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老师讲座

《了凡四训》心得分享(第九集)

时间:2016-01-21 10:13   编辑: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点击:


http://www.amtb.cn/rsd/rsd.asp

http://www.mchunghua.org/Default.aspx
 
蔡礼旭老师 2010/5/18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10-013-009
 
大家好!刚刚这一集师长讲到,人家骂他,他不还口。师长又说,人家骂你,你就生气,人家骂别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哦,这些道理很珍贵,我们细细去想想,不是他有问题,是我们自己有问题。我们有个「我」才会生气。他骂别人,那不是我嘛;他骂我了,「你怎么可以骂我啊?」所以真正的原因是我们这个「我慢」,傲慢放不下;「我贪」,都要别人恭维,人家骂几句就受不了,这也是贪名闻利养在作祟了。时时了解,时时观照,烦恼的根源就是这个「我执」。会起贪瞋痴慢这些习性、妄念,总还是这个「我」字放不下。
 
这些道理,说实在的,没有佛经,没有师长的教诲,我们一生确实随顺习气,胡里胡涂一生,那得个人身就很遗憾,糟蹋了这个得人身的机会、闻正法的机会。这些道理听明白了,时时我们放在心上,时时观照,不要再随顺习气。
 
今天师长一开始讲到了《了凡四训》这一段,「血气之属,皆含灵知,既有灵知,皆我一体」。「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众生与我们都是一体。这个道理,说实在的,我们假如没有接触佛法,我们这一生怎么想,也不可能了解这一个真相。大家还没有闻佛法以前,有没有想过众生与我是一体?假如有,那你一定不是普通人。真正都是分自分他,尤其这个自我,自私自利愈来愈重,这个就是与事实真相背道而驰了。
 
所以这一些道理,一体的,都是唯心所现,一切法都是从自己心想生出来的,这些道理确实是想破了脑袋,都不可能明白的道理。我们何其有幸,「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遭遇到了,要珍惜这些彻法底源,根本了解宇宙人生真相的道理,我们要像如贫得宝一样的去爱惜,进而要往这些道理去改过,去努力,时时以这个道理来观照,来要求自己存这样的心,把众生都当作一体来爱护。
 
我们感受一下,什么是把众生当一体来爱护?就是「人饥己饥,人溺己溺」。众生苦,就是我们的苦;众生乐,就是我们的乐。这个才是恢复正常、一体的心境。所谓「见人之得,如己之得」,那我们看到别人好了,心里还有点酸溜溜的,那这个就是分自分他,分别心、执着心很重。别人获得了,别人受益了,我们比他还高兴,这是视人如己,有一体的态度。别人难过了,别人损失了,我们比他还要难过。就从《太上感应篇》这一句去体会。
 
所以一体,这个脚痒了,全身都会感觉;这个脚痛了,全身都会感觉得到。我们感觉不到,还是我们自我太重,才感觉不到。从最近的,我们能不能感觉得到父母的内心,父母的痛苦?我们都能马上感觉得到,这才是慢慢恢复一体。
 
所以这里给我们提到,我们凡夫粗心大意,很难觉察到虚空法界与自己都是一体的,心愈清净,感应的灵敏度也就愈强,所以整个虚空法界一切众生,都跟佛菩萨起感应道交。所以佛菩萨是恢复了本来的能力,应该都可以感觉到一切众生,我们感觉不到,那就是跟佛菩萨的差距了,就是我们的心不够清净、不够慈悲,我们就生起惭愧的心,时时都向佛菩萨学习、效法。
 
那我们见到动物,常常要一体观,常常要慈悲心提起来。所以见到动物,「昆虫菩萨,蚂蚁菩萨」,你称牠菩萨,要从内心称出来,不能有口无心,你真正是觉得牠是菩萨,牠有佛性,随着你称呼牠,牠感动,你自己也感动。然后劝牠皈依三宝,「皈依佛,不堕地狱;皈依法,不堕饿鬼;皈依僧,不堕傍生(不堕畜生)」,提醒、劝告牠,然后劝牠速发菩提心,速往无量光佛剎,速往西方极乐世界。那我们跟这些菩萨们结了法缘,而且我们每劝牠们一次,更重要的,也劝自己一次。说不定你劝牠,牠善心发起来了,那牠投胎,纵使没有往生,可能也往善道去投胎。
 
