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老师讲座

《群书治要》的管理智慧(第四集)

时间:2016-01-14 10:16   编辑: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点击:


http://www.mchunghua.org/Category_103/Index.aspx

蔡礼旭老师 2011/09/17 马来西亚某公司 05-011-004
 
尊敬的林董事长、胡总经理、诸位长辈、诸位伙伴们,大家下午好。
 
我们进入“君道”当中第三个重要的修养:反身。反省自己。所谓“行有不得,反求诸己”,首先从德行方面,曾子的“三省吾身”是相当好的一个方式。
 
接着我们看第十句,孔子讲到: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这个厚跟薄是相对的。这个“躬”就是反躬自省,反省自己比较严格,然后责备他人都从宽,叫“薄责于人”。
 
我们常讲“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处事态度。而我们冷静来看看这一个人生态度,我们往往学颠倒了,叫严以律人,宽以待己。比方,请问大家,我们一天犯多少次错?讲错几句话,起错几个念头,做错几个行为?一天有不少吧?有没有人每一天回到家里先面壁思过十分钟?一天错那么多,都没有反省要求自己。可是我们的伙伴,一个月犯一次,被我们骂得狗血淋头,是吧?所以有一句话讲,“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指责别人的态度反过来先反思、反省自己的话,人的过失就越来越少。“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我们一天宽恕自己这么多次,用这种宽恕自己的心去宽恕别人,跟人家一定成为好朋友。
 
大家学数学的时候有没有学过一个X轴跟Y轴?有。你看X轴无限的宽广,这个X轴代表什么呢?宽以待人,一直延伸,普天之下没有我不能包容的人,叫宽以待人。Y轴是什么呢?要深到自己的内心深处,叫严以律己。所以我们人生的XY轴要摆好,不可以摆颠倒,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那有这样的态度,因为你都不指责别人,反而是包容他了,他就不可能埋怨你,所以可以远离怨恨。假如我们都是指责别人多,反省自己少,连身边的人都会不服气:你又做得没有比我好,每天还说我。所以孔子又说,“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自己做好了,没有去要求别人了,人家不会怨我们。
 
很多人学传统文化回去之后就昭告天下,我可是学了《弟子规》的,学了传统文化的经典。昭告天下以后,又拿着经典变成另外一个行业,叫警察,到处看人家,你这里不对,你那里不对。反而人家觉得这个人没学还好,越学越麻烦。所以正己,不要去要求别人,就无怨。而且你正己了,你做得好,你改变越大,你身边的人越认同,越佩服中华文化。所以人家的信心到哪里?跟我们改正、改过的比例成正比。所以正己化人,《太上感应篇》讲,正己,自自然然可以感化别人,为什么可以感化?因为“人之初,性本善”,你做出来了,就把他的善良给唤醒。
 
而且这个“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在我们五伦关系当中都是很重要的态度。曾经跟大家分享过两对夫妻住对门,一对是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这个故事没听过的举手。这个故事是讲到同一栋楼有两对夫妻,他们刚好住对门,其中有一对是每天吵架。为什么是大吵三六九呢?因为吵得太凶了,暴怒伤肝,必须要调养两天以后才能恢复元气,所以就三六九。另外一对是非常的和乐、同心。所以这一对常常吵架的夫妻其实他们也很无奈,没有人喜欢天天吵吵闹闹,还是希求和谐。
 
所以有一天这个太太就赶紧走到对面,去请教另一个太太怎么夫妻和睦。结果一请教,另外这个太太就跟她讲了,“你们家都是好人,我们家都是坏人。”这个常常吵架的太太一听,我们家都是好人,每天都吵架,你们家都是坏人,这么好?有点搞不清楚个中的玄妙在哪里,皱着眉头。
 
对方一看,知道她可能没听懂,就举个例子,比方说我给我先生倒杯水,他刚好走过去把这个水给撞翻了,我马上过去,“先生,对不起,对不起,我刚刚水没有放好,让你给撞倒了”。先生一听,很惭愧,“太太,是我自己走路不小心,把你的心意都给搞砸了,是我不对,是我不对”。两个夫妻抢着抹布要擦桌子,“我来擦,是我不对”,“我来擦,是我不对”。啪,抹布抢破了。
 
请问大家,你们家有没有因为抢着擦桌子,把抹布给抢破的情况?假如有的话,我跟你保证,你们家要兴旺了,是吧?这是兴旺的征兆。“这是我们家的情况。”你看夫妻在那里,“我不对了,我擦了”。
 
大家想一想,等擦好了,那夫妻彼此互相尊重,佩服对方的修养。然后太太再去泡一杯茶过来,“我们今天好好聊聊”。一团和气的气氛,到六星级饭店也没有这种气氛,是不?夫妻互相佩服。这样的情景,这类生活的小细节,在你们家就不一样了。比方你先生撞倒了,你马上就说了,“你走路不长眼睛是吧?要喝自己去泡了”。你这个发飙了,你先生不甘示弱,“你这个女人放杯茶你都不会,你还能干什么事情?”一杯茶最后就吵起来了。最后吵啊吵啊,不可开交,吵得要去离婚。
 
我曾经问一个朋友,他在专门办结婚手续的公家机关。他有一次看到一对年轻的夫妻要去离婚,他就问他一句:你们才结婚多久?干嘛离婚?两个年轻夫妇互相看一下说,上个月我们是因为什么事情吵架的?上个月因为什么小事吵架已经不记得了,可是那个火就下不来,我跟你拼到底了。
 
所以你看人那个愤怒,为什么要惩忿?人一意气用事的时候,记不得当时候的山盟海誓,也记不得彼此父母在那里担忧、伤心,更感觉不到下一代的痛苦流泪。所以人要掌握情绪才能掌握自己的未来,也才能掌握这个家、后代的未来。
 
