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老师讲座
《朱子治家格言》学习分享(第二十集)
时间:2016-01-01 09:34 编辑: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点击:
次
蔡礼旭老师 2013/9/2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07-049-020
尊敬的诸位贵宾、诸位长辈、诸位朋友,大家晚安。
古人有说到,「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这个是古人的情况,古人是从小读圣贤书,但是假如几天不读圣贤书,不受熏陶,慢慢一些习气会伏不住,所以每天都得熏习,这是古人的功夫。请问诸位长辈、朋友,我们现在多久不读书,面目就可憎了?因为学贵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程度,才知道如何护念自己的道业、护念自己的道德。能护念好自己,才能够护念好下一代,才能护念好他人。
那为什么一开始跟大家讲这段话?因为我感觉我们好像好久不见了,好像有两个礼拜的时间了。我看大家容光焕发,显然每天都读圣贤书,这个是懂得爱护自己、懂得成就自己。因为我们都清楚,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就退了,所以古圣先贤老祖先教我们什么?教我们一个字,就是「爱」。首先是自爱,要爱惜自己才能提升、成就自己;能提升自己,才能够去利益他人。当父母的人没有智慧,怎么去利益孩子?当领导的人没有智慧,怎么去带领他的团队?
所以我们只要有一份责任心、使命感,这个学习就是非常主动的,每天都不会间断,所谓「有恒为成功之本」。不然大家可以做做实验,尽量不要了。比方说你两、三天假如没有读圣贤书,就会感觉比较浮躁,感觉好像快要发脾气了,感觉好像看人都不顺眼;你假如每天都读圣贤书,就会觉得每个人都very cute,都长得很可爱。为什么?因为你每天读经典都知道,每个人都有本善,每个人都可以成圣贤,你就看每个人都很舒服。
其实可以说,《朱子治家格言》每句都是首先落实在自爱。「欲爱人者,先自爱」、「欲救人者,要先自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所以我们学传统文化不是急着要去救人。首先要救谁?你们说的,你们讲得非常正确。自己觉悟才能觉悟他人,怎么可能自己迷惑可以成就他人?像我们在教育界服务,读到韩愈说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什么道?授什么业?解什么人生的迷惑?假如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看到这句话心里想:我自己还有很多迷惑,那我怎么去解人家的迷惑?那自己就会鞭策自己,教学相长,鞭策自己要提升。会不会有一天学生跑来问你,「老师,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你可不能告诉他,这一题数学不会考,这一题华文不会考。可是这一题对他的人生方向、目标非常重要。
我们有个名校的研究生,读书读到研究所,写论文写得精疲力尽,从图书馆走出来。结果他就心里想: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怎么他读书读得这么苦?他走着走着,看到刚好礼拜天,有北京的居民牵着家里的狗出来散步。结果他看到那只狗笑得很灿烂,然后走来摇摇摆摆很开心。他看着看着就想:我怎么活得连条狗都不如?我这么苦,这个狗还这么欢喜,那怎么人活成这个样子?所以他就跑去找他的导师,说:「老师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怎么学得这么苦?」结果他的导师跟他说,「我跟你一样。」他很难过,人生愈活愈苦,意义何在?他又鼓起勇气去问在他系里面最有名的那个老师,就去问这个老师,说:「孔夫子不会骗人,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为什么我读得这么苦?」这个老师斩钉截铁告诉他:「人生本来就是这样。」人生假如本来就应该苦,请问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值得人类深思,努力应该是让人生愈幸福愈快乐才对。
