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法师讲座

净空老法师:大乘无量寿经(第一七九集)

时间:2016-12-13 08:11   编辑: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点击:


http://www.amtb.tw/
http://tv.jxwx.org/
http://www.sxjyqqw.org/
http://www.hwadzan.com/
http://www.amtb.cn/rsd/rsd.asp
http://www.hwazan.org/web/index.php
http://www.mchunghua.org/Default.aspx
http://www.fxsp.org/category/index33-2.html
http://www.amtb.tw/rsd/moral/moralityhall.html

大乘无量寿经 (第一七九集) 2006/2/22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4-0179
  诸位同学,请掀开经本,《无量寿经.三辈往生第二十四》。我们从经文看起,从上辈。
  【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
  到这里是一段。这一段里头有三个小段,上一次我们讲到黄老居士的批注,引用本经第七品,就是「必成正觉品」的偈颂。这个偈颂很重要,凡是重要的,我们多念几遍、多讲几遍,准有好处。要知道,我们今天所做的是学佛,不是搞佛学,佛学跟学佛总要记住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情。学佛要像一尊佛,佛是什么?佛是觉者,学佛就是学一个觉悟的人,明白人,这个意思要懂,决定没有迷信,迷信那是不学佛,为什么?他不觉;觉了就不迷,迷了就不觉。我们是个迷惑颠倒的人,现在我们想学一个觉悟的人,觉悟的人就叫做佛。「佛」这个字是印度话,印度人称佛陀,意思就是觉悟的人,觉者。这些道理都要懂。
  这首偈子前面我们也已经说过,但是没讲完。「令彼诸群生」,群生就是一切众生,「长夜无忧恼,出生众善根,成就菩提果。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剎中。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这几句偈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他的方法,怎么去?你看他的方法非常善巧,他说我取个名字,我的名字叫无量寿,无量寿是中国翻译的,印度话就是「阿弥陀佛」。他取这个名号,叫人常常念这个名号。这个名号是什么?这个名号是我们自己的性德,这个名号是我们的真心。
  梵语「阿」翻成中国意思是无,「弥陀」是量,「佛」是觉,所以这个意思是无量觉。于世出世间一切法,过去现在未来,此界他方,你都能够觉而不迷,这就叫阿弥陀。这个意思,这个世界上其他宗教里面对于神的赞叹,说神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实际上,阿弥陀佛里头含着这个意思。你觉就能,你不觉才不能,无量觉那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知自然就是无所不能。宗教里面对神的赞美,在佛法里面对我们自性的显示。阿弥陀佛是谁?阿弥陀佛是自己,不是别人,不是外面的。所以这个名号好,叫你天天念,把你自性阿弥陀佛念出来。
  自性阿弥陀佛在哪里?本来就是,现在也没有变更,问题在哪里?是你迷了自己,你不承认自己,这就没法子。所以诸佛菩萨大慈大悲帮助我们认识自己,就这么一句话,我们现在可怜是不认识自己。如果我将来还有那么长的时间的话,我是预定我们的《华严经》再五年,顶多七年,不超过七年,《华严经》圆满。圆满之后,我想把净土五经一论讲一遍,再有时间,我一定会把《大佛顶首楞严经》跟大家讲一遍。那个经好!把这些事实真相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我们有这么多年熏修的底子,来接受《首楞严经》,我相信纵然不能大彻大悟,大悟的人应该有一些,听了之后积小悟成大悟;换句话说,你能够肯定自己,认识自己,还不能够完全把境界转过来,转过来你就叫佛陀,你就成佛了。所以转不过来,你能够认知,能够肯定,这就相当可观,接近明心见性的边缘,那是大彻大悟,所以这个名号功德不可思议。
