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法师讲座

净空老法师:大乘无量寿经(第十九集)

时间:2016-10-23 19:16   编辑: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点击:


http://www.amtb.tw/
http://tv.jxwx.org/
http://www.sxjyqqw.org/
http://www.hwadzan.com/
http://www.amtb.cn/rsd/rsd.asp
http://www.hwazan.org/web/index.php
http://www.mchunghua.org/Default.aspx
http://www.fxsp.org/category/index33-2.html
http://www.amtb.tw/rsd/moral/moralityhall.html

大乘无量寿经  (第十九集)  1998/8/1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2-034-0019
  请掀开经本,第五面第二行,第五面经文的第二行:
  【升灌顶阶。授菩提记。为教菩萨。作阿阇梨。常习相应无边诸行。成熟菩萨无边善根。无量诸佛咸共护念。】
  从这一段经文看起。今天我们读这一段经文,与刚才弥陀村的仪式非常的相应。这一段是「授记佛护」,诸佛护念。佛法修学,诸佛菩萨的教导,最后的目标无不是希望我们成佛,尤其是就在这一生当中作佛,而且做的是究竟圆满佛。我想每一位同修,过去虽然也曾经听过《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以及诸大乘经论,而这些话可能多次的听过,但是总是疑惑而不能够相信,深信就更谈不上。这什么原因?这个理太深,事太复杂,不是我们凡夫常识能够理解,所以不能够深信,不能深信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这一次我们在新加坡居士林的一会,跟过去不相同,过去十年的基础,所以今天我们启讲大经。唯有《大方广佛华严经》才把这个事情讲得透彻、讲得明了,这是对我们很大的帮助,使我们不但能生起信心,而且是深信不疑。同时我们又抽出一天的时间,来跟诸位细说《无量寿经》,也就是深入净土,无非是让我们断疑生信,在这一生当中,确确实实成就究竟圆满的佛果。这样殊胜希有的缘分,正如开经偈所说「百千万劫难遭遇」,也正如彭际清居士所讲,「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这一天我们遇到了,何等的幸运,希望我们要珍惜希有的因缘,好好的抓住它,把握住,成就一生的道业。
  经文紧接着前面而来,是行门里面最后的一段。『升灌顶阶,授菩提记,为教菩萨,作阿阇梨』,我们看了这个经文很像是密宗的口气,没错,确确实实是密法。这部经里面「显、密、宗、教」圆融,《无量寿经》里头包括各宗各派的教义,确实经文不长,非常圆满、非常的希有。由此可知,我们还需不需要去念咒、去学密?不需要,这个经里头都包括了,一样都不缺,确确实实是大圆满教。「灌顶」是密宗授记的仪式,可是密宗灌顶分许许多多的阶段,初学佛在受三皈的时候上师就给你灌顶。我在最初学佛受三皈是蒙章嘉大师传授,也受过灌顶仪式,那只是形式而已,究竟灌顶真正的意义我们不懂,大师也没有详细给我们讲解。在仪式里头并没有详细的讲解,因为同时受皈依的人有几百人,人数很多,时间很匆促。可是我亲近大师的时间长,所以在亲近的时候,有许多疑问向他老人家请教,承蒙他的开导。灌顶的仪式,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它的内容,在《大藏经》,《密藏记钞》里面,对灌顶有详细的解释。
  「灌」这个意思是比喻大悲护念的意思,就是大慈悲,我们今天讲加持,大慈悲加持,大慈悲的护念,或者是世间人说「大慈悲的保佑」,这个意思都能够讲得通。「顶」是最高的,人的头顶上,顶代表一切法门里面最高的法门,最殊胜的法门,顶法。由此可知,我们把「灌顶」两个字连起来,意思就明白了,是佛以大慈大悲,将最圆满、最殊胜的顶法传授给你,这叫做灌顶。不是用点水,弹几滴在你头顶上,那叫灌顶;那个灌顶不管用,那是形式,表法的形式。重要的是他传法给你,这个法决定是至高无上的顶法,你得到这个法门,决定得一切诸佛护念,一切诸佛加持你、帮助你,使你契入顶法,契入如来究竟果地的法门,这才叫灌顶。由此可知,形式上的灌顶,我们显教里面形式上的皈依,形式上的受戒,都不足以为凭。佛法要讲实质、要讲真实,你真正去干。
