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老师讲座
《了凡四训》心得分享(第八集)
时间:2016-01-21 10:10 编辑: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点击:
次
http://www.mchunghua.org/Default.aspx
http://www.amtb.cn/rsd/rsd.asp
蔡礼旭老师 2010/5/13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10-013-008
大家午安。我们现在每个礼拜,礼拜二礼拜四,跟大家一起共学《了凡四训》。《了凡四训》学完,我们希望接着学《太上感应篇》。《了凡四训》,把整个伦理道德因果,改造命运的理论、方法,讲得非常清楚,有理有事。《太上感应篇》是很多如何尽五伦八德的事项,都给我们列出来了。所以我们结合理事,我们就知道怎么在处事待人接物当中,去断恶修善,去改造命运。当然更重要的,是积功累德,积累往生的资粮,当生改造自己的命运,念佛求生净土。
而每个礼拜两次的共学,我们《了凡四训》,学了快一半了。所以假如没有定课下来,我们要把一本《了凡四训》学完,可能不知道要拖多久。我们之前可能想,好好学《了凡四训》。请问我们这个念头是多久以前?可能是一两年前。所以我们明白自己的根性是容易懈怠,所以一定要有定课,「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还得要定出一个时间,好好的来下功夫。不定时间,没有定课,真的悠悠放任,时间很快的就流失掉了。
包含不只是每个礼拜固定我们学《了凡四训》,每一天早晚课,要念。还有我们定的一个功课,每天念佛两千声。诸位学长,您有保持的请举手。不要看别人,要看自己。都没有人做了,我们也做,这个才是气概。我们依教奉行,不是人家做了,所以面子上也要跟着做。真正下功夫了,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
修学前期,一定要重视量,读经要读几遍,念佛每天要念多少,不然那时间真的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真正自己下功夫,坚持一个礼拜,每一天一定念两千声,假如今天念一千八百声,隔天一定补两千三百声,最起码也要补一百声,利息,鞭策自己不能懈怠。大家试看看,一个礼拜之后,就能明白,有定课对自己的益处。一个礼拜坚持下来,一定可以感觉到,烦恼比较少。为什么?你提起正念,邪念就污染不上。不念佛了,照打妄想。
所以修学没有别的,一定要精进,才能提升。包含学《了凡四训》,学的每一段教诲,包含师长的开示,我们把它放在心上,时时鞭策自己。
所以我们刚好学习到「改过之法」,要发耻心,要发畏心,要发勇心。那我们要发耻心,「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我们修净土的人,常常翻翻我们净土宗这些祖师的风范,看看《净土圣贤录》,人家真的是大英雄,下定决心当生要成佛,当生要成就。多看看,可以激励自己。他跟我一样是人,为什么他能有这么高的成就。
再来,发畏心。这个畏心当中我们之前有提到,第一个,在《了凡四训》里提到,「天地在上,鬼神难欺」。就像《太上感应篇》讲到的,「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随时随地在记录我们的善恶,「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我们现在身体里面都有神,我们起一个恶念,祂马上就知道了,啊呀,难为情、羞耻心就上来了。我们得个天地人的人身,三才之一,怎么可以让自己邪念充斥,「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呢?所以时时想着天地鬼神、佛菩萨都看着,人的这个敬畏、警觉性就上来了。
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现在不有忧患意识、赶紧精进,一生的道业可能就荒废掉了。时时要像《孝经》里面讲的,「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敢懈怠。那说,「那这样多累啊。」累得有价值!这一生能够这么严谨克制自己,咬紧牙关,此生可以证无量寿。不能忍受这些磨难、磨炼,你说那很难过,但是这一生不成就,生生世世轮回,更苦不堪言。
所以虽然对治习气确实是苦,就好像人把皮扒下来,我们形成的虚荣、习气黏在身上,扒下来会痛,可是扒下来以后,就得自在了。所以师长才期许我们「咬紧牙关,此生证无量寿!」
诸位同仁,咬紧牙关要咬多久?大家没反应,还没开始咬,咬了之后就知道了。咬紧牙关,面对境界战战兢兢,不怕死,就怕被境转,就怕念头不对,有这样的勇猛,咬个三年,就自在了。三年,我们就调伏掉我们的习气了,不被它控制了。这个是自在的人啊!你更用功了,那可能一年,你就很自在了。看每一个人下的功夫。
所以我们时时想着,「天地鬼神,实鉴临之」,就有敬畏之心。不只天地鬼神在看,「闲居之地,指示昭然」,身边所有的亲戚朋友、有缘的人,都看着我们。「那个是学传统文化的,那个是学佛的,怎么学成这个样子?」我们一想到这里,就觉得很汗颜。
就像小的时候,特别无地自容的是,人家一说,「啊呀,这个孩子真没家教啊」,啊,我们以行为污辱了自己的父母,觉得太不应该了,赶紧低着头回家,不敢再造作不好的行为了。相同的,我们的行为也会污辱到佛法,污辱到佛菩萨,污辱到圣贤。这个时候,我们一言一行都谨慎,就像《了凡四训》讲的,「凡发一言,行一事,全不为自己起念,全是为物立则」,讲每一句话,做每一件事,都是给社会带动好的风气,不是随顺习气的,不是继续造业的。所以就像《大学》里面讲到的,「十目所视,十手所指」,每做一件事就想着:很多双眼睛看着我们,指着我们,怎么可以放纵呢?
