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老师讲座

《了凡四训》学习分享(第三集)

时间:2015-12-12 15:33   编辑: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点击:


 蔡礼旭老师 2012/3/19 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 档名:07-045-003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朋友,大家晚安。
 
这个礼拜六、礼拜天,刚好印度尼西亚泗水成立「印度尼西亚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心」,有两天「百善孝为先」的课程。印度尼西亚从一九六五年就不能学华文,到一九九八年才可以学华文。他们三十多年,中文的文化学习是断层的,所以现在会讲华文,大部分是六十几岁的人、上了年纪的人,现在年轻人不会讲华文。所以整个东南亚现在中华文化承传、保留得最好的就是马来西亚的华人,马来西亚华人有福报。
 
而这个福报是我们上几代人庇荫下来的,几代人坚持文化的承传。像林连玉先生、沈慕羽老先生,没有他们当时候的坚持,文化就不可能在马来西亚承传得这么好。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诸位朋友们,你们现在也在种树,要好好种才能恩泽后世,恩泽世世代代的子孙。
 
泗水这个教育中心都是上了年纪的长者,他们很有责任、使命,希望能够赶紧把文化承传下去,因为他们再不承传,中华文化就断了,所以他们觉得假如断了对不起祖先。而且印度尼西亚是回教国家,人口有两亿多,是相当大的一个回教国家。回教穆罕默德先生在一千多年前有给他们教诲:要追求知识、智能,纵使远到中国。所以回教徒学习传统文化,他们是很能接受的,因为这是他们的教主穆罕默德给他们的教诲。所以我们礼拜天那个课程有一千两百人,回教徒占了满大的比例。
 
礼拜天的课是讲一句华文,翻译一句印度尼西亚话,而且印度尼西亚话比较长,中文,有时候四个字人家要翻半天,因为我们五千年的词汇太丰富了。我讲了一句「知足常乐」,他翻了一两分钟,因为他很用心,他要把那个道理翻到让底下的人听得懂。后来我还讲到一句「鸡犬不宁」,他翻老半天有点翻不出来。所以接触到其他的民族文化,就可以更感觉到我们中华儿女是很有福气的,拥有这个世界上唯一承传下来五千年的文化、五千年的智慧。而且在这个大时代,能引领这个世界走出一条康庄大道也要靠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所以身为中华儿女每个人都有责任为民族、为世界,而努力、而付出。
 
这些印度尼西亚的同胞他们学中华传统文化没有障碍,他们愿意学。所以假如印度尼西亚的华人好好的来弘扬、来落实,印度尼西亚的种族、宗教它就可以团结,它就可以给世界一个很好的示范,让世界相信宗教是可以团结的,种族、文化是可以团结在一起的。他做出示范来,世界就有信心,大家愿意起而效法学习。当然,马来西亚也是多种族、多宗教的国家,我们也为世界做出这些重要的示范、重要的榜样,这个非常重要。
 
印度尼西亚的华人很多也都满富有的,马来西亚华人也满富有。而华人很富有是因为他勤俭,「大富由天,小富由勤」,真的能勤俭是可以富有的。可是人有钱以后能守住富贵,那就要靠智慧、靠德行了。
 
在台湾台南,有一个企业家努力了一辈子,他七十岁左右,他的财富累积到二十亿的台币,不是一笔小数目。换成马币是两亿,两亿你们一点表情都没有,你们已经到了,世间的金钱、富贵于我如浮云。不错不错,你们中华文化学得有入进去了。就像孔子说的,他每天吃着粗茶淡饭,不是青菜豆腐就是豆腐青菜,叫「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没钱买枕头没关系,手弓起来当枕头睡,「乐亦在其中矣」,他还是自得其乐。因为他每天烦恼愈来愈轻,智慧愈来愈长,法喜充满。所以孔子在《论语》第一句话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因为他真学,真把所有的妄念、烦恼放下了,他的身心非常的愉快。
 
台湾这一位企业家,你说他不努力吗?他相当努力,努力了一辈子,积累了这么多的财富,但是他自己建的那一间房子就花了一亿台币。我一听到这里,他是有福报,没有智慧。为什么?你建一个房子花了一亿,不是给小偷说:「我们家挺有钱的,有空来坐坐。」是不是?所以钱不露白,要藏富,这个富贵不要张扬。而且有富贵是老天给我们福报,让我们去照顾更多的人,而不是来挥霍富贵,挥霍到最后一定会降祸给自己跟后代的。现在人都不懂,富不过几代?不是三代了,大家去调查调查,与时俱进,现在是人已经不懂到很严重的地步了,连一代都过不了。
 
