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老师讲座
《朱子治家格言》学习分享(第十六集)
时间:2016-01-01 09:35 编辑: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点击:
次
蔡礼旭老师 2013/7/22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07-049-016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
我们《朱子治家格言》,上次谈到「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牲禽」。我们看到这些经句,确确实实都是一个家道兴衰存亡的关键,不可小看每一句。做到了,家就要兴旺;做不到、违背了,家就要衰败,可不能有侥幸的心理。
我们看一开始经句,「黎明即起,洒扫庭除」,早上起来做家务跟家庭的兴衰有关吗?很有关。一个家能富贵,一定是要靠勤劳才能做到。一个家孩子懒惰了,曾国藩先生说,「百种弊病」,孩子很多不好的习性,「皆从懒生」,懒惰生出来的。懒惰跟勤劳刚好是相对的,所以勤劳所产生的优点,反过来就是懒惰所产生的缺点,那这是成败的关键。
比方勤劳,我们复习一下,勤劳会有哪些优点?首先身体好,常劳动;懒惰的人筋骨都是缺乏锻炼,紧绷,所以体质非常的柔弱。所以第一个,对身体不好。对他的心理呢?勤劳的人就像一开始讲,洒扫庭除,他很有责任感;懒惰的人没有责任感。再来,勤劳的人他付出以后,可以了解到付出人的辛苦。所以习劳知感恩,他感恩心从勤劳当中生起来;懒惰的人没感恩心,对所有人的付出,不管是父母、亲人、朋友,都视为应该的,理所当然。
大家听我现在讲这段有没有觉得很熟悉,好像现在的孩子都这样,原来跟勤劳有关,不把原因找出来怎么对症下药呢?这些分析,坦白讲,我是从我父亲那一代看到的,他们确实都有这些勤劳的特质。所以懒惰就是不感恩,只是在那里消自己的福报,糟蹋父母、亲人的付出。再来,勤劳的人能够设身处地为人着想,懒惰的人就不会了。然后再延伸开来,勤劳的人,人际关系很好,处处帮助别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懒惰的人走到哪里人家都怕跟他配合,跟他配合就倒大霉了,工作都推给别人做,人际关系不好,「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所以懒惰了没有人缘。
再来,勤劳的人锻炼比较多,他的能力、他的脑筋的灵活度一定比较高,所以明白事理的父母、长者,都会引导孩子不要计较,要学吃亏。大家教不教孩子学吃亏?「我的孩子怎么可以吃亏?」吃亏是福。其实「吃亏是福」这句话要配另外一句话大家比较会想,叫「人算不如天算」,不肯吃亏的人就是很会算,他不知道人算不如天算;肯吃亏、肯承担的人,人欠你,天会还你,他的能力提升就比较大。再来,懂得承担的人,领导人一定特别疼爱,领导人怎么会去疼爱那个很计较的人来做他的左右手,他又不是脑子有问题。所以人际关系好,能力又提升得快,他哪有吃亏?最后,量大福大,勤劳的人不怕承担,肯付出、心量大,所以他的福报就大;懒惰的人不感恩又计较,又不肯承担,所以他的福气小。今天就分析到这里,再分析下去这节课就要下课了。所以我们老祖先所强调的德目不可忽略,都是家庭成败兴衰的关键。这个是勤劳。
接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就是节俭。大富由天,小富由勤俭,只要奢侈了,富不过一代,现在不是三代了,是一代都过不了了。我之前在学校教书,我眼前所呈现的不是一代不如一代而已,是一年不如一年。我们当老师,是为整个社会国家培养下一代的人才,当我看到一年不如一年,我怎么可以不深思呢?纳税人的钱我怎么领得下去?所以老师的责任要培养好下一代,父母的责任也要为祖先教育好下一代。那我们现在看到下一代的孩子德行也在下降,那父母、老师不能不深思。
《三字经》当中告诉我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个都是非常明确告诉我们,人生是有责任的,父母老师都有他的天职,就是教育好孩子、教育好学生。所以我当时候看到一年不如一年,前几天有个大学的老师跟我说,不是一年不如一年,是一天不如一天!大家可以了解到他们所看到的情况,大学里面动不动就打人了,甚至打成重伤这些情况现在都很多,为什么?小孩失教,眼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他哪管别人死活。所以现在教人,教下一代伦理道德已经到了什么程度?刻不容缓。你今天不教他可能他今天就出事了,对啊,他今天可能遇到一些事情,他就一失足成千古恨。现在打开报纸,犯下惨绝人寰事情的孩子、年轻人很多,他们真的不能教吗?是有没有遇到老祖宗的伦理道德教育啊!「人之初,性本善」,但「苟不教,性乃迁」,所以得快!得赶紧把伦理道德弘扬开来。
所以当时候我们身为小学老师,了解到孩子缺伦理道德教育,缺德了,可是又往根本去思考,不是学生缺德,我自己也缺德,我也不懂伦理道德。所以教儿教女先教自己,教育者首先受教育,而我们今天大家一起学习《朱子治家格言》,我们有感觉到每句都是兴衰存亡的关键吗?假如我们都没有这种感觉,我们会把它变成家规吗?变成家道承传吗?很可能学还是学,家里本来怎样还是怎样。所以首先,「知难行易」,你说「我学过了,我知道了」,知道的一定做到,没做就是还没真知道,哪有说知道这是存亡的关键还不赶紧去落实,不可能。学虽学了,心里想:有这么严重吗?有这么重要吗?那你可能学了五年、十年还是没有力行,没有用在家庭,成为家规,那不得受用。