这个是发畏心第二个,我们不要掩饰,不然「肺肝早露,终难自欺,被人觑破,不值一文」。人家说,啊呀这个修行的人,学佛的人,修得跟伪君子一样,说的跟做的都不一样。那「被人觑破」,自己不值一文,甚至还让父母,还让佛门、圣贤蒙羞,这是我们最不愿意见到的事情。所以人要有志气,要有气概,突破习气,成为正法的标杆、好榜样,让佛菩萨,让师父老人家欢喜、安心。
再来,畏心第三个,提醒我们:「一息尚存,弥天之恶,尤可悔改」。我们今天生命还在,再大的罪业,只要肯忏悔业障,都可以消除,这是给我们鼓励,给我们信心。这里也讲到,「古人有一生作恶,临死悔悟,发一善念,遂得善终」,这个是给我们鼓励的。但是也同时提醒我们,「尘世无常」,我们这个生命在呼吸之间,很难说什么时候结束,所以「一息不属」,一口气不来,「欲改无由」,可能就「幽则千百劫沉沦狱报」,掉下去,要再得人身、闻正法,就很困难了。
人一想到这些道理,警觉性、敬畏心就起来。无常下一刻就到了,可能下一刻就死了,我自己会到哪里去呢?一这么想了,赶紧提升,赶紧精进,不是开玩笑的。佛法难闻,人身难得,丧失了这个机会,错过了这个机会,那是人生最悲哀的事情!世间所有的条件,所有物质甚至精神上的拥有,一样也带不走,那个不可怜,也不可悲。把无量劫来稀有难逢,出离生死、往生成佛的机缘丧失掉了,那是最可悲,那个是最可痛的事情!人能常常思考,畏心、警觉心就提起来了。
我们从这里也可以感觉得到,忏悔的力量非常的大。所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两种人,一种是依教奉行,积功累德,积累往生的资粮,他功德圆满,他往生了。另外一种人是忏悔的力量往生了。
那当然,最重要是他临终忏悔。假如是说,我们现在忏悔了,结果明天又犯,那这个忏悔就不深刻。忏悔以后一直在做,那我们就要更警觉,改习不下真功夫不行。没关系,「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头不对了,行为不对了,又改!愈犯,我们愈改,百折不挠,下定决心。
就像俞净意公,他要改,又犯,最后他在观世音菩萨像前磕头磕到流血,他说「愿善念永存,善力精进,倘有丝毫自宽」,我还自我宽恕,「永堕地狱!」大家要了解,一念遍虚空法界,他这个决心真下了,虚空法界的佛菩萨、龙天护法,都被他感动啊!护持他。下决心,能感应。就像《无量寿经》上阿弥陀佛,法藏比丘发愿的时候,也是天地六种震动,下定决心,「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那得要是真下决心,才好。不下决心,悠悠放任,因循退缩,那佛菩萨加持不了,魔都来加持,魔喜欢偷懒,磁场相应了,可能就麻烦了。
所以往生极乐,是临终忏悔,是真心忏了他往生。我们不是临终忏悔,最重要的是后不再造,不断的修正,不断的改过来,这样就对了。不能忏悔了,一直犯一直犯,一辈子都是这样,那就不是真心,那就是欺骗佛菩萨,那就「明知故犯」,那就又加罪一条了。这个临终忏悔的,是没人告诉他道理;告诉他了,他马上依教奉行,他得利益了。所以我们修学的路上,警策自己要真干,不能拿佛法来消遣、玩弄,这不是我们愿意做的。不能再加一条「消遣正法,明知故犯」,就不好了。所以带业往生,是带新业,不是那个一而再再而三又犯的业。
