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老师讲座
《朱子治家格言》学习分享(第九集)
时间:2015-12-20 15:35 编辑: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点击:
次
蔡礼旭老师 2013/5/13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07-049-009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
我们《朱子治家格言》的课程,上一次是谈到「莫贪意外之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莫饮过量之酒。】
我们看到经句当中这个『莫』字,就劝我们这些事情不可以做。所以我们学习圣教,要形成判断力,有智慧可以判断是非善恶,还有利害。什么东西对自己有利,要懂得亲近,懂得掌握;什么事情对自己有害,决定是要把它放下,要避开它,不能惹祸上身。所以这个是知好歹,知利害。所以这些句子,很可能我们假如能奉行,那人生避开很多灾祸;不能奉行,可能要感召很多灾祸。你说贪意外之财,我们上一次讲到的,取横财必感横祸,「如漏脯救饥,鸩酒止渴,非不暂饱,死亦及之」,贪了意外的横财,一定是感得灾祸,不可能有侥幸的。
那今天讲的,这个「饮过量之酒」,没有节制的话,其实我们很冷静来考虑,酒喝多了,人就不理智了。首先第一个,一定会伤到自己的身体,有很多病都是喝酒喝出来。包含不只身体受损,很可能一身的名节,因为喝醉酒、说错话,丑态百出,立名于一生,一生的名节就喝了一场酒,胡闹,就毁掉了。还有包含与人饮酒,父母、家人提心吊胆,他的健康、安危处处在担心。以至于在历史当中,很多君王就是爱喝酒,把国家都给毁掉了。
而古人很慈悲,对于「莫饮过量之酒」,对于酒喝多了的危害,有非常多的提醒,希望我们能引以为戒。像《太上感应篇汇编》当中就有提到,古人他在礼请亲朋好友,他喝酒是很有节度的。一开始跟客人敬酒,而且那个酒杯,古代酒杯的制作,它本身那个杯子上面有两根柱子,等于是说,这个酒喝得太大口了,杯子上面那两根细柱子就要插到自己的眼睛,所以就是不要喝太多,小心把眼睛都给喝瞎了。所以这个酒杯当中也带有很好的教育意义,不能饮过量之酒。所以需要冷静的思考,假如喝酒没有节度,喝醉了,整个行止疯疯癫癫的,包含行为可能不合礼法,包含很可能当下骂人,甚至于讲人家的隐私,这都可能跟人家结怨,甚至于引来杀身之祸。在《汇编》的故事当中,都有举到实际的例子,你讲人家的隐私,人家可能恨之入骨,就可能危及你的生命。但是这都是喝醉以后不理智,才做出来的行为。有的喝得不胜酒力,走在路上就醉倒在路边,尤其天气寒冷的时候,很多人就因喝酒然后睡倒在地,之后就丧了生命,因为都是零下的温度。那连命都没有了,那他家里的人可能就抱憾终身。
而现在还有一点更严重的问题,就是喝酒驾车,他不只伤害了自己,他危及了大众的生命安全。我们曾经听到,甚至于因为自己驾车,伤及很多人的生命,它失控了,车子撞倒很多人,多少家庭悲痛欲绝,就是因为贪喝酒。所以现在法令对于酒后驾车的刑罚都非常的重。
那当然除了自己不能饮酒过度,当然最好是不喝酒,而也要劝别人饮酒要有节度,甚至于只要大家聚会,开车的人决定不能让他喝酒,不然到时候他造成的错误、造成的伤害,可能都是大家一生的遗憾。这个也是本分、责任。甚至于面对我们的晚辈,都应该教育他「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让他从小养成一些好的习惯,不要染上恶习。喝醉酒的人不理智,可能会触犯法律,可能以下犯上,久而久之这个饮酒的习性重了,很可能德行就愈来愈差了,败坏了自己的名声。可能当官的人,最后都当不成了,他的上司不信任他了,或者出了事,就被免职了;然后耕农的人可能就荒废田地,不耕作了;包含做生意的人,很可能都会做失败,最后血本无归。这些都是喝酒可能造成的结果。而且尤其,喝酒一般会让人的欲望,淫欲的欲望很强。而喝了酒,他本身整个心火就在炽热,这个时候淫念又发起来,那就很难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且人喝醉酒之后,欲望又增长了,又行房的时候,整个五脏反复,一定会得病,而且得了病都很难调养。