这个企业家二十亿财富,结果他突然中风,中风不到一年,他的儿子跟孙子把他二十亿的钱全部花光,不到一年,他一辈子的努力全部付诸东流水。他有福报、他有富贵,他没有智慧能守住富贵。诸位朋友,故事结束了没有?二十亿都花完了,不然要怎样?会不会二十亿花完,从此他的儿子跟孙子痛改前非、浪子回头?哪有可能。是不是?他家庭的悲剧才刚刚开始,所以祸福相倚。
 
富贵的人假如没有智慧教孩子,没有智慧来运用自己的富贵,那他们家可能是大祸要临头了。而我看一位应该也是满有成就的父亲问了一个问题,他说:「我们这一辈的,从小都能感觉父母很辛苦,都能为父母着想,现在我们的小孩都不会体恤父母辛苦,花钱都大手大脚的,好像都觉得理所当然,那怎么办?」他们现在这个情况怎么改善?可能不是他们家是这样,这个情况可能很普遍。我们其实在面对事情的时候,我们的心态非常重要。心态不对,方法再好,用一下就不愿意用了,没信心了,「没有用啊,我好多都讲了他不听啊。」哪有说话讲了就听,讲一次就听?诸位朋友,我们《了凡四训》念了多少遍了,我们听了哪一句了?是不是?我们自己学这一部经,都不知道念了多少次还不一定听,我们给孩子讲一次就要他听,这不叫刻薄吗?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这才是君子的态度。我们是君子的态度,才教得出君子,这是《四书》里面的教诲。大家要了解任何境界来,一定要记住孔子、孟子的教诲:行有不得,反求诸己。问题不在外,要从我们的内心去下功夫。为什么我讲他不听?因为他对我不服气嘛,「你五十步还笑我百步」,他就不能接受嘛。
 
「有诸己」是你有了这些优点,你才能带动别人效法你的优点。改过是优点,听话是优点。我们一听经典教的马上就去做,马上改过来,优点,对不对?我们能勇于改过,才能让孩子勇于改过。我们想一想,我们学传统文化学了一年、学了两年,改了什么过了?你们没有反应了。
 
大家注意,我跟大家沟通这个重点,就是其实我们有很大的精力用在哪里?儿子做了没有?儿子改了没有?身边的人改了没有?从来没问过「我改了没有?」当然你就没有办法让人佩服、接受。你有了这些优点了你才能要求、才能带动别人有这些优点。而往往你真的有这些优点,你不用去要求,人家被你感动了。为什么?正己化人。
 
我父母没有叫我们用功读书,可是他们每一天都读书,他不看电视,所以我们家的孩子没有看电视的习惯。他没有要求,他是感化,自然而然以身作则,我们就跟着做了。我的爸爸跟妈妈从来没讲过那种刻薄的话,就是讲出去会让人家气得不知道讲什么,这种话我没有听过。所以我们家三个孩子,人家讲话一大声我们从来不会跟人家那种言语交锋,不会。其实我们给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随时都在影响。
 
「无诸己」,你没有了这一些缺点,才去指导别人不要再做这些不好的事情。比方说你不抽烟、你不喝酒,你不是这些欲望的奴隶,你才能够去引导你的孩子不要变成这些坏习性的奴隶。结果我们自己就是这些习性的奴隶,怎么去让孩子改过来呢?
 
我举一个例子,管宁,他是管理一个地方的父母官。他刚到的时候,这个地方的老百姓很喜欢争夺。要去打水都挤得在那里打架,都要抢着先把水打起来,谁都不让谁。结果他知道了,他都起个大早,然后买了很多水桶,都帮他们打好了。结果这些人冲啊、要来抢的时候,一看,父母官(县太爷)都帮我们打好了,慢慢的觉得不好意思、太丢脸了,他就不争了。所以「无诸己」,这个父母官不争,没有这些坏的习性,而后「非诸人」,就是他没有这些习性,把这些人的羞耻心给唤醒了,改掉他坏的习惯。
 
今天我们在那里看电视,迷得要死,然后突然瞪旁边的儿子:「去看书了,你干什么?」你看他服不服?他服不服?口服心不服,是不是?他上楼去坐在那个书桌前:「为什么爸爸可以看,妈妈可以看,就我不可以看?」他这种心坐在书桌前面他能看多少书我也不相信了,是不是?他还继续在那里想,男主角会怎么样、女主角会怎么样,连做梦的时候看得更多。
 
所以今天我们面对自己人生的状况,包含面对自己孩子的状况,我们的心态要非常正确。首先我自己有没有以身作则?再来你要对孩子有信心,你对他一没有信心,你就想放弃他,你就想骂他,你一看到他一把火就上来了,是不是?你们没有反应,真好,代表你们自始至终都是信任孩子,耐心陪他成长。
 