而且,在《无量寿经》当中还特别提醒我们,「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为什么把口业排在第一位?口业特别容易犯。所以我们要带业往生,绝对要先把口业修好,要时时不犯妄语、两舌、绮语、恶口。言语犯过,每一天一不警觉,一天可能都要犯几十次都有,那业都一直在增加,怎么往生?业愈重,就愈沉沦。净土是心净佛土净,业愈来愈少,才能往生。
口业当中,不恶口:绝对不情绪化跟人讲话,不骂人,不给人难堪。
不两舌:绝对不在别人面前去批评、毁谤别人。两个人之间,人家有冲突了,我们其中讲话,一定是化解别人的冲突。幸灾乐祸,就完蛋了。只想着如何化干戈,如何让人与人愈和谐,绝不因为自己的言语让人起风波。这是不两舌。
不绮语:不讲一些会让人贪着的事情,会让人提不起正念的话;不乱开玩笑。
还有不妄语。这个妄语,是违背自己的良心,不真诚了就是妄语。所讲的都是真诚,都是真实,不讲马虎的话,不讲骗人的话。所以修学,真实、真诚心,非常重要。每一句话都没有应付别人,真真实实说出来;自己没做到的,绝对不敢讲,不然就妄语了。
而这个「弥天之恶,犹可悔改」,在我们净土当中,有非常多榜样。像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提到的阿阇世王,他杀父害母,五逆十恶罪。但是佛陀给他说法,他马上忏悔念佛,最后还是往生极乐,上品中生。忏悔跟自性相应,力量非常强。
前一次也跟大家谈到,「天赐之福,先开其慧」。什么样子是上天要开他的智慧了呢?惭愧、奋发、忏悔改过。这种态度出来了,佛菩萨加持,上天护佑他,开他的智慧。而阿阇世王,最重要的,他忏悔了,听了道理,马上依佛的教诲去做,这个难得!
那我们现在观照自己,佛的哪一句,我念念没忘,念念在落实?只要有一句,心境就有很大的提升了。所以我们现在从经典、从佛菩萨的教诲,找出三条,最对治我们的习气,每天不断的提醒这一句教诲,警觉性就高了。三条好像多了,一条,这一个礼拜或者这两个礼拜,一定把这一条念念不忘,然后去落实。
这个方法对我们现在的基础,修学的状态,是一个值得用的方法。因为一大堆经句,有时候境界来,不知道要拿哪一句。我们这个根性,得要定在一句教诲,然后时时不忘,提升心性之后,悟性就慢慢恢复。不然烦恼丛生,悟性、观照力提不上来。
我记得有一阵子我就一直提醒自己,「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老人家用这句话提醒我们,时时不能急躁,不能慌乱,不然就不在道中了。提醒自己,常在定,就不会习气现前,就不会做错事情,讲错话,都因为太急躁造成的,急躁了就上火,就有情绪,能缓和,就不容易发脾气,被境转。师长又举个榜样,说章嘉大师真做到了「无有不定时」。大家应该都看过我们章嘉大师的法照吧?常常提醒自己,跟大师效法、学习。
所以忏悔,可以消除业障,可以提升境界,可以往生极乐。包含张善和,唐朝张善和居士,他还不算居士,他一辈子都没学佛,就临终的时候,因为他一生都杀牛,那牛全部都出来了,他吓得半死,叫得很大声。刚好有个出家人经过他们家,那也是过去生很有法缘,刚好遇到这个出家人跟他缘深,进来了。他是这一辈子还没遇到佛法,过去生还是善根深厚,一进来,出家人他尊重啊,这叫尊重三宝。一个人的善根启发,从孝敬心起来,他尊重法师。而且讲了他肯做,马上这个法师递给他香,他握在手上,赶紧念佛,念了十声左右,就往生了。这个都是临终忏悔。最重要,依教奉行的力量。