这些害处在佛门《大智度论》,列出了饮酒可能造成的过失,列得很详细,列了三十二条。其实我们看了,能深刻体会到龙树菩萨非常的慈悲,这三十二条,主要就是人喝酒以后,他就不懂得节制了。
「心无节限」,这是第一点,就开始掌控不了自己的行为。
第二,「财物虚竭」。很多喝酒的人最后都是穷困潦倒,他爱喝酒都不努力工作了,每天喝酒度日,最后就可能没有立锥之地,财物虚竭。
第三,「众病之门」。喝酒伤身、伤肝,最后惹来一大堆病。
「斗诤之本」。喝了酒不理智,跟人家起冲突,很多命案跟喝酒有关。喝了酒脾气很大,之后就互相争斗、残杀,就很难收拾。
第五,喝了酒「裸露披跣,同于牛马」。喝了酒,穿衣服不守礼节,裸露身体,甚至于把脱下来的衣服披在肩上,这看起来都没有人的一种威仪了,就同于牛马,跟畜生那种形象差不多。
第六,「傞舞骂咒,人所憎恶」。喝醉酒,在那里乱跳舞,还骂同座的人,惹得别人的讨厌。
第七,「应得物而不得」。本来应该得到的福报、财物,得不到了。他损了德,福就没了。
第八,「已得物而遗失」。本来他的财物,常常容易遗失掉,迷迷糊糊,很可能常常遗漏东西。
第九,「匿事尽说,醒则追悔」。一些隐秘的事情,酒后乱讲,结果醒过来了之后,后悔得不得了。他把朋友的隐私讲出来,可能好多年的交情就撕破脸了,所以当然醒过来,非常懊悔。
第十,「醉中多失,醒则惭愧」。喝醉酒的时候失态了,醒过来就非常不好意思了。
十一,「身力软弱」。他的身体素质愈来愈差,柔软无力。
第十二,「面色变换」。喝酒他假如喝多了,必然是伤了身体,他的脸色愈来愈差。而且喝酒的人,情绪掌控不好,常常可能会乱发脾气。大家有没有接触过喜欢喝酒的人?很可能那个脾气是变化无常。
第十三,「心智迷惑」。所以佛家有讲,饮酒失智慧种,杀生失慈悲种。人常常杀害生命,他就失了慈悲心了;常常饮酒,迷迷糊糊,没有理智就失了智慧种,所以他心智常常都是迷惑的。
第十四,「智慧蒙蔽」。
第十五,「不知敬父母」。所以很多人假如喝醉酒,对父母忤逆,甚至还骂父母,这种罪业是非常严重的。有一个读书人,他很用功读书,也很用心改过,结果,功名还是考得不理想。刚好遇到个高人,告诉他。因为他觉得,我也是很认真行善,怎么还是不能顺利考上功名?这个高人就告诉他:你小的时候,你父亲教诲你,你不高兴还瞪了父亲一眼,所以这个罪业不好消。因为我们的生命来自父母,还不知感恩,还狠狠瞪父母一眼,这个要深深忏悔,才能够慢慢消除掉。所以喝醉酒的人再对父母无礼,这个人的福报就折光了。
第十六,「不知敬鬼神」。举头三尺有神明,喝醉酒的人胡言乱语,都是触怒鬼神。
十七,「不知畏人言」。他失去恭敬心,不知敬畏圣人的教诲,不知敬畏领导,甚至不知敬畏国家元首的话,还乱骂领导者,乱骂国家元首,这个造罪都重。
十八,「不知畏王法」。国家规定的法律不敬畏,还触犯。
十九,「朋党酗虐」。就是喝酒感来狐群狗党,胡闹酗酒,可能到最后统统犯法,被绳之以法都有可能。所以这个《朱子治家格言》里面也讲,「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你都跟一些坏习惯的人在一起,必然最后很可能你无心犯罪,就被他们一伙人带去犯了法,也需要被判刑,变成同伙,这个都有可能发生。比方说他们去抢劫,不是你抢,你是同伙,还是要判刑。
第二十,「疏远贤善」。好喝酒的人,他就很少能够主动去亲近善良贤德的人。
二十一,「无惭愧」。
二十二,「易暴怒」。脾气大。
二十三,「不守六情」。这六情是喜、怒、哀、乐、爱、恶,他控制不好自己的这些情绪。
二十四,「纵色无度」。放纵色欲,不知节制。其实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真的有孝心的人,真的有情义的人,都能时时提醒自己,伤了自己的身,其实就是伤了父母,伤了爱我们的人的心,不能够这么做。
