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老师讲座

《了凡四训》学习分享(第二十七集)

时间:2015-12-17 17:33   编辑: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点击:
 http://www.mchunghua.org/Category_240/Index.aspx 
 
蔡礼旭老师 2011/8/15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07-045-027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
 
很抱歉,今天晚上,因为马六甲州长邀请中心一些领导、老师用餐,所以今天就录像跟大家交流这一堂《了凡四训》。
 
那我们非常感佩马六甲还有大马的这些领导者,他们非常重视中华文化的弘扬,他们的认知能理解中华文化是世界的瑰宝,这么多古文明只剩这个古文明承传下来。所以纳吉首相当时候看《群书360》就非常赞叹,说道:「假如全国的官员、公务员都能照这些教诲去做,那必然能够爱护好人民,把国家治理好。」
 
那我们看中国几千年历代长治久安,都是当时候的国家领导者重视正法的弘传,那就把老百姓教好了,就家齐、国治,风调雨顺,所以最重要的护法就是国家领导人。
 
所以我们刚好《了凡四训》提到十个行善的纲领,上一节课我们就讲到「护持正法」。那我们是跟大家分享《了凡四训》这一段教诲,那我们的首相、我们的州长,他们就在做这一件事情。所以人能弘道,这些领导者他们做的好,他们就是人民的表率。
 
而这个护持正法的重要性,在这一个时代感触特别深刻。从我们两代人来看,我父亲那一代常常都听到某某人很孝顺,父母生病了二十年都这么恭恭敬敬,不辞劳苦奉养父母,整个乡里都非常感佩,听到的孝子不少。可是到我们这一代,要听到个孝子都很困难。所以这三、五十年,这个正法当中,伦理道德教育没有承传,那整个人心堕落的速度就非常快。确实就像经文里面讲的:
 
【法者。众生之眼目。】
 
他慧眼没有开,随波逐流,那可能做出来的行为就连畜生都比不上了。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这个就提醒我们,人之所以为人,首先一定要懂得知恩报恩,可是没有教他,他不懂。有一个七岁的孩子学了《弟子规》,刚好有一次请他分享,他七岁了,他第一句话就讲:原来做人要孝顺。你没教他,他不懂。所以《三字经》讲到「人不学,不知义」,《礼记·学记》也讲到「人不学,不知道」,人不学正法,他不知道为人就应该尽道义,反而变成什么?他觉得当人就是要享乐的,就是要纵欲的,那就把自己的身心给摧残掉。所以人不学正法,连怎么爱自己都不懂,就更谈不上去爱别人了。
 
所以香港有一个华人感叹,全世界最悠久的一个民族,它的文化历史承传的最好,就是中华民族了。因为没有正法,这短短几十年变成最短视的民族,短视到什么程度?为了几百块、几千块能伤害自己的至亲,父母、爷爷、奶奶,这样最亲的,把他一把屎一把尿抚养长大的人,他都可以伤害他。
 
所以我们看到目前社会的这些现象,孔子有一段话教诲我们「见义不为,无勇也。」这个现象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可以感同身受现在为人父母的难处,我们可以感受到我们历代祖宗的忧心,那不能再让祖宗担心流眼泪了,要救人危急,赶快把圣教传到家家户户当中去,我们随分随力,随每一个缘尽力去做,就圆满。
 
当然人能弘道的话,那首先我们要供养给别人的经教,我们得要先好好做,让他们看了有信心,进而来深入。所以我们看到经文里面讲的,没有正法:
 
【何以参赞天地。】
 
这个『参』是参与,『赞』是帮助。人是万物之灵,在《三字经》当中说到「三才者,天地人」,人与天地并列三才,人是尊贵的,人可以透过教育成为完美人格,天人合一的修养,所以他能跟天地无私之德并列。所以透过教化,遵从圣贤教诲的人,他真的可以像天地一样教化众人,教化万物,所以才说到「参赞天地」。道家讲的代天行化,代天地教化众生,这样的人生非常有价值。我们看到孔老夫子的教化,他老人家离开这个世间两千五百多年了,但他的教诲对人类的影响反而更大更广,现在欧美国家很多都在学孔老夫子教诲,连美国都把孔老夫子的生日列为教师节,那我们中华儿女更要珍惜。
 
所以人要有志气,就像《了凡四训》里面一开始谈到的「改过之法」。人改过要先发三种心,第一个就是耻心,羞耻心,「彼何以百世为师,我
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孔老夫子、孟夫子他们可以百世为师,我跟他同样是人,我怎么愿意糟蹋自己,沦为欲望的奴隶呢?人这么一想,羞耻心,「知耻近乎勇」,他的勇气,他断恶修善的勇猛就出来了。所以孟子讲「无耻之耻,无耻矣」,人能时时提起这个羞耻心,他这一生就不会做出羞辱自己、羞辱祖先的行为。所以《了凡四训》说「耻之于人大矣,以其得之为圣贤,失之为禽兽」,人能时时保持羞耻心,他这一生一定可以作圣作贤,不能保持,那不可能不堕落了。所以我们看到这些经句,句句都跟羞耻心相应,读的时候,直下承担的人就是有羞耻心,就是有志气了。「参赞天地」。
 
