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学长,大家下午好。
我们《群书治要360》的课程,上个礼拜进入第三个主题的第九个纲目,“贵德”当中的“交友”。我们看到“交友”,首先会想到自己的小孩,最希望他交到好朋友,甚至于能跟古人、圣贤交朋友,这是当父母的人最高兴的事情。孩子懂得交良师益友是结果,那得种什么因呢?父母得修德,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而且父母自己本身也要交良师益友,本身的身教就影响孩子判断朋友的能力了。
从经典当中、从很多格言当中,都可以体会得到朋友的重要性,朋友对自己一生的影响。我曾经见到一个朋友,他说到他年轻时候,可能是一、二十岁的时候,有一群玩伴朋友,俗称“死党”。他跟我谈话的时候,他的年龄应该是四十多岁。他说他年轻时那一群朋友,要不已经不在世间了,要不已经在监狱里面了,除了这两个情况以外没有例外的。只剩他没事情,是因为他后来遇到老祖宗的经典,他开始学习,不然他的命运也很难不是这两条路。当然,他们以前那群朋友干了不少坏事才会有这个结果。
所以人受环境、受朋友的影响非常的大。“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了解这个重要性,从古代的榜样“昔孟母,择邻处”,她给他选一个好的环境,尤其那个环境是学校,他可以接触到很多好老师、好同学。《论语》又讲,“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要找一个有很多善人、仁德之人的环境,那孩子跟自己在耳濡目染之下,就能够受到好的风气的熏陶,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回想自己成长过程当中,我记得我念初中的时候,书桌前面贴了一张照片,那是我的偶像,叫席维斯·史特龙。他演的电影有《洛基》、有《第一滴血》,都是打,不然就拿著冲锋枪扫射的电影情节。我常常接触,大家就可以知道,我初中的一种心境状态是什么逞强斗胜。我记得那时候练哑铃,一支哑铃十公斤,大家看过十公斤的哑铃没有就这样每天练。有一次意外把左手给摔断了,结果逞强的性格还是没有变。因为我一直练,我高中的时候念男校,高雄中学,全班都是男生,就喜欢比谁的力量大。结果我就苦练,练到最后,有一次全班臂力比赛,最后冠亚军赛,是一个很胖的人坐在我对面,跟我一起在最后比划比划。我的导师在旁边看,最后看得整个嘴巴都张开来,因为在他眼前出现的是我这个瘦瘦的人胜过那个胖胖的人。我说这个,重点在后面,重点在逞强之后,从身体上损害很严重,你在那里逞强都伤了你的筋骨。所以现在去给人家按摩,人家都问,「哪里痛啊」我说,「全部都会痛。」不是哪一个位置痛而已。
结果那一次全班第一名。男孩子「戒之在斗」,所以很多人都抓机会想要雪耻回来,想要赢我一盘,可以扳回局势。结果遇到我手断了以后,他们非常高兴:这个时候可以羞辱他了。这个时候我也了解到,我平常的人际关系实在不怎么样,在关键的时候就显现出来。结果他们就找我比。其实我左手断了,照练,练什么右手伏地挺身,一只手伏地挺身,不愿意输给他们。所以这种好胜,身体受损以外,整个成长过程吃很多亏。好胜的人一定有人来挫败你,所谓闽南话讲「恶马,恶人骑;胭脂马,遇上关老爷」,总会遇到强中自有强中手,一定会遇到比你还厉害的人。
结果练了以后跟同学再比,我左手已经断了,绑著绷带,有一点像黑社会老大这样,然后右手跟人家比。我那个同学觉得应该是稳操胜券了,结果一出力,开始一出力,我整个手就倾下去了,为什么因为我明白了一个事实,就是左手跟右手是连在一起的,所以我这里一出力,整个这里的经络都拉紧了,痛得要死。可是很痛,不愿意输给他,所以就咬牙又把他给扳回来。从那天以后,我的手就变成气象播报台,要下雨以前它就会开始抽痛,你就知道快要下雨了,天气要变化了。所以当时每天看著那张拿著一支冲锋枪的照片,受的影响就是逞强斗狠。过了十多年才换了一张照片,换成孔老夫子的像。大家要了解,亲近的良师益友关键太大,假如这张照片在我三岁的时候就贴上去了,那我的人生少走很多冤枉路,少造很多罪业。
所以现在看到大家的孩子,胎教就在受传统文化教育,三岁、四岁就开始学,我们觉得很欣慰。决定要青出于蓝胜于蓝,这样我们才对得起下一代、对得起祖先。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们不能对不起中华民族的祖先。我们对交友、对这些德行的认知愈正确,我们就会把它们摆在重要的位置,让孩子从小就建立这些最重要的德行,最重要的做人、做事的态度。