二十五,「恭人摒弃」。本来恭敬我们的人,慢慢很失望,就离开我们。
二十六,做事都不小心,然后狂妄不避讳。
二十七,「俾昼作夜,事业都废」。他喝酒喝到白天也在喝,也在醉,事业就废掉了。
二十八,「犯名教罪」。名教指儒家,特别重视伦理道德的教育,喝多酒,行为不合礼法,都触犯了圣教的教诲。
二十九,「弃舍善法」。就不愿意遵循善法去行善。
三十,「远离涅盘」。就是远离解脱,他的欲望愈来愈重,就不可能道业有所成就。
三十一,「种痴狂因」。他就种下愚痴疯狂的这个因。
三十二,「身坏命终,堕于恶道」。然后,他这些财物,他本身的名利财物都很容易就破坏掉。这个是在《智度论》当中给我们整理的,喝酒不节制,三十二个坏处。
而怎么来提醒自己,要节制不要放纵呢?有一个读书人叫陈镐,他本来很喜欢喝酒,他还在山东当提学,结果父亲去世前的遗书,就要他戒酒。当然他还有一份孝心,就自己命工人做了一个小酒杯,然后在酒杯当中刻字,刻了八个字:「父命戒酒,止饮十杯」。小酒杯,父亲命令他要戒酒,所以只喝十小杯就不能再喝了,那这个是一个节制自己的方法。
不只自我的节制,包含一个家庭当中,饮酒有节制应该也是一个重要的家规。在浦江这个地方,在浙江省杭州市西南,浦江的郑氏家规:子孙年龄还没到三十的人不准喝酒,壮年可以饮少许。但是假如喝了酒以后,有产生比方喝过头了,有酗酒,甚至于有骂人的情况,必然要家法处置,要鞭打。而接待客人的时候,最重要的是真诚的尽这一份主人的欢迎之意,决定不可以勉强客人喝酒。而且所有的妇女,不可以一起上桌喝酒。看到这一点,女性同胞,那不是好像男女不公平?大家想一想,女人喝醉酒那很难看,而且女人本身她就是比较有一种含蓄、柔顺之美,喝了酒之后,举止无礼不当,那可能就让人家看笑话了。而人过了五十岁,过了五十岁那就可以随他去自己去节制,人上了五十岁,比较成熟了,他有一定的分寸。这个是治家当中也重视饮酒有节度。
在教育当中很强调一种防微杜渐,禁于未发之谓豫,预防法。从小孩子不贪财,然后懂得饮酒的害处,这个对他一生都有非常重要的帮助,他才不会误入人生的陷阱。但是假如从小没有这样教导,他真的喝酒上瘾了,那真的是他家庭的不幸,家道铁定要中落。
我们接着看下一句: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这个『与肩挑贸易』,是跟做小贩的人买东西,不要占他们的便宜。这小贩他谋生活很不容易,我们还跟他讨价还价,给他难堪,这就有失厚道,这个是第一个解释。再来,可以延伸到,比方说我们跟人家合作,做事业,决定不要有一个念头,要去占合伙人的便宜,甚至可以「予宜多,取宜少」,这是《弟子规》上的教诲。包含《感应篇》上说的,分多取少,「推多取少」。这一点在春秋的鲍叔牙,他为人不占人便宜,特别厚道,当时候他跟管仲做生意,一起做,做生意,结果管仲拿走比较多钱,人家跟他提醒,他不只没有计较,他还说管仲家里比较穷,体恤他的情况。
而我们学圣教,一定要从厚道开始学起,我们看「厚道」两字,「厚」,厚德才能载物,而且,这个「厚」我们就想到大地之德,传统文化效法天地之德,厚德载物就是表这个大地,浑厚。而且,这个「厚」,很憨厚、很敦厚,宁肯自己吃亏,不占人家的便宜,所以「厚」表这个意思。而且,「厚」也是慢慢不断的积累,等于是透过自己人生所遇到的每件事,都来培植自己的厚德,要「德日进,过日少」,这样才能载物,自己的德愈厚,对家庭对社会就有更大的贡献。
而「厚道」,这个「道」,应该是时时存仁道、道义,设身处地的存心,这是厚道的精神。具体落实,首先第一个,我们说人要积德,首先要从嘴巴开始积起,「祸从口出,病从口入」,这个嘴巴无德就造罪业。所以第一个,不彰人短,不去彰扬别人的短处,有失自己的厚道。
在春秋时代,楚庄王刚好在宴请群臣,突然风太大了,把灯火给吹灭了。因为大家饮了酒,难免行为有一点不当,就有其中一个臣子,去拉了庄王的妃子的衣服。庄王这个妃子动作也很敏捷,她被拉了衣服以后,马上就把对方的帽带给扯下来,赶紧去给庄王讲,说有人非礼我,拉我的衣服,你赶快把灯点起来,那个帽带断的人,就可以抓出来。