【何以裁成万物。】
 
这个『裁』就像做衣服,剪裁,那做衣服当然要做好的衣服。「裁成万物」,从身为父母的人来讲,那你要教育出承传中华文化的圣贤子弟,那是造福家族、造福社会、造福民族,甚至于胸怀要到造福世界,为什么?在这个大时代当中,身为中华儿女一定要有救世的胸怀,不然与良知有愧。
 
我可能讲这样,大家说有这么夸张吗?我这个是有依据的,七0年代汤恩比教授讲,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那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都是我们儒道释三教,是我们中华儿女承传几千年的道统,那这是我们承传的东西,我们不把它发扬去造福世界,那我们不就见死不救?唯一的方法我们还不好好去学习、去推展,那就对良心确实是有愧了。你有救世的法宝,那眼看他死去,那这个怎么是万物之灵做得出来的,怎么是炎黄子孙做得出来的。
 
怎样的胸怀才配当炎黄子孙?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我们是要实质的炎黄子孙还是名义上的炎黄子孙?圣教的修学,重实质不重形式,不能说我血统是汉族,我就是炎黄子孙,大家看看经典打开来,不是谈家,不是谈国而已,谈什么?天下。我们看《大学》一打开来,就讲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也」,你看《三字经》讲「三才者,天地人」,你看那个胸怀要跟天地一样宽广才对了。所以看到这些经句,对我们的人生都有启示。
 
那首先从自身,要剪裁先把自己培养成圣贤,这很重要,这叫自觉。要教导孩子,你要首先自己觉悟,教导自己的学生,我们要首先会自我教育才能去教育别人。我们没有自觉,没有自我教育的态度,我们的德行就上不去了,那必然教别人很难不落入孟子所说的好为人师的状态了。所以这个剪裁首先先要好好教育自己,培养自己。尤其是《大学》讲的,要先从格物下手,先改自己的习气,习气一改,人的真诚,人的慈悲心慢慢就流露出来。因为贪瞋痴慢少了,多了为人设想,多了谦卑恭敬了,让人如沐春风,跟我们最近的人感觉最强烈,哪有不欢喜,哪有不支持我们学圣教的道理?
 
所以身修了,接着呢?齐家。「领妻成道,助夫成德」,这从最近的地方去利益起,接着教好下一代,接着影响你身边所有有缘的人。他们都有爱心了,他们都去爱护人,爱护一切的生灵,那不就是「裁成万物」。所以道家讲正己化人,那佛家讲请佛住世,一定都要从自己开始做起。
 
尤其这两句话「参赞天地」,「裁成万物」,在现在这个时代,特别让人可以感觉到人的价值。我们看一个地球母亲,它这么好的环境,它可能是孕育了几十亿年,它才成就的一个好环境,那这个大地母亲滋养了万物,但是短短两、三百年,人类利欲熏心,放纵欲望,对整个大自然恣意破坏,现在科学家已经警告了,可能地球环境都不能住人了。
 
我前一阵子到了河南,那河南是整个中国的农业大省,那光是一个周口市,生产的粮食可以让全国吃半个月,那个产量吓死人。他们很难得,希望恢复传统农业,因为现在整个农业里面喷洒的农药化肥太多,这个食物里面都有毒了。结果发了这个心,才知道这个时代做好事不容易,本来是想说把这个土壤搞好,结果这么深入,他说不只要搞土壤,水污染,那要让水能够重新恢复清净,这个工程有多大?水也好,土壤也好,这些污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所以这个时代你发心要做好事,你没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很容易退缩了。所以经典当中给我们打了一个预防针,要「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才真的能够做出利益后世的好事出来。为什么这个时代做好事这么难?因为「欲令智迷」,人追求欲望之后,整个智慧,整个洞察机先的能力弱了,他不能防微杜渐,所以往往发现问题都已经是非一日之寒了。但是老祖宗也提醒我们,「亡羊补牢,犹未晚矣」,所以发现水要恢复纯净是个工程,后来再加上什么?空气也污染了,那这个工程也很大了,所以整个植物的生长,它要有阳光、空气、水、施肥,种种因素去配合,这些统统都要改善。
 
其实这些污染还不是最严重的,思想的污染才是最严重的了。农民要回到「民以食为天」,他们这个行业太重要了,攸关每一个人的健康,甚至攸关整个国家的兴衰。现在全世界医疗的花费都排在财政支出的前面几个位置,庞大的医疗费都要把整个国家的财政给拖垮了。病从口入,你吃的东西不改善,你这个医疗费怎么可能会减少,所以解决问题不能从结果解决,要从根本原因上解决。所以农业改善,医疗费会大大减少,不然都从症状解决,真的是一个问题接着问题出来,真的是疲于奔命。所以古人有觉悟的智慧,所以「觉者畏因,迷者畏果」,觉悟的人都赶紧把原因找到去解决,迷惑的人每天担心这些呈现出来的问题而已。
 
所以大自然破坏最严重的污染是人心,他自私自利了,他不懂得爱人,不懂得爱环境,他的思想当中缺乏一种为长远的人着想,他只顾眼前之利益,叫急功近利的污染。所以功利主义对于人心的污染那是最具杀伤性的,这才是最大的污染。
 