所以圣教最重要的要力行,要实践才得受用。马上父母开始带头勤劳了,上行下效,你们家的整个命运就开始转。所以只要肯改变自己的习惯,尤其去掉坏的习性,比方从明天开始您就早睡早起,不熬夜,然后不睡懒觉,马上你们家的气象就不一样了。好,我也别再逼大家了,圣教领进门,修行还靠我们个人。
比方我们当下这句,「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我们真正了解到我们有权、我们有地位,反而违背天道去欺负人。所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你不能逆天行道,上天有好生之德,是藉由我们这个地位、权利,来代天行化,代天照顾人。我们福建有句话叫「陈林半天下」,奇怪了,福建怎么姓林的人、姓陈的人特别多,因为福建北方莆田有个老太太她是林家的人,这个记录在《了凡四训》当中,「有老母好善」,她家里有钱她没有欺负人,她每天做粉团帮助人,做很多粉团给谁吃?贫苦,都快饿死的人、这些孤寡的人、弱势的人,她尽力去照顾。有个人每天跟她拿六、七个,吃了多久?(众答:三年。)你们没有忘记《了凡四训》!吃了三年粉团。她这个仁爱之心是达到极处。后来有个人就跟她讲,有个修道人告诉她,妳这个善心是发自至诚的心,妳以后的子孙很有福报、妳以后子孙当官的有一升麻子之多。大家看过芝麻没有?这么小,那一升的芝麻有几颗?所以我师长有讲,当时候民国年间他在福建住过,当地这些公务员考试,林家上榜的人很多,那时候还有「无林不开榜」。你说从明朝做善事庇荫几百年,还是这么兴旺,真的有一升麻子之多。那这是仁爱心。
假如欺负人,欺负得非常严重。大家去翻历史,欺负得严重的人都是断子绝孙。比方秦朝李斯宰相,他也是用他的势力杀了不少人,他设计了严苛的法律,最后他自己被判死刑也是被自己所定的法律判死刑。
曾子有句话讲,「出乎尔者,反乎尔者」,大家听过这句话没有?出尔反尔,好像现在的意思被用偏掉了,变成一个人讲话不算数,出尔反尔。本来的意思是你讲出什么话,最后这个话还会回到自己的身上。比方你骂人,最后回来的是什么?被人家骂。这件事我在麻坡的体会最深,当时候我们在麻坡开课,麻坡在海边,当时候我们注重力行,上课当中有半天出去海边捡垃圾,学贵力行。结果我们到海边去,我远远看到,海边有种一些树,发现这个树上怎么有很多红色的、黄色的、绿色的色彩,难道是圣诞节快到了?海边装扮耶诞树,我本来远远这么一看还在那里想,后来一走近,原来这个树上挂着垃圾袋,这些红色的、黄色的全挂上去了。因为很多人把垃圾丢到那个海里,最后它又飘回来。我就想到了曾子这句话,叫「出乎尔者,反乎尔者」,天道好还,你做善事,善报都到你们家来了;你做恶事,这些恶报就要回来了。
所以「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假如有这样的正确观念再来读这些句子,就有警觉性了,那你恃势力去逼这些孤寡,会有什么结果?不只不能逼迫可怜的人,更不能去伤害这些生命。比方我们发明农药杀了多少昆虫?出乎尔者(你们要配合一下),反乎尔者,你说人类有多聪明?我不觉得人类聪明,人类要学了经典才聪明,不然都放纵欲望。本来是要杀昆虫,反乎尔者,所以所有的动物谁吃的农药最多?那你说人聪明吗?我看不怎么聪明。好多年前台湾的报导,每人一年吃的农药是二点七公斤,用农药杀牠,结果愈杀愈杀不掉,本来用一种农药,现在要两、三种加在一起,因为愈要杀牠牠求生的意志愈高,牠那个抗药性都出来了,所以农药愈加愈多。现在很多农夫喷农药喷到昏倒了,它太毒了,就昏倒了,然后农夫自己种的菜不敢吃,另外这区没喷农药的自己吃,他说,「因为城里有钱的人他们吃得起,他们有钱生病,我们没钱生病,所以我们吃这里,有虫吃没有关系。」有虫吃又怎么样?那咬一个洞、两个洞,慷慨一点嘛,布施给昆虫吃。
我这次开了眼界,我这次刚好七月三号到云南曲靖,有两场课程。曲靖就是当初诸葛孔明「七擒孟获」,又把他放了,最后诚心感动孟获这个异族的领袖,最后归顺蜀汉,归顺刘备。到那个地方去,这些历史故事都很令人怀念。所以还是用诚心去感动人,你用武力强压人,冤冤相报,没完没了。结果去了,在讲课期间我遇到一个官员,他姓施,布施的施,他是曲靖师范学院的书记,最大的官,他底下有几万学生,所以他决定要在整个师范学院推展中华传统文化,我说这个太难得了。我赶紧告诉他,在中国山西大同大学,从二00九年就把传统文化引进大学,每年大一的学生都集体培训差不多一个礼拜传统文化,孝道、礼乐这些都有上,马上这些经验就可以提供给他们做参考。刚好我们海口有所大学要全校推展,我们邀请了山西大同的李处长,是他负责整个传统文化教育,他要去演讲,我们赶紧推荐,让这个学校派人去参与这个课程,把经验传承,他少走很多摸索的路。
结果这位施书记他给他儿子取名字,单一个仁字,仁爱的仁,所以他儿子叫施仁。我说布施仁德,这个名字取得非常好。
回来的途中,云南昆明有位朱总,他种了一千亩的水梨,一千亩不小,放远望去整个山都种水梨,他说他种水梨一门深入。其实这个观念非常正确,很多人事业失败是为什么?这个也想做,那个也想做,分心了,甚至跨行做事业,最后就败了。德国人,你假如有机会到德国去,他们好多企业都两、三百年,而且都是做同一行,比方说做手表,他做的非常有经验,然后孩子接着做,都把那个技术传下去,做到顶尖。德国非常多这样的企业,就像我们中国的同仁堂,他做三百多年,他也是一门深入,而且经验传承不用摸索,那谁能轻易超过他们?