所以我是很怕再过二、三十年,我讲课的时候底下没人听,所以我赶紧跟这些菩萨结缘分,到时候牠们去投胎以后,一定会来支持我。所以到时候,二十年之后,我刚好在跟大家分享,底下一个人都没有,只剩下两个人,在那里打瞌睡,头互相撞来撞去,还不肯走,那个就是我们以前曾经劝过的菩萨。牠们觉得很感动,讲得再怎么不好,牠都在底下支持。
 
所以总要广结善缘,而且跟一切众生结善缘,绝没有任何希求他们回报。最重要的,是结了这个善缘,能够在往后的因缘当中,我们能给人做表率,能给他展现一个修学、念佛的好榜样,那这些善缘一延续,他以后会有成就。总要时时保有一颗成就对方的心,这样也砥砺自己不能懈怠。
 
今天也谈到,灵知有相,人起心动念,就像作梦一样都有一个影像。所以师长也提到,有功夫的人心地清净到一定程度,人家作梦,他在旁边看得到。其实我们现在起心动念想事情,也有相,有功夫的人都看得到。谁有功夫?西方极乐世界每个人都有功夫,十方佛剎的佛菩萨都有功夫。所以我们起一个邪念,他们全看到了,全知道了,所以人有羞耻心,不敢起啊。
 
所以我们这一章节讲「改过之法」,首先要发耻心。一想到这里,起一个坏的念头,这么多圣贤人都知道了,那无地自容。所以一起坏的念头,马上就感觉好像赤裸裸的在一群人面前,那就无地自容,那个警觉性就非常高。
 
弘一大师《晚晴集》里面有收录到一点,就是当我们发脾气了,当我们内心对人有怨了,起这样的坏的念头的时候,马上提醒自己,十方诸佛都看着我,「哎呀,这个人怎么发愿要求生净土,要当生成佛,结果居然常常跟人计较,还发脾气,还怨人。」那我们习气都伏不住了,还说要成无上正等正觉,那太可笑了。习气起来了,就马上想着,佛菩萨看着我呢,这个人不是发愿了吗?怎么还在搞这些是非人我呢?常常这么想,人的警觉心、羞耻心就能常常保持。
 
讲到面对这些众生,牠们都是有灵知,所以应该好好修行,给牠们做榜样,使之尊我、亲我,更不可以去轻视牠们,甚至去伤害牠们。而确实,我们祖师大德,他们很有修养,都能够跟这些小生命起感应道交。
 
印光大师七十岁以后,他房间里的这些菩萨们全部都自己搬家了,牠们有灵知、有感应,都对大修行人恭敬。在台湾广钦老和尚,大家应该熟悉,老人家修行很好,他在山上闭关的时候,那都是老虎帮他守在洞口,都是猴子摘水果来给他吃。所以那个时候,认识他的人都称他「水果法师」,人家能感应。我们的老祖宗都能做得到。你看大舜修养这么高,连大象都来帮他耕耘,鸟来帮他除草。
 
面对古圣先贤这些榜样,我们要有志气,他们能做到,我们也要砥砺自己做到。「不让古人,是谓有志」,才是有志气。所以小动物变成勘验我们功夫很好的境缘。你一出现了,这些动物都欢欢喜喜靠过来,那你修养比较好;假如我们一出现了,鱼全部都走了,那就是我们修养不好。那大家可能想,我走过去,鱼都过来了,那可能是想吃东西了,你要分辨清楚。假如你走过去了,鸟都不飞走,那是你有修养,你的磁场非常柔和。所以大家好好用功,这些菩萨们可以给我们做证明。
 
这里师长也劝勉我们加功修德,断恶修善,一天比一天善良,一天比一天诚恳,一天比一天清净,一天比一天慈悲。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抱过小婴儿的经验?你一抱,他就哇哇一直哭,交给别人就没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经验?那就是我们磁场太差了,小婴儿很敏锐。
 
