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老师讲座

《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第七十四集)

时间:2016-10-05 19:42   编辑:善常   点击: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朋友、诸位学长,大家下午好。

  这次师长以八十六岁的高龄亲自到我们大马,为“教育化解危机”的论坛做主题报告,题目是“学习《群书治要》,承担救世使命”。因为这是一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宝典,它开创了大唐的“贞观之治”,这个是在我们中国历史当中最璀璨的一页。我们可以从“贞观之治”的史料当中看到,太宗是真正依照《群书治要》的教诲去做,确实达到修齐治平的效果。而这些经典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哪个家庭、哪个企业团体、哪个朝代愿意奉行,一定可以达到这样的好结果。

  我们看到师父的演讲主题,“学习《群书治要》,承担救世使命”。诸位学长,看到这个主题,您的脑海里浮现什么影像没有?还是想到哪一句经句没有?还是脑中一片空白?脑中一片空白不是清净,叫无明,没有当下起一种正念觉照。

  我们看“承担救世使命”,来,大家承担起来了没有?重不重?“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个“重”不是重量的重,这个“重”是重要、深远的影响。汤恩比教授说,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要靠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也就是靠中华文化。所以我们华人理应承担起这个历史使命,不承担叫见死不救、见义不为。你们都没什么反应,我好像有点强人所难。“见义不为无勇也”。其实大家冷静想想,人这一生不能白白来一遭,你不承担,那会走成什么样的人生?就看着这个社会、世界越来越乱?那我们会快乐吗?与其以后看着社会越来越不好,而在那里哀叹,不如现在还有机会扭转乾坤,全力以赴。

  “学习《群书治要》”,这个“习”字很重要,这个“习”字上面是羽毛,下面是一个“白”,代表鸟在学飞的时候,它不是看一本《飞行手册》看完它就会飞,它是什么?它得自己展翅练练看,可能还得摔几十次都不一定。因为它一展翅,它的肚皮露出来了,肚皮的羽毛白白的。所以这个字就告诉我们,这个“习”,体会到的道理就要马上去做。“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需不需要马上做?还有哪一句要马上做?我们不说别的,《弟子规》从第一句开始做起,“父母呼,应勿缓”,师长呼,(众答:应勿缓。)你们自己说的,这一次我就没有说了。还有呢?众生呼,应勿缓。你看,世界的苦难这么多,怎么救?苦难是结果,原因是什么?是迷惑了,造作罪业,“作不善降之百殃”。所以真正要化解世间的苦难,最重要的是帮助人民转迷为悟,他能断恶修善。这是从根本救度人民,救度天下人。可是他要破迷开悟,他要转恶为善,他首先得明理,所以“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你得把经典宣讲,让他明白,不要再造作罪业了。所以经典的宣讲就非常重要。

  这个社会乱,我们知道根源是迷惑。首先自己要不迷惑,要明理。自己做好了,正己,去感化身边的人。当我们真正去承担的时候,学习就有一个根本的动力。“学贵立志”,其实我们冷静想一想,怎么我们的学习好像进进退退?因为我们承担的责任太轻了。我们班上有一个学长,他比较害羞,我就不说他的名字。他每一次听完这个课,回去就要讲给整个净宗学会的人听,你说他会不会打瞌睡?你说他会不会分心?想到有一只大鹏鸟飞过来,会不会?我真的看他随时都是全神贯注,每一句经文,每一个故事,他都不敢漏掉。有责任感,学习的效果绝对跟其他人不一样。有时候责任要自己主动去承担,哪怕没有责任,你期许自己先准备好,随时可以出征。

  最近我们请到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第四代的传人,刘克雄教授,给我们教授文字学的课程。你学文字学,立了什么志?挺好玩的,了解文字的演变,原来一开始就是看到那个太阳,就把它画出来,慢慢演变成“日”。看那个月亮,一般时候不是圆的,画成一个半月的形状,这是象形字,这样演变,挺好玩的。告诉大家,中国的文字是全世界最好学的文字,认同吗?Really?你们真的认同吗?你们以前学,学得很轻松吗?请问全世界哪一个语言是借由它的象形、借由声音、借由形状,会意当中又有智慧,那是智慧的符号,它很有逻辑,很有条理,你找第二家文字给我看看。它这么有逻辑、条理,学起来当然好记。只要记多少?初文,象形、指事,不到五百。虽然有四千多个字,它是从这五百再延伸出去,你很好记。我们以前不是这么学的,全部把它塞进去的,硬塞进去最后就弹出来。

