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老师 2012/10/22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07-045-019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
刚好二十号礼拜六,我参加山西大同大学为学生举办的「弘扬传统文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样的一个课程。大同大学他们学生人数有三点二万人,等于是个社会了。而这三点二万学生,他们以后都是各行各业的中坚分子,如何在他大学时候,就给他们扎下伦理道德的基础,对他们的一生,对他们的家庭,对我们的社会都是很重要的关键所在。所以他们学校的校长,管理学生教育的这些领导者就非常重要。他们重视道德教育,那他们都是这些学生一生的贵人。所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其实管理者、握有权力者,只要他们重视道德,那他们所积的功德就太大太大了。
我自己就回想,我上大学的时候,从来没有说学校办一个道德课程给我们上,所以人生总在遇缘不同。大一的时候没有上伦理道德课,一绕就绕了七八年,之后才有机缘遇到老祖宗的经典。请问大家,七八年人生能有多大的领悟、提升?很大很大。可是假如不能在七八年前闻到圣教,不只绕了一圈,这七八年还染了很多的恶习性、恶习惯,还得要把它洗掉。这么一来来回回,我的人生跟大一就能闻圣教的大学生,就有很大的不同。
讲完了,跟我没有什么关系,我又不是大学领导,我也不是大学老师。请问你有没有亲戚朋友在大学教书?有没有?有的举手。好,知道意思了?「视思明,听思聪」,人要会听话。为什么我要强调这个?因为从我自己的人生,我大一进大学,大家看得出来,我还是傻傻的,是吧?你们看不出来我大一的时候很傻?结果遇到学长,他给我说:「大学的英文叫university,就是由你玩四年的意思。」我傻傻的又不会分辨,就真的用力的给它玩了好几年。假如我大一进去,我的导师、学校领导就办《了凡四训》的课程,那还得了?我大一就知道命运掌握在谁的手上?自己的手上,我怎么可能会去蹉跎光阴?所以人生总在遇缘不同,我们自身能不能珍惜遇圣教的因缘,我们能不能去创造更多人闻圣教的因缘,这就是我们人生的价值。所以自己曾经绕了那么大一个弯,我不希望大学生继续走我的老路。
所以刚好二00四年底到二00五年之间,我几乎有一年的时间在各大学演讲,都是跟他们交流传统文化。结果给我很深刻的感受,我刚要去学校演讲,学校老师就提醒我:现在的大学生讲十五分钟,可能他的专注力就不够了,你得要讲些故事给他们听才行。但是我去跟他们讲五伦八德这些教诲,学生全神贯注。我记得在地质大学连续好像是有十二节课,八九百人那个专注度,好像你前一句跟后一句停顿的那不到一秒钟的时间鸦雀无声,好像那一刻有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到。我当时感觉,不能说学生不认真学习,是我们有没有把他人生最重要,他最需要、最渴望的东西教给他。
从那次以后,我后来就到了庐江汤池,对当地的老百姓推展《弟子规》伦理道德教育,我就很少到大学去演讲了。所以只要遇到大学老师,遇到企业家我都会赶紧祈请他们,要去给大学生讲这些宝贵的经典,还有人生的智慧。所以人这一生体会过的事,会不断鞭策自己珍惜每个因缘、时光。
我记得我在地质大学演讲的时候,有个女老师见到我,就跟我共勉:我们以后要多到大学去讲课,给大学生传授伦理道德,传授健康的思想价值观,刻不容缓。我说:「妳怎么有这么深刻的感受?」她说,前不久学校请了一个企业家到学校来演讲,他们所请的企业家都是所谓的「成功人士」。诸位朋友,请问什么人是「成功人士」?他具备什么条件?你看一般的书说「成功人士」,有没有说「夫妻和乐,五十年没吵过架」,你有没有看过这一条?你说,成功人士孝顺父母,一辈子为母亲洗尿桶,有没有?没有。现在「成功人士」等于「赚很多钱」,这个是标准,正不正确?这个是世俗的标准,不见得是真理,也不见得是圣人的标准。