《太上感应篇》里面讲到,「昆虫草木,犹不可伤」。所以动物有灵知,植物也有灵知,这个是事实真相。这只有佛,彻底觉悟,才能够了解这个真相。所以「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同圆种智」就是情与无情都成佛了。万物有法性,生命的众生有灵性,灵性跟法性,那是一不是二。所以这句「昆虫草木,犹不可伤」,我们不可伤害,也不可轻视像昆虫这样的动物。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只蛤蜊,蛤蜊牠有一个外壳的。想到这里,我小时候还吃了不少,忏悔业障。题外话,刚好有一个学长他就说,有一个人对爸爸妈妈、对兄弟都很好,可是为什么很短命?后来了解,他专门做白饭鱼生意,就是白色的很细的,这么短,两个眼睛像两点,大家看过没有?一碗里面就几百只。哦,那个你们没看过,你看他一碗就是上百生命,结果他生意还做得很好,请问他杀了多少众生?算都算不清楚。
 
所以虽然他孝顺,可是他杀害生命的业也是在啊,强者先牵,他这个杀业太重了,当然身体会不好。所以不能说,善了什么都好,他的善一定有善报,可是恶也一定会有恶报。什么先报,看哪个力量大。所以人不读佛经,不知道每天要造多少杀业,没人提醒他不懂。所以我们何其庆幸,懂理了才能够知道不要再造这些恶业了。
 
佛陀在世的时候,刚好有一只蛤从河里面跳出来听佛说法,很欢喜。(所以我们今天不好好学佛,连昆虫都不如,牠们还很认真在学的都有。)结果因为听经的人很多,有的还拄着拐杖,不小心就把牠给戳死了。死不可怕,牠有善的力量,牠马上就升到忉利天去了,当忉利天主。所以爱乐正法,这个功德很大,福报很大,当忉利天王。马上转世了,当忉利天王,又下来听佛说法,很快就证须陀洹果。所以昆虫草木都不可以轻视,人家说不定一转世,修行又成就了。
 
现在很多得来的消息,在鬼道修行比人精进多了。所以现在鬼道修行人看到我们都瞧不起,得人身,修得这么差。所以俗话有一句话讲得很有道理,「连鬼都不如」。这句话不是骂人,现在是变成事实的状况。他们有警觉性啊,灾难就在眼前,我们人现在物质生活太好了,太安逸了,容易贪着,这个警觉性就起不来了。所以有句话说,「顺境淘汰人,逆境磨炼人」。每天吃好的,穿好的,日子还不错,道业可能就懈怠了。
 
所以诸位学长,诸位同仁,请教大家,怎么在顺境不懈怠,不退缩,不因循苟且?大家发表一下自己宝贵的体会。怎么没人回应?来,李老师。(李老师:念念想着佛陀的恩德,父母、师长、众生的恩德。有一天扫地,看着蚂蚁,每次就绕过去,那天就特别有感受,就觉得牠就是我,牠那么苦,自己不精进,对不起。)
 
好,谢谢李老师。看到蚂蚁能够感同身受,这个是「下济三途苦」。所以这个方法非常好,人在福报当中怎么能够不懈怠?时时能念「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我们一切生活的受用,都是带着感恩心去受用,感谢大众信任、支持的心。那在享受当中不只不会贪着,还会不断的提起感恩心,提起愿心。这个就是在顺境当中不堕落。
 
来,丁学长。(丁学长:第一点想到老师讲的,我们这个环境弘扬正法比佛陀那个时候还要难。)他很受激励。(丁学长:再一个就是想到很多亲属都没有接触到正法。)
 
好,刚刚我们丁学长讲到的,凡事都有极困难的时候,打得过的才是英雄好汉,所以愈难的境界来,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这些境界在成就我当普贤菩萨,不惧怕这些境界的考验。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能做出来,才叫广修供养。人家一看到你,哇,他这样难都做到了,我们还有什么借口不做。另外一点,这个也是道义人生。常常想着生命当中有缘的亲朋好友,都在六道轮回当中,我们要做一个好榜样,成为他们出离生死的一个动力跟因缘,常常这样去想。
 