最近有同仁拿报纸给我看,刚好是毕业前夕,听到好几起大学生自杀,我看了很难过。他那整个人生思想观念偏掉了,愈活得失心愈重,孝心、善心没有起来。这个孩子假如有学过传统文化的孝道,他就不可能走这样的路了。所以其实大家翻开报纸,慢慢会有种感觉,现在把伦理道德介绍给别人,比救火还要急。这个人思想观念一偏颇了,又没有这些好的教诲,他一下子走上绝路去。所以诸位长辈朋友,今天有人跟你要经书,「你可不可以给我一本《弟子规》跟《朱子治家格言》,还是《了凡四训》?」你应该怎么做?马上给他。假如真的身上没有,赶快去调给他,真的。我有个朋友,他就说到他的一个好友,有一天跟他要《幸福人生讲座》,他那个朋友跟他要的时候,脸色很难看。结果那个礼拜他特别忙,就忘了这件事情,过了几天接到电话,他那个好朋友自杀死掉了。所以大家要了解,现在的人思想观念偏颇之后,你得赶紧把这些甘露去滋润他的心灵,不然有可能会出状况。所以看到这些报纸,也可以感觉到,我们对于身边的亲人有一份责任,对于生命当中的有缘人都有一份责任,把这个老祖宗五千年的智慧介绍给他们。有五千年的智慧,他的人生可以看得更深、看得更远,更懂得爱自己、爱别人。
我是自己从事教育工作,我读到「传道、授业、解惑」,我得自己先觉悟才行。那请问大家,一个孩子这一生最早的老师是谁?就是父母。所以父母要不要传道?要不要授业?你要不要传给他这一生家业、事业,可以成就的做人做事的态度?态度要愈小教愈好。我们要知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所以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你保护他的善心、保护他的清净心,等他的定力、等他是非判断的能力够了,他不受到污染、不受影响,一个社会的栋梁之材就成就了。
但是请问大家,护念一个孩子成材要多久的时间?两年?五年?老祖宗留一句话告诉我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以要成就一个人才,最少要十五年的时间以上。所以师长强调,办一条龙的学校,汉学院办一条龙,四、五岁开始读,读到二十岁,十五年才差不多够。
大家要了解一个情况,就是一个人要由善入恶比较容易;一个人要改恶从善比较困难。我们不要说别人,说我们自己就好了。比方我们现在成年了,叫我们不发脾气,容不容易?「你干脆杀了我吧,太难了。」比方说让你把面子马上放下,容不容易?不容易,因为已经染上了。所以做一个比喻就知道怎么爱自己、怎么爱孩子。一个墨汁滴到水里不到一秒钟就进去了,请问,把这滴墨汁从这个水里再清出来,要花多少时间?要花几十倍、几百倍的时间,才能把这个水再恢复干净。所以「由俭入奢易」,你从节俭要变得奢侈很容易;「由奢反俭难」,他已经花习惯了,你真的叫他不花他受不了。
大家知不知道现在整个世界的诈骗集团为什么这么多?那些诈骗集团不是没有手,不是没有脚,手脚都好好的,为什么不去赚钱?还要骗人?就是因为他花习惯了,就不想劳动,不想流汗付出,他就动歪脑筋,用什么方法赶快把人家的钱骗过来。
所以大家要知道,诈骗集团的根本,是因为社会太奢侈。你们有没有想过诈骗集团跟奢侈有关系?所以不读经书开不了慧眼。你今天只想着把诈骗集团统统抓起来,不懂得从教化他勤俭做起,这个问题是解决不了。古人对整个社会风气慢慢怎么去发展,他非常清楚。所以要读古书才能看得深、看得远,没有读古书,短视近利、舍本逐末就麻烦了。
这段话是管仲说的,管仲把齐国治理得非常好,他说到,「国侈」,这个国家奢侈,「则用费」,花费非常凶;「用费则民贫」,人民就贫穷,可是他已经花习惯了,「民贫则奸智生」,歪脑筋开始;「奸智生则邪巧作」,你看那整个发展清清楚楚。我们假如没有读管仲,我们读到博士毕业也找不出问题来,因为博士毕业是在某个领域知识上的专家,可是这些做人的道理,经书才能明辨得清楚。
所以我们一起学过《了凡四训》,是吧?我们一起来复习其中的一段,叫「护持正法」。有没有?法者,众生之…你们都没有反应?要记住孔老夫子的话「温故而知新」,这些好的经典要常常拿起来复习,会更有悟处、更有体会。你们绝对要改变从小学读到大学的读书习惯,就是考完试,书就不知道放哪里,这个习惯要改,改掉。「好书不厌百回读」。
大家有没有感觉,从《朱子治家格言》第一节课到今天,我们最起码读了三十次以上。你们觉得是第一次读有味道还是今天读有味道?尝到味道了,法味,「学而时习之」,您看这个经典,愈读愈有味道。请问你看报纸,有没有哪个人说,「我看报纸愈看愈有味道。」看一遍就不想看第二遍了。因为这经书跟我们的性德相应,跟我们本有的智慧相应,你愈读那个智慧会涌出来。
