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之道

蔡礼旭老师、李越老师回答问题(共一集)

时间:2016-01-17 09:08   编辑: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点击:


http://www.mchunghua.org/Default.aspx

http://www.amtb.cn/rsd/rsd.asp
 
蔡礼旭老师、李越老师 2012/11/14 马来西亚某公司 档名:05-013-009
 
蔡老师:
 
尊敬的法师,胡总、吴董,诸位长辈、诸位同道,大家下午好!
 
早上我们说到,办事以找替手为第一义,所以这一个回答问题,就都先由李越老师来回答。而且实在李老师她在年轻时候,当然她现在还挺年轻,她就当老板、当领导,我是小学老师,所以她当领导的经验也很丰富,我们海南还有庐江的团队也都是她长期在带。所以接下来这些问题,都由她先给大家回答。谢谢!
 
李越老师:
 
首先非常感谢老师对我的信任,因为在八、九年前,我就是常常这样被推上来的,我也比较习惯了,因为老师常常说,「责任的承当是成长的开始。」当然了,老师坐在台上,这些学生不懂的问题一定要请教老师,所以说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想老师也会回答的,大家放心。
 
首先我想就是有关我们在座的朋友提出的一些礼仪的问题,我先就这些礼仪的问题给大家先回答一下。
 
问:非常抱歉,昨天讲到「睡眠不仰不伏,右卧如弓」,可能很多朋友就想了:哎,这一段看完了,没有讲到为什么要右卧如弓,为什么睡眠不能仰、不能伏,一定要右卧如弓?
 
答: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是我时间没掌控好,这一句没来得及跟大家介绍。我们都知道,身体的脏腑是在前面,背部是脊椎。那么我们在睡觉的时候,我们最重要的睡觉的时候是要聚气,刚好是能够收藏的时候,让我们的精气神能够内敛。所以整个一晚上就是让我们聚精会神的时候,这样的话,第二天我们的精神才会更饱满。所以右卧的时候我们的脏腑是关闭的,它自然而然合上了。那我们仰着的时候,那个胃、这些脏腑它是开着的,尤其是我们吃了饭之后,饭菜在胃里,我们仰着睡觉,它等于就压到我们的胃部,就会造成不健康的现象,可能就会导致我们的身体受到损伤。所以从古到今,我们都知道真正的养生是要右卧,因为左边有心脏会压到,趴着睡那都把我们的脏腑压住了。所以他右卧如弓,我们可以知道,一条腿伸直,一条腿稍弯一点,那古人你看他睡觉,这样的,道家叫什么?叫吉祥卧。这上面因为讲到说有没有图案?所以我要给大家做一下,你看他会把这个手托在这,就是会让我们的嘴也要闭上。有些人睡觉是张着大嘴,是吧?张着大嘴其实他那个气也是不聚集。他这样口水也不会流下来。所以这都是有养生的一个讲究,所以右卧如弓叫吉祥卧,它是养生之道。这下我们就了解了,它就脏腑关闭了。这样回答可以吗?可以了啊。
 
问:第二个也有提到说,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歌词,还可以教我们多一点歌。
 
答:也谢谢大家,喜欢听歌,这个我可能在前两天课程当中唱的歌,当然包括李红新老师唱的一些歌,我们都可以在网上一搜就可以搜到。比方说你要搜「有你的地方是天堂」,你打出这个字,手语呀什么的都出来了。我也是跟着网络学习的,就学会了。当然李红新老师自己编的那些歌就还没有上到网上去,我们看以后要不要上网。
 
蔡老师:
 
大家派一、两个或者更多的人深入音乐,以后音乐课,这些伙伴可以上,那就选出这一、两个人,李越老师跟李红新老师就把这些数据,有新的都主动给他,所以责任的承担……(众答:是成长的开始)。
 
李越老师:
 
问:好,再来,问到《论语》当中的一句话:「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答:君子就是博学,我那天讲到的,博学也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一门学通,再学一门就博了。你不管怎么学都要从礼开始下手,所以「约之以礼」。那从礼开始下手,从礼开始去落实,就不会「弗畔矣夫」,「弗畔」的意思就是就不会离经叛道,也就是就不会偏离经教的教诲。如果我们没有在礼上去落实,那我们可能学的就会偏离经典的教诲,就是这个意思。
 
再接下来,提到《常礼举要》当中的,因为问题比较多,可能我们回答的时候就要相对会快一点,如果大家的问题没有回答到,我相信可能提问题的朋友,心里就会很焦虑、很难过,所以我们速度快一点。
 
问:这里又提到:「一人不入古庙,两人不看深井」。
 
答:这是我们《常礼举要》里的,大家在想,这句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人不入古庙,两人不看深井」?古时候的古庙就是那种没有人进去的,那个庙很陈旧了,没有在用了,废弃在那里。往往一些盗贼、强盗,他们会把他们偷窃来的东西藏在里面。藏在里面之后,如果你不小心进去了,进去了等于是这些盗贼就会发现你已经发现了他们偷盗的东西,那他就要杀人灭口。所以你要学会保护自己,不能进去,进去了以后可能你就会遭到这样的一个伤害,这是依据古人那个时候的历史背景。那「两人不看深井」,我们都知道,我们两个人在那看深井,一不小心,一个人掉下去了,另外一个人能不能讲得清楚?就像蔡老师昨天讲课也讲到,「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是同样的一个道理。所以两人看深井,那么一个人掉下去,我们就很难把这件事讲清楚。所以用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上,就是我们也是要「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不处在嫌疑间。包括别人的财务室开着门,你能不能进去?你不能进去。进去,他丢了钱财,东西、票据少了,那你就是被怀疑的对象,是不是?所以说到别人家,孩子,你也不能让他在别人家乱窜,开人家家的抽屉,都要教这些规矩。这户人家丢了东西怎么办?那就怪到你孩子身上了,我们跳到黄河也洗不清,是不是?所以于己、于人都没有带来帮助,给人家带来烦恼。所以这不仅仅是保护我们自己,我们也是不给别人增加这样的麻烦。老师有补充吗?
 
蔡老师:
 
大家前面几个问题都可以感受得到,大家学习非常积极、非常主动,老师没讲到的部分,只要有读到的都提出来问,可见大家非常主动学习。自古至今,道德学问有成就的都是主动学习的人。给这几个提问的伙伴们掌声鼓励。
 
李越老师:
 
问:这里又问到说:《群书治要360》上面的图案是什么,那个动物?
 
答:应该好像是麒麟,麒麟也是个吉祥的动物,现在没有了。但是比较天下太平的时候,好像这种吉祥的动物都会出现。您看那个时候,就是圣人在的时候都会百兽起舞,凤凰来朝,那就是呈现出天地之祥和之气,所以吉祥的动物都会出现。那天下乱的时候,吉祥的动物也会隐起来了,我们就没有再看到了。
 
问:再接下来这个朋友又提到:祖父祖母很宠爱孙子,所以常常在教育上会有冲突,怎么办?
 
答:因为蔡老师今天讲课也讲到,「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我们去怪父母没教,能不能怪?不能怪。父母结果又去往上追,祖父祖母没有教,那我们能怪吗?不能。所以「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就是一个忠、一个恕字,恕字就是如其心,这样我们以一颗宽恕、包容的心,去看待今天,比方说我们的父母和我们对待孩子问题上的一个不同,那这怎么去转呢?我想最重要的,是我们做儿女的先要把圣贤的这些教诲、《弟子规》的这些教诲,能够在我们的生活中演出来,包括我们对祖父祖母的这些孝心、孝行,你都能够演出来的时候,让父母生欢喜心,看到:「哦,原来你们学的是这些教人做人的道理。」
 
包括我们用的方法,可以常常把蔡老师的「幸福人生四十集」,这里面都有讲到教育孩子的问题,都可以在家里拿来常常放。常常放,我们做父母的坐那儿学习,那祖父祖母耳濡目染,他也看两眼、看两眼,慢慢的去影响他们的观念,我们就会达成一致。因为什么?一个观念的形成它不是一蹴可几的,它也是日积月累这么久形成的。可是这种真正德行的这些教育我们刚刚开始学,我们学得可能还不够深入,或者我们在家庭还没有形成这样一个氛围,当然就会产生这样的一个不同。我想还要回归到我们做子女的本身,能够在家庭把这些教诲演出来,让父母看到,「哦,原来……」,让他们也要了解圣贤的智慧这么好,这个我们也是要先养父母之智慧,也要养父母的慧命,很重要。那自然而然我们就能扭转家庭的观念,能够达成一个「见和同解」的家庭,这需要时间,我们不能急。好吗?
 
问:这里提到「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真理、原理。
 
答:你们听过这句话没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你们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你们是什么感受?是不是人就应该为自己?这明明都讲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怎么这几天听课都是讲的人要为别人着想?这不是跟这句话的道理好像是背道而驰,是吗?你们会不会有纠结、会挣扎?(答:不会。)那我想写这个条子的朋友一定就想到了,为什么?请问这句话是在哪里出现的?是在经典当中吗?所以它根本不是经典的教诲。那不是经典的教诲,它是谁的教诲呢?他是自私自利的人说出来的话。(掌声)所以这叫以讹传讹,传了这么多年了,人们以为这句话是真理。所以这样的一句错误的观念,把我们的人生方向全部导向到错误的道路上,我们以为这句话是真理,因为它满押韵的,还有文言文的味道,是不是?
 