我看我们同仁也可以做一个抽签筒,常常练一练,无常到了,你被抽到。那也是大家一家人互相探讨,也不要紧张,要平常心、平等心,就是说说自己的想法,一片空白就一片空白,是吧。你说「多丢脸」,那不又是虚荣心吗?你都不讲,也很好,我们还是掌声鼓励,是吧?也让一切的人修礼敬,修支持他人、理解他人的心。
 
所以,刚刚讲到的,在这个顺境当中,怎么不堕落。那刚刚也跟大家提到的,「昆虫草木,犹不可伤」,所以不可以轻视这些众生。而只要伤害众生,就结一个恶缘,以后就会得恶果。
 
我们今天,谁骂我们了,根源是我们以前跟人家结恶业了,不要觉得很倒霉。一来是提醒自己,以后不要再跟人结恶缘了;再来也是好事,业消掉了,债还掉了。无债怎么样?一身轻嘛!所以明理的人,什么事都是好事,为什么?事实就是。事事是好事,哪有坏事!今天三个人骂你,你三笔帐都还了。真明理的人,人家愈骂他,他愈高兴,还债了。最起码不是临终的时候来骂我,来讨我的债。人愈勇猛,这个业力现前愈快。为什么?你太勇猛了嘛,太勇猛了就快要出六道轮回了,他们怕要不到债,赶紧来找你。所以障碍愈多,恭喜你,代表你挺勇猛的,但是要经得起考验。不怕业障多,就怕愿力不坚定,「只贵愿力强,哪怕妄想多」。愿力要大过自己的业力。
 
甚至于蚂蚁都有灵知,你去伤害牠了,牠找到机会,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有一个女子特别凶悍,看到蚂蚁在厨房,她就拿着火全部把牠给烧了;然后蚯蚓洞,她还用石灰把它塞起来。这个都是瞋恚心很重,都伤害众生。结果她自己生了一个孩子,放在床上,刚好她出去一下,进来的时候,那个孩子远远看,怎么变成黑色的?她吓了一大跳,再就近一看,她的孩子被蚂蚁咬得已经体无完肤了,这个孩子就死了。后来她看孩子死了,很悲伤,自己也暴毙了。所以这个是伤害生命受到的果报。
 
包含树木,有一个人叫做吴怡,他有一天晚上做梦,梦到两个穿着绿色衣服的男士给他行礼,求他帮忙。结果梦就醒了。当天他出去外面遇到,刚好有人买了两棵银杏树,正准备要砍着用,他突然了解到那两个穿着绿衣服的人,就是这银杏树的树神,他赶紧花钱把这两棵树保下来。
 
所以花有花神,树有树神,我们时时处处都要常存恭敬,「礼敬诸佛」,昆虫草木也都是诸佛。包含我们到山上去,众生非常多,都应该礼敬,不要到了郊外非常放肆,这不妥当的。所以大家有没有印象,很多孩子年纪小,到大自然去,结果回来就哭得止不住。有时候都是这些小朋友去的时候没规矩,得罪了这些器世间的神灵。所以也要教孩子对人要恭敬,对这些众生都应该恭敬。尤其,比方说到郊外去没有厕所,当然男生比较方便,小朋友随随便便就上厕所了,一点都没有恭敬的态度。所以没有厕所的时候,纵使是要找一个地方方便,都应该恭恭敬敬的先问这个地方的众生,行个方便。你敬祂,祂敬你;你轻慢祂,祂就跟你开玩笑了。
 
而这里师父又提到,我们如果生活在爱的世界,生活在感恩的世界,生活在互助合作的世界,这个人生多美。而事实也是如此。我们每一天生活所需,都是各行各业的服务、贡献。人能时时想到这一点,在受用的时候,感激各行各业的人。现在这个时代,人都被这个利所污染,「我有钱,他就应该对我怎么样」,这是相当傲慢的态度。
 