交友的重要性又有一句话讲「人伴贤良志气高」,一个人身边都是善人,都是君子、贤人,他一定也会很有志气。所以我们都给为人父母者建议,每天给孩子讲《德育课本》里面的七百六十八个故事,孩子每天听这些圣贤风范,他的志气不断的提升,他觉得他的人生一定要跟大舜学习,跟这些圣王、圣贤学习。这些都得要父母、长辈用心把这些风范引导给他们,甚至于是我们自己对这些风范要能效法、能够去学习,那孩子的感受就更深了。不只古人是这样,他自己的父母、身边的人也是这样。
其实孩子天性就非常爱护、尊重他的父母,父母在他心目当中是最尊重、最爱的人,父母有德了,他这个天性终生保持,对父母的爱敬一生都没有变过,非常可贵。假如我们父母没有做出榜样来,让孩子对我们没有信心,甚至于埋怨我们,他的人格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他也不会健康、不会快乐。所以天性能终生保持,那是最幸福的人。
那我们知道交友的重要性,我们接下来讲的经句是一百四十九句,这个经句是来自于《孔子家语》当中「六本」这个单元,我们把这一段话的前文一起来看一下。「孔子曰」,孔子讲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赐也日损。」孔子在他生前就预言了,说我走了以后,这个「商」是指子夏。子夏,姓卜名商;而端木赐,另外一个学生,也就是子贡,他们两个的情况不一样。子夏,我去世以后,他的德行会愈来愈好,而端木赐德行会退步。曾子在一旁听了以后就很好奇,不了解,所以「曾子曰:何谓也」我们萤幕上有打出来字吧你们都没看萤幕都看我,代表你们现在听文言文已经noproblem了,不简单,功力大增,所以「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刚好我们下一个单元就是「学问」,学问要深,当然要靠日积月累的努力。坦白讲很佩服大家,两年多了,大家都没有缺课,一起来共学这些古文。曾子问,曾子很可爱、很可贵,不懂就问,这又是求学问的重要态度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心有疑,随札记」。
「子曰:商也好与贤己者处,赐也好说不若己者。」他们的差别在哪里子夏喜欢结交德行、才华、能力比自己高的人,进而向他学习,那他就「见人善,即思齐」、「德日进,过日少」了。而端木赐他欢喜跟不如他的人在一起,不如他的人都听他讲,他很沉醉在别人听他讲当中。
从这里可以看得出来,交的朋友会影响他的德行的提升或者退步,所以孔子在《论语》当中讲的,「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要用良师益友来辅助自己的仁德、道德。孔子也在《论语》里面讲「无友不如己者」,这句好像是子夏讲的,刚好这个主人翁就是子夏。「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这是子夏对学问的一个认知,他与朋友交都是诚信,互相成就道德学问。
另外《论语》当中又讲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这句话就是,这个「不如己」是不适己,就是没有跟自己目标不相同的朋友,交的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假如人生的方向、目标都不一样,这个朋友他的目标:人生就是享乐,那我们可能就会受到这些污染影响。所以跟自己志向不同的朋友,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除非你不被他影响,除非你很有把握可以转变他,可以成就、利益到他,你有这个慈悲心去做。假如还影响不了对方,还会被对方影响,那这个时候恭敬他,但是要远离一点,不要受不好的影响。这也是要懂得自我保护,等自己功夫够了,要去帮助他再去做,所谓要「量力」而为,不然我们要帮助他人,最后都被他人给转掉了。