所以,畏心第三个,很提醒我们,就是人命的无常。所以一定要珍惜时光,勇猛精进不懈。所以世间常讲,「寸金难买寸光阴」。《无量寿经》也提醒我们,「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努力修善,忏悔业障,然后消掉自己的罪业。因为,假如不赶紧把业障消掉,等到自己身体弱了,这些讨债的境界又来了,那就麻烦了。
所以现在我们有机会,大家到医院去走一走,那警觉性高,尤其到心血管疾病那种科,你看他一中风,就躺在那里五年、十年,动不了,植物人。很多重症,连精神都提不起来的时候,怎么修行?但是我们要了解,假如这个人年轻的时候,勇猛精进修行,这个罪业慢慢的消掉、转掉了,他就不会变成这个样子。
所以为什么说行孝不能等;再来,行善不能等。善力大了,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不修善,业障一来,逃都逃不掉。那个时候再来悲哀、遗憾,那就来不及了。而且我们要很冷静一点,不要觉得我们在学佛了,业障就一直在轻。不改掉习气,业障不只不能轻,每天还在造业。不能有这个错觉,「每天拜佛菩萨了,佛菩萨就保佑我了。」佛菩萨是教我们,福还是要靠自己求,自求多福,赶紧消业力。
无始劫的业障有多重?普贤菩萨提醒我们,人从无始劫以来做的恶事,假如,比方做一件恶事有体积的话,比方一件恶事我们用一根头发来计算,头发也有体积,做一个恶事是一根头发,我们无始劫以来做的恶事,换成头发,虚空法界都装不下。那显然是告诉我们,无始劫的业力多不多?太多太多,太大太大。
所以很多人说,「哎哟,你后面跟着人。」说实在的,我们后面都跟着人,不只跟着人,后面排的人,最后一个都看不到啦,很多人啦。很多人就紧张了,「哎哟,旁边有人。」那是你过去对不起人,人家来跟你讨债,你还哎哟什么,欠债还钱,天经地义,是吧?他来了就是缘,你赶紧读经,他一起读,这才叫慈悲。不然我们皈依的时候,都念「众生无边誓愿度」,有口无心,人家都到身边来了,还排斥人家,还嫌弃人家,还「哎哟,好恐怖」,那慈悲心都是假的。
所以,确实无始劫的业力,我们要警觉。《地藏经》讲的,「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而人的邪念一起,恶念一起,无始劫的业力就感召来了。所以我们这个法门带业往生,是横出三界,是因为念念净念,无始劫的业力不现行啊。「强者先牵」,因为我们一直念佛,万德洪名,这个缘先成熟了,所以自己愿意往生的愿力,加上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的加持,十方诸佛的护念,伏住了这些无始劫的业力,让我们先往生作佛。当然,「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你见了弥陀,有智慧了,这些业力现前,你也是感觉没有障碍,看一切人都是菩萨的心境,就能转这些业缘为法眷属,有智慧了就不怕了。
所以世间最值得珍重,珍惜、重视的,就是我们的精神,就是我们的意念。(板书:世之最可珍重者,莫过精神;世之最可爱惜者,莫过光阴。)世间最值得珍重的是精神,世间最值得爱惜的是时光。
为什么精神值得珍重?我们思考一下,一个净念起来了,当然最纯净的,万德洪名,净念一起,佛法界的缘分就起来了。你说这一念多么珍贵!