我们想一想孟子的话,「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行一个不道义的事情,伤害一个无辜的人,而能得到天下,他都不干这种事情。我们在《了凡四训》来看,吕洞宾先生,钟离要教他点石成金,点石成金可以去救济人,您看吕洞宾先生说,这一块石头变金子以后会不会变回来?「五百年后,当复本质」。「那我就害到五百年后的人了,这个我不学」。他能想到五百年后的人,更何况是现代的人?所以这一些故事,这些风范要多讲给我们的后代听,他们就很自然的会为当前跟后世的人着想。
 
所以现在天灾地变很多,不能怨天怨地,根源在我们身上,因为什么?「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这是《尚书》当中给我们的教诲,也是根本解决现在天灾人祸的问题。所以根源不在大自然,在人心,人心他要透过教化才能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所以说到最后护持正法有多重要。
 
你教化要靠正法,你邪法教出一堆小人来,家庭社会都不得安宁。所以我们想一想,现在邪师很多,误导广大的人群,刺激他们的欲望,甚至于让他们对圣教怀疑,去听邪师的话,那怎么办呢?「显正破邪」。俗话讲的「不怕不识货,只怕货比货」,你正的一显,老百姓一看,这个是错的,你正的都不推展,老百姓没有办法判断邪正。那除了政府要带头「显正破邪」,那每一个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学圣教的人,他要显正,他要把正法经典演出来,他就显正破邪了。他无私奉献,那自私自利的小人就比出来了,大家就能判断进而去学习、效法了。接着讲:
 
【何以脱尘离缚。】
 
我们看现在的人,烦恼很重。这个『尘』,尘埃,就好比世间的污染,科学家的实验就提醒我们,人愈活愈污染,愈累赘了。人生应该是追求幸福,不是追求痛苦,也不是追求染污,人生的目的应该是恢复本有的性德,应该返朴归真,活到老,变成婴儿一样的单纯快乐。这个在老子的教诲,这个都是这么样给我们人生的启示。就像新加坡的许哲女士,她老人家活到一百一十四岁,我们中心多次邀请她,当时候她一百一十二、一百一十三,那笑起来跟婴孩一样,这个是圣贤的好子弟。活到最后,什么?无私无我,没有欲望的束缚,这个『脱尘离缚』。
 
那科学家讲了一个人一、两岁的时候一天笑一百八十次,成长以后,平均一天才笑七次。他这七次到底是皮笑肉不笑,是不是真正打从内心笑出来,这还是个问号。但是你看婴孩每一个笑都是真实的。所以这个提醒我们,就像佛家讲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所以看到这个「脱尘离缚」,那什么在污染我们?什么在束缚着我们?其实不关他人也不关境界,是我们自己的贪婪、贪恋、贪着造成,人只要懂得自己从内心去放下欲望,放下执着,他就能够自在了,他就能够脱离生死的烦恼,做自己自在的主人。那没有正法,人不懂得这些道理,他往往就被整个社会风气牵着鼻子走了。
 
那从我自己来讲,看到这一句话,那就非常感念三教的祖师的恩德,感念师长老人家的恩德了。我二十几岁的时候还没闻到圣教,那不同样跟世间的年轻人一样,要大房子,要大车子,要穿名牌,都一样,愈活愈辛苦。欲望愈多,求不得苦就愈来愈多,后来也是打开经典,眼界、人生方向不同了。《大学》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原来人生什么都带不走,只有恢复明德,恢复本有的性德智慧,这是唯一带得走,唯一真实,那干嘛还去追求一些对自己身心造成累赘、束缚的外在的这些欲望呢?那这个念头一转,整个身心状态就不一样了。
 
「在亲民」,亲民的意思就是利益生命当中的有缘人,也让他们往觉悟的人生、智慧的人生去走,那这样的人生有意义。坦白讲我们还没遇到圣教以前,身边的人愈活愈苦也帮不上忙,因为自己也很苦,也不知道怎么解决,哪怕是至亲也束手无策,不只他心灵的增长,甚至于身体得了重病了,我们也不知道怎么解决,那现在学圣教了,都知道怎么去化解。其实人生很大的痛苦,你身边的人有难你帮不上他,那很苦的。那现在懂了,随着人生遇到的缘分,尽心尽力,问心无愧,也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所以经典的指引,这一生成就自己,成就他人,是人生的价值,这个没有经典,没有遇到师长教诲,人生不可能往这个方向走,所以能「脱尘离缚」。而且这个「脱尘离缚」是永远脱离束缚,脱离欲望的控制了,恢复性德,那就得大自在。接着我们看下一句:
 
【何以经世出世。】
 
这个『经世』,经营人生、经营家庭、经营事业以至于你的胸怀帮助社会,帮助国家民族,帮助世界,这个都是「经世」。
 
还有『出世』,这个出世在佛家讲得多,佛家它讲三世,儒道这个部分有讲,它讲的没那么多。您看儒家讲到的,孔子在《易经》里面讲「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这个就已经讲到来世了,但讲的没有佛家这么多,这么仔细。所以人懂得有来世,他就不会肆无忌惮的作恶,因为没有三教教诲,这一代的人可悲在哪?他尽情纵欲,造无量无边罪,他来世甚至会有可能万劫不复的结果。这很可怜,因为他得人身这么尊贵,他却造这么多罪业。所以真正遇到正法的人,看到造恶的人,不只不会对立,不只不会仇视,会怜悯这一些人。因为他们明理了,他们知道这些人看起来是可恶,事实上比谁都可怜。
 
