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老师讲座

《朱子治家格言》学习分享(第二集)

时间:2015-12-18 18:37   编辑: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点击:

 
蔡礼旭老师 2013/3/18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07-049-002
 
尊敬的诸位贵宾、诸位长辈、诸位朋友们,大家晚上好。
 
我们这一年一开始,跟大家交流的经典是《朱子治家格言》。从自身来讲,家道的承传是自己的责任;从社会国家来讲,每个家庭是社会国家的细胞,每个家都安定,都知道怎么样治家、教育下一代,我们的社会、国家、民族才有未来。
 
我们的师公是李炳南老师,他是我们台湾一位儒道释精通的大学问家,大儒。他在台湾教化三十八年,在台中,他的学生超过五十万人,老人家教学到九十七岁,还在教学,他的精神令我们非常佩服。而李炳南师公,他的老师是民国初年的印光大师。在几千年中国历史当中,佛教的高僧,他们出家,道德学问的程度要跟进士差不多,当时候还要国家考试考通过了,他们才能拿到出家的资格,就是度牒。所以,清朝这些皇帝都是佛门的学生。刚好,前年我在台湾,刚好故宫博物院有一个特展,把几千年的文物都拿出来展览。结果在展清朝的古物,让我非常惊讶:清朝皇帝戴的帽子,正中间是一尊佛。从这个古物我们可以了解到,清朝的皇帝是佛的好弟子、好学生,而且放在他的帽子正中间,代表提醒他:时时都不能忘了佛菩萨给他的教诲。所以佛家、道家都是非常好的教育。印光大师在民国时期,对整个社会的影响非常大,非常多的官员都是他的学生。他在当时,面对整个伦理道德比较退丧的时候,老人家就说:要救这个世间,人人知因果、家家有教育,才能扭转这个社会的败相。
 
请问诸位长辈、朋友,您相信这个社会会愈来愈好吗?您相信的请举手。请放下。这个问题应该这么问:您还没有遇到传统文化以前,您相信这个社会会愈来愈好的请举手。假如您举手的话,那您的性格是乐天派的,先天乐观。不然我们成长过程,这个社会愈来愈乱。我自己在学校教书,实际的感受,不是一代不如一代,学生的素质一年不如一年。假如以这样的速度下堕,以后的社会要交给这些孩子,你会安心吗?心不安。所以心不安,忧郁症的人就愈来愈多,担心社会、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出问题。
 
所以印光大师这一段话:人人知因果,家家有教育。而我们一起学习《朱子治家格言》,家家有家教。而且《朱子治家格言》,实实在在讲,句句都跟因果有关系。事实上,这个世间所有的事情,不离因果的道理。
 
请问大家,你现在坐在这里听课是结果,原因是什么?有没有人说:我刚刚喝醉了,不小心走到这里来。不是吧?都是因为我们知道传统文化好,都是我们有一种使命:要教育好孩子,要承传家道。有这个因,才会有这个结果。那大家坐在这里是结果,也是一个因,所以因果是相续不断,今天大家听懂一句话是因,你的家族命运改变是结果。所以什么时候有因果?Anytime,anywhere!你现在是果,这个果又是另外一个因的开始,所以人真的明白因果,他一定可以改变他的未来。好,今天好学,明天就会有智慧,所以孔子说「好学近乎知」,离智慧就愈来愈近。
 
而《朱子治家格言》每一句也是因果,而且有一些句子的因果,让我们很有警惕性。比方刚刚大家在念经文的时候,有没有念到「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一个长者刻薄,他的家道很快就衰,他那个刻薄来的钱财留不住。因为他很刻薄,他教出来的儿孙更刻薄,所谓青出于蓝。这句好像用错了,青出于蓝是指好的。「上有好者,下必甚焉」,你所喜好的、你的习惯,可能下一代学得更厉害。你刻薄,他更刻薄;你好赌,他更好赌。那就完蛋了,所以这是因果报应。「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吵架了、夫妻吵架了、父子吵架了,这个家铁定是衰相。
 
我听说,槟城有一户人家非常有钱,好像当地的华人都知道这户人家。结果儿子跟母亲打官司,这个是衰相。后来学了《弟子规》,赶紧给他妈妈忏悔,听说现在事业做得还不错。所以人改过自新,命运会愈来愈好。
 
而且我们槟城传统文化《弟子规》推展得很好,有一个学校叫钟灵独中,你们假如有亲戚朋友住在槟城,一定要介绍他们到槟城独中去学《弟子规》、学传统文化。这很难得的机会。而且那些教学的老师,都是无私的奉献的。独中的校长吴维城校长,也是一心一意护持传统文化的复兴,他把教室都借出来。每个礼拜去他们学校学习的人,不是他的学生,是社会大众,超过一千人。这个学校有没有福报?他除了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还为广大的社会教育人,这个学校会愈办愈兴旺,积的阴德就很厚了。反正教室放假的时候、晚上的时候又不用,何不贡献给大众!而且反而他有这种无私的心,感来很多奉献的人来做义工。
 