我们上次也跟大家讲到了,这一念净念是真实的,西方极乐世界的莲花就开了,同时开的。愈念愈精进,这莲花就愈长愈大。所以精神、意念,太珍贵了!一念,佛法界的缘分就打开了,当生成佛的缘就打开了,多珍贵啊!可是一念染着,迷了,九法界的业因就生了。每一个恶念起来,恶道的因就生了。贪心,鬼门开了;瞋恨,地狱门即将开了;愚痴,畜生的门就开了。
所以这一个精神、一个意念,怎么可以不珍重!一念,十法界就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到底往哪里走?真正明白这个道理了,真正珍重自己的精神,那绝对守住念念执持弥陀圣号,这个人是明白人,是真正懂得珍惜因缘的人。所以也跟大家共勉,念佛要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
而且我们修学的过程中,正修是「持名」,助修是「读诵、观察、礼拜、赞叹」,这是助修。
为什么要「读诵」经典,要听经,才能让我们对往生西方的殊胜,对弥陀的悲愿,有更深入的了解,这个时候你一念相应一念佛。这些道理不明白,有时候念着念着,就飘到其他地方,有口无心了。不真信、切愿,不行啊。真信切愿,这一念相应度才高。所以要「至心信乐,欲生我国」,这个力道才够。
而这个也是告诉我们,精进的重要,不可以懈怠,一懈怠,妄念就起来了,这个就没有珍惜精神,珍惜一个净念的重要性。每一念都是种子,是净业的种子还是恶业的种子,这个不能不谨慎!所以我们看,一直读诵,更加了解西方极乐世界,了解阿弥陀佛,更加了解佛陀的教诲,我们能时时在道中。
而且「观察」效法佛菩萨的行持,时时提醒自己,在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的行持当中。这是师父大慈大悲,把佛菩萨最重要的修学、风范、纲领,给我们拣选出来。我们自己去翻《大藏经》,不知道要翻到什么时候。师父修行是过来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按照逻辑来讲,只要肯听师父的话,应该修学的成就不会比师父差。理论上是这样,逻辑上是没有错。为什么?师长一定是把他走过的弯路告诉我们,让我们直截了当去提升。
所以每一次我听到师父讲,「我是讲《华严经》讲了几十年,才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我才死心塌地念佛」,那我们当弟子的听懂了,还要不要花几十年?不要啦,直截了当听师父的话,赶紧念佛。这一句佛号「行超普贤登彼岸」,「是故博闻诸智士,应信我教如实言」,真实的教诲。
Hello,「四十七品」背起来没有?好,待会儿我就站在门口,没有背出来的不准出去,没有背起来的不准吃饭,好不好?你看,回答好的声音这么少。我们的决心要出来啊!不然修不了啊。我们可不可以感觉到,懈怠很厉害,一天过一天,好快。六度万行,精进度懈怠,得度自己啊!「天助自助者,天救自救者,天弃自弃者」,上天帮不上自我放弃的人。
「礼拜」,我们身礼佛,心想佛,口念佛,每一刻都不空过,就很殊胜。
「赞叹」,赞叹阿弥陀佛,赞叹佛菩萨的行持,赞叹经典的教诲,就是口吐莲花。「受持广度生死流,佛说此人真善友」,尽心尽力把四十八愿、把往生的因缘告诉别人,告诉有缘的人。
好,所以这里跟大家共勉,人生最值得珍重的是精神,是我们的意念。念念净念,「生则决定生」,「心净佛土净」,就能感召来了。一起妄念,一起邪念,警觉到三恶道的业因,赶紧转念,不敢再起。
有一位禅师,特别值得我们学习,叫伊庵权禅师,莲池大师都赞叹这位禅师非常用功。这位禅师的风范,我们要学。这位禅师,每一天非常精进念佛,都不打闲岔,一直精进念到晚上,痛哭,「哎呀,我一天又空过了。」这么精进了,他都觉得浪费了自己的一天。这是我们的好榜样。