那大家想一想,自己的妃子被人家拉衣服了,一般男人可能就不能包容,就要把这个人的错误当众羞辱他。但庄王毕竟是一国之君,很有度量,他说我既然宴请大家,应该让大家尽兴,不能全了妳的意,扫了这么多人的兴,而且因为喝酒有点失态,可能也是会发生的嘛。结果庄王就下令:今天大家尽兴的喝,然后一定要喝到把帽带都扯断,这样才痛快。结果大家听了以后就都把帽带给扯断,灯一点燃,就分不出来是谁了。
后来楚国跟晋国打仗,战局比较危急,结果有一个人驰骋沙场救了庄王。结果后来,战争胜利之后,庄王就对着这个人讲,说往日我也没有特别照顾你,怎么你不顾生死来帮助我?结果这个臣子就说到,就是当初帽带被扯断的那个人,就想着怎么来报庄王这个恩。
所以我们看到,不彰人家的短,是种下这个因,感得别人救他一命。假如庄王当时候彰他的短,那后面,可能他这一次的危难就躲不过了,甚至于当事人都会怀恨在心。所以人一个处事的态度正确了是福,偏颇了就变成祸。所以不彰人家的短,为了不让人难堪,能够掩盖人家的过失。
了凡先生的姑父,沈心松先生,他做得非常好,他还等于是帮人家掩过。因为有一次,他带着仆人一起参加酒宴,结果他底下的人反而都喝醉了,本来他们回来的时候都要划船,下人都喝醉了,变成他主人亲自划船把他们给载回来,让他们的太太赶紧把他们都带回去休息。隔天,沈先生睡得特别晚,他的太太非常好奇,也很纳闷,没看过他这辈子睡这么晚,就去叫他,说你今天怎么睡这么晚?其实他已经醒了,他就是不起床,他说我起得太早,那底下的人一看到我他会很难堪,不好意思,昨天喝醉酒了,还让主人亲自把他们送回来,那因为他喝了酒,今天一定晚起嘛,又看到他不是更难过?他说我等他们都出去工作了,我再起床。所以柔软到不让人家难堪,不让人家没面子。
那我们看到这些故事,反省自己,以前不懂事,不懂厚道的处事态度,有时候跟人家争辩什么事,讲话讲到人家都对不上嘴了,都讲不出话来了,我们还自己觉得很得意,口才很好逼到人家讲不出话来,其实那个都是伤阴德处。所以人明不明理,对自己的人生命运影响很大。
还有明朝一位读书人叫徐文贞,他请人家到家里来吃饭,结果刚好有一个客人起了贪念,把金色的金杯,想据为己有,结果就放在自己的帽子里面。然后,因为这个客人也喝醉了,走路有点颠倒,底下人都在找那杯子怎么不见了?结果这个客人自己倒在地上,杯子掉出来,徐文贞已经知道了,他下人在那里说,怎么找不到,他说我收起来了。结果看这个人倒下去,杯子又露出来,他赶紧过去把那杯子放在他的袖子里面,就不愿意让他当众出糗。所以厚道的人,重义轻利,这杯子也是身外之物,把这个客人他的面子甚至于他的操守就因为这样就毁掉了,他也不忍心。但我们想一想,这个人回到家里,醒过来的时候,咦,杯子本来在帽子上的,怎么会在袖子里面?慢慢他搞明白了,很惭愧。所以古人都是那个厚德做到什么,让对方自自然然生起惭愧,而不是用言语去压别人,去羞辱别人,读书人不干这样的事情。
厚道,第一个不彰人短,再来,不占人家便宜。这不占人家便宜,实在讲,也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特色。比方我们历朝历代各国给我们中国送礼,我们一定都加倍还礼给他,这个就是不占人家便宜,而且又特别好客。我们印象当中,小时候比较穷,但是只要客人来,家里面比较好的东西都拿出来给客人吃。
而了凡先生他这个姑父,有一次,他的姑姑、姑父人都很厚道,了凡先生他举了一些跟人相处的细节。其中提到他姑父生病,刚好他们底下一个农民主动的来探望他的姑父,结果来了之后他的姑姑就说到,这个农夫是坐船过来的,所以把船费给他。再来,摆了很丰盛的食物请这个农人。因为人家这么关心她丈夫的身体,这个是非常有情义的人,请他吃了丰盛的一顿。然后,衡量他拿来的礼物,再加倍送还给他。所以礼尚往来,也是一种厚道的精神。