  这个地方讲「灌顶阶」,实在讲就是指的本经。怎么知道本经是顶法?梅光羲老居士在《无量寿经》会集本前面,有一篇很长的序文,他这个序文写得好。序文里面曾经提到一段,这是他引用古大德的记载,在隋唐时代佛法最盛,在中国佛教史上,那个时代是佛教的黄金时代,佛法大小乘十个宗派,几乎都在那个时代同时出现。外国这些最优秀的出家人,到中国来留学,比比皆是。其中有特殊成就的,日本有不少,韩国也有不少,那个时候韩国没有统一,韩国叫三韩,分三个国家,南面越南,许多高僧大德到中国来留学。那个时候他们也曾经讨论过,仔细来研究分析,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中,哪一部经最能具足整个佛法的代表性?于是这一些大德,几乎肯定公认《大方广佛华严经》,可以代表整个的佛法,称之为根本法轮;还用比喻说,一切经皆是《华严》眷属。佛法像一棵大树一样,《华严》是这个树的根、是这个树的本,其余世尊四十九年所说,无非是这个根本上的枝叶而已,枝叶不离根本,所以称《华严》叫根本法轮,这就是《华严》是顶法。
  可是当时修净土教的人不少,尤其有很深远的影响,唐朝出现的善导大师,善导在中国历史上记载,说他是阿弥陀佛的化身。在中国历史上曾经说过,有三位是阿弥陀佛化身,这是知道的,不知道的那就不晓得有多少位。我们知道第一个是善导大师,第二位永明延寿法师,第三位是国清寺的丰干和尚,这三位身分暴露了。诸位要晓得,诸佛菩萨示现在人间,身分暴露的很少,不露身分的人很多。所以我劝诸位同修对人要生恭敬心,说不定你最瞧不起那个人,那个人就是阿弥陀佛化身来的,那你不就得罪了,你还能往生吗?不过话是这么说,往生还是照往生,你得罪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决定不怪你,往生的条件是具足信愿行。但是总而言之,我们对一切人要平等恭敬,这才如法,这是我们必须要记住的。
  他们影响力很大,尤其是善导大师,日本许许多多的高僧大德,都曾经亲近过善导大师,把净土宗传到日本、传到韩国,一直到今天日本净土宗的寺庙命名「善导寺」。你一看到善导寺,决定是修净土,以善导大师的名讳做为寺庙的招牌。他们对善导非常恭敬,善导大师的塑像,在日本处处可以见到。我们中国净宗的佛弟子,把善导大师忘掉了,所以到日本去旅游、观光,我们看到那个情形,心里面真的生惭愧心。我们的祖师,人家对他那么崇敬,我们已经淡忘,所以这一些学生对净土的缘深。再仔细看看《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经》到最后怎么样它才能够圆满成佛,达到真正的顶法?原来最后一招,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是这样才达到了顶法。于是这些人肯定《无量寿经》是顶法。为什么?《无量寿经》是《华严》的归宿。当时一些高僧大德讲,《华严》、《法华》实际上是引导你归净土。好比我们这个经开三分一样,《华严》、《法华》是序分,净土往生经是正宗分,所以《无量寿经》才是正宗分。我们这样看法:《华严》是序分,《无量寿经》是正宗分,《阿弥陀经》是流通分。所以前清彭际清居士才说,《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这三部经其实是一部。彭际清能说出这个话来不简单,他要不契入这个境界,这话是说不出来的,真正是过来人才能够说得出这个话来。我们就肯定《无量寿经》是顶法,通常讲《华严》、《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这三经都是顶法。
  在本经原译本很多,佛经从印度传到中国来,翻译次数最多的是《无量寿经》,而现在《大藏经》里面所留的原译本有五种。这五种的原译本,过去的祖师大德们,他们细细的去研究,发现译本的文字出入很大,最明显的是愿文。汉朝的译本二十四愿,到南北朝时代,我们看康僧铠的译本四十八愿,再看宋朝时候的译本三十六愿,这个差别就太大。如果原本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不可能变成二十四愿,也不可能变成三十六愿。所以古德就推测,必定是根据的原译本不同。这个推测也就想象到,世尊当年在世宣讲《无量寿经》,介绍弥陀净土不只一次。不像其他经典,释迦牟尼佛一生只讲一遍,没有讲过第二遍。现在看这五种原译本,可以肯定释迦牟尼佛至少曾经讲过三遍。还有七种原译本失传,如果那些本子要在的话,可能还有出入,说明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对于介绍净土法门不遗余力,多次宣讲。因为多次宣讲,每一个本子里面出入不同,这才有会集的必要,给我们初学的人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会集本对我们初学便利太多了。最早的会集王龙舒居士,第二次会集是魏默深居士,夏莲老这第三次会集,后后胜于前前,后面会集的本子比前面本子会集得好,会集得非常殊胜,这是我们认识什么叫顶法。
  顶法认识了之后,诸位就明了,我们将这个经从头到尾念一遍,岂不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给你灌顶一次吗?这是真灌顶,不是假灌顶,比上师洒几滴水那殊胜太多。我们要明了,你念一遍就是接受诸佛如来一次灌顶,念两遍,两次灌顶,一天念三遍,你就一天得诸佛如来三次灌顶,你这个福报还有谁能比得了你。《无量寿经》太长,没有关系,念《阿弥陀经》也一样,念一遍,诸佛如来给你灌一次顶;《弥陀经》短,念十遍,每一天佛给你灌十次顶,你还能不开悟吗?所以「升灌顶阶」实在讲就是受持这一部经,依照这一部经的理论方法修学,就把你提升到灌顶阶。在菩萨果位里面,灌顶是法王子,什么人?等觉菩萨。
