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老师讲座

做孩子一生的贵人(第十六集)

时间:2016-12-10 10:13   编辑:善常   点击: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学长,大家下午好。

  我们上次课程谈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在严以律己当中,我们从心地上下的功夫是不贪、不瞋、不痴、不慢、不疑。首先我们看「不贪」,假如这个贪念不能调伏,我们就变成欲望的奴隶,怎么可能能去教育好学生、能去感化他人呢?我们自己就在贪求的痛苦当中,自己不能觉,就不可能觉悟他人。诸苦皆从贪欲起,人生的苦,坦白讲都是求不得。婴儿一天笑一百八十次,刚好我们一个同事,她的孩子六个多月,她说不止,我算过了,超过。婴孩每天笑这么多,结果我们成年以后每天平均笑不到七次。根本上就是贪欲一直在增加,所以愈来愈多的求不得苦产生。

  假如我们不贪了,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都欢喜接受,那这个贪欲慢慢就淡了。「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对人事环境、物质环境都欢喜去接受。不管是哪个人、哪个事情,都是来成就我的,那在这其中,就不生好丑了,没有喜欢、不喜欢的问题。那假如一切境界都欢喜接受,一切境界就不能干扰我们的清净心。人心一平静、一清净,就生智慧,不生烦恼。所以这个贪,要下功夫调伏。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他不会去刻意要求物质上的享受,不然他的贪欲就愈来愈提高,欲令智迷,他怎么会有智慧?所以儒家强调从「格物」下手,这个格物首先就是调伏贪念。

  而且人有时候不只现在的当下会贪求,甚至会担心未来,那也是贪求。俗话讲说「做白日梦」,也是贪求未来。所以会对未来希求,或者会担忧,首先要明白一个真相,就是「欲知将来结果,只问现在功夫」,「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不需要去烦恼未来,现在跟未来是分不开的。农夫讲,要怎么收获,就要怎么耕耘。

  我们感受到一个教育工作者,他要教化学生,要教化人心。这个教化的「教」字,「教」字左边两个叉,下面一个小孩,以身作则。医生医人身体的病,老师是医人灵魂的病,所以世间人尊重老师,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现在人的灵魂出了什么问题?最严重的问题,自私自利。不为父母、不为他人着想,现在学生、这个时代人的病是自私自利,那我们怎么治他们的病?无私奉献,就治自私自利的病。

  我印象很深,当时二00三年,我刚到海口没多久,到了一所中学给中学生讲传统文化。两个小时之后,本来一开始,这些中学生来,脸色都不好看,因为被逼来听传统文化的课,然后很大的比例手上都拿着一本书,他们想没办法只好坐下来,想等我开始讲了,他就开始看他的教科书。但是毕竟孩子还单纯,老祖宗这些教诲符合人性,通每个人本有的明德,愈听愈感兴趣。结果课程结束,学生想要发言,其中一个学生举手,边讲边哭,他说:「我听学校领导讲,这个老师讲课不收费。」这个学生对我的影响很大,不收费,就可以让一个孩子哭,你说这个孩子是不是证明「人之初,性本善」?可能他在这一生十几年的岁月当中,他所感受到的现象是见利忘义。他愿不愿意这样?他不愿意。所以我们才付出一点点,就让这些孩子这么感动,所以人确实是可以被感动的,得要我们真干。社会的病是自私自利,我们完全牺牲奉献。

  所以汤恩比教授有讲,「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要靠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孔孟学说,仁义,哪有想自己?大乘佛法,慈悲为怀,念念为众生。汤恩比教授说,他研究人类的历史(他是世界历史专家),有三个人无私奉献:第一,释迦牟尼佛。所以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释迦牟尼佛是老师,他教书四十九年没有间断,一天讲八个小时,金氏世界纪录应该评释迦牟尼佛是全世界第一的老师。你们有没有听过一个老师教四十九年,每天讲八个小时,没听过吧?连大年初一都没休息,连除夕夜都没有休息。第二,耶稣基督。你看为人民受苦,钉在十字架上。第三,甘地(印度的甘地)。甘地以和平的方式,取得国家的独立,请问少死了多少人?这也是很值得敬佩的。

  汤恩比教授期许孔孟学说、大乘佛法救世,又举出了这三个榜样,我想我们身为炎黄子孙,应该有方向、有目标。能无私,绝对不贪,生活知足常乐,吃得饱,穿得暖,有一个房子可以遮蔽风雨,够了。因为把精力耗在物质的享乐跟追求,灵性、智慧是会下降。真正人的灵性提升,他不打妄念,一天吃一餐、吃两餐就够了,不需要消耗这么多能量。所以大家不要看到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就吓得半死,其实他们那样的生活是非常自在的。