所以人与人的因缘都是感应的,他的无私,感来很多人帮助他的学校、帮助他做这个教化大众的工作。所以这个企业家能回头,跟他们在当地教化有很大的关系。其实能让一个家庭不破碎,都有很大的功德,更何况长期教化,无形当中救了很多的家庭。
 
所以您看这里,又是因果,「居家戒争讼」。一个家决定不要告上法庭,父子兄弟上法庭,很难看,下一代不可能教得好。所以只要上法庭,一定是凶相。大家注意听社会新闻,很多企业家一断气,他的孩子开始争财产,有的一年两年了,都还没有下葬,因为子孙的财产摆不平。那家和万事兴,家争吵了,铁定就衰败。所以这些因果,对我们的人生非常有启示。
 
「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话太多,不看场合讲话的人,铁定会犯错得罪人。包含后面还讲,「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人的意念也会造作罪业,常常起淫心,可能祸延子孙,报在自己的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一个人处世当中,常常内心都会怨恨别人,甚至抓到机会还陷害别人,会祸延到子孙。我们从历史当中看,掌权之后,弄权残害忠良的人,最后的结果都是满门抄斩,就绝后了。所以这种事决定不能干。《朱子治家格言》让我们人人知因果,也同时每一家人,都知道怎么来教育下一代。懂得教育了,每一个家庭都会出圣贤人。
 
而教育孩子,教女儿比教儿子更重要!为什么?因为所有的人才都是妈妈教出来的。妈妈要从小,父母就把她教好,以后她就是贤妻、又是贤母。所以教女子,把女儿教好才能让天下太平。所以诸位家长,您生女儿的请举手。这些都是来救天下苍生的,他们把女儿教好,很多圣贤人就出来了。
 
所以教女儿要有职业道德,一定要把她教好。我曾经听有人在那里抱怨,哎呀,我这个女儿,老大不小了,脾气这么大,赶快把她嫁出去,不然每天把我气死了。这个态度是没有职业道德,是吧?怎么女儿脾气大,赶快把她嫁出去,不是不能够设身处地,都是嫁祸于人,这不对了,搞得人家鸡犬不宁,这是损阴德的。一个人嫁女儿嫁出去,把人家的家族兴旺起来,这个父母积的阴德最大,所以养女儿是积大阴德。
 
所以现在不是急着把女儿嫁出去,应该是先要把女儿教好,教好了才能够把她嫁出去,这样才厚道。大家怎么变得这么严肃?这个是应该有的一种存心,要设身处地、要有恕道。
 
虽然现在说是这么说了,真正遇到的时候,不一定提得起来。比方有两个老人,在那里聊天的时候,其中一个老人就说了:「哎呀,我的命很不好,新进门那个媳妇,什么好东西都往她家里拿,我真是歹命!」她在那里流眼泪。另外一个老太太说:「哎呀,别伤心了、别伤心了。」拍拍她的背,安慰她。结果这个老太太就问对方:「老朋友,妳最近好不好?」「我最近很好,我女儿嫁出去以后,什么好东西都往家里拿。」所以自己遇到了,就会觉得歹命,但是假如东西是往自己家里拿,那还是觉得好,没有替亲家考虑。所以老祖先留给我们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非常重要。
 
不只把女儿教好,子女教好了,他走到哪里,给人欢喜、给人智慧;孩子没教好,走到哪都给人添乱,给社会国家添乱。所以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每个身为父母的人应尽的本分,这样才能问心无愧。
 
那我们上节课跟大家交流到第一句: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我们上一堂课也跟大家交流到,学习传统文化要立志,我们已经发了志向:为民族、为家族。再来,学习贵在力行,所以我们学了第一句『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请问大家,这个礼拜有没有早起?再来,早起以后,有没有把家里面收拾干净?所以学问受不受益,要看力行的程度。而且老祖宗有一句话说「读书贵在变化气质」,读书会变化气质,因为你读了、明理了,你会去做,你去做了以后,你的心境会改变。心境一变,相由心生,气质就变了。所以学问的根本,还是在心地的功夫。
 
而我们看,「黎明即起」是早起,是一个行为,而对他内心的影响是什么?人一早起就懂得振作、懂得自立自强、懂得珍惜光阴、不蹉跎光阴,这个心性上就开始变化了,也懂得突破懒惰的惯性。所以我们老祖宗留了一部《易经》给我们,《易经》有六十四卦,第一卦叫干卦,表天德。干卦表的精神,在《易经》里面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个「健」就是刚健,他非常积极、主动、振奋。而且这个「健」还有恒心,他养成这个好习惯,终身不改变;他立了这个志向,终身不改变,这是自强不息。
 