  舍弃净土法门,那个灌顶阶是可望而不可及,我们听了向往而已,谁能在一生成就?不可能的事情。你在一生当中,能够证得别教初地菩萨,就相当不错。别教初地,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无明破一品,证一分法身,超越十法界,证发心住。在十住里面,圆教十住「发心住」,别教初地「欢喜地」,别教的欢喜地就是圆教的发心住,就很难很难了。可是证到这个位次之后,你要把四十一品无明断尽,达到圆满的灌顶阶,经上佛说还要经历三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成佛,不是说我们,是讲圆教初住菩萨、别教初地菩萨,是对他们讲。我们今天实在说,《华严》讲无量劫,没有法子算。可是如果你很幸运,你的缘分很好,要是遇到净土法门,遇到往生法门,那你实在太幸运,你在这一生当中,就可以「升灌顶阶」。
  我们今天在这个道场,这个道场可以说,在现代世间第一殊胜道场,我们决定不是自己在夸耀、自己在赞叹,不是的。我们常年不间断的在讲净土第一经,这在世界其他道场没有。纵然有,不是天天讲,不是常年不断的讲,我们这个道场没有间断。不仅仅是解门,我们还特别着重行门,清凉大师给我们讲「信、解、行、证」,我们四个字都做到,我们四个字都重视。不是偏在解门不重视行门,也不是偏在行门疏忽了解门,我们做的是解行相应。这样的道场在这个世间也许有,我没见到,我也没听说过,我们今天见到的,亲眼所见的,就是这个道场。然后才晓得,这个地区众生的福报有多大,不可思议。道场在这个地区建立,这个地区就得诸佛护念,就得龙天善神守护,我们在《华严经》上正在念到「道场神、足行神、金刚神」,他们不护持我们这个地方,他到哪里护持?我们就是他护持的对象。我们今天起心动念,一切行持与大经相应,这是事实。
  所以要认清楚,诸佛如来的顶法,不仅仅净宗法门是释迦牟尼佛所传的顶法,至高无上的法门,十方一切诸佛如来,也都共同传授这一个顶法。怎么晓得?世尊在本经里面告诉我们,他老人家对阿弥陀佛的赞叹,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诸位要知道,释迦牟尼佛的赞叹,代表十方一切诸佛的赞叹,释迦牟尼佛肯定阿弥陀佛是「佛中之王」,也就是说明,一切诸佛如来都肯定阿弥陀佛是佛中第一。我们今天发心做阿弥陀佛的弟子,无上的光荣,一切诸佛看到你都要尊敬你三分。为什么?弥陀弟子,多么荣耀。他敬我们的老师,也尊敬老师的学生,这一定的道理。所以我们要做一个真正的弥陀弟子,不要做假弥陀弟子、冒充弥陀弟子,那个问题就严重。你要冒充弥陀弟子,护法神就不饶你,你要做真正的弥陀弟子,诸佛对你都恭敬,我们为什么不做一个真的弥陀弟子?
  真的弥陀弟子怎么做?天天要受阿弥陀佛灌顶。你每一天要读经,读经就是灌顶。天天要念这句佛号,要到念佛堂来念佛,我劝同修有时间,就到这个念佛堂来念佛,为什么?在家里念不是一样吗?跟你说,跟你在家里念不一样,完全不一样,为什么?你家里念佛堂,没有诸佛在那里念佛,这个念佛堂有佛在这里念佛,你到这个地方来,沾到佛菩萨的气氛,那怎么会相同?如果用现代人的说法,就是说你家里面的磁场,跟这个地方的磁场不一样。这个地方的磁场是世间第一无比的殊胜,我们一般人讲气氛不相同,这个地方确实是如来正法的气氛,你们在这里念佛,你亲身感受到。现在念佛堂新的地毯铺下去了,格外显得庄严,我昨天下午去看过,非常欢喜。进入这个念佛堂就是升灌顶阶,这个念佛堂就是灌顶阶、这个讲堂就是灌顶阶。既升灌顶阶,那就「授菩提记」。授菩提记是什么?受成佛之记,也就是告诉你,你决定成佛。诸位到这个讲堂来、到这个念佛堂来,肯定你决定往生不退成佛。所以这个道场是成就诸佛如来的道场,必得诸佛如来的加持,道理在此地。
  下面这两句科题上讲「示教」。示是示现,教是教化,示现教化众生的模式,示现教化众生的样子。这个样子是什么?「作阿阇梨」。就是我们现在讲经的总题目,我们总题目已经做了,这个字还没有挂上,将来就挂在两边对联上,「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阿阇梨」就是模范的老师,阿阇梨是印度话,他的思想、他的言行,可以做为社会大众的表率、模范,就叫做阿阇梨。阿阇梨我们翻作「轨范师」,轨是轨道,他的行持可以做我们的轨范。这一句话的意思很深,佛在一切经论当中常常告诉我们,一部经中我们对于这些教诲都看过许多遍,印象非常深刻,佛教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八个字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学了佛,得佛法殊胜的功德利益,决定不能说我得利益就行,没有想到社会广大的群众,没有想到六道三途一切众生,这与佛的愿望、与佛的教诫就不相应。佛教给我们受持,这是我们自己的事情,「受」是佛所教导我们一切道理、理论方法,我们要明了、要接受;佛给我们讲的一些境界,我们要契入,这样才能得真实的受用,这是受持。