结果他种了一千亩,其中二十亩给虫吃了,他很慷慨,我现场看到,这二十亩黑黑的,因为都被虫吃,然后其他的地方都没被虫吃。百闻不如一见,人的诚心,至诚可以感通,所以《格言联璧》里面讲,「万类相感」,所有的物种、生命互相的交感,用忠心、诚心。忠是什么?忠是尽力去爱护他们、真诚的去对待他们,感通。他跟虫、跟小鸟沟通,请他们好好在这二十亩吃就好,随他们怎么吃。真的,只在那里吃。
然后我又走进这二十亩地仔细看,看到什么?虫跟鸟很有修养。比方说这一棵树,牠吃了其中一颗,牠就愈吃愈深,然后这颗旁边的不动。虽然这是二十亩地,还可以收成很多,因为牠们一咬这一颗水果了,就大家一直往这一颗咬,不去咬旁边的,还帮他们留下来,很有教养啊,他不会喀喀随便咬。这你没有亲眼看到你不相信,我真的亲眼看到了。所以说这万物都是有灵性的。人真正明白这个真相,天地人三才,要代天行化,去爱护万物。你愈爱护万物,万物也爱你。我想,他们那个其他的九百多亩为什么长这么好,那些鸟肥水不落外人田,一定粪便都要大在这些其他的田地上,要报恩阿。
刚刚跟大家讲到,出乎尔者,反乎尔者,历史当中秦朝的李斯,最后死在自己设的法律。而且因为他杀害太多生命,最后他也短命,被腰斩,而且他的孩子跟着他一起腰斩,所以断子绝孙。那这些历史,历史是一面镜子。「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每个人要出门前照照镜子,要庄严的去对待别人。「以史为镜」,你从历史为人生的借镜,「知兴替」。
刚刚跟大家举的断子绝孙的例子,就是衰败了。范仲淹先生施仁爱于众生,那他就兴旺了,他不只没有恃自己势力高去压迫别人,他是因为他的权、他的地位更好的去照顾好天下的百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以他的子孙八、九百年不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那从这个历史我们就深刻体会这句,以至于所有的经句都是家道兴衰的关键,我们由这样的信心、认知,再来学每一句,就不会把它轻忽过去了。
我们看下一句,也是关键。
【毋贪口腹而恣杀牲禽。】
这个『毋』,就是不要。不要因为贪一时口腹之欲,『恣』就是放纵,任意的杀害牲禽。『牲』,我们说牲口,牲口就是牛羊;『禽』是家禽,是指鸡鸭,是家禽。其实我们看到『毋贪口腹而恣杀牲禽』,有没有想到《了凡四训》哪一段?「上帝好生,物皆恋命」,所有的万物都是贪生,很怕死亡,尤其死亡前的那个痛苦,所有的人生命都会非常的恐惧。其实我自己之后就是吃素食,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有一次在切柳橙,这个柳橙表面滑,我这刀一时间没掌握那个力度,就滑掉了。本来是要切柳橙,最后切到自己的食指,当时候整个头皮都麻了,痛的满屋子跑,不到一公分的伤口,痛得受不了,现在想起来还痛,这个叫痛入骨髓。当我在那里跑跑跑,我突然想到一幕。所以有时候人学什么东西,因为我的悟性比较差,当时看的时候还没悟到,切了一刀才悟到。我想起什么呢?我曾经看过一个影片,就是看人家杀猪,然后那个刀就直接切在猪的这个部位,然后血就喷出来。我就突然想到那一幕,我说那把刀下去起码五、六公分那么厚的伤口,我这才不到一公分就痛得死去活来,所以从那天开始我就不忍心再吃肉了,因为自己亲身已经深刻感觉那个痛。
所以再看《了凡四训》这段文,「杀彼养己」,杀牠来吃、来养自己的身体,心里不安,「岂能自安」。因为当牠被杀的时候,「既受屠割」,就被割,痛啊。我记得其中有一幕都是印象深刻:有一只牛被宰,没有断气,那只胳臂被切的还没断,那只胳臂在那里晃啊晃,然后牠自己被铁钩吊着,觉得很可怜。结果被宰割以后,「复入鼎镬」,又放进去煮,而且那放进去煮的时候有时候都还没死。
我这次去听到一个人跟我讲他的朋友到非洲去做事业,那非洲有一种动物很多,不知道大家听过没有?叫穿山甲。非洲当地的人要表示热情,所以觉得这个中国人来了,就抓穿山甲要给他吃,结果拿了一只穿山甲,这个穿山甲卷曲着身体,他就把牠放在火里烤,想牠死了就继续烤。结果烤了好久,整个牠的皮、壳全部都烧焦了,牠还是卷曲着不放,当下旁边的人就一直扯牠,还是扯不开,最后放弃了。因为这样子煮不全面,就放弃了,就把那只放在旁边,抓另外一只来烤。结果这么一放下之后,突然牠就打开,打开以后有只小穿山甲就快速的逃走了。原来是一只母穿山甲,紧紧把自己的孩子完全包起来,他们都看不到,抱在怀里,被烤到整个身体都已经烧焦了,牠还是撑着那口气保护自己的孩子。所以那个中国人看了之后也吃不下去了。
