还怪谁啊?大家可不要半夜还骂我,“派这么多作业,真是太狠心了”。急迫啊,该补的课要赶快补,但补课的时候有一点,不能急躁,不能骂人。你急了那个心就不在道中了,“为学第一功夫,降得浮躁之气定” 。
 
那愿发了,修学的次第,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发菩提心。“烦恼无尽誓愿断”,这个最重要的是改习气,心地才能清净,才能跟净土相应。不然习气做主,轮回心感的是轮回业。您看刚刚在念《劝发菩提心文》,都在提醒,你这个心有没有掺杂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在里面,那个心是轮回心。
 
师长讲:四弘誓愿这四个愿,前两个愿把它做圆满,后面两个不要急,到西方去做。有没有?所以现在不要广学多闻,要一门深入。我们这一门是什么?念佛法门。但所有的法门都要有一个基础,就是持戒。戒为道本,菩提道的根本,你要有戒为基础。不守戒,每天身口意都造恶业了,怎么成道?戒是佛行,经教是佛言,我们身口意三业都效法佛菩萨。戒是佛行,经是佛言,用佛陀的教诲来导正自己错误的思想观念。思想正确了,言行才会对。经是佛言,禅宗,禅是佛心。我们念佛,就是直接从心上下功夫,身口意都跟佛相应,这是会修的人。
 
所以我们这一段时间说到的部分,都在“烦恼无尽誓愿断”这个重点。我们现在又要读诵、学习《劝发菩提心文》,那是在“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发心上下功夫。我们的两个功课,发心跟改习气,这两个彻底的把它贯彻,往生的护照才拿得到。
 
这一段时间,我们很常提两句话,应该大家也熟悉了。“持戒”,佛行;“念佛”,佛心;“看经教”,佛的教诲,思想观念统统随顺佛菩萨教诲。“察过、去习”,这个就是改习气了;“勿自欺”。
 
您看,“持戒”,事上改;“念佛”,心上改;“看经教”,理上改。“以上事而兼行下功,未为失策”,这好方法啊。而这个持戒的标准什么?三个根,我们读《弟子规》,读《太上感应篇》,这个就是我们具体的戒行,不能违背三根的教诲。而三根要扎,就是要改习;改掉习气要先知道过失,知过进而改过。问题是,怎么知过呢?看经教。这个是什么?从理上改,你理明白了,“啊,原来我错在这里”。而要知过,又有一个先决条件,叫不自欺。你自欺了,就不知过了,不承认,更谈不上改过了。
 
夏莲居老居士,这是再来人,收集、会集《无量寿经》。其实大家很有福报,佛法传到中国两千年,《无量寿经》最完整的会集本就在我们这个时代成就。以前的人都看不到五种会集,居然会集得让我们读得这么顺,不可思议。以前的人还得看三种,看四种,他没有得到这样的善本。诸位同仁,大家很有福报,有福报要怎么样?要惜福。最善的本子在我们手上了,还不主动去念,还懈怠懒散,太可惜了。读一遍《无量寿经》,整个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正报庄严什么?阿弥陀佛啊,清净海会众菩萨,给你加持。依报庄严,整个六尘说法,六尘还放光,六尘都出非常香的香气。你读一遍《无量寿经》,依正庄严给你加持一次。
 
诸位同仁,有没有比这件事更好的事情?比你喝咖啡好吧?比你胡思乱想好吧?你看,人知道好歹吗?知道好坏吗?《无量寿经》读一遍一个小时左右,这么大的殊胜利益,你不去念它,那不是一个这么大福报的人,当场把这个缘给丧失掉了。所以真明白这个本子的殊胜,一有时间,不打闲岔,不讲闲话,读经、用功啊。
 
修学方面,夏莲居老居士,《莲公大士净语》,给我们非常多的启示跟护念。最后有夏老修行的真实感悟,还有夏老亲自写的字。不知道你们的本子里面有没有加夏老亲自写的字?应该是有,现在印出来的本子都有。其中讲到修行,“须先打破自欺一关,始有商量处”。你修行不打破自欺,谈不上修行。“须灼然见得自己……”,能很清楚地看到“自己满身过失”,满身的病痛,“功夫始有下手处”。不发现过失,你没法改。不自欺的人才知过,知过了才有可能对治,去改它。我们要突破一个重点:习气使然,浑然不知。每天从早到晚,习气不知道发作过多少次了。“你今天有没有发现过失?没有啊,没什么过失”。一天千百个过失,一个都看不到,那怎么修行?
 
