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法师讲座
净空老法师:大乘无量寿经(第六十五集)
时间:2016-11-04 09:35 编辑: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点击:
次
http://www.amtb.tw/
http://tv.jxwx.org/
http://www.sxjyqqw.org/
http://www.hwadzan.com/
http://www.amtb.cn/rsd/rsd.asp
http://www.hwazan.org/web/index.php
http://www.mchunghua.org/Default.aspx
http://www.fxsp.org/category/index33-2.html
http://www.amtb.tw/rsd/moral/moralityhall.html
大乘无量寿经 (第六十五集) 1999/10/9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2-034-0065
诸位同学,上一次讲到「弥勒所问十念」,后面还有两条没有讲,今天我们接着来看:
【九者,近于觉意,深起种种善根因缘,远离愦闹散乱之心。】
这是说到《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里面的十念法,菩萨说了,能具足这十种念,决定往生极乐世界。十念,虽然不是我们凡夫能够做得圆满的,但是不是做不到,我们应当尽心尽力努力去做。第九条是『近于觉意』,「近于」这两个字用得好,此地「觉意」是指什么人?他指的是佛陀,佛陀是圆满的大觉。菩萨虽然觉,可是比起佛,还要差很大的距离,但是总是接近。接近,我们就应当要学习了。
下面两句说得好,尤其是末后一句,『深起种种善根因缘』,着重在「因缘」上。善根:无贪、无瞋、无痴,三善根;勇猛精进,菩萨善根。什么是因缘?因缘,一定要远离繁华热闹的场所。离,不仅仅是叫我们身离,身虽然离了,住在深山里面修行,可是心没有离,心还常常想着世间许多热闹事情,这不管用的。现代科技发达,深山里面也架起电视,只要有电视,只要听广播,就没离。由此可知,如果住在都市里面,他不看报纸,不听广播,不看电视,他真的就离了。我们要懂得这个事实真相,为什么?这些东西扰乱我们清净心,这一些外缘都是帮助我们生贪瞋痴。
现代的社会讲求的是什么?鼓励大众消费,这是许许多多先进国家采取的经济政策,也就是鼓励大家贪瞋痴,你要不贪、不瞋、不痴,他就不能赚钱了。我们学道的人,如果这样下去,无贪、无瞋、无痴、精进的善根,永远生不起来,你们想想对不对?所以这个事情很麻烦,真的学佛,又跟国家经济政策相冲突,这到底怎么办?毕竟这个社会学佛的人是少数,不学佛的人是多数;学佛人当中,假学佛的人又占多数,真学佛的人很少很少;你们想一想,互相问问,几个人每天不看报纸,不看电视?所以我想对于国家经济政策并不违背。
但是这个问题,就是我们是不是真的决心想求生极乐世界?如果真正想往生,想生极乐世界,想在这一生当中见阿弥陀佛,那你就一定要依教奉行。国家的政策我们决定不反对,可是我们自己一定要断贪瞋痴慢,一定要学节俭朴实,过最简单的生活,这个样子才能够「近于觉意」;否则的话,虽然是学佛,依旧是迷邪染,这是事实。几个人从迷邪染真正回过头来,依觉正净,确实不多。难怪过去李炳南老居士常讲,一万个念佛人,真正往生只有两、三个,这是讲专修净土的。不修,那就更不必说了。真正修净土,要转迷邪染为觉正净,这才能得生。这一段就是这个意思。
可是我们自己要想一想,无量劫来,迷邪染的习气太深太深。我们也知道,十恶是决定不能做,可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有意、无意十恶的念头常常起现行,十恶的事情还是常常在干。干了,又后悔;悔了,又再干;不就是干这些事情吗?干了,能后悔的,还算不错,还有点良心;干了,不知道后悔的,那个业障就太重太重了。所以真正能够回头,这谈何容易!为什么回不了头来?我们要去找这个原因。回过头来,近于觉意;不能回头,近于染意。我们经过这几十年来的学习,深深体会到教育的重要,没有人教,你怎么会回头?虽然我们也在学,学的时间不够。我们大家在一起同学,也学了不少年,为什么依旧回不了头来?学的时间太少了。每天到这个地方来听经,你一个星期才学十几个小时,不听经的时候,你就随顺烦恼习气妄想。所以我们仔细想想,随顺妄想、分别、执着的时间长,随顺佛陀教诲的时间太短,所以没有法子回头。
我们再想想古人,把这一桩事情就容易想通了、想明白了,古人接受佛法熏习的时间长。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每天讲经八个小时;不是他老人家讲经,就是大家在一起研究讨论,每天八个钟点,四十九年不间断。怎么知道他是八个钟点讲经?经上常说「二时讲经」。古时候印度,把一昼夜分成六时:昼三时,夜三时。二时讲经,不就是现在的八个小时?现在我们将一昼夜分成二十四小时,那个时候分成六时。不是讲经,就是思惟修,所以他们所想的、所说的、所行的,都是「近于觉意」。天天想佛的教诲,依教奉行,那么长的时间,所以才能转得过来。我们看到目前这个状况,深深觉悟到讲经的重要。修行,即使是念佛,为什么会退转?听经太少了,没有觉悟,所以念佛会退转,念佛还会胡思乱想。念一段时期,又去学别的法门,都是听经太少。