  现在的人,会念的人很多,到处都有人天天在念「阿弥陀佛」,但是怎么样?他念的是西方极乐世界那个阿弥陀佛,他不是自性阿弥陀佛。西方世界的阿弥陀佛是自性阿弥陀佛的化身,这个道理知道的人不多。你们常常做中峰禅师《三时系念》的法事,中峰大师在《系念》开示里面讲得很清楚,此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此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那个心很难懂,可是他把那个心讲得也很清楚,心有肉团心、有缘虑心、有灵知心。真心是什么?真心是灵知,灵明觉知,《楞严经》上所讲的见闻觉知,这真心。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所以你要是真正明白,真正体会到,就像宗门大彻大悟的人常讲的「头头是道,左右逢源」,「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你只要找到了,只要回过头了,你的智慧、德能、相好圆满具足,与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无二无别,这是真的。我们一生能不能做到?大心凡夫就有可能。所以说来说去,心量一定要拓开,与任何人、任何事物不要计较,这一计较怎么样?跟别人那种利害得失叫鸡毛蒜皮,对自己的损失是太大太大,为什么?障碍这一生不能见性,不能成佛;你要能够见性,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实报土上上品往生。
  前面跟诸位说过,善导大师的话要记住,「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我们今天遇的缘殊胜,无比的殊胜。我感激老师、我感激护法,我这种感激在这个世间很难找到第二个像我这样的,什么原因?我契入了,我明白了,从内心深处生出来的感恩。一般人?一般人连心都没有找到,什么叫心不知道,多半人都把缘虑当作真心。缘虑是什么?分别心执着心,把这个东西当作心,这不是的,为什么?那个心是有生灭的。执着有生灭,分别有生灭,妄想有生灭,离开这个,那就是真心!只要离开妄想分别执着,真心就现前。真心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中观论》上讲的八不。这个境界里你才真正得大自在,真实智慧就现前。
  所以这个偈颂末后两句,「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这两句是果德,你所证得的果报跟诸佛没有两样。这个地方我们要特别留意的,黄老居士说得很好,「可见忧恼凡夫,一登彼土,悉皆身真金色,妙相如佛,圆满具足」,他说得很好,他说得没错,你说这种殊胜的利益你到哪去找去!别说你一生找不到,生生世世,无量劫来你都没有找到。这一生当中,缘生,遇缘不同,你遇到这样殊胜的因缘,这个事情就在眼前。可是你的眼睛要放光才行,为什么?你才能照见;如果你眼睛不放光,在你面前不认识,当面错过,你说这多可惜。
  听经听几十年,你还没有听懂,什么原因?你烦恼习气没放下。所以说来说去,还是诸佛菩萨那个老的教学方法,戒定慧三学不能躐等。古时候教学严格,成就的人多,大成就的人少,小成就的人很多;现在大成就没有了,小成就也很少了。科学技术是突飞猛进,可是伦理道德、戒定慧三学是大幅度的衰退,不是三学衰退,是我们自己学习衰退了。这个事实真相总要清楚、总要明了。我们应该如何来补救?那就是我们要补习戒定,没有戒定决定不能开慧,你听讲只能听个皮毛,只听到的是言说,言说里面含的意义你没有听到,你没有领会,所以你得不到受用,你得不到法喜。
  戒最重要,对我们现阶段,戒最重要。戒是什么?弟子规是戒,十善业是戒,高的就不要谈了,这是根本的根本,你有没有?如果你要是有十善业、有弟子规,你就很少犯过失,处事待人接物,日常生活工作,你会很愉快、很快乐,很少过失。我们今天生活不快乐,工作很辛苦,待人接物都是满腔的怨气,这是什么?迷!如果落实弟子规,这个现象全部都改善了。然后你听经你能听得懂,你没有这个东西你听不懂,你就是跟着我三十年、四十年,你还是听不懂。你能够持戒,你能够依教奉行,那我讲的东西你就会懂。一定要真干!
  要放下,放下烦恼习气,放下一切不善;不善的念头、不善的思惟、不善的言论、不善的造作,统统放下。十善的反面是十恶,不善,弟子规的反面统统放下,那么弟子规、十善业道不难修。弟子规、十善业是我们的本善,「人之初,性本善」,不是学来的,本来就是这样的。现在变了质,完全不一样,迷了,迷失了真心,迷失了本性,所以才造作一切不善。由于一切不善,变现出三途恶道。
  外头境界是随着念头在转变,所以佛在大经里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你心里头想的自私自利,想的名闻利养,想的是贪瞋痴慢,那这个一真法界变成什么?变成饿鬼、畜生、地狱。几个人念念当中想的是弟子规?想的是十善业?给诸位说,你念念这个思想行为跟弟子规相应、跟十善业相应,你就决定不堕三恶道,你在哪里?你在人天两道,你才真正是个人,你来生不失人身,来生可能比这一生过得更好、更有福报;如果你的思想言行跟它相违背,你就不是人!我说的话很不好听,但是真话,为什么?你来生不在人道,在三恶道。这个话绝对不是骂人,说的是事实真相。
  从人道的基础上才建立菩萨道、佛道;菩萨道是大乘,佛道是一乘。《法华经》上讲「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就说的这个意思,一乘法,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像我们这样的人,这样的凡夫,罪业深重,能不能契入一乘境界?答案是肯定的,能,就是善导大师讲的「总在遇缘不同」。缘你要认识,这就是你的善根福德,你要认识它。你把它抓住,福德,认识是善根;你抓住,不把这个机会放弃,这是福德。所以《弥陀经》上常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条件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缘,这三个条件。