我们看每一个经句,你从正面,再从反面去看。假如他不早起,他睡得很晚,隔天又晚起,他身体就搞坏了,身心都受损。而且一个人睡得很晚,精神非常颓靡、懒散,这差别就很大了。所以曾国藩先生说到,「晏起」,晏起就是晚起,「为败家之凶德」。这是不好的行为。晚起,这个行为决定让这个家会败掉。曾国藩先生又讲,他的家道经营得很好,他几百年过后,他的家族还出很多在这个时代很优秀的人,不简单,他的话会给我们很好的启示:「治家以不晏起为本」。
 
所以人学了经典,会给自己算命,也会给自己的家庭算命。现在大家屈指一算,我们这个家要兴还是要衰?很多家长听完以后:对,这太重要了,明天,帮孩子按闹钟,去给孩子叫起床。孩子起床了,自己再回去睡。这不行哦,教育很重要要以身作则,不然孩子心里不服气。我们也曾经跟孩子分享早起的重要性,结果孩子都说:妈妈都睡到中午。我们话接下来都不知道怎么讲,只能说:妈太辛苦了。你不能让孩子对父母失去信心嘛。所以坦白讲,在学校教书,与其说教孩子,不如说教他的父母更重要了。不然父母跟老师唱反调,不白教了吗?所以现在讲的每一句,不是先要求孩子,是先要求父母、长辈自己先做。
 
接着「洒扫庭除」,这是非常勤劳的习惯,从他的行为、从事上看是勤劳,从心地上看是恭敬。首先,恭敬生活的环境;再来,恭敬自己的态度,生活的态度。你不勤劳,懒散了,自己身心状态都愈来愈差。所以勤劳这个习惯的养成,对家庭非常重要,对孩子的心性影响深远。老祖宗也说,「勤俭为持家之本」。所以经营家庭,都要把种种根本抓到。而我们明白每一个教诲的重要性,没有人不愿意做的了。懂了,知道这么做是爱护自己、爱护孩子,你当下就愿意去做了。
 
而我们很冷静来看,每一个教诲它对人心的影响。我们首先看,「洒扫庭除」是勤劳。「庭」是庭院,「除」是阶梯,就是整个生活的环境,把它整理干净。而勤劳,我们首先来看,对一个人身体健康。大家看现在的人,身体是愈来愈差,还是愈来愈好?愈来愈差。怎么吃得这么丰富,身体愈来愈差?首先,他运动太少,他不做家务,他的经络都不通畅。他常常劳动、常常服劳务,身体血气通畅。我父亲体格比我还壮,因为我父亲是长子,他们十几岁的时候,都到田里干活,连粪便都常常在扛,在帮父母种田。请问大家,您有扛过大便的请举手。您看,这些朋友体格都比较壮。所以人肯为父母劳作,这个人是有福报的人。这一份孝心就给自己积了厚福,不只有福,还健康。
 
所以在身体上健康。再来,对一个人的心理的影响,他有责任心,交代他的事情,他都把它做到稳妥,他有责任心。很多在家里特别会帮父母忙的,到学校去很自然就帮老师,他有责任感。他看到老师辛苦了,他就去帮忙,有责任心。当然会得到老师的疼爱了,是吧?你们好像不大愿意孩子得到老师疼爱?所以你看他有责任心。
 
他有感恩心,因为他知道「习劳知感恩」。他付出辛劳之后,他知道很多事情都是很辛苦不容易的。他看到别人煮饭,看到别人在干活,他都马上生起感谢对方的心。现在的孩子都不服劳务,所以他看到别人在流汗的时候,他也感觉不到,甚至根本就不知道吃的东西是从哪里来。《朱子治家格言》说,「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我们曾经问孩子说,饭从哪里来的?他说厨房。厨房的饭从哪里来的?爸爸从超级市场买来的。所以告诉大家,现在的孩子有些答案会让你从椅子上面掉下来。有的写作文:我到外公家玩,外公从树上把西瓜摘下来给我吃。这个非常严重,想象力丰富,都没看过。
 
我们曾带着孩子去种田,种水稻。那时候在汤池,水稻。孩子没看过水稻,站在那里讨论:那个下去会不会死?另外一个孩子说:不会,底下有铺水泥地。结果这些孩子种了半天的稻田,回来腰酸背痛。然后饭吃得特别香,饭量特别大,因为流了汗肚子很饿。结果老师就跟他们讲:你们今天干了半天种的稻米,中午就被你们给吃光了。他们就:我那么辛苦,这一顿饭就被我给吃光了。这样的孩子以后会不会糟蹋稻米?不会的。
 
我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我是二十五岁的时候才拿过锄头,我去种蔬菜。结果我种菜种了差不多三个礼拜左右,当时候种白菜、空心菜。三个礼拜流汗,上桌以后差不多一分钟就吃完了。很多住在一起的朋友,一分钟就夹完了。然后说,很嫩,就结束了。所以我自己种过菜之后,只要有菜吃不完,我一定要把它吃完。因为舍不得。很多道理,他要亲身体验,他终身都不会忘。只是让他当知识一样背,有时候他感受不深。很多时候要带孩子亲身去体验。
 