我们下个章节就是判断什么是真善,什么是假善,再来谈。结果她请了这个赚钱比较多的人到学校演讲,给学生的第一句话说道:「诸位同学,你这一辈子想要成功,首先要把道德两个字放下。只要不杀人、不犯法、不放火,什么事都可以干。」他讲完,那个学校的女老师冷汗直流。他已经上台了,你怎么把他请下来?可是更让她吃惊的是他这段话讲完,底下的学生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这些孩子没有判断力,他听了觉得很痛快,都鼓掌。他的思想观念可能就在一场演讲当中被误导掉。所以这个女老师接着说:「让孩子接触这些正确的思想观念,跟救火一样危急,你晚一步可能他就被误导掉了。」所以,我只要遇到能够到学校去演讲的这些企业家,或者本来就是在大学里教书的老师,我都希望他们再辛苦一点没关系,救人如救火,赶紧撒播这些圣贤的思想观念。
而且不只是大学,事实上讲,应该是全面告急。我曾经到女子监狱去讲课,上了两个小时。监狱,一般我们认为就是犯错比较严重的人,可是两个小时上下来,这些女同学没有一个人不聚精会神听,没有一个人打瞌睡。我有时候听课还打瞌睡,还比不上她们。我当时非常震动,也很感伤,为什么?她们不愿意学吗?又没有哪个人规定她们说:「妳听课不专心,待会处罚妳。」她不专心,她头低下来想什么也没有人管,她真的是全神贯注听,她很感叹怎么现在才遇到?假如以前就懂,我就不会走上这里了。所以我的感受,我们当小学老师的对不起她,我们当父母的对不起她,我们政府官员对不起她。尤其办教育的人要对得起这些人。所以感触到「可恶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她的行为,可能让我们觉得很严重的错误,但事实上,她就是生命当中没有闻到圣教的关系。
大同地税局有个肖局长,带头学传统文化。他们整个山西省,山西省很大,大家可能很难感受。我刚到大陆去的时候,跟同胞们谈,说:「你们家离这里多远?」他说:「很近,五个小时就到了。」在他们的观念里面四五个小时能到的叫很近。山西省从北到南六百六十公里。台湾才四百多,它六百六十公里,整个省都是几千万人。这样的大省,所有的地级市,只有大同市地税局没有一个人犯法被关进去。大同地税局是全省,甚至全中国的示范地税局。因为这个肖局长就是把整个传统文化带进他整个单位。没有一个人犯法,这是偶然的吗?这是侥幸的吗?这是什么?有没有教?「人之初,性本善」。所以《诗经》上讲:「君子如祉,乱庶遄已」。君子就好像人民的福利、福气、福祉一样,只要有他在的地方,灾祸就会很快的停止下来。
大家想一想唐太宗李世民先生,他当皇帝以前,魏、晋、南北朝、隋,乱了多久啊!一两百年。可是他上位没有几年,天下大治,成为整个天下的共主。其他的民族封他叫「天可汗」,天下的皇帝,那他造福了多少民族、国家。我们看韩国、日本都唐化,都学唐朝的文化跟文字。
刚刚举的这个肖局长,他在位的这个地税局没有夫妻离婚的,没有犯法的,他安定了多少的家庭,多少人的人生?就像刚刚举的大同大学的领导者,大同大学最关键的他们学生处处长,李处长,她真的是把所有的学生当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尽力的推展伦理道德。所以很多学生的灾祸就化解掉了。
在座有没有是当老板、当领导的?应该很多,看你们的脸就知道了。真的,人有没有当官的福报,我们说「福相」,看得出来。像我就不像当官,没有官印,没有官命。还有一点,富贵之人,你跟他握手的时候可以感觉到,他手这个部分很厚,软绵绵的,我曾经留心观察过。还有他的耳垂特别大、特别厚。最近一直在拉耳朵,当然这是错误的,拉耳朵不小心会拉伤,「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所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从表象当中下功夫,得从根本下功夫。你要改造命运,不是拉耳朵,不是去整容,那是更错误,叫破坏自然景观,是吧?人生下来都是自然景观,你去整容叫破坏自然景观,会发生生态危机。所以去整容完的,没多久,几年以后她就开始一堆毛病出来了。就好像我们破坏大自然,现在很多自然界的怪现象都出来了。要爱护、珍惜自然,不可以破坏自然。而人的命要改,最重要是要改心地。「善为玉宝一生用」,行善积德,命运一定会改,尤其面相一定会转变。那诸位长辈朋友们,我们这一两年学《了凡四训》,有没有亲戚朋友见到你说:「哎呦,你的面相变了。」好像额头愈来愈亮、愈来愈高,当然不是去擦油的。
那这句话我们体会到了,请问大家谁是君子?就是当官的,就是当学校领导的,跟我没关系。又来了,我们学一句都觉得这个是讲给国家领导,这个讲给学校老师,跟我没关系。那学一辈子都不得力,经典每一句都跟我们有关系。
这个君子指谁?当父母的人。父母是孩子一生最重要的贵人,父母有智慧,孩子的灾难就没有了,有没有道理?