  我这一生当中有这么一点成就,诸位同学要问我,我可以告诉你,我往生有把握,不是没有把握,要没有把握,那我这五十五年就白干了。为什么有把握?五十五年没有休息,天天在干,天天改过,天天自新。改过是个很不容易的事情,可是一定要认真,一定要感恩一切众生、一切环境,它帮助我。善缘顺境,我随顺着学,不起贪恋,起贪恋就糟了、就堕落了;逆境恶缘,人事也不好,环境也不好,不起瞋恚,绝对不怨天不尤人。知道什么?我自己造的恶因不善,感来的这是果报,要不要承受?要受,你现在不受将来还要受,如其将来受,不如现在受。欢欢喜喜接受,业障就消掉了,业障一消掉智能就增长,福德就现前。
  香港有个老和尚,去年过世的,煜明老法师,跟我也是老朋友,他好像小我两岁的样子,去年过世。他算命看相、看风水,他懂得这些东西。他到我们汉口道来看我,他说:净空法师,你走老运!实在讲,我哪有老运?我这个命他也算过了,四十五岁就死,还有什么老运。不断的在改!自己最重要的是认错,自己有错不承认,这是最糟糕的,那这个人很难回头,认错。认错你才能够改正错误,才会有进步。换句话说,往后一年比一年幸福,一年比一年有智慧,你说这个生活多快乐。快乐的人就不容易生病,就不容易衰老;不快乐的人很容易生病,很容易衰老。
  中国谚语所谓是「忧能使人老」,人有忧虑,老化很快。这桩事情,诸位只要稍微留意一点你会发现,人在有正常工作的时候,每天忙着他的工作,他把那个老忘掉了,勤奋在工作。到退休之后,没有事情做了,退休想到老了,他就想老,我老了;老人怎么样?老人常常会生病,他担心生病,担心生病就是想病,于是病就来了;病了之后就怕死,怕死是想死,他就很快就死了。你看我们很多同学、朋友,到退休之后,两年没有见面,一见面好像他一下衰老十几二十年,变化那么大。他看到我很羡慕,他说怎么你一年比一年年轻,很羡慕,他不懂这个道理。我们看得很清楚、很明白,「一切法从心想生」,你要明白这个道理,你为什么不想佛?你一天到晚在胡思乱想干什么?
  所以读经,读经帮助我们什么?帮助我们想佛,佛在哪里?佛在经典里面,我们大家在一起天天在一块研究讨论佛法是想佛,这个想是正确的,正念、正思惟,他怎么会不快乐?除了想佛、想菩萨之外,都叫做邪念、邪思惟。虽然你想天、想神也算是正念、正思惟,它不究竟,不彻底。这都是说遇缘不同。缘具足了,成就与否在善根,善根很重要。第一个讲世间法的善根,不贪、不瞋、不痴,世间法的善根,包括整个六道。于一切法,包括我自己这个身体,决定没有贪爱,无贪、无瞋、无痴。菩萨还要有一个善根,菩萨只有一个善根「精进」,六波罗蜜里头的精进波罗蜜。精是纯而不杂,这叫精,进是绝无退转,菩萨唯一善根。
  世出世间总的来讲,善根只有四个,无贪、无瞋、无痴、精进。你只要把这四个抓到,你就永远往前进,就不会往后退,世出世间的善法你都成就了。很多人晓得也会讲,讲得头头是道,他对于世间法怎么样?还是有贪心,那就没有法子;只要世间法里头有贪心,有贪瞋痴在里面,出世间的善根就没有了,精进没分。我们虽然常常提到「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他做不到,纵然做到了,他那个不是善根,为什么?他夹杂着有贪瞋痴在里头,把他那个「一门深入,长时熏修」都破坏了,所以他不开悟,虽然很用功,天天样子是勇猛精进,不开悟,依旧是迷惑颠倒。这就是经教里头常讲的不解如来真实义,我们希望的是「愿解如来真实义」,结果怎么样?不解如来真实义,那你就不能够契入如来的境界,就这么回事情!总要清楚、总要明了,这就对了。
  所以末后这两句话说得好。下面这个偈颂就更有意思了,小科里头我们目标是「悲益正念」,大悲心利益正念。「亦以大悲心,利益诸群品,离欲深正念,净慧修梵行」。这是说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花开见佛,身心清净,智慧勇猛,大悲无量,自觉觉他,成就菩提」。我们把下面的话也念下去,「是皆阿弥陀佛,威神力故,本愿力故,满足愿故,明了、坚固、究竟愿故。故能令长夜忧恼之凡夫,智慧清净,身心如佛。由是可见此土大心凡夫,蒙佛加被,上辈往生,得无生忍,又何足异」,我们就看到此地。黄老居士这几句话说得非常正确、非常的真实。现在我要告诉同学的,我们在没有往生之前就得到佛力的加持,你这才能够相信、才能够肯定往生极乐之后的加持。现在我们没有往生能得到十分加持,往生极乐世界我们就相信得到一百分的加持。
  我们今天的学习,能够放下烦恼习气,能够如理如法的精进,哪一样不是得佛力加持?最明显的佛力加持,从外缘来讲,那就是生活安定,物质生活需求不操一点心,这不是佛力加持是什么?我初学佛的时候,那时候没出家,章嘉大师告诉我,只要真诚发心,依教奉行,放下万缘,他说你的一生自然佛菩萨照顾,不用自己操一点心。我相信老师的话,这是我一生成就跟别人不一样的,别人对老师的话未必相信,我是百分之百的相信,老人怎么会骗我?没有理由骗我!