而接下来这经文讲到了,每一个人都受到身边人的影响,经文里面讲「不知其子视其父」,你不知道这个孩子好不好,你去看他父亲就知道了,他受他父母影响。「不知其人视其友」,你不了解这个人,你去看他交的朋友,「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就判断得出来。大家有没有感觉,古人在应对人事都很冷静,不会很激动,他是用理智来处事待人,来交朋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这个国家领导者或者这个团体、企业的领导者,你不认识他,你可以看他用的人。他用的都是正直之人,那他一定也是有德之人。他用的都是很会讲好听话的,那可以判断他就是喜欢听这些好听话,就可以判断他的德行了。
【故曰。】
接下来就是我们选到的这个经句了,所以说
【与善人居。】
跟善良的人一起交朋友,跟他们一起相处,
【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进了香草的房子里面,久而久之自己身上都有那些香味了。
【即与之化矣。】
为什么受到那个氛围的熏陶,感化了。
我们今天比方到一个社区,这个社区里的人见到人就很热情的打招呼、微笑。请问大家,我们住进去之后,几天就开始笑了可能我们本来就会笑的,但一定很快就会受感染,『即与之化矣』。甚至于你一进去就受影响,比方你进到这个社区,它连一张纸屑都没有,你真的不会丢纸屑。或者你进到一个听课的环境,大家都很专注,没有人讲话,我们一进去也不讲话了。大家有没有去听交响乐的经验一进去每个人很专心在听,没有人讲话,好像一讲话这气氛就怪怪的,这都是一种环境无形当中的影响。
【与不善人居。】
跟不善之人相处,
【如入鲍鱼之肆。】
就像入了咸鱼的店铺一样,那味道都很臭。大家有没有去过渔乡,海边的渔村,你还没进去,味道重不重就很重了。
【久而不闻其臭。】
你进去很久了,这些臭味你都觉得正常了。你到一个风俗比较不好的,常常讲脏话的地方,不知不觉自己就讲了,『久而不闻其臭』了。
【亦与之化矣。】
也被不好的影响。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者焉。】
君子一定非常谨慎他所交的朋友、他所处的环境,真的会谨慎交友了,这个是真正自爱,爱护自己。有句话讲「君子忌苟合,择交如求师」,君子忌讳随便乱交朋友,他选择朋友就像选择老师一样慎重。
刚好上个礼拜我到香港,师长他们接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使,因为五月份师长他们在泰国参加泰国皇室办的一个宗教和平的会议,去了很多世界的大使。其中有马其顿的大使、有马达加斯加的大使,师长好像跟「马」的国家特别有缘,也包含马哈迪长老,人也很有缘。
这个马其顿大使,他听了几天师长给他讲的这些儒释道的智慧教诲,他最后一天晚上就讲到了,他说,「我曾经听说,听一个很有智慧的人讲一席话,可能超过去读一千本书。」我们听到这段话,有没有想到哪句话「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他是用一千本书来比喻。接著他说,因为他听了师长四天讲话,他说,「我已经读了四千本书了。」我们听了很感动也很惭愧,你看他乡的人、他乡的大使,不同国家、民族的人,都这么珍惜他老人家的教诲。接著这个大使讲,这么多天听下来,师长这些救世的理念、智慧,他往后的人生,也会尽力去做。我听到这里好像想起《论语》里面讲,「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他马上承诺要跟师长一样为世界和平而努力。师长的德行,几天感动一个大使,同发为世界和平努力的愿望。
另外一个马达加斯加的大使,他带著他太太还带著他女儿,真有智慧,亲近善知识的机会,他全家都带来了。这个大使很懂得传承家道,让他的女儿一起来学习。他四天下来很感动,就对著师长讲,「您老人家多注意身体健康,希望您长命百岁。」这个叫祈请善知识常住世间,你看他非常真诚。然后他要到机场以前,还跟其他大使商量,说回去以后建议联合国要聘师长做荣誉大使。
所以人有智慧、有德行,「必得其位,必得其禄」,那个尊贵不用自己去求,人家感佩自自然然感召来。所以师长参加联合国会议十几次,那也是人家听了他的话非常感动,觉得这些教诲能够给世界和平走出一条活路来。当然师长很谦虚说,「那不是我的方法,那是老祖宗,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宗教导我们的。」所以亲近一个有道德之人,对人生的启发非常大。