所以,「归命大慈父,早出娑婆关」,不要在六道里面,娑婆界苦不堪言,沉沦啊,念念归命大慈父,「早出娑婆关」,下定决心。所以阿弥陀佛说,「汝正念直来,我能护汝」。我们念念弥陀圣号,阿弥陀佛就加持我们,护念我们这一生的道业,绝对可以成就。所谓「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诸佛圣力不可思议,众生愿力不可思议」,我们提起这一句佛号了,自己的愿力、佛的愿力同时加持,就能伏得住烦恼。
所以,敬畏时光,命光稍纵即逝,生死无常,太迅速,敬畏的心会起来。而且,这个敬畏的心还常常想着堕恶道的痛苦,就警觉了。经文当中说到,「幽则千百劫沉沦狱报」。师长也讲到,阿罗汉想起前世堕地狱的苦,都流血汗。我们就可以想象,地狱那种苦,苦到什么程度。大家可以多读《地藏经》,就了解那地狱是苦不堪言,没有办法用言语形容。所以害怕堕地狱,是大善根,才能精进。
莹珂法师,他就很明白他自己的行为会堕地狱,所以他就害怕,我得要赶紧求出离的方法,不然我出家了,又造恶,铁定堕地狱。他去请教师兄弟,师兄弟告诉他念佛求生净土的方法。他真干啊,门关起来,念了三天,就把阿弥陀佛给念来了。结果阿弥陀佛跟他讲,你还有十年阳寿。他说我不要了。他很明白自己,再待十年,可能又要沉沦、堕落了,「我十年阳寿不要了,我现在就跟你走。」阿弥陀佛说,「好,那三天以后来接你。」为什么要三天以后来接?他能交代交代,能表演给人家看,是吧?不然他就这么走了,人家也不知道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你看,佛菩萨进退之间都是大慈大悲,给众生结法缘、生信心。所以三天,他都去打好招呼了,开个往生大会。
莹珂法师是大家的好榜样,大家要学,怕堕地狱,精进念佛。假如大家真的念了三天,阿弥陀佛说要来接你了,那很好,你要通知我们,开个往生大会。你说,那我有孩子怎么办?你真有这个本事了,那孩子我们帮你养都没问题,是吧?为什么?那是阿惟越致菩萨的孩子,是吧?阿惟越致菩萨的孩子,那福报一定很大的嘛,担心什么。孩子真有福,没有我们也不会饿死,这是明理的人知道啦。「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们就不明这些道理,干操心,好像天下没我们不行。那叫自己牵挂、贪着。每一天敦伦尽分、尽心尽力,绝不罣碍、贪着,哪一天阿弥陀佛来接了,自在就跟着走。
有一个国王,他的女儿学佛。他问他女儿,「妳今天这么有福报,谁给妳的?」国王心里想,希望女儿说「爸爸给我的」。结果因为女儿已经明这些道理,她跟爸爸讲,「爸,每一个人的福报,跟他过去修福有关系。」她爸爸听了很不高兴,「好!」她爸爸就去找了一个乞丐,「嫁给他!」让他女儿嫁给他,「我看看妳还有没有福。」
这个女儿不简单,明理,理得心安,一点都不生气,也不恐慌,就嫁给这个乞丐了。结果嫁给这个乞丐以后,这个乞丐就讲,讲他以前家族还是不错的,后来没落了,就带着这个公主,到他本来的家的废墟看。结果看看看,突然墙就倒下去,里面埋着金银财宝,一下子,他们又恢复富贵了。这个国王就,哎呀,确确实实,人有福报,走到哪儿都会踢到金子。人没有福报,那房子都会垮下来,是吧?人没有福报,车子都会冲到家里面来。
所以「一饮一啄,莫非前定」,真正照顾孩子,是养成他的善心,你不要担心他以后没有福。所以在世间修行,一定要记住,「即相离相」。当下在这个相当中,在这个缘当中,但是却是没有罣碍,没有染着。现在在照顾自己的亲人,照顾孩子,我们在照顾孩子的时候,就在这个相里面,可是心里没有罣碍,这是离相,离了。假如有罣碍,那又增长情缘,难分难舍。我们看佛说的八苦里面,「爱别离苦」。所以人的般若智慧,般若的功夫,就在当前去练。我们尽心尽力尽本分,对家、对工作,但是离相,不生烦恼,不生贪着,很重要。