而不只是各行各业在帮助我们,其实蜜蜂、很多的昆虫,都在帮我们。大家了解,假如世间没有蜜蜂了,人好像只剩几年的寿命,几年的日子可以过了。因为没有蜜蜂去传花粉,很多的植物就没有办法结果,那我们这些粮食就吃不上了。所以生命都是息息相关的。结果现在蜜蜂好像大量在减少,这科学家很担心,整个食物链破坏之后,人以后可能连东西都吃不上了。
 
所以,不能再破坏大自然了,不能再伤害这些生命了。注重环保,从我们开始,来爱护大自然,爱护生命。所以不能伤害众生,不能恼害众生。儒家孟子讲,「行一不义」,行一个不道义的事,「杀一不辜」,杀害、伤害一个无辜的人,「而得天下,皆不为也」。圣贤人重道义,绝不违背良心做事,也绝不去伤害任何一个生命。伤害一点生命、做一件不道义的事而能得天下,都不干,一生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来做事。更何况我们已经闻佛法了,所了解的宇宙人生道理更多,我们更不应该违背佛陀的教诲。所以「随缘消旧业,不再造新殃」,绝不再伤害任何一个众生,不跟人家再结恶缘,要有这样的态度。
 
接下来提到,「如前日好怒」,刚刚是杀生,贪吃,我们明白道理了,不应该继续伤害众生的生命。接着又举发怒,「必思曰」,想想,「人有不及,情所宜矜,悖理相干,于我何与」,我们看看这些话背后都是很厚道。「人有不及」,人家有做不好的地方,那是因为他没有好的教育,「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没人教他,他很可怜,「情所宜矜」,不只不能跟他生气,还应该要可怜他得人身还不能闻正法,那应该我们要去让他闻正法,怎么还有时间跟他对立,跟他生气呢?「悖理相干」,他违背道理了,我们应该是包容、宽恕,不应该跟他计较,「本无可怒者」。
 
我们这里提到的好怒,容易起瞋恚心。这个怒里面包含的范围很广,包含看人不顺眼;看人不耐烦;看到人情绪起伏了;或者看人嫉妒了;这些念头都属于瞋恨;不耐烦,这个都是怒的表现,只是有轻有重。
 
我们想一想,什么样的境界我们容易发怒?《了凡四训》告诉我们:改过「有从事上改者,有从理上改者,有从心上改者」。「如斩毒树,直断其根,奚必枝枝而伐,叶叶而摘哉?」从心上改,我们现在谈的是从理上改。我们说擒贼先擒王,要从根上去把它断除掉。
 
我们看一般,为什么我们会发怒?其实,跟这个贪心很有关系。不顺自己的意思就不高兴了,其实还是我贪,我想要这样,控制的念头太强了。
 
再来,就是虚荣心也作祟,叫恼羞成怒,「我多没面子」,脾气就来了。所以我们说要放下名闻利养,这个会恼羞成怒就是面子看太重,面子就是名闻,恼羞才会成怒。我们常常也要把病根找到,才能对症下药,提醒自己这些都是贪念,要放下,这些都是虚荣。死不认错,这个都是虚荣心作祟。
 
再来,就是傲慢,就显得强势,就是自己对,这个时候也容易起情绪。对人指责要求,要求了,他做不到了,也容易生气。所以我们比方说面对自己孩子有错,不要要求,从自己做起。所以人这一生先把对一切人的要求放下,先要求自己,正己而不求于人,才能无怨;还没正己,要求别人,自己怨,别人也怨,所以这个怨还是自己招感来的。
 
很多谈伦理道德的善知识都说,孩子不好,就好像树上的果实长不好,是根出问题了。根就是我们当父母、当长辈的人是根,孩子会不好,是我们没有榜样做好。所以我们没教好,是我们错,不是孩子错。这个时候不只不会指责孩子,还会反省自己。
 
假如社会上种种不对,我们也不要去指责,效法孔老夫子,孔老夫子讲,「诗书之不讲,礼乐之不习,是丘之过也」。这些诗书的教诲、礼乐的道理,没有人去学习,是因为我没有去宣讲,我没有去带头,不怪社会的人,人心才能平,才能扛起这个时代的责任、道义。不然统统在批评、指责当中虚度光阴,不好。所以看到社会的不足,就是我们这一生的责任。看到这些不好,反而更砥砺自己,要发大愿,要承担这个世间的苦,就对了。
 
