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法师讲座
净空老法师:大乘无量寿经(第一一六集)
时间:2016-11-28 11:20 编辑: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点击:
次
http://www.amtb.tw/
http://tv.jxwx.org/
http://www.sxjyqqw.org/
http://www.hwadzan.com/
http://www.amtb.cn/rsd/rsd.asp
http://www.hwazan.org/web/index.php
http://www.mchunghua.org/Default.aspx
http://www.fxsp.org/category/index33-2.html
http://www.amtb.tw/rsd/moral/moralityhall.html
大乘无量寿经 (第一一六集) 2001/3/24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02-034-0116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今天是我们在这个地方第一次讲经,是因为居士林的道场现在正在进行改建的工程。这个工程,李会长告诉我,大概需要两年半;我们此地这个临时道场,也就得要使用两年半。虽然是临时搭的篷,昨天我到这边来看,我觉得很满意;空气也很流畅,也比居士林的讲堂好像还舒适一点,我想大家都会有这个感觉。不过,可能在录音、录像会受到一些干扰。所以我就想,我们做几次试验,慢慢再想方法改进。所以我们今天晚上讲一个半小时,然后我要来看看这个录像的效果,研究怎样来改进。
我刚刚来之前,看了一卷带子,是前天在香港录的,就是「韩馆长往生四周年纪念」。是三月五号我们在澳洲录得不圆满,所以在香港重新录一个带子,我看了一下,还能过得去,所以这一卷带子,可以把它做成光盘流通。我们修学、弘法、教学基本的概念,都在这个带子里面报告出来,对于介绍我们这个团体、介绍我们的活动会有一些帮助,所以这个带子可以流通。
请看经本二十九页倒数第二行,「圆满成就第九」:
【佛告阿难。法藏比丘。修菩萨行。积功累德。无量无边。】
我们上一次讲到这里。今天我们接着看:
【于一切法。而得自在。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
我们看这一句,这一句是前面一句的结果。『于一切法,而得自在』,不容易!「一切法」,不仅是佛法,世间法,世出世间一切法都能够得大自在,这不是普通的果报,是究竟圆满的果报,这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当然是一切众生包括我们自己在内,一心向往、一心希求的。我们要问:到底能不能求得到?我告诉同学们,答案是肯定的,决定可以求得到,问题在于我们自己肯不肯求。「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但是要求果报,必须要懂得道理,如理如法的求,我们讲合情、合理、合法,没有求不到的;如果违背了道理,错用了方法,这个果报就不能现前。世尊在楞严会上说:「因地不真,果招迂曲。」绝对不是有求而没有感应,我们一定要有真实的因地。
前面教导我们「修菩萨行,积功累德」,实际上就是「修菩萨行」这一句,果报才能「于一切法,而得自在」;这两句的意思,我们应当多说说,与我们的关系太大了。佛在《楞严经》上讲,末法时期,法弱魔强,「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哪些是邪师,哪些是邪法,我们要认识清楚。尤其要认识自己:我自己所修的是正法,还是邪法?袁了凡先生在《家庭四训》里头讲得好,他虽然讲的是善与恶,我们可以用这一个原则来观察一切法的邪正,来检点我们自己修学。
佛法里面「正法」,有正中之正,有正中之邪,有邪中之邪,有邪中之正,我们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辨别。我们今天因缘殊胜,得人身、闻佛法,尤其是闻到世尊无比殊胜的大法,《大乘无量寿经》。法是正,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来学?如果我们用真心、用正心来学,那是正中之正。如果我们心不正,还是夹杂着自私自利,夹杂著名闻利养,夹杂着贪瞋痴慢,这就变成正中邪;要想在这一生当中得到这样殊胜圆满的果报,那就难了。
会长跟我们的总务李居士,最近他们访问中国,也是前天才回来,告诉我访问中国的状况,我们听了之后,真的是悲欣交集。再看看整个世界社会的动荡不安,我们有没有真正的引发觉悟的心?怎样消灾免难,怎样自度度他,这是我们不能不思考的。我们今天这个法缘得来非常不容易,邪与正一定要有能力辨别。这些道理,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说。虽然常说,说起来诸位都有相当深刻的印象,都懂,甚至于也会说,可是境界现前,老毛病、旧习气又发作了,它不起作用,这个事就难了。怎样教我们能够得到佛法真实的受用?这要不是真正用功夫,是做不到的。
佛法的修行,佛只能够教导我们,不能帮助我们修行。佛教导我们修行,「修行」两个字的意思要搞清楚:修是修正,行是行为,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语、行为错误了,把这些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叫做「修行」。学佛能够落实到这一层,你才会有受用。如果不能落实到修行,你会读经、你会讲经,会讲不能行,这个没有用处的,与断烦恼、证菩提、了生死、出三界毫不相关,这一点要懂!