这个让我想起我父亲,就有专门在记录给亲戚朋友这些婚丧喜庆包的礼,比方我姐姐出嫁的时候人家包多少,都把它记下来,等人家女儿出嫁了,再厚一点包还给人家。所以我们上一辈,甚至爷爷奶奶辈,他们处事,你在很多细节当中去留心,都跟厚道有关。
比方说设身处地,小的时候都有记忆,在路旁,家里的老人、邻居,都煮一锅开水放外面,那是能为那些赶路的人着想。那都不认识的人,但是能为他们想,那赶路口渴,到时候水分补充不足,昏倒了怎么办?甚至于是吃饭时间,都很有人情味的,「来,来我家吃饭」,这都是很厚道。
而这个设身处地,我们看到孔夫子,他假如刚好参加人家的丧礼,在有丧事的人身边,他都能感同身受,自己替他们悲伤,都不会吃饱饭的,就表达那种时时都能体恤别人的心情。
包含《了凡四训》举的十个行善的例子,让我们印象很深。第一个,明朝杨少师荣,杨荣,他的祖父跟曾祖父是以摆渡为生,划船的。刚好当地大水,他的祖父跟曾祖父「惟救人」,所有的货物都没有拿,当地的人还笑他们愚笨,这么好得一笔横财的机会都不拿。这就是时时那种厚道,就是体恤到人家有生命的危险,就拼了命的去救。甚至于救完人,对于死去的人还赶紧把他们捞起来,因为能替去世的人的家庭着想。假如这个尸首找不到,古代的人会抱憾终身。所以其实整个《了凡四训》那些故事,我们最要学的,就是他们行善的那个设身处地。包含另外一个读书人,他就是在大雪当中,发现一个人冻到半僵,都快死了,赶紧把他救回去,感同身受。
再来,这个「厚道」第三个点,是能够知恩报恩,「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养自己的厚道,时时不忘这一生当中谁对我们有恩德,要常常能够感念,进而能够常常去报曾经教过我们老师、曾经照顾我们的长辈,在春节、重要节庆都可以去看望他们,感谢他们。念恩,还有念旧,人很念旧,不忘这些老朋友。喜新厌旧,人就不厚道,刻薄了。
再来第四,能够不计较,多承担,这样的态度。
第五,能够多包容、多宽恕别人,这也是养自己的厚道。在宋朝,宰相王旦,宰相肚里能撑船,当时候他的同事寇准打他的小报告,常常在皇上面前批评他,他不只没计较,当皇上听了寇准的很多批评,最后可能有一点看不下去了,就给王旦讲,「你看这个寇准,实在有点不妥,常常都批评你」,结果王旦不只没有不欢喜,反而对皇帝讲,他说,「寇准是爱国,我当宰相这么多年,一定有很多过失,所以皇上你应该能体会他是忠于国家。」我想这皇帝听了以后更佩服这个大臣。而且他是宰相,是整个朝廷的表率,他有度量,其他所有的文武百官不就跟着效法。所以王旦包容寇准,光是这一念心,功德无量,带动了整个朝廷宽恕不计较的风气。
那我们反过来看,一个人在一个团体当中位置很高,不能包容,一听别人批评了就跟人家对立,甚至于搞一派一派,那这个对团队的负面影响很大,这个造的罪业就大了。所以人,位置愈高,愈应该有一种态度,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该让这个团体的风气愈来愈好。所以公门好修行,当官的、在高位的人好修行,因为他影响的面大;同样的,另外一个角度看,公门好造业,他态度不对了,带坏底下的人,带坏风气,这个罪孽就深重。这第五点,包容、宽恕。
我们读过一个故事,印象特别深刻,这个包容的心到这种程度真是令人动容。就是一个司徒,马森,司徒算教育部长,他的父亲四十岁左右才生了孩子,生了一个儿子,家里很宝贝。结果婢女有一天不小心,抱的时候失手,这个孩子跌下去,当场就撞到额头,去世了。他首先发现了这个情况,他赶紧让这个婢女离开,赶快回家去了。他一个父亲四十岁得子,当下遇到的是丧子之痛,他居然没有动怒,马上为这个婢女着想,让她赶快走。结果自己主动说,是自己的不小心,孩子撞死了。结果他的夫人看了伤心欲绝,控制不了情绪,撞他的身体撞了好几次,突然问了一句话,那个婢女去哪里了?结果她已经走远了。
这个婢女回到家,她的父母了解这个情况,每天向上天祈祷,这么好的人,你不能让他没有子嗣。每天拜天地,祈求神明保佑他还能生贵子。至诚感通,没多久他的夫人又怀孕,就生下来这个儿子就是马森,当了教育部长。而且,这个马森生下来,头这边有一个胎记。大家知不知道什么原因?