所以这个「出世」就是谈到来世,甚至谈到生生世世如何幸福美满,那这个有赖大家再继续深入儒释道的教诲。这个假如再谈下去,可能我们这一节课连「护持正法」可能都谈不完了。
 
那这个我们眼前、当下,经营好自己的家业、事业,还有对整个社会国家、世界做出贡献,这是必要的。我们看到这个世间,他的思想、价值观都偏颇掉了,那没有正法不行。我们看孔子讲到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你怎么教出君子?教他明白人生的道义、情义、恩义。你假如从小就教他自私自利,怎么去谋自己的私利,你教出来都是小人。那下一代都是小人,这个世间还有未来吗?可是现在很多国家地区从幼儿园就教竞争,要谋自己的利,那你怎么经世?所以没有孔孟学说、大乘佛法,这个世间太危险了。
 
包含价值观的扭曲,古代这么重一个人的名节、贞节,现在变笑贫不笑娼,只要能赚钱,他不管干哪个行业,哪怕这个行业会造成人家妻离子散,他都不管。包含现在赚黑心钱,你看那个毒牛奶,它伤害了多少生命,多少家庭,只要有钱赚就好了。这个都是严重的价值扭曲,这个都要靠经教、靠明理的人去显正破邪。
 
包含现在的风气,投机取巧,都是,我们闽南话,想吃但又不找工作,都想要吃香的喝辣的,然后都要找那个不用怎么流汗就能赚到大钱,所以很多人炒股票,他都要赚那个马上一把钱。正确的投资理念不是这样的,那是超短线,这种风气会让人都想要不劳而获,这个都是很大的致命伤。这上一代都想不劳而获,下一代怎么办?所以下一代啃老族、白领一族都出来了,你能怪他们吗?所以他们假如有承传老祖宗的教诲,大富由天,小富由勤俭,那他就能勤俭传家。现在又是新的一年,一日之季在于晨,一年之季在于春,一生之季在于勤,他这一生能不能有所建树,他得勤劳。读书要勤劳,干家业、事业要勤劳,哪有不劳而获的,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
 
所以大家就从这里,从这个世间价值观的扭曲,再回到老祖宗最耳提面命的人生态度,那真的没有正法怎么经世出世?你说谦卦六爻皆吉,结果现在人都要逞强斗胜,怎么会有福。所以人要先学吃亏了,那现在人不肯吃一点亏了,都要占人家便宜了,那就没福了。所以接着讲到:
 
【故凡见圣贤庙貌。经书典籍。皆当敬重而修饬之。】
 
从正法的教诲当中能得到利益是我们的心决定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就得十分利益了。所以受到正法利益的人,他那个诚敬的心就愈恳切了,因为他知道正法好。
 
真的没遇到正法,怎么做人都不懂,在五伦关系当中都是可能是颠倒的状态,怎么为人丈夫?怎么为人妻子?「男不忠良,女不柔顺」是不对的,道家这个教诲重要。那身为一个男子汉,有没有忠,有没有善良,有没有面对每一个责任尽心尽力还是退缩,那这个不配做男子汉,那没有这些经典,我们不懂。女要柔顺,这个时代女人比较强,那这个跟柔顺就相背了,这个会克到丈夫,克到儿子。你包含君臣关系,我们不懂,对领导态度傲慢了。
 
这个五伦关系没人教不知道,不知义,现在懂了,不再造孽了,不再造罪了,那这个时候恭敬心起来了,珍惜了,看到圣贤人的法相、雕像很恭敬,为什么?这个雕像就提醒我们,不要忘了他们的教诲,就提醒我们要见贤思齐。所以圣教,它是艺术化的教学,透过这些建筑,透过这些礼仪,这些雕像都是在表法,都是发挥教育的功能。
 
所以像前面讲到包凭,他到寺院里面去,看到观世音菩萨,结果被雨淋,他就很痛心。那观音塑像就提醒我们,效法菩萨救苦救难,那他看得不忍心,那包凭先生他有礼敬圣贤的恭敬心,那赶快把他所有的财物都布施起来修庙宇,不要让这个圣贤的法像再受雨淋。所以您看『凡见圣贤庙貌,经书
典籍,皆当敬重而修饬之』,它有坏掉了,有受损了,赶紧把它爱护、修整好。
 
经书典籍,所有圣贤人都是接受了经书典籍的教诲,他才成圣贤,所以经书是圣贤的母亲,所以经是圣贤佛菩萨的母亲,怎么可以不恭敬经典?所以经典所在之处,那就是圣贤所在之处,甚至于经书要摆正,你不能歪歪的,不能摆着一半悬在空中,这个都不恭敬了。那我们对这些经书恭敬就是身教,包含经书上面可以放上布,不让它染尘,这个都是恭敬;或者你做一个小的盒子给装佛像,这个都是恭敬。接着讲:
 