我们要了解生命、动物,坦白讲,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仔细去观察,比方说狗、猫,你们看过牠的眼睛没有?牠们的眼睛跟人的眼睛差多少?你们有没有看过牛的眼睛?有吧。跟我们人的眼睛差多少?没多少吧?眼睛是灵魂之窗。你再看一只母狗生产,当那些小狗依偎在牠身边在吃奶,牠的眼神,那种母爱跟人类差多少?不一样吗?只是牠的身体跟我们不一样,灵魂,灵知是一样的。孔子告诉我们,「精气为物,游魂为变」,人有灵魂,孔子强调这点。所以身体不是我,身体是灵魂暂时待的地方,我们就说住在这个身体里面。就好像我们今天穿的这些衣服,请问大家,衣服穿坏了怎么办?怎么办?有人说补,对,你们学了《朱子治家格言》,比较节俭,是吧?补、补、补、补到最后真的没法穿了?当然换一件嘛。所以衣服不是我,衣服是什么?我的衣服,是我所有的衣服,用坏了当然要换一件。
我的身体,那身体也是工具,用坏了,人最多用个一百年,那已经算很长寿了,坏了当然不能用了,那要换一个身体。那请问大家,你们要换什么身体?有没有人喜欢去做猪?那就堕落了,沉沦了,灵性堕落了。但是诸位冷静看看,人不学伦理道德,都是以人的身体去做畜生的事情,那他这一生哪有不堕落的道理。所以人要冷静,灵魂不会死,所以人这一生要努力什么?努力带得走的,身体都带不走,身外之物怎么带得走?所以人这些问题想通了,就不会花一生的时间,去汲汲营求那些带不走的,然后搞得自己得失心很重,什么都留恋、什么都贪爱、什么都攀比,把自己的灵魂搞得累得半死,搞到一天都笑不出来,是吧?
小孩子一天笑一百八十次,人成年以后一天笑七次,就愈活愈笑不出来。人是要真正追求幸福快乐的,怎么愈活愈笑不出来?因为他走错路了。人生不是以享乐、贪欲为目的,愈贪愈求不得苦;人生应该以服务为目的,为善最乐,助人为乐。我讲这句话你们应该相信吧?我看在座有一半的人曾经见过许哲女士,大家回忆起来没有?你们要配合一下,人该想起来的要想起来,该放下的要放下,不该放下的放下叫老年痴呆症,这些美好的要谨记在心,起而效法。人家活到一百多岁那个笑容多灿烂,一天我看也是笑一百八十次,是吧?还有我们朋友问她,妳怎么这么快乐?她的回答多有意思,她说,「哈哈哈」,就是叫我们笑对人生你就快乐了。她连话都没讲,就笑三声就回答你的问题。人家不只慈悲,还有智慧,为什么?智慧从哪里来?烦恼轻,智慧就长。烦恼为什么重?都是自私自利,当然烦恼重了,我要贪、我要生气、我要傲慢,怎么会有智慧?全部被这些贪、瞋、痴的习气牵着鼻子走。没有「我」了,念念为人想,烦恼就愈来愈减轻。(每一次音乐响起都是最重要的重点。)要福慧增长,没有别的,念念为人着想。
所以看到不杀害生命,就想起这次听到这个穿山甲的故事,省思到所有的动物都爱牠的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给我们的教诲,亲爱自己的父母、亲人,能够推己及人去爱别人的父母、爱别人的亲人。其实很自然的,你非常尊重你的父母,你是发自内心的,当你到你的朋友家,人家说:「你好,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家父、我家母。」你听到父跟母,什么感觉?马上你对父母那种恭敬的心就起来了,这是很自然的。
我记得我自己到朋友家,朋友一介绍,「这是我姐姐」,我马上对姐姐的恭敬就起来了。所以老祖先讲这个话,他都是过来人,他通达人性。「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每个人都怕死,有生命都怕死;每个生命都有它的伦理,牠也有牠的父母、牠也有牠的孩子,假如我们轻易杀害牠的生命,甚至于让牠母离子散,当我们常常让生命母离子散,请问我们会得什么结果?「如是因,如是果」,所以我们现在的人不明这些事理,都会觉得我的人生怎么这么惨,上天太不公平了。其实这样的念头还是不明理,而且罪加一等,加什么罪?怨天尤人。老天爷这么慈悲,我们还常常抱怨他,这有罪过。
一个人什么罪过很重?埋怨父母罪很重;埋怨天地,因为天地滋养我们,我们还怨它,罪很重;埋怨师长;埋怨领导,领导照顾我们;埋怨国君,一个国家的君王,这个都是比较重的罪过。所以现在人造的业,不知道比以前的人多多少倍,就是光是这个念头造的业就不少。
