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育

对别人不合法不合理的要求 不可轻率随意答应

时间:2014-09-20 20:00   编辑:admin   点击: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蔡礼旭老师讲述
 
  “事非宜,勿轻诺”,轻诺当中包含太多溺爱。现在轻诺的现象多不多?一个人高兴的时候,不可随便就答应人家什么要求,因为可能到时没做到而失信于人。所以大人常犯的就是一高兴,孩子马上察言观色跟你提要求,如果你马上就答应,到时会后悔。我们在什么时候特别容易答应小孩的要求?考试考得好。当考试考得好的时候都可以要东西,孩子读书的目的何在?无形当中,已在长养他的虚荣心,扭曲了读书的目的。
 
  为什么会有很多的父母被孩子赶出家门,因为他觉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你都应该满足他,所以他的欲望就一天一天增长。欲是深渊,孩子从小欲望打开了,就回不来了。如果孩子要东西要习惯了,当有一天你不给他,他会怎么样?我们也听说很多孩子会动手打妈妈,不给钱就打。这时为人父母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这是轻诺的结果。
 
  有一个刑事案件,是一个年轻人,他小时候父亲常给他很多钱,所以他花钱习惯了。他上中学时一个月要花一、两万人民币,花得很凶。他父亲有一天受不了,说:“不给你钱了。”还把他送去当兵。两年之后回来,习惯难改,爱慕虚荣、奢侈的习惯一染成确实很难改,他依然如故。他父亲跟他划清界限,我不再拿钱给你,结果这个孩子雇了杀手杀他的父母。所以我们为人父母者要谨慎,“事非宜,勿轻诺”,不能长养孩子的奢华。
 
  “勿轻诺”,一来是因为溺爱,二来是没有原则。父母给予的承诺都凭着好恶,想给就给,可能答应了以后,情绪变了又不给他,小孩对你就没有信任。比如,你在那里打麻将,然后就跟孩子说:“好,你不吵,给你买什么。”以后他要东西都在什么时候?在你打麻将的时候,或者在你忙的时候,他都知道这个时候要东西一定能得到,那就很麻烦。所以父母要勿轻诺,进一步也要教导孩子勿轻诺。
 
  有一个小朋友,他送同学一枝铅笔,那同学很高兴,拿了以后就把它削一削,就开始书写。隔天,他来的时候,就问收他笔的小朋友说:“你今天跟不跟我玩?”那小朋友也很单纯:“我今天不跟你玩。”他说:“那你把那个笔还给我。”小孩子都很单纯,就把那枝笔还给他。他说:“我要那枝没削过的。”那小朋友又拿一枝没削过的。他说:“不是这一枝,就要我本来给你的那一枝。”老师看到机会教育到了,就赶快过来告诉他“凡出言,信为先”,你已经把它送给别人,那个东西就不是你的,你没有资格再跟人家要回来。你要在送他以前,就要衡量清楚。另外,要答应别人之前,要先衡量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做到?假如能力不足又答应别人,到时一定会失信。除此,还要考虑你答应同学的事,是否符合校规?可能学校规定不能这么做,你还答应同学,这样是不对的。所以要符合校规,符合国家的法律,要从这些方面去思考。
 
  当别人有些紧急状况有求于你,你也要稳下心来先把他这件事搞清楚。有时候对方很急,他的急又带动了你的心很混乱,很有可能你答应了,到时候事情不是你想象这样,所以急事还要缓办。而且当对方要找你帮忙,甚至是跟你一起去做这件事,你也要考虑:第一、他的能力够不够,第二、自己的能力够不够,要看看这件事各方的缘分成不成熟。假如不成熟,你很轻率的答应,到时你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这样也会产生一些误会。你本来是好心,到最后却很难收拾。所以我们有善心,还要用理智去判断才行。
赞 (0)

本站所有内容共享 欢迎转载 正气文化公益网 反黄之盾

Q群: 218813922 QQ: 516104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