「人之初,性本善」,你的孩子现在不管怎么样,他一定有本善,我们对这一点绝对不怀疑。再来,「苟不教,性乃迁」,他现在坏的习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冰都冻了三尺了,哪是一天的寒冷能把它冻成三尺高,是不是?所以今天孩子的行为有偏颇,他可能是好几年我们自己没有好好的引导他、陪伴他,他偏一段时间了。你要再把他引导走回正常的路,那当然要耐性、要时间,可是我们一急、一有情绪了,就适得其反,孩子不能接受我们的教导。所以有情绪的时候不要教孩子,你一有情绪,你讲的都是经典的话,他一句都没记住,他只记住我妈很凶、我爸脾气大。这个就是人情事理,本来就是这样。
 
你有没有被领导骂过?你们都这么优秀?领导一骂,好像整个头都懵了,那只记得他……一出来他刚刚讲什么也不知道。但是领导说:「我讲的都是重点,你都没记住。」所以只要是情绪的时候,人家就很难接受我们这些很好的话语。
 
人要利益人、要教育人,首先不能有情绪。所以有情绪的时候就先缓和,先不要教孩子。先去泡一杯热茶,定定神,喝一喝,念念经典,稳住的时候再教,不急着那眼前,不急着那十分钟、二十分钟。因为我们这些心态对了,就不会生气,「我都跟他讲一次、讲两次了他为什么不听?」你就生气了。假如我们的心态是,「我忽略孩子的教育、陪伴太多年了,我一定要用再耐心爱护他、帮助他」,这个时候你遇到他不好的时候,你不只不会生气,你的爱心跟耐心会愈来愈充足。至诚就感通了,哪一个孩子不希望跟父母无话不谈,哪一个孩子不希望心里的话都跟父母讲,是不是这样?是啊。我们读幼儿园回到家里,书包还没放下,就开始,「妈,我今天同学怎么样」哪一件事都讲给母亲听,是不是?等到他心里内心的事都不愿意给父母讲的时候,是他很痛苦的。
 
我很幸运,我连高中做错事,回到家不给妈妈讲我就很难过,我都先招了,一进门做了哪些错事就给我妈讲。一辈子心里面没有什么话不可以跟妈妈讲的,这个是很幸福的感受。所以这个是心态很重要。
 
再来,假如心态对了,孩子还是不能接受,那可以调整他能接受的方法,「宁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而今天孩子他不会体恤父母,因为他没有看到父母工作很辛苦,他怎么体恤?以前是农业社会,父母那个辛劳,他们要到田里去一起帮忙、一起挑大粪,他当然知道父母很辛苦。母亲天没亮就起来,忙到半夜,有时候还在帮他们缝衣服、做鞋子,他心里面深刻感觉父母太不容易了,所以他们努力的动力就是赶紧让父母过上好日子。可是现在商业时代,孩子又没有看到我们很辛苦,孩子只知道钱怎么来的,信用卡咚、咚……钱就出来了。
 
有一个小朋友给他爷爷讲:「爷爷,我爸爸刚好最近没有工作了,爷爷你那一张金卡可不可以送给我爸爸?」你看孙子知道爷爷那个金卡进去,钱就出来了,他怎么知道那个钱要先赚、存进去才会出来?那怎么办,孩子都不知道爸爸赚钱很辛苦,怎么办?这个爸爸走到孩子面前:「我跟你讲,我赚钱有多辛苦你知道吗?」诸位爸爸,你讲得出来吗?讲不讲得出来?讲不出口了!父亲爱孩子是天性,哪还拿出来在那里要求?讲不出来。所以父亲的辛苦要妈妈讲,另一半要讲。妳有跟妳的孩子讲过妳先生很辛苦,辛苦在哪里的请举手?请放下。我今天晚上会睡得着觉一点。你当先生的人有曾经在一些非常自然的时间点,然后把你太太的辛苦讲给你孩子听,讲得还在那里擦眼泪的请举手?不一定要流眼泪,讲得很真心的请举手?请放下。对啊,你能感觉到另一半的辛苦,这个话都是很自然、很真诚讲出来的。所以教育是合力,要互相配合,老师教孝顺父母,父母教尊重老师。
 