所以我们接着学习的这一篇文章,就是最重要让我们打破自欺这一关,就是《俞净意公遇灶神记》这一篇教诲。而且这一篇,也是补这个《了凡四训》不足的地方。所以《了凡四训》加上《俞净意公遇灶神记》,我们整个改过迁善的道理就很明白了,具体《太上感应篇》讲得细,落实。
 
我们现在一起翻开《俞净意公遇灶神记》。改过的方法,事上、理上、心上,我们多管齐下,一定把习气赶尽杀绝。但改习以前,要发三种心:要发耻心,要发畏心,要发勇心。这个三心在俞公身上他发得淋漓尽致。好,我们一起来学习。
 
【明嘉靖时。江西俞公。讳都。字良臣。多才博学。十八岁为诸生。每试必高等。】
 
明朝嘉靖年间,江西省的俞都先生,去世的人我们都用“讳”,没有去世的用“名”。“讳都,字良臣”。以前的人只有父母老师直接叫他的名,我们都称字,表示对他的尊重。
 
他“多才博学”,这个多才博学,大家羡不羡慕?羡慕啊?要记得林则徐先生说的,“心高气傲,博学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 。一个人下功夫,都在这些枝末上,根本忽略了,徒劳无功,甚至增长严重的傲慢习气。所以“德者,才之帅也”,所有的才华,知识学问都要为德所用才行。可是大家看,社会风气大部分是错误的。现在这个时代都是羡慕才华,都是羡慕外在的这些学历,有没有?
 
那一天看到一篇文章,一个台湾的硕士毕业生,三十岁左右,交了个女朋友。结果他从美国回台湾,四年找不到工作,为什么?傲慢。“我是留美硕士”,很多基层工作,他不愿意做,那他的工作机会就没了。后来他的女朋友工作很顺利,成就一直在提升,看到他连工作都找不到,这些处世待人不妥当,就提出跟他分手。这个硕士毕业生,留美的,开车撞,要撞死他女朋友,而且没撞着,还两次往后退要撞。
 
你说这个时代的教育,家长跟学校老师还不痛定思痛吗?假如没有这些这么夸张的行为,可能他的父母跟老师还在那里沾沾自喜,“你看我的孩子,我的学生,硕士毕业”,那是个空壳子,好看,能看多久?连对人的爱心都没有,然后这么没有责任感,在家里可以这样混那么久。居然在他的车上,警察逮捕他,在他的车上看到一封信,找不到工作骂他父母:就是你们,从小给我们日子过太好了,让我们都不会刻苦,所以到现在都还找不到工作。当然了,父母也要反省了,有钱了,反而孩子都是奢侈、放逸。他不具备服务人,甚至是组织家庭的能力。
 
所以君子务本啊。我们既学圣教,看什么事都要有智慧,看到根本,德者本也。所以您看,俞公也吃尽了苦头,就因为他有才华,他没观照到德行深处的不足,所以被才华所误。接着,人生很多的灾祸来了,十八岁考上秀才,“每试必高等”,他每一次考试成绩都特别优越。问题来了,特别优越增长了虚荣、傲慢心。全世界很多所谓的跳级生,所谓的天才儿童,很多很大比例后面都非常平庸。因为只关注到他的知识能力很强,不知道他的心里承受度没有跟着增长。最后又捧得他,“哎呀,十三岁就大学毕业”,把他捧上天。最后这样的人特别输不起,一考不好,那个得失心控制不了,甚至还想自杀。这样的人我都遇过。大学以前统统是名列前茅,上了研究所,整个台湾的精英聚集了,哇,他一下考到中间名次,调适不过来。他那个时候说:“一走在走廊上,都想要往下跳。”他没法调整自己的心情。幸好啊,他说他要跳下去的时候都想到他妈跟他奶奶。阿弥陀佛,幸好还扎点孝道,没有这个孝道,真的就跳下去了。
 
【年及壮。】
 
他的年龄到了壮年,这个壮年一般讲三、四十岁了,四十来岁了。
 
【家贫授徒。】
 
贫穷,收了一些私塾学生。
 
【与同庠生十余人。】
 
与他以前读书的同学十几人。
 
【结文昌社。】
 
就是以文昌帝君的教诲,他们一起切磋、共勉、去落实。这个文昌帝君教诲当中,最强调的。
 
【惜字。放生。戒淫杀口过。行之有年。】
 
他们结社落实这些教诲已经做了很多年了。
 
【前后应试七科。皆不中。】
 
他前后考了七次,这个应该也考了一、二十年了,因为这个考试不是每年都有的,他应试了七次都没有考上,“皆不中”。
 
【生五子。四子病夭。】
 
五个儿子死了四个。
 
【其第三子。甚聪秀。】
 
天资很好,聪明清秀。
 
【左足底有双痣。】
 
他的左足底下先天有两个痣。
 
【夫妇宝之。】
 
非常疼爱,宝贝他。
 
【八岁戏于里中。】
 
这个第三子八岁的时候,在乡里里面游戏的时候走丢了。
 
【遂失去。不知所之。生四女。仅存其一。】
 
四个女儿只剩一个,九个孩子最后死了七个,一个不见了,剩一个女儿在身边。
 
【妻以哭儿女故。两目皆盲。】
 
死了七个孩子,那个母亲之悲痛可想而知,哭到眼睛瞎了。
 
【公潦倒终年。】
 
到了这个年龄了,这么潦倒,度日如年,很苦。
 
【贫窘益甚。】
 
越来越贫穷困窘。
 
【自反无大过。】
 
这个是个关键点,这个就是自欺了,不肯承认错误了。他是读书人,又结“文昌社”,每天都在行善,他自己的认为哦。感召来的人生果报是这么凄惨,但他自己反省,他没有什么大的过失。
 