  这些逻辑这样学起来多有趣,您看,“江、河、溪”,好不好记?形声字,“水”,形;声音呢?你看,闽南话,“工”,工人。你看长江大不大?很大。那个水流“工、工、工”,声音很大,“江”,记起来了。“河”,黄河,小一点点,也很大,这个“可”,“可、可、可”,记起来了。“溪”,小小的,“奚、奚、奚”,溪,记起来了。你看,你现在把英文念出来,这三个字好难背。

  所以我感觉到把“六书”的原理告诉全世界,他们才发现最简单又是最有智慧的,中国字,哪有不想学的?你看整个东南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尼,印尼华文断了三十多年,泰国,新加坡还好一点,整个东南亚包含欧美地方的华人,下一代都不会讲华文,是吧?所以告诉大家,文字学好好学,三个月之后你来找我,我派你去印尼讲课,你就把它讲一遍。你学好了,去教印尼的下一代,你还会讲马来文,我有时候还没办法,是不是?他真的听不懂了,我又不会english conversation,又不会马来文,你们都会。拥有的能力都不用,你要埋在黄土里面?糟蹋!可以做的事就是你的缘,你不去做,糟蹋自己,然后也辜负了世人的因缘、信任。所以这样比较刺激,知道吧?你说,“可是我没有办法讲得像刘教授这么好怎么办?”刘教授讲三十节课,你把它浓缩精华,讲不顺的不要讲,十节课可以吧?其实坦白讲,人愿意承担,就说,“好!没问题。”不愿意承担,找一千个理由都不困难,是吧?“最近有点沙哑。最近有点头痛。”所以我们学习的过程当中,感觉到进进退退,根源就是没有立志、没有发愿、没有承担。

  曾子这一句话意义深远,“仁以为己任”,天下人的安危,都是我的责任,“不亦重乎”。“君子不耻身之贱,耻道之不行;不忧命之短,忧百姓之穷”,自己能活多长,不挂在心上,活一天,尽心尽力尽一份道义。只是担忧百姓的穷困。我们心里想,“现在人生活都很优厚,怎么会穷困?”其实现在的人比以前的人穷困多了,自杀率、犯罪率这么高,还有,忧郁症的人这么高,那些都是钱解决不了的问题。

  你看见今天的世间人劫难多大,还没出世的人就有大劫难。每一年堕胎统计的数字,没统计的更多,五千万!大家去想一想,还没出世的人都有这么大的劫难,出世以后那就更不用讲了。为什么?“人不学,不知道”。只有享受,人跟禽兽差不多。这个在《孟子》当中就点出来,古圣先王就洞察到这个人性的问题,“饱食暖衣”,吃得饱、穿得暖,“逸居而无教”,没有人生正确的价值观方向,又没有教他做人,“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他通达人性,“以契为司徒”,教育部长,“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大家看这五伦的教诲,真正这五伦的道义入心了,家庭跟人与人的冲突就都没有了,是有没有教而已。现在说穿了,就是人心的问题,再简单一点,两个字,“义”跟“利”的问题而已。他心里都是道义,问题就化解了;他心里都是自私自利跟欲望,那灾难就难保避免。什么灾难?戕害自己的身体,放纵欲望,自私自利又去伤害别人。所以从根本人心上看,问题并不是很复杂。

  我们读书人以天下为己任,待会下课看有没有人愿意报名,到印尼、到泰国去教文字学。幸好你们已经吃完中饭,不然可能就吃不下饭了。其实人这一生能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没有白来,人生才充实、才快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公这一段话大家有什么感触没有?假如能够利益国家民族,有生命的危险都在所不辞。我每一次读到这一句的时候,我现在都没有生命危险,我都不肯承担。所以每一次念到这一句话,都觉得应该挖一个洞躲进去。