所以说我们了解了很多的东西,这些价值观都不是经典的教诲,所以凡是不是经典的教诲,它都不是作为我们人生价值观形成的依据。我们要有能力来判断。当我们经典学多了、看多了,圣贤的教育我们持续的去学习、熏修,这些问题一摆来,一看,我们就很有判断力,就很有智慧知道它说的是对的还是假的。要不我们模棱两可,今天被正确的拉一拉,明天被错误的拉一拉,我们就在十字街头,在那里流浪,不知道人生要怎么走。所以学习也不能等,圣贤的教诲和这种善学也不能等,我们说行孝、行善,而其实我们能学圣贤的教育也是行善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要多学我们就能判断,所以这句话不是真理,这是谬误。老师,您有没有要补充的?好。
 
问:虽然知道自己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可是很容易重复犯错误,如何警惕自己,时时牢记不要做情绪的奴隶?
 
答:所以我们说,掌握情绪才能掌握未来。那么,其实写这个条子,就是这位朋友很不错,他都能知道自己需要有很多改进的地方、改进的一些习气毛病,可是又常常容易犯,这代表你已经观照到了自己的这些问题,这已经是成功的第一步,就很了不起,我们已经能够观照到自己的问题所在,这就是我们正在成长的第一步。怕就怕我们不知道自己有什么过失,别人告诉我们之后,我们还不以为然,还不认可,可能还要怎么样?跟他论个理,还要找个借口,那这个就无可救药,就没有办法真正的来在道上、在轨迹上、人道上行驶,我们就可能会堕落。
 
所以这点我们要了解,「理则顿悟,事则渐修」,我们道理已经明白了,可是在事相上,我们不能要求我们一下就达到一百分,像我们学习的过程也是逐渐逐渐的在成长,刚开始,我们打五十九分,第二天我们打六十分,第三天六十一、六十二,循序渐进的去成长。我们对自己也不能急,一急又徒增我们的烦恼,又在那里就是比较消极、比较自卑,那这些都是烦恼。我们目标要定得高远,也就是「高高山顶立」,但是「深深海底行」。也就是说我们在对我们自身的问题要改进的过程当中,你只要观照到,比方说我今天一天动三次情绪,我观照到了,动了两次,有没有进步啊?明天动了一次半,那我们就是一个逐渐逐渐发现自己的习气、毛病,有改进,但是没有彻底改变。因为这个呀,很不容易,它跟了我们几十年,我们如果相信前世的话,甚至是无量劫,所以很坚固、很顽固。关键当我们真是有想改的这份心,就是蔡老师说的,「人之初,性本善」,那我们真有这个心,我们只要看到我们每天一丁点的进步,我们都要给自己鼓掌,鼓励自己好不好?不要气馁。
 
最重要的是每天要进步,就是不怕不好的念起,只怕觉悟太迟,「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比方说我们自私的心一起来,我们马上转换成利人的心,已经看到先有了第一念是自私的心,可是当一下子我能够观照到的时候,我马上转成一个利人的心,这就在进步,我们不能期许自己第一念马上都能为别人。但是起了这个自私的心,我们要不要在那里又懊恼?我怎么又这样,那我们不是又浪费时间了吗?又浪费功夫,又打一个多的妄想、烦恼。与其这样,不如怎么样?积极的去面对,我们积极去面对,积极的观照到后,马上修正自己的行为,这个就叫修行。没有那么快,所以我们得慢慢来。
 
问:接下来提到:请问要怎样戒贪瞋痴慢,要用什么方法能放下,要怎样才能够一尘不染?
 
答:这个问题我想请蔡老师答。我怕大家没听到你的声音会有点难过。对不起老师,我有点扮演主持人的角色。
 
蔡老师:
 
答:宇宙间有一个不变的真理叫因果报应,我要给人家考试,最后还被人家考试。所有问题的根源其实也不复杂,就是一个念头,所以「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能够观到自己的贪念,然后把它转成,从想自己,贪念的根本还是自私自利嘛,能转成念念为人着想。那这有一个过程,这个也急不来。所以修学,刚刚其实这些原理、原则,李老师都有提到,要有耐性,急不来,就是「生处转熟,熟处转生」。我们特别熟的,在还没有修学以前,这些贪瞋痴慢,你不用找它,它就来了,怎么让它慢慢的离我们而去?就是我们本来提不起来的,要愈来愈提得起来,叫「生处转熟」,这些不贪、不瞋、不痴、不慢,慢慢提起来。「熟处转生」,这些贪瞋痴慢,慢慢提不起来了。
 
那方法,转贪念为念念为人着想;转瞋恨为处处能够包容、宽恕他人,能够反省自己。其实怎么对治瞋恨呢?忍辱可以对治瞋恨。我们课程当中跟大家提了六忍:力忍、忘忍、反忍、观忍、喜忍、慈忍。这六忍你能提起来,你这个瞋恨就调伏掉了。因为其实它也是一个妄念而已,「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痴,愚痴,用理智,时时用经典来对照自己的念头、言行,就不会随顺自己的习气去做事情。时时想着:我这个行为跟《弟子规》相不相应?就不会顺自己的情绪、习气去做事情。当然你假如自我期许更高,你从今天开始做任何事情就想:孔子会怎么做?孟子会怎么做?那大舜的后代就想:舜王会怎么做?你德行都跟这些圣人比,你的羞耻心会时时提起来,你那种希圣希贤的心会更强烈。慢,当然要转成谦卑,不要傲慢。所以这个放下还是转念,很重要。
 
那怎么样才能够一尘不染?「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你现在也没染,你现在也没染。所以不要动个念头,「哎呀,我染污好严重!」你这个念头就是染。做个比喻,人的真心就好像荧光幕一样,那些幻相就好像荧光幕上演的东西,那请问大家,荧光幕有没有染着?没有,它一直都没有染着。所以大家的真心都没有染,只要真正认知到自己并没有染,只要肯念念保持正念,你的性德一现前,你所有的行为都是性德的流露。就像孔子他七十岁的时候说,随心所欲都不会违背道德。那得要时时观念头,时时都是正念,这就是定,定到一定程度,就开智慧了,你一举手、一投足都跟道德、性德相应,你就是完全清净、觉悟的人。谢谢!
 
李越老师:
 
问:这里写到:我们都鼓励大家尽量不要杀生,不过如果有太多蚂蚁和蚊子侵入我们的家居时,我们如何处理才不为杀生?如果只有几只,还可以把牠们搬移,但是有数十、数百只又该怎么办呢?
 
答:如果有几只我们可以放生,如果多的话,我们就没办法了。要不要就杀了呢?(答:不要。)所以说这个问题,我们首先从第一个点上来看,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家里会感召来这么多的蚂蚁?可能就是我们家庭的卫生是不是需要我们要去观照和注意,如果我们都把它整理得很整洁、很干净,尽量不要把这些甜的食品丢在地上、垃圾桶里,我们至少就没有给牠制造这个缘,那这些蚂蚁、蚊虫就不会到我们家里来。是不是?我们给牠提供了这些让牠马上就能闻到的味道,牠一定光顾到你家里来,所以还是因为我们的家居的环境可能不够注意。所以说我们首先第一步,要让我们的家庭很整洁、很干净,不至于让这些小动物来到这儿受到伤害,牠们受到伤害也是因为我们造成的,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牠已经来了,这些小动物牠就求点吃的,牠也没有影响我们的什么生活,是不是?那少的话,也可以想办法把牠转移出去,请牠们能够出去,但是不能杀害牠,多的话也不能杀害,不能说少,我就可以(请牠)出去,多的话就杀害牠,那这个我们就没有慈悲心了。因为任何的生命都是贪生怕死,我们人贪不贪生、怕不怕死?现在我们说拿个小刀在你手上割一下,拿个针在你手上扎一下,我们说,「哎,不行的」,是不是都要把手收回来?更何况我们要牠的命,牠痛不痛?所以我们将心比心,当牠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正是能够唤醒我们慈悲心的机会,能够让我们生起对这些小动物的慈悲心。所以这些都是考验,我们就要想方设法要给牠们皈依、念佛,如果您学佛的话,也藉由跟您的这个缘分,我们能够让牠闻到三宝,让牠们也能够种下一个金刚种子,知道佛法,知道阿弥陀佛,那如果您是学佛的话就可以这样做。
 
那么杀生是一定有果报的。这几天我们梁老师在讲因果的报应,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假如我们还不相信或者疑惑,或者说多的时候我就要弄死牠,少的时候我还可以,那我们的慈悲心还不够真,还有讲条件。那怎么办?我们透过深入的学习,了解之后,我们就知道面对这些问题该怎么去处理。所以多的话,曾经就有很多白蚁到我那个房间,我前面把牠就很好的清理出去,不要伤害牠,但是牠们会愈来愈多,后来我就给牠们放佛教的阿弥陀佛的念佛机,完了又给牠回向,跟牠沟通。这些生命都是有见闻觉知的,我不是讲过江本胜博士的《水知道》吗?你们买一本这个书看,《生命的答案水知道》,你们就了解到宇宙人生,我们不了解的不见得它不存在,它是真相。所以牠都有感应的,这个就是感应的道理,我们如何对待牠,牠就如何对待我们。就像山谷的回音,我们喊出去什么样的声音,它就回给我们什么样的声音,所以这个是真相,我们要了解。所以这个问题,后来那些白蚁牠们就不见了,不知不觉就都不见了。我告诉大家,我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
 
问:刚好这里也讲到一个朋友的爸爸是做猪肉生意的,每天以杀猪为生,养育子女,请问他的爸爸有错误吗?会得到报应吗?
 