佛法传到中国之后,从前的道场也是天天讲经,所以道场就是学校,四众同修来到道场就是上学,亲近善知识;是学校,不是搞这些宗教仪式。但是现在我们的佛教不一样了,现在的佛教几乎全部都是搞宗教仪式,这是把佛陀教育变成了宗教。宗教着重仪式,佛法不注重仪式,着重教学。仪式是佛教礼节的一部分,我们要把佛法本质认识清楚。修行方式虽然很多,原则只有一个,就是做一个转变而已。无量法门不离这个原则,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为圣,这是佛法教学的目标。我们有没有转?这桩事情天天要转,念念都要转,那才能转得过来。如果把这个中心目标忘掉了,学了再多法门,学了再长的时间,没转,这就是白学了。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念佛法门虽然讲易行道,易行道它转凡成圣,所以我们念佛要不做一个转变,也不能往生。
「净宗学会」成立,我们写了个缘起,缘起里面提出修学五个科目,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应酬之中有所遵循,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做。佛法的教学,它的核心就是「孝亲尊师」。三福里头,一开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两句话做得圆圆满满,就成佛了。所有一切经论,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没有离开这个题目。如果有人问你,什么是佛法?孝亲尊师。我们学佛,把佛的教学中心纲领忘得干干净净,修学一切法门,好像与这个不相干,你怎么能成就?怎样才是孝亲尊师?下面所讲的「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孝亲尊师;「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是孝亲尊师;「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都是孝亲尊师;乃至于讲到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孝亲尊师的落实。等觉菩萨还有一品无明没有破尽,孝道还不圆满,还欠一分;尊师重道也欠了一分,没有达到圆满。到如来果地,孝亲尊师才做到百分之百的圆满。
诸位明白这个道理,才晓得佛法不能不学,佛法跟我们的关系太密切了。经论上,你说说了多少?诸位经读得不多,《无量寿经》你读过了,《地藏经》读过,《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读过,都在此地讲过,佛在这一些经里面的教诲,我们做到了几条?所以特别为净宗同学,早晚课诵选读经文,早课选读四十八愿,目的是希望我们依照四十八愿发心,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的心愿,我们念了之后,要发阿弥陀佛同样的心愿。晚课选读《无量寿经》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这一大段经文讲的是什么?五戒十善,我们要做到,决定不能违背。即使做的好事、善事,也不可以违背,总要懂得分寸,善巧方便,要具足智慧。智慧的考虑要想到影响,对于现前的影响,对于将来的影响,都要想到。如果这个影响是善的,可以做;影响是不善的,决定不能做。尤其佛说,现在你这样做是好事情,但是将来会不善,这个事情都不可以做。这些例子,诸位读过《了凡四训》,《了凡四训》里面理事都讲得很多,所以一定要顾虑到影响。
中国的古圣先贤,深明此理,所以对于科学技术不重视。不是中国人不聪明,诸位要晓得,许许多多的发明,大家知道指南针、火药这一些,都是中国古代的发明;但是没有演变成杀人的武器,这是中国人的智慧;传到外国,马上就变质了。我们在历史上读到,王莽的时代就有人发明飞行,那个时候就是现在所讲的滑翔机,滑翔,就有人要学飞了,可是这个东西没传下来。三国时代诸位都很清楚,诸葛亮发明机械化的运输,木牛流马。诸葛亮死了之后,把这一套技术完全毁掉,不留给后世。不是他吝啬,他知道这些科技如果要是发展下去,世界就早一天毁灭。中国科技如果从一千五百年之前,就要开始发展,这个地球现在已经没有了,早就毁掉了。你这才能理解,中国古圣先贤他就想到,这个当时有一点便利,往后演变会产生许多副作用,于是就舍弃掉了。爱因斯坦如果是接受过中国的教育,他决定不会公布原子弹的理论;他虽然知道,他也不会说。这是中国文化跟西方文化不相同的所在。