再来,急躁也容易发脾气。凡事提醒自己要缓下来,讲话、走路,要练缓和。「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你愈讲愈快,然后别人又听不清楚,你看他听不明白,还生气,这个就急躁容易动肝火。
 
再来,身体不舒服也容易发脾气。所以你假如觉得这个同仁今天怎么无明火这么重,你要好好关心他,可能身体不舒服了。
 
你们没什么表情呢?讲到关心同仁,你们怎么一点反应都没有?你们要点点头,「好啊,以后我会注意这些细节。」怎么大家学着学着愈来愈麻木,没感情了呢?学得跟木头一样怎么行呢?要愈学愈跟众生起感应道交,刚刚师父才讲,不只不跟他计较,还体恤他不舒服,赶紧关心他的状况。
 
再来,还有一种生气,是自己跟自己生气。气自己气得半死,这个叫吃饱撑着。最重要的,还是要相信自己,要有信心,自己做不好了,「不觉本无」,赶紧放下,赶紧改。「本觉本有」,提醒自己后不再造。「本觉本有」一定可以恢复,「不觉本无」一定可以放下,一定可以改过来。
 
再来,容易发怒,是常常见人家的过放在心上,愈积愈多,愈积愈多,一有机会就想批评人,就想骂人。这个师父讲的,会修养的人,心上都是纯净纯善,不放这些别人的过,污染自己的清净心,这是会修行。
 
所以总要把我们的习气的原因找到,才能把它改过来。
 
这里师父也讲到,今天他毁谤我、侮辱我、伤害我,那是他对我不了解,对我有误会,我们彼此之间没有良好的沟通,所以才会这样。所以我们处世当中常常要有肚量,「必有容,德乃大」,有容乃大,非常重要。
 
这里师父又讲到,如果我们劝导他,教导他,他还犯过失,我们就要回头反省自己,教得不够好,教得不够圆满,不要把过失推给别人,应当回头来自己好好想想,「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们老祖宗把处世的道理讲透了,「圣人常受天下之责」,天下人的问题他都觉得我有责任,「而无责人之心」,没有任何指责别人的心。
 
这里师父也点到,不要一味的去责怪年轻人、惩罚年轻人,这不是办法。可恶之人,必有可怜之处,还是缺乏伦理、道德、因果教育。我们这个时代,为什么要以「为往圣继绝学」为使命?因为再不承传,这个断了以后,人不懂伦理道德,那做出来的事很可能是禽兽不如,造无量无边的罪业。所以惩罚不是好办法,最好的手段是感化,用真诚、清净、平等的爱心去感化一切众生。
 
我们有一些同仁曾经到监狱去讲伦理道德因果,讲了很长一段时间,这些曾经犯过刑法的人,他们听课非常认真、专注,我们看了是很欢喜,也很感伤。为什么?这些人假如从幼儿园、从小学,老师就是教他们这些,他们会走成这个样子吗?所以总在遇缘不同,没有听闻正法的缘分,没有不堕落的。所以为什么要尽心尽力弘扬,把正法弘扬开来,才能让更多人的人生有方向,点燃他的智慧之光。
 
所以,师父这里也提到,佛菩萨对于地狱、饿鬼、畜生都能感化,引导他们回头是岸。我们一看到佛菩萨的榜样,我们就效法。你看我们读「四十八愿」,阿弥陀佛一开始就说了,「蜎飞蠕动之类,焰摩罗界,来生我剎,受我法化,悉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三恶道的人遇到阿弥陀佛,他教化他,也让他成就佛果。那是何等的平等、真诚、清净的爱心!所以我们劝导他人,人家不能接受,是我们的真诚、清净、平等的爱心不够。所以「行有不得者,皆思己之德未修,感未至也」。
 
这里师长也是提到,「未能自度,而能度人者,无有是处」。所以也是提醒我们,就像《无量寿经》里面讲的,「假令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你求正觉,你有真智慧了,才真正可以根本帮得了人。你供养了,他假如不能明白宇宙人生,他还是会造业,只是跟他结一个善缘而已。更重要的是成就自己,正己了自然就化人。而且成就自己了,才能把如何修道给别人真正讲清楚。我们没有自己去依教奉行,说实在的,我们现在讲出来是说食数宝,讲了一大堆美好,结果我们自己也没受用,也没真正去体验过。
 