答:那这个不能说错,也不能说对,因为他不知道,他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今天我们看到做杀生行业的,他是不清楚,他不明白,那要怎么样?他真清楚、真明白了,他可能就不会这样去做了。那不能因为他不知道就没有报应,因果报应,丝毫不爽。那假如我们清楚的话,我们就要很善巧的,有机会给他拿一片光盘,慢慢去引导;如果他完全不信这个,你去说他,他可能还跟你结怨,所以佛法讲究要善巧,不可以直截了当。但是你问的这个问题,会不会得到报应,我要回答,会的。老师这个问题您看?
 
蔡老师:
 
答:他这个是为了尽他家庭的责任、一份对家庭的道义他杀生,跟你是为了自我的享受而去杀害生命,这个果报还是不一样,所以他的存心是为家庭,这个罪业比较小。当然假如我们真的早一点明理,就不会结这些怨。假如了解到,我生命当中有多少福报,我做哪一行都赚得到钱,那他就会去选择行业。其实古人他明白道理的都会选择行业,会造作罪业的行业他不会去做。那我们想还是造一个缘,拿那个《了凡四训》的电影给这个朋友的爸爸看,可能慢慢他就懂得这个道理。好,谢谢!
 
李越老师:
 
谢谢!
 
问:这里有三不通,他写到了:一不通,到底我付出的爱有多重?到底我付出的爱有多真?这是个问题吗?这是一不通。二不通,我帮助的时候我在想,我是先帮助,还是帮助是应该的我才帮助?三不通,就是修不到,不知道,不知道,何求修?
 
这个问题我要请教老师。
 
蔡老师:
 
答:这个回答问题的难度比自己答还高,会突然有一个变化球丢过来。到底我付出的爱有多真?这个真,则不变,会变的就不是真的;真,它就不会杂,它不会夹杂自私自利在里面。所以你这个为人想的心不会夹杂自私自利,然后又时时保持,这个真的纯度就很高了。当然这也是一个过程,都是「生处转熟,熟处转生」。
 
但您很可贵,您想要真正达到真爱、真心,您终于找到人生最重要的意义。因为人这一生,所有的人的最后一刻都差不多,所以人生,能先看到最后的结局,再来经营人生不一样。我给大家表演一下人最后一刻的样子。(掌声)这不是很难,不用鼓掌。一口气不来,双手双脚一摊,走了,开悟了没有?请问带走什么?连身体都带不走,身外之物还有带得走的吗?可是你看我们为这个身体,为身外之物,为家庭、家人、一堆因缘牵肠挂肚,最后什么也带不走,白忙一场,然后还衍生很多的习气,你何苦来。所以人带得走的是什么?你灵性的提升,你的智慧、你的真心带得走。所以真正你看到人生最后一步,你现在最真实的是提升你的智慧,提升你的灵性,那是人生最真实的东西。随着你灵性的提升,你都是积德行善,所有你行善的功德、好的果报,都会跟着你,「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所以这位朋友已经找到了人生的价值了,在恢复真心,「在明明……」最后一堂课,配合一下,不然我今天会睡不着觉,「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你恢复真心,你才能帮助别人恢复真心。是吧?
 
第二个问题,我帮助的时候我在想,我是诚心帮助,还是帮助是应该的我才帮助?诚心是真心,道义也是真心,所以你觉得应该的你就去做是真心,你真诚的去做也是真心。那这里有提到,帮助是应该的我才帮助,那什么时候应该呀?Any time(任何时候),everybody and every……所有的生命,我们还是举一句《了凡四训》就好了,凡有灵知,「皆吾同胞,皆吾一体」,没有不应该帮助的,人应该帮助,一切生命、一切有灵性的生命都应该帮助。好,谢谢!这是第二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修不到,不知道;不知道,何来修?这个有点禅机。修不到是因为不知道,对,都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那就不知道从哪里下手了。所以什么叫开悟?发现自己的过失叫开悟,改正自己的过失叫修行。那不知道,那你就发现不了问题,何来修?所以要先知道,要先明白道理,就知道自己错在哪。知道了,然后马上就去把它改过来;而你改掉过失,你的习气愈来愈少,你的心灵愈来愈清净的时候,你的觉照力会愈强,你会更容易发现自己的问题。这个是很自然的,理解了就马上去行动,放下你的习气,你本有的智慧就慢慢透出来,所以叫烦恼轻,智慧就会长。其实下手处都还是先明理,先读经典对照,就知道自己哪里不对就赶紧修,赶紧解行相应。好。
 
李越老师:
 
问:老师您好,我们常常听老师说教,都很欢喜去力行,可是当遇到不顺心的时候,气就马上起来了,想控制都来不及,时常都想放弃。那五天下来,听了下来,发现自己错、错、错,很想改,但又担心改不了。请问老师要用什么方法能把心hold住(把持住),因为家里有爸爸妈妈,有爸爸妈妈、两个女儿、一个儿子。谢谢老师开示。
 
答:那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朋友就像今天蔡老师讲课的时候,「老师,我很想改,可是我改不了」,就是老师今天诠释的,「我很想改」,是「人之初,性本善」;「可是我改不了」,是「苟不教,性乃迁」。那代表这个朋友真的是有一颗想改过的心,这颗心就很难得了。问题是没找到方法。这个方法,要用什么方法?是我们的学习不够、熏习不够,道理还不够明白、不够通透。所以听课的时候,我讲到了,容易感动、激动,回去之后,如果我们没有持续的学习和熏习,要扭转我们已经养成的这些习性和惯性,那难度是非常大。所以要藉由我们不断的、每天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听一个小时的光盘,读一、两篇的经典,每天固定至少要有一个多小时的学习时间。你道理明白了,自然而然在现前的这些境界当中,你的脾气就控制住了,你的坏习气就会慢慢的减少和改变,那我们这样就对自己会生起信心。要不是我们常常都在怎么样?都在烦恼我们自己,都比较气馁,那是因为我们熏习的不够,学得不够。所以唯一的方法就是要回去持续的学习,不能一年只靠这五天,这五天的充电管不了一个星期,一个星期电就光了。
 
这里因为有提到很多都是过一阶段就打回原形,是因为我们没有持续的学习。我们没有持续的学习,我们还没有感受到这种圣贤的教育对我们的一生这种重要性,我们还没有体会到,那我们的苦还没有受够,我们还得受苦,受够了才会回头,那就来不及了。所以今天我们闻道都是我们莫大的福报,都是祖宗有德,我们才有机会听闻圣贤的教诲。马来西亚有多少人?你看我们能够真正听圣贤教诲的人又有多少?所以最重要的是要珍惜这个难得的因缘,要持续学习很重要。
 
问:领导时常发脾气,怎么办?太太也一样,怎么办?
 
答:常发脾气,第一个,他们发脾气,首先您先不发脾气,先做到自己先不发脾气。第二个,我们来看到所有的问题,我们要依什么作为一个标准,来去判断、来去应对呢?依经典。那我们最熟的经典就是《弟子规》,是吧?那我们就先用《弟子规》作为一面镜子来照,《弟子规》是一面镜子,它是显圣镜,也是照妖镜。我们首先看到领导时常发脾气,他发脾气我们心里就阿弥陀佛,更重要的是落实《弟子规》的什么?「见人恶,即内省」,他时常发脾气,我们马上怎么样?「我千万不要像他这样发脾气」,你看他一发脾气,跟着他的人,压力多大啊,心情多么不好啊,团队的气氛那么凝重、不和谐,「哎呀,我不要做这样的人。」所以我们就在已经遵循圣贤的教诲了。那太太也是如此。
 
除了我们有这个反省的态度之后,接下来我们还要有一个宽恕、包容的态度,也就是什么?他们没学圣贤教育,他们这么做很正常。所以我们当面对一切我们不欢喜、不喜欢的一些境缘在我们的面前发生的时候,我们要想,这些境缘为什么在我的生命里会发生?这些不顺心的事为什么会让我看到、让我感受到?那我就要想为什么,那这个时候都是什么?我们把它转成是一次考试,他是来成就我的,他是来考我的,看他发了脾气,我动不动心,我有没有被他转?他一发脾气,我也跟着他发脾气,那怎么样?他第一错,我第二错,是不是?那都有错还有什么好讲的,是不是?别人对不对不是最重要的,我们对不对才是最重要的。就像刚才那位朋友说的,我如何hold住我的心,my heart,能够守住我的心,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不被这些境缘转。
 
那我有一个体悟,常常我看到别人不对,起了情绪的时候,不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我们自己,而是用我们自己的错误在惩罚自己,这代表我们内在就有什么?瞋恨心。只是你藉由这个人不好的时候,你的瞋恨心发作了,别人是一个缘,是不是?因在哪?因在我们自身,是我自己本来就有这个问题。如果我的内在没有瞋恨心,别人再怎么不好,我也发不出来,是不是?我们开悟了没有?哇,太了不起了。
 
蔡老师:
 
答:这个问题还有几个角度。第一个,他发脾气是不是我做得不好?是不是我有应该要改正的部分?可能领导觉得怎么跟你讲半天,讲了这么多次你还是都不听话,那当然对方可能气他就伏不下来。所以首先要反省,我有没有做得不妥当的地方,造成对方的愤怒、生气?
 