佛多聪明,什么都会,近代科技这些原理,佛经里头统统都说的有,实在讲,比他们讲得高明太多了。这是对社会负责任,对历史负责任,对一切众生的幸福负责任,这是佛法。决定没有说为自己,为自己,自私自利,是凡夫,没有一样不是造业。《地藏经》上讲,「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这个话里面,起心动念都是自私自利。觉悟的人,起心动念都是为一切众生,即使是生活都是为一切众生。我活在这个世间,为什么?为众生服务,不是为自己。穿衣吃饭都是为众生,读书为众生,工作为众生,样样都是为众生服务,为众生造福。这就是觉悟的人,这就是「近于觉意」。
念念为众生,念念为社会,这就是「深起种种善根因缘」;念念为自己,那就是造作一切恶业的根源,差别在此地。我们如何把念头转过来,为众生,为社会,不要为自己,你的前途一片光明。这个念头,生智慧;念念为自己的人,那个心是迷惑颠倒,那个心里头生贪瞋痴,不生智慧,所以一定要把念头转过来。要真正转过来,必须要欢喜过清苦的生活。这一句话现在人听到,很难理解,很难接受。这是我们学习不够深度,学习如果有一定的深度,你就晓得,简单的生活就是最幸福的生活,奢侈的生活里面没有幸福,你要付出重大的代价。你仔细去衡量,得不偿失,得到的太少了,付出的太多。付出的是什么?忧虑。我们现在讲精神上的压力,物质上的压力,你付出太多了。简单生活,身心自在,你心里头没有忧虑、没有妄想、没有牵挂,你说多自在!心清净了,身就清净,身心清净,环境也清净了。这是境随心转,所以这一定要学。最后一条:
【正念观佛,除去诸根。】
这一句就是法相宗所说的「转识成智」,交光大师在《楞严正脉》里面所说的「舍识用根」。那个用根,此地讲要『除去诸根』,他那个用根是用根中之性,除去是除去根中之识,所以这个说法并不矛盾。如果你读《楞严》,看到这个,《楞严》说要用根,这个地方要把根去掉,那到底还是用它好,还是除掉好,问题就又来了。意思不一样,一个是用根中之性,像交光大师教给我们,我们见用见性见,见性是眼根的性,见性;这个地方要除,除是不要用眼识去见。为什么?识有分别、有执着、有妄想,性里头没有妄想、分别、执着,你明白这个道理,就很容易辨别了。六根接触外面的境界,只要离妄想、分别、执着,就是舍识用根,就是此地讲「除去诸根」。
除去诸根之后,第一句自然就完成了,『正念观佛』。「正念」是什么?没有邪念。所以他不是无念,无有邪念,就是正念。什么是邪念?妄想、分别、执着是邪念;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着,这个时候叫正念。宗门里面我们常常看到,正念无念,正念里面无妄想、分别、执着,是这个意思。正念就观佛了,佛的境界就现前。「观佛」,不是叫你一天到晚看佛像,观佛什么意思?就如同佛在大经里面所说的,大地众生,本来成佛。你看到一切有情众生都是诸佛如来,你正念现前了;你要看到这些众生,他是凡夫,他在造业,你是邪念观世间,你不是正念。所以佛眼睛看一切众生是诸佛如来,凡夫看诸佛菩萨都是凡夫,你们想一想这话,这不就是说「境随心转」吗?正念是真心,真心看外面境界就看出真相,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就是佛境界,真相就是一切众生同成佛道。《华严经》上讲「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圆是圆满,种智是佛的境界。所以我们要训练,几时看一切众生都是佛,我仔细看你,你像一尊佛,我就成佛了;我看你不像佛,我是凡夫;我看你像一尊菩萨,我成菩萨了,境随心转。
所以这十念,《宗要》里面讲,「如是十念,既非凡夫所能。当知初地以上菩萨,乃能具足十念」。这个初地是讲别教,别教初地等于圆教初住;换句话说,法身大士,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的人,他才能真正具足。我们不能,我们要学,这十条每一条都要学。第一条里面,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决定不可以自赞毁他,自己标榜自己,赞叹自己,贬低别人,决定不可,这是我们最容易犯的毛病。我们念佛,我们这是正法,我这个法好,你那个不行,有意、无意都会说;从来不晓得赞叹别人,我这个好,你那个也不错,你那个也很好,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只要专修、专精都好,《金刚经》上讲得很好,「法门平等,无有高下」。
不但是佛家的宗派、法门是平等,没有高下;再扩大,跟其他宗教也是平等,也没有高下;乃至于世间一切法,都是平等,都没有高下。能不能成就,那就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为什么没有高下?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唯心所现,哪来的高下?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一个心变的,真心。所以法是平等的,法法都第一,在佛法里头找不到第二,我们要懂这个道理。所以对于一切诸法,要生尊重心,自己要谦虚,要忍让,要卑下。孔老夫子如是教导我们,释迦牟尼佛也是这样教我们,这个决定不错。