「乱庶遄已」。多少孩子歪念头起来了,父母适时引导,化解了他的灾祸。在学校教书,老师就是所有你教过学生的福祉、贵人。包含这生跟你有缘的所有亲朋好友,你能以圣教来供养他、来利益他的家庭,你就是君子,你就是积阴德。无形当中化解了多少人、多少家庭的危难。有,我们听朋友讲,他把这个经典送给朋友,后来朋友告诉他,本来已经打算要离婚了,学完以后知道自己错了,那是不是化解他们家的危难?是。
我们刚好这几节课都在谈「积善之方」,怎么积功累德。前面讲了六个故事,它们的共通点都是真诚、尽心尽力来利益他人。确确实实有个共通点是毫无保留的去帮助别人。有所保留,这个私心还没有去掉,至诚的心还不能现前。而毫无保留去做,至诚感动天地、感动万物。
我们接着来看下个例子:
【常熟徐凤竹栻。】
在第几页?七十二页。大家一听到七十二有没有联想到什么?孔子有七十二贤。所以今天从七十二页开始读,就期许我们都是孔老夫子的好弟子,这一生都能成为圣贤,好不好?好,来给自己掌声鼓励。
告诉大家,人世间都没有巧合的事情,只要你留心,哪怕你偶然见到的一个情景,或许都是祖先圣贤在提醒我们。比方我记得我走在路上,看到有垃圾,然后我就心里想:还不少,又没有一个袋子可以装,不好拣。突然就飘来一个垃圾袋,你知不知道那个垃圾袋是什么?它可能是圣贤人的护佑,冥冥当中在提醒你,「别找借口,真干。」或者你今天想偷懒一下,突然就被人家发现,你就说:「我平常不是这样,刚好今天不小心。」这叫「倘掩饰,增一辜」。你平常都没这样,突然这样就被那个人发现,那个人是圣贤派来帮助你的。你稍微有点歹念,有点不好的行为,马上就有人提醒,这是有福报。假如你在那偷懒都没人发现,自己还在那里觉得挺聪明,那是人生的灾祸,不是聪明,不是好事。所以翻到七十二页,也是圣贤祖先冥冥中期许我们:「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常熟』是在江苏这个地方。
『徐凤竹栻』,这个人他叫「徐栻」,字「凤竹」。古人都有字,亲戚朋友都称他字,只有父母跟老师叫他的名,其他的人对他尊重叫他的字。
【其父素富。】
他的父亲颇有财富,有钱的人家。
【偶遇年荒。先捐租以为同邑之倡。又分谷以赈贫乏。】
他的父亲非常善良,偶然如果遇到荒年,收成很不好,他的父亲都会带动大家行善的心,先捐田租。他父亲是地主,捐了这些田租来救济灾民。他抛砖引玉,成为他这个县里,他这一邑的一个带头者,『同邑之倡』。这句也期许我们每个人做任何事情,带动自己家庭,带动自己小区,带动自己的单位良好的风气。你比方在单位里,很多人不珍惜公家的字纸,公家的这些笔、用具,我们不要去指责任何人,我们先做倡导者、行为示范者,我们绝不拿公家丝毫东西,用公家的东西非常的节俭。久而久之,同仁看到了,心生惭愧、羞耻,慢慢的这个风气就带起来了。『又分谷以赈贫乏』,不只把田租捐出去,又拿自己家里的粮食来接济非常贫困饥饿的人。
【夜闻鬼唱于门曰。】
半夜听到鬼唱着歌说:
【千不诓。万不诓。徐家秀才做到了举人郎。】
这个『诓』是讲欺骗人的话。你别诓我,那个「诓」就是你可别骗我。千不骗,万不骗,就是接下来讲的这个话,绝对不骗人。同时也是告诉我们,积德行善这是古圣先贤的教诲,讲了几百次、几千次,讲了几百年、几千年,绝不骗人,丝毫不爽。所以,徐家的后代本来只是秀才,但是他父亲积德行善,可以做到举人郎。
古代读书人,他第一阶考上秀才,秀才就是公家的学生,他以后读书都是公家提供学校,包含给他生活费用,让他没有后顾之忧,好好读书。但是他还不能当官,考上举人就是有功名了,就可以当官,叫举人郎。考上进士,那国家授予的官职就更高了。
【相续而呼。】
这些鬼其实他们在唱着这个歌,也是在赞叹随喜这个徐家老爷的善行,一直没有停止。
【连夜不断。是岁。】
『岁』就是指那年。果然在当年。
【凤竹果举于乡。】
徐凤竹果然考上了进士。『举于乡』,这个「乡」就是乡试,通过乡试及格的叫举人,通过会试及格的叫进士,「举于乡」。他的父亲非常受鼓舞。
【其父因而益积德。】
这个『益』就是更加的积极、更加的努力去积德行善。
【孳孳不怠。】
『孳孳』就是非常勤勉,不疲不倦。大家有没有遇过身边的人做好事,愈做愈欢喜,愈做愈不疲倦,愈做愈停不下来?假如你身边有这种人,那叫「吉人自有天相」。他能做到这么欢喜,那等于是「见人之得,如己之得」,「人饥己饥,人溺己溺」。只要别人有需要,他绝对不会坐视不管,做了他自己比较安心。所以『孳孳不怠』,「怠」,就是不懈怠。做了哪些事?
【修桥修路。】
方便这些行路之人。我们看每句经文,要用心去体会,体会到了我们就愿意去做。『修桥』,大家想想,假如没有桥,一条大河,每年会淹死多少人?淹死一个都不得了,他们家多少人就痛苦一生,所以修桥积的阴德可不小。『修路』,那个路假如不好,很泥泞,一下雨,你看多少人灾殃?