所以老祖宗有一句话告诉我们,“各自责”,都是先自我反省,“天清地宁”;“各相责”,都是互相指责,“天翻地覆”。这一句话告诉我们,天堂跟地狱在哪里?一念之间。
 
所以夫妻相处如是,朋友相处,在公司里面君臣、同事相处也是这样。今天我们一个事情办完了,开检讨会,第一个上去了,某某部门做得很好,我们这个部门有什么不足。严以律己,宽以待人,都看到别人的好,看到自己的不足,反省自己。他这个部门一报告完了,下一个部门再上来,他们也做得很好了,我们还有什么不足。所以这个开会越开越有智慧,每一个人都把自己的问题讲出来,汲取经验,前事不忘,后事的好老师,后事之师。那您看,这是在一个团体当中,都是宽以待人,都是各自责,先反省自己,大家全部增长智慧德行。可是假如第一个部门上去了,我们多有功劳,你们做得真不好。都指责别人不好。第二个人再上去:你们也没好到哪里去。这种会叫越开越误会,最后就开成批斗大会。那个气氛就非常凝重了。所以整个家庭团体的气氛,完全从我们自身的心态延伸出来。
 
你比方说举一个生活上的小事,我们中心有同仁来借录音笔。结果借了以后这个部门没有登记,到时候要用,找不到了,然后就录音笔在谁那里?也找不到了。然后这一个负责人,负责借出去的就开始想了,我借你,给你方便,你还不拿回来。是吧?气死我了。你看每一时候出现状况,假如不反省,全部坐在那里气、气、气、气,所有牵扯在其中的人每个人都气。
 
但是假如当下马上想,当初我假如有做到要借给他以前登记下来,不就没有今天这个事了吗?是吧?马上一查,谁借的,马上去给他提醒,不就拿回来了吗?所以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在反映我们做人做事还有什么不足,提醒我们做得更圆满,都是好事,而不是拿来生气。所以你看,反省自己的人在每一件事当中增长自己做事的智慧,不会反省的话,就经过事情以后,谁都看不顺眼。
 
有一句做事的态度很重要,叫“动物归原”,“事忙先上帐”,所有的物品一动了,要放回去的时候都要物归原位。大家看有时候就因为动了以后没放回去,结果找了好几天,人仰马翻,有没有?就是一个生活的细节。
 
“事忙”,事情再忙,一定要把帐记得要记上去,要不然到时候为了一笔忘记了,查了三天三夜最后都累死了。假如当下这一个负责的人,后来这个拿录音笔的回来了,骂他一顿,彼此之间很难受。假如拿回来的时候,“还是因为我当初没给你记,是我自己做事不谨慎”。马上对方会觉得,你是对我好而已,对不起,给你添麻烦。大家都在这一件事情当中得到很好的启示。所以好事跟坏事都是我们的心态决定的。
 
在这一点上,我自己印象也特别深刻,就是我记得我在念初中的时候,我姐姐她考试没考上大学。后来我父亲就一直鼓励她,你一定要去补习班,明年再考。我感觉只要我们念念都想着父母的恩德,好像父母他的心你都能感觉到。这是真的,假如我们感觉不到父母的心,一定是我们的自私在增长。
 
当初我的父亲在勉励我姐姐的时候,我完全知道我父亲的意思,但我父亲并没有给我说他的用意。很奇妙,我们跟父母之间是心心可以相印的。您看人家曾子,上山砍柴,朋友走了多久的路来了,不忍心让朋友等,他妈妈咬一下手指,曾子马上心痛,就赶回来了。是吧?这是本能,本来有的能力,我们跟父母是连心的。结果为什么现在手指头咬断了都没感觉?我们在退步,退得太厉害了。真的,你真的跟父母连心的时候,你是世间最幸福的人,那种快乐是你钱买不到的。
 
翟俊杰导演六十几岁,他说他人生最大的幸福,一推开门喊一声“娘”,他说这是他人生的造化,六十几岁还能当儿子。他母亲九十几岁了。你看那个还是六十几岁的人像个赤子一样,投入母亲的怀抱,那种幸福,人生的真乐。
 
所以我那时候父亲在鼓励我姐姐的时候,我父亲看得很远,他怕我姐姐没去读大学,去读专科了,以后妹妹跟弟弟都读大学,成为她一生的遗憾。有时候我们年轻岁月,十几岁、二十几岁,很多时候都是父母的苦心被我们丢在地上踩。现在想想那是罪孽。
 
结果后来我姐姐去补习,有一天打电话给我爸:“爸,我眼睛不舒服”。我爸很紧张:“明天我带你去看医生”。结果电话一放,我爸还是不放心,马上跟公司请假,就赶到我姐姐的补习班了。结果一去到补习班,才了解我姐姐今天翘课,没去上课。今天我只告诉你们,你们不要去告诉我姐姐。我今天本来家丑是不可外扬的,但是为了让大家体会一下,这个对我人生很大的启发,我破戒,开这个方便,我相信我的姐姐是能理解我的。
 
结果我父亲一看,没来上课?你去想想你一个当父亲的,我这么良苦用心,让她来读书考大学,居然跑不见了。当天晚上回家,我爸爸心平气和的问:“你今天去哪里了?”我姐姐当下,闽南话讲,恼羞成怒了:“我本来就不想念大学,都是你逼我去念的。”就噼里啪啦讲了一堆。我跟我二姐在那个气氛之下有点害怕,我姐姐这种态度,到时候我爸一定很生气,有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
 
结果我姐姐发完脾气,没多久我爸爸把我跟我二姐叫到他的房间,我们两个有点紧张,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结果我爸对我们两个说:爸爸还有哪些做得不好的?你们两个现在提出来。
 
我们家三个孩子,从小到大有一个共同的心声,就是给我父母当孩子已经是我们人生最幸福的事情。我们从来没有去羡慕别人的父母亲,因为我们是公务员,可是我们家很温暖。所以父亲在这个当下又这么提,很震撼我们的心灵。所以那个当下对父亲这个人生态度,在自己的女儿不对的状况之下还反省自己。一个父亲他当下那种真心的流露,对孩子的人格影响非常大。所以这个“躬自厚,薄责于人”,这个人生态度很可能让自己转祸为福、转危为安。
 
接着我们看第十一句,这个是在战国时候孟子告诉齐宣王(齐国的国君)。这一段也把君臣关系点得非常好。说到: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
 