  我们又谈到「不瞋」,不瞋恨,不乱发脾气。《格言联璧》当中有讲到「忿如火」,一个人的愤怒像火一样,「不遏则燎原」,你不遏制它、不调伏它,那个怒火可以把整个草原全部烧掉、森林全部烧掉。有人因为一个怒火不能调伏,最后夫妻离婚,孩子、家庭破碎,这样的情况很多。所以老祖先教诲我们「窒欲」,节制欲望,不贪;「惩忿」,要调伏忿怒,不瞋。

  上次跟大家谈到「六忍」:力忍、忘忍、反忍、观忍、喜忍、慈忍。其实我们要了解,贪瞋痴慢疑,它都是依附在「我」贪、「我」瞋、「我」痴、「我」慢、「我」怀疑,所以这些烦恼有个贼王,俗话讲「擒贼先擒王」,把自我中心给砍断,念念为他人,贪不起来,瞋不起来,这些习气起不来了。这个是上根利智,直接从根本下功夫。诸位学长,我们从今天开始练个功夫,念念为他人着想。我们练一个月再来分享一下,很有味道。我们「理有顿悟」,体会到都是这个自我在作祟,但「事要渐修」,在每个处事待人接物当中去发觉,「啊,又是我瞋,又是我贪。」把它放下,为人想。

  第三,「不痴」,不愚痴,不意气用事,要有智慧,要用理智。之前我们首先提到深信因果,这个是能辨别「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人不能只求眼前,其实,所行的一切善就像一颗种子,种在地上,迟早「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它一定会开花结果。

  有个读书人叫柏之桢,他非常爱护动物,所以冬天大雪纷飞,鸟都没有东西吃,他把雪都扫开,空出一块地,把很多的米粮撒在地上,让鸟儿过冬。结果后来发生流寇侵袭每个村庄,他们村庄也遇到流寇侵袭。流寇那都是强盗,一进去可能全家就被杀光。结果突然他们家就聚集成千上万的鸟,平常都没有。为什么这些鸟要飞过来?万物都有灵知,牠感觉到这些强盗的杀气。请问大家,地震发生前,动物有没有感觉?有吧?只有一种动物没啥感觉,你们笑什么?你们这个笑带有智慧,为什么?叫自知之明,我们都知道,我们都是最晚知道的。很多生命都知道,牠都感觉到那个能量,所以鸟感觉到了。唐山大地震的时候,有户人家就是爱一只老鼠,没有杀害牠,养牠,最后这一家人就被那只老鼠救了。老鼠那一天到处咬他们,把他们都气得跑出去,最后救了他一家人。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所以李叔同先生后来出家,弘一大师,他让他的学生画了一个《护生画集》,那里面太多动物报恩的故事。要深信因果啊,让孩子从小就相信善有善报,他行善会非常的欢喜,养成习惯。

  结果飞来这么多的鸟,那个盗贼远远看,这户人家这么多鸟,铁定没有人住,才会有那么多鸟在那栖息,就转到另外一家去了,他们家二十几口人幸免于难。所以经典告诉我们,无畏布施健康长寿,爱护鸟,让鸟儿不害怕他们,是无畏布施;让鸟儿不用挨饿受冻,是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保了全家的性命。

  另外,杭州有个妇人,看到小动物就很生气就杀害,点一把火把,把那些蚂蚁都烧死,那一烧,都是成百上千的。看到蚯蚓,她也不高兴,就拿石灰粉把蚯蚓洞堵住,刚好又遇到下雨,雨下下来,跟石灰一作用,会起高温,就把那些蚯蚓给烧死了。结果后来她生了个孩子,当然对这个孩子百般呵护,有一天刚好孩子放在床上,出去了,没多久回来,床上变成一个黑团。就近一看,被整群的蚂蚁咬得遍体鳞伤,都变成黑的了。这个都是真实的故事。你说蚂蚁那么小,牠有没有灵知?对啊,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所以我们马来西亚有句俗话讲,「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对啊,「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今天打人,迟早被人家打回来;今天骂人,迟早被别人骂回来。「天道好还」,天道是一个循环,真明理的人,不愚痴了,哪还要去伤害别人?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最后孩子死了,自己暴毙了,就伤心到最后也死了,所以一定要深信因果。

  再来,我们提到「不痴」,是改过不因循苟且。因循苟且是糟蹋自己,怎么会有智慧?而且我们要了解,一分时光,一分命光,寸金难买寸光阴,不能蹉跎时光不改过、不提升自己。不珍惜时光是很愚昧的表现,所以珍惜时光,「明明德,亲民」,就成就自己、成就别人,这有智慧。

  接着,我们又提到第三个,检验不愚痴,就是在人生的重要抉择,他能有正确的判断。这个很重要,像我们上节课讲到,今天我们要起一个因缘,要看得很深远,有没有哪些配套措施?办了一场讲座,当地能不能运用媒体?当地能不能有个长期教学的单位,护念大家的修学?能不能树立榜样,让大家去取经?人不能起一个缘分,后面就不负责了,都要想得很长远才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弘扬文化不是热闹,不是办活动而已。