大家有没有经验,下雨那个路又不好,你踩的整个鞋子统统是泥,有没有那个经验,有吧?甚至滑倒受伤,尤其老人,年纪大了最怕什么?摔,一摔可能骨头断了,终身就要坐轮椅都有可能。那你看到这些需要的时候,赶快去修桥修路。有形的路,让人路好走。可是他没有正确的思想观念,他的人生路能不能走得好?那就走不好了。所以你把正确的思想观念供养给他人,那也是让他的人生路好走。
我刚大学毕业没有遇到圣教,工作都不顺利,换了十几个工作。我爸爸跟我开玩笑说我的名片可以开展览,比大家还厉害吧?你们假如没有换过十几个工作,代表你们的福报都比我大。后来遇到师长教诲,「做人应该念念为人着想」,把本来自私的态度转了一个念头,命运不一样。从那时候开始,跟人相处我就想:我能为他做些什么?念头一转,命就转。我到补习班去以后就这么做了,从那时候开始,我考试都很顺利,就一帆风顺了。所以,命运的顺跟逆还是我们的心决定的。
所以老祖宗留了一句话给我们:「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骂人者,举一要反三,人恒骂之,怨人者人恒怨之。可是有人又说:「对啊,他人缘很好,他都对人很好,感得这个果报。我也对人很好,可是怎么很多人都找我麻烦?」有没有可能这个情况?有没有可能?你们都很相信真理,都没有疑问,可能你身边的人会有遇到这个情况。
首先「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我们对人很好,有时候是自己的标准。有时候你是表面对人很好,你的内心不够真诚。有人就说:「我对那个人很好,他对我也不怎么样。可是那个人对他,也没有我对他好,可是他们两个好得不得了。」他还在旁边吃醋吃得要死。其实人家可能不常联络,可是半年打一次电话完全都是真心的关心。所以虽然不常联络,他们的心是在一起。我们每天给他打电话,可是不真诚,人家还嫌我们烦,是吧?不能从表象上看事情,要从根本心地上看。
对人家好,人家并没有跟我们感情更融洽,「爱人不亲,反其仁;礼人不答,反其敬」。这是孟子给我们的教诲,「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你爱护一个人,但是跟他不亲,要反回来,你是做表面,还是打从内心设身处地的仁爱?「治人」,你是一个领导者,你去领导一个团队,去治理一个团队,但是没有治理好,要反省自己的智慧够不够、能力够不够,不能怪别人。「礼人不答」,你对人表面上很恭敬,人家也没有什么回馈,反而觉得我们很做作,还有点取笑我们,叫「礼人不答,反其敬」,我的内心是不是不够恭敬?所以「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这是孟子的原话。所以我们以后做什么事情,遇到这些境界,这三句话非常好。对人好,人家为什么没有对我们好?反省。
再来,你一反思,我真心对人好,可是还是很多人找我麻烦,有没有可能?有。恭喜你,congratulations。为什么恭喜你?因为你是要成圣贤的人,你是要扛世间大任的人,你才会遇到这个情况。不是我讲的,孟子讲的。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就是靠这些境界,来磨你的德行跟能力,让你不断提升,让你以后去扛大任才能担当得了。现在遇点小挫折、小侮辱,你就伤心三五天,以后怎么办大事?所以,你对人家很好,还一大堆的障碍,你要很高兴,为什么?你是老天爷看得起的人,赶快回家庆祝一番。这生不会空过,不会白来世间一遭。「谤毁之来,如磨炼玉成之地,我将欢然受赐,何怒之有」?你们怎么无辜的看着我?这段话是在「改过之法」,这段话很精彩,所有的境界来,都是来磨炼我的,欢欢喜喜接受,怎么可能还生气?