《了凡四训》要常常复习,太好的书了。日本的读书人建议他们的日本天皇,能把这本书列为治国宝典,可见得这本书在日本非常受到重视。里面讲,「法」就是经典,「正法」,众生的眼目。你没有经典,人怎么参赞天地?怎么知道人跟天地并列三才,人可以像天地一样的无私,一样的化育造福万物?我假如没有读《三字经》我也不懂。我以前整个成长过程中,也是受社会风气影响,觉得大学毕业要干什么?赶快出来赚钱,赶快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就觉得这样是人生观。其实这样活下去就变欲望的奴隶,愈活愈笑不出来了。
我跟大家举过例子吗?科学家说小孩一天笑一百八十次,成年人一天平均笑七次而已,那不是愈活愈笑不出来?所以不能活错了。你们今天笑几次了?有没有超过了?你们今天对人类做出贡献,把这个平均值往上拉了。「不有正法,何以参赞天地?何以裁成万物?何以脱尘离缚?」人都变欲望的奴隶了,每天就是求不得的痛苦了,就很难有清净快乐自在了。
刚刚跟大家讲到,人生幸福与否,包含家庭的兴衰存亡,这些判断的智慧都在经典当中有,得要深入经藏才能智慧如海;不深入经典,保证我们会发生「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有时看到报纸说这个年轻人、大学生跳楼了,我说他的父母,后半辈子不知道要怎么过?所以大家一有机缘,要赶紧把传统文化介绍给有缘的人,很可能他就因为这样不自杀了,那您这个阴德积厚了,叫「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我们再说回来,要救别人,首先要先救自己。请问大家,我们现在每天是进步还是退步?那假如继续退步要救自己,首先要爱护自己。人很难不受环境的影响,俗话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首先要把污染自己的东西,要给它隔绝掉,这叫自爱;要有具体的做法,不然自爱就变口号了。《弟子规》告诉我们,「斗闹场,绝勿近」、「非圣书,屏勿视」、「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那我们冷静想一想,现在看报纸是得到智慧的启发,还是受的污染很多?那还看不看?你们说的,我没讲。我为什么没讲?说不定底下有报社的老板,我怕我下去之后,他会追过来找我。其实我不怕,因为他有大福报,他是报社的老板,我要好好跟他talk talk,交流什么?传播媒体最重要的一个精神,叫「隐恶扬善」。你现在报纸整页这么大一幅,全部都是杀盗淫妄,看得怵目惊心,人愈看愈害怕,走路都没安全感。其实好人很多了,但是全部报坏的人,愈看愈恐惧。
所以大学里面传播学社,传媒社的那要先教道德,先教这个行业最重要的做事原则,隐恶扬善。在我们中国大陆,政府办道德模范评选,每次选出几十个道德模范,参与的人有多少?一亿多,两年一届。这一亿多人统统被这些道德模范的善行所感动、感佩,进而去效法。一亿多人都受益,这样的好事国家带头做。媒体的影响那么大,媒体一带头做,那个效果多好。
在中国大陆有一个节目叫「感动中国」,做了好多年,每一年我们一知道这个片子出来了,赶紧收看,都看得很感动,流眼泪,每个主人翁都在滋润我们的心灵。你的亲朋好友假如有做电视的、办报纸的,刚刚这段话要好好跟他交流,他假如懂了,他的节目跟报纸,每天启发无数人的善心,功德无量。他假如做的电视节目,杀盗淫妄很多,那个罪报不得了。所以很多人是用福报造更大的社会之福;有些人是用福报造无量无边的罪业,那叫「小人冤枉做小人」,因为他不懂,不然他也不愿意。我们懂了,「君子乐得做君子」,人家随波逐流,我们还是屹立不摇,做我们的君子。
首先要把污染自己的,这些不好的东西要隔离掉。而人成年以后,最容易受朋友的影响,「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因为人成年以后,在工作、职场当中,跟父母的相处时间少了,跟亲人的相处时间不多。最多的是谁?同事、朋友。所以有段话说,「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亲附善友」,你去亲近有德行的朋友,就像在森林里面,早上六、七点,天快亮的时候,你去散步,那时候芬多精很多,那空气中还带点雾气,「如雾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看起来你的衣服好像没有湿掉,其实这些雾的水气,不断的在滋润、浸湿你的衣服。所以朋友对我们的影响潜移默化。