  包含传统文化是师道,所以抉择老师、抉择朋友非常重要。古人选择朋友非常慎重,「君子忌苟合,择交如求师」。孔子生前对着学生讲,他去世之后,子夏会愈来愈进步,子贡会退步,在我们《群书治要》上就有。因为子夏都喜欢结交比他有德行的人,子贡喜欢跟比他差的人在一起,他就会退步。所以为什么孟母要三迁?前天,有对从北京来的夫妻,带着两岁半的女儿,说要来了解汉学院办学状况。我请教他们贵姓,那位母亲说:「我姓孟。」孟子的后代,您看她从北京坐飞机到吉隆坡来,几千公里,我们对他们的态度也很感佩。

  所以择友、择师,比方择师,找那个您最佩服的人,你对他就百分之百不怀疑,这就是缘分。而且还要冷静,不能说很喜欢他,就跟他学。首先,你很佩服的人,他也要是一个好弟子,他也要有师承,这叫冷静。这是关系自己的道业,不可随便,不可一时冲动。他是不是也具备当弟子的态度?他有没有主动请教、主动汇报、主动请示、主动参与这些态度?就是具体讲,他有没有落实《弟子规》?落实《弟子规》就是具备了一个当学生的态度。你觉得他辩才无碍,那有辩才不一定是良师,你得看他有没有知行合一。因为现在的人很佩服人家的才华,一下子就被才华给吸引,还是要很冷静,从根本去看事情。一个好老师,首先一定是一个好弟子。

  接着,这个智能还用在能辨别善恶、辨别邪正上面。邪正不好辨别,现在追名逐利的占大部分,那不都跟着邪走?义才是正,「正义正义」,应该是要时时想着父母恩、国家恩,这个才是正。甚至有个国家的报纸,篇幅很大,写了一句话,「欲望是人类进步的动力」,登在报纸上。麻烦了,他的新闻局都不知道邪正怎么分辨。现在好多电视节目,杀盗淫妄,国家也在放。古代执政者都用经典来对照,所以演出来的东西都是「忠孝节义」,不识字的人都懂做人的道理。现在电视节目邪正难分,都乱了。我们回想自己成长过程,我自己唱的那些歌,都不是中正之乐,都是靡靡之音,自己胡里胡涂就被污染了。

  好,那辨别善恶,可以提供大家看《了凡四训》。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是有非、有阴有阳、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偏有正、有难有易,皆当仔细去辨别。不然不辨善恶,那就是痴。其中一开始,一群读书人,那已经读了几十年的书了,他不见得能辩善恶,跑去问中峰和尚。以前有一句话叫「无事不登三宝殿」,以前出家,他的学问、道德要跟考进士差不多,考过关了,拿个度牒才能去出家。这句俗话就让我们了解到,当官的人、世间的人烦恼问题解决不了,到哪去请教?到三宝、到山上去请教这些很有学问的出家法师。而且他们心地清净,我们在红尘当中打滚。

  这些读书人就问,说:「经典当中说,善一定有善报,恶一定有恶报,一定是这样吗?」他有怀疑。你说打人骂人是恶,中峰和尚说「未必然也」;礼敬人、赞叹人是善,中峰禅师说「未必然也」。所以连善恶都辨别不清楚,怎么可以辨善报跟恶果?连善因善果都分不清楚,当然结果一定会看错。所以中峰和尚提醒他,「假如是为了利益对方,打人跟骂人是善。」他们看得太表面了。当然,我们不能学表面,打人骂人是善,你打下去得把他打醒你再打,打下去以后他恨你一辈子,那是没有智慧。礼敬人、赞叹人,内心是为了求得他的目的,那还是不善,那是谄媚。所以看事情看到根本处,起心动念,心地上才会准。「利人者公,公则为真」,没有夹杂自私的心,这个才是真善;「利己者私」,夹杂自私自利在里面,「私则为假」。所以这真假都要会判断。

  刚好昨天遇到一个董事长,事业也做得很不错,他是搞污水处理的。他在初中(不知道有没有毕业),书读得很少,他说他读到初中而已,我说,你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他说为什么?我说因为你没有被考试轰炸,你没有被填鸭一直填下去。我请问大家,小学生的眼睛比较明亮,还是大学生?你们说的,不是我说的。人愈来愈清明,心地愈透亮,灵魂之窗是眼睛,怎么会书愈读神情愈暗淡?所以教学方法要思考。不能这样压,压到最后悟性都没有了,压到最后父母的感受他都体会不到。所以整个学校系统,一定要重视德行孝道的教育、悟性的开发。