【惨膺天罚。】
 
这么凄惨,遭到上天的惩罚,这个惨膺天罚里面也是意思怨天、尤人。
 
【年四十外。】
 
四十出头了。
 
【每岁腊月终。】
 
每一年十二月最后一天。
 
【自写黄疏。】
 
就是除夕夜,这个黄疏,就是写一篇疏文,都是用黄纸写的。
 
【祷于灶神。】
 
在灶神爷面前祈祷,然后希望灶神爷把他写的,这一年所做的行善。
 
【求其上达。】
 
昭告上帝。
 
【如是数年。亦无报应。】
 
他这样写了好多年,也没有好报现前。
 
【至四十七岁时。】
 
到他四十七岁了。
 
【除夕。与瞽妻一女夜坐。】
 
跟他的瞎了眼的太太,跟他的仅剩的一个女儿,夜晚坐在一起。
 
【举室萧然。】
 
很贫穷,家徒四壁。除夕夜人家是快快乐乐的,吃团圆饭,他们可能连饭都吃不上。
 
【凄凉相吊。】
 
感觉很凄凉、悲哀。
 
【忽闻叩门声。】
 
忽然听到叩门的声音。
 
【公秉烛视之。】
 
俞公赶紧拿着蜡烛,去开门。
 
【见一角巾皂服之士。】
 
见到一个绑着角巾,不是帽子,是一块巾,捆起来的,皂服是黑色的衣服。
 
【须发半苍。】
 
年龄差不多五十岁上下。
 
【长揖就座。】
 
跟他行完礼坐下来。
 
【口称张姓。】
 
说到他姓张。
 
【自远路而归。】
 
刚好从远方归来,经过他们家。
 
【闻君家愁叹。】
 
听到你们家在哀叹、忧愁。
 
【特来相慰。】
 
特别来慰问、安慰。
 
【公心异其人。执礼甚恭。】
 
俞公看到这样的人,一来,“除夕夜他不回家过年,怎么来我们家”,觉得很惊讶。而且,可能也看到他的举止不一般,觉得是很有修养的人,所以对他也是很恭敬,执礼甚恭。
 
【因言生平读书积行。至今功名不遂。】
 
把他的整个一生读书积行,结果考了七次,这些情况都跟他讲,包含他的家庭的这些灾难。
 
【妻子不全。衣食不继。且以历焚灶疏。为张诵之。】
 
还把今年还没烧的那个黄疏念给张先生听,你看我今年也做了这些,怎么现在还是这个情况。
 
【张曰。】
 
这位须发半苍的老先生说了。
 
【予知君家事久矣。】
 
我知道你们家的事已经很久了,你不用说了,我都知道。
 
【君意恶太重。专务虚名。满纸怨尤。渎陈上帝。】
 
点出了他最严重的习气毛病,就是意恶造的太重。而且所行的善都是自私自利的心,名闻利养的心,心里面都是怨天尤人多,而且这个态度是非常不恭敬上天,“渎陈上帝”。怨天尤人,本身这个意念,就是造作罪业了。
 
【恐受罚不止此也。】
 
上天给你的惩罚可能还不止这样,你还抱怨。
 
【公大惊曰。】
 
俞公一听也惊了一下。这个“大惊”不是忏悔改过,是很惊讶。您看,这个人的一个没意识的反应,就是他的真实功夫。你看我们《弟子规》说:“倘掩饰,增一辜”。可是我们现在变什么,掩饰的时候自己不知道自己在掩饰,察觉不到。您看这个就是,察觉不到,当下在掩饰,但是自己还觉得很有道理。增一辜了,还觉得自己有理由。
 
【闻冥冥之中。】
 
冥冥当中。
 
【纤善必录。】
 
再小的善都会记。
 
【予誓行善事。】
 
我发誓要行这个文昌帝君这些教诲,这些善事。
 
【恪奉规条。】
 
遵守文昌社的规条。
 
【久矣。】
 
我做很多年了。
 
【岂尽属虚名乎。】
 
怎么会全部都只是虚名呢?
 
好,所以,像这样的读书人,还得要高人才帮得上他,明白人把他统统指出来了,他才服气。俞公这么有学识的读书人,要调伏他不容易。当然我们的话,礼敬诸佛,任何人跟我们讲,只要跟经典相应,我们完全接受。哪怕是跟我们恶缘的人,他讲的话对,你都能听,这才是我们的修养。“不以人废言”,这个也是在破自己,不要对人有成见。要信任人,人家讲对了,感恩、落实、改过。这种态度,感动对方,把冤亲转成法眷。好,谢谢大家。
 

赞 (0)

本站所有内容共享 欢迎转载 正气文化公益网 反黄之盾

Q群: 218813922 QQ: 516104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