  这一次刚好台湾的慧礼法师,他到非洲帮助当地的孤儿。他照顾多少孤儿?三千多个孤儿,而且持续还在增加。一个孤儿一年他吃的费用,六百块马币,不多,就可以养活一个孤儿。结果这些小朋友们在我们吉隆坡给华人做节目表演,表演什么?唱广东歌,还会唱闽南歌曲,还会念《弟子规》,还会念《三字经》,然后还会打中国功夫。他在那里念《三字经》,我心里想:不会三十年之后,我们华人坐在底下,听我们黑人讲师讲解《三字经》,那个时候想挖地洞都来不及。我们现在讲谨慎,你不谨慎好好学,真的,人家学会了,人家救世界,人家带领世界走向幸福。谁肯学,老祖先是平等慈悲的,就保佑谁。所以哪一个地方真的承担起救世的使命,这个地方不遭难,“作善降之百祥”。《中庸》讲的,“至诚之道,可以前知”,人的至诚心发出来的时候,“国家将兴,必有祯祥”,都会有好的征兆。

  最近这几天我们听到我们马来西亚的华人同胞们,拿到我们中心一年的共学班资料,因为一年半以后汉学院就要开了,所以现在要储备汉学的师资。很多我们大马的同道们,拿到资料现在拼命在背古文,因为要求的条件要背五十篇古文。有没有人现在已经背到连做梦都在背?背“季札挂剑”,背“许衡心主”,然后那些话突然就冒出来。只要肯下功夫,祖先都会保佑;只要真诚心现前,都会感通。所以你真诚心现前,假如报名的时候刚好是我面试,我看你的眼睛就知道你真诚心现前,哪怕只有背四十九篇。有些话不可以讲得太明白。

  师长这一份苦心,不管是对我们中华民族,还是是对天下人,我们要体会到,我们要效法师长的悲心,以师志为己志。既然必须学习《群书治要》才能承担救世的使命,这个学习最重要的,要让自己的身真的修了,家真的齐了。而修身,谨慎非常重要,所谓“忠信以存心,敬慎以行己,平恕以待人”,时时以一个尽忠诚信的心来对待一切人。“忠”,尽心尽力,任何一个亲朋好友跟我有缘,我如何利益他、成就他。“信”,所有曾经承诺的事情,绝不推诿,尽心尽力做到。哪怕是心里面起的一个愿望,都要不欺骗自己去做到。所以曾子说,“久要不忘平生之言”。曾经答应别人的,或者在内心里面的承诺都不能忘。

  “敬慎以行己”,自己的态度时时保持恭敬,对人、对事、对物恭敬。对人,绝不傲慢、绝不轻视、绝不忽略;对事,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对物,要爱惜、要感恩。每一天生活的所需,“一日之所需,百工斯为备”,各行各业提供给我们的服务不能糟蹋,要感谢别人的劳动。所以“敬慎”二字不可须臾离也,恭敬、谨慎。

  “平恕以待人”,跟人交往,平等的心,不要偏憎偏爱。溺爱孩子,宠爱喜欢的人,然后看不顺眼的就对立,甚至于设计陷害人家,这个都不好,毁谤人家,这都不好。平等、恭敬。宽恕别人,这个“恕”字重要,孔老夫子讲,恕字终身可行,能够宽恕别人,“必有容,德乃大”。一个人的修养在哪里看出来?他的度量,他能包容,普天之下没有他不能原谅的人,没有他不能爱的人,这个才是修养处。

  我们上一次讲到一百四十四句的这句教诲,这个都告诉我们,要“敬慎以行己”,要恭敬谨慎。自己所讲的每一句话,对自己、对别人有没有益处?这个恭敬的态度。言语要谨慎,会不会造成是非?造成别人的误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时时以大局着想。所以“言语”,孔老夫子教学的四个重点,“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但是这四个东西不能分开,德行是根本,一个人有没有德行表现在哪?言语。请问大家,您今天已经讲了几句话了?有没有五百句?这么多句,假如没有修养,比方说已经讲两百句了,没有修养可能不知道造几十个业了。所以经典当中告诉我们,修行先从哪里下手?“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不要去讲人家的不好,那就造成对方跟我们的对立、冲突,甚至于团体的失和。我们刚刚说,纯是一颗爱人的心、宽恕人的心,就不会这么做了。忠信以存心,平恕以待人。

  我们看到经句里面讲到,“子曰”,孔子在《周易·系辞》当中的提醒,“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祸乱之所以发生,言语好像做了助缘,做了阶梯了。这个“乱”,首先,自身乱了,要讲不好的话出去,自己的心已经先偏颇了,已经被习气控制了,这是根本的祸患,才会延伸出错误的言行。包含家庭,为什么说家丑不可外扬?假如把家里的不好讲出去,可能家庭的至亲都要失和了。家人都失和,那不是吉祥的预兆,可能是乱生的征兆了。