  我跟章嘉大师那个时候,他六十五岁,我二十六岁,他大我三十九岁,祖父辈的人,对我们年轻人真的像看孙子一样看待,怎么会骗我?百分之百依教奉行,虽然是达不到百分之百,总是想提升,所以一生当中我就没有求过人,饿死、冻死活该,自己前世没修,没福!向别人去乞求,这是很难为情的一桩事情,我一生就是冻死、饿死,我不会问人家伸手要一分钱,这是我的个性,全是求佛,佛力加持。我自己不做一丝毫勉强的事情,为什么?苦!所以有人来问我,他说:法师,如果有人送一笔钱叫你盖一个道场,这个钱只能盖一半,盖不成功,你怎么办?我说:我不干!我不要。我绝对不会说是欠一半,我到外面去乞讨,这个我做不到。我会舍得干干净净,决不能让自己身心有负担。
  事情我会为大家做,缘成熟了就做,缘不成熟,决定不干这个事情。年岁愈大,好像缘慢慢愈来愈成熟,愈来愈多。有这个缘分,我替大家做好事,我自己没做,替大家做好事。许许多多人想修福,不知道怎么个修法,我给他介绍,我帮助他修,这个行。所以现前就得佛力加持。可是怎样得佛力?你的心要同佛心,你的愿要同佛愿,佛的心就是菩提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一切诸佛之心,我们是不是有这个心?真诚,决定没有虚妄。起虚妄的心对人,一妄一切妄,对诸佛菩萨也是个妄心,怎么会有感应?不可能。
  你果然用的是真心,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不但跟诸佛菩萨感应道交,跟一切众生感应道交,跟天地鬼神感应道交,自然的,没有一丝毫勉强在里头,自然的。愿同佛愿,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太多了,如果你没有法子记住,你抓住总纲领,总纲领是什么?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你要有这个愿。度是什么?帮助,众生无量无边,他需要帮助的时候主动帮助他,不要等他来求。等他来求我们就错了,我们大意疏忽了,没有照顾到,他来,一看到他来立刻就要照顾。照顾里头最重要的,帮助他觉悟,所以还是教学。
  你看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天天教人,教他觉悟,悟了就离苦得乐。在中国你们看到慧可,这是禅宗二祖,他在没有觉悟的时候他痛苦,心不安,心不安就是有忧虑,求达摩祖师给他安心,达摩祖师帮助他开悟。一悟之后他就明白了,心里忧虑就没有了,忧虑、牵挂、妄想、执着全没有了。达摩祖师把衣钵传给他,他就变成禅宗二祖。觉就安了,所以诸佛如来帮助一切众生,这是第一桩大事,如果这个没有帮助,其他的帮助那都是假的,那都不是真实的。
  《般若经》上讲得很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得吃,你帮助他,送饮食给他;没得穿,送衣服给他,你没有帮助他觉悟;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所搞的全是虚妄。什么是真实的?帮助他觉悟是真实的,帮助他往生是真实当中的真实。这个事实真相不能不知道,这个道理太深太深!佛经讲得清楚,祖师大德说得明白,你要多看、要多听。看不明白、听不明白,问题在哪里?业障太重!业障总而言之一句话,疑,贪瞋痴慢疑,听了怎么样?半信半疑,这就难了。所以真正修行人,要给这些人做出好样子来给他看,他看到了相信,他没有看到,你讲他不敢相信。
  所以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做出榜样给我们看,我们虽然没有看到,经典上有记载,《大藏经》里面有《释迦谱》、有《释迦方志》,那是释迦牟尼佛的传记,唐朝人写的。我们读了之后,对世尊那种敬仰油然而生,你才能生得起恭敬心。再进一步,发愿要学他,要跟他学习,这学佛!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就在他日常生活当中表现出来。生活工作,他的工作是教学,待人接物你去看,那个细节是什么?细节给诸位说,就是弟子规、就是十善业。你看他日常言谈举止、待人接物,你拿《弟子规》去对照,所以他的生活纪录就是戒律,没有一丝毫勉强,自自然然。