国君、领导者对待下属就把他当做自己的手足一样看待的话,那臣子感他的恩,对待君王、领导者就像自己的心腹一样,“如腹心”。
 
【君之视臣如犬马。】
 
领导人对待下属把他当犬马一样使唤。其实这个社会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劳资纠纷?你看几千年来大家有没有听过我们中华民族有劳资纠纷?几乎听不到。为什么?重德。那个员外,有钱、有富贵的人,他把底下人当自己的家人一样爱护,所以往往在这一个企业、这一个公司一待就是一辈子。其实日本人这一点做得比华人还好,有没有?为什么?他一进这个公司,帮他设想他整个家庭,他又有父母,又有孩子。道义之交,不是利害之交。结果现在功利主义太厉害了,什么考虑都是利,你要我的薪水,我要你的命。现在很多人四十几岁、五十几岁猝死,工作过劳到最后突然间死掉了。
 
我记得有一段时间台湾的新闻,有几个顶尖的人才,在短短的时间之内死了好几个。都突然间的,没有预兆的,那个都是过劳死掉。
 
大家要了解,是我们要用人的方式对待人,不能把人当机器用,不能把他当犬马,那:
 
【则臣视君如国人。】
 
他一下班了:我已经下班了,不干我的事了,要叫我再做,给我加班费。国人就是跟一般的人没有什么两样。
 
【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你上位者把底下的人当做小草、当做泥土这样子践踏,那这个臣子视领导者像仇人一样。所以末世的那些帝王,最后人民造反了,就是因为这样。
 
所以这里也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下属对我们的态度是结果,原因是什么?是我们怎么对待他。所以叫“君仁臣忠”,领导者仁慈,自然感得下属的忠诚。我们在君臣关系当中不要责怪任何人了,要反思自己做得如何。这个也是反省的重点。因为我们往往遇到事情的时候,就一昧的指责对方不对,这是很不冷静,而且会让事情越搞越糟,最后不可收拾,甚至变成仇人都有。我们要了解“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生要广结善缘,跟每一个人结道义之缘。
 
接着我们看第十二句讲到:
 
【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这个“朕”是天子自己称呼自己,假如我有罪过,做错事了,上天决定不要指责其他的人,“无以万方”。但是所有老百姓的错误,“万方有罪”都是我的责任,我没有给他做榜样,我没有好好的教育他。所以我们的祖先都是圣王,都是时时反省自己。像尧帝看到有人犯罪了,流眼泪:你们不要抓他,抓我,是我没把他教好。看到有人饥饿了,灾荒了,尧帝说是我无德,上天才降下这样的灾难。
 
所以我们今天成为一个领导者的身份,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明明德”,是为了成就我们这一生的德行,进而去成就我们生命中有缘人的德行跟人生。所以这一个人生态度,我们每一个领导者都应该把它放在心上,真正我们在这个角色当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德行。
 
唐太宗先生创了贞观之治,我们从两个小故事来看,在《资治通鉴》里面有记载到,唐太宗先生讲了一段话,他说君(领导者),“君,源也”,就像一条河流的源头。“君,源也”,“臣(人民),流也”,就是他的下游、下流,流下去的这些都是臣的部分。而君是源头。今天这个源头污染了,还要要求这个河流是干净的,有没有可能?唐太宗不简单,他说我是君,假如我都没有好德行,还要求我的臣民要有好德行,这根本就是把源头给污染了,还要这条河流是干净的,不可能。
 
一个团体领导者的德行会带出整个团体的风格,所以不能去怪底下的人。有一句俗话讲,“狮带群羊,羊亦狮;羊带群狮,狮亦羊”,有没有把大家搞糊涂?狮子带着一群羊,羊慢慢的也变狮子;羊带着一群狮子,狮子之后也只会“咩”而已了。这句话也点出来一个领导者带出了一个企业的风气、企业的文化。您看林尚沃他带出来了,底下人都重道义了。
 
刚好有一年,在贞观二年刚好发生蝗虫虫害,这个稻子、五谷都被蝗虫给吃掉了,唐太宗先生非常忧心,亲自到农田去看。结果刚好抓住一个蝗虫,然后他就很感叹,说有蝗害是我德行不好,上天何必要折磨老百姓呢?所以应该责罚的是我,请你把灾降到我的身上,百姓没有罪。他说完就要把这个蝗虫放在自己的肚子里面。结果当下他的臣子说,皇上,不可以,吃下去会生病的。他说,我就是要把灾降到我的身上,我还怕什么生病?结果唐太宗真的这么起这种至诚的念头,后来蝗祸、蝗灾就化掉了。所以至诚感通,会跟上天所有的神灵感应。尤其一个上位者,能有这样的修养,底下的人都效法,这一个团体的福气在一瞬间就提得很高了。因为所有的福分是靠人的心感召来的。
 
我们接下来再看“君道”当中的第四个重点,叫“尊贤”。贤德之人是整个团体的栋梁,尤其在危难当中,这个顶梁柱很重要,可以度过很多的挑战跟难关,要临危不乱的这些大臣。而对待这些有德之人,孔子有一段话很好,“君使臣以礼”,对待这个臣子非常恭敬、尊重,臣子感动了,“君使臣以礼”,这样的大臣、贤者,“臣事君以忠”。
 
唐太宗对待魏征非常礼敬,到魏大人家里去,他生病了去看望他、照顾他;看到他们家很破旧,刚好他有一堆木材,要建自己的一个宫殿,马上下令把所有的木材运来魏大人家里,好像是五天就把他的房子给盖好了。爱民如子一样的心。而且古代这些圣王,大臣去世了,他要入殓、入棺,他出殡统统去吊唁,甚至于因为大臣离开了,伤心到没有办法上朝。魏征去世之后,唐太宗伤心五天没有办法上朝。您看那个君臣的情义到这种契合的程度。包含大臣去世之后,整个国家的庆典都不奏乐、不庆祝,为什么?大家都在缅怀这个大臣对国家的贡献。所以读书人有气节,他不是为自己的私名私利而来,你尊重他,你感恩他对国家的贡献,他会鞠躬尽瘁的为人民来服务。
 
在孔子那个时代,这个卫灵公就比较不象话了,他把孔子请去了,没有尊重孔子。有一天出去游玩,旁边坐他太太,然后让孔子坐在他后面的小车里面。那就麻烦了,是吧?那你看他会听孔子的话吗?你们没什么反应。你们是觉得应该太太坐在旁边,是不是?假如你是他太太,你要马上说,你搞不清楚状况,这个是圣人,这么有德的人,你要尊重他,你要让他坐上座,我太太坐后面就好了。这个是识大体的太太。哪有好色而不好德呢?那怎么能成就事业呢?
 