大家冷静去观察你身边的人,你说这个人这么年轻,怎么他的见解、他的一些观点都比人家好?你这么一观察,他交的朋友都比他年长,他还喜欢看老祖宗的教诲,难怪他的思想成熟度比人家高,这个都不是偶然的。我们懂得去观察,都能从每个结果找到原因,进而好的可以去效法,不好的就不能这么做。
在孔子那个时代,孔子对着学生讲了一段话,这段话也让我们感受到,朋友对人的影响。孔子说,我死了之后,子夏的道德学问会愈来愈好,子贡的道德学问会慢慢退步。我们听故事要会听,请问我们现在的状况,可能是子夏还是子贡?接着,曾子很难得,他看老师这么讲必有缘故,就问道,夫子啊,为什么会这样?结果孔子就说了,子夏喜欢跟德行比自己高的人交朋友,子贡喜欢跟不如他的人相处,所以我死了以后,他们的发展就会是这样,子夏学问愈来愈好,子贡愈来愈差。接着孔子又说,你假如不了解这个儿子,你就看他父亲是什么样的人,你就可以判断一些了。
还有一句闽南话,「选田要选好田底,娶妻要看好娘礼」。一个农夫,你要买田地,要看看这个田地它的土质好不好,「选田要选好田底」。一个人要娶太太,要先到他们家暗暗的考察,考察这个女子的妈妈(丈母娘),假如她的妈妈很有德行、很贤慧,这样比较有正字标记,比较有质量管理,他们家出来的孩子有质量保证,没问题。还有经过ISO认证标准,对啊。所以这些地方的俚语,其实都有人生智慧的。像刚刚讲到这些自杀的孩子,假如这个长者给他讲些俚语,他人生心胸豁达一点就没事的。你看我们闽南话讲,「一枝草,一点露,天无绝人之路」。对啊,「一枝草,一点露,天无绝人之路」,他这句话一念,「何苦来啊?」念头一转没事了。
所以孔子讲:不知道这个孩子,可以看他父亲;不知道这个人,可以看他交的朋友;不知道这个领导人,就看他下属,这个都能判断。
接着孔子做比喻了,所以说「与善人居」,你跟善的人住在一起,「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你到一个芝兰之室,慢慢你全身都有芝兰的香味。什么时候影响的?不知道,自自然然。接着孔子又说了,「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就好像进到那个卖鱼的市场,那个鱼腥味很重,你进去很久了,出来自己没感觉,每一个人遇到你,鼻子都拉起来了,「亦与之化矣」。
比方说像我们没有抽烟的人,我试过很多次,亲戚朋友,他一进我们家的门,跟我离差不多还有三、四公尺,我说,「你抽烟哦?」「你怎么知道?」他自己都没感觉,「没有啊。」因为我们都没有在闻那个味道,所以很敏感。可是大家要知道,你每天都闻就不敏感了。
比方我记得我当时候,在深圳有一段时间,当时候深圳有南山,我常去爬南山,结果有时候在旁边休息,有些人你一看就知道他平常没有运动,爬个山就快要喘不过气来,一看就知道不常爬山的。结果他们长期吃肉,呼出来那个气很重,他自己不知道,但是长期吃素的人他一闻就知道。所以真的「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其实您看我们吃的东西,吐出来气都这么臭,这些东西对我们的新陈代谢都是非常大的负担。
所以孔子在这段话当中,下了一个很重要的批注,所以「君子必慎其所与」。这个「与」,是结交的朋友。古人又留下了一句话,「君子忌苟合,择教如求师」,君子忌讳随便跟人交往,随便交朋友不妥当,选择交往的朋友,就像求一个老师一样的慎重,因为朋友跟朋友的影响太快了。这句我们今天讲的就是择友的重点。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大家有没有感觉,这句也是一个家兴衰治乱的关键。大家冷静去看,交的都是有道德的人,这个家要兴旺了。还不是这个家要兴旺而已,一个国家「亲贤臣,远小人」,这个国家就要兴旺起来了。像我们春秋时代,齐桓公用管仲,他整个齐国就兴盛起来了;刘备礼敬诸葛孔明,整个蜀国才建立起来。所以您看,亲近有德行的人非常重要。
但同样是齐桓公,他用了管仲,他是春秋第一霸主。春秋这些国君的贡献,没有人超过齐桓公,可是齐桓公在管仲死后,没有再亲近有德行的人。结果亲近了易牙、竖刁、开方。你们没有听过这个故事,这又是很重要的判断力。易牙,齐桓公为什么亲近他?齐桓公说,「这个人对我很好,他问我说,你有没有吃过婴儿的肉?」齐桓公说没有,「结果易牙就把他的儿子杀来给我吃,他都煮好吃的,连他儿子都煮给我吃,你看他对我多好?」