我昨天回来,晚上有一位居士来看我。他说他最近访问我们净宗学会,看了我们同学的教室、宿舍,他告诉我:「在宿舍里头看到许多同学被子都没有迭,起来之后就摆在一边。」人家瞧不起!你在讲台上经讲得再好,你的私生活比一个普通的凡人都不如,怎么能教人对你尊敬?经上教我们「修菩萨行」,什么叫菩萨行?菩萨的生活行为是所有一切众生最好的榜样。所以我常讲,我们起心动念、生活行为,可不可以做为社会大众的榜样?我们起床,被子往旁边一丢,这能给人做榜样吗?你觉得这个样子好吗?衣服脱下来,也不必挂在那里,随便一丢;吃了饭,碗筷可以不洗。使我想到,「邪师说法,如恒河沙」,邪师在哪里?我们这种行为就是邪师。讲经说法学会了,将来在外面讲经说法,我们自己就是邪师,邪师不在外!我们听了很难过。
这是不是我们教学的失败?我不承认我失败,为什么不承认?因为我没有教学。我教学了才算失败,我没有教学。现在这个时代,佛来了也不能教学,为什么?现在讲民主自由开放,谁听谁的?儿女不听父母的,学生不听老师的。今天社会大乱,乱在哪里?伦理没有了!什么是伦理?伦理是社会的秩序,是人与人的关系,夫妇关系、父子关系、兄弟关系、君臣关系、朋友关系,中国这五伦是讲人与人的关系。这个人与人的关系不是圣人制定的,你要说这是孔老夫子制定的,你错了!不是的。谁制定的?没有人制定,这是天然的关系,完全与自性相应的关系,我们称为「天道」,天然之道!自然之道!大圣人他们明了,他们为我们说出来而已。
所以我们要懂得,我们为什么把这个本善、本真丧失掉?我们是凡夫,非常可怜,经上常讲「可怜悯者」,可怜悯的人是谁?是我们自己。什么地方可怜悯?没有接受圣贤的教诲,从小没有人教我们。我们不是天生的圣人,哪有不被社会习气染污的道理?从小长大,耳濡目染,把我们的本性迷失了、本真迷失了,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罪业。所以我们在社会上纵然是好心帮助人做好事,处处都会遇到障碍,不得自在;这是什么缘故,我们自己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了。根由到底从哪里发生的?我们处在今天的社会应该怎样去修学、怎样去做人?我希望我们在家同修,我们爱护这些年轻法师,希望你们有空的时间,也到他们宿舍去看看。他们被子没有迭好,帮他们迭迭;哪个地方零乱的时候,我们大家帮他收拾收拾。我们磕头作揖希望他成就,希望他将来能够做社会大众的模范,希望他能够教化众生。
我们要认真反省!在新加坡这个生活,超过释迦牟尼佛当时几十倍都不止!我们想想,我们能对得起释迦牟尼佛吗?能对得起历代传法的祖师吗?从前修道的人,不要说是出家人,在家人心地都清净,妄念都少。我们一天到晚胡思乱想,心不在道!要多多的反省,不要再造罪业了!佛经上的话,句句都是真实,没有一句是假话,「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佛告诉我们:「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我们有没有天天把这个话去想几遍?我们这一生不能成就,除了堕三途之外,将来还要还债!一饮一啄都少不了,因果通三世。
学佛修菩萨行,从哪里修起?净业三福头一句就教我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四句话我们想想,做到了没有?我们从中国来到新加坡,父母不在身边,怎么孝养?你的道业、学业、德行,社会大众的赞叹,那就是孝养。我们有没有做到?认真努力的修学,开悟了、证果了,往生了,作菩萨、作佛了,这是孝养,这是真正的孝亲尊师。从什么地方学起?佛讲得非常具体,从十善业。