接着讲到徐老先生『 修桥修路』。
【斋僧接众。】
僧人他是「一钵千家饭」,他弘扬佛陀的教诲,游化四方。看到僧人,赶紧供养僧人的生活、饮食。『接众』,很多行脚路人,他渴了、饿了,他没地方休息,他很慷慨的帮助他们。这点我们在父母、爷爷奶奶身上都看到。我记得吃饭时间,有些路人走过去,我爷爷常常就会高声跟他讲,来我家做客,让我们家请客。不认识的人都是很热情的请人家到家里吃饭,或者烧桶开水放在路边,人家赶路的人没水喝,看到这壶水,赶紧喝一杯。
有个女士,她讲了几段他们家长者的风范,让我印象非常深。她说她的奶奶都是每天烧壶水,请人家喝。他们当孙子的人,看到奶奶第一次把这个水扛出去,这些小不点就躲起来看有没有人喝。结果看第一个路人喝了,几个兄弟姐妹,堂兄弟、表姐妹高兴得不得了,跳起来笑,「有人喝了,有人喝了!」这位女士跟我讲这段,这都是三四十年前她小时候的情境,她印象深不深?很深。你看一壶水多少钱,却让她所有的子孙种了这么深的善根。他们欢欢喜喜、高兴奶奶做好事,那就变成她的人生态度了。就好像许哲女士小时候,她的妈妈把食物端去给几天没吃饭的人,他们全家人都高兴,全家人都是善良之人。她母亲活一百多岁,她也活一百多岁。
所以诸位长辈、家长们,不要小看你做的一件善事,可能影响你的孩子一辈子。另外她还讲,她奶奶去世的时候,她父亲、所有伯伯叔叔一起扛棺。那都有看时辰,结果刚好那个时辰到了,要把母亲的这个棺木移动。结果移动的过程当中,卡到了那个墙壁,有可能一时没有算准,就卡到墙壁。怕误了时辰,他们兄弟没有任何一个人迟疑,只有一个口令,把墙壁弄掉,就是把那个挡住的地方马上用工具把它撬开、敲掉。当下只有母亲,没有「这个墙敲掉了要花多少钱」的念头。这个动作对他所有的晚辈震不震撼?很震撼。父亲、伯伯、叔叔心中只有谁?只有奶奶,哪有这个墙壁多少钱,马上就敲掉了。所以,您看她讲这些例子,我们就可以感觉得到,长者的行为对晚辈内心的影响很深远。好,这是帮助行路之人。
【凡有利益。】
只要有益于人,只要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无不尽心。】
毫无保留的去做,尽心尽力。
【后又闻鬼唱于门曰。】
后来又听到这些鬼唱着歌在门口,唱到:
【千不诓。万不诓。徐家举人直做到都堂。凤竹官终两浙巡抚。】
又听到这些善鬼在门口说,这些鬼很有善根,他们一唱利益了不少人。第一,给徐家信心,是吧?第二,唱了几百年之后,又给了我们马来西亚华人信心,所以他们的歌没有白唱。所以不只徐家有信心,我相信当地有听闻到这件事的人都增长信心。徐家本来是秀才的孩子,最后成为举人,又提升到都堂。都堂这算是都察院的大官,结果徐凤竹最后当到两浙的巡抚,这个是很大的官,是省长级的。
这个事例,徐家最明显的善行——赈济贫困的人。我们想到,其实这个世间,还在饥饿边缘的人,差不多有十亿人左右。光是这一两年,非洲遇到六十年来罕见的旱灾。我记得当时见到「大象脚印基金会」,当时创办的人是我们台湾的慧礼法师。他到非洲去,教育这些非洲的孩子,都是面临死亡的孩子,他照顾他们的生活,后来还教他们学中华文化。所以上次来到我们吉隆坡的这些孩子们,排整齐的队伍念《弟子规》给我们听,还有念《三字经》。我们的小孩假如看到就比较用功,黑人小孩都比他们厉害,听说他们还唱广东歌。这些孩子的命运,就因为慧礼法师的慈悲心改变了。
他讲道,在东非那段时间,去年这一年左右的时间,去年、今年,差不多几十秒钟,就有一个非洲孩子死于饥饿,而全世界的统计,六秒钟就有一个孩子死于饥饿。慧礼法师很感叹,他说,亚洲的地区只要出现孩子饥饿,马上就有人出资去赈灾。同样是小孩,为什么非洲的孩子好像就差别待遇,没人在管。当时听了,自己也觉得很惭愧,居然在我们同样地球母亲的土地上,还有这么悲苦的孩子跟人群。
我们大马李金友居士(丹斯里先生)他也响应「大象脚印基金会」,只要一个人捐六百块,就养一个非洲的孩子一年,吃没有问题,还可以让他学习这些圣贤书。这让我们联想到,其实在这个时代还有多少饥饿之人、贫困之人需要帮助。这是物质上的贫困,还有精神上。世界的统计,每四十秒钟就有一个人死于自杀,这个凄惨胜过任何的战争,四十秒,所以现在精神贫困的人也非常多。
诸位长辈朋友,你的汽车、机车里有没有时时放着经典?有没有放《了凡四训》?随时一有机会赶紧这个书就送给他,就改变他的人生,有没有?有,今天开始就有了。我们当时遇到老和尚的教诲、遇到师长的教诲,真的觉得自己太幸运了,希望更多人能学到,随时就准备书。当然你不要遇到一个人,就拿十几本给他,他会被你吓死。他都搞不清楚,你给他一堆,他很有压力。一次给一两本就好了,或者就给一套「和谐拯救危机」,这些会启发他的光盘,「圣贤教育改造命运」,这些光盘都很好,会给他对人生有所省思。你不要一次给太多,他会不理解。我都是讲一段,看他眼睛发亮,时机到了,赶快介绍书给他。尽心尽力帮助别人物质、精神上的贫困、贫乏。