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我们接着再看黄老居士的批注:「舍家弃欲,而作沙门」,这两句。舍家,前面跟诸位说过,家有四种,舍也有四种,我们把这个意思要搞清楚。「而作沙门」,沙门是梵语,翻作勤息,就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这是沙门的意思。我们要懂得它的意思。沙门一般都是讲出家修行人,可是更重要的意思你要能体会到,「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佛陀在世的时候,维摩居士他做到了,虽然他没有出家,他还有妻子儿女,可是人家真正做到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所以他是在家出家,也就是说心出身不出,在家佛。在本经一开端,世尊给我们说出十六位菩萨,贤护等十六正士。这十六位菩萨都是等觉菩萨,他们所示现的也是心出身不出,跟维摩居士一样,全都是在家学佛,心不染尘欲,欲弃掉了。家在心上舍掉了,形式上没有舍,在心理上确实舍掉了,心出身不出,他们是不是沙门?是沙门。由此可知,沙门在形式上不一定都是出家身分,在家身分也可以称之为沙门,你要懂得这个意思。
  能够勤学三学、六度、四摄、六和,这称之为僧。所以僧也不是出家人的专称,在家人能够做到,也能称僧。早年我跟李炳南老居士学佛,我跟他十年,他有很多著作上署名「雪僧」,他的别号叫雪庐,署名雪僧。僧是出家人,心出身不出,他真正能够做到四摄、六和敬。六和敬不容易,从自己做起,不要求别人,天下事要求别人是做不到的,学佛要求别人,你成不了佛;念佛要求别人,你往生不了。中国古人教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就对了,只要能够反求诸己,什么样的障碍都化解了。今天社会冲突这么多,在一个家庭里面,夫妻冲突,离婚就是夫妻冲突,父子冲突,兄弟冲突,演变出去之后,君臣冲突(领导跟被领导冲突),朋友冲突,五伦没有了,这个社会怎么能不乱?五伦是和谐的社会,五伦没有了,天下大乱!
  怎么样叫不乱?反求诸己就不乱了。不要问别人做得对不对,回头问我自己做得对不对;不要问别人做得好不好,要回过头问自己做得好不好,问题统统就化解了。我们冷静观察,东西方的圣人、圣哲的教诲,都没有例外,都是教人要反省、要忏悔。所有一切圣贤教诲,自己一定要知道,是教我一个人的,不是教别人的,我要做到,我不必去要求别人做到,要求别人做到,错了。别人看我做到,他很羡慕来学习,他也做到,这就叫佛度有缘人,这就叫有缘。
  我们自己要有这个念头,有这个愿心、愿力,给别人做好样子,希望他看到这个形象他会觉悟,他会回头。不能用任何形式加诸于别人,那你就错了,为什么?你会有烦恼。我教他,他怎么不听?他有烦恼!你教他,听不听随他,你就很快乐,你就没有烦恼。他听,他有缘,我们心里知道他这一生会成就;他不听,给他种个善因,这一生不能成就,来生来劫遇缘或许会有成就,所以你就会很快乐、很自在。
  众生根性无量无边,佛把他大别分为三种,上根人,有缘的人,他看到了、听到了,他有感动,他有恭敬心,他会认真学习,所以他有成就;中等根性的人,他听到了,也很喜欢,他做不到,烦恼习气太重,中根的人;下根人,听都听不进去,不爱听,不喜欢接触你。那怎么样?我们这种形象,见到他们,合个掌,念一声「阿弥陀佛」,他听进去了,「一历耳根,永为道种」,对下根人要给他种善根。所以统统都得利益,没有不得利益的。中根的人,要帮助他增长,帮助他提升;上根的人,帮助他成就,也就是要帮助他在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这就对了。这叫三根普被,利钝全收。
  我们有这个心,时时刻刻做众生的榜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想到,我这个想法、我这个做法,别人跟我学好不好,如果是好的,我们就可以做,不好就不能想、不能说、不能做。这个人是什么人?这个人叫沙门。沙门实在讲,人天师范,这是称之为僧。所以僧团的建立,我们也不要求别人,要求自己。这个团体没有做到六和敬,我自己做得还不够好,还没有感化这个团体,我还要认真、还要努力,这样就对了。当然,团体愈大愈不容易。