【至于举扬正法。上报佛恩。尤当勉励。】
 
『举扬正法』就是能够把正法自己做出来,进而把它弘传开来,利益更多的人。就像前面经文教诲的「爱敬众人,即是爱敬圣贤,能通众人之志,即是通圣贤之志」。所以怎么上报佛恩,怎么上报圣贤祖宗的恩,因为他们都是无私博爱之人。所以这个时代的人受益了,后世子孙受益了,就是他们最欢喜的事情,所以报圣贤佛菩萨的恩最重要的就是利益众生、利益正法,这是最好的报恩。所以「何谓圣贤之志,每欲斯世斯人,
各得其所,吾合爱合敬,而安一世之人,即是为圣贤而安之也。」那你就是帮圣贤佛菩萨慈悲爱护了一切的众生了,所以这个就是报恩最好的做法。
 
那我们看「举扬正法」,现在正法被人家误会了,以为是宗教,以为是迷信,以为是过时的东西了,他们这个认知一错,他根本不肯学,他就受益不了。所以要恢复儒释道教育的本质,要让世间人学了以后受益他的人生,而不是一种迷信而已。还要求神拜佛,求福报,这个都不是了解教育的本质,要明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是这样不明事理去求福报了。所以现在的圣教变成什么?变成学术研究了,变成观光旅游了,变成企业了,变成邪教了,这个都让世人没有办法受益正法。
 
要恢复教育的圣教,教育本质的儒释道圣教,那这个确实就是『举扬正法,上报佛恩,尤当勉励。』这个「勉励」就是期许我们要承担这个历史的责任,做一个真正的圣贤好子弟,以师志为己志,对圣贤祖宗之志为自己的志向。
 
那我们来看下一个行善的纲领,这是第九个纲领。
 
【何为敬重尊长。】
 
这个『尊长』就是大福田,你爱敬都有福。因为你爱敬尊长就是恩田,就是敬田。哪些是「尊长」?
 
【家之父兄。国之君长。】
 
所以为什么要读经典才能明白义理,才能知道如何落实。所以为什么说开卷有益,这么好的经典不多读,我们不明理,甚至明理的深度、广度不足,那就会变成活在自己的认知里面了。所以《了凡四训》谈教理谈得非常透彻,最少要念三百遍,从今年开始,念一遍画一横,一定要念三百遍。
 
家中的父母、兄长、姐姐甚至于叔叔伯伯都是尊长,哪怕包含你这些邻居里面长者都算。
 
『国之君长』,国家的领导者,包含你所服务的企业团体、单位的领导人,包含这个单位里面的长辈,这个「国之君长」。
 
【举凡年高。德高。位高。识高者。皆当加意奉事。】
 
所以这个尊长不单是年纪一个角度,年纪摆第一位。所以敬老、爱老、尊老,这是中华民族的特色,为什么?因为中华民族慎终追远,饮水思源,这个是我们民族非常重要的一个德行的特征,这个从尧舜禹汤那个时候都是这样承传的。因为老人对家、对社会,第一个就是他的奉献付出,才能有现在的家庭跟社会。所以我们要知恩报恩,饮水思源,要爱他、要尊重他,那这个社会才有福报。
 
一个社会瞧不起老人,轻慢老人,这个社会最没有福。大家冷静去看,现在整个国家负债最严重的国家一定是最不尊重老人的国家,负债是结果,那是没有福,原因什么?忘恩负义,不尊重老人。
 
所以老人对家、对社会那是宝,那是福田,「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所以家里还三代同堂、四代同堂,还有老人可以奉事,这是这个家的福报。被奉事,不是那个老人有福,人有时候认知没有抓到重点,我们有时候看,「啊呀,老人家你很有福气,儿子对你那么孝顺。」其实你要去跟他的孩子、跟他的孙子讲,你们真有福,有这么大的福田可以耕。
 
这个翟俊杰翟导演懂,他跟他儿子讲:「你奶奶九十几岁了,你有这样的奶奶可以奉养,这是你人生的造化。」懂得教育跟不懂差太远了。你看翟导演,他太太在给孩子哺乳的时候,他把那个留下来,给他女儿做嫁妆,那是无价之宝。你赚了一堆钱,给孩子买个房子给她当嫁妆,那没有智慧,抵不上这一罐母乳给孩子人生的启发。你给她一幢房子,没多久,「妈,我怀孕了,需要一辆车子了。」就变成视为理所当然,就没智慧了。「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这《三字经》重要的教诲。这个孩子结了婚,以后要为人母,她懂得饮水思源,她就懂得教育她的下一代。所以老人他对家庭有贡献,对社会有贡献。
 
再来,不尊重老人的国家没智慧,不只没有福还没智慧。所以俗话讲「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能听父母的话,能听祖宗圣贤这些老者的话,这个民族有智慧。所以我们这个民族就是承传历史,就是尊重智者、老者的话,所以老人有智慧,他有人生的阅历,多少家族,多少庙宇门口就是老人在讲历史,就把忠孝节义传给了这些乡里的孩子了。我们小时候也都听过这些老人讲故事,讲《三国演义》、讲《杨家将》这些故事。
 
再来,老人能够活到七十、八十,他就是积德行善,他才有这个果报。所以看到长寿的老人,你就要效法他积德行善,你怎么可以轻视他?「人生七十古来稀」,他可以这么长寿,他就给我们人生启发,你去观察这个老人,他为什么能长寿,你就学到人生的智慧。「仁者寿」,他一定仁慈,他一定节俭,节俭的人有后福。「禄尽人亡」,他本来只有六十岁的寿命,他很节俭,福报没花完,延寿二十年、三十年都有。
 
