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育

《弟子规》教讲话不急不躁: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时间:2019-09-23 18:24   编辑:鸟儿飞   点击:


    我们几千年的教育,孩子从小就教稳重,有板有眼,做事情绝对不慌慌张张。“事勿忙,忙多错;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宽为限,紧用功”。你看,做什么事情都是很从容,不急躁。所以我们现在学中华文化,为学第一功夫,要降得浮躁之气,定,不能再急了、再浮了。首先从讲话开始,“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讲话一字一句讲清楚,讲的时候心里不急不躁,很真诚,不要愈讲愈快,不要劈里啪啦的,讲得如入无人之境,对方已经听得不明白、皱著眉头了,你还愈讲愈快。其实人讲话快,是心的反射,是心里太急了,所以从练讲话开始。你也不要一下子好慢一点,然后突然讲话讲得非常慢,讲了三句人家都睡著了,那也太过分。凡事要适中,中道。坦白讲,你讲得很快的人,一下子要调很慢,我看也没那么容易;一下子你假如调得太慢,我心脏病。尽量要提醒自己,慢慢要缓过来。
 
  大家看我的身材,就知道我很急,小的时候动不动牙齿摔断了。我记得有一次回外婆家,跑得快,到浴室,以前的浴室是水泥地,又有水,很滑,砰!前面牙齿都撞掉了。还有一次跟姐姐、跟表哥去海边玩,我从小就是在海边出生的,我父母都是海边的人。结果慌慌张张下水,一踩下去,被贝壳划三公分,流血,跑去给医生看。那个医生口德不好,我都已经流血了,他还在那里讲风凉话。结果我就有点不能认同他的态度,然后他还找我麻烦,在那里用话激我。最后,你看我这个人个性还是很刚强,不屈不挠,不跟他妥协,他不给我打麻药,我就一针一针让他缝,然后看著他。从小个性还是满倔强的,就这样给他缝,就不屈服於他,结果现在这个痕迹都还烙在脚上。所以那个疤痕会对我讲经说法,代表性格浮躁,撞东撞西的。很奇妙!学了中华文化之后,这个情况就愈来愈少了。所以人的灾祸从哪里来的?自己心招感来的,“祸福无门,惟人自召”。你的心一转,变得平和了,很多灾就不感应了。不然我小时候真的是常常挂号的,出什么事都有我的分。
 
  还有一次在树上,抓金龟虫,从树上掉下来,结果那个手,啪!掉下来,地上一块玻璃正中血管,回去擦药,这叫恶有恶报。老祖宗讲要慈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万物都要有爱心,还抓,一把一把抓,坏小孩。大家看,在这里有一条痕,也在为我说法,教我要仁慈博爱。所以心浮躁,就会感来这些问题。学了之后,心慢慢在调柔、调平稳,不急躁。尤其我以前讲话很快,看不出来。人说实在的,什么习惯你都不要把它当真,你愈把它当真,“我这个人就是这样”,你就愈改不过来。我这个人就是容易担心、害怕、退缩,你都把你的习气当真的了,叫认烦恼贼当父亲。认贼作父愿不愿意?大家愿不愿意认贼作父?不愿意。什么时候不愿意?right now,当下不愿意再认烦恼贼作父亲。
 
  我举个例子,我还没教书以前,我拿筷子是错的,拿了二十几年错的。后来师长常说行为世范,你一举一动都要给人家做示范,要做对的。在小学教书,小孩子你要教对,连拿筷子都拿错不行,好,要改。所以我当下决定拿正确的。第一天拿正确的,龙含珠、凤点头,拿著夹菜。刚刚为什么会讲错?心还是不够平稳。结果菜夹不上来,夹得都有点发慌,有点沉不住气了,前一、二天很难过,二十几年都拿错了。不过有个声音告诉我,为孩子好,要下功夫,一个礼拜过去了,可以拿了。再过几天,突然想个念头,我以前是怎么拿错的?想不起来了。你说那二十几年的习惯,真的还是假的?假的,你一放下不就没了。所以所有的坏习惯都是假的,你别把它当真。正念现前,邪念就污染不上来,正气够了,邪气就被你逼走了。
 