我们看下个例子:
【嘉兴屠康僖公。初为刑部主事。】
『嘉兴屠康僖公』,这个「公」是对他的尊称,对社会国家很有贡献。他在他的仕途过程,曾经一开始有做到刑部的主事官。而他不只白天用心办公。
【宿狱中。细询诸囚情状。得无辜者若干人。】
他还不回家,夜里常常夜宿在监狱里,趁这些夜里的时间仔细的询问囚犯,了解他们犯罪的这些实情、案情,希望不要有无辜枉受冤狱的人。这就是视人民如亲人一般,谁愿意自己的亲人受冤狱呢?果然询问出了很多无辜的人。得无辜的人有不少,『若干人』。
【公不自以为功。】
屠康僖公不自以为有功劳。
【密疏其事。以白堂官。】
赶紧私底下把这些情况写疏文上奏,禀报给他的领导,就是刑部的部长(刑部尚书)。这个动作很可贵,就是「让名于上」。我们最重要的宁愿做大事,不要去贪那个名,不要去贪那个官位。做出一些贡献,感谢领导,因为他有知遇之恩,重用我,把功劳让给他,「让功于上」。再来,你让功于上,上位者更欢喜、更支持,这个事情就更好做。你不要功高震主,让你上面的人好像觉得功都是你的,他就很难受,这个就不符合人情事理。所以做很多的功德事都要想到,是国家、政府、领导让我有这个机会去做,人就不会好名贪功。
「让位于贤」,这也是大功德。我们想到春秋时候,鲍叔牙推荐他的朋友管仲,推荐以后管仲的官比他还大,他让高位给贤德之人。贤德之人一在位,利益的是全国人民。所以鲍叔牙这么一让,功德太大了,他的后代子孙十几代,都做齐国的名大夫,福报都很大,这都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同样,现在在单位里,嫉妒哪个同仁、领导,这个都有罪过。所以随喜、推荐、赞叹,这是很大的功德;毁谤、嫉妒,就差很多,一念之间,功跟过就是天壤之别。
我刚刚念「让名于上」,还是「让功于上」?功也要让,名也要让,让功名于上。让功劳于大众,「让功于众」,每件事情,都是众人之力所成就的。对自己来讲,我有哪些做得不到位、不足的我检讨,但是都是看到别人的付出,赞叹、随喜别人的付出,这样的处事态度非常可贵。自己能够细心检讨,自己不断提升,然后又能够随喜赞叹别人的功劳,大家都非常鼓舞,愿意行善。
「让位于长,让食于幼。」生活当中,一定要先给年长者、上了年纪的人,让很多生活的方便给长者,这都要细心去观察、去体会。再来,让食物于幼者,因为他刚好在长身体,把这些食物都给他们吃。其实我们成长过程当中,父母就是这样爱护我们,他们都少吃一点,让我们长得更好。
我们接着看,经文讲道:
【后朝审。堂官摘其语。以讯诸囚。无不服者。释冤抑十余人。一时辇下咸颂尚书之明。 】
他把这些实情禀告了刑部尚书。后来朝廷秋审开庭,主事的这个官员,依照他所了解的这些实情来询问案件,结果这些囚犯没有不心服口服的。最后释放冤抑的人,『冤抑』,「抑」就是被压迫,可能被久打成招的,被胁迫的人,最后都帮他们洗刷清白了。有『十余人』,十多人。所以这个消息传开来,一时间,『辇下』,这个「辇」我们看下面是一个车,「辇」是指皇帝坐的车子,延伸开来,这个「辇下」就是皇帝所在的京城,就是首都。所以吉隆坡也叫「辇下」,在大陆,北京就叫「辇下」。京城里『咸颂』,「咸」就是共同,在歌颂刑部尚书的明察秋毫,公正廉明。太可贵了,让这么多人洗刷冤屈。
【公复禀曰。】
我们看到,屠康僖公他并没有说做了些善事,他就满意了,他时时都在关注怎么让更多的人受益。马上接着就赶紧乘胜追击,又接着向他的领导禀告:
【辇毂之下。】
在皇上所治理的首善之区,
【尚多冤民。】
还有不少受冤屈的老百姓。
【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岂无枉者。】
整个国家这么大,『兆民』就是指全国的人民,这么众多,怎么可能没有冤枉的人呢?所以,又提出具体的建议。我们当下属的,一来把问题能够讲清楚,再来,不只要把问题讲清楚,还要什么?好的建议,不能只是批评问题,没有积极性的建言。他接着就提出很好的建议:
【宜五年差一减刑官。核实而平反之。 】
应该每五年就派一批减刑官,到全国各地去核实,就是详查所有的案件,了解他们的真实案情,然后不合理的赶快要平反过来。尚书看了很肯定,就准了他的上奏,允许、批准他这个建议,而且他也在减刑官的行列当中。可能他这么去做,受益的就不是只有十余人,十多人。我们可想而知,他所造福的可能是百千万人都有。
【梦一神告知曰。】
梦到一个神明告诉他:
【汝命无子。今减刑之议。深合天心。】
你本来命中没有孩子,可是你减刑的这个建议、这个议案,跟上天好生之德相应,所以:
【上帝赐汝三子。】
老天爷赐给你三个儿子。
【皆衣紫腰金。】
『衣(音意)』就是动词,就是穿。衣(音依)是名词,衣服,衣是名词。「衣(意)」是动词,就是穿着紫色的官服。紫色官服一般是中央级领导穿的,部长这个阶层的。『腰金』,腰带绑的是金腰带,都是大官的身分,高官厚禄。
【是夕夫人有娠。后生应埙。应坤。应埈。皆显官。】
后来他的太太果然怀孕了,生了三个儿子,都是当了很大的官,『显官』,整个家族非常显赫、非常兴盛。这是平反冤狱的善报。
大家看了说:「我也不是监狱的长官,那这个福能修吗?」你们没有回答,刚刚跟大家交流到说,没有一句不能用在我们的生活,是吧?那你们没有回答,就是对我刚刚这句,也不见得有信心,你看这段我们就不方便做了。大家要了解,不是只看这个行为,看心地。你身边的人被人家冤枉委屈了,被人家毁谤了,你能讲正直的话,帮他洗刷清白,就是这种功德。尤其在团体当中,正直的人、尽心尽力的人,反而被人家毁谤、批评,有没有?有,其他的人都很懒惰,对那个用功的人他们就吃醋、骂他。所以「善事常易败,善人常得谤」。
大家看历史当中,看到整个国家都快要灭亡了,站出来立志要把它扭转的人,有没有被很多人毁谤?有。你看张居正在明朝,整个「改政吏治」,不要说很多人骂他,甚至很多人要杀他。因为那些既得利益者,他们都作威作福,不为国家做事,都贪便宜,那这些正直的人一定会影响到他的利益,他当然就批评他了。甚至坦白讲,我们每个人一般都会有个惯性,习惯了这个模式,谁说一改先不舒服,而不是先了解他这么改的益处、利益在哪。「哎呀,干嘛改呢,这样不是很好?」大家有没有讲过这样的话?话不要乱讲,你还没有充分了解就不要。而且你这么一讲,旁边的人听到又呼应你,本来是你一个人造业,变十个人造业。先冷静了解这么做的用意、利益、长远的好处在哪,都了解了,哪怕还是有不好,不要当众批评,去给当事人建议,让这些做法更圆满、更完善。对于无私为公家做事的人,都应该要支持、要鼓励他才对。
接着我们看下个例子:
【嘉兴包凭。字信之。其父为池阳太守。生七子。凭最少。赘平湖袁氏。】
嘉兴这个地方,有个人叫包凭,他字信之。他的父亲在池阳这个地方当太守,也是池阳这个地方的父母官、大家长,池阳在安徽。生了七个孩子,包凭是最小的,最后他嫁到了平湖袁氏家。那就跟袁了凡先生是同个家族的了,是他的亲戚、姻亲关系。
我们看到这里,想到这个包家已经生了七个男孩,「入赘」就是这个袁家没有儿子,所以招个女婿入赘,来传他袁家的后代。把一个儿子送给人家(入赘),然后传对方家的后代,这么做其实也是挺厚道的,有没有?你们又没什么反应,我们看每个历史故事要设身处地,是吧?自己家的儿子给人家入赘,这也是很慷慨的,是吧?
【与吾父往来甚厚。】
包凭跟了凡先生的父亲关系非常密切,交情很深。
【博学高才。】
包凭学问很好,又很多才能,但是:
【累举不第。】
每次考举人都没有考上,就没有考中功名。
【留心二氏之学。】
很用心在深入研究,『二氏』是指佛家跟道家的学问。刚好有一天:
【东游泖湖。】
到江苏的泖湖去游玩。
【偶至一村寺中。】
到了一个乡村,乡村里建了一个寺院。
【见观音像。淋漓露立。】
看到这个佛寺屋顶坏了,那雨水都淋到了观音圣像的身上,都淋湿了。包凭看了非常心痛,因为看到圣像,他是非常的恭敬、仰慕,不忍心圣像被雨淋。
【即解橐中得十金。授主僧。令修屋宇。】
他第一个反应不假思索,赶快把他的袋子里,这个『橐』就是指他背的袋子里面的十两银子拿出来,给主持寺院的僧人,希望他能够赶紧把这个屋顶修好。房子修好,才不会让圣像受雨淋。这个僧人转告他:
【告以功大银少。不能竣事。】
这工程太大,这么一点钱,不可能完成这件事情。他接着:
【复取松布四疋。检箧中衣七件与之。】
他把松布四疋又拿出来,这都是很好的布,又在他的竹箱,这个『箧』是他的行李,就是竹子编成的一个箱子里面又放了七件衣服。
【内纻褶。】
这衣服都是麻织衣。
【系新置。】
都是刚做好的衣服,全部要贡献出来,看能不能多筹些款项。
【其仆请已之。】
他的仆人都再三劝阻他,这些(主子您要穿的)怎么可以全捐呢?再三劝阻他,结果他对他的仆人讲:
【凭曰。但得圣像无恙。吾虽裸裎何伤。】
只要能够让圣像不受雨淋,不被损坏,纵使我赤裸身体,又有什么关系?大家从这句可以感受到他的那种至诚之心、恭敬之心。看到这句,我们也想到师长老人家,他在讲学多次提到,只要能把传统文化复兴起来,他老人家哪怕失了生命都在所不辞。所以师长这份身为中华儿女的赤诚之心感天动地。所以您看,《群书治要》的宝书都到他老人家的手上,还印了一万套。进而自己还有命令他的学生们,都要尽力的来弘扬这套书,所以确实是能感通。那大家看到这句,有没有脑海里浮现哪句话?但得传统文化复兴,吾虽鞠躬尽瘁何伤?