所以责任心,感恩别人的付出,包含设身处地的态度。他只要有这样的态度,他的心灵健康,心理素质非常好。而且因为他的这个态度,他的人际关系非常好,在学校得到老师的爱护、同学的友爱,人际关系会非常好。
 
再来,他的能力也会随着付出不断提升。其实我们从这里再去慢慢体会老祖先讲的,「吃亏是福」。我们往往看到很多人很老实,到单位去都被人家欺负,都把工作给他做了。请问大家,多做事能力会不会提升?会!再来,福报会不会提升?他会更有福气。而且他多付出,这些态度都会提升起来。所以古人他们是过来人,他们深刻体会吃亏是福的道理。
 
那我们反过来,从小就教孩子不要吃亏,不要吃亏就是教他什么?斤斤计较。会教错。我曾经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孩子,刚好那天他的同学没有带便当,结果他一看,就把自己的饭舍了一半给他的同学吃。孩子心里很清净,他做了好事自己也欢喜,所谓为善最乐。他回家兴高采烈就跟他妈妈讲:妈,今天我同学没饭吃,我分一半给他吃。结果他妈妈马上用手推了他的脑袋:你这傻瓜,妈妈赚钱辛苦给你买饭吃,你还让给别人吃!你看这个头一推,把这个孩子的命运都推倒了。所以为人父母懂不懂教育,真的是决定了孩子一生的命运。
 
所以不能计较,计较没福。福享光了,灾就来了。有一个学校的男老师,还做到学校的主管,请问他懂教育吗?所以现在看事情都不能看表面。他在学校当主管,那是他的福报,不代表他会教育。你看到今天一个人他做大老板,他真的懂得赚钱之道吗?也不见得。他可能祖先留了一亿的福报给他,他根本不会管,只剩下一千万。可是你却觉得他有一千万好厉害,你看错人了。所以看事要入木三分。
 
这一位男老师他在学校当主管,他的儿子就在学校读书,一年级。结果孩子有热心的特质,每次下课都留到最后,把窗户关好、把灯都关好。因为他的父亲是学校主管,走得比较晚,他就都最后走,然后再到办公室去找他爸爸。有一天他欢欢喜喜把教室都检查完了,结果到办公室找他爸。结果他爸爸瞪着他看:你怎么这么傻,都是你做,别人为什么不做?结果这个孩子就愣住了。一年级的孩子都听父母的话,这么小的孩子哪会觉得父母讲的是不对的。他就听了爸爸的话,从那一天开始就不主动付出了,就开始计较了,心性开始变化。
 
结果三年级的时候笑人家的同学,就愈计较愈刻薄,笑一个没有父亲的同学,笑人家没有父亲。那同学哭得非常伤心。他笑人家没有父亲。结果后来他们家遭小偷,他爸爸发现小偷就穷追不舍,把那个小偷追到了巷子底,没有路走。结果那个小偷,可能一下子就狠下心,反正他自己逃不掉了,就拿出刀刺了这个孩子的父亲。结果一刀而已,但是中要害,就死了。所以这个孩子笑人家没有父亲,最后他自己没有父亲。而这个故事,就是这个孩子长大以后,回来讲给自己的老师听的。当然这个孩子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这个是积功德,让我们所有为人父母者一个非常好的启示,决定不能教孩子计较。计较完会刻薄,言语一刻薄,损了自己的阴德,最后自己也没有父亲了。
 
所以我们看到,一个勤劳有这么多好处。那反过来不勤劳呢?孔子说要举一怎么样?要反三,那请问大家不勤劳会怎么样?身体不好、没责任感、没感恩心、不会设身处地、人际关系很差、能力很差、福报很小。大家有没有看到现在的孩子不勤劳,这些现象有没有?不只这六条。古人留了一句话让我们去体会,「百种弊病,皆从懒生」。一个人种种的坏习性都从哪里来?都从懒惰来的。从刚刚反过来看,种种恶习都会出来。
 
在古代有一本古籍叫《国语》,它记载了非常多国家的好的教诲。其中《国语》里面的「鲁语」,就是鲁国的好教诲,里面有一段话很启发人。「劳则思」,一个人劳动对他人格的影响,他会去思考、他会去设身处地,「思则善心生」。假如好逸恶劳,「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从这些经句,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老祖宗是开智慧的,他通达人性,他对整个人性的发展非常的敏锐。你不听老人言,你铁定就得吃亏了,这些是真理。所以「劳则思,思则善心生」,感恩父母、感恩他人的付出;但放逸了,「逸则淫」,这个「淫」就是沉溺,比方说贪睡,比方说好逸恶劳,喜欢玩,不劳动了,沉溺在欲望当中就忘了善。而且「饱暖思淫欲」,都是邪念愈来愈多。忘善,忘善怎么样?「恶心生」,就好像百种弊病皆从懒生出来了。
 