「不杀生」,不但不能伤害一切众生的生命,令一切众生因我而生烦恼,我们就错了。我们有一念损坏别人的念头,都是属于杀心;你虽然没有这个行为,你有这个念头。在大乘戒里面,有这个念头就破戒、就犯戒。小乘戒是论行为,你没有这个行为、有这个念头,还不犯戒;大乘戒是论心不论事,你有这个念头,你就破戒、你就犯戒。所以我们想一想,佛是怎么教给我们的?我们应该怎样去修学?我们恶意毁谤人、陷害人,有意无意去障碍别人,都是属于杀戒。
戒行,诸位读《四分律藏》你才晓得,愈研究愈细密,愈难持。但是古来的祖师大德们,不论是哪一宗、哪一派,他们是再来人,无不教人从根本修;从根本修,抓住修学的总纲领。根本修,从哪里修?从心修,从起心动念处修,就是世尊在《十善业道经》里面跟我们说的总纲领:「昼夜常念善法」,我们的心善;「思惟善法」,我们的思想善;「观察善法」,我们的言行善;「不容毫分不善间杂」。我们在顺境、在善缘,善缘就是与一切善人相处,我们要修善,这个比较容易;别人对我很善,我报答别人也善。在恶缘里面,环境恶劣,都是恶人,我们还是要用真诚至善待人接物。别人毁谤我们,别人陷害我们,我们晓得,那是误会,那不是他的本性,他的本性是善的;那是误会,他对我不了解。如果真正明白、了解,我相信他绝对不会侮辱我,绝对不会毁谤我,所以从误会产生的。甚至于他杀害我,像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一个恶念都没有,为什么?忍辱仙人知道歌利王对他误会,不了解事实真相,所以造成这种遗憾。如果他要是明了事实真相,歌利王决定对忍辱仙人顶礼膜拜,向他求法,这是一定的道理!
所以对待逆境、恶缘都不变善心、不改本善,我们的修行功夫才得力。遇到别人陷害我们,找我们麻烦,我们就有怨恨心,那你还是凡夫,不管你修得怎么好,你没有功夫,你的经念得再多、念得再熟,没有用处,境界现前你跟凡夫没有两样,你还是用的轮回心,造的是轮回业。功夫得力要在这里看。确确实实在任何境界、任何环境里面,都能保持纯善不变的心,你的功夫才算是得力,这样的功夫念阿弥陀佛才能往生。你要问我:往生什么品位?我告诉你,品位不高,生凡圣同居土。因为这个功夫在我们净土宗讲「功夫成片」,算是你有成就,你的烦恼能伏得住,烦恼并没有断;你功夫得力,能伏住,这种人念佛肯定往生。你没有这个功夫,你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念二十万声佛号,都不能往生。这个话不是我说的,古大德讲「喊破喉咙也枉然」,为什么?口善,心不善、行不善,不能往生。起床的时候被子没有迭好,不能往生,不善;西方极乐世界个个都是善人,你起床被子都不迭,你不够资格到极乐世界去。不要以为这是小事,小事就误了你往生的大事!点点滴滴都要做社会大众的好样子,你才能往生。
记住,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极乐世界是什么世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什么是上善?就是《十善业道经》佛说的标准,「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间杂」,这就是上善。我们修自己,不是为的别人。真正希求这一生到极乐世界去,那我们就不能不真干!差一丝毫,你就去不了。所以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原因就在此地。往年我在台中求学,李炳南老居士常讲:「一万个念佛人,真正能往生的,二、三人而已。」这一句话给我们很高的警觉:我是不是这一万个人当中的二、三人?所以才说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这些大德们讲的话都是真话,都是利益我们的话,我们不能够错会意思。