  其实他是一心一意希望大自然这些河川能够恢复清洁,他有那份愿心。他说这份愿心起来以后,很多全世界高端的那种水处理的技术,他研究《易经》,他一静下心来,很快的就把它想通了。他当初要到马来西亚来,他卜卦,不好,他说那整个因缘可能不妥。最后,他起了个念头,他说,这笔生意我可以不成功,但是我一定要把中国最尖端的水处理技术送到马来西亚去。这个愿一发出来,这个生意就做成了。所以他以后可能常常会到马来西亚来,然后我启请他,你要讲《易经》,《群书治要》,《易经》是群经之首,你责无旁贷。

  结果昨天我们谈话的时候,刚好他谈到他选择配偶,三个条件:第一,孝顺。第二,勤俭,能干活。他说他太太一个人可以干三个人的活。第三,家里要穷。因为他说家里穷,她到我们家来,她就受得了。而且他看得很远,他说因为我事业再怎么发达,我不是去享乐的,所以我这个太太一定要陪我安贫乐道。他现在事业做得很好,穿得很朴素,追求心灵的成长、精神生活这个部分。夫妻现在学传统文化,学得非常欢喜。他的太太我见过,上次刚好到他住的常州,他太太非常朴实。他择偶的三个条件,提供大家做参考。你说我都结婚了,以后你娶媳妇还是什么,可以参考。

  这些人生的阅历可以多积累,说不定哪天人家就问你怎么找配偶,你就可以供养他。很难讲的,你会遇到什么人问你什么话,很难讲。像我这样的人,都可以变成证婚人。没有结婚,还当证婚人。幸好我们有讲过《群书治要》,「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夫妇有别,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你看五伦关系的核心是夫妇,夫妇一讲情义,教出来的孩子,都有恩义、情义,这些孩子跨出去了都是忠臣。五伦的核心,夫妇,「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这个社会能不能出君子,看夫妇和不和乐。夫妇常常吵架,孩子去哪里学跟人相处和睦?《礼记》这段话,你们都读过了,有没有背起来?改天你们当证婚人,就可以讲这一句。

  这个「不痴」第四点,礼旭举这些,其实不痴在哪里?一切人事物都跟不痴有关。看人看不准,就是愚痴;做事没有章法,不就愚痴了吗?所以我们对待一切人事物,不是愚痴,就是有智慧,要用智慧来洞察一切宇宙人生的真相。我只是举一些向度,供大家去体会不愚痴的重要。

  看得深远,这个人有智慧。什么是深?看什么事情都看到根本,《论语》讲「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看得很远,不是只看眼前,不是急功近利。那看得深,叫务本。我们想到师长讲的,「和谐社会,从我心做起」,这就是务本。实实在在讲,务本的人决定没有对人的指责跟批评;指责、批评的人,决定没有务本。比方说,我们指责自己的另一半,那错了,正己化人,「正己」是本,「化人」是枝末。这个根本立住了,吸收到营养水分,哪有枝末不茂盛?所以另一半不好,回过头来,「啊,我做得还不够好。」和谐家庭,从我心做起。首先,打掉什么?打掉指责他人的瞋恨、傲慢,这就对了,务本。

  有个太太,她给她先生打电话,刚好先生在忙,对她有一点不耐烦。然后她就说,「我是给你炼你的耐性,我是磨炼你。」当然,先生不耐烦,被境界转了,但这个太太讲这个话有没有道理?第一,「我是磨你的耐性」,她已经在要求对方了。所以念头不能察觉就愚痴了,「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那不正己,自己不先做好,而求于人,而要求人,则必怨。孔子说要举一反三,我们最起码正反两面要考虑,是吧?接着,她说要去磨炼人。老师磨炼学生,是这个老师德行已经成就了,他知道这磨下去会开悟才磨他,不然你磨下去叫造孽,叫跟人家结恶缘,那不是真的磨。

  所以大家不要拿着道理去扣在别人的头上,还是要先自己做好,为什么?自己做好才有信任的基础,没有信任的基础,人家一听就不欢喜了,干嘛这么强求?什么事情,要水到渠成,而不是去要求别人。「你要相信我,你要听我的,我为你好」,讲这个都已经不自然了。那个都是要说服别人。

  今天团体里面有很多的问题、不足,还是要回过头来反省自己。「德不广不能使人来」,我们团体流动率很大;「量不宏不能使人安」,我们度量不宏大,人家跟我们相处,压力特别大,他就安住不了了。可不能我们底下的人走了,还骂人家没有善根,那就愈错愈离谱。

  甚至于一个人有度量、有涵养,这个员工要离开,挺优秀的员工还离开,铁定我们要反省。然后请教他,「你觉得我们团队还有哪些不足,请你给我们指教。」这样会进步,「福在受谏」。这个员工要离开,必然他一定有看到问题,尤其传统文化的单位,那是应该我们依教奉行,像家一样的温暖,怎么会有这个情况,人家还不愿意待,要离开?这要反思。这个时候请教他,他讲出来的,我们赶快去改善。不然我们给传统文化脸上抹黑,「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他写出来了,感谢他这几年或者这段时间为传统文化、为我们团体的付出,然后我们会用力、用心改善这些情况。假如我们改善得不错了,欢迎你再回来。我想这样他不会带着怨恨走,他也会有一份对我们的期许。相逢自是有缘,人要珍惜彼此的因缘,不要结恶缘。