包含所有的长辈,对于你的下一代,你的孩子也好或者你的侄子、你的侄女都是要这样去教。他父母的辛劳你要讲给他听,你的辛劳自有你的兄弟姐妹给你的孩子讲,叫「易子而教」。包含父母的辛苦,爷爷奶奶可以讲,是不是?爷爷奶奶对这个家的恩德,妈妈要讲。妳当妈妈的人有讲过公公婆婆的辛苦给妳儿子听的举手?不简单,来掌声鼓励一下。这样的女子一定是旺三代的女子,她整个家庭都是知恩报恩的家风。
 
再来有一点,我们现在的孩子为什么都沉溺在这些玩乐当中?我在高雄市长大,我两岁就到高雄市了,所以我从小生活物质还算富裕,走几步路就有电动玩具店,诱惑有没有?有。我为什么不进去?我们现在都觉得是环境影响,环境是外在的一个因素,内在是什么?大家有没有去想过这个问题?内在是他是追求人生的欲望、享乐,还是他有责任心,他在实现他人生的道义?这个就是最大的差别。
 
为什么我们父亲那一代的人他们读书、他们工作都不用人家操心?因为他的动力在道义,他有责任感。现在的孩子没有责任感。现在的孩子从小就觉得什么是人生的幸福?欲望的满足、享受。大家注意看,他们只要一放假就想什么?怎么玩、怎么吃,都是这些东西。所以学贵立志,我们的孩子立志了没有?
 
我是我们家族的长曾孙,我那一辈我最大,我曾祖母的那个墓碑上面刻的第一个名字就是我。我小时候会去扫墓,跪下去,头抬起来看到自己的名字写在第一位,吓了一大跳。然后这些堂弟从小就「哥、哥、哥」,这样愈叫不像哥也不行。我虽然在家里是排行老么,可是在男孩子里面辈分我是第一的,不一样,就很有责任感,所以要高中联考了,我不能丢脸,后面全在看,五个男孩,我有五个堂弟,所以这都是有责任心的态度。而我父亲是长子,特别有责任感。所以你要让他立这些志向,要照顾好自己的家庭,要为国家、为社会而奉献,他是往这个方向在经营他的人生,他就不会陷到这些欲望去。
 
我们在高雄市长大也有很多诱惑,可是我们觉得那是在浪费生命。可是很多孩子他没有这个志向,他每天好像就是要找这些欲望的刺激,不然他就很无聊。其实说实在的,他玩完以后更空虚。
 
好,让孩子立志!我请问大家,你立志了没有?我们的人生追求什么?假如你也是追求利益、追求享受,你的孩子怎么可能会不是这样的人生目标呢?有一句话叫青出于蓝,好的胜于蓝,坏的也是胜于蓝。所以孩子这个情况,我们有没有反思到?他都十几岁了都没有立过志,怎么可能不玩物丧志呢?但是我们已经明白了,只要有开始就不会嫌晚,赶紧要用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来引导他,他已经偏掉了,都是追求欲望的人生,要把他导回来。「人之初,性本善」,要有这个信心,要变成有这种牺牲奉献的一种心量的人生态度。
 
我们在南马,办过几天的课。其中有一个父亲他就说了,他说他两个孩子就是让他操碎了心,后来他学了以后才知道,他没有给他们正确的思想观念。所以他回去之后,对他两个儿子还有他太太,一家人,给他们忏悔,说他以前做人、做事不对,现在学《弟子规》、学传统文化,他用心去改正自己,给家里人忏悔。结果他的孩子很感动,整个家庭就转过来了。他给我们讲的时候,那一场会议做那个有机糕点、有机三明治给我们吃的就是他的儿子,已经开有机店了,事业做得不错。他孩子成年了,可是他一学传统文化、一学伦理道德,他自己改正过来,他的孩子看了佩服感动,就跟着他来学习。所以不要觉得说,大了就不能学、不能改了,不是这样的。性本善,不管他现在年龄多大都还是性本善。
 
因素很多,从我们的心态到孩子他的人生价值观。
 
再来,一个人不会惜福,他都是「茶来张口,饭来伸手」,你都不让他去付出、去劳动,他就不容易感恩。比方你的妹妹是卖饼的,每天站在那里从早忙到晚,站着在那煎饼给人家吃,卖给人家。你就让你的孩子跟着去做一天,他就知道赚钱不容易了。你带着孩子去做义工,去厨房做义工,在那洗菜、在那帮忙,他就知道做一餐饭是很辛苦,不容易的,他就不会好逸恶劳,他会习劳知感恩,去设身处地感同身受。所以很多感受的能力是你要陪着孩子一起去做的,你要陪伴他才行。
 