  有一段话就说到,劝告我们,“堂堂七尺躯,莫听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这个“龙泉”是宝剑。就劝我们不要听信谗言。所以“谗言慎莫听”,听之祸殃就结了。我们看一个国家要衰败,都是听一些奸臣的话,最后陷害忠良。这一段话接着讲,“君听臣当诛”,国君听了,忠臣要被诛杀了;“父听子当决”,父亲听了谗言,伤害自己的孩子,这在历史当中也很多;“夫妇听之离”,听了别人谗言,夫妻都离异了;“兄弟听之别”,兄弟之间听了谗言就分家了;“朋友听之疏”,朋友之间听信谗言就疏远了;“骨肉听之绝”,听了谗言连骨肉都要分离了。所以不可听信谗言。

  在《论语》当中有提到闵子骞,说任何人都不能离间闵子骞跟父母的关系。这段话也提醒我们,一个家庭、一个团体会被谗言影响,谗言是缘分,是一个缘,真正的因在哪?在于家庭、团体的人团不团结,信不信任,这是根源。所以被谗言所害,不能怪谗言。根本在哪?彼此之间没有真正的诚信、信任,才会这样。所以任何人都不能离间闵子骞的家庭。有一句话讲得好,我们从这些话都可以反思一句很重要的教诲,叫“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谗不自来”,谗言它也不是无缘无故就能够进入我们的心,进入我们的家庭。“谗不自来,因疑而来”,这离间的话,“间不直入,乘隙而入”,家庭里面有猜忌、嫌隙了,这些离间的话才有机可乘。

  我们看《德育故事》里面,文灿,在“悌篇”,文灿的哥哥住在他家,吃他的用他的,还拿他的钱去喝酒。结果喝了酒发酒疯,回来打文灿。邻居看了很抱不平,要来骂他哥哥。诸位学长,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终于有人帮我出气了。”大家看,假如文灿有把他哥哥丝毫的不是放在心上,那可能别人要来骂他哥哥,他会觉得很高兴,“有人帮我出气了。”那可能隔阂、嫌隙就要产生了。结果文灿冲出去挡住他的邻居,说,“你们不要离间我兄弟的感情。”你看那种天性,兄弟的骨肉之情,没有丝毫的怨放在心上,就生怕兄弟失和了。我想当下这些邻居也被他这一份情义给感动。

  这个剧情会不会继续发展下去?Hello,会不会?人对义理应该多一些想象空间,无限的延伸,你会悟到很多道理。请问,文灿出去挡住大家,他的哥哥酒醒过来了,会不会知道这件事?当他听到他弟弟去挡所有抱不平的人,他哥哥的惭愧心不就起来了?所以家庭不是讲对错的地方。家庭里,讲理气死你;讲情义,才能互相疼爱。你不要把家里客厅变成法院,就很麻烦了。

  我们来看,言语当中谗言也好、是非也好,在谈论的过程当中,第一个,讲话的人是什么心态?第二个,听话的人是什么心态?第三,被谈论的人知道了又是什么心态?所以每一句经句你用心去体会,那个义理深广无际。我们假如继续就这三个方面来探讨,今天我们就讲这一句就好了。大家相不相信?你们没什么反应是……你看这些义理,真的你用心去体会,收获会跟人家不一样。比方,我们今天,言语,我们每讲一句话,动机在哪里?为对方好。你说我劝他劝不动,我去找一个他会听的人,让他去劝他。

  因为我们有时候学传统文化,听到一句就执着一句,理是圆融的。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讲,“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任何人的过失我都没有看到,我也不会去讲。没看到,叫是非不分;看到了,放在心上,叫执着、着相了。要看得很清楚,又不放在心上,叫功夫了。看了以后分别、执着,烦恼就起来,那叫分别、执着。可是看了,你很清楚他的问题在哪,又尽力的去帮他,这叫了别,不叫分别。

  我们真的为对方着想,听的人他可以感觉到你的那份为对方的心,就可以配合去帮助对方了。所以在团体当中,这种团体的一种处世的气氛很重要。比方,李炳南老师给我们的教诲,“见人有善,不嫉妒,要随喜”,“见人善,即思齐”,这个风气很重要。今天我们没去掉嫉妒,看到人家好,讲话都酸酸的,还挖苦,那整个气氛不和谐,怪怪的。“见人有恶”,人家有缺点、不足,“不批评,要规劝,或守默”。先不说。为什么?信任还不够,说了反而误会。多去利益他,多做好,去影响他就对了。“见人错事”,他已经错了,“不指责,要协助”,怎么善后,怎么善巧的劝告他,哪怕是请别人去劝他,都是这一颗厚道的心。