在大陆,白方礼老先生的故事,大家应该听过吧?七十多岁的老人看到孩子没有书念,把自己一生五千元的积蓄全部捐出来,这是三十年前的事情。不只捐了一生的积蓄,七十三岁又重新重操旧业开始踩脚踏车(三轮车)载客人。每天赚二三十块、五六十块,全部捐出来。踩了十五年左右,捐了几十万块,帮助了三百多个学生。他踩的这个公里数,可以绕赤道,就是绕地球的圆周绕十八圈之多。他的精神让整个中国为之动容,以他为行善的榜样,可以说是民族的脊梁,为教育好下一代,毫无保留的奉献精神。所以他们是真正做到,但得下一代能有好的教育,他再怎么苦、再怎么累,他都觉得是甘甜的。
【僧垂泪曰。】
这个住持僧人被他这一念心所感动,流着眼泪说道:
【舍银及布衣犹非难事。】
施舍银两、衣服,并非是非常难的事情。
【只此一点心。如何易得。】
这念至诚的供养,这念至诚布施的心,这念不忍圣像损害之心,是很难能可贵,是太难得了。
【后功完。】
后来修屋宇的工程完工了。
【拉老父同游。】
他带着他的父亲,又到这个寺院来游玩。
【宿寺中。】
当天夜里,住在这个寺院里。
【公梦伽蓝来谢曰。】
包凭先生梦到伽蓝护法神来感谢他。
大家在佛寺里,看到大雄宝殿里有两尊护法神,一边是韦陀尊天菩萨,一边是伽蓝菩萨。而且大家看到伽蓝菩萨,比较有印象就是关公的造像,跟关公长得一样的就是伽蓝神,护法神。所以每个人尽心尽力护持正法,都会感得护法神的护佑。所以一心为传统文化弘扬的人,不用怕没饭吃,一定会有祖宗、护法神照顾。
【汝子当享世禄矣。】
告诉他,你的后代,可以享受世世代代的官禄、福禄。
【后子汴。孙柽芳。皆登第。作显官。】
他的儿子跟孙子,都考上进士,做了大官。家族都是变成很有福报,都是变成有名望的家族。这个是诚心修缮佛寺的功德。
首先,最重要的他的敬田。我们说「福田心耕」,福田大分恩田、悲田、敬田。当然他感念圣贤佛菩萨教诲,这是恩田。他尊重圣像,不忍受损害,这是敬田。人培植福田大分这三点。其实我们所举的这些故事,都离不开知恩报恩的心、慈悲仁爱的心、恭敬的心。
再来,佛寺是宣扬圣教的地方,所以修造佛寺、建造佛像,最主要要让大众能闻圣教。那个佛像立起来他是表法的,看到观音菩萨的圣像给我们什么启示?闻声救苦,要把自己的慈悲心唤醒,也效法观音菩萨去利益苦难的人。不是立个像,每个人去拜,给我生个儿子,给我升官发财,那变迷信了。所以圣像是表这些教育的意义,同时寺院要办这些圣贤的课程,不断的教化老百姓。那这样你建寺院、建圣像就有功德。你假如建了以后都不行教化,让人也不明理,都是去迷信求升官发财,那福报小了,甚至还误导老百姓就不好。
所以人要积功累德,还要把这些道理都搞清楚、搞明白,这就是我们下个重点,下个礼拜会跟大家再交流。所以「为善而不穷理」,为善而不把道理搞清楚,「自谓行持」,自己以为很有功德,做了大好事,「岂知造孽」,没搞清楚道理,其实做了可能往后的负面影响太大,那就好心办了坏事,枉费苦心,就没有利益了。那这个我们下节课,再从经文当中八个角度再来跟大家一起探讨。
好,那今天就跟大家交流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