《礼记‧学记》里面给我们一句非常重要的教诲,有关教育的。「教也者」,教育的核心是什么?大家是父母,教育孩子是我们的本分,一定要懂。《三字经》有一句话讲的很重要,「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我们在学校教书读到这《三字经》,寒毛直竖。因为不认真教会堕十九层地狱。所以我们自己也感谢我师长,在我还没从事教育工作,就把这个道理告诉我了,我就很警惕,不能不尽这个本分。所以「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教育的两个最重要的主轴:长善救失。长他的勤劳,救他的懒惰。这才叫教育。长他的早起,救他的晏起。所以教育的根,还是回到他那一颗心上,把所有好的德行,要把它扎在他的心田里面,从此变成他处世待人的态度。
 
所以勤劳的重要性,从这些经句可以感受得到。唐朝有一个诗人叫李商隐,他有一句名言,「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历览几千年的国家跟家族,他们的成、兴,或者是衰败,都是因为勤俭兴盛,由奢侈衰败的。所以兴衰的关键都在勤劳。
 
接着经句讲,「要内外整洁」,等于是洒扫庭除,不是只有扫外面给人家看的,自己屋子里面都要打扫干净。而且我们要了解,「整洁为强身之本」。一个人不爱护干净、整洁,他的环境会非常的肮脏,慢慢的会孳生很多不好的细菌、尘垢,最后一定影响他的健康。大家有没有注意到,现在很多孩子呼吸系统都不好。除了生活习惯不好,也跟他的整个生活环境可能脏乱也都有关系。
 
所以这个干净,一来对健康有帮助,再来会影响自己的心境。你环境整洁不乱,自己的心也比较定;环境非常的杂乱,这个心也随着散乱。甚至常常都会出现把事给做砸了。你比方说东西都乱放,突然有个重要的文件找不到了,或者拿错了,把事都可能给搞砸了。所以《弟子规》当中才教诲我们,「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所以整个在外的整洁,对于内心的帮助,就是心愈来愈清净、心愈来愈有条不紊。所以圣教的学习都是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些生活的习惯就是戒律、就是规矩。你都爱护整洁,都排得整整齐齐,你要拿东西的时候,心里都是很定,定就开智慧了。假如这些生活习惯都没有,人一天心思都是非常的散乱的。
 
接着经句讲: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既昏』,「既」就是到了太阳下山,应该准备要休息了。其实一天当中也有春夏秋冬,春天,早上三点到上午九点;夏天,早上九点到下午三点;秋天,下午三点到晚上九点;冬天,晚上九点到凌晨三点;也有春夏秋冬。其实大家觉得在北方容易感冒,还是在大马容易感冒?你们觉得呢?现在北方很冷,零下一、二十度。春夏秋冬特别明显。我想应该是在大马比较容易感冒,为什么?都觉得天气很热,不会着凉。愈觉得不会着凉,心就比较疏忽、比较不谨慎,就很容易感冒。那个天气特别冷的就很谨慎,不敢太轻忽气温的变化,他不容易感冒。
 
我曾经在汤池住过两、三年,大家有没有冬天去过黄河流域?那里的天气没有暖气,很冷,冬天的时候回家,温度计上都是五度、六度,所以回家像回到冰库一样。我是南方人,我在高雄长大的,很怕冷,结果去到汤池,差一点没要我的命。我很多朋友都说:你在那种天气还活得过来。但事实上,我那两、三年好像都没有感冒,为什么?我的警觉性达到最高点,所以不敢马虎,该包得紧紧的,绝对不敢漏一个缝隙,结果那个时候不感冒。到了马来西亚,天气很热,反而穿没有那么谨慎,容易疏忽,就会感冒。
 
而且马来西亚这个天气其实真的变化也大,凌晨的时候很冷,所以睡起来要加一件衣服。其实一天当中依我的体质来讲,也换了春夏秋冬的衣服。比方像我今天,中午十二点穿短袖,但是进了冷气房就一定要穿厚的。所以冷气房跟半夜就像冬天一样,不可以马虎。而晚上马上就休息,这个很重要,这个是顺天而行,道法自然。太阳下山就准备休息了,太阳出来就赶紧赶快起来读书、干活了。顺天而行,身体好,比吃什么补药都强。现在人都跟天作对,然后补药跟营养品花得非常多,那个叫本末倒置。现在的人恶性循环太严重,本末倒置,然后不好好生活作息正常,结果还得要辛苦的去赚钱,再来买药。这种颠倒的事,明白道理的人不要再干了。
 
《黄帝内经》在养生当中提到几个重点,「饮食有节」,不要暴饮暴食,这个饮食要有节度,最好不要吃太多,晚上能不吃最好,因为晚上不吃,你的整个肠胃得到充分的休息。我听张医师他也都强调这一点。所以现在人都吃宵夜,那是自我折磨。那大家听完,有人就回去:好,蔡老师说学贵力行,我从明天开始不吃晚饭了。你先考虑一些条件,比方说你已经像我这么瘦了,然后你又明天开始不吃晚饭,结果你的父母、家里人一看你愈来愈瘦,担心得睡不着觉。这样不行,这样我有罪过,到时候你父母会到中心来兴师问罪。所以每个人的体质不一样,改变一个习惯,可以循序渐进,家里人也比较能接受,自己的身体也比较能很好的适应。「饮食有节」。
 