  受持之后读诵。刚才讲你读诵一遍,你就是受诸佛如来一次的灌顶,这是自利。读诵最好是出声,出声的功德比不出声大很多,出声的功德在哪里?念给别人听,让没有接触佛法的人听到你在读经。你读经要读得字字分明,腔调音声悦耳。要让人听到生欢喜心,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听了之后会觉悟。所以有一些同修大概心情急躁,读经读得很快,听说这一部《无量寿经》,他半个小时就念完。仔细听听的时候,他嗯嗯嗯一个字也没听出来,从头到尾哼了半个钟点经就念完,一个字都没听清楚。这种读诵只可以说是自利,不能利他。读经字字分明,要晓得读经是利他,自利是提醒自己,不要忘记佛的教诲,要依教奉行。念得清楚、念得明白,让别人听。你说「我四周围没有人」,没有人,有鬼神,有我们肉眼觉察不到的众生,我们今天讲无形的众生,比有形肉眼能看得见不知道多多少倍?你读经给他听,他听了有受用,鬼神学佛、鬼神护法,天下就太平。要知道我们社会的动乱,鬼神先乱,鬼神乱了之后,我们想社会安稳非常非常困难。要想社会安稳,先要叫鬼神安稳,要叫这些鬼神安稳最好的方法就是读诵,所以读诵里面最要紧的意思,是要度这些无形的众生,给他们做闻法的增上缘。
  后面「为人演说」,这个对象讲得很清楚,这才对人,对有形的众生。可见读诵是对无形的众生,演说才对有形众生,对人。对人怎么样?表演。表演是依教奉行,要把它做出来,把佛经里面一切教诲,都落实在我们生活,落实在工作当中,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像经上讲,哪些佛教给我们一定要做,我们认真努力去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我们就决定不能去做。像经文后面所说,行门里头最重要的纲领有三句,其他所说的那都是些细目,琐碎的事情。最重要的纲领,修行人,佛讲的第一个:「善护口业,不讥他过」,要做到。身口意三业,佛不说身、口、意,不用这个顺序。第一个用口,口造业最容易,口造业最可怕。诸位念念《地藏经》,口业将来堕拔舌地狱、耕舌地狱,那个地狱,好多种地狱,都是口业业因而受的果报;妄语、两舌、恶口、绮语,非常容易犯。所以真正修道人,将来在这个念佛堂,真正进念佛堂,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所有的念头都放下,只有一个念头「阿弥陀佛」,你就决定成功,你才叫真正「善护口业,不讥他过」。我们也不必问怎么个修法,你就是一心一意专念阿弥陀佛,这一条你就做到了,不要再打妄想。
  现在还有一类人,不但自己打妄想,还要派许多人去打听,打听别人的,这个妄想就更大、就更错。你这样学佛,学到最后堕到阿鼻地狱,阿鼻地狱许许多多大小地狱,都是你果报之处。本经在经题上显示我们修行的三大纲领:「清净、平等、觉」,你天天要知道那么多的事情,你的心怎么能清净?古人教给我们,「知事多时烦恼多」,你要知道那么多事干什么?还要去派人包打听,你说糟不糟糕!大概打听之后,研究怎么对付,这麻烦可大。这是存轮回心造轮回业,而且都是造的三途地狱,非常可怕。我们觉悟就是要从这个地方省悟过来,别人的事情与我不相干,我打听他干什么?我管他干什么?所以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说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不是世间没有过失,他顾自己都来不及,没有时间去顾别人。用什么样的眼光看别人?刚才我说过,用佛的眼光看别人。我们看别人,统统是诸佛如来示现的,他行善,示现善的样子给我看,他作恶,他示现恶的样子给我看,都是诸佛如来,他们统统没有过失。过失在哪里?过失在我自己,我看了起心动念就造罪业。我看到好境界起贪心,看到恶境界起瞋恚心,我造业,他不造业,他是诸佛如来。
  我们完全用这种心态,真诚的心态来修学,你这一生当中必定成佛。正是所谓「佛眼睛里面,看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如来」,我们今天要学这一招,高招。菩萨眼睛里面看一切众生都是菩萨,善人看一切众生都是善人,恶人看佛菩萨都是恶人,这个道理要懂,这个道理就是境随心转。我们为什么不养自己的佛心?我们自己为什么不透自己的佛性?为人演说,演这一点。今天世间人看这个也不对,看那个也不顺眼,我们看一切众生都是佛菩萨,平等恭敬,这就是修普贤行。本经一开端「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这是真正的弥陀弟子。所以要为人表演,就是说我要做一般大众的榜样,特别要做修行人的榜样,要真干,这才叫「作阿阇梨」。作阿阇梨是为教菩萨,为教修行人,或者是为教一切众生觉悟。菩萨是觉悟,觉悟的众生,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这就叫「为教菩萨」。怎样帮助?自己做榜样,自己做模范,要真干。