「不偷盗」,还有丝毫占人便宜的念头,你还是个盗心,你的心不清净。不淫欲、不邪淫,只要有丝毫念头还在,你就出不了欲界;六道里头欲界出不去,你怎么能往生到极乐世界?口业,最容易犯的。所以佛在《无量寿经》把口业放在头一条,「善护口业,不讥他过」,然后才说善护身业、善护意业。从它的排列顺序,我们就晓得佛的苦口婆心。我们跟一切人往来,还有没有妄语?还有没有存心欺骗他?还有这个意思,还有这个行为,我们错了。为什么做的事情不敢告诉别人?当然,你做的事情不体面、不光明,才不敢告人;如果自己心地、行为光明磊落,哪有不可告人之事?诸佛菩萨心地光明磊落,清净平等,这是本善,自性本来就如是。学佛没有别的,恢复本性而已!
两舌,挑拨是非,这个罪过非常非常严重。一个团体,和合团体,往往被这种人破坏了,在里头造谣生事,专门说是非,有些是有意的,有些是无意的,不管你是有意、是无意,你破坏这个团体,你的罪过就重了。我们遇到这些人怎么办?古德教给我们,「闻人之恶」,人家在那里讲坏话、在那里批评人,「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言。」这是古人,这不是现代人。知道古人对于父母的名字不敢称,避讳,这是对父母的恭敬。现在是民主自由开放,没有了。父母的姓名,儿女也随便叫。「你爸爸叫什么名字?」「我爸爸叫…。」连名带姓的说,古时候不可以!古时候就是公务事情也是说上什么字、下什么字,要用上、下分开,这是表示敬意。但是这精神、意义我们要懂。别人在挑拨是非,我们听到这些话,我们耳听到了,决定不可以传言;最好听到这些话,立刻就回避,走远一点,不要再听见,这个好。
我们自己处事待人接物,如果不懂得这些道理,不知道慎重行事,往往自己造许许多多罪业自己都不知道。破坏一个僧团、一个佛教团体的这种罪过,堕阿鼻地狱!这是佛在戒经里头不知道反复说了多少遍。别人做错事情,他有他的因果责任,他堕落是他的事情;我们听到、见到了,口里面再到处乱说,他堕地狱我跟他一道去,这是胡涂到所以然!不是聪明人。聪明人哪里去干这种傻事?僧团如是,不是佛教团体也应该如是。挑拨是非总不是一个德行的事情,是缺德的事情,何必要去做?我们中国古人有一句话说得好:「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我们遇到这种人要特别谨慎,为什么?他会说别人,在我面前说别人的是非,肯定他在别人那儿会说我的是非,我对他一定要保持远距离,「敬而远之」,这是君子,我对他尊敬,我对他保持远距离,尽量减少造业。现在这个社会,制造事端的人太多太多了,所以天下大乱,灾难频繁。谁造的?就是这些人造的。所以我们要小心谨慎,这些人当中有没有我在里头。
恶口,说话粗鲁,叫别人听了怀恨,对自己也会造成不利;你办什么样的好事,没有人帮助你,你跟人无意当中结的恶缘结得太多了。绮语,花言巧语骗人。口,四种过失决定要戒除。意里面,悭贪、瞋恚、愚痴,更要想方法断掉。佛教我们用什么方法断贪瞋痴?佛教我们用戒定慧。戒律,它的精神就是守法,无论做什么事情决定要守法。守法里面第一个,要守国家之法。《璎珞戒经》,佛教导我们不漏国税、不犯国制。由此可知,一切众生总想尽方法能少缴一点税,这就是偷税的心,所谓是现在人讲的「走法律的漏洞」、「逃税」。佛不是这样教我们,佛教导我们要老老实实的纳税。不犯国制,决定不犯国家的法律,不违背国家的法令规章。所以持戒能断悭贪,禅定能破瞋恚。瞋恚这个心是极度的在动荡,我们要用定功把这些妄念息下来,把这个忿怒息掉。智慧破愚痴。