诸位女同胞,我不是差别待遇,大家要了解,是吧?今天你的先生他人生中给他启示最大的朋友来你们家,你会怎么对待他?你要尽心尽力的感谢他对先生一生的帮助,怎么可能去冷落他呢?所以您看这个卫灵公不尊重贤德之人,孔子这样的圣人他就没有用上了。
 
我们看下一句讲到:
 
【无常安之国。无恒治之民。】
 
没有长久安定的国家,也没有永远顺服的百姓。因为人心他是在动的,都是看我们怎么做的。所以:
 
【得贤者则安昌。】
 
这个国家得到贤德的人安定昌盛。
 
【失之者则危亡。】
 
失去了贤德之人,他就会非常危险导致灭亡。
 
【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
 
从古至今,没有例外的。这个事情,我们从历史当中,齐桓公,春秋时候最成功的一个君王,他用了管仲,结果把整个民族团结起来了。管仲是贤相,他用了管仲,齐桓公用管仲,成为五霸之首。后来管仲去世了,提醒他不要用三个人,结果齐桓公最后没有听,还是用了这三个人,就没有用贤,用到不好的人。最后齐桓公死了六十七天,都没人知道,他的尸体腐败了,那个尸虫流到宫外才被发现他死了。因为那三个人很恶劣,最后把他给封在一个房间里面,最后死在里面。您看,同样一个齐桓公,成为五霸,最后的结局却是死无葬身之地,都因为他用的人。他用贤,他成为五霸;他用错人,就变成这样了。
 
举这个例子,可能大家春秋战国时代比较不清楚。我再举一个,你们一定知道,杨贵妃,唐朝唐玄宗。告诉大家,唐玄宗还没遇到杨贵妃以前,他创的是开元盛世。当个皇帝创一个盛世,不简单。可是遇到杨贵妃,“从此君王不早朝”,不办公了,不上朝了,就完了。但是这其中的关键在哪?还是在贤才的问题,因为唐玄宗前期他有几个大忠臣叫韩休、张九龄这些忠臣,这些忠臣非常正直,随时都把皇帝的问题指出来。
 
唐玄宗有一次在那里玩乐,玩了一下突然想:我玩,韩休知不知道?他还害怕,害怕被这些谏臣、忠臣知道。结果他才问旁边的人韩休知不知道,没过多久,“报”,韩休批评他的奏折就上来了。所以他一想到韩休有时候会发抖。结果旁边的臣子发现皇帝有一点越来越苗条了,然后就进谗言,说坏话了,“皇上,你看那个韩休真不像话,让你都瘦下来了。”结果唐玄宗说,“没关系,瘦了我一人,肥了天下人。”你看有忠臣提醒,唐玄宗的脑子很清楚,他知道他决策错了,老百姓受苦,韩休是为了老百姓好,他虽然每天战战兢兢他也觉得值得。
 
可是后来完蛋了,“九龄己老韩休死”,这些忠臣老的老,去世的去世了,没有人再劝唐玄宗,他整个人就堕落下去。所以从这里我们从历史看一个人的一生、一个朝代、一个团体,得贤还是失贤非常关键,所以一定要尊贤。
 
再来我们看有一个历史典故,“周公训诫伯禽”,伯禽是他的儿子。因为周公要辅助天子周成王,所以本来周武王是封了鲁国,要让周公去当鲁国的国君,但是他要辅助天子,去不了,最后是他的儿子去上任鲁国国君,要走的时候耳提面命。
 
所以诸位伙伴们,教育要慎于始。比方说今天我们教自己的孩子,少成若天性,要从胎教、从三岁以前就要教好,这是从一生看。所以经典里面说,“蒙以养正”,一个人童蒙就把他养得所有的人生态度都是正确的,这是最伟大的功德,“圣功也”。为什么?这个父母为国家培养了一个栋梁,功德无量。这是从一生来看慎于始。
 
再来,你的孩子要去上大学之前,你的叮咛也是慎于始,让他很清楚大学要怎么样去珍惜这四年。请问大家,你的孩子去读大学有没有叮咛?要敏感,要sensitive(敏感)才行,是吧?我的英文有念错吗?没念错你们怎么没什么反应?要给我一些鼓励呀,这样我的英文才能够进步。
 
你看包含你的女儿要出嫁了,有没有叮咛?你的儿子要成为人家的丈夫了,有没有叮咛?这些机会点都没抓住,会差很多,到时候出状况你要再劝,听不进去了。我们的伙伴要踏进我们这个大家庭,有没有叮咛清楚?有没有让他所有的认知都是正确的?所以处处都要有慎始的态度。包含每一天起来,一日之计在于晨,朝起早,都要有这些好习惯,你就整天不一样。
 
所以他训诫自己的儿子,要去当国君了:
 
【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
 
“我是文王的儿子,是武王的弟弟”,那时候是周武王当天子,“我是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周公讲这句话的时候他的哥哥已经去世了,是他的侄子成王做皇帝了,做天子。
 
【我于天下亦不贱矣。】
 
我在这个天下的地位不算低贱了,其实他已经是仅次于周成王的最有地位的人了。
 
【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可是我洗一次澡,“三捉发”。是什么意思呢?因为古人他头发,身体发肤,他没有剪掉,所以他留一辈子,头发很长,所以洗头发要很费点功夫。可是洗头发的过程当中刚好贤人来了,他马上先擦一下,出去见贤人,为国家举人才。所以洗一次澡,三次握着头发跑出来。吃一次饭,吃到一半,贤人来了,赶紧放下来去见贤人,就为了这个国家礼敬贤者。一个地方用对了一个人才,这一方百姓就得福了。所以叫“一饭三吐哺”,吃一次饭要吐三次,“来了来了”,先放下来。他起来接待礼敬这些贤德之人。
 