其实齐桓公在管仲要死前,问他要用谁?结果齐桓公就说,易牙好不好?他对我这么好。管仲说,他连自己的亲生孩子都不爱,他还会爱你?违反人性,他对你有很重的目的在,你小心。「那开方?他本来是一个小国的王子,他跑来亲近我,跟我很好,连他父母去世了,他都不回去奔丧,你看他爱我超过他父母。」
齐桓公被爱得有点昏头了,所以几个人懂得判断?你不要听到一个人说I love you,你头就昏了,你要会判断,「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他已经违背人性了,他连父母都不爱,违背人性,他怎么可能爱你?齐桓公又说,「那竖刁呢?他为了跟我在一起,自己去势,做太监,他爱我超过他的身体,那这个人可以用吧?」管仲讲,人最爱惜的就是自己的身体,他连身体都不爱,他一定有更大的目的,他要得到,所以他才这么忍,忍住自己的痛苦。齐桓公说,嗯,很有道理,就没用了。
可是管仲死了之后,他又受不了了,想吃好吃的,想找人玩,他忍不住了,又把这三个人找回来,完了,『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所以有智慧的长者的话会影响一辈子,听完不要忘。齐桓公忘了,最后被这三个奸臣害得死无葬身之地,死了六十七天,尸虫流出宫外才被人家发现他死了。一个春秋最有贡献的国君,最后因为亲了小人,结局是这样。所以一个国君尚且如此,一个家庭更是要亲贤德之人,要远小人才行。所以又有一句话讲,突然计算机当机,当你的计算机当机的时候,你的心要更静下来,因为它不是真的当机,你一静下来才想得出来。
我们《阴骘文》当中有讲到,「善人则亲近之,助德行于身心;恶人则远避之,杜灾殃于眉睫」,你接近这个恶人,可能灾祸就在眼前。我这么讲一点都不夸张,比方「狎昵恶少」,不良的这些年轻人、少年,我们的孩子去接近他了,日子一久,坏习惯会染上,甚至于会什么?招来灾祸。因为这些不良的少年,他会动邪念,他可能会去偷、会去抢,那孩子假如跟着去,灾祸就在眼前。
康熙十一年,在昆山县这个地方,有一个人叫马继,他自己有练武,接着就结党派到处喝酒,然后偷抢东西。而当时候有个富翁,有两个儿子,就跑去跟他们交朋友,虽然没有去偷、没有去抢,就去跟他们交朋友了。有一天这群人就去打劫一条船,他们也跟着去,结果一打劫,当场就有当时候的警察过来了,把他们抓起来。结果审判,马继这个贼头在监狱里就死了,最后全部判杀头,在康熙十一年全部处死,这个商人的两个儿子也在其中,就这样两条命就没了,所以「久必受其累」。所以我们学会怎么交友,我们的孩子自然会选择朋友,上行下效。
在《群书360》一百五十句左右,都是在讲交朋友。大家可以有机会请回去学习,这个是孔子给我们的教诲。孔子说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这是「益矣」,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这个对自己的德行有很大的损害。「友直」,正直无私的朋友,他正直,会不断的提醒、劝告我们;「友谅」,这个「谅」是很宽容,宽恕别人。这个「谅」也有真诚的意思;「友多闻」,就是见闻很广博的人,你跟他一谈话会有一种感觉,叫「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友多闻」。
我们现在自己想一想,我们身边有没有正直的朋友?有正直的朋友是结果,必须有什么态度才会有这个结果?「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自己要有接受别人劝谏,还感谢对方的态度,那正直的朋友就跟我们相亲相爱了。正直的朋友又不喜欢巴结、谄媚,所以「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朋友也是自己感召来的。
接着,损者三友,「友便辟」,「便辟」就是喜欢谄媚、逢迎这样的人格态度。「友善柔」,「善柔」就是奉承,都讲一些好听话,都是口是心非,让人看了觉得很起鸡皮疙瘩、很受不了、很恶心这样。我们马来西亚不讲恶心吗?有哦。你们怎么没什么反应?你们身边的朋友都是「友直、友谅、友多闻」,所以你们很难体会那种感觉,很好。
「友便佞」,这个「佞」就是口才很好,把死的可以讲成活的,但是根本跟道理不相应。你假如没有判断力也一下都被他唬住了,这个是「友便佞」。那交这三种朋友会有损害。所以《弟子规》当中说,「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这四句话容不容易做到?人很容易谄富骄贫,厌故喜新的习气会出来,但这时候身边有正直的朋友马上提醒我们,我们就回头了。但是假如我们接触这个巴结、谄媚的人,这个习性一下子就被调动出来了,所以交这样的朋友是有损害的。