刚好我当初在澳洲净宗学院学习,有一起参与科学家研究这个轮回转世,是科学家研究的,他们观察到一个现象,一个人生出来有胎记,他前世是什么原因?比方说他被人家打,这个地方打得很严重,打死了。那身体坏了,人有灵性。孔子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这身体是工具,坏了,再换一个工具。但是他的意念很强,所以意念很强,「啊啊」,这里很不舒服,相由心生,生出来就有胎记。有些人,天生就怕水,你一让他到游泳池练游泳,吓得一身冷汗。奇怪了,别人不怕,为什么他怕得要死?了解到前世溺水死的,所以就很恐惧水。所以人的灵魂不会死,但是,他会产生一个很深的印象,心理的作用,就会影响。谈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对什么事情很恐惧的?放下吧,那都是过去了,不要再折磨自己,是吧?还是你这一生想到什么事就都气得发抖,那就是自己讨苦吃,都已经过去了,厚道、包容了,宽恕了。宽恕了别人,也是解救了自己。
那第六,是设身处地,刚刚跟大家提到。其中有一个例子我的印象也很深,有一个读书人,杨诚斋的夫人,她七十几岁了家里有一些仆人,结果冬天很冷,她都一大早起来煮热粥。孩子很不忍心,「您年龄那么大了,还起了大早在那里煮粥」,怕她太劳累。她给她的孩子讲,天气这么冷,佣人起来劳动,肚子里没有点热气,特别伤身体。等于是所有的佣人也都是父母的孩子,他伤了身,父母难过,所以这个态度是所有来到他们家的人,跟她有缘的人,她都应该用亲人的心来照顾他们。我想,她这样的领导者一定很得她底下人的爱戴。我们看以前,很多富贵之人,把底下的婢女都教导得非常好,为她一生着想,因为把她教懂事了,以后她出嫁,她的人生会幸福,她用心调教底下的人。
第七,不指责,不给人难堪。事情已经发生了,你在那边又大骂他一顿,伤了自己厚道,同时也让对方更难受。
韩琦是一代名臣,他有一次晚上看书,旁边帮他执灯的士兵一下有点不专注,分了神,把他的胡须稍微烧了一下。当下,他头也没转,顺手就把这个火给灭掉。过了一会儿,他可能发觉有点情况,他转头一看,那个士兵已经被换掉了。他说刚刚那个执灯的人呢?他底下的人就说,他把将军都烧伤了,已经把他换掉了。结果韩琦说,你把他找回来,他已经知道怎么不烧到人家,不要把他换了。
大家想一想,这个士兵假如真的被调走了,铁定先处罚,铁定被打,那以后他就很难发展了。所以他不忍心,一点小错误,不愿意责罚人家,要把他叫回来。大家想一想,这个士兵,一辈子我想都死心塌地跟着韩琦。而不只这个士兵,我想这个故事,这个士兵一定到处讲,所有听到自己的将军这样的包容底下的人,那一定无不感佩将军的度量,这么爱护自己的士兵,那不是整个军队士气都大增。所以我们在想象,以前这些留名青史的读书人,为什么会统领大军?一定都在这些每一个跟下属相处当中,都让下属感觉到他的厚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而这个不指责、不给人难堪,在韩剧「医道」许浚许大夫身上,表现得可谓是淋漓尽致。他有一次要去考医官,刚好发现有一个地区的病人,他绕路去医治,把这个人治好了,突然要出门的时候,当地的很多没钱看病的病人又来了,他又耽搁自己赶路的时间,帮忙这些病人。结果已经治到约定的时间了,他又打开门,人更多。因为不只这个村落的人,其他附近村落的人听到有这么好的医生,全赶来了。他真的就不忍心离去,后来留到真的已经没办法再留的时候,正要赶路,被其中一个村民万石,把他硬押到家里面去,胁迫他到家里面去,因为他的母亲病得很重,就押到家里去。