他这么做还害怕自己怠慢了天下的贤人,所以:
 
【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儿子,你到了鲁国去,决定不能以国君的身份轻慢任何一个贤德之人。”你看这个父亲伟大,把恭敬深植在孩子的心中。
 
大家注意去看,整个世界的企业,兴盛因为恭敬,败了因为傲慢。确实是这样,您看那个这么大的公司,为什么垮于一旦?因为他有成就以后这个企业领导者不可一世,旁边的人劝都听不了,觉得自己什么都能,最后跨到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也觉得自己做得好,然后副业拖垮主业,就垮下来了。所以有一句话叫“少年得志大不幸”,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他年轻还没有定力,一下子有点成就了,觉得自己不可一世,最后一傲慢就完蛋。所以这个重要。
 
再来我们看“君道”的第五个重点,叫“纳谏”,要能够接受别人的劝谏。尤其是接受忠言,我们之前有强调,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现在讲的句子,昨天跟今天之前有没有讲到?有没有讲到?有。所以这些道理都是相通的。所以我们后面这些句子比较快来看一下,前面这些理很多都提到了。
 
【国之所以治者,君明也。其所以乱者,君暗也。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一个国家所以能够治理,因为君主他是英明的;一个国家团体会乱,因为他的君主是昏暗的。君主为什么是英明呢?表现在哪里?他能兼听,兼听就是广泛吸纳大家的意见,“兼听也”。为什么这个国君是昏暗的呢?因为他偏信了,只听某个人的话,只听他亲信的话,这样他对事物的判断就偏掉,都只了解到一些片面,甚至于那个了解都是错误的。因为这些人都是为了私欲,把情况都报错了。甚至妒嫉贤人,陷害贤人都有可能。所以他又听了,就完蛋了,忠臣就完蛋了。所以:
 
【是故人君通必兼听。则圣日广矣。】
 
他一个领导者为什么会通达所有的事理跟情况?因为他兼听则明。他能兼听了,所以他的德行日益广大。假如:
 
【庸说偏信。】
 
这些身边的人进谗言他都相信了,最后他就:
 
【则愚日甚矣。】
 
他就都被欺骗,越来越愚味,越来越昏乱。
 
在战国时候有一个大臣叫做邹忌,邹忌有一天跑去找齐宣王,跟他分享一个故事。他跟国君讲:“国君,前几天我在照镜子,照着照着就问我太太说,太太,我比北城的徐公谁长得庄严、谁长得帅?”这个徐公是他们齐国最英俊、长得最庄严的人,又高又英俊。但是这个邹忌就问他太太,谁比较英俊,谁比较好看。结果他太太说:“当然是你,那个徐公怎么比得了你?”他一听,挺高兴的。过没多久,遇到他的小妾,他的这个妾,他就问她:“我跟徐公比,谁庄严?谁长得好看?”结果他的妾说:“当然是你,这徐公比不上你。”他越听越觉得好像是这样。结果那一天早上,他有一个朋友来找他,那个朋友进来,他们聊啊聊啊,他又问他:“我跟徐公比,谁英俊?”他那个朋友说:“当然是你,徐公怎么比得上你?”
 
结果很巧,隔天徐公来拜访他。当他一看,比人家差多了,然后自己又照镜子,实在不能比。所以他在那里想,明明人家又高又帅,为什么我身边的太太跟朋友都说我帅?后来他终于明白了,他把这个故事告诉国君。
 
他终于明白了,“因为我太太爱我”,情人眼里出西施,就看不准了。你爱这个人,有时候你就看不到他的问题,你讨厌这个人,你就看不到他的优点。所以人的心能不能正?心有所好乐,不得其正,你喜欢这个、讨厌那个,你的心已经偏了,看不准了。心有所忿懥,不得其正,人一生气,什么都看不准。心有所忧患、恐惧,不得其正,你担心这个,担心那个,看事都不准。心要定,看事才看得准。然后他心里又想:我这个妾很怕我,她怕讲错话,当然说我帅。再来他说,为什么这个朋友说我帅?因为他是来求我的,他有目的,当然给我说好话。
 
接着他说,齐王,你比我更危险,你所有的老婆跟身边的大臣,都偏爱你,不会跟你讲实话;满朝的文武都怕你,不敢跟你讲;全国老百姓都有求于你,也不可能跟你说实话了。你要怎么听到真的?这个齐王一听,有道理。下了一道命令,安排一个房间,点上火把,7-Eleven,二十四小时,谁要劝我都可以。
 
结果前几个月好多人都来给他提醒;过了半年,慢慢人少了;过了一年,他都尽力去改,后来就没有,缺点就慢慢就没有了。结果齐国一兴盛,所有旁边的国家都来给他朝贡,给他礼拜,跟他学习。你看一个国家从哪里强?从这一个领导人肯纳谏、肯改过,他整个国家就兴盛起来了。所以这个“纳谏”重要。
 
所以接着孔子讲:
 
【药酒苦于口而利于病。】
 
这个药酒就是指良药。
 
【忠言逆于耳利于行。汤武以谔谔而昌。桀纣以唯唯而亡。】
 
这个“谔谔”就是他的臣子都为了国家跟人民,敢对他讲实话跟真话,所以他昌盛。桀纣因为底下的人都怕被他杀了,都不敢讲真话了,结果这个国家就亡了。这第五点纳谏。
 
第六点“杜谗邪”。就要能判断这些话是谗言,是对团体很大的伤害,因为这些人妒忌、谋私利,会讲这些话。所以这里谈到:
 
