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

与长辈相处应当谦恭守礼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时间:2019-08-19 16:36   编辑:鸟儿飞   点击:


    “称尊长,勿呼名”,称呼长辈,不要直接把他的名字叫出来,这是一种恭敬之心。我记得在家里称呼两个姐姐,都是喊大姐,喊二姐。突然有朋友问我说:“你姐姐叫什么名字?”当我把姐姐的名字讲出来,全身不舒服,好像觉得有点不尊敬。所以不要小看这种称谓,叫久了,愈叫愈亲,说“姐”、“哥”,真的在这称谓当中,人与人会愈来愈亲密。但如果直呼名字,比如夫妻在称呼的时候,都三个字的叫,久了,气氛就愈来愈冷淡,甚至会愈来愈火爆都有。所以我们称呼尊长也应以“叔叔”、“伯伯”、“阿姨”来称呼。出社会了,也应以“某某经理”、“某某董事长”,这样的称呼。人家听了舒服,也不至于冒犯他人。
 
  现代的孩子,在家、在学校也要落实这样的态度。同事,比如说我们当老师,同事之间,在孩子面前不要直接说“礼旭老师”,或者“某某老师”,不要这样称呼,这样也是在称老师的名字。应该怎样好?“陈老师”,“蔡老师”,这也是做个示范给孩子看。虽然我们大人之间称呼可以亲昵一点,但小孩他还要从小学习谦恭的态度,我们为人老师也应注意这些细节的部分。这是“称尊长,勿呼名”。西方人称呼自己父母都直接称名,很多人就觉得西方的月亮比较圆。我们有一个朋友,他看书籍说可以直接喊名字,结果就叫他女儿都喊爸爸、妈妈的姓名。喊了几年之后,刚好我到海口去教《弟子规》,他才知道错了!他女儿跟他讲话已是平起平坐,就不好教导。所以,称呼是要树立长幼、尊卑的态度,这个礼不可废。
 
  “对尊长,勿见能”,看到孩子提升了自己的才华,我们要引导他,学习这么多才华目的是为何?这个很重要,你的目的就会引导孩子往这个方向去走。
 
  我有一个学生六年级,她补习补了四科。我就想,只要她上课认真听,一定不需要补那么多,我就把她找来跟她沟通。我说:“妳补四科太多了,不然先补两科就好了。”结果这个小女孩说:“老师,不行,我们那条街的人都补四科。”你看孩子去补习的目的在哪?别人都去了,我不可以输给人家。相同的,现在学那么多才艺,目的在哪里?人家会钢琴,我不会不行;人家会跳舞,我不会不行。假如都是为了与别人攀比,好面子,这些才艺学了之后,没有什么大的好处,因为学杂了就学不扎实;不单没有好处,还可能沾染了虚华的风气,学了之后,常想着跟别人炫耀。所以,家长的态度至关重要。假如孩子是学艺术的,我们应引导他要有志向。学了艺术这个才华要能造福人群,所谓社会国家者,应是互助之体也,每个人奉献自己的能力与才华来利益团体。所以要会引导孩子,比如说李叔同先生作的曲子,现在还不断陶冶人的性情。学音乐,就要像李叔同先生这样,立定高的志向,要能“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用音乐来改善社会风气。当我们这样引导,孩子又有志向,相信他的学习一定会跟其它的人有所不同。当他只是为了炫耀,这个孩子所学的才华,绝对会遇到瓶颈而不能突破。当孩子喜欢与人比来比去,就会患得患失,情绪化很严重。但孩子有志向的时候,他会不断鼓励自己向前,所以志向决定了整个成败的关键。
 
  在《朱子治家格言》有提到,读书应志在圣贤。现在的人读书都志在赚钱。所以读书的人都读得很苦,读得气得半死,因为他考不好,他的目标错误了。相同的,很多学艺术的人,艺术志在赚钱,所以他的功夫就不可能上去。我们要抓到根本。范仲淹读书的目的在哪?要掌握一个可以为人民服务的机会。所以他那种心境与只为了功名而读书的人,念出来的效果绝对不一样。教育在“慎于始”,我们引导孩子学习才华、技能,要有正确的观念。
 
  所以,不可以“见能”是长养他谦卑的态度。《易经》六十四卦当中提到“谦卦,六爻皆吉”,《书经》里也有“满招损,谦受益”。所以一个孩子懂得谦卑,他可以无往不利。在《了凡四训》的四篇很重要的人生哲学当中,其中第四篇就是描述谦虚的益处。袁了凡先生当初去考试,也参加过好几次进士考试。每一次还没有考以前,他观察要考试的同学,会发现有些人特别谦卑,谦光逼人,对人都很恭敬、很谦逊。虽然这些同学有的年纪很轻,但是他就觉得他一定会考上,考试结果果不其然,谦虚的人都考上了。所以,我们要时时提醒孩子从小常存谦虚之心。因为纵使我们的才华再高,这个才华不是靠自己形成的,是在成长的过程,很多的人给予照顾、提携的结果。所以我们愈有才华,就愈感念这么多人对我们的付出,有这样的心境自然就不会傲慢。
赞 (1)

本站所有内容共享 欢迎转载 正气文化公益网 反黄之盾

Q群: 218813922 QQ: 516104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