眼看他根本就赶不上路了,然后,在让自己没办法考功名了,他还是尽力的帮他母亲医治。然后还把自己身上的银两拿出来,给这个万石,因为他知道他家里很穷,说你母亲体力很衰,要给她买一些有营养的东西吃,她才能再吃这些药。当下这个万石感动莫名,然后就痛哭流涕,「啊,都是我害你没办法考试的」,结果这个人在那里忏悔,许大夫很厚道,看他已经这么难过了,还反过来安慰他,他说,「你放心,我这么多天没有睡,我妈妈告诉我,人死后可以好好的睡,这几天没睡没有关系,只要我再加快脚步,还是赶得上」,其实是赶不上啦。
所以光是这个例子,我们就可以很感佩他为人的厚道。厚道的行持举不胜举,因为我们中华民族代代都出圣贤人,只要大家能从古人的行持去体会,包含从亲人、你身边亲朋好友的行为当中,你能留心,都能「见人善,即思齐」。
下一句讲,『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见到穷苦的亲人、邻居,都应该尽力爱护他们、帮助他们,体恤他们的困难,这就很有情义。邻居也是,邻居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俗话讲,「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我们成长的记忆当中,邻居之间的感情非常好,亲人不一定住在一起,但邻居每一天有什么需要,都是尽力的来帮助我们,那当然这些恩我们都要记住,哪一天邻居们有困难,都要竭尽全力去帮助。
其实做人,时时要能够尽自己的本分,五伦关系都是本分。所以「兄友弟恭」,你所有的这些亲人,你也有责任;「父慈子孝」,这个「父」再延伸开来,叔叔、伯伯、长辈,我们都应该孝敬;同辈亲人都应该友爱。「以祖宗之心为心,天下无不和之族人」,以祖宗的心来看我们所有的亲人,那不都是祖宗的骨肉吗?我们应该代祖宗来爱护他所有的骨肉。
而且坦白讲,我们今天有能力帮助别人,那是福报,那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那是祖宗的福,祖宗给我们福,我们应该有一种责任,帮祖宗照顾好他所有的骨肉。范仲淹先生明白这个道理,范公一生最精通的就是《易经》,《易经》里面提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所以他面对他的孩子,就说到:今天我能够这么飞黄腾达,完全是祖宗的德荫,所以我不可能拿着祖宗的德荫去挥霍,应该拿着祖宗的德荫好好的照顾亲人。所以范公照顾的亲人,几百户人家,在「义田记」里面都有讲到。
不只照顾亲人,还照顾邻里乡党,以至于一些贫困的读书人,他把他们照顾好,培养他们,很多以后成为国家的栋梁,太多太多了,我们就光举一个大儒张载,都是范公培养的。张载的那句话,我们弘扬文化的人都知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那是范公培养出来的人才。「为天下得人谓之仁」,帮国家发现、培养人才,教化一方,多少老百姓受益,那是真正仁慈的人。
所以他跟这些孩子们讲到,也让孩子懂得,照顾好所有的亲人,让祖先在天之灵安慰。所以真的,范公的后代青出于蓝胜于蓝,范公那时候的义田是一千亩,到清朝的时候,他的后代的义田有四千亩,所以有道义的家道传承下去,这个家族怎么可能会没有福报?