所以有一个读书人叫王宾,他小的时候多病,看到老人很羡慕,不认识的老人他都给他鞠躬行礼,给他端茶倒水,结果就因为这么尊重老人,本来体弱多病短命,活到九十三岁,所以这个还是因为他的恭敬心给自己积了厚福。另外一个读书人的例子,杨大年,二十岁就考上状元,那很聪明,也很有福报,但是不懂得尊重老人,把福报整个折掉了。所以当时候,朝廷里面很有德望的,像周翰、朱昂这些老者都被他羞辱,这个周翰就说到:你不要笑我们老,你以后有老的一天。那朱昂跟周翰讲:算了,算了,不要讲他了,不然到时候又被他羞辱。结果他才四十几岁就死了。所以这个正反的例子,都让我们透过这个历史,真实宋朝的事例引以为戒。这是『年高』。
 
再来『德高』,德行好的人我们要尊重,所谓尊师重道。我们尊重他,坦白讲,对他来讲,他没有什么利,最大的利益是我们自己。我们恭敬他,他所讲的圣贤教诲,我们就能完全领受;我们不尊重他,我们的收获、受益就很有限。所以尊师,他就重道,他就从恭敬心当中去求学问,他能万分恭敬,他自然得万分的利益了。
 
再来『位高』,他的地位高,他承担的责任就重。你一个国家的元首,他每天要日理万机,当然我们要尊重他。你看我们现在整个社会国家没有动荡、没有战争,都要感恩国主恩。
 
所以佛家的教诲,在《梵网菩萨戒经》里面就讲到,「不谤国主,不作国贼」,这个国主不只是国家的领导人,还包含每一个团体的领导者。因为你毁谤国主,毁谤领导人,让人民、让团体的人失去信心,这是对一个团体最大的破坏,这个造的罪业就重了。人的罪业的轻重跟他影响的层面成正比,影响的愈广,影响的愈久,罪就愈重,所以这些道理我们都要懂。这个时候言语就会谨慎,不能放肆,不能动不动批评国家领导人,批评团体的领导人。所以孔子这一点就非常强调,非常警惕,夫子说四种行为是很大的罪恶,所以「居下流而讪上者」,居在下位毁谤上位的人;「勇而无礼者」,你对领导人不恭敬,这个就是,这种勇就是一种莽撞,这不是真正的勇猛了。
 
再来『识高』,他的见识非常广博,人有时候读了很多书,你还要行万里路,你那些见识很可贵。所以您看有一句俗话讲「宁娶大家奴,不娶小家女」,你宁可娶大家族的婢女也不要娶一个小家的千金,为什么?那小家的千金被宠坏了,你娶回去就侍奉一个小公主;那个大家奴,她从小在大家庭服务几百个人,她那个应对进退特别懂,特别谨慎,她绝对不发脾气的了,她见识很广博。
 
所以这个见识很重要,人没有这些见识,自己做错事都搞不清楚。那假如没有见识了,想要帮助领导都很困难,连怎么接待人,怎么进退都不懂,那就是败事有余,成事不足了。所以这个有见识的人,我们尊重,他会很欢喜跟我们分享人生的阅历。
 
所以『皆当加意奉事』,这个「加意」就是格外的诚敬来事奉。那具体来看,
 
【在家而奉侍父母。】
 
每一个人的人格特质、行为习惯都是从家里培养出来的,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所以人懂这个道理,坦白讲,人才从哪里找?从家教出来的了。所以你要用一个重要的干部,绝对要做家庭访问;你要栽培重要的传法人才,要做家庭访问;你要娶妻,你要嫁人,也要做家庭访问。现在好像做这个动作的人比较少,所以这么重要的抉择都不慎重,最后后悔,怨不得人。所以奉侍父母,他就形成了一种为人子的态度,什么态度?
 
【使深爱婉容。柔声下气。习以成性。便是和气格天之本。】
 
这个『深爱』,这个「深」字好,那个深爱就是他已经三十岁、五十岁了,看父母的眼神跟婴孩一样。孟子赞叹大舜,「大孝终身慕父母」,他那种仰慕父母,那种感恩父母的眼神跟小时候完全一样,五十岁了还是这样,所以孟子说:这个大舜终身都是这样对待他的父母。其实这个是最幸福的人,人不恭敬父母就是不恭敬自己的自性了,就是折损自己的福报了。
 
所以翟导演不简单,他六十几岁的人讲出来,谁听了谁感动。他说他觉得人生最幸福,推开门还可以喊一声娘,他还是娘的儿子,他就有那种孺慕之情,所以他还深爱着自己的九十几岁的老母。
 
像我们高昌礼部长,他分享孝道的时候,他也有『深爱婉容』,他说他在山东,那都是省级的干部,出门的时候戴个帽子,给他老父亲请示、问安:「爸爸,我要去上班了。」有时候他爸爸还要把他的帽子调整一下,「好,可以去了。」听到他叙述这一段,都感觉好像一个小朋友背着书包要上学去了。他对他父亲那种恭敬没有因为他年纪大了,没有因为他已经是中央省级干部而有丝毫的减少。所以这样的人是最可贵的,他没有被名利,没有被权势所污染,还保有他的赤子之心。
 