佛把这个方法教给我们了,我们要如何落实?落实的方法很多,所谓是「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无量无边的法门,无非是落实戒定慧三学而已。我们今天修净土的同学,我们是用念佛、用读经,用这个方法。入门一定要从学习下手,入门要学教。读经、研究经典,经典里面每一句、每一段,它的道理、它的意义、它的教诲,我们都要明了,都要记住。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要用经典里面的道理、教诲来做标准。我动这个念头合不合道理?不合道理,这个念头立刻要打消,错误的。我说这个话符不符合经典的教训?我该不该说?我这个事情应不应当做?统统以经典来做标准;与经典相应的是善,与经典不相应的是恶。
经典的作用是什么?绝对不是念给佛菩萨听的,他才不要听这些。我们学习经典、读诵经典,真正的作用,是用它来修正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语、行为,是这个用处的,这才不迷信。绝对不是说念这个经佛菩萨就喜欢,念给他听,今天造了再多的恶业,回去念几遍经,佛菩萨就原谅你了,就消了你的罪业,那是自欺欺人,决定没有这个道理。经论是修正我们思想、见解,戒律是修正我们言语、行为的,我们要把它的作用搞清楚、搞明白。
一定要记住,人生在这个世间太短暂了。《八大人觉经》一开头,佛就说:「世间无常,国土危脆。」我这一次在香港讲经,我面对着听众,我非常感慨的说,我第一次到香港讲经是一九七七年,二十五年前,那个时候那些听众一半都不在了;我到香港去的时候认识的这些法师,那些法师今天也一半不在了,过世了。想想当时讲经那个状况,真的就如同昨天一样。一百年很短暂!真的是一弹指、一剎那就过去了,何必在这一生当中造作罪业?
聪明人、有智慧的人,要记住佛在此地给我们讲的「积功累德」。为什么?功德是你带得走的,这是真的。多做好事,尽心尽力替社会做些好事,替众生做些好事,这都是你能够带得去的。哪些是好事?穿衣、吃饭、铺床都是好事。不要认为:「这是小事情,这是我自己的,与别人不相干。」你就错了。你如果真正懂得大乘佛法,知道我们起心动念、一举一动周遍虚空法界,这是真的,菩萨明了,今天世界上一些大科学家他们明了。我们动一个念头,这个心里头都有波,波动。我们说话,音声的波动,我们的动作也同样有波动,这个波动都是周遍虚空法界。你要说是对别人、对社会、对众生没有影响,错了。所以,我们任何一个举动,一个真正学佛的人,自己心里很清楚、很明白,要对社会,要对这个世界,要对虚空、对法界负责任,我们这一生的道业不难成就,你是个真正觉悟的人,真正明白的人。真正觉悟、真正明白,这个人叫菩萨;不明白、不了解,那是凡夫。
我们把话说回来,现在我们修行头一个关口,现在人讲「瓶颈」,头一个瓶颈没有办法突破,所以不管怎么修,可以说毫无进步。这头一个关口是什么?自私自利。《金刚经》上讲的我相,「我见」、「我相」,大小乘经里面讲的「我执」,见思烦恼里面讲的「身见」,这一关口不能突破,我们的修学,无论你怎么用功,你在佛门外没有进门。你要知道,放下自私自利,真正做到《金刚经》上无我相、无我见,你才跨进佛门,你才是入佛门;你这个关口不能突破,你是在佛门之外,你没有入门。这是实话,一点都不假。佛门之外,你怎么能成就?你怎么可能有进展?所以我常常劝导同修,你们要想真正有成就,必须放下自私自利。
大乘的方法比小乘高明,真的是高明太多了;大乘教我们把这个念头转换,把这个念头改过来。过去念念都是为自己,现在觉悟了、明白了,念念为众生,念念为社会,念头转过来了;一转过来,你就入门了。虽然转过来了,过两天又回头了,又自私自利了。这个不怕,为什么?你是凡夫,习气很重,总是在这个关口进进退退,不知道进进退退多少次,才变成不退,真的把脚跟站稳了。所以那个进进退退是好现象,千万不要以为:「我还是要退心,算了,不学了!」那你就一退到底了。这个东西就如同逆水行舟,要进退多少次,你脚跟才能站稳;站稳之后,就一帆风顺。这个难关非常非常不容易突破,但是不突破不行,不突破不能成就,非突破不可!要在这里下功夫。