自赞毁他,在梵网戒里面,虽然不是列入最重的戒条,但是瑜伽戒本里面列在重戒,我们要懂。真正的佛弟子,无论做什么事情,绝不违背佛陀的教诲。做学生的时代,而没有离开老师,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禀白老师,老师才能教你;事事要是瞒着老师,老师没有办法教你。所以我们同样是学生,跟一个老师,我们的成就,就是印光大师所讲,对老师一分诚敬就有一分成就,十分诚敬就有十分成就。诚敬在哪里表现?对老师决定没有欺瞒,做好事要报告老师,做坏事也要报告老师,老师对你完全了解,他才能指导你。你有隐瞒的地方,隐瞒的部分,他就不能指导你了;换句话说,你跟他学习,你所得的东西就有限。我能够在老师那里得一点儿东西,说老实话,就是跟其他的同学不一样,我对老师丝毫隐瞒都没有。坏主意,想做坏事,也要向老师报告,说明我为什么要这个作法,老师看看可不可以?这才行!这像个学生。所以我亲近几个老师,老师对我那么爱护,什么原因?没有隐瞒,决定没有欺骗,我们才能得到利益。
我们对佛菩萨更是如此,不要以为佛菩萨不在,我们做的事他不晓得。你念念这部经,这部经你要是真的念得有心得,寒毛直竖。不要说是阿弥陀佛、观音菩萨,不要说这些,每一个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即使下下品往生的人,生到极乐世界,都天眼洞视,天耳彻听,他心遍知。我们起心动念,所作所为,他们都看到,都听到,都知道,你瞒谁?往生极乐世界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数不清的,统统看到,统统听到;我们起心动念,他都知道。你要是果然明白这个事情,怎么不寒毛直竖?吓死人!以为自己做事情没有人知道,这是自欺欺人。
别说是佛菩萨了,鬼神都看得清楚。齐素萍居士跟你们讲天目山的故事,你们都听过,你不是真正修行,鬼神都瞧不起你。我们这个道场鬼神多,你们许多同修都知道,老林长陈光别居士的冤亲债主,不是在这里附到同学身上,要求皈依、要求听经?不是跟你们讲得很多?鬼神很多。他们还说了,讲堂、念佛堂有佛菩萨,这些鬼神害怕,不敢接近,所以要求听经到哪里听?到二楼去听。二楼斋堂,电视机打开,他们在那儿听,这你们诸位都知道的。天天跟鬼神在一起,鬼神的数目比我们多,我们这里看看几百人,他有几千人,我们能瞒谁?
所以心要正,要善良,我们常讲唯一善心,唯一善意,唯一善行。心意行都善,念佛决定往生,而且你一定得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世间虽然灾难很多,你不会受灾难。我听台湾同学打电话给我,也有到这边来见面给我讲,念佛的人在这一次大灾难当中,都能够幸免,都平安无事。地震的时候,房屋统统倒塌了,念佛的人,他家房子不倒,他家的房子很完整。不可思议!你就晓得,这个果报多么明显。我们看到了,听到了,还能不警觉吗?只要你的心善行善,自然有护法神护持你,没有不吉祥的,没有不如意的。这一段我们就介绍到此地。
底下我们要讨论,这个「十念」,究竟采取哪一种说法?我们学佛,最重要的是要相信老师,如果对老师失去信心,经上讲「听信余教」,就是别人教导,这个事情就难了。我们的老师是谁?不是我,我不敢做人的老师,我们的老师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哪里?《无量寿经》就是阿弥陀佛,我们决定要相信《无量寿经》,决定要相信阿弥陀佛。可是现在又有个问题,我们念的《无量寿经》是夏莲居居士的会集本,所以有很多人就提出反对意见;这个不是原译本,这个不可靠,这个决定不能相信。怎么办?那只有去念五种原译本。如果你要是听人家这个说法,你对这个本子丧失了信心,你去念五种原译本。
但是我对这个本子有信心,我为什么有信心?老师传给我的,李老师亲自传给我的。而且对于社会一般大众反对这个本子,他也曾经告诉过我。当时,本子交给我的时候,告诉我:暂时收藏。我说:为什么?我那个时候很想讲解这部经,弘扬这部经。不行,你年龄太轻,你学佛的资历太浅,他说:有一些老法师、大德居士来反对,你招架不住。我说:那怎么办?收起来,等待机缘。这一收就收了好几十年,等到他老人家往生,我在清理旧书的时候,又看到这个本子。老师已经过世了,虽然不能够弘扬,至少也把这个本子印出来,所以就印一万册赠送,纪念老师。因为老师这个本子,很多人没有看到过,就是他的眉注。这个本子散出去之后,许多人看到生欢喜心,来找我讲,这个缘大概就这么成熟了,这就开始讲起来了。讲了,果然没有错,法缘无比的殊胜。我在一生当中讲过不少经论,法缘最殊胜是讲《无量寿经》,听众最多,得到大众的欢喜,缘成熟了。李老师把这个本子交给我,我对他深信不疑。