  照佛的教诲来说,四个人在一起共修,这就是一个僧团,僧是团体,四个人以上。你就知道,人愈少愈方便、愈容易。可是话是这么说,实际上来讲也不容易,每个人的烦恼习气不一样,又何况在现在这个时代,我们对一切众生布施恩惠太少,而与一切众生相处,我们的烦恼习气太重,所以总是容易跟人发生冲突,原因就是烦恼习气太重,知道对人布施恩惠太少。这样的发展当然是每况愈下!是往下堕落而不是往上提升。往上提升那一定要自己烦恼习气减少,要认真修忍辱波罗蜜、修布施波罗蜜。
  处处与人方便,自己才方便,处处不给别人方便,谁会对你方便?所以这里头有业因果报的因素在其中。现在很多同修来问我,小孩不好教,不听话,对父母没有尊重的意念,没这个心,不知道尊师重道,这已经形成社会风气,原因在哪里?还是我刚才说的两条,不懂得布施恩德,远因;近因是从小没有教好。这也难怪,中国传统的教诲至少断了三代,三代就是七、八十年。三代这个时间不算短,但也不太长,所以只要我们认真做,还有不少人听到、看到会受感动,会觉悟、会回头。
  这样的为人演说可不能中断,怎么样?中断之后,那个感动的时间不能维持很久,很快又迷失了,所以不可以中断。一定要在一个地方长时期的教化,才能真正把一个人唤醒,把一个人唤他回头,回头是岸。过去李老师曾经跟我说过,劝我一定要住在一个地方,长时期的为人演说,才能收到效果。他说哪有众生听个一、二部经就觉悟,就回头了,在现在这个时代找不到!这是真的。要为人演说,至少相续不断有十年、二十年的时间才会有回头的人,才会有觉悟的人。
  所以现在做这个教学工作,比从前要困难十倍、二十倍都不止。这是说不是很长的时间,五十年,半个世纪。我们今天教学,跟五十年前教学,就要困难到十倍,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往后再过五十年,那个时候的人要教学,比我们现在那要困难到一百倍,不是十倍。如果我们做不好的话,再过五十年,他们的困难真的是难了!这种社会现象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今天佛门里面常讲「积功累德」,功怎么积?德怎么累?没有别的,就是自己认真的断恶修善,改过自新,这就叫积功累德。天天改,锲而不舍,记住沙门这个意思,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认真学习四摄法、六和敬,落实弟子规、落实十善业道,这就对了,这就叫做积功累德。
  古德说得很多,出家是净土的正因,原因是远离不净,所以说「心净则佛土净」。极乐世界在哪里?中峰大师说得好,「净土即此方,此方即净土。弥陀是我心,我心就是弥陀。」这个话说得真实,所谓是「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净土为什么不能现前?弥陀是无量觉,觉性为什么不能现前?问题就在这个「欲」,这个东西障碍了。欲里面最严重的是贪,所以无量烦恼,八万四千尘劳烦恼,佛法把它归纳,归纳到最后是六个根本烦恼,六大类:第一个是贪,第二个瞋,第三个是痴,第四个是慢(傲慢),第五个是疑,对圣教的怀疑;第六个是恶见,错误的见解,恶见也叫邪见,六个。六个再归纳变三个,贪瞋痴,叫三毒烦恼。三个再归纳,归纳成一个就是贪。为什么会有贪?因为愚痴你才会有贪,不贪,痴就没有了;为什么会有瞋恚?你贪不到的时候生瞋恚,贪到你就生贪爱,得到它生贪爱,得不到生瞋恚。无量烦恼的根本,所以到最后就是一个贪欲。
  贪欲害了我们自己,不但不能明心见性,连悟门都堵塞了;不要说彻悟,大悟堵塞了,甚至于小悟都堵塞了,你说怎么办。悟门不开,对于净宗还怀疑,不能往生。也许有人说贪瞋痴慢没断,那个念佛人也往生,带业往生!真的往生了,这是一回什么事?《往生传》里面有唐朝的张善和,是个好例子。一生没学佛,杀牛为业,屠户,在临命终之前,他头脑清楚,他没有迷惑,见到很多牛头人来问他讨命,就是他杀的那些牛,这个时候他恐怖至极,叫救命。这个救命的声音传到门外,你看就有那么巧的事情,刚好有个出家人从那里经过听到了,里面喊救命,去看看怎么?这个人在病床上大声喊救命,说看到很多牛头人来要命。出家人知道这是他的业障现前,赶快点了一把香,不是一支,一把香,点燃之后交给他,叫他拿在手上,念「阿弥陀佛」,赶紧大声念阿弥陀佛。他就大声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念了几声牛头人没有了。他很开心,告诉他牛头人没有了,继续再念几声,阿弥陀佛出现了,他跟佛走了,真的往生。证明第十八愿临命终时一念、十念都能往生。