【闻言未审。而以定善恶。则是非有错,而饰辩巧言之流起矣。】
 
你听到一个说法,你还没有去判断,还没有去看整个来龙去脉,然后你马上一听,“气死我了”,然后就冲去处理那个人,骂那个人,可能会陷害忠良,只能会是非颠倒。所以有一句俗话提醒我们,来说是非者,可能便是是非人。这个时候你要定住,你不能,“我跟你讲,你知不知道他怎么说你的?只有我知道。”“你快讲,你快讲。”“他背后都是这样这样说你。”“气死我了。”你看几句话就把我们给搅得乱七八糟了。
 
所以“谗言慎莫听,听之祸殃结,君听臣当诛”,忠臣就要被杀了;“父听子当决”,人家挑拨离间你们家里的关系,父子就要断交了,父子就要冲突了;“夫妇听之离,兄弟听之别,朋友听之疏”。所以“堂堂七尺躯,莫听三寸舌,舌上有龙泉”,龙泉是一把宝剑,“杀人不见血”。
 
所以谗言要坏人家的家庭,坏人家的团体,真是太厉害了。所以有智慧的人冷静。你假如听了什么话就意气用事,就气急败坏去处理了。“是非有错”,而且“饰辩巧言之流起”,就是那个进谗言就能达到目的的人,他就抓住这些机会,然后那个进谗言的风气就出来了。
 
所以领导人有定功,人家进谗言,你就跟他讲,他有这么多优点,你怎么都不会看?“见人善”,下一句话要接,他心念不对了,有时候是一时糊涂,这个时候领导人要护念他的善心,慢慢把他导过来就对了。
 
我们看“君道”第七条“审断”。
 
【人君之大患也。莫大乎详于小事。而略于大道。察于近物。而暗于远数。自古及今。未有如此而不亡也。】
 
这个领导者常常都要下对决策,下对整个团体的方向目标,这个方向判断错了,全军覆没。又有一句话讲,决策的错误比贪污还厉害。您看那政治界的人,他一个决策错误了,劳民伤财,吓死人,最后没用。
 
我们以前在教育界,那个教育一直改革,改到最后越改越差,有没有这个现象?因为他们都去跟西方学,没跟五千年的老祖宗学,你看人没有办法审断。这个时代丧失民族自信心,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去学一些理论,他们那些教育理论从哪里出来的?拿狗做实验,拿猫做实验,拿老鼠做实验,最后拿来教人。然后我们拿这个理论来教,请问我们的下一代教成什么?狗跟猫。告诉大家,狗跟猫不错了。因为你拿狗跟猫来教,目标是狗跟猫,一不小心不就比狗猫都不如了?是不是这样?你把目标定在圣人,你的儿子再差也是贤人;你把目标定在贤人,他再差也是君子。现在你把目标定在狗跟猫,他一不小心不就……
 
所以现在很多孩子的行为,你在那里骂得不得了,你别怪他,你到底用什么思想教他的?我们要负责任,一家之父母,一国之君长,要为老百姓负责任。我们的老祖先拿什么教我们?拿圣人。大家刚刚念过来的,有几句汤曰、孔子曰、尧曰?是不?对得起我们,都是用圣人之道教我们。所以不能再错下去了,到此为止,民族的劫难到此为止了。要否极泰来,要扭转乾坤。
 
而大家注意看,现在整个全世界的政治,都把什么摆第一位?经济。《大学》告诉我们,“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我们看到没有?前一代的人,为了赚钱,把家庭忽略了,后一代败家子越来越多,请问这个家有未来吗?请问这个国家有未来吗?看事情审断,不能那么短浅。老祖宗把本末先后告诉我们,结果我们现在一直往那个枝末在冲啊,冲啊。有谁站出来:教育最重要!人才最重要!人才定胜负!这是明白人才知道。
 
大家昨天看《商道》有没有开悟?洪德铢先生说,我是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他说的有没有道理?有。他觉得他最富有,他有教出最得意的学生——林尚沃先生,最后变成第一商主。
 
一个企业最珍贵、最大的财富是什么?人才。只要有人才,随时都可以再兴盛起来;只要没有人才,再大的公司都会毁于一旦。2001年,安然集团,全美国第七大企业,不就在一夕之间倒下来?因为执行长无德,几个重要干部无德就垮掉了。可是往往我们去追求枝末的过程当中,把人才忽略掉了。等我们醒过来的时候,这个家、这个团体累了,再要把孩子教好,不容易了。但是毕竟是自己造成的,还得负责任,“亡羊补牢,犹未晚矣”,还不会太晚。
 
昨天朴周命先生不简单,你看当他知道郑治寿做不好了,甚至夺了他的位置,要置他于死地,还派人去暗杀他,朴周命先生最后也是不简单,他的人生整个都明理了,他说是我害了他。是吧?因为我当初他到我松商来,我没有很好引导他。
 
诸位领导者,当我们底下的人一发生问题,我们马上说是我不对,我没有教会他。整个指责、责备都没有了,全部心定下来,反求诸己,很可能那个反省就是家庭跟企业的一个转机出现了。所以这个“审断”。我们听老祖宗的话,“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有了德行,你感召来的,都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三兄四弟一条心,门前泥土化黄金”。“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这个“土”是什么?你的事业、你的整个市场就出现了。
 
您看“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现在人思维都是从枝末,他都觉得我要成就一个事业,第一个要先具有什么?钱。你看,都看到这个枝末上去了,没看到根本。所以大家看,很多年轻人创业,就希望享受董事长那种派头,然后借了钱,连父亲都去借钱。父亲一辈子做公务员,退休金全部让他拿去创业,结果垮下来。父亲七十几岁,还要上法院受审,很可悲。为什么?他的孩子都是虚荣,只觉得有钱就能做事业了。错了,一有钱那个诱惑全部来,就完蛋了。
 
这样的发展叫自然轨迹最稳,“道法自然”,你有了人才,你的事业慢慢就发展出来了,而且你都不用担心。假如你今天事业发展出去了,你所用的人你心理都没底,我告诉你,你只能吃安眠药过日子了。是吧?你自己发展的太快了,“欲速则不达”。所以现在说真正事业做大的人,我看找不到几个笑得很灿烂的,然后睡觉都一觉到天亮的,很少了。所以这个很重要。
 
