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老师讲座
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新译(39)
时间:2017-11-13 14:27 编辑: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点击:
次
http://www.amtb.tw/
http://tv.jxwx.org/
http://www.sxjyqqw.org/
http://www.hwadzan.com/
http://www.amtb.cn/rsd/rsd.asp
http://www.hwazan.org/web/index.php
http://www.mchunghua.org/Default.aspx
http://www.fxsp.org/category/index33-2.html
http://www.amtb.tw/rsd/moral/moralityhall.html
清朝昆山周梦颜安士氏述/民国蓬岛思尼子新译
广行三教。
【发明】三教圣人都具有救世的心理,只是各家所采用的方法不相同罢了!儒家专讲入世的事功,佛家专行出世的方法;道家表面上好像是出世,而实际上却未曾出世。孔子、颜子虽然是圣人,但要借着他们来驱除鬼妖,那就是迂腐;佛道虽然高超,但若要用来求取科第功名,那就是荒唐。这就是三教之所以有不得不分别清楚的情况。
⊙人不是只用一种方法就能教化的,所以圣人教育必定分为三种。好像三大良医,一个精通内科,一个精通外科,一个精通小儿科,医术虽然不同,但治病目的都是一致。如果三个人都学同一种医术,所救的人就不能广泛。所以说,为善的方法不同,但同样都是导归于安定。
⊙我曾经阅读贵州铜仁府志,知道铜仁的本名叫做「铜人」,因为当地有铜人山,所以就取这个名字。后来把「人」改为「仁」,而地和山都改变了原来的面貌。山在大湖之中,山下都是水。曾经有一年大旱,只见山下的水全部干涸,惟有三个大铜人,头部顶着这座山,高高地矗立着,而这三个铜人恰好是穿着三教的服装。我心里想,这座山是天地开辟时就有了,那时还没有三教的名号,而铜像又不是人力所铸造的;于是我才了解,三教门庭本来就是自然形成,当时就存在的。何况帝君的德位超过人类之上,哪里不知道孔子、颜子的大道已经成为世间的常道,却一定要将其牵引,使之与佛道融合,用来训诫读书人呢?我又研究南阎浮提,名虽然是一个洲,但是当中国土很多。每一个国土各有圣贤主掌世间的教化,像孔子、老子这样的圣人不计其数,只是在各国的姓名不同罢了!至于各国的书籍、法门,也有六十四种;现在儒生所读的书,只不过是应付科举考试的书,此外所见闻的知识能有多少呢?所以三藏十二部的经文、龙宫秘典的语言,不但没有见过,就算见到了,反而会加以排斥,认为如果不这样做,就不像是儒道;不仅从嘴里讲出来,而且还写成书籍,无不横加歪曲,大肆毁谤,全都是妄加测度,武断而不能变通,固执己见,专顾自己的私心,养成拉拢同党、排除异己的恶行。至于考察他们白天所做的,夜里独处时所想的,无非是争名夺利,欺世害人;甚至于拉拢、巴结,赌博游乐,无所不为。凡是儒家正心诚意的学问、济世安民的道理,全部都不讲求了。这只会损坏儒门的名望,哪能增进学术的光辉。帝君指示广泛地推行三教,可以作为午夜警醒世人的钟声。
⊙人能学习孔子,释迦一定会高兴;人能学习释迦,孔子也一定会高兴。如果一定要随从自己的教派就高兴,不随从自己的教派就不高兴,那就是奴隶投靠主人、士兵投靠将官的作法而已,哪里是三教圣人的本意。
⊙「广行」这两个字是就心地来讲,而不是就行迹来说。人能修仁好义就是实行儒道,不一定要穿着青衿读书、束着黑带做官才算是儒士啊!人能明心见性就是修行佛道,不一定要剃掉须发、穿着方袍才算是僧人啊!
⊙不知变通的读书人一听到「广」字,必定会讥嫌学问太杂,他不知道杂也是有所分别。例如天理(1)掺杂人欲(2),王道(3)掺杂霸术(4),米粟掺杂秕糠,这是绝对不能够掺杂的。至于三教所说的道理,都是有益于身心的事。泰山不会嫌弃小小土壤,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沧海不会挑选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度。怎么也会忧虑它杂呢?一个家庭之中,有食物、有衣服,有钱财、有宝物,有奴婢、有田园,这可以说是很杂了!但假使不这样,这个家就必定不能算是富裕。若是论及肚子里所吃的东西,那么就有饭、有粥,有羹、有肉,有醋、有酱,有盐、有梅,可说是杂乱极了!但假使不这样,人必定不能肥胖。为什么独独对于三教就产生怀疑呢?
(1)天理:指人的善良本性。
(2)人欲:个人的私欲。
(3)王道:以德化人,施行仁政。
(4)霸道:与王道背道而驰者。
【论广行之益】
助扬王化
国家太平所依靠的办法,不过就是「赏罚」这两种。以严明的刑罚来辅助教化,这就必须广行儒学。但赏罚所能达到的范围,只不过是千百分之一罢了!如果要追究私底下所做的、念头所想的,那么即使家家有一位孔子,户户立一位皋陶(5),也是达不到的啊!所以世人怕国法,还不如畏惧上天的惩罚;因为国法是可以逃避的,而天罚却无法逃避得了。若能够广行佛道二教,使因果学说在世上盛行,那么世人心中自然有所畏惧,不敢胡作妄为,比起孔子作《春秋》,功劳不会比他还小。
(5)皋陶:也称「咎繇」,传说为舜的臣子,掌管刑狱之事。
【按】南朝刘宋文帝对何尚之说:「范泰、谢灵运曾经说《六经》本来是为了济世化俗,如果要寻求心性真谛,就必须以佛理作指南,使全国都受到佛法教化,朕就能轻而易举地使天下太平呀!」何尚之说:「自从迁都渡江以来,王导、周顗、庾亮、谢安、戴逵、许珣、王蒙、郗超、王坦之,以及我的高祖兄弟,没有不皈依三宝的。如果百家之乡有一人持五戒,就会有一人行善;十人持五戒,就会有十人行善。行一善就会去一恶,去一恶就能免除一个刑罚。一刑免除于家,那么万刑免除于国,陛下所说的轻而易举使天下太平,这是真正可以做到的事。」那些后来的读书人忌讳说到佛,只想靠君子小人四个字来辅助赏罚所达不到的事,我看这是他们学问过于不足了!
>>续载中……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