大家想一想,以前的人哪有怨父母的?哪有怨师长的?哪有怨自己国君的?《论语》里面讲,「事父母(侍奉父母)几谏」,谏是劝谏,看父母哪些不妥,有哪个征状赶快劝父母。「见志不从」,看父母不是很能接受这个劝谏,「又敬不违」,还是保持恭敬的态度,不要忤逆父母。「劳而无怨」,就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劝是很辛苦,但是没有丝毫的怨言,因为我们的生命来自父母,没有父母哪有我?「劳而无怨」,这是对父母的态度。
大家再想一想,《了凡四训》讲的,「爱敬尊长」,尊长,父母、长辈都是。「家之父兄,国之君长,举凡年高」,年龄长;「位高」,位置高;「德高」,德行比我们高;「识高」,见识比我们多,「皆当加以奉侍」。你面对这样的长者,你都要恭敬对待。「在家而孝顺父母,使深爱婉容」,你看心地多柔软,柔声下气;现在,一言九「顶」,所以现在的孩子都不懂,父亲是天,一言九顶,每次顶天顶几次?那你说现在的孩子怎么会有福报?你不教他做人,一天不知道要折多少福。老师假如不教孩子孝道,那不叫办教育,因为大根大本都没有抓住。没有父亲顶着这片天,我们怎么可以生活无忧?父亲每天在外承受多少考验跟压力,回到家又不可能给孩子吐苦水,是不是?父亲面前都要装得很有威严。
父亲有时候确实承担的压力太大,有时候情绪会起伏、会发点脾气,我们当子女的人不能体恤父亲的辛劳、他所承当的压力,反而还顶撞、发牢骚,这个都不妥。当然,这时候当母亲的人也很重要,要让孩子理解父亲所承受的这一切,不然现在的孩子只会挑剔、只会抱怨,根本无法了解一个父亲的辛酸,承受的重责大任。
这事实上是我自己出来赚钱以后,对父亲那种感恩的心愈来愈强。但是,不要等自己会赚钱了才这么想,俗话说:「养儿方知父母恩」,我看来都有点晚了。养儿都二三十岁、三十几岁了,「手抱孩儿才知父母时」,这个我们闽南话讲的,手抱孩儿的时候,才知道父母当初也是这样一把屎一把尿把我们养大的。
所以人现在很可怜在哪?现在最明显的现象:拜金、追名逐利变成他人生的目标;纵欲,放纵欲望。现在青少年堕胎的情况太严重了,所以现在不是杀害动物而已,杀害自己的亲生骨肉,有多惨,不明理。所以教育孩子要戒贪,还要戒杀。戒贪,不然他以后不能廉洁有守,所以「物虽小,勿私藏,茍私藏,亲心伤」,戒贪,贪念不可增长。大家注意看,老祖宗创字给我们启发,贪字跟什么字最像?贫。贪者近贫,跟贫穷就愈来愈接近了,他会一点一滴把他的福报给折掉。再来,戒杀。一个孩子从小不懂得爱护生命,昆虫、鸟类、蚂蚁,一看就杀了牠们,这个孩子怎么可能会长寿?「仁者寿」,不仁当然是夭折,这个道理不难推断。我待会跟大家举很多实际的例子让大家了解,古今中外都是这样。
刚刚跟大家讲拜金、享乐。我给大家念这段,更重要的是什么?父母要反思,我们自己的人生方向是不是也往这里走?那你往这里走,孩子一定是跟着你,不可能偶然。东北有句话讲,「老猫房上睡,一辈传一辈」,你上一辈的价值观就传给下一代,所以一定要先自我教育,才有可能教育得好下一代。
第三个严重的现象,叫极端个人主义。我们的下一代现在谁摆第一位?「我」。谁摆第二位?「我」。谁摆第三位?「我」。有没有这个现象?自私自利,不为父母,不为家人想。所以传统的东西,老的东西要保存下去。请问大家,你现在家里是三代、四代同堂的请举手?这个问题这么难吗?这么少啊?同胞们起来、同胞们起来。
我是因为从小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我知道三代同堂的好处。我可以斩钉截铁告诉大家,我没有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我就不可能有现在处世待人的态度,我就不可能这么念念为老人想。因为不跟老人住,一个月、两个月才回去看一次,这个怎么可以内化?很不容易。除非你良苦用心,常常带孩子回去看望老人、照顾老人,常常让他去孤儿院、去老人院,去照顾、去长养他的仁爱心,不然很困难。孩子不是你讲一堆大道理他能体会,他理解力还没那么高,他要怎么样?亲身感受、体验。
我们从小看父母就是这样子照顾自己的爷爷奶奶,所以回到家,我记得我念大学,一、两个月才回家一次,东西一放,第一个动作就是上楼去跟爷爷奶奶问好,而且我可以感觉到爸爸妈妈最高兴。我现在出门在外了,更长的时间才回家一次,但回去也是一样,都是看爷爷,我爷爷今年九十五岁了。所以这就是我亲身感觉到三代同堂好。