  如何真干?下面这一句说出了,『常习相应无边诸行』。「行」是生活行为,细的起心动念,粗的言语造作,这是行为。行为要相应,与什么相应?与自性相应、与性德相应,那你的心行就是真正的菩萨行、佛行。初学的同修们,要讲到心行与自性相应很难,为什么?没见性,与心性相应之行最低的限度,是圆教初住菩萨,初住以上,《华严经》上所说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一百七十多个团体,每一个人,他们的心行与法性都相应,所以称为法身大士。我们今天是生死凡夫,烦恼一品都没有断,我们怎样学相应之行?佛教初学给我们订了许多规矩,你依照这个规矩去做就相应,佛所讲的这些规矩,给诸位说全是性德。
  「习」,学习常不间断,永无间断的在学习相应之行。相应之行散在一切经论里面太多太多,我们到底从哪里学起?我们发心专修净宗,专修净业,这样一来我们的经论范围就缩小。我们依据的经论「三经一论」,或者是近代所说的「五经一论」,我们依据这个就好,这个典籍不太多。五经一论里面所讲的,还是很琐碎,还是很不容易掌握。于是我们在最初建立「净宗学会」,我写了个缘起,在缘起里面提到行门五个科目,这个大家好记。行门的科目要简单,你才能记得住,才能够学得到,太多、太复杂记不住,没有法子。所以现在受戒,你们想想看出家受两百五十条戒太多,记不住,记不住还能做得到吗?太多了,比丘尼戒更多。在家菩萨戒,如果是梵网戒十重、四十八轻,也太多,记不住,记不住没法子。一定要最简单、最容易,时时刻刻能记住,都能够背诵得出来,你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才能够提醒自己,我与佛的教诲相应不相应?所以真正修行要抓纲领。
  我们提五个科目:第一个三福,《观无量寿佛经》所说的,三福总共三条,十一句。第一条是「人天福」。换句话说,你在六道里面真正能做到,你就不失人身,你不会堕三恶道,你生生世世在人天享福。第一句「孝养父母」,你做到了没有?第二句「奉事师长」,第三句「慈心不杀」,第四句「修十善业」,这四句意思很深,我们曾经做过专题讲演。这个四句要记住,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这个相应不相应?如果不相应就错了,要「常习相应之行」。第二福是「二乘福」,声闻、缘觉。诸位要晓得,第一福是凡夫,第二福才是佛法,才学佛了。佛法是建立在世间福的基础上,没有世间福德,学佛怎么会有成就?换句话说,你人都做不好,你怎么能学佛?这四句是教你做人,如果这四句都违背,你就不是一个人,不是人是什么?畜生、饿鬼、地狱。古书《左传》里面就有说,「人弃常则妖兴」。这个话什么意思?人如果把「常」舍弃,常是什么?五常:「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字,这五个字是常道,人人应该遵守,做人就应该遵守。如果做人不遵守这五个字,把这五个字丢掉,舍弃了,干些什么?不仁、不义。仁义礼智信都不要,古大德讲,这是什么人?这个人是妖魔鬼怪,他不是人,他就是妖魔鬼怪。所以人天他有道德的标准。
  诸位想想第一福里面这四句,五常的意思都包含在其中,以这个基础再入佛法,再学佛。所以人天福里面,上面二乘福。二乘福一开头,「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今天我们受三皈,是形式上的三皈,不是实质的;今天我们受戒,也是形式上的受戒,也不是真实的。你要说为什么?因为底下没有根基,如果底下基础建得好,「三皈五戒」它就发生作用,能成就德行。诸位要晓得,佛法是师道,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第一福是孝道,第二福才是师道,孝道没有,师道也就完了。我们今天学佛特别提倡孝道,你从哪里学?回家去孝顺父母,从这个地方学。你要做出真正孝顺儿女的榜样,给社会大众看看,为人演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你要做到才行,口说不行。
  再由二乘福再向上提升,这就是菩萨。菩萨有四句,都是纲领原则:「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四句你做到了,你才真正是菩萨,这叫三福。发菩提心,什么叫菩提心?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讲得好,真正发心求生净土,这一个愿心决定没有改变、决定没有疑惑、决定求生,你就一定生,这一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蕅益大师说得好。菩提心在《观经》里面,世尊给我们解释「至诚心」,真心发愿,真心就是至诚心;一心希望求生净土,那个就是「深心」,就是「回向发愿心」,一念就具足了,没有第二念,我们今天就是要发这个心。