那今天也讲到,确确实实,「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地狱也是自己的妄心变现的。我们对这一句非常熟悉,「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一句话真正明白了,那人一定对自己的人生、对自己的际遇,负完全的责任,绝不责怪任何人。
真明白了这个道理,不责怪任何人。为什么?都是自己做的,自己现的,怎么可以怪任何人?那不就愚痴了吗?那不就把责任推给别人了?那不就向外攀求了吗?那就不是内学了,不是觉悟,不是找到根本。根本是「心现识变」,现在现的所有不如意、冲突,那都是自己的妄心、恶念,招感来的境界。
所以师长时时提醒我们,转境界,「依报随着正报转」,正报是自己的心,依报是所现的境界。心转了,根本转了,境界自然就转。境界不能转,是我们没有用真心去修,还是浑浑噩噩,不肯真干。真干了,绝对有感应。那既然知道唯心所现,那我们就应该断恶修善,心净,佛土就净了。断恶修善,真信切愿念佛了,水到渠成,往生的因缘就成就了。
而且,处世待人时时提醒自己,「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为什么?既然是感应,是心现,西方极乐世界是普贤菩萨法界,那我们的心都是普贤行,这个频道自然就接上去了。所以每一天晚课,都有持诵「普贤十愿」,提醒我们,因为我们的目标是普贤法界。
「一者礼敬诸佛」。对人对事对物,恭恭敬敬,像尊重佛一样。
「称赞如来」。时时看到别人的优点,看到别人的付出,看到别人的长处,我们去效法。
「广修供养」。念念都是利众的心,成就别人的心。包含对自己的家人,每天欢欢喜喜的供养家里的这几尊佛。所以你看,师父为什么这么有成就?师父说:「我看一切的人都是阿弥陀佛。」我们应该学习师父这个态度,这个态度就是普贤行者,普贤菩萨。
「忏悔业障」。以前的过失,忏悔,后不再造;现在的过失,念头一起,马上警觉,马上转。这忏悔业障。
「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我们每一天,不控制、不强势,能恒顺众生,这个都是普贤行。我们前几天,刘芳总裁也给大众讲了一堂课,我看来了不少女士。这一堂课对她们的一些影响,是很深远的。我们把中心弄好,让这些善知识来了,都非常欢喜,那我们就是在落实「请佛住世」、「请转法轮」。
这一次进修班,很多都是各地的负责人。大家不知道有没有看到一位七十多岁的长者,王赠诒教授,新疆师范大学退休的教授,七十几岁了,不疲不厌,新疆弘扬文化第一人,他是标杆。他来这里很欢喜,他说,我们的同仁,处处都体现了对他们的照顾、用心。这四十五天下来,他很感动,也更激励这一些来参与进修班的各地的负责人。那这四十五天,我们也真正是「广修供养」,「请转法轮」,「请佛住世」,让他们更积极的推展正法,让他们这几天有最好的收获,普贤行。那我们所有的义工同仁,像在厨房煮饭的同仁,每天想着,哎呀,供养阿弥陀佛,那每天都是修普贤行。而且那个饭一定特别好吃,都是「广修供养」的心做出来的。
今天师父也提到了,确确实实,佛菩萨、地藏王常在地狱度众生,常在我们生生世世当中教化我们。所以师长说到,佛菩萨对我们的恩德,是生生世世,永远不相舍离。我们造作再严重的罪业,佛菩萨也不舍离我们,「佛氏门中,不舍一人」。
我听到师父讲《梵网经》的内容,光是释迦牟尼佛,到我们娑婆界已经第八千次,度化我们。八千次啊,不要说生生世世了,就看这最近的八千次就好了,真是不离不舍啊!而且我们要了解,一佛出世,千佛拥戴。释迦牟尼佛出世的时候,舍利弗、目犍连尊者、观世音菩萨,那都是古佛再来的。那我们想一想,假如是千佛拥戴,应该是不止了,我们就用一千来算,八千次再乘以一千是多少?八百万。你看,这么多诸佛如来、诸佛菩萨,就为了度化我们,呕心沥血。我们就看释迦牟尼佛就好了,讲经四十九年,一天都没有停,我们光想到这个,人还有良心啊,怎么可能再糟蹋释迦牟尼佛的苦心,糟蹋这么多诸佛如来的苦心?