在这个本子,经文上只说,「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并没有详细说明,这十念是怎么个念法,没有详细说明,所以古德就有许许多多的说法。但是祖师大德们,其中也有引经据典,给我们说得很清楚、很明白。像《观经》「下品下生章」里面的十念,古德用它来解释第十八愿的十念,这是很有道理的,很有根据的,《观经》是净土三经。此地说得简单,《观经》说得就比较上详细,说得具体,很值得我们做参考。
善导大师是我们净土宗第二代的祖师,传记里面说他是阿弥陀佛化身再来的。他是阿弥陀佛再来的,善导的话就是阿弥陀佛亲口宣说的。他说「今之十念」,就是讲《无量寿经》第十八愿这个十念;「但是口称」,就是口念;「上尽一形,下至一念」,上等的一生尽形寿都没有中断,就是修这个十念法;「下至一念」,这是讲最少的;「通于三辈,摄于九品,莫不皆往」,三辈九品都通,统统得生净土。这个意思就说得很明白,这个十念是口念,不是《弥勒菩萨所问经》里面讲的十念,只是口念。
但是善导大师说的这个话,我们决定要跟本经里面所说的,「三辈往生」、「往生正因」这两品经文要相应,绝对不是说有口无心,那个不行,不能往生。要真正有心,有个什么心?我们在讲席里头常常提到,「觉悟的心」;觉悟的心就是利益众生的心,住持正法的心。要有这个心,你每天修十念法,决定得生。像哪些人?李木源居士一天忙到晚,哪有时间念佛?他一天念十声佛号,就可以了。为什么?一天二十四小时所想的、所做的,全是为佛法、为众生,他这十声佛号,把他今天一天所修积的功德,回向求生净土。如果十念没有时间的话,念一句都行。
诸位能体会这个意思,你就明了了。心是佛心,行是菩萨行,这样的人,一天十念、一念,他真能往生,一点儿都不假。如果心里面贪恋名闻利养,放不下五欲六尘,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不能往生。古人所谓「喊破喉咙也枉然」!为什么人家一天念十句、一句都能往生?那个人一天念到晚,一天念十万声都不能往生?往生的条件不在乎念佛号多少,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给我们讲得好,「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决定在念佛功夫之浅深」。这两句话说得好,印光大师非常赞叹。
真信、切愿,这是往生的条件。真信、切愿,就是发菩提心。什么叫真信?我们有没有真信?果然真信有西方极乐世界,真愿往生,那个人的样子就变了。怎么变?这个世间一切万缘他放下。如果还有贪恋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不信,没有愿;他的愿还是在轮回,不想脱离轮回,他哪有真信切愿?所以果然有真信切愿,这个世间,世出世间法统统放下;还有一桩放不下,你的信愿就有问题。所以千万不要误会,我信了;信了,还争名夺利?信了,还唯恐吃亏,唯恐上当;你信什么?佛在经上讲多少遍、讲多少次,「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你也会念,你也会讲,你做不到;做不到就不是真信,做不到就不是真正有愿。真信、真愿,决定统统放下了,在这个世间一切随缘,决定没有自己的成见;你们大家好,都好,我没有意思,我不加意见。
即使弘法利生的事情也都随缘,绝不攀缘。绝不怎么?这个好事情,我一定要做,众生太苦了,我们不做,没有慈悲心。你有慈悲心,众生没有福报,有什么办法?好像我们的慈悲心,比诸佛如来都高很多,诸佛如来看芸芸众生受苦受难,他都不来,我们着急要救度众生,你比佛超过太多太多了。可是细细一思量,你的慈悲心是假的,诸佛菩萨慈悲心是真的,为什么?你的慈悲心里头要有代价的,是有条件的,不是无条件的,不是无私的,还是比不上诸佛菩萨。所以要学诸佛菩萨的随缘,不可以攀缘。实实在在说,随缘,这事情做得顺利,反而容易成就;攀缘,反而遇到许许多多障碍。譬如说,你一定要建道场,一定要在这儿弘法。人家就反过来问,你是什么用意?你有什么企图?于是人家就很多防范的心,就会惹许许多多的障碍。随缘是:到他感觉得有需要,他来找你了,这事情很容易成功。
我们想建个弥陀村,洪恭兰老居士很难得,发心愿意把地让给我们。可是事先他租给日本人了,租约是三十年,日本人才用了八年,后头还有二十二年。他要不给我们说,等租约满了之后再还你,我们要等二十二年。听说那个约后头还附了一条,附一条:三十年满了,继续再租三十年,那这要我们等五十年。我们找人难,人家找我们就容易。这桩事情,我也是幸亏得力于章嘉大师早年的教诲,他老人家教我,一切求佛菩萨,不要求人。求人,人家不答应,你多难过!我想:对!求佛菩萨。我们真心求,佛菩萨就有感应。一切听佛菩萨安排,自己没有一点儿意思。自己有一点儿意思夹杂在当中,佛菩萨就不安排了。为什么?你自己会安排,佛菩萨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无事。你自己统统都放下了,那他不安排不行,他非得替你安排不可。我自己还想怎么做、怎么做,那佛菩萨省事,绝不找这个麻烦。我们要懂这个道理,这个道理是章嘉大师传给我的。
