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老师讲座
《孔子故事系列》之三十——匡人解甲
时间:2015-04-13 19:57 编辑: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点击:
次
【原文】:
孔子之宋,匡人简子以甲士围之,子路怒,奋戟将与战,孔子止之曰:「恶有修仁义而不免世俗之恶者乎?夫诗书之不讲,礼乐之不习,是丘之过也。若以述先生、好古法而为咎者,则非丘之罪也,命之夫!歌,予和汝。」
子路弹琴而歌,孔子和之,曲三终,匡人解甲而罢。
——《孔子家语•困誓第二十二》
【白话易解】:
孔子前往宋国,到了匡地时,由于阳虎曾经施暴力于匡地的人民,孔子与阳虎长得又很相似,于是匡地的人便以为阳虎又来了,赶快报告给匡地的主宰简子。简子听后,马上率领士兵,披上铠甲,驱马前往,将孔子一行人团团围住。
子路生性勇猛,一见匡人围攻,不知何故,非常不悦,拿起兵器便要与他们对战。孔子见了,立即制止子路说:「哪有修行仁义之人,改变不了世俗的凶暴呢?不讲授诗书,不学习礼乐,那是我的过错啊。如果以阐述先王之道,喜欢古代典章制度作为过失,那就不是我的过错了,是命运安排啊。来,你来唱,我来和。」
子路听了夫子之教,便放下兵器,拿出琴开始弹唱起来,孔子于是和着音乐唱起来,其音曲甚哀,唱了三遍之后,匡人知是圣人,并非阳虎,于是脱去战甲,离开了。
匡人围住孔子,因误解孔子为阳虎,然而,孔子不知何故,子路也不知何故。突遇士兵来势汹汹,大有一决死战之意,不免令人紧张起来。
于是,子路怒,奋戟将与战,想要一决高下。然而,夫子此时,竟能平心静气,先检点自己有无过失。如无,继续以礼乐教化世人,让子路取出琴来,请子路歌,自己来和,用那哀伤的曲调表达了委婉陈情之意。这一举动,与阳虎完全不同,令发怒的匡人顿时冷静下来,仔细一思索,此人虽貌似阳虎,却是一位彬彬有礼的君子,原来,他是鲁国的大圣人孔子啊!由此,匡人大为惭愧,也倍受感动,自动脱去了盔甲,以示不会侵犯,静静地离去了。
《孙子兵法》有云:「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此以礼乐教化,以德行感化,扭转危局,真是善之善者也。
想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人无故地无礼辱骂,难免会不高兴,跟着变了脸色。若是故意挑衅,甚至要危及性命,不是担忧惊吓,怕也要愤慨不平,甚而被激怒,与之较量起来,难得能平心静气,更别谈能马上反躬自省,以智慧化解冲突,以德行感化对方了。
夫子处事不惊,稳如泰山,还能时时保持内省,坚持以礼教人,以德化人,其深厚的智慧德行与那宽阔仁厚的胸怀,深值得我们用心学习。
另外,此则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一点,当有人来找麻烦的时候,可能只是一个误会,就像匡人并非有意加害孔子,而是将孔子误以为是伤害过他们的阳虎。如此,能够化解误会,自然冲突也随之化解。正如夫子并不动武,与子路相和而歌,使得匡人认清了孔子的身份,自然地化去了祸患。倘若任由子路与之大战,寡不敌众,届时死伤一片,到头来却发现只是一个误会,岂不是冤枉?如此,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不顺或是突变,也当冷静思考,不要乱了方寸。因为有时可能只是一个小误会,若意气用事,反可能加深误会,使问题更加严重。能够提起理智,以一颗仁爱之心,体察他人,客观面对,则将更有助于误会的消除,从而化解冲突,使彼此更为和睦,也让生活更为安宁美好。
圣贤人的智慧,实为我们为人处事的至善良导啊!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