再来,刚刚李老师也讲到,别人对不对不是最重要的,首先自己要做对,自己要在每一个因缘当中,先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一个人做对了,他才能够正己去化人。领导、太太生气了,我们也跟着他生气,我们也堕落啊,就不可能去感化别人。所以这个时候要想着我的本分是,不管是老板还是我的太太,「亲有过,谏使更」,要尽我的本分,「怡吾色,柔吾声」。当然,你要劝别人首先你的威信要很高,你不要平常做什么事都哩哩拉拉,最后问题摆出来,你的话那个威信就不够。你自己真正落实《弟子规》,不知不觉,你身边的人,哪怕是领导,他会愈来愈佩服、尊重你,你的话的力道、威信就会愈来愈高。
 
我之前做事比较没有定性,那我爸爸就会说我三分钟热度。后来我学了传统文化,有一天我爸爸进我的书房,然后对我讲:「哎哟,你这个几个月看的书,比你这二十多年还多。」我笑一笑,没有说什么。你身边的人都在看着你的变化,你的威信从哪里来?从你学了以后,改变愈大,你的威信就愈大,别人对圣教的认同也愈高。后来我们家什么大事,我爸爸都会来找我商量,从觉得我五分钟热度,到很多事情来找我商量,主要还是自己的表现才会赢得别人的信任,肯听我们的建议。好,谢谢!
 
李越老师:
 
问:在反省时怎样看到自己的过失?
 
答:这位朋友也很善学,在反省时怎样看到自己的过失?我们说《弟子规》是一副良药,那我们服药的方法是早晚各服一遍。那就是早晨读一遍,来提醒我们,这一天我们要遵照《弟子规》的每一句教诲,要去落实,要去做到;晚上我们再读一遍来反省,看看我哪一条、哪一句没有做到。所以我们一个反省的标准,就是依照《弟子规》的经典,您去对照就能找到我自己的过失。因为我刚才讲到《弟子规》就是一面镜子,它就能够照到我们脸上、身上的这些污点、灰尘,让我们一下子就比较明白。如果我们不依照经典,我们不知道自己到底错在哪里,我们就没有依据了,所以你透过《弟子规》就能找到自己的问题。
 
问:接下来这个问题说:少说话,多做事,感觉人缘少;多言巧语,感觉人缘多。如何调适呢?
 
老师您要回答这个?
 
蔡老师:
 
答: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仁者,我们有求的心,先动了。假如我们付出是无所求,应该不会有这个困扰。你真的无求的去付出,再过一段时间你就会体会到一句真理,叫「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告诉大家,天底下没有一个人是傻瓜,他随时在看,随时在体悟、随时在体悟真相。好,谢谢!
 
李越老师:
 
谢谢老师!关键是我们人生你在追求什么很重要,如果我们还在求世俗的这些东西,其实我们的方向已经错了。
 
问:不吃菜是业障吗?
 
答:可能问题没有这么严重,因为人都有习气,习气就是对饮食上都有一些偏好。您看像我们可能小的时候都会有,我小的时候不吃生姜,也有一些不吃的东西,长大了也会慢慢改变。那么首先要看,不吃菜是不是指的孩子,我看一般都是,那看看他是为什么不吃菜,还是因为我们常常给他买这些肉吃,他饮食也是一种习惯。在我们那个年代根本没有肉吃,我们那个时候也是吃得白里透红,很健康。人本来他就是吃素的动物,高级动物。所以说关键是我们要了解,是否我们家庭的饮食造成了一个孩子的习惯。再来,我们的青菜炒得是怎样的,也了解一下。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慢慢去教育和引导,所以不能把他什么归到一下就是业障或者怎样,这些问题我们就是很简单地来看待,不要太……
 
蔡老师:
 
我就是从小都不吃菜的,所以体质就不好,偏食,我这个是反面教材。但是明白道理以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人明理以后慢慢就会调整自己的行为,所以还是要学习,这个很重要。
 
李越老师:
 
问:这里讲到,弟子不耐烦的习气很重,每次对父母的语气都会不耐烦,弟子深知这是很不对、很不孝的,可总是在不耐烦后才后悔,为什么自己要那样?请问老师有什么具体的对治方法,弟子真的非常想改,感恩老师。阿弥陀佛。
 
答:这个也是跟前面的问题一样,就是我们已经知道了自己的过失、过错在哪里,可是境界一来,我们就会犯,那就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惯性,那这个还是要在孝心上下功夫,我们的孝心还没有提起来。我们的内心真有这份孝心的话,当面对父母的时候,我们就能够提起这份对父母的礼敬、尊重、恭敬之心,所以怎么办?没有别的,也是要不断的去学习,不断的去力行,要减少对父母不耐烦的这种概率,你要每天在减少,要提醒、要观照。我想这里老师你有什么方法?
 
蔡老师:
 
答:不耐烦应该是内心有见父母过,所以可能看到一个言语、一个动作,可能火气就上来了。所以《弟子规》很重要,「恩欲报,怨欲忘」,「天下无不是之父母」,不是父母没有过失,这个「不是之父母」是说父母不是圣贤人,怎么可能(无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是孝子念念为父母好,所以父母有过失,他比父母还着急,赶快要用善巧方便帮助父母改过来,所以他心里面不会放父母的不是、过失,叫「怨欲忘」,充满自己的孝心的是什么?「恩欲报」。
 
大家可以今天回去,拿一张大的纸,然后把你这一生能记住父母对你点点滴滴的付出,一条一条把它写下来,可能写着写着你会很惊讶,好多事情你静下来以后都想起来了。你不断的每一天这样念父母的恩,相信那个念恩的心完全流露出来,你对父母只有一种感恩跟柔软,就不会不耐烦了。就像我跟大家分享,我姐姐出嫁那一天,我姐姐跪下去,我父亲眼泪流下来那一刻,父亲那种至爱,念念为孩子想的心,好像一道光一样照到我的心田来了。好,谢谢!
 
李越老师:
 
答:这个问题我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个方法。我们这个团队就开展什么活动?「述祖德,道己过」,就是来阐述祖先、父母的恩德。我们知道多少就讲多少,因为我们这个都有团队,我们要在一起共学,我们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家世,父母过去、爷爷奶奶是怎么样来为我们儿女付出的,把那些真实的一些故事都不断的讲出来,在讲的过程就是在洗涤、洗刷我们心灵的过程,就是长养我们孝心的过程,那我们藉由这样的方法,让我们生起对父母、祖先的感恩心,那我们感恩得愈多的时候,我们觉得应该的就愈少,我们就不可能再去见父母的过。
 
为什么要这么开展?这么开展的目的是因为我们从小没有接受这个教育,已经养成的这种惯性,不能够知恩、感恩和报恩,所以我们透过这种方法,不断的来长养我们的孝心,每天大家只要有开会,有在一起共学的时候,我们就每个人半个小时来讲,讲讲讲,我们的心会变得愈来愈柔软,甚至开始回去就跟父母寻根问底,我们的成长过程当中,家庭、祖先、父母做了哪些事。您看,我们这样,把我们那颗感恩、报恩的心就慢慢怎么样?彰显出来了。这是一种方法,大家可以参考。
 
问:接下来,这里有个问题,了凡先生要得功名,要生儿子,而做了三千又三千的善事,那样的行善是为了自私的目的,又为何得圆善呢?《了凡四训》,老师这两天讲的很多。
 
蔡老师:
 
答:他是在尽家庭的责任,尽道义,包含他有子嗣,他是要传祖宗的血脉,这个都是道义之心,这个不是自私自利的心。包含当官,在古代,读书人的出路是当官,可以去教化一方,他这一些愿望其实是好的愿望,他也如理如法的去求到。那当然,我们劝人行善,也不要一下子就要让他作佛菩萨的境界,只要他肯行善、能利人,哪怕是为了自己多一些福报,我们也应该随喜,那慢慢慢慢,透过自己,透过引导他深入经典,他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就会慢慢出来。不能要求别人马上又达到无私奉献,应该是要求自己达到无私奉献,然后别人有小善,我们就懂得去肯定、去鼓励他了。好。
 
问:要怎样改变坏的习气、性格,例如惰性?接下来是要怎样解决恐惧,例如如何面对陌生人或者上台演讲?怎样消除对他人的不好的感觉,如偏见?怎样获得财富,是不是只要积阴德再加上努力就可,在任何行业,任何时代?
 