社会也是一个染缸,假如不懂得选择良师益友,那堕落的速度也非常快。我们不要说远的了,一个人去读大学,大一的时候德行好,还是大四的时候德行好那短短四年堕落的速度就很快了。所以在古代每一个朝代的皇帝,他很清楚一个国家要安定,最重要的是天子以身作则,有德行。所以他要让他的朝代能够继续兴盛下去,他最重要的是要栽培太子,太子以后是皇帝,所以太子所接触的人都是全国最有道德学问的人。所谓「三太三少」,三太:太师、太傅、太保,太保照顾太子的身体健康,还有他整个养生的观念;太师教导他整个治国的方略智慧;太傅教他道德仁义这些做人的道理。然后少保、少师、少傅就看他学完之后落实到什么程度,就等于是他的教练,每天陪在他身边,他哪里不落实,马上教诲他。他所接触的一切都是好的,他的德行就建立起来。
而且这太子都是从胎教他们就很强调了,母教「眼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这是从周朝的三位女圣人传下来的胎教,太姜、太妊、太姒。所以称女子为太太就是对女子的尊崇,太太就是圣人的意思,就是有女圣人才能出圣贤子孙。所以诸位女士,您成家以后人家叫你太太,那个意思就是「女圣人,你好」。确实要有女圣人才能相夫教子,女教是天下太平大根大本。
从这一段文当中体会到交朋友太关键了,『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那我们了解交朋友的重要性,交朋友的影响。接著我们要建立好交朋友的态度,怎么交朋友才能够长长久久,这些态度很重要。交朋友当中有哪些本分,这些都是重要的心态。
像《大学》里面告诉我们,「为人父止于慈」,「为人子止于孝」,「为人君止于仁」,「与国人交止于信」,跟朋友之间要真诚守信,不能欺骗,不能答应了事情不守信,这个很重要。而这个「信」当中还有「义」在,信义信义,要互相成就才是尽道义,《弟子规》说的「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
我们回到这一百四十八句里面,这就是讲到交朋友的态度。
【故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
交朋友都是尽道义,不带自私自利在里面,有带目的了,那可能为了达目的,讲很多巧言令色的话,巴结谄媚,好像如胶似漆,一天都不能分开,真正达到利益目的了,就疏远别人,这叫『甘以坏』。
但是君子之交『淡以成』,淡中有真味,而且这个「淡」里面也是提醒我们,交朋友不能带目的,交朋友要理智,要怎么样交的过程是先淡后浓,先疏后密,先远后近。你不能还不是很清楚就好得不得了,还有很多承诺,还跟他合作,最后一个月、二个月之后才发现他种种问题,可是又已经一起合作做事业了,到时候你要进进不了,要退又退不了。
所以我们处事待人有一点要克服,就是激动,很容易激动,又答应了,之后就「事非宜,勿轻诺;茍轻诺,进退错」。尤其假如你是代表一个团体的身分,那你交朋友这个应对当中就要非常得体、谨慎,因为你一答应了,可能就是整个团体都要负责了。所以这个交友之道都是要循序渐进,以道义互相劝勉,自始至终对对方都是恭敬的态度,这样才是善于交朋友。
这个恭敬的态度,就是纵使最后不往来了,「绝交不出恶言」。所以我们看到交朋友当中要「慎始慎终」,开始要慎重、要理性、要客观的去互相了解,能不能真正一起共事,这个不能攀缘,真的「道不同不相为谋」了,绝对不能讲一句伤害对方的话,好聚好散。所以《常礼举要》里面「绝交不出恶声」,这个态度也很重要。
孔子赞叹春秋的晏子,说「晏平仲(晏子)善与人交,久而敬之」。晏子很会结交朋友,而且跟人相处起来,愈久愈尊重对方、恭敬对方,这个不容易。在《延寿药言》里面有一段话值得我们省思,就是人与人相交往,一开始都是看对方的好,「多见其善」。这个不是朋友相交,男女相交往也是这样,然后相处时间久一点了「多见其过」,他的好,想不起来了,都看他不好。我们之前接触一个太太,说白头偕老的一句箴言:只看对方的好处,不看对方的缺点。她说「没有优点。」你看人与人相处,一开始的时候都是看他的好,慢慢的久了以后,都看他的不好。
但未必这个朋友,这个人真正比以前差。「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是仁者的心动」是吧!不是他的以前,也不是他现在,是我们对他有成见以后,看得不客观了。因为都看他不好,对他厌倦、对他排斥这个心就起来了。