你市场好了,你的财富来了;不只财富来了,人才也来了。因为你是重德的团体,你召感来的人才,都是注重生命意义的,结果你又有钱了,钱花在哪里?花在栽培人才,花在照顾员工的人生家庭,让他没有后顾之忧,可以为理念、为事业奋斗。道义,钱要用在道义。
 
我们这个大家庭用钱财印《弟子规》,印经典,送给社会大众。所以大家这么做,小弟非常感佩,请受小弟一拜。你看这些书,到了每一户人家,他真正受用了,那影响的是他世世代代的子孙,所以用在哪?用在道义上,用在取之社会,用之社会上。这个用,用钱靠智慧,你把钱用对了,你的德行越来越增长,你的福分越来越增长。结果现在这个时代,人没有德之后,一有钱拿去挥霍,最后怎么?家庭垮了,身体也垮了,很可悲了。所以这个本末先后,都是人生成败的关键点。
 
大家看这个“有德此有人”,用在团体里面是这样。告诉大家,还没有结婚的请举手。你们注意看,这一句话很重要。请放下。你看现在人找对象,先考虑什么?“他一个月薪水多少?”“他们家有没有钱?”现在很多男人都想娶一个有钱的太太,少奋斗三十年。真没志气。
 
想事情不能很片面,告诉大家,大小姐不好侍候。你真正以后家庭幸福,是夫妻同心才幸福,而且当你的人生都看着钱,你以后就过着“人比人,气死人”的日子了。然后她动不动就:“哼,你还不是都靠我爸?”所以人生还是要抓到本。所以现在不要看财,也不要看色。
 
现在很多男人想不开,都要找漂亮的,真想不开,真不会算。大家都读过大学,学过经济学,都白学了。那个太漂亮的女生,从小就照镜子,她用的那个化妆品、保养品,再加上她穿的衣服、她的耳环、她的手表、她的首饰,你算算看要多少钱?总要分析、沙盘推演,人都有盲点。所以您看,找对象是怎么找的?先有德行。急、急、急到最后一定后悔,人生往往很急的时候做的决定以后就后悔了。因为他不是冷静,不是定慧决定的。所以我们闽南话说,选,选,选到一个卖龙眼的。就你在那着急。找对象不要急,尤其那个父母不要催。催到最后找不好了,他怨你一辈子,我跟你讲。你现在不是催他结婚,这是错误思考,龙交龙,凤交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你有德行他不就感召同样德行的人来了吗?而且告诉大家,现在有德的人不多,你一有德了,你不用找,一堆人排着让你选,这叫战略。人干嘛思维不再高一点的视野去看?是吧?你们看众星拱月,你就当那个月,不就众星都来拱?最后你就慢慢从容的去选一个跟你价值观最像的人,不就好了吗?这叫门当户对,最重要是思想价值观。我讲“君道”怎么讲到……所以你看,有德了,感召来好的另一半。有人了,“有人此有土”了,你组织一个家庭,你的后代很好了,你夫妻又同心,你的家庭的福分不就来了?“有土此有财”。你家一有钱了,你又有德了,常常帮助可怜的人,又给你的孩子做示范,你这个家道不就代代传吗?
 
大家看范仲淹的后代,传到现在九百年了,人家没出败家子,不就是这个道义一直传下来?范公做得到,孔子做得到,我们下定决心也做得到,那不难。
 
福建有一个地方叫莆田,有一位老太太,林家的媳妇,“有老母好善”,常常做粉团帮助吃不上饭的人。《了凡四训》大家读过没有?有。你看她不是做了三年吗?有一个人每一次都给她拿很多,吃了她三年,她欢欢喜喜给他。最后这个老人积了厚福,林家从明朝几百年下来到现在都出人才,所以到清朝结束之后的民国初年,很多人才都是她林家的。就因为一颗念念为贫穷人的心,几百年的家道,到现在还在旺。所以每一个人愿意做,都做得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一讲到家道,你看,我们下一句就有一个好榜样,杨家的先祖。请问大家,有没有尊姓是姓杨的伙伴?举好,你们今天要认祖归宗了。请放下。你看:
 
【杨震字伯起。弘农人也。】
 
弘农一带人。
 
【迁东莱太守。道经昌邑。故所举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
 
当他要调到东莱太守的时候,刚好经过昌邑县,而这个昌邑县的县令是之前他向朝廷推荐的一个秀才。所以这个王密知道他来了,曾经就是他推荐人、他的贵人,所以就赶紧来拜见他。
 
【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结果拜见他,还带了十斤的黄金,夜晚的时候就把这个黄金拿出来:杨大人,这是小的一点意思。拿出来了。结果杨大人就说了:老朋友,我了解你,才推荐你出来当官,你怎么这么不了解我?怎么拿钱来贿赂我呢?结果王密说:现在是晚上,我刚刚过来的时候,观察清楚,没有人看到。结果杨震说了: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怎么说没人知?
 
所以后来杨家的堂号叫“四知堂”。我想象说这个杨家的后人,每一次要进家门就想到祖宗的榜样,四知堂。杨家特别廉洁,就在这个家道的承传。所以大家明天回去,去查一下百家姓,认祖归宗,看自己的祖上的德行,要承传效法下来。
 
而且有一句话讲到,“道生于安静,德生于卑退”,一个人道业增长,心要时时保持清静、安定,不为外在的境缘所转。他有定,如如不动,他的道业就增长,“道生于安静”。德行的增长生于卑退,人越来越察觉自己的问题,惭愧、谦退,“德日进,过日少”,“德生于卑退”。一个人学了以后,越来越觉得自己不可一世,那学错了。
 
福气从哪里来?“福生于清俭”,清廉节俭的人有福。“命生于和畅”,人能够身心快乐,长命百岁,他内心要和谐,然后家庭气氛也要和畅,“人和”对一个人的人格跟身心成长很重要。
 
而我们看到了这个“福生于清俭”,节俭的人后福无穷。大家注意去看,很多家道现在是一代就败,他一有钱就挥霍,最后福气就没有了。而清廉后福无穷,杨震的儿子秉、孙子赐、曾孙彪,他们四代人全部做到皇帝的老师(三公),四代三公。这个等于是就他们家族出了这样的成就。所以您看,清廉最后后福无穷。大家假如留心一个国家当中的廉洁的官员,最后他的子孙会很快就兴旺起来。这个是很好的家道榜样给我们。
 