答:那这个朋友也问了这么四个问题。怎样改变坏的习惯、性格,例如惰性?我想这个朋友提出的这几个问题,最重要的问题来自哪里?我们对道理还不明,我们一个人为什么不肯改,不肯去做,是因为不明理,那我们不明理怎么办?没有别的,只有学,唯有学习,唯有不断的去学习,让我们不断的明理,我们才肯真正的愿意去改变自己。
 
蔡老师:
 
答:那个「习」字,大家看这个中国字,习,上面一个羽毛,下面一个白,是不是?羽毛代表鸟类,鸟类都要学飞,所以那个字,它的意思就是会意,一个鸟,小鸟要学飞,牠把翅膀打开来,牠的白肚子就露出来了。所以有没有哪一只鸟,牠妈妈教牠学飞,牠没有飞一次,牠就会飞了?所以学习那个习就是你听完这个道理就要去做,才是习。
 
而我们今天刚好也跟大家谈到恒心,是不是?那恒心是不是对治惰性呢?有没有?所以这些种种问题,我们要有一个积极的态度,就是你明白道理以后,你要用具体的方法每天去落实。比方说刚刚讲的,对父母不耐烦,具体的做法是什么?自己每天念父母的恩;在团体当中,时时那个风气就是念父母、念祖先、念他人的恩。你每天这么去做,熟处转生,本来提不起念恩,慢慢的你随时都提得起来念恩。可是你假如不这样每天练习,那也很难养成习惯。所以给这个朋友突破惰性,就是每天运动半小时,每天看一则《德育课本》,你真的做几件每一天坚持的事情,你这一个习性就突破了。可是要真去做,就能有所提升。
 
李越老师:
 
答:更重要的你们建立起信心,对自己有了信心,我们就是这样的,早晨四点要起床,铃铛一响,也想赖床,再睡一会,但是不行,要起来,一下就一个动力要起来,那每天习惯了之后,一响,马上就起来。结果过了一、两个星期之后,哇,就一种喜悦感,为什么?自己突破了一个懒惰的习性,所以我们唯有去做,我们才能够感受到这份快乐。
 
再来解决恐惧,我想,当我们害怕什么,我们就去面对它;当我们去面对它,这个事就可以突破,我们不面对它,我们永远都被它所控制、所打垮,所以这个很重要。再来,消除他人不好的感觉,这个还是我们要不断的学习。获得财富,那这几天梁老师也讲到因果的问题,老师讲课也讲到,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所以这里头都有因果的定律在其中。所以说阴德也要积,也要去努力,也要多去付出,我们不要去有求,自然而然福报会到来。
 
问:古人做忠臣为国,现在做企业,是应该同样的对老板吗?如果老板不谦,傲慢,老板让下属一再失望,没有做一个诚君,那下属该什么时候放弃,还是自己来做老板,自己来做一个诚君?
 
老师您答吧。
 
蔡老师:
 
答:我们在种种问题当中,其实要解决这些问题都要从根本下手,什么是根本?心是根本,「达摩祖师传」不能白看,心为根本。刚刚这几个问题,怎么解决恐惧,怎么解决对人不好的感觉?那你观照到这个心念不对了,赶紧要转。而且为什么我会有这个心念?上台为什么恐惧?什么心作崇?得失心,是不是?又期待又怕受伤害,对吧?很想讲好,得失心就在那里起起落落,我们小时候考试为什么会紧张?没有平常心。你说,那底下那一些人我又不认识,很恐怖。怎么会恐怖?你就把他当作你爸爸妈妈,当作兄弟姐妹,你的恐惧不就没有了。所以把得失心放下,真诚的就像在家里聊天一样,那你的恐惧不就被你的这个态度、心念就转掉了。你说陌生人会害怕,「人之初,性本善」,我们学到了,你看到每一个人就把他当佛菩萨看,你就不会恐惧了,是不是?是真的不是假的,每个人都有佛性,都有本善,你把他当佛菩萨看,你就不会紧张了。
 
刚刚有一个问题问到说,怎样获得财富,是不是只有积阴德再加上努力就可以了。其实,你只要明理了,你的心就安了,经典当中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所以昨天,上台来分享「达摩祖师传」的这几位伙伴,昨天都增长智慧,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这个都是这三,财富、智慧、健康长寿的真正的原因,种因就会什么?得果。那这个道理你真正看清楚了,你就不会担心了,不会担忧了。
 
而我们再来看,有几个问题,大家念下来,都有一种感觉,人生很委屈,很无奈,怎么都是我在受苦,都是我吃亏,都被我遇上了。但是大家要了解,世间没有吃亏的事情,所以人首先要学吃亏,吃亏是福。你说这个领导真的很凶,他愈凶,你尽忠的福报、功德愈大,你有没有吃亏?难行能行,难忍能忍,你要不要功德?你们好像不大愿意。
 
有一个女子,唐朝,姓李的一个女子,她嫁到张家去,她遇到的婆婆瞎了眼睛,然后脾气又很大,她没办法,要时时陪伴她,所以这个女子讨饭来养她的婆婆。她苦不苦?她难不难?婆婆还常常打她骂她,因为脾气太大。可是你换另外一个角度想,一个人瞎了眼睛,她烦不烦?她苦不苦?你换个角度就包容她了。好,诸位长辈同道们,你的人生有比她更苦、更难的举手?好,最后,她婆婆去世了,她尽心尽力把她厚葬,最后她去出家,活到八十多岁,完全没有生病,坐着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她吃亏了吗?对呀,所以人世间没有吃亏的事情。不要计较了,不要在那里:我对我先生好一点,他对我不好一点。每天想这个,烦死人了,福田心耕,你所有的付出都是给自己修福了,吃不了亏的了。所以好了,这个问题讲完了。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都在你的心,所以你做忠臣,绝对不吃亏。那你什么时候离开他?他做的事情是错的,你劝了以后尽了本分了,他不听,你可以离开,纯是一颗道义的心。可是突然间他开悟了,他又找你回来,你愿不愿意回来?有人摇头,你们都记怨、都记恨,是吧?他都开悟了,他肯改过了,那你当然,有缘的话可以再跟他结这一个君臣的缘。那假如他真的不改,你说,好,我来做一代诚君,一代明君,那我随喜你的功德,你做世间的好榜样。谢谢!
 
李越老师:
 
还有这一大摞问题,大家非常好学。
 
问:在现今社会,西方文化的攻名利的影响是存在的,这个课题在这几天课堂中是否有被过度放大,因为在他们的创造里,现今的社会也有大大的受益不少,这样可以推广中国文化的同时也尊重西方文化,保持中庸之道。只说西方文化不是很好,好像在批评中,有吗?
 
蔡老师:
 
答:我们在强调这个错误的地方,是那个观念不要被误导。我们说平等,就要把平等讲清楚;我们说自由,就要把自由讲清楚;我们说民主,就要把民主讲清楚。因为现在这些观念假如错误了,误导了多少人。而我们所批评最重要的是什么?功利主义。我们一直在强调西方最可贵的东西是什么?宗教教育。西方文化怎么来的?它跟我们东方文化不大一样,西方文化一直以来都是什么?政教合一。他的政治完全跟他宗教的教育是结合在一起,所以整个西方,他不认为有基督的存在,不相信《圣经》了,他发展出来的文化是自我为中心,你可能看起来好像一时间有利益,他长远负面的影响有多大?
 
那我请教大家,农药发明有利益吗?有啊。有什么利益?眼前吃道菜,最后得癌症。所以你看,你所谓的所有的利益,在《了凡四训》当中,他觉得这不是真正的利益。所以什么是是善,什么是非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你不能只看眼前,要看流弊,副作用;「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你不能你自己得利益而已,其他人都受害,不能只现在受益了,长远受害。坦白讲,你只要是长远受害,现在也不可能得利益,利人绝对利己,有害到人,绝对不可能利益自己。
 
大家算盘打打看,整个快速的工业革命才两百年,地球都快不能用了。五千年,甚至有人类以来多久了,地球从来没有面对生存问题,地球没有办法居住了,什么造成的?现在的人都想自己,都不想大自然,也不想后代子孙,才会造成这个结果。那我们现在的人所谓得利益,不都是大部分只看到眼前的利益,那这些东西不讲清楚,难道真的要让后代子孙活不下去吗?而坦白讲,我们让后代子孙活不下去,我们眼前吃到香的喝到辣的,请问我们下一辈子去哪里?大家想一想,这一个时代的人会去那里报到?(答:地狱。)你们讲的,不是我讲的。谢谢!
 