「起居有常」,生活起居有常规,早睡早起。还有「不妄作劳」。不妄作劳,就是不能够让身体属于过分消耗的状态,这精力会消耗过了。所以人假如觉得很累了,不要再工作了,再工作很可能伤身的程度会很严重。你说:可是事情做不完。有没有道理?事情哪有做完的?只有一天做完,就是我们断气的时候。不然每天都有因缘,都有事可以干。所以人要考虑长远,不能一百岁的身体,你把它折腾到五十岁就坏掉了。这个是不孝,也是没有智慧,不理智了。而且,假如一个团体的做事态度都是熬夜、过劳,这个团体没有福报。为什么?叫虐待员工,怎么会有福报?当领导的人,《弟子规》讲的,「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你那个仁慈表现在哪?表现在把员工当自己的家人一样爱护,你还把他搞得命都没了,怎么行?
 
台湾曾经,我怎么又讲台湾?……有一个地方。因为传统文化说不言家丑,我是台湾的小孩,有时候不小心就讲台湾,因为比较熟悉。没关系,我讲给大家听,大家得到启示,把这个功德回向给台湾,这还是圆融的。在一个礼拜之内,报纸上报导了几则四十几岁的企业界的精英,或者哪个行业的精英,猝死。什么叫猝死?没有任何征兆就死了,四十几岁。那个都是什么?累过头,突然间就断气了。四十几岁,那学校、家庭、整个社会栽培,最后就这样结束了。这个给整个社会很大的省思。
 
所以工业革命,大家要冷静,工业革命物质的生产非常的发达,可是好像人的思维都变成工厂化。人最后变成什么?变成生产工具。然后,「赶快,我要赚更多钱,那个人生病了,拿掉。」不把人当人看,把人当东西用。这是错误的。所以我们今天常常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请问当我们的孩子到这个企业去服务,你希望老板怎么对他?同样的,我们今天是老板,这些员工也是父母的孩子,应该怎么对他?
 
明朝,有一个读书人,他的太太,家里也请了一些佣人,结果冬天天气很冷,这个老太太七十岁了,每天起大早煮热粥。结果她的孩子就不忍心,老人家年纪这么大了,还这么早起,说:「妈,妳不用那么早起来煮热粥了。」老人家说:「不行,这些底下的人都是人家的孩子,他凌晨三点起来工作,肚子都没有一点热气就劳动,对身体非常伤害。我先让他们喝了热粥补补能量再去干活。」所以这是有仁慈之心。然后她虽然有佣人,可是每个孩子都是自己哺乳。她说:「我假如让底下的人哺乳,我不就把她孩子的奶抢过来了吗?抢了别人家孩子的奶,不能干这种事情。」结果这个老太太生了四个儿子,三个都考上进士。她那种宅心仁厚,「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所以一个企业家、一个领导者把员工当自己的家人,这个企业团体一定有后福、有大福。
 
所以「不妄作劳」,包含欲望都要懂得节制,以前的夫妻都懂得这个道理。《黄帝内经》几千年前就这么提醒我们,所以谁最有福气?肯听父母话、肯听老人言的、肯听经典的话,就有福气了。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既昏便息是我们懂得不要晚睡。从心地上讲,就是做任何的事都知道节度,不要过分。从这个知道节度,除了不要消耗身体以外,人花钱都要量入为出。一个人懂得节度,他会用在他的生活的点点滴滴,包含他面对自己的事业,他也不会急于求成,他也不会轻易给人家许承诺,最后没有把人家做好。他会量力而为,这个都很重要。所以「事非宜,勿轻诺;茍轻诺,进退错」。你答应人家太快了,都没有衡量自己的时间、精力,最后给人家做坏了,或者没做好,你就失信于人。所以适当的拒绝,反而让人家更信任你做事谨慎。你轻易的承诺别人,最后就失信了。而且一个人懂得适当的拒绝,他才是懂得爱护自己,他才是懂得不要让父母家人操心的人。很多人不会拒绝,参加的应酬一大堆,喝得烂醉回来还吐一地。谁最担心?父母、妻儿看在眼里多痛心。有分寸的人不会干这些事情。
 
你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有没有道理?大家有没有觉得好像很多事情,每个人都有他的道理,讲起来都好像听起来有点道理,但是又觉得怪怪的。假如这个江湖一定要让人每天拿命去赚钱,那我们就退出江湖。我认识一位老板,他退出江湖以后,身心安康,事业做得更好。你们都认识他,叫胡小林董事长。他反而不去应酬了,然后自己做生意统统都凭着诚信,尽心尽力去做好服务,反而人家更信任他。而且他又明白一个最重要的道理,该是你的福报跑都跑不掉,不是你的福报强求不来。他明白福报的道理,理得心就安。不明理,身心垮了,家庭受累了,然后常常还动不好的脑筋要去设计对手,那念头都伤身心,还造罪业。一明理了,念念为他人着想,甚至于还为对手着想,然后身体好了,本来有焦虑症,现在身体非常好。
 