  接着,看得远。《了凡四训》有句话,对看得远批注得非常好,「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我遇到卢叔叔是十一年前,他非常有智慧,他是洞察机先。他看到社会当中用的打火机,上面都有女人的这种暴露的照片,这个征兆会影响到整个社会风气。「万恶淫为首」,他们都很敏锐。

  包含当时我们在庐江,同仁之间彼此称呼都是,比方姓王,我们称「王老师」;比方姓谢,我们称「谢老师」。结果当时虑叔叔就说这样子不妥。我们说我们想用「老师」,是期许彼此「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个期许是好的,但是我们在用这个「老师」的时候,能不能提起这种态度,而没有染着这个称呼?因为「人皆好为人师」,假如都被叫老师了,慢慢变成都是我教别人,不是别人教我了。假如好为人师了,还能不能提得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就不容易了。因为后来观察到打电话的时候,比方某某同仁打电话,「你好,我是王老师。」那他自己称自己是「王老师」就麻烦了,像我们打电话一定是「你好,我是蔡礼旭。」因为我们觉得我们配「老师」两个字,我们还远远不够格。「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他们都看得非常细微、非常长远,洞察人心的变化。所以后来就调整了,都叫「学长」。

  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长远,不论自己而论天下,比方说女子的穿著,古代为什么非常保守?因为她想到社会风气。现在个性张扬,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请问大家,一个女人穿衣服,想到天下的社会风气,她穿衣服有没有功德?有啊。功德在哪里修?心地上。我们奶奶辈的,你看她们穿得多端庄,人家看了就肃然起敬。现在穿得暴露,人家一看就轻慢她。我给大家保证,哪个国家穿着最暴露,女人最不被尊重,甚至女人被伤害的情况比例一定非常高。所以自重而后人重,女人要先尊重自己。

  女人被尊重表现在哪?哪有说表现在暴露,表现在身材?那不是把女人给贬低了吗?那不是把女人物化了吗?女人是天下太平之根本,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概念,还说中国人瞧不起女人,这个都是乱讲,这假如还是华人讲出来的,那这个造的罪孽就重了。「太太」这个称呼是周朝传下来的,周朝出了三太,他们养育出来的孩子都是圣人,太姜、太任、太姒,代代都出圣人。女人因为孝顺父母、孝顺公婆、相夫教子而尊贵。因为家庭跟天下有没有好的发展,女人家操之一大半。

  哪有人不尊重自己的母亲?可是现在很多孩子,对母亲没有以前那么恭敬。恭敬不是要来的,恭敬是因为对孩子的爱,孩子自自然然感激母亲。假如都不爱孩子,那孩子怎么提起对母亲的爱跟尊重?现在什么重要?赚钱重要,照顾孩子不重要。义跟利倒过来了。而义利一倒过来,不长远,这《易经》都提醒我们,「利者,义之和也」。这个「利」不是眼前的利,是长长久久的利,他必然是落实道义,这个「和」,就是他的道义都尽得很好,他才能长久的利益。

  比方说当商人的人,他做手脚,他没有义,他的利能长远吗?马上败家子就到他们家来了,不义之财嘛,必然要流失掉的。夫妻只赚钱不教育孩子,败家子就来了。之前有跟大家提过,湖南株洲一对夫妻办厂,不教孩子,孩子赌博、赌马,倾家荡产,最后夫妻去自杀,孩子最后福也折光了,三十来岁就死了。所以古人《易经》这个话值得我们深思。利,一定是从尽道义,哪个行业不是尽道义?人生任何一个行业都是服务他人,符合义。

  《了凡四训》对这一段,提出的是子贡跟子路的故事。子贡在其它的国家,把自己鲁国被抓的国人(去被人家当奴隶),他把他赎回来。按照国家规定,国家会给他赎金,可是他不领,非常清高,结果孔子骂他;子路有一天在路上看人家溺水快灭顶了,他奋不顾身跳下去救他,那个人感他的恩德,把自己的牛送给他,子路收了,孔子赞叹他。

  收了人家的牛,一般人说,「哎呀,你付出还拿收获。」那子贡赎人不拿收获,反而人家会觉得他很高尚。孔子的看法不是这样,他看得很远,子贡赎人不拿钱,以后每个要赎人的人,想到这件事他有顾忌,「哎呀,我赎回来还拿钱,比不上子贡,会不会让人家笑话?」他有犹豫,就有可能错失救人的机会。一个人没救回来,他可能是一家之主,这一家人就靠他活,可能就误了一个人、误了一个家。但是他假如把赎金拿回来了,这些罣碍、这些担忧就没有了,就不会犹豫了。子路奋不顾身去救人的命,接受了那头牛,这个社会上大家就传,「哎呀,善有善报,善有善报,以后要多救人。」那风气不就带起来了。不能只看一时、表相,要看得很远。