接著这个话里面又讲了,当一个人还在世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就看他的过失,等到这个亲朋好友去世了,反而我们开始留恋他以前对我们的好,人都不在了,才开始念好,「但念其善」。他其实活著的时候都有这些好,我们都没想到,就一定要他去世以后,有这个哀思了,才会想对方的好。所以人如果能以待他死后的心来对待他现在,这样你会看到他更多的优点。
在日本他们好像有一个心境,就是每一次跟人家喝茶都当做是最后一次。那假如我们跟亲朋好友相处,就当好像这一辈子就见不到这个人了,那种珍惜缘分、念对方的好就能够提得起来。
其实真的,当我们对这个认识很久的朋友、同仁产生这种厌恶的感觉,我们的心思可能都陷在里面。这个时候能够冷静想一想,这么多年来,他曾经奋不顾身的来帮助过我们,我们怎么提不起来呢那不就变成念怨忘恩了吗不管他做了什么,我们自己就已经错得很离谱了,就不能再检讨别人,得先检讨自己了。「恩欲报,怨欲忘」,不能生气,为什么《弟子规》没做到,《弟子规》没做到的人不能乱生气,因为没有生气的资格。所以人如果能保持一开始交朋友的那个态度,就是都看对方的好来对待所有的老朋友,那他的责备一定能够转成宽恕了。
而且这里又讲到,人很容易受感情影响,要长长久久融合,和睦相处比较难,要被挑拨很容易,可能一两句话,「你知不知道他怎么说你」一听,可能五年的朋友你就气得不得了,就不想跟他相处了。所以人要很理智,不能感情用事。
交朋友这些态度,包含本分,我们曾经跟大家交流过,本分有劝谏,「善相劝」的本分。本分有关怀爱护他跟他的亲人,爱屋及乌。上一节课我们有讲到汉朝的张绍跟范式,他们是知心的朋友,讲好范式两年之后会到他们家去,一天都没有差。张绍的母亲觉得很不可思议,离了千里之远,两年之久的约定,这么如期赴约。不只去问候他的母亲,而且还梦到张绍去世了,赶紧赶来帮他送终。范式还没到的时候,棺木移不动,他的母亲了解他,「是不是范卿还没有来,你不肯走。」说完没多久,就看到一个人穿著丧服快马加鞭赶过来,果然是范式来了。最后还帮他安葬好,又保护张绍的家属,照顾好他的家属,让死者安心,安慰他在天之灵。这是互相关爱、互相尊重。
有一句话讲「文人相轻」,读书人之间有可能会因为学问、道德、才华,互相嫉妒、互相比较、互相轻视,其实这个词「文人相轻」,真的会相轻,瞧不起人,那就有点不太像文人了,代表书读很多,但是谦卑的态度没有入心。所以应该「学问深时意气平」,不能瞧不起人,而且应该是愈学愈谦卑,看一切人都是老师,都是他学习的对象,然后能时时看到自己的缺点。
再来「不言家丑」,朋友跟你是莫逆之交,什么话都跟你讲,他家里的这些私事,你可不能去宣传。他讲出来他是心里好受一点,你再好好引导他、安慰他,你把他的私事讲出去了,那就伤了这个友谊了,这是「不言家丑」。
再来「通财之义」,他家里钱财有急用要帮助他,以至于你的经验、能力能够利益他的家庭,让他能谋得一技之长,谋得工作的机会,你要倾囊相授帮助他。
互相规劝就能互相成就道德学问。在东汉有一个朋友相处的好例子,是皇上汉光武帝跟他年少的一个好同学叫严光先生。范仲淹先生曾经到严光的故乡去当过官,范公非常佩服严光先生,所以到了以后就写了一篇《严先生祠堂记》,他去祭祀严光先生。然后免去了严光先生后代四户人家,让他们不用去服这些劳役,只要好好的把严光先生的祠堂照顾好。其实范公这么做,对整个社会风气有没有影响有。他尊重一个非常有高尚道德的圣贤人,那这个地方看到范公这么做,大家都仰慕道德。所以我们要看到以前的皇帝,以前的为官者很会教化老百姓。我们看到《弟子规》里面讲的「冬则温,夏则凊」,这是汉朝黄香的孝行,当时皇帝就赐他八个字「东汉黄香,举世无双」,就赐八个字,天下的人不都效法他的榜样吗
所以孔子讲到「举善而教不能」,这整个社会就会互相规劝,向善。「举善」,把这些榜样立起来,没能力的人尽心尽力去帮助他,包含这些残障的人士,让他有专业的能力。一个国家有这样的德政,它的整个道德风气很快就会起来。中国连续三届道德模范,每两年举办一次,已经经过五、六年的时间了,每一届都让看的人没有不为之动容的。像去年的道德模范,许月华女士,十二岁两只脚就断了,可是三十八年来却照顾了一百三十七个孤儿,她是一百三十多个孩子的妈。她连行动都不方便,可是她却用木椅子,那个木椅子都是这么厚的,走断了好几个。我们看了都感动得流眼泪。