这是刚好这次去印度尼西亚泗水,跟大家做一个分享、做一个汇报。
 
所以我们这一代的华人,不管身在何处,实实在在讲都是任重道远。首先我们在自己的家庭要把文化承传,把下一代教好,而且我们一定要有智慧才行。有一个朋友说到,兄弟姐妹是手足之情,彼此有困难本来就要互助互爱。如果兄弟因为奢侈而缺钱,该不该帮助他?帮助他,怕他得寸进尺更奢侈;不帮助他,可能家里就会不和谐了,劝他又不听。如何帮助兄弟,然后又不伤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你们都无辜的看着我,告诉大家,以后你身边的人也会问你这个问题,会不会?你要赶紧就会。大家要有责任心来学经典,什么责任心?明天就有人会问你这些问题,你现在就要把他学会,好不好?你这样学东西才学得到。不然,就变成听故事了,是吧?「哦,很好听。」我们都是被逼出来的,因缘推着就上讲台了,然后底下的人问一大堆家庭问题,你不得不好好的从经典当中去找答案,去请教更有经验的人,去请教师长,所以我们是被逼出来的。你们没人逼,比较轻松愉快。你真的有责任心的时候,你身边很需要帮助的人就会来找你。而现在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你要有智慧,你才能帮他把这个经读清楚、读明白。
 
我们面对任何一个问题,首先第一个慈悲为本,怎么做才能真正帮助到兄弟、帮助对方?从这个出发点去思考。方便为门,这个方便就是你的方法要善巧,要让他能接受,这叫方便为门。其实我们有时候在问问题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慈悲心?不见得。我们在问一个问题的时候就是,「老师你赶快给我一个方法,我马上解决掉,烦死我了」,是不是这样?那我们这种心态,纵使好方法给我们都不见得有效。我们这一份慈悲的心、我们这一份兄弟姐妹的道义要在,而不是觉得他在找我麻烦。我们为什么觉得兄弟在找我麻烦?因为我们的「我执」很重。假如你换一个角度,你的兄弟现在这么奢侈,他可不可怜?他很可怜,他的人生继续这样下去会毁掉。这个时候你是站在他的角度为他设想,你会赶紧用心的去找好的方法来帮助他,那完全不一样。
 
现在兄弟很奢侈而缺钱,该不该帮助他?假如你愈帮他,他愈奢侈,当然你不能再继续给他很多钱。你们的眼睛瞪得很大,我跟大家讲,很多事情是原理原则,但是实际上什么方法好要你们去斟酌的。为什么?你兄弟的情况只有你自己最清楚了,你不要听完一个方法,然后就「好!」就要套上去。客观条件要分析清楚。今天兄弟来借钱,借五万,他比较会花钱。你说:「五万没有啊,我现在赚钱也不容易了,孩子啊什么都需要钱,一万,我只有一万。」兄弟拿去了,好不好?他要拿以前你要告诉他省一点花了,赚钱不容易。你是不是在提醒他?是啊。你们有点听不下去,是不是那一万有点舍不得?你拿这一万出去,就不要再想要给它拿回来了,不然以后看到你兄弟姐妹就看他们很不顺眼。钱给他们了就当作送他们的,你以后看他们不会有不高兴。
 
你给他一万,他欠你钱,他要来再跟你借就比较不好意思了,是吧?一次、两次他就不好意思。他对你愈不好意思,你抓住一些机会点就可以跟他引导,可以劝导他。假如他给你借,你一分钱都不给他,他可能又胡思乱想,就不高兴了,是不是?这个都可以视实际情况再去看。
 
再来,奢侈的人还是刚刚讲的,他不是以道义、以责任为人生的目标,他还是在追求这些欲望,所以你要把有意义的人生表演给你的兄弟姐妹看。你去做义工,做得非常欢喜,你有多余的钱都让你的下一代好好念书,哪个侄儿、哪个外甥、哪个外甥女念书没有钱,你把这个钱去资助他们,你都把钱用在道义当中,你自己不要留什么钱。留钱挺麻烦的,你留很多钱还要去买股票,每天心里面:哪一家银行薪水比较多?你就想这一些事情。
 
而且积财丧道,你钱很多不去帮助亲戚朋友,你自己本身就已经伤道义了。所以存那么多钱干什么?有水斯有财,钱要像流水一样,水要动,它才不会臭。存了一大堆钱,孩子看着、兄弟姐妹很多人都盯着那个钱,难怪你有这么多事。都没人来跟我借钱,因为我口袋一分钱都没有。要了解财富的真因是布施,你都顺着道义去布施,你以后非常有福报,而且庇荫你的后代。你的钱都花在道义,你的孩子决不是自私自利的人,这是有智慧的父母。
 