范公之前,春秋的晏子是好榜样。范公常常都引五代窦燕山,窦禹钧先生的例子勉励他的孩子。所以您看,留名青史的圣哲人,对整个民族的贡献非常大。像晏子,也是在「义田记」里面提到,照顾几百户的亲人,而自己穿的衣服,皮衣,三十年都没有换,特别节俭。范公是到死的时候连棺材都买不上,因为他不留钱,一有,马上去帮助别人,但是,留下来的是「施贫活族之义」,帮助贫穷的人,养活了整个家族,这样的道义传给了他的孩子。他四个孩子都非常有成就,包含他的二儿子范纯仁,当的官比他还大。
而佛家,在《四分律》当中有讲出,我们对于亲友的责任。列了七条:
第一,「难予能予」。「予」是布施、给予,虽然自己也很困难,但是不忍心看亲友痛苦。这一点就让我想到当时候我们在了解林文忠公的行持,就是林则徐先生。他小的时候,刚好他的伯伯家里特别困难,他的母亲知道了,就把家里仅剩的一些食物大部分都拿给了他的伯伯,然后交代林公,这个事绝对不能讲出去,因为怕讲出去,他的伯伯会很难过。宁可苦了自己,也不愿意看着亲人受苦,有这样的母亲,才教得出这样的栋梁之才。假如他母亲斤斤计较,怎么可能教出胸怀这么大的儿子出来。所以真的,天下太平之根本,是女教。真的我们只要有机会去了解历史,所有圣哲人他的母亲都是非常有德行的,尤其都是识大体,很有度量。
第二,「难作能作」。别人不肯承担的,主动去承担,不计较。就像「少娣感嫂」,她是第五个媳妇,前面四个大嫂吵架打架都有,她主动的去承担很多工作,她说我自己比较小,应该我来服务,也是难予能予。从娘家拿回来的好东西,都是先给大嫂、先给侄子,「难作能作」。
「难忍能忍」。住在一起难免有一些摩擦,甚至被误会、被指责,甚至无礼的对待,都要能够修忍辱,能不计较,包容起来。实在讲,人欠你,天会还你的。所以一个女子,时时以整个家族的和谐为重,可能她几十年受到很多的侮辱、不合理的对待都有可能,但是她都能够时时想着整个家庭,这样的女子后福都会很大。
我母亲,她是做大嫂,所以她嫁到我们家的时候,嫁过来隔天我爸爸就去读大学了,还在读书,还没赚钱,我母亲的薪水就充公。当时候上有爷爷奶奶,下还有小姑小叔,请问诸位女士,假如是这个情况,你是嫁还是不嫁?先生还没有赚钱,还读书,还要花钱,嫁过来之后,上要养老,平的还要养小姑小叔,然后自己还要教书,那时候教书一班六十几个人,很辛苦的,然后还要煮早饭,还要打理家里面。我看假如是现代的女孩子,我看没人愿意嫁。所以我们整个家是非常感佩我母亲的,包含我的姑姑、叔叔,包含我的爷爷奶奶,对我母亲都非常爱护。所以人不要怕吃亏,不要怕付出,所以我母亲晚年命很好,退休一、二十年在家里都可以听这些传统文化的经典,她有后福。
第四,「密室相语」,人难免遇到一些事情,心里面很苦,想找一些亲近的人,可以让他吐一吐真言,憋得都憋出病来。所以亲戚朋友一些内心的事情告诉你,你好好的安慰他,引导他,其实也感谢他对我们的信任,但「不相发露」,不能把人家的私事要去讲给别人听,到时候他觉得无地自容,很没面子,那我们就糟蹋了他对我们的信任。
「遭苦不舍」。亲戚朋友有苦难的时候决定不舍弃,见义勇为去帮助他。
「贫贱不轻」。他很贫穷,但是决定不能轻慢他,反而这个亲友对我们的好、恩德,纵使我们今天当了高官,很有地位,那一份对他的感激跟恭敬,绝对没有丝毫的改变。所以面对贫贱的亲友,一来要帮助他,再来,更要提携他,让他能有更好的发展,这个都是我们的本分。
「有此七法,名为亲友」,把这七点都能够做到位了,这才是尽了我们亲友的本分。所以敦伦尽分,敦睦天伦、人伦,尽到我们的本分,都要从这些教诲当中去落实,「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刻薄』刚好跟厚道反过来,我们刚刚一直在谈论厚道,是积德,刻薄就损德了。而用刻薄的方法成就的事业、成就的家庭,那个是小人冤枉做小人,不会长久的,所以不可能久享。因为上天,「造物所忌,曰刻曰巧」,刻薄刚好跟上天好生之德相违背,「曰巧」,「巧」就是耍小聪明,所以厚道不会耍小聪明,反而对人很敦厚。而『伦常乖舛』,其实这一句话都在告诉我们家道的兴衰关键,要厚道成家,不能刻薄成家。而且,只要伦常关系乖舛,就是违背了伦常之道了,比方父子冲突,夫妻无义,兄弟冲突,『立见消亡』,这个家很可能随时都有可能会崩溃掉,败丧掉。下一次我们举一些实际的例子,让大家再来体会这两句对家道非常重要的教诲。
好,那今天就跟大家先交流到这里,谢谢大家!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