我们刚刚讲到要交好朋友,「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我们是一个值得交的朋友,自然就感得好朋友,是吧?「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要从根本。今天我们懂了,要去交好朋友,结果你要去交这些有德行的朋友,自己每天抽烟、喝酒、打牌、打麻将,那你跟他的磁场频率不合,你也很难亲近他们,所以要交好朋友,首先要提升自己。
那举一反三,要走婚姻的人,要找一个好对象怎么办?提升自己。现在的人是不是这样考虑的?都在那里想:我要找一个长相像刘德华这样的,然后又要有钱、又要什么,条件开了很多。你真的找到了,他会告诉你:「我才不要你。」你不是找了两、三年,白找。所以人不从根本下功夫,叫徒劳无功、白费心力。
《大学》告诉我们,很重要,「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现在的人假如没有读经典开智慧眼,又随着急功近利,真的都是舍本逐末的人生。看经典就知道,「德者」才是根本,「财者,末也」。
这句「有德此有人」,要走向婚姻的人,你有德就感来同样思想观念的对象,「龙交龙,凤交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志同道合了,「有人此有土」、「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这个「土」是什么?一个家庭,一个事业体,甚至于带领一个国家。像周文王他很有德行,感来姜太公,最后周朝不就创立起来了?有土了,有家庭、有事业了,就有钱财,有财才能够去用,怎么用?用在栽培子女、栽培员工、栽培人民,不是去乱花钱。所以愈用,自己的智慧、德行、福报愈来愈提升。现在人一有钱就挥霍,最后没几年身败名裂,事业也垮掉了。所以用是智慧,赚钱靠机会,用钱是智慧。那我们现在这一句用这儿,你有德行,自然感来志同道合的朋友,你没有德感来的都是酒肉朋友,狐群狗党。
我们看一个人在朋友这一伦,应该尽什么本分才是有德行?首先,朋友要互相劝谏,《弟子规》告诉我们,「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朋友是道义之交,互相护念彼此的道业、彼此的家庭。假如你今天带你的朋友,打麻将打到三更半夜,喝酒喝到三更半夜,他的家里人,父母妻儿,在家里面提心吊胆,这哪叫什么朋友?不只对朋友无益,还对他的家人都无益,这个是很损德的。是应该你的朋友交了你以后,他所有的家人都安心了,你积了阴德。
劝谏是当朋友的道义,当然劝谏心态要对,劝谏不是发脾气、不是借题发挥,是为他好,希望他改过,希望他德行提升。所以「亲有过」,这个「亲」也包含朋友,目的是什么?「谏使更」,让他改过,他的德行就愈来愈好。
我今天跟大家念《弟子规》的句子,你们怎么好像有点觉得很陌生?难道是你们很久没念了吗?还是你们根本就没有读过的?可能有一些新的朋友,以前《弟子规》的课好像没有听过也有可能。我好像来大马没讲过《弟子规》?那是我的问题,不是你们的问题。那你们太分别了,怎么可以说我没有讲过《弟子规》?我讲《了凡四训》也是讲《弟子规》,我讲《朱子治家格言》也是讲《弟子规》。所以我们不是学知识,传统文化是心性之学,你学哪一部,这些德行、存心跟另外一部都是相通的。大家有没有看,我们今天念《弟子规》念了几句了?你们不要出去说我的坏话,说:蔡老师都不讲《弟子规》哦。
好,就讲《弟子规》。我是说假如刚好汉学院、中心需要我出去出差,那我请我们长期讲《弟子规》的老师跟大家,没听过的刚好从《弟子规》这个根学习,有听过的好好复习复习。好不好?好。《弟子规》讲得很细,我们一读、一学就知道怎么去落实,怎么去下手。
「亲有过,谏使更」,这才是我们的目的,要帮助他,让他提升。「怡吾色,柔吾声」,这个是态度,心平气和的人才能劝人,所以老祖宗说,「心平气和则能言」。所以一个人有点情绪的时候,闭嘴。你一有情绪,一讲话,愈搞愈糟。本来没事,你「啪」一出去了,马上就对立冲突,就麻烦了。所以有情绪了就别讲话,要讲话就别有情绪,心平气和去劝人。被劝的人要欢欢喜喜,人家来帮助我,人家一劝完我,不只不能不高兴,还给他鞠一个躬,「谢谢你,你是我生命的贵人。」人家一听,这个人真的能够接受别人的劝言,那以后「直谅士,渐相亲」,也是自己感召来的。人其实「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都需要身边的亲人、朋友给我们适当的提醒。