所以我一生随缘,一生我有这些念头想怎么作法,我从来没有真正去做。为什么?缘不足,说说而已。说说有好处,当中真正有具足这个缘,他听到之后,他发心来做,这事情就成功了。所以我们在这里讲经,李木源居士常常听,听到了,他在这个地方有缘分,这就做成功,就容易做了。我们在香港讲经,最近去讲了一年,我也常常念着在香港建个道场。我念着什么?念着这个缘也念来,可是始终没有缘,没有缘就不行。我们自己能不能在香港买个地方建个道场?这个力量是有,但是障碍太大,不能做。新加坡这个地方就是一个例子,如果不是李居士邀请我们到这边来弘法利生,我们自己到新加坡来买一栋大楼,搞个道场,行吗?行是行,决定搞不长久,就被人赶走了。
我明白这个道理,你在这个地方,抢人家的信徒,夺取人家的供养,人家不甘心,不服,想尽方法来找麻烦,要把你赶走。我们到这个地方来,居士林已经六十多年,不能把居士林毁掉。所以它这个地方有这么久的历史,我们附属在这里头,什么样外面的障碍,由居士林去担当,我们没事。可是我们在香港,就找不到这么样一个道场,找不到这样一个护法,所以没有办法,在香港打游击,临时租借街坊福利会的一个礼堂,我们在那里一个月做三天的活动。如果香港也有个道场,也有个李木源居士,香港人有福了。
我们是全心的奉献,我们不要名,也不要利,也不要名分。这个地方一再是给我搞一个什么领导师,我说:我哪是领导师?我既不要作住持,也不要作当家,什么执事都不要,我来做义工。完全尽义务,所有一切供养,统统供养常住,我一分都不要。现在在香港讲经,是借街坊福利会的场所,所以信徒供养我就收了。收了做什么?我们每一次去有四、五个人,飞机票就用他们的钱。
所以这就说明随缘的重要性,决定不要攀缘,攀缘只有找麻烦。这是为什么香港,我们没有办法在那个地方,去建立一个道场。我一生不希望建道场,不开这个例子。所以香港那个地方缘成熟,我可以帮助他们建道场,我自己决定不建道场。我的一生,许多同修跟我时间久的都知道,一生都是遭嫉妒障碍。我要建个道场,那还得了,麻烦可大了。不建道场,跟到人家后面走,嫉妒障碍都很多,造谣生事都很多。决定不要让众生造更重的业,有更大的破坏,所以我们一切随缘,常常想退步。我不想进,我都想退,尤其现在年岁大了。所以我跟许许多多同修说,我今天是被李木源居士拖住了,脱不了身。我要离开此地,在道义上讲不过去,对不起他,这样热心全力的护持,他是为法,不是为我个人;我了解,我要帮助他弘法利生。所以自己对自己总要清楚,总要明了。
在中国大陆这么多年来,有缘,随缘做一些,绝不攀缘。我没有派人,在中国大陆去做弘法的事情,没有。这些录音带、录像带、书籍,都是海外这些同修见到我,或者在道场自己拿去带过去的,我没有委托过人,这就叫随缘。可是随缘都还有障碍,这一次我们到北京,跟叶局长、佛协,大家见了面,彼此才了解。我说:你们尽可放心,我活到这么一大把年纪,出家将近五十年,讲经四十年,连个道场都没有;你们要送道场给我,我也不要。往年简丰文送个道场,我就问他:你是不是想害我?存心不良,要陷害我,要送道场给我。所以我要盘问清楚,到最后,行!我名义接受,事实完全你自己负责,我是概不负责。
管理一个道场,多烦,多麻烦!管人、管事、管钱,一不小心就造罪业。造业,你能够说不受果报吗?我们避免,就是完全不干涉。我所讲的,你听到有的有道理,你肯做很好,不肯做也好,都好,这样就没事了,就能够和睦相处。一定要坚持自己的意见怎么做,决定得罪人,会造成人事方面的困惑。我们不干这个事情,哪里有缘,哪里去。实在没有缘,找一个清净环境,自己念佛往生就好。我们看到例子太多了,有人念佛三天就往生,七天就往生的,我们也能办得到。所以要什么地方?什么地方都不需要。
所以此地这个十念,我们要把它认识清楚、认识明白,虽然是讲口念,但是心行一定要与佛相应。如果心行不相应,要想真正成就往生,还是难事情。黄老居士的批注,在这一段里头他引用的很多,提到古德所讲的,「获得一念净心,发一念心,念于彼佛,皆得往生」,这话是古大德讲的。重要的是一念净心,心净则佛土净。所以佛法修学入门的总纲领,也就是说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归结到最后就是三个法门:觉、正、净,这个过去都曾经跟诸位报告过。
禅宗、性宗是从觉门入,所以说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从这个地方入门,这要上上根人,中下根人做不到。教下,这对中下根人就有用处了,他从正门入。正门就是学教,完全遵循佛菩萨的教诲,从正知正见入,这就正门。把自己一切错误,错误的想法看法、说法作法,依据佛菩萨的教导统统修正过来,从这个门能入。净土宗跟密宗是从清净心入,这个诸位一定要记住,这比前面两个是简单、是容易。前面从觉门,我们根性达不到,不是这个根性;从正门要念很多的经书,就好像上学一样,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很长的时间,真的是长时期的熏修,也不是个容易事情。所以净宗就比较方便了,只要具足深信切愿,一句佛号念到底,就决定成功。古往今来,这个例子太多太多了。