  「深信因果」,这个因果是什么因果?我过去跟诸位讲过,我为这一句搞了两、三年心都不安,我不解这个意思。我们平常讲相信因果报应,善因善果,恶因恶报,因缘果报,丝毫不爽;我们晓得,我们相信,我们不怀疑。我们是人天的身分,我们连二乘都比不上,我的怀疑处是为什么菩萨还不知道?我们都知道,他为什么不知道。所以这个因果绝对不是我们讲的因果,我们所说的因缘果报,菩萨哪有不知道的道理?他们深信因果,一定是个特别的因果。这就把我搞胡涂,搞了好几年,总算是三宝加持,搞明白了。什么因果?「念佛成佛」。真的,许许多多的菩萨不知道,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不要三大阿僧祇劫,一生就办妥。尽虚空、遍法界诸佛剎土里,不知道有多少菩萨不知道。我才晓得这个因果是讲这个,不是说别的。我们回头看看,我们现前生活环境当中,同修当中,有许多学佛的人,有参禅的、有学教的、有持咒的、有持戒的,许许多多法门,你叫他念佛,他不相信,他就不相信这个因果。他学他那个法门学得很起劲,也是勇猛精进,就是不肯念佛。所以「发菩提心,深信因果」的人了不起,这两句话他要是相应,那就是净宗法门里面所说,「善根、福德、因缘」这一生当中具足了,也是经中所讲根熟众生。
  底下讲『成熟菩萨无边善根』。成熟了,成熟这一生就作佛,这一生这个身在六道里面叫最后身,以后不再搞六道轮回,出离了。这个身体在六道里头是最后身,下一次再到这里来是菩萨化身来的,应化来的,不是凡夫,乘愿再来,哪里会一样?菩萨福里面第三句「读诵大乘」。前面跟诸位讲过,读诵大乘就是读《无量寿经》、读《阿弥陀经》.念一遍,诸佛菩萨给你灌顶一次,你念了之后,一定要依教奉行。末后一句「劝进行者」,要把这个殊胜的法门介绍给别人,介绍给广大的群众,介绍给一切众生,这是利他。所以十一句里面,十句自利,末后一句利他,自行化他。这是讲你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与三福相应,这是「常习相应之行」,这真正修净土,这是第一个科目。
  第二个科目是「六和」。我们同修大家在一起,在一起共修,在一起共修一定要修「六和敬」,要和睦相处,彼此尊重。我教给诸位同修,我们把所有一切大众,都看作诸佛如来,都看作阿弥陀佛的化身,以最极恭敬心处事待人接物。别人用什么心态对我们,不要去管,不必去理会,问我用什么心态对人?我一定用佛心对人。一切人都是阿弥陀佛示现,示现给我看的,帮助我成就的,我们要用这个心态。每一个人都如是学,「见和同解」就圆满,真正是入佛知见。凡夫入佛知见,真正不可思议,这是《华严经》上讲的「大心凡夫」。什么人是大心凡夫?这个人就叫做大心凡夫。我们今天讲作罗汉、讲作菩萨,我们做不到,但是我们要讲作大心凡夫,不难!确确实实每一位同修都可以做得到,我们的心行真正能够跟这五个科目相应。
  六和的第二条,「戒和同修」。这个戒是广义的,我们今天持戒,实实在在说,只期望我们能够把五戒十善认真彻底的做到,不要去奢谈比丘戒、菩萨戒,我们做不到。我们出家人学蕅益大师、学弘一大师,他们怎么修的?他们是持沙弥十戒、五戒。蕅益大师受了戒之后退戒,他一生持沙弥戒,所以你看有许多在文字方面,他老人家署名「菩萨戒沙弥」,他不敢称比丘,他是菩萨沙弥。成时是他的学生、是他的徒弟,老师称沙弥,学生不敢称沙弥,所以成时法师称什么?菩萨优婆塞。出家的,出家优婆塞,实在讲我们今天这个才是我们真正名副其实的身分,我们什么身分?出家优婆塞。诸位是在家优婆塞,我们是出家优婆塞,示现出家的身相,统统持的五戒十善。在《无量寿经》里面,五戒十善有详细的说明,就是三十三品到三十七品,这一段经文是五戒十善的详细说明,果然做到,我们五戒十善就清净,名副其实的出家优婆塞,这是讲持戒。持戒另一个延伸的意思是守法。道场里面因为人众很多,如果要没有制度、要没有规矩,大家在这里会乱成一团,那就不像道场,道场有许许多多的规矩,这些规矩我们必须要遵守。道场以外是社会、是国家,国家有法律,有许多规约,我们也要遵守,做一个守法的好公民,做一个守法的修行人,做一个守法的佛弟子,这是戒和同修。
  然后「身和同住」,将来弥陀村开幕之后,许多念佛同修我们就住在一起,身和同住住在一起,彼此互相照顾,互相警策,互相勉励。希望是现在我们同住在弥陀村,将来我们同在莲池海会,我们目标才真正达到。所以我建议弥陀村里面,每一个房间的房门,都做玻璃的、透明的,不能人在里面懈怠懒惰,外头没有人看见,不好。所以门至少要做一个小的玻璃窗,外面人走来走去,看得见里面,这样才行。每一个人关在一个房子,门关到起来的时候不能成道,不知道在干什么?懈怠懒散。所以住弥陀村的同修要注意,住弥陀村里面完全是透明化,将来连身体都是透明的,这才好,一丝毫染污都没有,我们要达到这一个标准,这也是作师作范。所以要守法,这是身和同住真正的意义。
  「口和无诤」。希望进入弥陀村之后,不管你在这里住一年、住两年、住一辈子,不说一句话,就是一句阿弥陀佛,除一句阿弥陀佛,一句话都不说,你决定成佛,决定上上品往生。为什么?没话好说,所说的都是闲话,你所说的话都是搞六道轮回。我从今天起不搞六道轮回,不说话,你给我打招呼,「阿弥陀佛」,你不管说什么多少,「阿弥陀佛」,我一句都没听进去,你的心才清净,你的口业才真正能消得干干净净。