包含杭州的吴菊萍女士,一个孩子从十楼掉下来,她以最快的速度冲过去用手把他救下来,她的手断了。奋不顾身救人命,所以杭州的广场上立了一只她的手,握著一个婴儿。结果她们那个社区的人都不吵架了,假如有吵架的迹象的时候,旁边的邻居就说了,「我们社区都有吴菊萍奋不顾身了,你们还有什么好吵架的呢」他们就不吵了。一个道德的感染,让人家觉得好像还吵架很丢脸,她变成杭州的精神,所以中国封她是最美的妈妈。
去年还有一个最美的女儿,孟佩杰女士,她八岁就开始照顾她妈妈了,而且是继母。她八岁的孩子,她妈妈一百四十多斤,照顾了十几年。我们有时候想想说,那日子是怎么过来的,没法想像。但我们看到一个女孩就一份孝顺母亲的心,她一点都不觉得苦,她觉得只要妈妈活著,她的人生就有源源不绝的动力了。这些榜样感动了上亿的人民,所以这个「举善而教不能」,孔子的智慧,几千年后为政者用上了,确实产生很大的教化作用。
范公他到了严先生的地方,赶紧去祭祀这位圣哲人,而且帮他写了一篇《祠堂记》。这《祠堂记》就有讲到他们两位,汉光武帝跟严光,少时的同学,两个人都很好学,互相切磋学问。后来汉光武帝当上皇帝了,万乘之尊,结果就要让他的同学来做大官,做谏议大夫,可以时时给他提意见。结果严光先生挥挥袖,不干,这么高的俸禄、地位,他不要,他很有高尚的情操,不去。然后在民间提升自己的学问,教化当地,他不当官。其实他这个风范就会让那些追名逐利的人脸红了,觉得不好意思了。
而很有意思的是,汉光武帝太想他这个同学了,他这个同学都不能陪他,好不容易把他找来了,跟他一起睡觉,年轻的时候一起睡觉的。结果睡在一起,半夜严光先生翻身的时候,腿压到了汉光武帝的身体。结果大臣其中有看天象的人,就发现那一天的夜里,那个天象是有人对皇上好像有不好的动作了,有害了,就很紧张。
以前的人怎么这么厉害,怎么朋友放一条腿在他的身上,天上可以看得到你说古人他到底懂到什么程度,真的不是我们能想像的,我们还得要什么望远镜。他都没有,不得了。以前的古人,心很清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你看诸葛亮先生还能借东风,那时候都没气象台,现在台风都会报错,你看他借东风不会借错。不过现在台风还挺特别的,它跟你去了又回来,你要抓也实在不好抓。其实告诉大家,台风变来变去,根源是人心也变来变去,所以这大环境随著人心在变。古人懂,现在人都著在这个现象,不知道现象的根源就受人心的影响。
所以日本江本胜博士讲的水实验,《生命的答案水知道》,水是物质,这个物质随人心在变化,大自然当然也随人心变化。《书经》上面讲「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其实这句话就在我们一百六十四页,一百六十四页,三百五十六句。你看这经文讲的「惟上帝弗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尔惟德罔小,万邦惟庆;尔惟弗德罔大,坠厥宗。」「作善降之百祥」,风调雨顺;「作不善降之百殃」,灾祸不断。所以谨慎什么「勿以善小而不为」,任何小善你都积极去做,上天一定会降幅。小恶不要觉得没有伤害,决定会让自己的德行堕落,甚至于会败家亡国都说不定了。
后来严光先生还是没有接受皇上的邀请,他回去了。范公在写这篇《祠堂记》的时候就说到,严光先生「不事王侯,高尚其事」,他放下高官厚禄,保持他清高的气节,「高尚其事」。同时范公也非常佩服皇上汉光武帝「以贵下贱,大得民也」。这两句话都在《易经》当中,看得出来范公专攻《易经》,他赞叹古人都是用《易经》的经句。
我们可以看到严光先生富贵不能淫,而汉光武帝,九五之尊,他却这么样谦卑的向他的同学请教道德学问,「以贵下贱」,「贱」是指没有地位的人。老百姓很佩服、效法他,他懂得不耻下问,那「道之所在,天下归之」,他很得民心,他也是一个很好的皇帝。
最后范仲淹先生歌颂严光先生,「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我相信他做的这首歌,这一句一定当地的老百姓没有人不会唱的,不过很抱歉我不会唱。说不定至诚感通,哪个学长回去很虔诚的祈祷,然后就梦中可能范公来唱给你听了,或者是当地的老百姓来唱给你听。「云山苍苍」,高山很苍茫,风景很俊丽。「江水泱泱」,江河浩瀚,「泱泱」就是非常深广的大江。「先生之风」,德风风行朝野,影响一方。「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山高水长」就形容一个人的德行对后代长远的影响。看到古人朋友相交,听起来真是一种享受。