  这个讲话慢,最主要得力於师长,因为老人家讲话很平稳,一个字、一个字很清楚。我们又非常仰慕老人家的道德,很欢喜跟老人家学习,所以每天听经,听著听著,很熟悉这样的速度。太熟悉了,每天耳朵都是听这些教诲,你无形当中以前怎么讲话也忘了,就是以这个速度。其实很重要的一点,是有没有为人著想。讲话是干什么的,要跟人沟通,要让人理解,听得懂,又不是自己喜欢怎么讲就怎么讲。所以讲的时候要看著对方的眼神,我们的速度他听起来完全明白、可以领会,那是适中的。你讲得很快,他都听不清楚了,你还继续讲,那都没有体恤对方,这个也是自私的表现。念念为人著想,才是仁慈的落实。当然,假如我讲著讲著,大家在那里梦见周公了,这个时候我就会“从前、从前有一个故事”,大家一听到故事,眼睛又大起来。所以讲话要随时感受到对方的状况,做个调整。所以这个从容生明也很重要,时时不要浮躁,从容不迫,很稳重的去应对事情。“君子不重则不威”,你浮浮躁躁的,人家很难信任我们,毛头小子,太毛躁了。“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天要塌下来了,他都稳若泰山,先别急,坐下,慢慢说。
 
  您看历史当中,像晋朝,苻坚几十万大军压境,当时的宰相谢安,在那里下棋,很稳,以静制动,以缓制急。旁边的人都急得像热锅的蚂蚁了,你看他如如不动,最后好像是八万对几十万的悬殊,都不知道多少倍,击败苻坚的军队。所以稳重重要!才能应对很多的变化。有一句教诲,叫做“定其心,应天下之变”。所以心的稳重,心的平和非常重要。人一急躁、一情绪化,铁定把事搞得更糟。所以还要“平其心,论天下之事;大其心,容天下之物”,没有不能包容的人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每天一切人事物都能见贤思齐。善学的人,面对每个人,甚至贩夫走卒,都能从他的行为当中学到他的优点,然后见不贤而内自省,这善学。面对一个人,他的优点你能完全去效法,他的缺点你能反观自省,这个善。你不能一个人有个缺点,你就一直盯著他的缺点,每天愤愤不平,然后他的优点你都学不到,这个就是没有办法掌控自己情绪的人。而且我们这么处世,紧盯著人家的缺点,跟人家一定对立冲突。所以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不只不同的人是这样,同一个人,你能好的跟他学,不好的反省自己,有这样的态度,这样的德行、修养,都能感动身边的人。好的你跟他学,不好的你不批评,还反省自己,慢慢的德风就感染他了。所以虚其心,受天下之善。
 
  诸位学长,今天你遇到哪些人事物,你学到他的好了没有,有没有?你们刚刚听这么多故事,都没反应。刚刚讲那个故事的好,你领纳在心上没有?还是全忘掉了。所以学习要用真心,去跟这些圣贤交感。“哲人日已远,典型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你看我们刚刚在讲赵苞、讲王陵之母,马上就下大雨了。这些精神真的是“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他们都不怕死,这个精神传了几千年了,后人还在仰慕效法。“潜其心,观天下之理”,所有万事万物的这些道理,都要我们潜心修学,韬光养晦,厚积薄发,才能够贯通。不能半瓶醋,学点记问之学,就常常议论东、议论西的,看人家长短,这个就不好了。要潜心修学,上善若水,水往低处流。
赞 (0)

本站所有内容共享 欢迎转载 正气文化公益网 反黄之盾

Q群: 218813922 QQ: 516104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