所以人的善根从哪里来?孝敬的心啊,孝养佛菩萨,恭敬佛菩萨,不糟蹋佛菩萨的教诲!人的善根,就能像泉水一样涌出来了。不只珍惜这个因缘,还向佛菩萨学习,学习佛菩萨的大慈大悲跟不疲不厌的精神。所以这个是我们跟大家提到,畏心,怕堕地狱,然后,怕糟蹋佛菩萨的教诲。
最后,勇心,不要因循退缩。尤其,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这个意念,不能再随顺妄心了。要有不怕死,就怕忘了正念的决心,「宁肯碎骨粉身,终不忘失正念」,这个勇就出来了。
在勇心当中,《了凡四训》也提醒,「大者如毒蛇囓指」,马上,宝剑起来,就把手指头给砍断。人时时想着,我这一念不对,下一秒钟无常就来了,我就完了,我就到三恶道去了。时时都这么想,就好像那个蛇咬我们,就好像我们起了一个恶念,这个时候马上就是宝剑出鞘把它砍断,才能伏住啊!所以卢叔叔送给我的一句教诲:对自己习气,要赶尽杀绝。就像这个「如毒蛇囓指,速与斩除」,无丝毫犹豫,无丝毫凝滞,这个态度重要!一定要发耻心、畏心,再加上勇心,才能把过失改过来。
后面又讲到,「未禁其事,先明其理」。人一明理了,要改,加上这三心的态度,又明理,就好改。因为事上改,强压,很难不现行。我们明理,理得心安,就不造恶了。
师长今天主要是讲到杀业。师父这里有一句话,人家杀我们去给他们吃,我们愿不愿意?那我们当然不愿意,这个叫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像《弟子规》讲的,「将加人,先问己」。再来,将加动物,先问己,我们不愿意人家杀我们,我们也不应该去杀牠们。
我自己吃素,从一次以后,我就没有再吃过肉了。哪一次呢?真的要感同身受。我切柳橙,柳橙表面比较光滑,那一天切的时候不注意,刀滑了,顺着就切到自己的手,哇,当场整个头皮都是麻的,从头麻到脚,痛死了。那个伤口不到一公分,我都痛得在那里跳,突然间想到,以前吃猪肉,那个猪被杀的时候,什么一公分,那都是很大的伤口。那一次那个痛,记在心上,绝对不愿意再让众生是这样的痛苦。
所以我们能感同身受,对人如此,对一切的生命都如此。我们觉得被人家欺骗很痛苦,我们绝不欺骗人;我们觉得被人家伤害很痛苦,我们感同身受,绝不伤害人;被别人侮辱很痛苦,我们绝不侮辱人。所以这个叫恕道,能够感同身受,才是忠恕之道。所以孔夫子说,有一个字终生可以做,就是这个「恕」字了。
这里师父也劝,人不要就为了满足这个三寸之舌,伤害这么多生灵,造这么多罪业,不要这样做。当然,老人家更殊胜的是,他做表演,七十几、八十几岁,这么健康,二十六岁就吃素了。
所以师父可贵在哪?一明白道理,马上就依教奉行。二十六岁一听,马上吃素;章嘉大师教诲,马上做,「交给佛菩萨安排,自己不操心,从此以后,为佛法,为众生。」老人家五、六十年从来没改过,这是我们要效法师长的地方。而且尽心尽力依教奉行,印经,放生,施药,这都是无畏布施,感健康长寿。
我们时时把圣贤的教诲,透过办班教学,让更多人懂,这是财布施、法布施,也是无畏布施。人不明白道理,造恶,痛苦,那个很难过的。所以现在忧郁症的人很多,我们能把道理给他明白,他忧郁症能好,那就是无畏布施。所以办班教学,三种布施都圆满。
有一个人去中学讲传统文化,讲伦理道德,讲完,学生都不让他走,那些孩子都是考不上好学校,人家不要的,听完很激动,叫他继续讲,他一连讲了三个多小时,走不了。后来到了校长室,那个校长给他跪下去,他说「我们的孩子有救了!」所以真的,众生太需要正法了,正法真的能跟他们结上缘,他们心中的恐惧、担忧才能化解掉,才能真正知道人生应该怎么走。
师父都做好榜样,所以我们修学也做好榜样。最近师父常讲,刘素云居士,人家得红斑性狼疮,这么严重的病,佛是大医王,一句佛号,人家念好了,现在没有病,身体状况非常好,成为我们念佛人的好榜样。好,今天就跟大家先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