我看父亲,只要我这些表哥、表弟他们有困难,这些家族的人有困难,表哥、表妹有困难,那是我妈妈那一边的,我妈都没有开口,我爸就已经把钱都拿出去帮助他们,哪有我妈不感动的道理。是不是?我看你们的表情好像没有这种感动过。钱够用就好,不要想着积一大堆钱财,其实那不是在爱孩子,那是在害孩子,你都没有表演出道义给他,你表演出自私自利、守财奴、爱钱给他看的嘛。
 
我们回到《了凡四训》的经文,刚刚跟大家分享这一些,主要我们没有智慧,要处理家庭里面的这些事情是不容易的。所以要赶紧学习、赶紧提升自己才行。
 
上一节课我们讲到了凡先生他在当秀才的时候,遇到屠宗师要让他从廪生升为贡生,那个时候才食米七十余石而已。而孔先生算他九十一石五斗才能当贡生,他就很怀疑了。结果后来果然被代理的提学杨公驳回来,他就不能当贡生。后来殷秋溟宗师做提学的时候,刚好看到他以前考试的文章非常感叹,说他写的五篇文章,就像大臣写给皇帝的文章这么精辟,不能埋没了这个人才,所以赶紧帮他申请升为贡生,通过了。一通过他统计一下,果然他领到的廪米是九十一石五斗。所以他从那一刻开始,经文当中讲:
 
【余因此益信进退有命。迟速有时。淡然无求矣。】
 
他因为经过了这一件事,『益信』,这个「益」就是更加的相信人的一生吉凶祸福、贫富贵贱其实都是有时节因缘,都是命中有注定,丝毫强求不来。什么时候升官发财好像都是有那个时节因缘在的,来得早、来得晚都有定数。所以他觉得「生死有命,富贵在天」,都是命中注定的。『淡然无求矣』,就把人生看得很淡了,没有去强求什么,就彻底知命、认命了,不再去有什么样的强求、愿望了。
 
【贡入燕都。留京一年。终日静坐。不阅文字。】
 
他任职为贡生之后,国家有规定,贡生要到国家办的大学读书。『燕都』是指北京,当时候明朝首都在北京。而明朝本来的首都在南京,后来明成祖朱棣抢了他侄子的皇位,把首都迁到了北京。明朝的国子监有两间,因为本来国家办的大学国子监在南京,后来明成祖移到北京,所以国子监就变成有两间了。他是先到了北京的国子监读书,而他已经觉得对人生看淡了,因为改不了命运,无可奈何,所以他每天就整天静坐,什么也不想,也不看书,不深入这些经典,『不阅文字』。
 
【己巳归。】
 
这个己巳年等于是留在北京一年,来年他回南京这里了,当时候他是三十五岁。
 
【游南雍。】
 
他游学于南雍。『雍』就是指辟雍,就是国家办的大学,『南雍』就是南京的国子监。
 
【未入监。】
 
他还没有入到国子监以前。
 
【先访云谷会禅师。】
 
他知道南京的栖霞山有一个高僧云谷禅师,『云谷』是禅师的号,「法会」是禅师的法名,所以称他云谷会禅师,是法会禅师。
 
【于栖霞山中。】
 
他去拜访禅师。
 
【对坐一室。】
 
禅师是修禅宗,他引导人是先打坐,拿个蒲团给来访的人,蒲团给他,说参「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父母还没生你以前你是谁?大家回去好好参,「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后我是谁?」结果他去参访这个禅师,对坐在一个房间里面。
 
【凡三昼夜不瞑目。】
 
坐了三天三夜他不曾合眼,这个也不简单,是很有定力,能坐三天不睡觉。
 
【云谷问曰。】
 
云谷禅师问他说。
 
【凡人所以不得作圣者。只为妄念相缠耳。汝坐三日。不见起一妄念。何也。】
 
一般的凡人所以不能做圣哲人,就是因为他被整个妄念所控制住了,就是一个妄念接一个妄念,自己都做不了主。
 
「只为妄念相缠耳」,他的妄想、分别、执着,这些习气放不下。一放下就恢复性德了。就是放不了,一个邪念一个妄念接着一个,自己做不了主。所以为什么要修禅定,你才不会被这些妄念一直牵着走。
 
人怎么修定?要先守戒,一言一行都有规矩,慢慢的你的言行,甚至起心动念都是正念,你就得定了,得定你就开智慧了,你就能转这个境界,不会被境界牵着鼻子走了。大家有没有经验,明明不想生气,最后还是骂人了,有吧?这戒定慧的功夫不够,所以都被命运牵着走,自己做不了主。
 