老林长的往生,诸位都晓得,我听说现在很多同修,都拿到他最后写的往生的日期。他的家人告诉我们,两个月之前他老人家天天写,八月初七、八月初七,写了好多个八月初七,当时家里人看到,不知道什么意思;八月初七那一天往生,两个多月之前就晓得了。往生的前一天我去看他,他头脑神志那么清楚,预知时至。他得什么力量?李木源居士告诉我,最近这四年当中,因为身体不好,都躺在床上,看录相带。我们这里所有讲经的录相带,统统送到他家里,他每天听八个小时。一天都不缺,天天听,他明白了,觉悟了,一切放下,一心念佛。所以经教的熏习非常重要,他从经教里面,奠立了真信切愿。所以念佛时间虽然不多,那就是此地讲的十念必生。他每天念佛的时间不多,决定得生,为什么?心清净了。
在这一愿里面,「至心信乐」,《观无量寿佛经》上也是这个说法,「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可见得这个十念,是要「至心信乐」,至心是心真诚到极处。这个说法,还是觉明妙行菩萨在《西方确指》里面,教给我们的九个字:「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一丝毫怀疑都没有,绝不夹杂。不夹杂,难!都在平常生活当中去培养。怎样去做?古大德教给我们,凡是带不去的东西,不要放在心上。你们想想什么东西能带去?「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连这个身体都带不走,何必为着这个身体操心,要讲求怎么样去保养,错了,带不去的。带不去的,不要挂在心上,这个身体反而长寿、反而健康,天天为这个身体健康打主意,这个身体反而会生病。这里头是个什么道理,你们知道吗?不为它操心,它自己就正常,为它操心它就不正常了,就这么个道理。所以我们不把它放在心上,身体自然调整,它自己要养自己,没人照顾它。念念操心去管它,反正有人管我,要求还特别多,麻烦就来了。
这是真理。理,都是佛说的,佛给我们讲的总纲领、总原则:「一切法从心想生」。你天天要保养这个身体,天天要给它进补,可见得这个身体有亏损、不健康,才需要。所以天天想要身体好,身体已经不好了;如果身体很好,想它干什么?你身体为什么不好?为什么那么多病?想来的。我没有想病,但是你是不是天天想找医生,天天找补品?对,天天想这个。那就是想病,那是病根、病源,你想这些干什么?愈是年岁大了,愈不能想,愈想病愈多,愈想就愈离不开医生,离不开医药,你说可怜不可怜?所以不应该想的统统要放下,一切听其自然,自然是最健康。我什么都不想,你们说我这个身体不好,有病,我从来没有觉察到。
这一次到北京,有一个很高明的医生,我们这些同修,大概每一个人都给他看了,他也给我看了两次。中医针灸、按摩,我听说很多人给他按,都感觉得疼痛得不得了,痛就有病。他给我按过两次,问我,我说:不痛不痒,若无其事,我一点儿感觉都没有,真的。为什么没有感觉?我从来没有为身体操过心,没有为身体去想过,身体反而健康。天天为它操心,是病根、病源。你病从哪里来的?就从这儿来的。世间的医生比不上佛,佛是大医王,佛才是把病根找到了,世间人找不到病根。病根都在妄想,所以妄想不拔除,连身体都没有法子照顾,怎么能念佛往生?所以不可以夹杂妄想。
至于不间断,我每天念十声佛号,不念佛的时候不是间断吗?佛号是间断了,佛心没有间断。什么是佛心?念念利益众生,念念利益社会,佛心。如果有一念是为自己,那是夹杂,那个不是佛心。没有一念想到自己,你就是真正做到不间断。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我曾经跟诸位讲,一个心,一个性,一个身,我记得我以前讲过。这一次我到北京证明了,我非常欢喜。叶局长邀请我去参观历史博物馆,最近展览一批山东青州兴隆寺出土的文物,都是佛像。馆长亲自给我们介绍,他说总共出土的佛像,大概有四百多尊,雕刻得非常精美,一千多年。里面有一些彩绘,还没有脱落,还看得很清楚。特别给我介绍一尊毘卢遮那佛,是在北魏时间,在唐朝,还是以前,晋朝时候,大概有一千七百年的样子,古物。他给我们介绍,毘卢遮那佛身上穿的袈裟,这袈裟每一个格子里面有彩绘,画的是什么?十法界。最高的地方是佛说法,佛法界,下面一层一层,最底下一层是地狱法界,颜色、线条很清楚,他给我们介绍。
他说完之后,我就告诉他,我说这个代表什么意思?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个自己,一个身,这叫法身。我们的袈裟,每一格,这个格子代表?每一格,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族群、一个族类,多元文化。尽虚空、遍法界,无量的族类,不同的族群,是一个整体。而且每一格都一样大,平等的,没有差别。为什么两头有半格?告诉你,这后头还有,延长出去,无量无边。这不是半格,是一格,这只切到这里,后面还有,无有穷尽,表这个意思。他们听我一说,也有所觉悟。所以我给他讲,佛像这一件衣服代表什么?代表尽虚空、遍法界,一个心,真心;一个性,本性;一个身,法身。我们天天搭这个衣,都不晓得是什么意思,所以这个衣是白搭了。搭上这个衣,虚空法界是一体,这是多元文化。所以佛教就是多元文化。