所以要下功夫在「坚勇求正觉」,对治自己习气,不断提升自己的境界,绝对不要把精神跟时间耗在担心别人,着急别人,或者是见人过上面,应该是提升自己的功夫,自然而然就感动人了。我们总要了解,世间最值得珍重的是精神,最值得爱惜的是时光,不要浪费时间,又浪费自己的精神,胡思乱想,担忧、着急,于事无补,不如「坚勇求正觉」,不如正念分明,「忆佛念佛,现前当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很快就能提升自己的境界。
 
这里师长又提醒到,「天下无自是之豪杰」,没有自以为是的豪杰,「亦无尤人之学问」,也没有指责别人的学问,责怪别人的学问,「行有不得,皆己之德未修,感未至也」。所以师长这里也提到,佛菩萨都是非常谦卑的,不是自以为是的,都是述而不作,都是完全承传老祖宗,承传古佛的教诲,没有说自己的意思,自己创造发明的。
 
而我们这些祖师大德,也是把谦卑给我们表演出来。弘一大师晚年说的,「一事无成人渐老,一钱不值何消说」。这么有道德学问的人都这么谦虚,我们还常常,「我很了不起,我怎么样怎么样」,一比起祖师大德,我们就非常汗颜,非常惭愧。包含印光大师,道德学问在佛教界说三百年来第一高僧,而祖师自己号「常惭愧僧」。
 
所以确确实实,我们每一天都能发觉自己的过失、习气,常惭愧,对修道才有大帮助。「须灼然见得自己」,「灼然」就是清清楚楚去看自己的过失,「须灼然见得自己满身过失,功夫始有下手处」。其实我们见得满身过失,不是坏事,见到过失叫开悟,胡里胡涂才是蹉跎光阴,「发现自己的过失叫开悟,改正自己的过失叫真修行」。所以这一个道理真正领纳在心上了,发觉自己过失反而会觉得欢喜,没有白过。自己发现自己,高兴;别人告诉我们了,更高兴,「谢谢你帮助我,我没有因循苟且。」
 
所以师长在这里也提到,所有的毁谤、侮辱来了,都是在历炼我们,都好像发考卷给我们写。《了凡四训》里面讲到的,「欢然受赐,何怒之有」,欢喜别人来考试,别人是来帮我的,让我看看我的功夫到底到哪里。
 
那我们读到这句,我们自己有没有每天欢欢喜喜等着人家来考验?有没有说,来,放马过来?那要欢然受赐,你没有真功夫,一试就倒。所以我们常常要以谁为榜样呢?弥勒菩萨。那首偈说,「涕唾在面上,随它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要有这种修养,欢然受赐。人还没有来污辱你,你就要观想一下,他现在吐口水在我脸上,我还不要跟他计较。常常这样观想,提升心境,真正遇到了,才会平和。
 
这里师父开示到,自己要认真反省,帮助社会安定、和平,使一切众生幸福美满,都要从自我反省,从修自己的德做起。自己假如没有放下自私自利、名闻利养,如何感动众生?我们不放下这十六个字,师父常讲的这十六个字,连身边的家人都不能感动,那就谈不上去感动别人,那我们发愿就变成空愿了。所以首先一定是反省自己,然后放下这十六个字,为下手处。
 
这里也提到,我们真正以德行、学问来感化他人,让他人觉悟,让他人断恶修善,这样子才能解除世间的灾难,才能化解,灾难是人心招感。人心善,风调雨顺;人心恶,灾难连连。而现在摆在我们眼前确实是,灾难不可免。好像昨天我们得到消息,现在新疆是零度,天气不是很正常;然后云南旱灾,几千万人都受影响;现在北方还很冷,很多稻子种子都还下不了种。所以这个都摆在我们面前,大自然失衡了。一般人不知道,我们学佛的人知道,根本原因是人心。
 