我们接著来看一百五十句,这个经文是《论语》当中的。孔子是至圣先师,所有的道德学问标准都要依孔子的教诲,「折中于夫子」,交朋友也要「折中于夫子」。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结交这三种人格特质的朋友,对自己的道德学问有很大的帮助,这是『益者三友』。我们先来看哪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这个朋友非常正直无私,而且会指出我们的不足,规劝我们的缺点,这是「直」。
我们来看一篇在《群书治要》当中《吕氏春秋》里的文章,在《群书治要》第三十九卷,我们来看这段文。这段文就可以看得出来一个人吉不吉祥,或者一个为臣者、为君者吉不吉祥,就看他的朋友就知道了。
「荆有善相人者」,这个「荆」就是指楚国,这个「荆」字就是指楚,有非常善于看相的人,看得很准,甚至还可以断他的命运,而且讲出来「无遗策」,就是没有失策,都讲得很准。楚庄王知道这个事了,庄王就请教他,「见而问焉」。他回答楚庄王,「对曰:臣非能相人也,能视之友也」,其实我不是说只是很会看那个人,最主要的,我会从他交的朋友来判断这个人的未来命运。
接著说到了,「布衣也」,「布衣」就是老百姓,要穿那些「锦绣」很高贵的衣服,那是一般有地位的,所以「布衣」就是指老百姓。一个老百姓「其友皆孝悌」,他的朋友都是很有德行,守孝悌的。「纯谨畏令」,「纯」是忠厚,「谨」是非常谨慎,「畏令」就是很守法,守法令、守规矩,都交孝悌、纯谨这些有德的朋友。「如此者,家必日益,身必日安,此所谓吉人也」,这个人的家一定会愈来愈富足,他交好朋友,德行提升,家里慢慢就有福报了。而且因为都跟有德之人,他的身心是止于道德的,所以「身必日安」,愈来愈安乐,这个是吉祥的人。
接著讲,「事君也」,事奉国君的人,其实就是为人臣者、为人下属者。「其友皆诚信」,他所交的朋友都非常诚信。「友谅」,这个「谅」里面有宽恕也有诚信在里面。「有行好善」,他很有德行又乐善好施,这个人效法这个朋友,那他一定愈来愈富贵。
我们回想孟子有讲过「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一个人能够「仁义忠信」存心,做善事乐此不疲,这个人,「天爵」就是上天会降尊贵、降福报给他。我们看到刚刚提的这些德行特质,一定会赢得上天的福报。
所以「如此者,事君日益」,他自己德行日升,他所辅佐的领导也会愈来愈有德。「官职日进」,他的官愈升愈高了。「此所谓吉臣也」,他是吉祥的一个臣子。
「人主也」,一个为人国君的人,「朝臣多贤」,他这些大臣都很贤德。「左右多忠」,他最近的臣子甚至身边伺候他的人都很忠诚。「主有失,敢交争正谏」,领导一有错了,他的臣子敢于当面指正他、劝谏他。「如此者,国日安,主日尊,天下日服,此所谓吉主也」,这样子发展下去,这个国家很安定,他的领导因为都接受劝谏,愈来愈有德,而且老百姓也更加尊崇他的国君。老百姓尊崇了,当然「天下日服」。所以「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德者是本,才能赢得人民的归附,整个国家很有向心力,「此所谓吉主也」,吉祥的领导者、国君。所以「臣非能相人也,能观人之友也。」
我们看到这里,这段文章也差不多快讲完了。那诸位学长,我们能不能观自己的命运,看看我们自己身边交的朋友,我们是不是吉人,「吉人自有天相」,老天爷会保佑。
那楚庄王很可贵,「庄王善之」,他听了之后很欢喜,「善之」就是马上去做。「于是疾收士」,非常积极的、尽力的招贤纳士,广招天下贤士。「日夜不懈」,这个「日夜不懈」就是招来了以后,这些贤士给他的劝谏、进言,他很好的去改、去落实,有利于国家的政策赶快去实践。「遂霸天下」,楚庄王是春秋五霸最后一霸,很不简单。
所以我们看到吉人也好、吉臣也好、吉主也好,一定都要身边有德行的朋友,还要有正直的朋友劝他。我们曾经跟大家交流过一个故事,就是赵国赵简子他也是为人领导,他有一个朋友叫周舍,站在他们家门口三天。后来赵简子很感动,就跟他谈,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说我希望能做你的「谔谔之臣」,「愿为谔谔之臣」。
我们《群书治要360》大家一起共学超过一年了,快不快不是一年,一年好几个月了,大家来复习一句话,「汤武以谔谔而昌,桀纣以唯唯而亡」,是吧,这都是有历史典故。这个「谔谔」就是汤王、武王他的大臣都对他直言不讳,很直接的劝谏他,他非常虚心的接受,所以他国家兴盛。而夏桀、商纣是夏朝跟商朝最后一个亡国之君,他们就是都不能接受,甚至于忠臣谏言了,他还杀害忠臣,大家都不敢讲话,「唯唯」就是都不敢讲了,最后的结果就亡国了。