李越老师:
 
问:如何不杀生,我们都吃鸡、牛、羊、猪和鱼,我们就短寿吗?放生就会长寿吗?
 
答:刚才其实我们都有回答过了,这个大家要是不了解的话,我建议大家可以看一本叫《认识佛教》的,是净空老教授写的这本书,我们来了解,因为我们过去也都是有吃鸡鸭鱼肉,也是透过不断的学习明白了之后,就开始有所改变,我想这个,我们再去深入的去了解它的这个真相。
 
问:爸爸犯错,做了对不起妈妈的事,孩子曾劝告父亲,父亲并没有改过,孩子只好站在母亲那边,这样的做法不孝吗?没有原谅父亲。
 
因为这个时间,我看还有这么一摞,老师您回答会更简练,会到位。
 
蔡老师:
 
答:其实你看,这个每一个情境都在考验我们的心态,第一个,爸爸做了犯错的事情,对不起妈妈。事情已经发生,怎么面对已经发生的事?是心里怀恨、指责,那对方痛苦,自己也痛苦,所以有一句成语叫做「既往不咎」,事情已经发生,改变不了,这个时候都是在考验人生的真爱,假如对方因为做了哪一件事我就不爱他了,请问我们懂爱吗?其实我们也是有条件的爱,你看他不是真心,他背叛你,其实我们的心够真吗?是哦,你看我们看别人多,看自己少。
 
而且,孩子曾经劝过父亲,但父亲并没有改过。劝了二十一次没有?你看看这都是心态问题。我们都是有求,所以一、两次没有做到了,就不高兴了,爸爸实在都不听我的,那我当孩子的只好站在母亲那边。妳站在母亲那边,怎么帮母亲?妳站在那边帮她骂爸爸,她就得自在安乐了?妳妈妈就解脱了?妳愈站在她那边骂父亲,她愈痛苦,妳应该引导妈妈怎么宽恕、怎么包容。当然妳要对妈妈更好,在心理上她觉得,啊呀,我还有这么贴心的女儿。而妳真正最重要的,要养父母的智慧。人生不如意事都会可能出现,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顺我们的意,所以学会肚量,学会包容,学会宽恕,更让自己的心时时保持,怎么在这一生面对所有有缘的亲朋好友,我怎么为他好,我怎么真正增长他的智慧,我这一生什么都不求,捧着一颗真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个是大陆一个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说的。诸位长辈朋友,我们从今天开始建立一个人生态度,此生无求,好不好?这个声音有点感觉我好像强人所难。其实我告诉大家,真正无求的人,他是会获得最多。好,这句话有点禅机,我们以后有缘再交流心得。
 
李越老师: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家庭、子女、教育,还有个人感情的问题。
 
问:我想请问老师,要找到一段有缘的,就是老师所讲的真爱的,那我必须要成为怎样一个人,才能让这样的人出现?我曾经谈过几段恋爱,但最后都无法走到最后,有时会担心结婚后会变成什么样子,老师我该如何再提升自己在这一方面的智慧。
 
答:那这个问题,我们希望找到真爱,我们就要学习感应的道理,我们本身有没有真爱,是不是?我们有真爱,就能感应到有真爱的人来到我们的生命中,所以我们莫向外求,很重要。老师您要说话?
 
蔡老师:
 
刚刚李老师讲这一段,就是我们今天早上讲「务本」,是不是?「水泉深,则鱼鳖归之;草木盛,则飞鸟归之」,是不是?人主贤德,豪杰就归之;女子贤德,好丈夫就归之……要举一反三。而我们要思考,你走入婚姻的目的是什么?陷入一片沉思,是吧?我们刚刚讲了,你的人生要从最后那一刻看起,你就知道人生最重要的是提升灵性,所以结婚是彼此成就智慧、成就德行,你有这样的态度,你就会找到跟你志同道合人生观的另一半。所以首先你得很清楚你这一生要怎么走才会有意义,才能去感应跟你有同样价值观的人。
 
李越老师:
 
问:在感情上有一方出轨另结新伴,那么我应该用什么态度去看待这段恋情?如果这事发生在一个拥有孩子的夫妇,离婚是不仁不义吗?如何在大人小孩之间,如何找到一个平衡点?在父母已经分离的家庭里,如何给孩子一个较健全的新生和成长过程?
 
答:我想这样的问题可能在今天的社会也是比较多,那这个问题,我们可能首先还是要回过头来看一下,这一半为什么会另找,在外面另去结新的伴侣,那到底是我在这个家庭有哪些不足的地方,让他去另找另外的一半。我想可能我们今天学了圣贤教育,一定要先回归到自身来看问题,可能这样,我们才能够更有智慧把问题看清楚。哪怕对方错九分,我们错一分,我们也要反省我们的这一分,就是要以这样的一个态度来去看待。
 
那么如果说我们是拥有孩子的一个家庭,那我们就是要极力的去挽回、挽救这一场婚姻,为什么?那天我也给大家放了婚礼,我们了解到婚姻的目的和意义到底是为什么,他不是两个人好就来,不好就走,不是为彼此的一个自私自利的欲望情感而去结合,夫妻的相处最重要的是为整个的家族,为祖先、为后代子孙要承担起这份责任和使命,乃至于对国家,对民族,对彼此的父母,其实它是一份责任的承担。所以当我们比较明确这样的一个道理,当然离婚不好,所以我们要去挽救这样的一桩婚姻,那藉由我们自身的不断的改变,能够让对方回心转意。
 
当我们努力了之后,那我们已经尽了我们为人妻或者为人父的本分,对方仍然不回头,那我们也要放下,对方不回头,我们说丈夫、丈夫,一丈以内是自己的,一丈以外不是自己的,妳也要学会放下,是不是?所以我们还要学会放下。
 
那这个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那假如真的我们这个家庭已经出现了这样的一个分离,孩子是生长在单亲的家庭,那首先我们做父母的其中的一方,我们要心平气和的面对这些人生的境缘,不要被这些境缘所转,内心充满仇恨、不平,那自然而然影响孩子的人格的成长,我们自然会把这一些的毒气传染给我们的孩子。所以仍然,我们不能在孩子的面前讲另一方的坏话,这个其实我们也都在造业。那我们仍然保持怎么样?一个正常良好的关系,让孩子有机会也能回到他的妈妈或者父亲的那一面,同样还能够让他感受到父母的这样的一份对他的爱,这样的一份正常的关系,那我们给孩子也把这些道理讲明。我想我们最关注是一个孩子他成长的心灵的人格,很重要,我想这些是我们可以去努力做到的。
 
问:再接下来,我家的父亲就是九十三岁,神志不清了,老跑出去,父亲常常说,要回家,要回家。
 
答:那我们也要问他,他回哪个家?那如果讲不清,是不是父亲在家庭当中他觉得,是不是会感受到儿女对他的关心、爱护,那种照顾是不是还不够周到,或者他心灵上受到过什么样的刺激?我想都要透过我们做儿女要耐心的去关怀父母,去了解他内心的世界,这是最重要的,就像我们从小的时候,父母对我们是那么的耐心,一样的去回馈我们的父母。
 
问:这个朋友也写到,把父亲后来送到了养老院,觉得又很后悔。
 
答:那我们既然感觉到后悔,我们有老人在家,可以让我们侍奉,如果我们有这个精力、时间,那本身就是我们的本分,我们就要去尽这一份孝心,我们尽孝心的时候,不是我们吃亏了、我们麻烦了,是蔡老师刚说的,世界上没有吃亏的事情,所以我们真的是在培福,为子孙后代在积厚福。所以这些,我们也是要通过不断的去学习,明白这些道理。
 
问:再接下来,五天四夜古圣先贤的教诲,已经领悟到了孝道的重要,现在父母不在了,我怎么来去忏悔,怎么样来忏悔曾经对父母的不孝?
 
答:提到的问题是这样的。那悔过自新,最重要的是当下我们要尽到我们为人的本分,父母不在了,我们就要尽什么?可能尽一个,也要尽孝,如公婆,也是我们的父母,我们就把这份遗憾透过孝敬公婆,或者孝敬岳父岳母大人,来弥补我们的这个过失。那么我们很好的来学圣贤的教诲,很好的做一个人,做好别人的父母,做好别人的领导,做好别人的下属,就是在这个五伦关系当中,你都尽到应该尽的本分,那我们这个也是在尽孝道,也是同样在尽孝道,所以同样可以弥补。我们这一生能够做个好人,能够成为家庭的模范,儿女的榜样,社会人群可以效法我们的这样一个好样子,其实都是在尽孝;最重要圆满自己的德行,就是尽大孝。
 
蔡老师:
 
答:佛家有讲出一个真相,就是「一人得道,九祖升天」,你这一生道业成就了,你九代祖先因为你的道业的成就,他们有福报,统统升到天上去享福。所以其实行孝,什么时候都不会嫌晚。
 
李越老师:
 
问:接下来讲到,就是弟弟和弟媳妇可能与父母的关系处不好,是因为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不一样,那我们在从中应该怎么样来帮助他们?
 