『汝坐三日』,你坐了三天。『不见起一妄念,何也?』没有看到你起一个妄念,这是为什么呢?代表云谷禅师很好奇。
 
【余曰。吾为孔先生算定。荣辱死生。皆有定数。即要妄想。亦无可妄想。】
 
了凡先生说到,我的命运全部都被孔先生算准了、算定了。我的吉凶祸福,还有我的生死,甚至活到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断气都被人家算好了,都是有定数的了。
 
『即要妄想,亦无可妄想』,意思就是说我想也没用,都改变不了,不如不想。
 
现在人说想都不想还真难,内心里面一大堆杂念,外面又一大堆诱惑,所以每天烦死了,连睡觉还继续烦,有没有?梦一大堆,最后妄念太多、烦的事太多连觉都睡不好,甚至睡不着,最后去买安眠药吃的还不少。所以人什么是有福?心地时时保持清净,不要追逐欲望,这个是有福气的人。
 
【云谷笑曰。】
 
云谷禅师了解到,他三天不起妄念不是他有道力功夫,是因为他觉得没什么好想的,反正我的命都改不了。所以云谷禅师了解以后笑着说:
 
【我待汝是豪杰。原来只是凡夫。】
 
本来以为你是可以伏住妄念的英雄豪杰,可以做得了主,原来你还是一般的凡夫而已。
 
【问其故。】
 
云谷禅师这么讲,了凡先生不是很明白他的意思,就请问禅师:您说我是凡夫,为什么呢?云谷禅师笑他,他还主动的请教、发问,不错,态度很好。人家笑我们,我们还会不会请教他?人家说,「你怎么连这个都不懂」,我们马上说,「有什么了不起,拉倒,这么不给我面子。」是不是?告诉大家,要面子,很多人家可以开导我们的机会就没有了。所以谦受益,人家纵使笑我们,还是可以请教他。了凡先生马上请教也是很好的态度。禅师马上告诉他:
 
【曰。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
 
人不能做到没有这些妄心,起了很多妄念,讲了很多话,做了很多事。人的每一个念头、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就好像一个种子,这个种子它会发芽、它会成长。所以善念、善言、善行就是一个善的种子,以后就会结好的结果。但是恶念、恶言、恶行就是一个恶的种子,以后就会结恶果,所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而现在的人恶念、恶言、恶行比较多,所以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种了这些因下去了,迟早那些果要出现,怎么可能会没有数呢?妄心止不住,就会终为这些阴阳气数给控制、束缚住,所以怎么可能会没有定数呢?
 
【但惟凡人有数。】
 
一般的人有定数。
 
【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
 
一般的人有这个数的控制,可是一个人极善的时候,本来他是贫穷下贱的命,他可以变成很富贵,因为他积极的去行善,他的善果很快就成熟了,那他的命就转过来。像我的师长他命中是没有财富的,但是他一心为人、一心为众生,所以他现在福报很大,大到什么程度?比方老人家要盖一所学校,像庐江教育中心那个要花不少钱。老人家动个念头,我们沙巴有一位企业家,那一笔钱他就付掉了。
 
人有福报很好,起个念头要干什么事,马上人家钱就送来了。好不好?好。但是是帮社会的事,不是你拿去吃喝玩乐。所以没福报可以修得非常有福报,短命可以修到很长寿,生死自在。
 
师长命终是四十五岁,现在老人家已经八十六岁了,还这么健康。我们跟老人家走路都赶不上他,他健步如飞。然后跟老人家出去,两三天下来我们都已经脸色有点苍白了,看老人家还悠哉悠哉,体力比不上老人家。所以『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
 
『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他假如本来是富贵命,可是做了太多恶事,一来他的福报折损,再来他做的恶事的恶果提前在他这一世就现前了,所以他的命运就会很凄惨。而我们来看,五十年前老人离开这个世间,很多都是睡着就走了,是不是?您现在听得到说睡觉睡得没有一点病痛就走了,您容易听到吗?不容易。奇怪了,怎么才五十年差这么多?人很安祥的走,这是福报。五福当中「考善终」,就是很好就走了,这叫「考善终」。积德行善的人走的时候都很自在的。
 
重点来了,现在的人都不好死,有没有人一生下来,命就是不好死,有没有?没有。大家注意去看那些小孩,两三岁个个都可爱天真无邪,脸都这样膨膨的。为什么他后来都没有福报?他的思想观念错了。他从小就开始挥霍了,他怎么可能中年、晚年会有福报?大家注意去看现在年轻人那个脸圆圆的、耳垂很大的愈来愈少,都是没有这个仁义道德的存心,福报都愈来愈没有了。真的,现在人愈来愈没福报,现在地球还能够让我们生存多久都是个大问号,有没有?对呀!所以人心要赶快转才有福报。
 