而且三衣表法的义趣,非常之浓。二十五条衣是代表虚空法界,尽虚空、遍法界一个体。七条衣?格子就少了,条类也少了,好比什么?我们居住在这个地球上,整个地球是一体。五条衣就更少了,一共只有十五格,代表什么?代表新加坡这个城市,这个城市里面所居住的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是一体。你看看这个味道多浓!我给他这一解说,他下一次跟别人解释,意思就是,味道就浓了,这里面有表法的义趣在里头。我们参观许多佛像,造像有显著的不相同,那代表什么?代表佛随类化身,佛菩萨没有一定的相。《楞严经》上讲,「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里面讲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形,随类化身,随机说法。我们在出土文物里全都看到了,这是佛法的教学,所以佛法没有定法。
所以这个地方的十念,我们的概念一定要清楚,老老实实在念佛堂,念这一句佛号。如果真的是老实,古人也讲过,一一念中,都具足弥勒的十念。这个说法跟《华严》讲的一样,「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周遍含融,那是真正能够契入境界了,以清净心念这一句佛号。所以净宗的微妙,世间人羡慕玄妙,不晓得真正的玄妙都在极平常之中,所以经上讲「平常心是道」,平平常常。可是「平常」这两个字也不好懂,平是什么?没有高下就平。我看你不如我,你就不平了;我又不如他,这就不平了。平不容易,平是平等,没有高下。清是清净,没有污染。什么是污染?执着是污染。只要有执着,心就不清净。只要有高下,心就不平等,心就不平。常是什么?永远保持。你们想想看,永远保持你的平等心,那就是佛道。佛道就是佛心,从平等心里面,起的念头就是佛念,起的行为是佛行。
佛在经上给我们介绍,十法界第一个因行,每一个法界因缘无量无边,最重要的一个因是什么?佛给我们说出来,佛最重要的一个因是平等,菩萨最重要的因是六度,缘觉最重要的因是十二因缘,声闻最重要的因是四谛,天道最重要的因是十善,人道最重要的因是五戒,下面畜生是愚痴,饿鬼是悭贪,地狱是瞋恚,这是讲十法界最重要的第一因。平等是佛心,平等是佛之因,平常心就是佛心。我们的心不平常,我们六道凡夫心行异常,佛心平常。所以平常心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他怎么会不往生?不但往生,品位高高。所以我们在一切境缘当中,学什么?学平常心,无论对什么样的人事物,都用平常心去看待。
这些经文我们常常念、常常听,里头的意思实实在在讲没搞清楚,所以不能够落实到生活当中;落实到生活当中,才真正叫修行。我们信,也能理解了,做不到,不能够落实,那个没有用。做不到,还是等于不信,等于不闻。真信真闻,一定落实,一定做到。所以古德讲,平平常常、老老实实这样念去,你就能成功。话讲得一点儿都没错,但是我们就是不懂,平平常常、老老实实是个什么意思?以为自己很平常,以为自己很老实,错解如来真实义。末后这一句: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这两句,古德也讲得很多。哪些人不能往生?实在讲,五逆都能往生。此地虽然讲『唯除五逆』,五逆后头加一句,『诽谤正法』。如果五逆,不毁谤正法,他能往生。怎么晓得?《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说过,《观无量寿佛经》极重五逆罪,临终遇到善知识,劝他念佛,求生净土;他立刻就相信,就发愿,就真正念佛求生净土,这个人也能够往生。你还不要小看他,大概这样的人往生品位不高,你要去读一读《阿阇世王经》,你就知道。阿阇世王做五逆十恶,《观无量寿佛经》上记载,杀父亲,害母亲,破和合僧,出佛身血,都干了,但是他在临终的时候忏悔,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释迦牟尼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上品中生。我们这才明了,往生是有两种修法:一个是我们平常依教奉行,积功累德,这样往生的;一个是临终忏悔,完全看他忏悔的力量。阿阇世王忏悔的力量大,所以品位一下就提那么高。
这也是显示给我们看,对于造作极重罪业的人不可以轻慢。为什么?说不定他临终忏悔往生,品位还在我之上,我还不如他,很有可能。这一些都是诸佛菩萨示现,叫我们不可以轻慢作恶的人,不可以轻慢造作罪业的人。所以我们要以尊敬心来看待他们,即使造五逆十恶,我们还是存恭敬心;学普贤菩萨,「礼敬诸佛」,不可以轻慢。他造罪业,是一时迷惑,绝对不是他的本意,本意是善良的,本意是佛意,只是业障习气深重,加上外面的恶缘,他才会造作恶业。我们决定不可以轻慢他,决定不可以小看他,我们的平常心才能现起。否则一看,「这是恶人,造作恶业,将来要堕地狱」,这个念头不好,不可以起这种心,不可以动这个念头。这个意思还没有讲完,恐怕还要一次,还要一次我们十八愿才能告一个段落。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