所以「人在江湖」这句话是没有道理的,而且是因为他还没学传统文化,他还不明理。所以大家车上要准备《弟子规》、《了凡四训》、《朱子治家格言》这些经典,只要有一个人说「人在江湖」,你就把这本书:「我送给你这本书,你就懂得怎么退出江湖。」
 
接着经文讲,「关锁门户」,这是注意居家的安全。这从事相当中是这么来解释,谨防盗贼。在心地当中给我们的启示,「防心离过」,你除了要防盗贼,那是外面的贼,心里面有没有贼?叫烦恼贼。把我们的清净、把我们的智慧给偷走了,每天活在烦恼跟痛苦当中。而且贼进来了都不知道,自己的德行会不断的下堕。
 
其实我们冷静想一想,现在这个社会是个大染缸,人假如没有高度的警觉来防心离过,只有随波逐流的分。我们曾经了解到,现在很多大学学生生活非常糜烂,晚上都去纵欲,有的打计算机打整夜的。父母花那么多钱让他读大学,逃学很严重。
 
孩子放纵是结果,原因是什么?他从小的根基没有扎稳。所以父母从小把孩子的根基扎稳,他才可以在这个社会不堕落,根深蒂固,才能稳得住脚根。从小让他养成反省的态度,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从三件事来反省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帮人家做事、服务有没有尽心尽力,尽忠职守。「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与朋友相处有没有坚守诚信,不能失信于人,不能应付、不能对人虚伪。「传不习乎」,父母、老师、经典教诲我们的,有没有好好去温习、有没有好好去落实。从这三个事情每天反省。
 
具体来讲,我们今天回去要拿一本笔记本,「反省日记」,每天观照自己一天的念头跟行为。看大家的表情好像不大愿意做。所以告诉大家,教孩子不难,难在教自己。我们一听,「这么麻烦。」其实大家要了解,今天不做,「学如逆水行,不进则退」。古人这些好的风范,我们当下去做。
 
反省,其实能反省反而心更安。人每天都不知道错在哪,反而心愈来愈没底,心愈来愈不踏实了。而不止每一天反省,这个防心离过要练到每个念头不对,自己都能够察觉。可是容不容易?不容易。很多已经习惯的事情,自己都不察觉它错了。举个例子,请问大家,你打哈欠的时候有没有用手遮一下?有的请举手,请放下。不知道有没有遮的请举手。你看这个动作不礼貌,我们都不清楚自己到底是有没有遮起来。遮起来是很自然,为什么?你嘴巴张那么大,人家一看不吓坏了?所以这个动作是很自然对人家的尊重,你就做出来。你比方,人家说:你脾气挺大的。哪有?我很久没发脾气了。你看讲这个话的时候都带有一点情绪了,还不发脾气?有时候养成习惯以后,自己都看不到。「习气使然,浑然不知」,察觉不了。察觉不了,不能改,不能改就不能进步。
 
我记得四川很会吃辣。餐馆里的厨师只要煮菜,辣椒就进去了。我们有一个朋友去四川,他不习惯吃辣,他给厨房厨师千叮咛万嘱咐,不要给他加辣椒。那个厨师,「不要加辣椒」,辣椒还是丢进去了。他已经习惯了,「不要加辣椒」,他那个动作还是止不住,还是出去了。人察觉不了怎么办?《弟子规》说的「闻誉恐,闻过欣」。「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你身边最亲的人最容易看到我们的问题,他旁观者清。所以自己还察觉不到,你只要谦虚受教,身边的人可以提醒我们。这个态度一定要养成。
 
我有一个同事他也在教书,教书人家都喊他老师。每天被人家喊老师、老师、老师,会不会堕落?会!为什么?老师、老师、老师,慢慢的他都觉得我就是教人的。都觉得要教人,就忘了教自己了。所以人这个防心离过,时时看到自己的心偏掉了、有执着了,一发现要调过来,不然就愈偏愈大。所以我就跟这个同仁讲,我们都被人家叫老师,可不要产生贪着。我们自己都那么大年龄才学传统文化,还有一大堆习气没改,当圣贤的学生都没资格还当老师?那是因缘,刚好有这个机会跟大家交流一下,战战兢兢。结果接着我跟他讲了,我们要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全部的人都是老师,只有自己是学生,这样才不会好为人师傲慢。尤其身边人的话要听,他看我们最清楚。
 
结果我讲到这里,他太太刚好也在旁边,他太太说:对啊,他都不听我的劝。结果这个老师马上说:我哪有?我哪有?我话刚刚才跟他交流完,他太太才发点牢骚,他马上又封他太太的嘴。「我哪有?我哪有?」我就跟他讲:《弟子规》说「闻誉恐,闻过欣」,你太太才跟你提个意见,你马上就不能接受要解释半天。《弟子规》是根基,当老师的人连《弟子规》都做不到,那名不符实。享老师的名,每天都不依教奉行,会折福。
 