  沈老都看得很远。我非常幸运,能亲近他老人家几次的机会。比方说,他就期许我们,「教书是最没有『钱』途的行业(金钱的钱,赚不了什么大钱),但是是最重要的行业,因为文化传承要靠师道。」看得远啊!有一次,我们在跟他谈话,有人说,「这个繁体字……」沈老看着他说,「是正体字,正体字它一点都不繁。」注意,人会有潜意识,繁体字、繁体字、繁体字……最后内心是什么感觉?正体字、正体字,内心是什么感觉?正统的,正统的里面含有人生的智慧。大家看这个「臭」字怎么写?自大再多一点就臭,有意思吧?你看那个「孝」字、「忠」字,会意。「忠」,心一偏,就不忠了。「信」,人言,人讲的话不守信,就不是人讲的话,不守信就是把自己的人格给踩在地上,你看这个多有味道。「义」,义怎么写?羊,羊是吉祥的意思,是美善的意思,所以把我愈来愈完美,叫义,这样人生观对了。让我吃得好、穿得好,那不叫让自己愈来愈美、让自己灵性愈来愈高,不是,那是让自己愈来愈堕落。所以大家注意,沈老这段话听完了,以后要改口,不然有罪过,让人家落一个印象,「繁」,繁他就不学了;「正」,正体字,他要认祖归宗,要认正宗的。

  我记得以前,在念一些西方翻译的书籍,其实我在念大学的时候,感觉我们丧失民族自信心,连我们念师范学院,读的翻译书多。中华民族是全世界最懂教育的,五千年的理念、五千年的经验、五千年的方法、五千年的智慧、五千年的效果,为什么我们念师范学院都是念别人的?丧失民族自信心。

  翻译过来有一个词,叫「以人为本」,大家看过这个词没有?请问大家,当你看到这个词,这个「人」,你第一个先想到谁?自己。那麻烦了,以自己为本不就自私了吗?所以这西方翻译过来,要注意。西方功利社会是自我为中心,可是中国有一句话,孝子心中只有父母,没有自己。「杨香扼虎」,她父亲被老虎咬着就快丧命了,一个女子,冲过去把那个老虎揪起来。她有自己,她就有恐惧,她救得了她父亲吗?不只对父亲是这样,你看以前的兄弟,赵孝、赵礼(汉朝),为了兄弟去死,奋不顾身,他哪有自己?有自己的人做不出这种事情出来,做不出德育故事。

  所以这个「人」,一般假如没有进一步引导,可能这个词会被误用。大家注意看,民主国家都讲「我的权利」,你看到哪个民主国家说「我的义务」?「我大学毕业了,我要去尽我的义务。」少。因为被引导到都是要去要自己的权利,利字当头。为了自己的利,可以把机场占领、可以把火车车轨占领,他哪管其它人损失多少,他哪管每个人还等着回家,几个月不回家了,他不去想这个。

  所以人性要体会得到,我们老祖宗通达人性,这个自私不可长,自我不可长。今天有个人拿了一张团体照,「你也在里面呢。」然后把这个团体照拿给你,请问你先看谁?所以这个「人」你假如用习性去看待他,他就变自私自利了;这个「人」假如用本性来看,那他要恢复明德,那就抓到本。人这一生最重要的价值,提升德行、提升人性才是人生的意义,而不是追名逐利、而不是灵性一直堕落。好,重视德行了,恢复明德,请问德行的根本是什么?人之本在德,德之本在孝,你看都是找根本。所以师长在讲经的时候说,「我们中华民族以孝为本」,有智慧。怕什么?怕这句话被人家误用成自私自利,赶紧拉回来,以德为本,以孝为本,「夫孝,德之本也」。

  再来第五,不愚痴是什么?不忘本,知恩、感恩、报恩。不知恩感恩报恩,那就是忘恩负义。但是这个时代,没有人提醒,不知不觉会随顺这些物欲的横流,就「欲令智迷,利令智昏」。一个一、两岁的孩子,他虚荣心还没起来。我就听过,有个朋友跟我讲,他说有个年轻的妇女,还没结婚,应该长得比较年轻漂亮,到她的朋友家。她朋友生了孩子,年龄也比她长,就问她的孩子(两、三岁的孩子),「你妈妈漂亮,还是阿姨漂亮?」这个阿姨没有智慧,乱问。很多人很没有智慧,情执深重。你假如当爷爷奶奶,你可不能问你的孙子说,「爷爷对你比较好,还是外公对你比较好?」你是逼他分别、逼他执着。所以人有时候不自我教育,说能教育好人,我也不相信。你要引导他,要看到外公的恩德,还在那爷爷要把外公比下去,奶奶要把外婆比下去,这也是愚痴。所以她这么问那个孩子,那个孩子连想都没想,「妈妈漂亮。」她自己有点受伤,叫自取其辱。你怎么可以向着孩子的天性在那里破坏呢?

