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老师讲座

《晏子故事系列》之二十五——景公赏无功罪有司

时间:2015-05-06 20:47   编辑: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点击:
    齐景公有一次燕饮赏赐国中的宠幸之人,决定给予万钟之赏的有三位,千钟之赏的有五位。然而景公命令三出后,主办会计的官员却坚持不办理。景公大为震怒,下令要免除会计官员的职务,可命令三出后,执法的士师又抗命不从。
    景公为此很不高兴,也很难过,于是向晏子诉苦说:「寡人听闻,君王治国,对喜爱之人奖赏他,对厌恶之人则疏远他。如今寡人对自己喜欢之人不能赏赐,对讨厌之人又不能疏远,实在失去了君王应有的权力啊!」
    晏子听后,回答景公道:「晏婴听说,君王领导正确,大臣依命行事,此为顺服;君王行为乖张,大臣却仍惟命是从,此是叛逆。如今君上厚赏那些谗佞阿谀之人,却要官吏们言听计从,不得违抗,此是君失正道,臣失其职了。
    「先王最初立下爱而当赏的标准,是鼓励行善;立下恶而应罚,意在严禁残暴。过去夏、商、周三代帝王之所以能兴王天下,是因为凡有利于国家的,就爱而赏之,有害于国家的,就恶而罚之。故明白昭告,将所爱之人加以奖赏,如此鼓励善行,贤良之士便越来越多;将所恶之人施于惩罚,爱恶分明,公正无私,邪僻之人也由此改过迁化,恶迹消灭。因而天下大治,百姓和睦。可到了国势衰危之时,末代的帝王懒散怠慢,日常生活只知放荡淫乐,对顺从己意就爱之,违背己意便恶之。如此爱恶颠倒,善恶不明,对所爱之人加以厚赏,所恶之人加以严惩,使得邪僻之人越来越多,贤良之人消灭净尽。最后使百姓们妻离子散,国家也危败覆亡了。
    「如今,君上不能揣度古圣先王兴王天下的原因,又不能观察衰世惰君亡国败家的真相,臣只怕君上如此滥赏淫罚,一旦臣子们不敢据理力争,便有社稷倾覆,宗庙危亡的后果啊。」
    景公听闻此言,立即明白了自己的过错,于是以改悔的口吻对晏子说:「寡人着实不知,那就依照士师们的安排去办吧。」
    这样以来,凡从前于国中宠幸之人的滥赏滥支的公款,经过了审慎的检察后,节省下了十分之三。
    景公希望厚赏自己所爱之人,却没有看到,自己所爱,并非对社稷有功,却是自己的私心私爱。倘若于社稷无功,仅是讨君王喜欢就可以得到厚禄,那么恪尽职守的官员恐怕就会心生埋怨。一旦这样的风气有了开始,大臣们不能守住本职,趋向于谄媚阿谀,齐国的朝政恐怕就要因此大乱。
    当景公欲赏赐自己喜欢之人,执事官员却不给予办理;景公想要处罚执事官员,司法人员又不给予办理。看起来,景公好像失去了君王的威严。其实不知,这正是官员们恪守本职,为国家着想,为君王着想,所以才不顾惜自己得失、性命,依然坚守职责啊!景公只看到表面顺从与否,却没有看到,真正的顺服,是顺从正道。若是阿谀谄媚,颠倒是非,顺从自己的喜好,那齐国的命运也就堪忧了。
    而在这其中所幸的是,景公遇到问题时,会懂得向有道德、智慧的晏子请教。于是,晏子诚恳地将道理分析清楚,使景公看到其中的利害,以免犯下过错。如果景公反向身边的宠佞之臣诉苦,遇到居心叵测之人再火上浇油,事情恐怕就难以收场。这其实也是景公的智慧,懂得向有德之人请教。
    还有可贵的是,当景公看到自己不足,马上能以改悔的口吻允诺按其应有的处理方式处理。并不因自己是一国之君,就显得高高在上,或为自己找借口,逃避问题。景公身为君王,能知过就改,这是非常难得的。由此,景公允许了按臣子们的本职如法办理后,也为齐国节省下了十分之三的公款,从而扭转了风气。
    在这则故事里,用心品读,可以给我们很多启迪。身为领导,能否看清,怎样的下属才是真正忠于职守的好下属?身为下属,对于领导的不正确指令,是否会诚恳规劝?人生遇到困惑时,懂不懂向有智慧、德行的人请教?面对自己有错,能否放下面子,真诚面对,虚心改过?自己所恶之人,到底是他真的不善,还是自己的偏私呢?
    能明白自己的心,生活中的我们便可以少犯许多的过错,那人生,也将因此过得更明白,更有智慧。
大方广文化公益网编辑部
www.dfg.cn

 
赞 (0)

本站所有内容共享 欢迎转载 正气文化公益网 反黄之盾

Q群: 218813922 QQ: 516104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