答:那我想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够深入的去学习,把好的样子演出来,自然建立起在父母和弟媳妇之间的这种威信,那自然我们再去规劝,或者让他们来学圣贤的教诲,这些问题都能够化解。所以今天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要不要去学、要不要去做,只有我们自己学了、做了,身边周围的人都会藉由我们的改变而改变,这是一个真理和真相。所以我们不向外求,那样劝说是没有用的,因为大家都不明理。所以我想还是要从我们自己做起。
 
问:这里写到口德,如何来知道骂人不好,如何去善导他人?
 
答:骂人的确不好,我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骂人肯定是不好,我们不希望别人骂我们,我们就不能去骂别人,因为骂人,我们就在造口业。今天老师还说了,口中无瞋,出妙香;面上无瞋,供养具。所以说我们这些凡是不符合圣贤教诲的行为、言语都不要去做,我们就在积德行善。我们做了,那我们可能就会祸延子孙,这是必然的,我想这个还是依经典来去做。
 
蔡老师:
 
答:大家可以留心观察身边的认识的人,假如这个妈妈讲话特别刻薄,他们家的后代就会有报应;你就看那个很有口德,从来不骂人的,后代子孙就很有福报,你可以举这些真实的例子来证明要积口德。所以深信因果,人就不敢造恶。
 
李越老师:
 
问:这个也是知道要改过,改了又忘了,又打回原形怎么办?(这个也是前面都有提到了。)不想自私,可是往往又自私。
 
答:那这些问题刚才我们前面都有谈到,生处转熟,熟处转生,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刚要拿一个最好的苹果,突然想到应该把最好的苹果给父母,那我们这个念头当下就转,就在进步了,不要再因为这个而去又烦恼。
 
问:那接下来是,公司事业有些时候让我不知道方向,不知道为什么从事这份事业。
 
答:要问你组织的领导。
 
蔡老师:
 
答:所以慎于始很重要,领进门就要把最重要的理念、观念要给他们引导清楚,是吧?
 
李越老师:
 
因为现在可能时间到了,我们可不可以稍微延长,还剩下几张,我怕我们这些朋友的问题没有答,会今天晚上睡不着觉。
 
主持人:
 
那我请问各位一下,大家能不能不休息去吃东西,我们继续听好不好?(答:好。)大家可以吗?
 
李越老师:
 
我们可以快一点,大家待会还是可以休息一下,来我们快一点。
 
问:这个讲的就是妈妈和她的婆婆,儿媳关系有这份怨恨。就是解不了,那她们很苦。
 
答:我们最重要是看到她们的苦,我们感受到她们的那份苦,我们要怎么去帮助她,也是藉由我们不断的学习,我们的改变,能够建立起在父母心中的信任,我们慢慢的来规劝,让他们也来学圣贤的教诲,这些怨恨都要化掉。人的一生最重要的不要结怨,结了怨叫怨怨相报,没完没了。
 
问:所以这里也写到,父母之间结下的怨,是不是前世?
 
答:是的,人生就是四种关系,报恩、报怨,讨债、还债,这是真相。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只有这四种关系,儿女也许是报恩的,也许是讨债的;夫妻之间也许是什么?也许是报恩报怨和讨债还债的,就是这么四种关系。但是我们学了圣贤的教育,这些关系都能够改变,转危为安,都能够化解这些怨恨,我们因为明白了道理,都能把这些缘分经营到最善的缘分,最好的缘分。那前世这个是有的。
 
问:这里还写,女儿视父亲如怨家,这也是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的恩怨累积到今天,那这个能不能化?
 
答:一定能化。关键是我们要教育,让他明理,那他不明理,他就一直在造作罪业,我们也不忍心。我想这个还是要透过我们自身的学习去引导协助,还要有耐心、有恒心,好吗?
 
蔡老师:
 
答:诸位长辈朋友很抱歉,我刚好有很重要的事,现在得要先离开,不好意思!让李老师继续跟大家回答这些问题。
 
主持人:
 
好,我们各位起立,我们先恭送蔡老师离席。感恩老师!
 
李越老师:
 
留下我一个孤伶伶的在台上。好,大家请坐吧,人生就是有许多的变化球,真是让我们感受到人生无常,这么多重要的问题,我想着这下都让老师答。所以我们看到了,我们也能够了解。
 
问:这里也是讲到,离婚有十四年了,结果过去跟太太的孩子,三岁的时候又把他带了回来,孩子愈来愈大,也不受教,孩子顶嘴、逃学。
 
答:我想这种现象,在目前今天的社会,这种问题是比较严重,那我们也了解这是整个社会的大环境,的确染污太重,今天这个社会是个大染缸。那怎么办呢?那最重要的还是我们做父母的要做孩子的保护伞,要为他防止污染,所以最重要的还是我们做父母的要下功夫,要修身,要齐家,要改习气,改毛病,那我们唯有自己不断深入的学习,不断的从迷雾当中觉悟过来,我们就有智慧和能力帮助我们的孩子。那我们要交到学校或者交到社会,今天的社会、学校,可能在这些方面是没有办法帮助我们的,因为整个的教育出现了错误的方向,因为重视升学、重视分数,没有注重做人道德的这些教育,我们把这个问题首先看清楚。
 
所以这些问题,我们看到「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孩子有这么多的问题,他不是一下形成的,他都是日积月累养成的,不是说我们一说一劝他就能改。我们说,只要心中充满爱,哪个孩子不可爱,所以我们做父母的要多一点爱心和耐心,要先关怀他,给予他爱,理解他,他在一个不健全的家庭成长,送来送去,他心灵没有安全感,他的心灵受到这种伤害,缺乏爱,所以他可能很多的问题都会产生。那当我们知道,我们也不懂,我们又做出了这些错误的行为,那我们今天明白了,我们就要去挽回,所以这个还是要藉由我们做父母的,有这样的一份爱心、耐心,藉由我们的言教、身教,还有这种境教,不断的温暖孩子的心,给予他鼓励,不断的看孩子的好。
 
那曾经就有一个故事,这个孩子怎么样不好,母亲到了学校,老师都是怎么样?告这个孩子的状。可是这个母亲面对这个孩子的时候,从来不批评这个孩子,都说老师又找父亲了,说你又进步了,原来你都是最后一名,现在你看,你考试都在倒数第三名,提前了两名,妈妈相信你会愈来愈好。这个就是什么呢?我们要相信意念的力量,念力很重要,当我们说你这个孩子就是这样不可救药,他就是不可救药,为什么?你天天都在给他输入不好的念力,他就会变成你所说的那样,又懒、又馋、又不听话、又不认真学习。您看我们天天就在添油加醋把这些不好的讯息灌注给孩子,那你这么灌注就是叫心想事成。
 
所以有一个方法,因为这里很多面临的都是教育子女的问题,有一本书,叫《零极限》,这个好像也是美国人写的,那这本书就是医院里有很多得病的人员,他都是神经病,还有一些,那这些医院的医生他们用什么来治疗?修‧蓝博士把他们的相片拿过来,每天对着他们说,「我爱你,对不起,请原谅我,谢谢你」,就这四句话,对不起,我爱你,请原谅我,谢谢你,就反复的说,说说说,居然很多有重病的人,他的身体开始好转,就是跟那个《生命的答案水知道》一样的,那些行为很偏颇、很出轨的那些服刑人员也开始变化。所以我们要为孩子,要给他祈祷,那我们同时把诵经的,《弟子规》或者我们如果有读佛经,不断的把这些功德给他回向,那慢慢慢慢,藉由我们善良的意念的力量,也可以改变孩子的状况,关键就是我们肯不肯去做的原因了,我们要不要去做这件事。
 
所以我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孩子教育的问题,唯有爱可以解决,唯有爱,这是唯一的方法。所以我们的父母也要有这样的一个胸怀,也要看到孩子他今天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找到他的原因,这是结果,原因到底在哪,我们不可以拔苗助长,我们不可以这么急,这么急躁,希望孩子变成怎样怎样,那样反而适得其反,达不到我们教育的目的。
 
您看这都是问蔡老师的问题。
 
问:这个也是一样的问题,说这个孩子成绩不理想,就像老师说的华语不好,怎么样克服。
 
答:我想我们做父母的,那也可以怎么样?每天晚上陪伴他成长,陪伴他成长,给他读一则德育故事,慢慢慢慢,一个孩子他能够有了孝心,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他就有了动力;有了这个动力,学习的动力是来源于他不让父母伤心难过,他就会好好读书。所以这些根本还是在于这些做人的教育,我们要跟得上,我们要循循善诱,要用善巧的方法,给他慢慢讲故事,跟他去多交流,跟他出游,多陪伴他,先建立信任,跟孩子一样也要建立信任,给与关怀和爱,我想无非都是这样。
 
问:这里写到,我是个现代女性,身负着家庭、事业,要照顾孩子,又要赚钱,那这样的情况下可能就陪伴孩子的时间很少,那我要怎么做呢?
 