就像黄庭坚先生,他做了太史,也是很大的官,但是他深爱着他的母亲,回来了马上卷起袖子去帮妈妈洗尿桶。他假如被官位污染了,「我都这么大官,去去去,让底下的人去做就好了。」包含汉文帝,已经是皇帝了,他那对母亲的深爱婉容没有丝毫减损,所以「亲有疾,药先尝」,就是讲汉文帝,「昼夜侍,不离床」,就是汉文帝。
 
而这个「婉容」,就是很柔软,很调柔,对父母每一句话都深怕让父母难受。其实人只要念父母的恩,他就会感觉,这一生报恩都来不及了,怎么还忍心让父母有些许的不欢喜了,这个时候言语就柔软。所以「怡吾色,柔吾声」,这种态度他不是勉强的,念恩的人自自然然做出来了。
 
所以孔子讲,尽孝,「先难」,色难,色难就是和颜悦色的来奉侍父母。所以这「先难」从哪里下手?从坏脾气下手,对父母不能有情绪,不能把父母的不是放在心里,这个就不恭敬。父母纵有过失,念念想着让父母改过来,比他还着急,更不可能去看他的过失。善巧方便劝父母,柔声下气,非常柔和,然后这个气很平和,而且要从种种小处去留心,不可以小看自己的一句话和一个表情,都应该要柔声下气。那久而久之就习以成性,这个习以成性就是自自然然不带丝毫勉强,因为这个柔和恭敬已经跟他的灵魂完全结合在一起了。
 
我有一个朋友,他是在大学做教授,很年轻就做教授,他对我人生的启示很大,他那《孝经》可以从头背到尾,佛门《地藏经》也可以背,他长得很庄严,很有福报。我记得有一次我去他们家找他,刚好我去的时候,他在做一个事业的抉择,他要从一个私立学校转到一个公立学校,应该是当副教授,他恭恭敬敬把这个因缘给他父亲禀报。禀报是对上。我一进去,看他跪在父亲旁边,他一看到我,不慌不忙,「礼旭,不好意思,我刚好在给我父亲禀报事情,您稍坐一下,我先禀报完。」我很有福报,看到我一个好朋友怎么尽他为人子的本分跟态度。我就看到他在把这个因缘讲得仔仔细细,听他父亲教诲,他不敢自专,他怕做了以后让他父亲难过。禀报好了,他父亲,「好,那你到这个公立学校好。」
 
所以确实是『习以成性,便是和气格天之本』,这一份对父母的恭敬。这个「格」是什么?感格,感动天地,感动每一个人,就至诚感通,感通天地万物,感通他人,感通一切有灵性的生命。我们看孝子,蔡顺,还有很多孝子,他们在服丧的时候,连树木都感动,连这些生命都感动,草木都含悲,这个在历史当中都有记载。所以确实「便是和气格天之本」。
 
从家庭再延伸出来,社会团体,以至于当国家的公务员,那《孝经》里面也讲「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所以「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人懂得爱人,懂得尊重人,他的根本在孝顺父母,尊重长者,尊重姐姐、哥哥,尊长。所以接着讲到,从家庭出来,事奉国君,事奉领导。
 
【行一事。】
 
交代我们一件事。
 
【毋谓君不知而自恣也。】
 
不能觉得君王领导不知道而自己胡作妄为。这个『自恣』就是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没有尊重,没有请示,自作主张了。
 
其实一个人在单位自作主张,很可能在家里面就是这个习惯。所以所有德行的问题,根都在孝道,都在家庭。所以为了孩子的未来好,现在要把他教好,你现在不严格教,以后他出去被人家教,铁定被人家修理得东倒西歪的,你到时候再来遗憾来不及了。所以有一个妈妈教他儿子很严格,她对我们提到:我现在教训我儿子我还知道轻重,他是我的骨肉,我怎么可能给他打重了,可是他出去才被人家教,人家就不知道轻重。你看这个这么有智能的妈妈,她看得很远。
 
所以从这一段话,我们就了解为人子女,为人弟子、学生,为人下属都要有弟子相,都要具备一个当弟子的态度,什么态度?四种主动。这四种主动不离《弟子规》,主动请教,主动参与,主动汇报,主动请示。
 
我们看主动请教,「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那不懂装懂,那是愚痴了,乱搞了,而且要「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你理都没搞清楚,道听涂说,这个负的因果很大,这个断人慧命不行。所以一定要不懂的东西要请教,不能乱给人家讲。因为你有真实的智慧,真实的这个判断能力,你才能成就事情。所以这个主动请教就是先提升我们的智慧能力,没有这个态度提升不上去的。
 
第二个主动参与。在团体当中,家庭当中要「亲所好,力为具」。那父母都担心得不得了了,你还袖手旁观;那主管都压得快垮掉了,你还隔山观虎,那不行的。甚至于父母、领导还没开口,老师还没开口,「父母呼,应勿缓」,这一句话更高境界,父母、老师、领导还没呼,心灵感通,主动承担,那这个一定是父母、领导的好帮手,这个在闽南话讲,「得人疼」,最值得人家疼爱。这样的人看起来扛得很重,私底下一定得到很多爱护。
 