所以我们现在勇猛精进了,就能把灾难化小。摆在我们眼前这些种种灾难的征兆,都提不起我们的愿力,提不起我们的精进的话,那我们必须要不自欺,告诉自己,我们的慈悲心太不够了。修行啊,慈悲是根本,慈悲为本。所以常念众生苦,不忍众生苦,不忍圣教衰,自己的精进就能提得起来。所以现在我们说众生一体,我们不要讲远的,现在地球上这么多灾难,众生跟我们都一体,我们能精进修学,是他们的苦难把我们的悲心唤醒,把我们的修学往上提升,他们有功德啊,这个功德就能化解灾难。
 
所以我们现在念念想着现在的苦难众生,念念提起万德洪名,然后念念回向化解灾难,要这样期许自己,在工作当中,随缘随分把正法表演出来,把正法介绍给他人,让他遇到能了生脱死的正法,百千万劫难遭遇的净土法门。有一句俗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那大家想一想,救一个人的慧命,那胜造什么?那比七级浮屠还功德更大。
 
而现在能把正法弘传,让众生能听闻,必然会有很多的人迷途知返。他本来要堕三恶道,你劝他,把他拉回来,功德无量。我们看现在企业界的都在学习传统文化,他们还没学以前,那过的都不是人的日子,都是杀盗淫妄,骄奢淫逸,都是这样子的。但是你看,他们都有善根。所以我们从这些情况来看,真的是遇缘太重要了!有没有机会闻到正法,真闻正法不只救了他的命,还救了他的慧命,以至于还救了他的家庭,救了他整个员工,他有缘的大众。所以我们这一生能做弘扬正法的事情,这是人生最欣慰,也是最有意义的事情,因为做这个事情,才能根本解决世界的问题。

 
这里也提到师父一个处世非常好的修养:人家说「某某人说你什么坏话」,师父马上制止他,「我希望对那个人永远保持最好的印象,我永远记人家的好处,记人家的善处,永远只记人家的付出、人家的恩德,其他的不好完全不落印象,不放在心上。」这样的人厚道啊!所以「恩欲报,怨欲忘」,时时都是要这样的心态。哪怕他对你都不好,只对你曾经好过,给你讲一句好话,你就只记那一句就对了。这样的人叫自爱,爱护自己的清净,爱护自己的本性,不再用这些不好的话来污染自己,不好的印象来污染自己。
 
这里也提到非常多师父的叮咛:心地不夹杂丝毫不善之念,心只容纳一切众生的善心、善行、善德,这才是修养自己的道德。所以《无量寿经》当中说,「若曹作善,云何第一」,什么是修善的第一?「当自端心,当自端身,耳目口鼻,皆当自端」。你看师父这一段,端正自己的心,不夹杂丝毫不善,只容纳一切众生的善心、善行、善德,这个就对了。
 
所以师父告诉我们的,确实都是他老人家修养契入的境界。师父说,如果还有一念厌恶别人的心,要立刻回过头来忏悔,是我们经不起考验。然后人家毁谤来了,我欢喜的态度对他,慢慢的传到对方那里,人家感动,人家佩服,我们救了自己,也救了别人。
 
总要期许自己给佛菩萨脸上贴金,让世间人看了,哇,净空老法师的学生都这么有修养,人家骂也不回嘴,人家侮辱,也不怨恨,还一心真诚对人。那真的就是竖法幢,是真正帮佛菩萨招生。人家看了佩服,叫为人演说,演出来了。
 
最后师父讲,人生在世,应该一生都保持着真诚爱心,这个是真正自爱,保护好这一颗真心;哪怕造五逆十恶罪业的众生,我都真诚、平等对他,阿弥陀佛、诸佛就是这么做的。而人爱我,我爱他不难;人恨我,我爱他,这才是真功夫。「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总要面对一切境界,都能当作来考验自己的,来成就自己的,「欢然受赐,何怒之有」。
 
今天就跟大家先交流到这里,谢谢大家。

赞 (0)

本站所有内容共享 欢迎转载 正气文化公益网 反黄之盾

Q群: 218813922 QQ: 516104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