现在的人很大的比例都算极恶之人,我给大家一个数字就好了,全世界有登记的堕胎人数一年五千万,请问大家,把自己的亲生骨肉就这样结束他的生命,算不算极恶之人?算不算?畜生都做不出来的事情,人在做。人是「天、地、人」的三才,大家要注意,欲望跟亲生骨肉放在一个天平上,欲望远远重过亲生骨肉,你说人这一生会造多少业?这只是举堕胎而已,其他的罪业还没算。
 
从这一些来看就知道为什么现在寿终正寝的人这么少,好死的人这么少,不是没有原因的。所以『数亦拘他不定』,我们做的事都偏离伦理道德,现在人得癌症、得一大堆怪病的人太多太多了,这个都是恶报提早现前,所以不能不学伦理道德,要赶紧扭转才行。
 
【汝二十年来。被他算定。不曾转动一毫。岂非是凡夫。】
 
你这二十年来命运都被孔先生算得这么准,你完全被命运主宰你的人生,一丝一毫都不能转动命运,你不是凡夫,不然什么叫凡夫?这么看来你就是道地道地的凡夫了。当下了凡先生听完:我都没有办法改变命运。难道命运可以改吗?
 
【余问曰。然则数可逃乎。】
 
这个命真的可以逃脱、可以超越命运吗?
 
【曰。】
 
云谷禅师接着说: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诗书所称。的为明训。】
 
大家注意,云谷禅师是非常好的老师。他在引导了凡先生非常有智慧、非常有方法,整个方法在哪里呢?都在他整个引导过程。首先了凡先生是饱读诗书的人,是不是?他能考上秀才,他的学识不简单,所以云谷禅师用他最熟悉的道理跟他讲,这叫共同语言,他容易接受。他先讲谁的教诲?儒家的教诲,他没先把佛家的搬出来。你是读儒书的人,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福自己求,这样的道理《诗经》、《书经》都讲得很清楚,你怎么会觉得命不能改呢?
 
我们看,读书人读了这些道理,读了那么多次了都没读明白,都没用在自己的人生,所以自己的人生受益有限。我们读这些经典能有多大的受益,最重要的是我们落实了多少,受益就有多少。不是读很多本,那只是多懂一些道理,要真正利益自己,要把这些经典教诲变成我们的生活、处事待人接物,才能改变命运、才能受益。
 
《诗经》提到的「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诗经》说的;《书经》说到「作善降之百祥」,你不断积德行善,哪有可能你的福报不现前的呢?「作不善降之百殃」。诗书所讲的就是『命由我作,福自己求』。接着才说佛教的经典来呼应,原来英雄所见都是一样的。
 
【我教典中说。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
 
佛家的经典当中说,你只要如理如法的去修行,你求富贵可以得到富贵,你求儿女可以得到儿女。我们很熟悉观音菩萨,其中大家很熟悉叫「送子观音」,是吧?那不就是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其实就是我们明白道理,你爱护生命无畏布施,一定得健康长寿。
 
有一个小沙弥,他的师父很有智慧、修行很高,一看到他七天以后就要死了,他的阳寿就到了,所以就让他回家,告诉他你第八天再回来,让你回去见见父母,八天以后再回来。他这个师父就是让他在家里离开,在他父母身边离开。结果第八天他回来了,他师父吓一跳:「哎,怎么回来了?」就问他:「你这一趟回家遇到什么事?」他说他回家的时候刚好下大雨,结果大雨冲垮了一窝蚂蚁穴,他在那个当下没有任何考虑,就把他的袈裟脱下来,用袈裟让那些蚂蚁从水中逃生,救了一窝的蚂蚁,救了这么多生命。他师父一听完,原来他就是做了这个事,所以他延寿了,命运延长了,所以求长寿得长寿。
 
【夫妄语乃释迦大戒。】
 
『妄语』就是讲话跟真理不符合,这个就是讲妄语了。所以佛家既然说求富贵可以得富贵,求长寿可以得长寿,而佛家讲守五戒: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个妄语是五戒当中的一戒,所以释迦牟尼佛以这个为大戒,所以他不可能讲妄语,讲的一定都是真实的道理。
 
【诸佛菩萨。岂诳语欺人。】
 
诸佛菩萨是绝对不可能讲谎话、讲跟真理不同的话来欺骗人的。
 
 
 
今天就先跟大家交流到这里,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好好的去体会云谷禅师怎么循循善诱,把这些命运的道理给了凡先生讲明白。好,我们下个礼拜再见,谢谢大家!

赞 (0)

本站所有内容共享 欢迎转载 正气文化公益网 反黄之盾

Q群: 218813922 QQ: 516104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