什么更好?大家庭更好。以前大家族少则七、八十人,多则两、三百人一个家,还有明朝郑濂「天下第一家」,他们家超过一千人。我们现在三个人住一起就吵架;两个人还呕气打冷战;一个人还自己打墙壁,自己跟自己生气。你说这种做人的态度跟一百年前的人就已经不知道差得多远了。旧的东西不要轻易改,一改就麻烦来了,因为古人的智慧比我们高,它留了几千年我们偏改它,「弃常则妖兴」,几千年不改叫常道,你一改它问题就出来了。我们以前都是教伦理道德,五伦八德,你现在不教了,下一代乱七八糟。以前取人才,孝廉两个字是核心,现在你以学历来取人才,贪污腐败一大堆。你还是不能改,要举孝廉!孝才有德的本,廉洁他就不贪污,做人做事的根本都抓到了。所以《朱子治家格言》这些句子,全部都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不能乱改变。
怎么今天都讲这次的见闻给大家听?也是告诉大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更要阅人无数,在接触到这些人事物的时候,增长自己的见闻,尤其「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我遇到了大家应该比较熟悉的一位孝子,大连的王希海老师,我当时候看到他的事例非常感动,他照顾他中风的父亲二十多年,照顾到八十岁他父亲才走。我还没见过他本人的时候,我们南京居美馨马老师就跟我说,因为他们常邀请王希海老师去讲课。他说他站在王希海老师身边,没跟他讲一句话就觉得想流眼泪。我说,孝子的磁场这么强?也对,《孝经》说,「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你可以感觉到他那颗心就会很感动。
所以我这次是百闻不如一见,不只亲近王老师,还听了他讲一堂课。他在讲课的过程,一句经句都没有,可是他讲的每句话都跟经句相应。为什么相应?因为经典是圣贤人的心、化成言语讲出来,所以只要他的心境跟圣贤人相应,他讲出来的话一定跟经典相应。虽然他没有「子曰、子曰」,没有《朱子治家格言》,但是真的,古圣先贤的经典不是他的创造发明,那是他真正契入的心境然后讲出来的话,一定跟这个心相应。
他讲到他照顾他的父亲,他从来没有一个念头说:「我要再坚持,我要再坚持一下;我好辛苦,我坚持好久了。」他说,他连一个这个「坚持」的念头都没有,有坚持,就已经有想到自己了,「好累,我得坚持,我得坚持」,想自己了。所以他照顾他的父亲,他的身体愈来愈壮,为什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们都很可能听到王希海老师的事情说,「那他多辛苦,铁定活得很累。」那是我们的想法,因为我们不是至孝的孝子,我们是付出一点,就已经有点舍不得了。他是什么?倾其所有,奋不顾身,没有一个念头想自己,是用这样的心境去照顾他的父亲。所以这样的人是非常欢喜的,为什么?跟他的性德完全相应。他说,他看到他的父亲睡得非常安稳,他非常高兴,因为他的生命来自于他的父亲。他说,连坚持的念头都没有,只要一个为人子女的人开始想:「我付出那么多了,我还要坚持多久?」这时候紧接着他的抱怨就跟着来了,人心就开始变化了。
所以我的感觉,他契入的是什么?孝子心中只有父母,没有其他,他根本没有其他的念头,他就是念念想着怎么样让父母欢喜、怎么样让父母舒服。大家从这里再回想二十四孝,全是这样。大家看「子路负米」,我们光想子路负米走一百里,那个米那么重,扛在身上不知道要走得多喘!那是我想的了。子路呢?他哪有辛苦?他扛得欢欢喜喜,边扛,「好不容易可以让我父母吃上白米了。」他没有「自己」就不累。「我好累,我好辛苦」,辛苦跟累从哪里来的?自私自利来的,「我」来的,没有的时候就没有那些东西。
后来子路当了大官,「钟鸣鼎食」,所有丰富的食物摆在他的面前,他流眼泪吃不下,「我的父母已经死了,这样的饭菜不如我当初百里负米那个米香、那个饭好吃。」他看着父母吃得这么高兴,他就乐。古今的孝子皆如此,包含我们看「黔娄尝粪」,他当官,好不容易,功名利禄世间人多难舍。大家看现在的社会,谁是老大?家里面谁钱赚最多,谁就老大,连父母、长辈都要给他面子,好久没有回来看爸爸妈妈,「他做生意忙」,这都变成好像很合理的借口了。拿回家的钱比其他兄弟姐妹多了,回来讲话特别大声,对父母都傲慢了。可是古人呢?黔娄梦到父亲生病,梦到而已还没确定,但是父子连心,马上就把官位辞掉不干,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来,果然他的父亲生病。医生说,治不治得活只要尝他的粪便,苦的就还有救,甜的可能就救不了。才讲完,马上就去尝粪便,他哪有想自己?还嫌脏?没那个念头。孝子真的没有那些念头,才叫孝子。结果一尝甜的,马上当天晚上对天祈祷,折自己的寿命给自己的父亲。