我们都学过《了凡四训》,「阳善享世名」,名也是福气,有名无实,福报都漏掉了。「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享很高的名,德行没有、不够,福报花完了,禄尽人亡,会有灾祸。所以像我们每天都被人家叫老师,名很高,德行不足,福报都折光了。所以我都长不胖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要更警惕。然后走在路上,特别谨慎,「必有奇祸」,不知道车子会不会撞过来。谨慎要谨慎到防心离过,念头都不能错。一念都是祸福的根本。
 
所以怎么反省?能接受别人的提醒、劝告。再来,听经、读经的时候,每句教诲都是对自己,不能去看别人。能有这样的态度,听十分钟有十分钟的受益,听一句话都有一句话的受益。所以受益的程度是态度决定的。自己就是当机者,这些教诲都是讲给我听的,都是要求我,不是要求别人,就很容易观照自己的问题了。所以《弟子规》讲,「过能改,归于无」,假如不承认,「倘掩饰,增一辜」。
 
所以这里「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从这一句我们看得出来,他「洒扫庭除」、他「关锁门户」,代表从小就觉得家里的这些事,自己都有责任去做好,都应该分担父母、家庭的重担。「亲自检点」也形成一个人做事非常谨慎的态度。谨慎重要,他不谨慎,很可能就门户没有关好,家里就遭小偷,损失惨重。所以这谨慎很可能能让我们避祸。
 
接着经文讲: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我们很熟悉的一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我们也让孩子从小念感恩词:感谢国家培养护佑、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老师辛勤教诲、感谢同学关心帮助、感谢农夫辛勤劳作、感谢大众信任支持。
 
而且不只是农夫辛勤劳作,人一天能生活得很好,要几个行业的服务?请问大家,您今天被几个行业服务了?算得出来吗?算不出来吧。眼睛一睁开,开电灯要不要人家服务?电力公司、还有卖电灯泡的。接着进浴室、上厕所冲水,自来水公司、还有卖马桶的。接着刷牙、照镜子,镜子公司。挤牙刷,牙刷公司,不对,挤牙膏,刚刚才说谨慎很重要,你看讲话这么不谨慎,失去觉照。大家算不算得出来,你今天被几个行业服务了?所以古人讲「一日之所需,百工斯为备」,有各行各业在帮你服务、在帮你准备,你生活才都不用担心。所以整个社会确实是互助之体,取之社会,用之社会,每一个人都应该要回报社会。人不管是自己的精神、经验,包含自己的钱财,都应该有这个回报的态度。『当思来处不易』,应当思考、应当思惟,这些食物得来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半条丝、半条线都是人家血汗做出来的。「恒念物力维艰」就是永恒的都能够念着这些物品都是人家辛勤的劳作,他就不会糟蹋了。而且懂得感恩、懂得惜福,惜福的人他就不会浪费,他很节俭。
 
那我们冷静想想,一个人节俭对他的心性有什么帮助?帮助很大。一个德目能给人启发多少的善念?古人在洞察人性非常有智慧。一个人节俭,节俭以后他有更多的财物可以去施舍给别人,所以「俭而能施,仁也」,他的仁慈心在提升。节俭的人他就不会欲望一直膨胀,欲望膨胀,他花不够、他吃不够,就要怎么样?就要用不法的手段去贪污。所以「俭而寡求」,一个人节俭,他就不会贪求很多,「义也」,他就不会拿不义的东西。「俭以为家法」,一个人把节俭当作自己的家法、家规,「礼也」,他懂得以礼来治家。以节俭来教育子孙,「智也」,他有智慧。所以一个人懂得节俭,仁、义、礼、智的德行都在增长。
 
但是这个节俭可不能偏掉,节俭到最后变得很吝啬,叫不仁;节俭到最后很贪心,叫不义;节俭到最后,连给父母的供养都变得很吝啬,叫非礼也,对父母不恭敬了。这个就是已经偏掉的,这不是真正的节俭的德行。节俭以后反而存了一大堆钱财要留给孩子,叫不智,非智,没有智慧。所以这个节俭是不是增长仁义礼智,还是反而偏斜了,变不仁不义不礼不智,得要把道理给想通。
 
你说我节俭留给孩子多一点东西怎么是不智?你留那些东西不是让他们吵架,在那里争夺了吗?报纸一翻开,每天都有这样的事,要记取教训,不能再干这种傻事了。所以《三字经》说,「人遗子,金满籯」,一般的人都留一大堆财物给孩子,「我教子,惟一经」,传经典、传智慧给孩子,这是理智的父母。
 
今天就跟大家交流到这一句经句。谢谢大家。

赞 (0)

本站所有内容共享 欢迎转载 正气文化公益网 反黄之盾

Q群: 218813922 QQ: 516104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