学讲经不难,你们在这里的同学,跟着我在一起,你们都亲身体会到。我过去在台中跟李老师学讲经,花了多少时间?跟诸位说,一个月。一个月还是什么?一个星期上一次课,五次课。现在我们天天上课五天,这有什么难?难在怎么样把自私自利放下,这个太难!这就不是短期的功夫。我初学佛的时候,第一个老师是跟章嘉大师。章嘉大师头一天就教我这个,看破、放下。他给我六年时间,不容易!我六年的时间就是进进退退,有没有站住脚?还是没有站住脚;不过是进得比较多、退得比较少,感应就现前。我告诉同修,我真正能把脚跟站稳,不再往后退,三十年的功夫!所以我不是上根人。看看古来大德,人家三年、五年就成就,十年、八年就成就,二十年、三十年成就的是有,少!我们搞得这么久才站稳脚跟,实实在在不容易。为什么?今天社会诱惑的力量太大。这个诱惑就是魔障,魔的力量太大。你睁开眼睛看见的,你耳朵所听的,你所接触到的,全是魔障。
什么是魔障?全是增长你贪瞋痴慢;凡是增长贪瞋痴慢的,统统是魔障。他不是帮助你清净心增长,不是帮助你平等性增长,他是帮助你贪瞋痴慢,帮助你造作一切恶业,帮助你迷惑颠倒,我们一定要知道小心防范。如何避免?我常常教导同学:不看报纸,不看杂志,不看电视,不听广播。为什么?防止污染。我们学佛的人在这个世间,只有一个目的,求生净土,其他世间事情都可以不必知道。我要知道那么多事情干什么?还有一类众生,佛门里面也不例外,不但他不懂得防范,他还天天去打听,唯恐不知道,那有什么法子?到处打听这些是非人我,我们知道,他的前途决定在三恶道;虽然装的念佛的样子,装得很像那个样子,他决定不能往生。
这些道理要懂,事实真相要明了、要清楚,然后我们认真努力修学,只要把十善业道修成了,「于一切法,而得自在」,你不得大自在,可以得个小自在了,这是真的。如果你能够将《无量寿经》里面的道理、方法认真学习,那恭喜你,你得大自在!为什么?这个经里头的标准比十善业道高得太多太多。十善业道是佛教初学的学生,刚入门的学生;《无量寿经》,这是普贤菩萨的境界,不是普通菩萨,是佛法修学最高的境界,你所得的自在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那要修什么?经典里面说的虽然是多,总归纳不外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这是十个纲领。那是高级的修行法,不是初学。
我们今天也发大心,也要学,学了一辈子,学不像。为什么学不像?没基础,所以你学不像,这个要懂得。普贤十愿,就好像我们现在学校里面的教育,它是博士班、是研究所,而十善业道是幼儿园、是小学一年级,悬殊太大了。我们要不从小学一年级念起;念小学、念中学、念大学,再念研究所,这顺理成章,这个没有问题;小学都不念,想念研究所拿博士学位,这当然拿不到。这个顺序是天然的顺序,决不是人为的,大家要多想一想。如果我们今天说是小乘不要修了,初学东西不要修了,一下就修大乘,修最上乘,普贤行愿是最上乘,这不是直截了当成佛了吗?你试试看,你修修看,看你能不能修得成?同念书一样的,我不要念小学、不要念中学,我直接念研究所、念博士班,博士班毕不了业不要紧,我留级,我愿意在博士班念个十年、念个二十年,看看能不能毕得了业?还是毕不了业,为什么?基础的学识没有,怎么跟你讲也讲不通;如果能讲得通,国家何必办小学、办中学、办大学,花那么多冤枉钱?干脆就办博士班就好了。不行!没有这个道理的!我们一定要懂得。