王希海老师,他正值二、三十岁,正是发展他事业的时候,他完全没有那些念头,全心全意照顾他的父亲。而他照顾他的父亲,照顾到父亲的一个表情他就清楚他的需要,甚至于父亲有次发高烧,医生怎么检查都发觉不到原因,他自己作梦就梦到自己爬阶梯摔下来。连作梦摔下来都要联想跟父亲生病有关,他说摔下来一定是脚受伤,他马上仔仔细细找他父亲的脚,果然长了一个小的脓包,就是因为那里在发烧。如果还找不到,可能父亲命就没了。
所以孝悌之至真的会感通。他帮他的父亲吸痰,我光想那个动作都觉得难度很高,是不是?你说一个吸管进去也很怕去插到他的气管,你说一个孝子心的柔软都拿捏到恰到好处,然后抓住那个时间点就把父亲的痰吸出来。因为怕那个痰一下子哽住气管就断气了。他的母亲感叹说:「连我对我的丈夫都做不到这样。」
王希海老师他的父亲二十几年来皮肤光滑。有次医生给他父亲诊断,问他:你父亲中风多久了?他说十多年了。那个医生很生气,因为他觉得他很专业,「十多年的中风病人皮肤不可能这样,你骗我!」结果后来这个医生去把他的病历调出来,看了之后把那个病历拿到王希海老师面前,流着眼泪说,「你照顾你父亲的能力可以给我们医院的护士上课,你照顾得太好了,怎么可能照顾到皮肤这么光滑?」因为他每半个小时帮他父亲翻身一次。你说方法在哪?有孝心就有方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他就想到把自己的手伸到父亲的腰间,因为刚好凹进去,他的父亲八十公斤,所以他的手穿过去以后,父亲的身体压在他的手上,半个小时他的手就整个麻掉,他就会醒过来。一醒过来赶紧翻身就不会长褥疮。只要躺在床上的病人一长褥疮,他会煎熬痛苦,要站也不是,要躺也不是,因为就一个破洞在这里,每天睡都睡不好。他觉得让自己的父母长褥疮是子女的耻辱、不孝,没有能体恤父母。他这个方法还是自己体会出来的,为什么?念念为父亲着想。
他在医院里就很感叹,他说看到父亲已经三天不排便、四天不排便,居然儿女没有任何的动作,只是等着医院看怎么样。好像很孝顺,把父母带到医院去,好像很孝顺,就好像我们拿钱回来好像很孝顺。孝顺表现在哪?有没有感同身受父母的心,那才叫孝顺。假如能体会父母的辛苦,都三天、四天不排便了,有多辛苦,我们马上就有感觉了。他马上采取行动,虽然医生护士不管,他就开始揉他父亲的肚子帮助蠕动,然后用热的毛巾热敷,然后又在肛门处热敷,最后他的父亲就排便了。那个大便排在他的手上,他非常欢喜,父亲终于解决这个痛苦。所以一个人手上能够握到自己父母的大小便,那是你人生的福报,因为你还了父母一把屎一把尿把你养育成人的恩德,你是最有福报的人。
这我也感谢我的母亲。当时候,我的外公生病,母亲、我这些大姨、阿姨们轮流照顾,有时候老人家大小便失禁,这时候母亲他们就会讲,你能够握到父亲的大便,那都是你的造化,代表你有还这些恩德。父母帮我们一把屎一把尿,哪有嫌弃过我们?看到我们排便正常,都是一份喜悦。那我们也要以同样的心来回报我们的父母。
那天,我觉得老天对我们很爱护,好像很多好事都被我看到。那天我们有个当时候二00五年底我们一起学习的一位郑老师,他刚好就住在南京去看我,又遇到王希海老师,当面感谢王希海老师,「我就是听了你讲的,如何照顾父亲,我父亲生病的时候,我也是这样帮他排便。」后来他的父亲本来不学传统文化,他这么样尽心尽力照顾他父亲,最后他父亲临终之前就跟他讲,「你希望我做什么,我就做。」这是他照顾他父亲照顾到非常感动。「所以现在你要我吃什么,要我做什么,我都听你的话,照你的话做。」
经典里面讲,「孝子不匮,永锡尔类」,我所遇到的这些事情都证明这些经典讲的是真实不虚的。一个至孝的孝子,他的孝行不会中断,反而他的孝行会一直传下去,会影响世世代代的人。而且这个「锡」跟「赐」相通,反而赐给人类、赐给后代福报。为什么?他的孝心感动了当时候的人,当时候的人都有福报,开始懂得孝顺父母,他就有福了。我们读二十四孝,坦白讲,我常常看二十四孝,都感动得流眼泪。所以一个人有烦恼的时候,把二十四孝拿出来翻一翻,烦恼就没有了,惭愧心起来,差他们差太多。
王希海老师所讲的事例,马上就让很多人去行孝,不是「永锡尔类」吗?而且他那堂课讲完,本来是说让在座的,刚好我这堂课参与的是一百多个校长跟幼儿园老师,我当时候去很欢喜。为什么?我看到的不是一百多个校长跟幼儿园老师,我看到多少人你们知道吗?我看到的是一、二十万的学生,因为他们背后的学生有一、二十万人。少的几百人,多的上千人,他们都认同了中华传统文化,那回去一、二十万学生不就受益了。而且他当校长不是当一年、当两年,我看很多四十几岁的很可能当十几年,是吧?那我们跟他们结缘,不就赚翻了?