答:又很热爱事业,那我们今天学圣贤教育就是一个人的本分就是他的命,每个人要尽你的天职,尽你的本分,名就是你的命,你今天名叫太太,你就要尽太太的本分,你今天有个名是母亲,这就是你的命,你要尽本分,你要守命、守分、安命,所以这样我们才没有离开我们做人的轨迹,这样才叫尽本分,不能够随顺,我想怎样,我又要怎样,那就可能不行。
 
那我们就要来拿捏分寸,事业、家庭要保持一个平衡,要分配这个均衡的时间来去照顾家庭,完了再能照顾事业,这个就是一个家人的见和同解,要达成这个共识,很重要。当我们如果事业很成功了,孩子的教育在他最需要陪伴、最需要教育的时候,我们失掉了这段过程,最后酿下的这些苦果,我们还要来承受,我们赚到再多的钱,我们未必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能所去赚来的这些财富,可能都因此而可能,你比方说一些孩子他进了,真的长大,他就进了监狱,或者他出了一些,惹了很多祸,你可能全部都要怎么样?把你所赚的这些钱都要投进去,是真的。所以我们要做个有智慧的人,聪明的人,就是你如何去拿捏好这些分寸,这样我们每个家庭具体的情况,具体还要去认真的去一个研究。
 
问:这里写到,接触传统文化三年,去做义工,做助教,但是看到孩子又不好教,所以又退缩,不知道该怎么办好。
 
答:今天整个社会就是因为这样一个大环境,那孩子一定是不好教,是必然的。所以我们看到这个现象是正常的。当我们看到他是正常的,我们心平气和,那关键就是我们这个初发心不改变,我们有一颗爱心,有一颗帮人的心,哪怕我们能帮到一个,我们尽到这样的一份的责任,我相信你都会觉得你的人生很有价值和意义,不要退缩,不要气馁。
 
问:那同时需不需要老师父母配合?
 
答:需要。那这就是你这个教学团体、教学环境有没有开设家长课,如果没有开设家长课,只是让子女学,肯定不行。这个需要亲师配合,他回到家,父母的观念、价值观跟老师讲的不一样,孩子就在那里拉锯了,他不知道谁说的是对,当然需要父母老师的配合。这需要我们慢慢的来,因为圣贤的教育不可能在一代人身上完成,它需要可能十代、二十代,需要十年、五十年、一百年才能恢复,我们只是一个铺路石,我们尽心尽力的为后代子孙去铺路,为他们造福,尽心就圆满,我们不要求相上的圆满。
 
答:那现在像这里写到,十五、六岁的孩子引导学习《弟子规》是不太容易了。
 
答:这个时候的孩子,他已经养成了很多他的习气毛病,尤其是他已经有了自己的人生观,不成熟的或者错误的这些价值观,跟随流行。那还是回归到父母能够以身作责,为儿女做榜样,循循善诱,让他佩服你,父母,看到自己的父母,父母就是我心目中的偶像。今天孩子有逆反,就是看到父母身上的问题太多,所以他们不服气,所以他有逆反,他要对着干,古人没有。所以我们也是才学习,那我们就要从当下先去改变自己,正己化人,「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我们正自己而不要求别人的时候,自然而然他会跟着我们走过来。
 
问:我跟孩子中学生,想为圣贤教育出力,请问什么样的资格可以当义工?
 
答:那他是中学生,最重要的他是以学业为他的本分,那如果说我们中心有这样的夏令营,或者需要服务的时候,能够在网上挂出来的时候,那我们就可以参加报名。那我们不一定要刻意,我们做父母的如果想教育子女,我们平日里多带他们,有时间的话去看望自己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带着他去尽孝。甚至我们要参加一些去慰问养老院的老人,到一些孤儿院去看望这些孤儿,不断的去慢慢长养孩子的这些孝心、善心,我们用一些善巧的方式,也不一定去做义工就是在为圣贤教育付出,我们今天能够尽心尽力落实圣贤的教诲、落实《弟子规》,就是在为圣贤的这个事业在付出、在努力,因为我们已经把它演出来了,我们就在帮助更多的人。
 
问:这里讲到,这个孝心,想给父母买房子住,可是买了房子要加倍的工作,努力还贷款,那这个时候可能又陪母亲和教育小孩的时间又少了,那同时这种舒适和时间该如何取得平衡?
 
答:那这个问题就是什么?那我们要看父母是不是需要换房子,父母有些时候不一定他要住很好的房子,最重要是我们儿女对他们那份体恤、关怀、关爱,精神上的给予。其实哪个人不是需要这个,是不是?都是需要精神上的关怀、给予。所以我们要看父母是不是没房子住,还是住的也还不错,只是旧一点,那我们如果说一定要买房子,而我们条件又不具备,我们又给自己增加了很多压力,虽然让父母住上了房子,可是父母天天因为我们的贷款而又为我们担心,那这个是不是孝了呢?父母看到我们那么多的贷款,我们一天愁眉不展,要拼命工作,又顾不上孩子,那这个有些时候我们做事就叫攀缘了。所以,做任何的事,我们都要根据我们的能力度德量力,去来量体裁衣,好不好?所以这一点,我想我们自己要去拿捏,拿捏这些分寸,只有我们最清楚我们自己的状况。
 
陪伴孩子和父母这是少不了的,你错过了这个机会,我们说行孝、行善不能等,还有教育子女我们不能忽略,这几天都在谈到,这都是我们人生头等的大事。所以不一定是一定要供给最享受的物质生活,其实这还不是,我们吃得饱,穿得暖,人能够需要多少,是不是?广厦千间,夜眠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三餐,你家财万贯,一天吃五次,都伤害身体,肠胃的负担更重,消化不了,是不是?你广厦千间,你也不能上半夜住在这栋楼,下半夜我跑到另一栋别墅去住,是不是?那这个人也活不长。所以说,我们了解到其实人生活物质的需要是很少,您看一餐饭我们吃多少,我们慢慢去体会,所以生活简单就是享受,太复杂反而累心,物多累身,钱多累心,我们体会一下好不好。
 
问:那接下来,最后一个问题谈到的是:女儿和儿子不一样,女儿好强有这种好学的心,在班里都是第一名,结果一下落下来之后,心里就有失落感;儿子就是不紧不慢,什么事情又不用心。
 
答:这个母亲就很焦虑,又怕这个女儿又受到了这样一个学习成绩下降之后带来的打击,情绪的低落,那这个儿子又不上进就焦虑。我们可以感受到这分母亲的担忧。那最重要的就是我们要引导孩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人生方向,你要让他了解为什么而学习。今天的孩子他是为了争一口气,他是逞强好胜的求知欲,要在班里争个什么一二的,这样一个好胜心去学习,这种学习的态度和动力,我们不要去鼓励他。为什么?当他一旦受到挫伤的时候,你看他就一蹶不振,为什么?他那个内在都是逞强好胜,那逞强好胜是习气,是不是?
 
那我们读书是为了什么而读?我们要以平常心,从小就教给孩子不与人去争。今天人就是争,我们争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幸福,可是一个人争的时候,心量愈来愈小,一个心量愈来愈小,斤斤计较的人,怎么会有幸福感?当我们跟别人争、比的时候,不服气,嫉妒的时候,请问我们有幸福感吗?当我们争到了,我们会不会幸福?不会幸福,是不是?争到了也不会幸福,而失掉了更痛苦。所以平常心是道。
 
所以我们还是要引导孩子一个正确的心态来面对他的人生,面对每一个阶段他的成长过程,为什么而读书,是不是?那要是我们尽本分,我们成长的过程要读书,读书是为了服务人群,读书是明白做人的道理,让我们懂得孝顺父母,如何做人有礼貌,那学到的知识和能力是服务社会。所以你要树立他正确的人生方向,要让他立志。如果这些志向没有立,那他愈走愈偏,他成绩考得愈好,我们还以为就好,他好学的动力、方向错了,我们不要去鼓励,所以要循循善用引导他正确的思想。
 
那我们要给别人一个正确的思想观念,那必须我们自己先要拥有,所以一切回归到,我们未来,这课程一结束最重要的,我们要有一颗好学的心,「好学近乎知」,你好学就接近智慧,我们人生不就要有智慧。「力行近乎仁」,您去做了,那我们这个仁爱的心就不断的长养。「知耻近乎勇」,我们时时能够反省改过,那我们就是最有勇气的人。
 
所以在今天,我们所有的问题答完了,当下,这三句话,我们送给大家,我们彼此勉励,「好学近乎知」,大家跟我一起念好吗?预备起,「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仁爱的仁,「知耻近乎勇」。我们连着一起诵一遍好吗?声音大一点好吗?预备齐,「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对不起,力行近乎仁,近是接近的近,乎是之乎者也的乎,这是孟子的话。
 
好,时间也超了,非常对不起大家,也感谢大家,有不圆满的地方也望大家能够多多包容,谢谢!
 

赞 (0)

本站所有内容共享 欢迎转载 正气文化公益网 反黄之盾

Q群: 218813922 QQ: 516104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