  「意和同悦」,住在这个地方一定是法喜充满,诸位真正能到这个境界,你二十四小时念佛,一定生欢喜心,不疲不厌,你不会疲倦。念累了,稍微休息一下,所以休息我劝勉同修们不脱衣服,我们穿海青念佛,海青不脱略微休息,休息好了赶快进念佛堂,自动自发,不要人去敲你的门喊你,那就不好。我们有没有人敲你门喊你?有。每一个单位,我们有一个寮房长,你们自己选举、自己推选,他看时间到的时候你还在偷懒,会敲你的门。在念佛堂有法师,法师里面也有专门负责警策工作,念佛堂里面常讲「巡幡」,当你念佛昏沈的时候,在念佛堂打瞌睡,看看我们将来用什么方法。古时候念佛堂用巡幡,小的幡,幡在你头上、在你脸上晃几晃,把你提醒过来。这不像禅堂,禅堂是用香板,是打的,我们不打,用巡幡,或者用拂尘都可以,用这个方式来提醒大家。这就是互助合作,真正做到法喜充满。
  末后一条,「利和同均」,决定可以做到。十方供养归常住,常住负责大家衣,食,住,行。所以你到这个念佛堂来念佛,不要带一分钱,不要为生活忧虑,只要真正肯念佛就行。我想消息将来传到社会,社会上不愿意做工作的,谋生很辛苦,都到念佛堂来念佛,将来我们念佛堂爆满了。好在木源居士的弘愿很大,他要建二村、三村、四村,将来建弥陀城,将来建弥陀国,这个难得难得,希有的因缘。我们也欢迎社会得到真正的安稳,使人真正有一个皈依处,弥陀村是我们真正的皈依处,无量功德。所以能得诸佛的赞叹,这是与六和相应。
  第三个科目「三学」,戒、定、慧三学。第四个科目「六度」,诸位都知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最后一个科目,「普贤菩萨十愿」。诸位都能够记得很清楚,都能够了解科目的意义,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能与这五个科目相应,然后发清净心,一向专念,那就成熟菩萨无边善根。无边的善根简单的讲是大慈悲、大精进。大慈悲决定求生净土,这才叫大慈悲,因为往生到极乐世界你就成佛。我们现前讲堂跟念佛堂、弥陀村,是西方极乐世界在这里做的接引站,到这个地方来就等于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在这个地方,如果说是如理如法的修学,决定往生。这一本《无量寿经》,我在过去讲解的时候就跟大家说过,这一本书是我们往生极乐世界的保证书,保证你往生,你只要依教奉行。你不肯照做,那是你自己的事情;果然真肯照做,没有一个不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作佛、作菩萨,才能像观音、才能像普贤、地藏菩萨一样,分身无量无边,度化十方世界苦难众生,这不是大慈悲吗?还有哪一种慈悲能够跟他相比?
  「善根」,的指精进。世间人的善根,这世法,这个世法叫十法界里面的善法,是从三善根生的。三善根是「无贪、无瞋、无痴」,叫三善根,贪、瞋、痴叫三毒。十法界里面所有一切恶法是从贪、瞋、痴生的,所有一切善法是从无贪、无瞋、无痴而生的。这个地方讲到出世法,出世是超越十法界,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面皆是法身大士,他们的善根是什么?精进。法身大士的善根只有这一条,精进,大精进。我们现在虽然没有证得法身大士境界,可是能够在这个念佛堂,每一天二十四小时念佛,一年到头不间断,也是大精进,可以跟法身大士媲美,并不比他逊色。
  「成熟」,着重在成熟这两个字,如果没有这种殊胜的缘分,怎么能成熟?这正是善导大师在《观经》批注里面所说,「一切成就总在遇缘」。缘太重要,缘用现代的话来讲是条件。这个地方现在念佛条件具足,条件太殊胜,这是许许多多的菩萨、许许多多修行人,梦寐所希求的,求不到。我想弥陀村想了十六年,自己总以为这是妄想,一生不可能实现,没有想到在这里出现,希有!我感到非常惊讶,怎么会在这个地方成就?而且这个成就这样的圆满。诸位想想,如果不是得一切诸佛威神加持,决定不可能,说老实话菩萨加持都做不到,必定是诸佛如来威神加持。这个地方地区的众生,这一生当中作佛的缘成熟了,所以才有这样殊胜的感应。诸位同修无量劫来希有的福报,在这个时候开花结果,这是成熟,「成熟菩萨无边的善根」。这是讲「相应」,既然相应,就感动诸佛护念。
  『无量诸佛咸共护念』。这一句话,我们在今天此时此处感触特别的深刻,几乎是我们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接触到的,真的是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所以世人求佛菩萨保佑的太多太多,他用什么方法去求?用贿赂。到庙里面去拜拜,跟佛菩萨祷告祷告,谈条件,「我供养你多少,你保佑我发财,然后我再来还愿,我再供养你多少」。跟佛菩萨讨价还价,谈条件,哪有这种道理?得不到感应。要得佛菩萨护念,给诸位说没有条件,就看你是不是认真去做。怎样去做?依教奉行。佛教导你的,你真发心,真肯去干,不顾一切后果,你就得诸佛护念。如果你肯去做,发心去做,还有忧虑,还有种种疑惑;买这个大楼这么多钱,钱从哪里来?万一信徒供养不够怎么办?那佛菩萨不管你的事情,为什么?你不是真心,你这里面还夹杂妄想、分别、执着,那怎么可能有感应?感应唯一真诚,才能得感应。真诚的心,到时候实在没有人捐钱,佛菩萨会把钱送来,不可思议,这是真的决定不是假的。这种感应的例子,自古以来我们在《传记》里、在《感应录》里面看到太多太多。唯有至诚才能感通,真诚到极处就能感通。不是真诚到极处,稍微夹杂一点疑惑,夹杂一点私心,就把整个法破坏掉了。住持领导的人没有私心,唯一真诚,我深信将来在我们念佛堂的人,在我们讲堂听经的同修都是唯一真诚。大家的这种真诚,那感应的力量太大太大,殊胜庄严的道场能在这个地区建立,不是偶然的。这一段我们就介绍到此地,再看底下一段经文:
  【诸佛剎中。皆能示现。譬善幻师。现众异相。于彼相中。实无可得。此诸菩萨。亦复如是。】
  这一段以下,是文殊菩萨的「智德」,前面所讲的是普贤菩萨的「行德」。在这个经上跟《华严》义趣相同,《华严经》上普贤为长子,文殊为庶男,这是个比喻,说明一桩事情,在解、行两门当中重视行门,把行门摆在第一,解门摆在其次。这个经也是这个架式,前面这一段普贤的行门讲完了,接着文殊的智门,解门,行跟解要相应,才能把境界向上提升。如果行跟解不相应,行往往只得福报,这行门得福报,不能提升境界,那很可惜。所以说完行门,一定要再说解门。
  第一句话,『诸佛剎中,皆能示现』。由此可知,这些法身菩萨们,他们的生活空间太大太大。「诸佛剎」是讲尽虚空、遍法界,不但说现在,包括过去、未来,我们常讲十方三世无量无边诸佛剎土,他在里面统统能够示现,「皆能示现」。怎么示现法?就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里面所说,应以佛身而得度,他就现佛身;应以菩萨身得度,他就现菩萨身;应以比丘身得度,他就现比丘身;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应」不是应当、不是应该,不是这个意思;「应」是感应。菩萨决定没有意思去现身,要有意思现身是凡夫,菩萨没有意思、菩萨没有念头。菩萨现身是应众生之感,众生有感佛菩萨立刻就有应。这也正如《楞严经》上所说的「随众生心」,随众生心感,「应所知量」,菩萨的应跟他的感恰恰相符合。所以你想佛身来度你,他就现佛身;你想菩萨身来度你,他就现菩萨身。这又说明「一切法从心想生」,这哪里错得了?所以我们想佛,佛就现前。在十法界里头,我们知道佛最殊胜、佛最圆满,为什么不天天想佛?
  所以四楼,我们底下四楼开辟做念佛堂,我就想到念佛堂的佛像,一定要供在念佛堂的当中。因为念佛一定是以绕佛为主,诸位一定要晓得,念佛是以绕佛为主。我们从哪里学来的?《华严经》上学来的。善财童子出来参学,第一位参访的善知识是德云比丘,德云比丘修什么法门?修念佛法门。他采取哪一种方式念佛?「般舟三昧」,般舟三昧就是绕佛,也叫佛立三昧。在佛经里面讲,一期是三个月九十天,九十天绕佛,日夜绕佛,不可以坐下来、不可以躺下来,德云比丘是这样念佛。我们现在末法众生业障很重,体力不行,办不到。想着绕佛累了休息一下,可以在那里打坐歇一会,也可以,再严重的,业障重,躺在床上睡一下,不得已。休息好了,马上回念佛堂来再绕佛,我们以绕佛为主,所以佛像一定供在当中。
  我这么一说,李居士立刻他就去办,他办的速度让我吓了一跳,这惊人!第三天他就告诉我,他在中国已经把佛像订下来,木雕的,而且他塑造的是四尊阿弥陀佛,在一个莲花上四面站起来,背靠背,你绕佛绕到哪一面都看到阿弥陀佛,太好了,这个我都没有想到。将来佛像供当中,四面都可以拜佛,拜佛、止静、休息是调身的,绕佛是最重要。绕佛一定要开口念,要出声,止静可以不出声。拜佛不能出声,拜佛出声伤身体,拜佛的时候可以默念、可以观想。止静的时候自己可以出声,也可以不出声,如果不念佛,听,听佛号,心里头就没有妄想,这样才如法。
  将来真上轨道之后,佛堂分三个区,靠近佛像圆圈里面是拜佛的区,外围是绕佛的区,两边是止静的区。两边止静面对佛像,两边现在都挂着佛像,面对佛像。他们绕佛、拜佛,你都看不到,不扰乱你。分成三个区,在这里面念佛一点压力都没有,让你很轻松、很愉快、很欢喜。拜佛让你自己去拜,四面都可以拜,你喜欢在哪一边就在哪一边拜。你拜得快你就快拜,你拜得慢你就慢拜,这样才好,各人拜各人的,只是一句整整齐齐的佛号,这样就好。如果拜佛也要法师敲引罄带,压力就大,身体好的嫌太慢,身体差一点的太快了,受不了。你叫人家都叫苦,身心都不安稳,他怎能办道?所以我们只有法师敲引罄带着绕佛的时候带,止静跟拜佛都不带。你自己觉得身体太累的时候,你去休息一下,休息好了赶快跟到班上去绕佛去念,这个念佛堂才能长久,大家才能生欢喜心。我相信念上三个月,诸位就可以不要睡觉了,真的不是假的,顶多你一天睡觉两、三个小时,你的精神饱满,体力充沛,你得三宝威神的加持,可以摆脱昏沈。睡眠是昏沈,你昏沈、掉举这两种习气毛病,都可以在念佛堂里面,把它洗得干干净净,恢复你的清净身,恢复你金刚不坏身,好处太多太多,说之不尽。好,时间到了。

赞 (0)

本站所有内容共享 欢迎转载 正气文化公益网 反黄之盾

Q群: 218813922 QQ: 516104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