所以我跟我们同仁讲,能够来推展传统文化,真的是福气啦!这是人生的福气,不然你做其他的事业要跟这么广大的人群结缘也不容易。而且人要多发愿,你一发愿,你的愿是真的,以后一定会感来好的因缘。我当时候是到台湾的桃园女子监狱讲了一堂课,震撼我的内心。这些服刑人员,在台湾称同学,都是女的,我在讲课的时候还有一个小孩在那里,因为那个同学入狱的时候是怀孕着,所以那个孩子是在监狱里面生出来的,就在监狱里成长,看了也很心痛。结果两个小时讲下来目不转睛,我为什么震撼?假如她的父母跟幼儿园小学,她成长过程的老师教她伦理道德,她今天会不会在这里?不会。
所以她们犯错了,家庭、学校、社会要反省,我们没有教她做人。两个小时目不转睛,我有时候还打瞌睡,我还比不上她。我后来跟她们讲,我说诸位同学,你们学习的态度能保持今天的样子,你们这一生不成圣贤都难。我看她们听了笑得很开心,跟她们一句话期勉,「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所以我当时候的震撼就让我感觉她们好可怜,假如能让这些监狱的服刑人员,都能遇到传统文化,不知道有多好,起了这个念头。
后来几年以后,我就一起参与海南省监狱系统,传统文化进入监狱的这些因缘,后来海南省监狱系统的经验,它编的书籍又成为全中国的教材。我们这个心愿,我们也出到力气了,有愿必成,「人有善愿,天必从之」,老子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所以大家要勇于发愿。
我有发这个善愿,我就跟这些监狱的同学结了缘。我到大学去演讲,他们也是目不转睛,我就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到大学去讲课。结果这次我从南京飞广州,我就看到中山大学大一的新生要入学以前,要先做三十个小时的义工,然后要进大学以前要先学《弟子规》,在家自己要先学。
刚好去年十月我到山西大同,他们二00九年就进大学,大一新生全部都学传统文化。刚好二0一二年十月大学生又进来,我们受邀去讲课,结果拍成录像以后,现在这些录像带在大学里都在流通,又满了我的心愿。我人不能去,但是光盘去了,也满了我的心愿。所以人有善愿都可以满,你们要勇于去发愿。
我出生在一个教师的家庭里面,我父母都是师范学院毕业、我的二叔初中老师、二婶小学老师、我的三婶师范学院毕业、我的姑姑小学老师、我的姑丈大学老师、我的大堂弟夫妻小学老师、我的二姐大学老师、我的…,所以我就觉得我对教育界也有责任,我从小长大,我母亲领的都是公务员的薪资,就是做老师领来的,所以我要对得起台湾,是吧?还要对得起教育界。但是我这几年已经离开小学了,就有点遗憾,但这次他们也是全程录像,而且他们是一个教育部底下的课题,录像下来以后,就在这些课题底下的学校都会以这套光盘去学习。我们的一个心愿又可以满,所以大家要勇于去发愿。
刚刚跟大家讲到我们尊重生命、尊重动物的伦理,不要让牠母离子散。首先我们假如能体会《了凡四训》这段话,就不愿意去伤害生命。「杀彼养己,岂能自安?且彼之杀也,既受屠割」,宰了它,有的还没断气,「复入鼎镬」在那里煮,「种种痛苦,彻入骨髓」。所以「己之养也」,我们今天吃东西,你所有的山珍海味一过了舌头,这个三寸舌就没味道了。其实现在整个营养界研究出来,吃素食的营养远远超过吃肉的营养,而且现在肉食都有很多毒素在里面。为了健康,其实不应该常常吃众生肉,吃下去就没味道了,「蔬食菜羹尽可充腹」,何必要杀害牠的生命,损了自己的福呢?而且这些生命都有灵知,都有灵魂,你杀了牠以后,牠那个怨气还在,牠可能会想要报复、会讨命,这样就不好。
我们下一次讲一个几十年前发生在台湾的真实例子,杀害了八条狗的命,最后自己家连死了五个人,这个都是在台湾的记载当中有的。
好,那今天先跟大家讲到这里。因为这个故事很精彩,你们下次就会来,不会缺课。谢谢大家。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