  这桩事情诸位要是读到了、听到了,千万不要侥幸,我现在多干一些坏事没有关系,临命终时我还有救。古大德对这个事情分析得很清楚,张善和临终时候具足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你在临命终时候能不能具足?第一个是头脑清楚,一点不迷惑;如果你要是病了,得了老人痴呆症,连家亲眷属都不认识,助念都帮不上忙。头脑清楚,不迷惑。第二个条件,真正遇到善知识,教你念佛求生净土,你临命终时能不能遇到这个人?第三个条件,你听了之后完全相信,一点怀疑都没有,你就真念,真的祈求往生,这三个条件具足才行。你就晓得这三个条件太不容易了,千万人当中难得有一个,这是讲临命终时具足三个条件。更远的因,是他过去生中念佛念得很好,善根非常深厚,这一生当中没有遇到佛法,没有遇到善友,所以做了一生的恶事。善根很深厚,临命终时,善根福德都深厚,福德是什么?临终清楚,不迷惑,这是福德;一听就相信、就接受,依教奉行,这是善根;遇到这个出家人是缘。善根、福德、因缘三个条件具足,他才能往生。
  我们能不能这样侥幸?肯定不能,为什么不能?现在在头脑很清楚的时候听到佛法都不相信,半信半疑,你临终的时候会相信吗?这就说明你没有善根,你的善根、福德跟张善和比差远了,他能成功,你不能成功,这我们晓得,你要知道前因后果。凡是这一生这种情况念佛往生的,都是过去生中累积深厚的善根。我们知道纵然过去生中善根福德不够,我们这一生补课,行,可以超越,这是肯定的,这是善导讲的遇缘不同;如果遇到的缘好,我们的成就很快,大幅度的向上提升。
  这一生的善缘,第一个是得人身,这个我们大家都得到了。第二个是遇佛法,佛法当中还要遇到净土这个法门才有指望,如果不是这个法门,没指望。有善知识的引导,今天的善知识诸位要知道,夏莲居老居士为我们会集的《无量寿经》,这个本子出现了,是末法时期一大事因缘出兴于世。非常可惜他是居士身会集这个本子,《无量寿经》三种会集本都是居士。第一次会集的是王龙舒居士,第二次会集的是魏默深居士,是清朝咸丰时候的人,王龙舒是宋朝时候人,夏莲居居士是民国十几年二十年时候的人。三次会集,这个本子最完善。你要知道它的好处,你就仔细冷静观察,人见人爱,每个人读到都生欢喜心,这就是缘成熟了。
  这么好的一个本子没有批注,我过去讲了几遍,都是依据李老师的眉注,注得非常简单。我在美国认识了黄老居士,在美国没有见面,我们只通电话,他带了一部批注,油印的,四本,他就带那么一套。我知道油印顶多只能印个一百套而已,因为那个腊纸,再印多了就看不见了,这个我们有经验的。分量很少,他只带了一套到美国,这套赶紧送来给我,他听说我在讲这部经。我看了之后非常欢喜,马上打电话问他有没有版权,有版权那就算了,如果没有版权,我到台湾给你翻印。他非常欢喜,没有版权。所以我们第一次就把他这个批注印了一万册,精装本一册印了一万册,他非常欢喜。我特地到北京跟他见面,我们真是一见如故,在那个时候讲这个本子的人,在海外只有我一个,在中国国内也只有他一个。现在这个流通出去,读的人多了,学的人多了,讲的人也多了,好事情。
  「舍家弃欲」这个意思要懂、要透,事相上这个家不重要,弃欲重要;也就是出家,心出重要,身出不出没有关系。当然,你如果为了弘法方便,特别是在这个时代,心出身不出方便。如果是要为续佛慧命,正法久住,那一定是身心俱出,你做个好的出家人样子,这个非常重要,这就很有意义。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大家对佛法认识不清楚,误会很深,认为佛教是迷信,不知道佛法是教育。我们身心俱出,完全把世尊当年这种学风,在这个时代把它显示出来,让大家看到佛法原来是这样的,这个就有身出的必要。身出不要人多,要把佛法展现出来,做一个好样子,这样正法能够延续下去,传承下去,这个不能离开形式。所以为什么有人身心俱出,为什么有人心出身不出?无非是为了普度众生方便起见,那就是各人志趣不相同,各人的条件不相同,你具足什么样的条件,你应该要走哪一个路子,这个重要。欲能舍、能放下,身心清净。