所以弟子相很重要,「亲所好,力为具」,「父母呼,应勿缓」,「己有能,勿自私」,懂得多承担,这个都是主动参与,甚至于要会配合,成就因缘。你比方大家一起学习,你感觉到旁边这些同仁、同学有疑惑,他又不敢问,你帮他问,他就得利益了。这个参与里面,能让一个因缘更殊胜,这个都是主动参与。我们看经典里面,像阿难发问,其实不是他来疑问,他知道别人有疑问,一问了,本师释迦牟尼佛就解答,所有的人都受益了,这个都是主动参与。你不能看别人有疑惑了,还批评他没善根,也不帮助帮助他,就不好。
 
再来主动汇报,不管是学习的状况,还是做事的进度都要主动汇报。不汇报,老师、领导不知道怎么指导我们;不汇报,事情进展到哪他们都不知道,那干著急了,还要操心。我们本来是要去帮忙,反而做事这些态度没有都让上位者不安心。你做到哪都汇报,那我不会失信于人,那这个事情应该没问题了,他就不操心了。
 
再来这个主动请示。就跟《了凡四训》这句话很相应了,『行一事,毋谓君不知而自恣也』,你要汇报,你还要请示,不能自作主张。因为可能你没有请示,那个就是这件事最重要的关键,就坏事了,所以「事虽小,勿擅为」,这个都要落在整个做事的态度上。所以能够具备这四点,就是一个好弟子,他一定能承传这些智慧跟经验,再来也会让君亲师很安心,这个就是栋梁之才。接着讲:
 
【刑一人。毋谓君不知而作威也。】
 
你去处罚一个人,不要存着一个领导不知道,你在那里作威作福,狐假虎威,用这个严刑峻法就逼迫他人,不对。
 
「待婢仆,身贵端,虽贵端,慈而宽」。一个人当领导,他的尊贵体现在哪?不是乱用他的权力、地位,而是透过这个地位、权力去爱护底下的人,去造福人民,造福底下的人,这个才显得尊贵。人不因为身分而尊贵,而因为行为而尊贵。
 
所以『刑一人』,在那里狐假虎威,那对不起,尤其是国家公务员,你对不起国家的信任,你对不起领导的重用,更对不起对方,也对不起老百姓。而且你一「刑一人」是作威,民心都丧失了,都不信任领导。你是公务员,他不信任你,最后变成什么?不信任国家、政府了,那这个造的罪业就太大了。所以一个公务员应该成为国家的好样板,人家一看到你,你就代表政府,你让广大的老百姓对政府充满信心,这个才是一个公务员的本分。
 
包含,你假如是圣教的教学者,那你要做到让大家对圣教有信心,你乱处罚人,然后让人家痛苦得半死,还给对方讲:我是成就你的,我是磨练你的。那错误了,人家接受不了,那哪叫磨练,那叫折磨人,那叫欺负人,那不叫成就人。你打他、骂他,他感谢你,那才是对的;你打他、骂他,他已经压力大到都快得忧郁症了,那哪还是成就人,那是给自己乱发脾气,给自己控制人合理的借口,还说成就人,这不对的。「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人家能欢喜接受,你这个教育才是适当的,不然都是用习气在做事情。就很多事都要冷静去观照自己的心,然后去看事情客观的发展,不能都是自我在那里想,到底对方能不能接受,有没有受益,这个都要就事论事,不能自我为中心。所以:
 
【事君如天。】
 
事奉领导者就像事奉上天、老天一样,可不能欺。那上天随时在观察着我们,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怎么可以作威作福去欺骗?
 
【古人格论。】
 
这「事君如天」这个教诲,古人非常难得的法言,就亘古不变的真理。『格』就是格式,就是一个法则了。
 
【此等处最关阴德。】
 
你事奉父母,事奉国君、领导者最攸关自己的阴德。即是阴德,就是我们的存心要恭敬,你们不能表面上顺从,内心里还在抱怨,那也不对。所以这个阴德,存心是阴德,领导不知道的地方,你都非常恭敬的去做,这个也是阴德,甚至做了不邀功,都是阴德。
 
【试看忠孝之家。子孙未有不绵远而昌盛者。】
 
这个从几千年的历史来看,尽孝的,像唐朝崔家,他们崔家进了一个媳妇,姓唐,这个女子非常孝顺,她的婆婆没有牙齿了,没办法吃东西,所以她哺乳不是先给孩子,而是先给婆婆。所以这个孝道传家,崔家是整个唐朝出最多好官员的一个家族,所以确实是『忠孝之家,子孙未有不绵远而昌盛者』,就他整个家族就兴旺,而且是长久的发达。
 
孝是这样,忠也是这样。魏征很忠,他的后代,我们有遇到,是学校的副校长,而且他们每一年祭祀,由这一位魏校长拿着魏征大人的《谏太宗十思疏》,念一遍给整个家族的人听,不能忘了他老祖宗的教诲。都时时记着老祖宗的教诲跟榜样,这个家族一定是有福,不只是阴德庇荫,还有榜样教诲在庇荫。
 
【切须慎之。】
 
所以在处事待人,在团体当中一定要非常审慎的来做每一件事,起每一个念头,都要符合敬重尊长的态度。 
 
好,那今天这一堂课就跟大家交流到这里,谢谢大家。

赞 (0)

本站所有内容共享 欢迎转载 正气文化公益网 反黄之盾

Q群: 218813922 QQ: 516104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