  可是大家冷静去看,上了初中、上了高中,「妈,你看人家妈妈都穿名牌的,你看人家都用什么化妆品。」就开始嫌了,所以人一不小心会染着,「欲令智迷,利令智昏」。慢慢的,「爸,你怎么赚那么少钱?」「爸,人家开那车很大呢。」完了,毁了。所以有句格言讲,「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这个才是保留善良的天性。

  说到这里,自己很惭愧,我当时大学前后就开始做事业了,回到家里,套一句我们闽南话讲叫「蘸酱油」,就蘸一下就好了,就是回到家,行李一放下,人就不在了,就开始去找朋友,去忙着事业了,也没有跟父母、姐姐们好好谈一谈,让他们放心,就没有做这些事情。所以人不知不觉堕落。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我七、八年前穿西装的样子?看起来还有点铜臭味,那个习气还在,还没洗刷完。现在还有吗?不要问别人,要问自己。以铜自照,正衣冠;以心自照,见吉凶,好好看自己的心态就对了。

  再来第六点,不愚痴是通达人情事理。《红楼梦》有句话,我不是叫大家去看《红楼梦》,我说这句话挺好,还可以用,因为《红楼梦》里面哭的场景什么的太多了,还是读四书五经比较稳妥。但这句话挺有味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人情事理,你是用智慧,还是用你的好恶、用你的情绪去对待,结果完全不一样。

  孔子说,「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这里面有人情的智慧。这个事情已经造成了,没有办法挽回了,就怎么去弥补,亡羊补牢,就不要一直在那里抱怨,这样当事人可能变恼羞成怒,甚至于大家听这个都很难过。你就把它当作一次宝贵的教训,学到就好,不要一直发牢骚,然后藉题发挥,这个不好,算旧账,这都不理智。「遂事不谏」,这个「遂」就是他的心意已决,你只要提醒,不要强劝他。比方说你知道这个亲戚朋友错了,「我跟你讲,你做下去铁定多惨。」这种话要不要讲?这强谏,可是他心意已决,你给他讲得这么肯定,说他这么惨,他真的很惨,他不回来找你。为什么?气放不下,面子拉不下。

  所以要懂得,留一条后路给对方,这个当父母、当领导、当老师的人都要懂。不然现在很多父母,动不动:「你敢!我跟你断绝父子关系。」可是,可能你的孩子已经一定要这样做。因为现在的年轻人,他不是从小读古书,他那个接受父母、别人劝谏的态度还不足。所以现在年轻人、往后的人,等于是还没有恢复到从小就读古书的人,他是成年以后才学,得要慢慢调伏那些傲慢、面子,他不可能一下子就接受。往往都要什么?跌一跤,跌两、三跤了,头磕破了,回来,「妈……」「来来来」,赶快「擦药」,先不要骂。擦完药,「很久没吃妈煮的菜了吧?」然后赶快煮好吃的,让他睡饱。「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没事了。」拍拍他的肩,给他温暖。等到他平复了,肯听你讲了,机会就来了。假如你说:「你给我出去,就别给我再回来了!」那就完了,他一不回来,更惨。我怎么讲这个有点心脏跳得比较快?我定功不足,演戏要演到……戏是假的,心不能动。心不动才是真心演,心动了就是情绪演。

  所以古人这些话,你慢慢从人生去体会,很有味道。人家师长知道美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不妥,老人家是什么?提醒,没有强谏、强劝。写了一封信,刻了印章,「和平天使」、「神爱世人」,刻了两个印章送给布什总统,写了封信,很恭敬、很恳切。结果后来仗打了,也不好收拾。过了几年,师长又邀请跟布什总统见面,这个时候他就觉得师长当时提醒他是对的。所以后来那次见面,师长就告诉他,青少年教育、伦理道德很重要,他就听进去了。他好像之后就有在修正,有在重视伦理道德的教育在他的整个政策上。所以人生这应对进退、人情事理,要敏锐,不要跟人家结恶缘。

  师长还讲过,说:「二十岁以前,可以劝;二十岁到四十岁,要用暗示;四十岁以后,就别劝了。」大家笑得这么开心,是我们都属于四十岁以上了。这个话中有人生的历练在里面,当然,更重要的是提醒我们,要时时「闻过欣」,人家劝我们,我们欢喜接受,「直谅士,渐相亲」。其实,人不容易看清楚自己的程度,往往会高估自己。比方,「我也接受人家劝啊,他劝我我又没有不听。」光听这几句话,就知道还是不要劝他。劝的时候,自己又一直在解释,别人下次也不劝了,是吧?好像变成他在错怪你,那他就不讲了,到时候哪一句你听着不顺耳,下次看到他,就躲到其它方向去了,他犯不着结这个怨。这个要学唐太宗,别人劝错了都欢喜,这个可贵。