第二要关怀,而且这个关怀,爱屋及乌,不只关怀朋友,还关心他的家人,体贴备至。大家(朋友)一见面,第一句话讲什么?在马来西亚朋友一相见,第一句话是什么?「吃饭了没有?」跟我们台湾一样,这样讲,坦白说,好像也没错。为什么?叫「民以食为天」,首先要吃饱才能学习、才能工作。那一般好朋友一见到,表露出对他的关心,「最近身体怎么样?」「最近你爸爸妈妈都好吧?」「你姐姐生的儿子,挺健康的吧?」你看他朋友一听,心里暖暖的,你这么关心他、关心他的家人,有一句话叫爱屋及乌。所以真正有道义的人,一开口就让人如沐春风。
下一次可以稍微改一下,不一定要「吃饭了没有?」但是这一点现在很难,我们人现在每天都忙忙碌碌,心里很浮躁,见到了「快快快快,我上次交代那个,你怎么那么慢?」都是这些情况,人跟人那种人情味都没有了。所以这样子大家一起共事,压力很大,而且效率不好,不团结。假如每个人都互相关怀、互相爱护,心旷神怡,干到半夜三点no problem,都没有问题。大家同心协力,众志成城,所以这个关爱很重要。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从哪里来?爱人,尊重人来的。「爱敬存心」,《了凡四训》最重要的一句话,你们不要学完了都忘了。有没有忘?再来一遍,你们要日行一善,你们都没有反应,我今天晚上睡不着觉了。「爱敬存心」是行善的总纲领,所有的善绝对离不开爱跟恭敬的心。
第三、要懂得互相赞叹。因为在团体当中,就怕什么?互相嫉妒、互相毁谤,那这个朋友之间的情义就很难维持了。所以在团体当中,小到家族,大到团体社会,要形成什么样的风气?「见人有善,不嫉妒」,就是这个要赞叹,要规劝,要随喜,随喜赞叹他。古人这些话,这句话是李炳南老师教诲,一个心态对一个团体来讲,天壤之别。大家看到人家好都嫉妒,每天在这种氛围之下很痛苦,要防这个、防那个。那随喜呢?互相欣赏、互相赞叹,然后整个人心团结,然后德行互相提升。
「见人有恶,不批评,要规劝」。您看,又讲到朋友的这种道义,「或守默」。假如他跟我们的信任够,可以规劝,而且规劝态度、地点、时机都要柔软的去判断。比方说有别人在,毕竟是成年人,你当众讲他,他面子很难受。所以「规过于私室」,当你劝一个朋友,是在没有任何人的时候,首先他感受到什么?感受到你非常尊重他,你为他设想,那就不一样了。名义上是要劝他,事实上是发牢骚,怨,「啪」就出去了,旁边还一堆人,那他以后怎么面对这些人?他觉得人家都把我看扁了,那不很难受?这是信任够要规劝,信任还不够先守默。怎么做?自己好好提升,等他信任我,我就可以劝他。他不信任你,觉得你是不是对他有看法?所以这个就是人心,人情事理。你说可是他现在不信任我,但是这件事很严重,必须赶快劝。那怎么办?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学东西要很灵活,他不信任我,我可以找一个他信任的人,很诚恳的跟他讲,对方感觉到你确实是为那个人好,「好,我来劝他。」不也是帮助到他吗?坦白讲,「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人真的有心要去爱护、帮助人,一定会有方法产生的。
「见人错事,不指责,要协助」。我们遇到事情不能动怒,不能发脾气,错是事情已经造成了,指责有没有用?指责只是自己发脾气,对对方也没有帮助。有句成语叫既往不咎,事情已经造成了,赶紧收拾善后,帮助他。事情已经一团乱了,我们还在那里骂、骂,骂得大家更加痛苦,那不是落井下石了吗?这个时候还主动的赶紧帮忙,收拾善后,那个错的人会更惭愧。「我把大家的事情搞砸了,朋友居然也没有丝毫的怨言,还继续帮我这么大的忙。」这个时候你再劝他,你跟他讲什么,他非常容易接受,因为他犯错你还这么照顾他,他是真正觉得你爱护他。这些都是朋友之间相处的态度。
在家庭里面也是这样,小孩子把一个杯子摔破了,接着,「你不知道我花五百马币买的啊?」就开始骂了,骂得那孩子吓得半死。其实他是要倒一杯水给你,因为他学《弟子规》学到「冬则温,夏则凊」,赶紧倒,他太兴奋。告诉大家,小孩子定力比较不足,他想做好事的时候很兴奋,容易把这个好事给搞砸了,但你不能没有体察到他那份可贵的善心,你才能看到这孩子是好意给我倒杯茶。请问是孩子的善心人格比较重要,还是那个杯子比较重要?人哦,随时要把一个天平拿出来秤一秤,我们遇到境界的时候还是五百令吉比较重要,管他孩子什么人格健康?