  大家都知道,佛法修学的枢纽是禅定,八万四千法门是八万四千种不同的方式,统统修的是禅定。我们净土宗,现在我们采取的是持名念佛,修什么?修禅定。怎么知道是禅定?《弥陀经》上讲得很清楚,我们修什么?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禅定,这不能不知道,方式不一样,方法不一样。我们念这句阿弥陀佛,用这一念把一切妄念打掉,以一念去制伏一切妄念,这就是禅定。到最后连这一念也没有,也放下了,这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现在佛要不要念?要念,为什么?不念你就打妄想,就这么个道理。我没有妄想?没有妄想还要念,为什么?没有妄想你是无明,这句佛号破妄想也破无明。无明、妄想全断了,自性就现前,自性本具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统统现前。
  所有一切无量都是你自性本来具足的,不是别人给你的,十方一切诸佛不可能有一丝毫东西给你,你所得到的,全是自性本来具足。所以,一切诸佛菩萨对我们来说,克实而论,增上缘而已,这个关系太大,我们没有这个增上缘,我们怎么知道事实真相?我们怎么知道会把这个障碍去掉,恢复自己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所以我们一定要深知无量劫来我们被这个贪欲害惨了,害得生生世世搞六道轮回,永无出期,没有出头的日子。六道里面最苦的是三途,佛跟我们讲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你没有离开六道,肯定在三途的时间长,在人天的时间短,这肯定的。为什么?恶念多,造恶业的多,造善少,善业感得人天善果,恶业感得三途苦报。所以自己要常常想想,我从早到晚,起心动念是恶念多还是善念多?我处事待人接物,我的行为是善多还是恶多?你只要想,想一天你就晓得,恶太多了,善太少了,在六道里头到哪里去,你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批注里头引用元晓禅师的话,元晓大师他是韩国人,是韩国净土宗的祖师,他也是善导大师的学生。他在《游心安乐道》里面说「无量寿经,说三辈因。上辈之中说有五句。一者舍家离欲而作沙门,此显发起正因方便」,显是显示,发起正因方便,这是我们前面所说的。「二者发菩提心,是明正因。三者专念彼佛,是明修观。四者作诸功德,是明起行。此观及行为助满业」。底下是黄老居士为我们加了一个解释,「元晓师以念佛为助业,此说未稳,前已于明宗章辩之」,这里就不多说了。「五者愿生彼国,此一是愿,前四是行。行愿和合,乃得生故」,这是元晓师他对于上辈往生这段的说明,可以值得我们做参考。
  这个地方讲了个满业,这个名词我们要知道。六道众生所受的果报有两种业,一种叫引业,引导你到哪一道去投胎,这叫引业。譬如我们现在都是得人身,六道里头到人道,我们的引业相同。可是虽得人身,你看每个人相貌不一样、寿命不一样,在这一生当中有人欢乐、有人受苦,所谓是富贵贫贱不一样,有人有智慧,有人显得愚痴,这是一回什么事?这叫满业,满业不相同。你如果把这个道理搞清楚、搞明白,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无论遭遇到什么样的业报,你不会怨天尤人,为什么?知道这是自己过去生中所造的,自作自受!这是世间人常讲「一饮一啄,莫非前定」,真的,一点不假。
  我们知道佛法不是宿命论,佛法知道有这个业因果报,但是自己可以改正,《了凡四训》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你看看云谷禅师的开示,「改造命运」,所以命运在自己的手上,不在别人手上,你要明了,然后你知道应该怎么做法那就对了。宿命是定数,我们今天的思想、作为是变量,变量里头就是有加减乘除,那叫改变命运。至于怎样改变命运,今天时间到了,下一堂我们再来讨论。

赞 (0)

本站所有内容共享 欢迎转载 正气文化公益网 反黄之盾

Q群: 218813922 QQ: 516104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