  「既往不咎」,这事情过去了,就好像家庭也好,社会也好,国家也好,我们这几代人全世界性的问题,缺乏伦理道德教育,政治界贪污,各行各业贪污,或者追名逐利,这个已经不是少数的现象,它是存在的。所以经典当中告诉我们,「无有语者,殊无怪也」,没人教他,只是惩罚,只是责备,可能很难解决问题。你大力度的惩罚,可能会狗急跳墙。所以孔子在《论语》里讲,「不教而杀谓之虐」,你没有教他,就要处罚他,就要杀他,这个是变成刻薄、变虐待了。

  所以这个时候怎么办?你在团体里面,坦白讲,大家修学都刚开始,假如全部从每个生活的细节去讲,三天三夜讲不完,为什么?个人有个人的角度,个人都觉得自己对。所以处理人事问题,不要在一些细节、枝末当中,从什么?从领导者做起,然后既往不咎。大家在一起都是有缘,一家人。我们从今天开始尽弃前嫌,以后我们坦诚沟通,话不要在底下讲,直接讲,那整个风气就在大家的一种决心、态度当中慢慢转过来。一个家庭里面,很多话不敢给另一半讲、不敢给家人讲,跑去跟人讲,那多痛苦?坦白讲,去给人家讲,还给人家看笑话,「不言家丑」啊。家如是,团体亦如是。所以,我们有这样的态度,大家坦诚沟通,劝人的人、提醒人的人心平气和。为什么?因为我们不是要藉题发挥,不是要算帐,是什么?是为对方好,念念为他想,心平气和了,而且什么?言语柔软,会让对方感觉你是为他着想。

  实实在在讲,我们今天去把道理告诉别人,要问问自己的心,我现在的心是属于什么状态?是要去教训他,是要去跟他争个对错,还是要去成就他?心错了,讲的道理再对,没用。因为对方首先感觉的是我们的心,真的那个心是念念为他想,口才再不好,对方很感动。所以讲的人心平气和,听的人欢喜接受。从谁做起?从自己做起。你看,我们又回到务本,任何风气要带起来,「好啊,那他们做啊」,那又错了,自己做。

  第七,不愚痴,重实质不重形式。学习传统文化,不是形式上听了多少经典、读了多少经书叫精进,那是方法。那些方法更重要的是什么?让自己明理,让自己放下习气,放下才是实质的功夫。不能用功用功到表面去,因为用功到表面,还会贪着,「别人都说我很精进,别人都说我修得很好」,那个精进又变成八风吹过来。

  重实质的人,首先练基本功。又讲到根本。什么是基本功?放下跟一切人对立的念头。假如今天看谁不顺眼,基本功已经破掉了,其它的就别谈。你每天磕一百个头、一千个头,那都是表相的东西。你经典可以背一百部,也没用,你感动不了人,跟人对立,怎么感动人?到哪,添乱。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不能放下对立,成不了事。「万物一体,谓之仁」,《格言别录》里面的。一体,哪有对立?我是左手,你是右手,现在我左手受伤了,右手会怎么样?右手说:「哎呀,你是左手,痛死你,跟我没关系。」不只这样,不只袖手旁观,「好,我跟你做笔生意,我帮你擦药,你给我一百令吉。」利啊,不是一体,分自分他了。所以这个放下,不分彼此就不对立,一体的,一家人,哪有对立?

  第二,放下控制的念头。不要要求,不要指责,不要一定要别人照你的意思,那叫强势。别人是他人生的主角,我们是配角,尽力辅助他,他听,欢喜;不听,也不罣碍,这才放下控制。我们最能掌控的是什么?是自己的心,是自己的道业。我们自己的德行提升都不管,净管别人,最后别人说,「你五十步笑我百步,你别管我。」提升自己是首要,不是去控制别人、要求别人。

  第三,放下占有的念头。孩子跟我们是缘,你不能去控制孩子。你愈控制他,他愈不欢喜,愈躲着你,你跟他不就更没有缘?就多少缘做多少事,尽力做完了,别牵挂。不然都情感、情执障碍自己,都不得清净了。要学像镜子一样,「境来不拒」,人站在镜子面前,照得清清楚楚,很用心,真诚慈悲对待;「境去不留」,这个人走了,镜子还是清清净净,不牵挂,不有成见。

  好,这个是第七点,重实质不重形式。「不痴」就跟大家交流到这里,谢谢大家!

赞 (0)

本站所有内容共享 欢迎转载 正气文化公益网 反黄之盾

Q群: 218813922 QQ: 516104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