不指责,要协助,你的杯子打破了,妈妈带着孩子把这个碎片扫好。孩子:「妈,我都摔破了,您还不生气,都没有骂我?」「孩子,你是有一份善心。」我跟你讲,你讲完之后,我给你打包票,你孩子的眼泪就掉下来了,接着你讲的话,他会记一辈子。人一感动的时候,那个心整个打开,那个话就进去了。「孩子没有关系的,你是孝心做的,记住,『执虚器,如执盈』、『步从容,立端正』。这样的事以后就不会再发生了。」所以这个「既往不咎」是很重要的修为。
还有,朋友之间,「见有难,不生舍离」。亲戚朋友有难,绝对尽力帮助,不舍弃他。其实这个就是我们讲到朋友,第四点,「通财之义」。他经济上很困难,经济上帮助他;他能力上很困难,我们把我们会的能力、人生经验支持他,这个都是尽朋友之间的本分、道义。
我们复习一下:互相劝谏、要关怀、爱屋及乌。再来,互相赞叹,还有通财之义。在这个时代,我们学习传统文化,要有一个心境,就是孔子讲的,「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
刚刚再补充一点,朋友之间互相信任,有时候内心一些苦会告诉我们,所谓「知心的朋友」。这个时候人要有一种默契,朋友这么信任我,家里这些事情、心里话都跟我们讲,可不能再去讲给别人听。别人以后来讥笑他,他就很难在人群当中立足。所以人在朋友相处当中,嘴巴的分寸很重要。
我们今天在五伦关系当中,像今天在朋友关系,我们知道朋友应该尽这些本分,那谁来先尽本分?自己,「正己」。但是往往我们会有一个惯性,就是先要求别人,而不是先要求自己。比方说一般当父母的人,一开始接触到《弟子规》,谁学?你们好老实,你们是值得交的朋友,「友谅」,「谅」就是很真诚,不欺骗,不虚伪,很实在。所以您看我们还没学以前,很多心态偏了自己不知道。「教儿教女先教己」,怎么会是孩子先学?
我有一次在海南一所企业,跟他们的高级主管交流传统文化,安排一节课是谈管理。那我跟他们讲,「今天我们一起交流管理的课程,请问你们一谈到管理两个字,你们想到先管谁?」他们说,「管员工啊,不然管谁?」孔子不是这样讲的。「其身正,不令而行」,一定是自己先以身作则,才是管理。先管好自己,自己都管不好自己,还管别人,人家心里不服。一个主管在员工面前,「不要迟到哦!」底下的人都说,「每次都是你迟到,还说我们?」你怎么领导?
所以大家都还没学,我们学了自己先做,不能先要求别人做,不然会反效果,会闹家庭革命,到时候不要把我拖下水。你说,「我太太没学还好,学了以后每天像个警察一样,说我这个不对、那个不对,都是去听什么蔡某某那个人讲那个什么课,怎么搞成这个样子?」那你们出卖我很不够意思,你们不够朋友。所以心态很重要,要正己,不去要求别人,「则无怨」,人家不会怨你。而且你都要求自己做好,反而你的改变让他们认同;你的改变,让他们的善心起来、惭愧心自然起来,就不会有任何的不接受跟怨恨。
今天我们主要交流到,「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所以不能结交不好的朋友、不能去不好的环境,不是人这样,只要有灵性的生命都是如此。
在印度有一个国家叫华氏国,华氏国有一只白象,这只白象牠跟着军队出去打仗杀敌军,没有战争的时候,人处死刑,牠去行刑,把脚举起来,把那个人踩死。结果有一次牠的住所坏了,被火给烧了,还得要新建,就把牠移到了一所佛寺旁边住下来。结果牠到了这个佛寺旁边,每天都听到出家人在那里读经典,牠听啊听啊听啊。有次刚好念《法句经》念到「为善生天,为恶入渊」,那只象好像触电一样。结果从此以后牠熏,熏了一段时间,把牠带去给死刑犯行刑,牠那个脚升起来放不下去了,然后用鼻子闻那个犯人,用嘴巴舔那个犯人,牠出不了手了,牠的心转成善良。
其实灵性都是有感觉的,我曾经住在一个佛寺里面,每次我们要读经的时候,我有个师兄是一条狗,牠都跑去跟我们一起读经。你们有没有看过狗读经?真的,很庄严。百闻不如一见,有灵性的,牠都是有感受能力的。有一天牠忘了时间,我们开始读了,「锵」,引磬敲下去了,牠「嗷嗷嗷」跑过来,为什么?不好意思,迟到了。这个都是我亲眼所见的。而且我告诉你,我这个师兄感受能力很强,有修养的人来,牠马上感觉,帮他开道,陪着他陪到底;修养不好的人,牠装作没看到,牠怎么会没感觉?所以您看动物接触的对牠的影响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人?
好,那今天这节课就跟大家谈到这里。谢谢大家。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