您看“臣术”当中还有“尽忠”,还有“劝谏”。为人臣“亲有过,谏使更”,“善相劝,德皆建”,这个都是尽一份道义。包含我们作为国家团体的栋梁,也要时时为国、为团体举人才,不能嫉妒。
 
我们先看“尽忠”里面一个忠臣的心境,《孝经》里面讲:
 
【子曰。君子之事上也。】
 
事奉领导者。
 
【进思尽忠。】
 
这个尽,到朝廷里面尽心尽力,为国家出谋划策。
 
【退思补过。】
 
他回到家里,那一份为领导、为团体的心,依然时时保持,还在那里。领导者有什么不妥,我怎么样适当的提醒他、帮助他?“退思补过”。
 
【将顺其美。】
 
领导者有什么好的理念,好的优点,我们不断的去成就他。
 
【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有什么错误赶紧帮他补救。所以很多臣子都是在这种危乱当中,能够拨乱反正,这个是有智慧的臣子。
 
所以这里也让我们感觉到,一个忠臣也像孝敬他父母一样的心来忠于他的领导跟团体。那我们自己在面对我们自己的团体跟领导,有没有念念为他想的心?就尽忠了。
 
包含这个“劝谏”也都是尽忠的表现。而在“劝谏”当中,还有层次之分:事情还没发生,你就劝了,你是高瞻远瞩,防微杜渐;事情刚发生,你赶紧劝,这第二个水平;事情已经造成了,你才劝,那就是下,比较下策的状况。那大家要当哪样的臣子?大家怎么没什么反应?要有志气,要提升自己的智慧到事情还没发生,就赶紧帮团体克服,帮团体处理好。
 
跟治病一样,扁鹊是很有名的医生,结果有一天魏文侯问他,你们家三个兄弟都是医生,谁的医术最高?扁鹊说我最差。最差的人最有名。他说我大哥最好,因为他一看这个人的气色,都还没有发病,他就把他治好了,所以他的名气出不了这个病人的家,因为他病人也不觉得他有病,他当然出不了。接着我二哥,那个病刚开始,就好像那个芽刚冒出来,“喀”他就把它折掉了,所以他的名气,出不了我们这个乡党,这个乡里出不了。我帮人家治病,都是快死的了,都是很严重的了,我得要给他开刀、扎针、下药,所以所有的人都知道,都看得到我把这个人的病治好了,所以我最有名。从这个故事我们了解到,真正高明的臣子是事情还没发生就四两拔千斤,问题就解决掉了。
 
所以这里“劝谏”当中孔子讲了: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
 
你在侍奉领导者的时候,这个言语要有智慧。
 
【言未及之而言。】
 
该讲话的时候还没到,你就赶紧插话了。
 
【谓之躁。】
 
太浮躁了,人家一听就觉得你怎么讲话这么不得体?“谓之躁”。
 
【言及之而不言。】
 
该你讲了你又不讲。
 
【谓之隐。】
 
就是你有隐密之过了,你没有护念好你的领导人,该讲你都不讲。所以孔子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你可以告诉他,可以劝他你又不讲,“失人”,你对不起这个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你跟他讲的时机还没到,你就急着要跟他讲,“失语”,讲错话了。所以君子不失言,也不失人,所以这个讲话的这个分寸、时机拿捏得很好。
 
再来:
 
【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这个“瞽”就是眼睛看不清楚了,眼睛瞎掉了。就是你在讲话劝告的时候,没有观察到领导者他的状况,明明他就已经很气了,然后你还要再加一句,让他高血压发作,你就真的是搞不清楚状况了。我们俗话有说,这个人缺条筋。有没有?就是都搞不清楚状况,那就会讲错很多不得体的话。所以这个是从“劝谏”的这些修养当中。
 
最后一个我们讲到“臣道”是“举贤”。我们刚刚讲,“见人有善,不嫉妒,要随喜”,就对了。历史当中,管仲是因为鲍叔牙推荐他出来当宰相,鲍叔牙推荐他的朋友成为他的上司,你看他的度量大不大?只要为国家好就对了。所以历史当中都称赞鲍叔牙有德,后来鲍叔牙的后代在齐国十几世都是名大夫,都很有福报。所以不妒嫉的人,为团体举贤的人,他的后代有大福,这个在历史当中都证明了。
 
所以您看,孔子说的:
 
【子曰。汝闻用力为贤乎。进贤为贤乎。子贡曰。进贤贤哉。子曰。然。】
 
你看是一个人尽心尽力做事是比较贤德,还是他能不断的为团体国家举贤才呢?结果子贡回答,进贤的人更贤德。他假如能推荐五个比他还能的人来为团体奉献,那他的贡献更大了,所以他就变伯乐了,专门发现千里马。所以孔子听了觉得很好,“然”。
 
这个故事一开始子贡是问说,现在这个时代有没有贤人?结果孔子说,我只听说以前有鲍叔牙跟子皮。结果子贡说,是管仲跟子产,怎么会是鲍叔牙跟子皮呢?因为鲍叔牙跟子皮就是推荐这两个贤相的人。然后接着孔子讲,我只听说鲍叔牙推荐管仲,子皮推荐子产,我没听说管仲推荐谁,我也没听说子产推荐谁。
 
所以大家,这又提醒我们,“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大家可不要当领导人在那里:哈哈,真好,只有我能干,他们都不行。那你是不及格的领导人了。你要在那个位置干了几年,能,我现在是经理;卸,三年以后能干我经理工作的有十个人,那你是为这个团体最大的功臣了。所以这个是“举贤”,对这个“臣术”,尽臣道了。
 
那我们刚好先把这个君臣关系的句子跟大家做一个交流,我们了解到这些道理了,相信我们君臣关系会做得更圆满。好,跟大家先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赞 (0)

本站所有内容共享 欢迎转载 正气文化公益网 反黄之盾

Q群: 218813922 QQ: 516104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