这些都是历史,看起来很有道理,但是假如自己没有做到,那这也是一个知识而已。我最近对这句话特别有体会,就是我们在台上跟大家分享传统文化,讲多了以后,「好为人师」很厉害,自己不知不觉就形成这个态度了。所以「好为人师」以后,听别人讲话听不到一半,甚至听几句,自己又讲道理把人家的话截断了,那这样人家就不肯跟我讲了。这个还要练习,就是你要会倾听、要会尊重。因为同仁他花了很多心思想到这些方方面面的考虑,很可能是我们考虑不到的,假如我们没有先好好的听他讲,又把我们自己的想法先讲出来,可能人家就不愿意讲了。那他那些考虑、那些重要的点,我们一忽略掉了,一来自己「好为人师」会傲慢;二来事情做的不圆满,损失的就是大众的利益了,对因缘就有很大的损害。所以这个「谔谔而昌」非常重要。
这个周舍站了三天以后,赵简子很感动,就答应他。而周舍每天跟著他,记下他每一天做的事,这样赵简子就会很警惕,不敢妄为一言一行,甚至于念头,「慎独」,都很下功夫。结果慢慢的一个月以后,赵简子的德行就有明显的提升,一年以后他整个国家就大治了。后来周舍去世了,去世三年以后,有一天刚好跟大臣们在宴会当中,这些大臣就称赞赵简子:你的功劳很大。赵简子就哭了。这些大臣看国君领导哭了,就很惊慌,赶紧起来谢罪:我们的罪过,但是我们不清楚我们哪里错了,请国君可不可以给他们明示。赵简子说:你们都坐,你们都没有错,我是刚刚想起了我一个老朋友周舍,他曾经跟我讲到一段话。他说「百羊之皮不如一狐腋」,一百匹羊皮,还不如狐狸腋下的皮来的有价值,可能这个狐腋是非常非常的保暖。这是周舍跟他讲的,交到一个良师益友可能胜过一百个平常的朋友。
而接著赵简子自己讲了一段话,「众人之唯唯」,众人都不讲我的缺点,这么多的臣子,「不如周舍之谔谔」,大家都不劝,我的德行日减,所以群臣都还比不上一个周舍对我的利益。而且他又说到,「人君」,一个国家的君王,假如不能听到他的过失,或者听了以后不改,这个国家一定会亡。古人对于整个国家、团体的治乱,对这些道理他深信不疑的,「人君不闻其非,及闻而不改者亡」。所以他为什么哭三年过去了,没有任何一个人提他的过失,他觉得自己、觉得国家很危险了。所以我们看到「友直」,想到这些故事,就感觉得到身边的朋友、身边的大臣正直,攸关一个国家的成败。
我们之前也讲到唐朝的唐玄宗,还没遇到杨贵妃以前,他身边是忠臣韩休、忠臣张九龄,这些好的大臣,所以创了开元之治。当时他重用韩休,韩休随时会指出他的问题,他也时时保持很紧张的状态。有时候在玩乐当中,他偷偷玩乐了,问旁边的人,「韩休知不知道」才问完,「报」那个奏摺就传来了,他又吓了一下,很恐慌,又要讲他的不是了。结果有一次他在照镜子的时候,好像瘦了不少。旁边的人就进谗言,「皇上,都是那个韩休让你瘦下来的,他太不应该了。」结果唐玄宗就讲,「其实有一个大臣叫做萧嵩,他每次来跟我谈国家的事情,他都是顺从我的意思:皇上英明,很好很好。我见他的时候很高兴,可是他一离开,那天晚上我睡不著觉,还是觉得这些都是谄媚我的,到底实际的状况是怎么样。韩休来的时候我很难过,可是当天他劝完我以后,我知道问题在哪,我虽然很难过,当天晚上还挺好睡的。」唐玄宗还是很明白的人,所以他就讲了,「我用韩休是为了这个国家,不是为了我这个身体不要瘦下来,所以瘦了我一人,肥了天下人,很值得。」
我们看《德育故事》里面讲到这里,真的要站起来给唐玄宗敬一个礼,是吧!但你看他开元之治的关键,还在大臣正直。没有这些大臣,「九龄已老韩休死」,张九龄没有办法起身了,韩休已经过世了,「明朝不复谏疏来」,没有劝谏的奏摺来了,又遇到冤家路窄,遇到一个女子杨贵妃,整个就陷到这些情欲里面去了,最后一个开创开元之治的皇帝搞到最后变什么差点亡国的安史之乱。
从唐玄宗的事例也可以了解到,一个人身边的人对他的影响会决定他的人生,甚至决定他的团体、国家的命运。所以这些经句,我们在从历史的教训当中就会体会到,真的「以铜为镜」,正衣冠;「以古为镜」,知兴替;「以人为镜」就「明得失」了。从历史汲取教训,从肯劝谏我们的人当中,「旁观者清」,就能提到我们自身不足的地方,能看得清楚。
好,这节课先跟大家交流到这里,谢谢大家。
本站所有内容共享 欢迎转载 正气文化公益网 反黄之盾
Q群: 218813922 QQ: 516104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