所以我今天在澳洲开这个小班,你们都认识,这些图书馆出家的悟字辈的十几个人都去了。他们从哪里学起?从《弟子规》、从《三字经》学起,这是我教的。大乘经论暂时放在一边,先念幼儿园,慢慢再念上来,花个十年、二十年还能有成就,真的成就。不从这上扎根,纵然学会讲《无量寿经》,你讲个十年、讲个二十年,你还是没有根,你还是飘浮的。换句话说,你断不了烦恼,你断不了习气。只要习气烦恼断不了,你就很难脱离六道轮回。为什么?轮回心!轮回心学佛还是造轮回业,这个要懂。真正要发心,走弘法利生、续佛慧命这个道路,不能不从基本的方法上下功夫。我们这个班虽然不教《弟子规》、不教《三字经》,自己要常常去翻翻、去读读,做一点补习工作,可是修行决定是要从「净业三福」下功夫。净业三福文字不多,三条十一句,这十一句就包括全部的《弟子规》跟《三字经》前面所讲的一大段,我们不学怎么行?
我在讲席当中常说,佛法的教学归纳起来只三桩事情。第一个教给我们人与人的关系,你懂得怎么做人;人与人的关系就是儒家讲的「五伦」、「五常」。第二个科目是跟我们讲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儒家讲的「仁民爱物」;佛讲得透彻,讲得详细。第三个科目是教导我们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也就是说,与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的关系。这三个关系统统搞清楚、搞明白了,就叫成佛,就是菩萨,这是大学问!统统搞清楚、搞明白了,才真正肯定、真正承认,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你的观念,你的想法、看法会完全转变过来,跟现前的完全不相同,这是诸佛如来果地上的境界。这是真实的真相,宇宙人生真相;现在人讲「真理」,这是真理。我们契入这个境界,于一切法当然自在,这就是《华严经》清凉大师所说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就是大自在、大解脱的境界。
『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你不入这个境界,这个境界说不出来,说出来你也没有办法体会,不是你的境界;但是它是事实,希望我们同学们要认真、要努力。从哪里做起?章嘉大师讲的话非常正确:看破、放下。看破一分,放下一分;放下一分,决定又帮助你看破一分;用看破帮助你放下,用放下帮助你看破,这两个方法相辅相成,达到究竟圆满。看破是智慧,放下是功夫。它的标准,我们现在写的这一副对联二十个字,就是绝对的标准。「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是我们的用心;「看破、放下、自在、随缘」是我们生活,与一切大众交往正确的心态;换句话说,诸佛如来的生活,诸大菩萨的生活。他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你看他是怎么样应用的,他怎么用心,他怎么行事,总出不了这二十个字。我们用这二十个字做我们自己修行绝对标准;处事待人接物,无论顺境、逆境,无论善缘、恶缘,总不离开这个心,总不违背这个行,我们就成就了。成就是在自己,不是在别人,别人怎么做与自己总不相干,最重要是自己要成就自己。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这一段。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