  假如今天人家谈论的人就是自己呢?比方人家来告诉你,“某某人说你哪里不好。”我们怎么回应?“气死我了,敢这么批评我,给我记住,君子报仇,三年不晚。”那这个团体就埋下定时炸弹。为什么说人读历史,他的见识、他的胸怀会扩大?因为留名青史的历史人物,他那种人格很有感召力。我们复习一下,“王旦荐贤”,王旦是宰相,寇准一直批评他,批评太多了,皇帝有点看不过去,就给王旦讲,“你看寇准常常挑你毛病。”听到别人批评他,他怎么回应?“皇上,我当宰相这么久了,很多过失,寇准是爱国,他才批评。”他不只不生气,还肯定对方。大家想一想,皇帝听完这段话,对他是不是更信任?更佩服他的修养。再来,这个事例传到满朝文武,他就是个好榜样。

  大家要有度量接纳别人的批评,甚至是毁谤,都包容。所以有一段话很好,我们一般假如不以这些话常常来提醒自己的念头,一听到别人批评自己,首先这个火就快上来了。所以必须先把甘露水准备好,一有火苗上来,甘露水要撒下去,你不要等观世音菩萨来给你洒甘露水。观世音菩萨该给我们讲的都讲了,还要自己洒。“若不回头,谁为你大慈大悲”,讲了这么多话,我们都不听,就帮不上我们了;“如能转念,何须我救苦救难”,是不是?一个念头转过来不就没事了吗?我们读了这么多理智的教诲,经教的教诲,一句拿出来,火就灭掉了,叫“以理折情”,以理智调伏妄情,调伏习气,以理折情。

  (我刚刚是讲到什么?我站起来应该是要写黑板,应该是写这四个字。)

  大家看,我们刚刚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都是动态的去体会它,是不是?你说“王旦荐贤”,有没有说到满朝文武听了之后什么感受?可是这是一定会发展出来的事情。其实人能够时时去感受事情的发展演变,你会越来越慎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尤其你的身份地位越高,你小小的错误都会造成团体很大的损害。所以为什么《孝经》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是有道理的。今天你当父母,你的一个情绪化可能影响孩子一生健康的人格;你今天当老师,一句话可能障碍了学生一辈子的信心。怎么可以不谨慎?当父母、当老师,这两个身份是很神圣的。我们看孩子的成长,两、三岁,四、五岁,开口就是“我爸爸说、我妈妈说”,要珍惜孩子的信任。到了学校去,都是“我们老师说”,要珍惜孩子对我们的信任。

  在言语当中,我们时时善观己心,“我讲这句话有没有动情绪?有没有对立了?有没有意气用事了?”因为我们只要动情绪了,骂人了,对方一听,是非就开始了。一言既出,驷马就难追了。所以我们说,君子反求诸己,然后平恕以待人。假如我们度量够大,其实不容易生气,包容。“可是这个人太过分了。”所以师长给我们一段教诲,一直一再的提醒,我们要入心,哪一段?“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他的祖先没有教他,他的爷爷、父母不懂传统文化,怎么可以怪他?他不就变成受害的人了?没有机缘明白这些义理。

  好,可以包容了,突然又起了一个想法,“他学传统文化学五年了,怎么是先人不善?这句话跟他不相应。”那我们再换这个情况来思考,一个人学五年了,他还在那里讲人家是非,他不更可怜?为什么更可怜?知法犯法,罪加一等,他是更可怜的人。你看,转个念慈悲心就现前了。来,还有没有第三种人?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看怎么转。一定可以转,用一份爱敬的心。爱,众生与我皆一体,没有条件的,我们明白这个真相了,对一切人就是为他设想;敬,“人之初,性本善”,他有本善、他有明德,应该恭敬他,应该帮助他恢复明德。爱敬的心时时在心中,不可能跟任何人有对立、冲突。

  刚刚跟大家讲到的,说话、听话的人,我们有可能是说话的人,我们也有可能是听话的人,我们也有可能是被人家批评的那个人。今天我们是听话的人,听到这个人在讲那个人的是非,怎么办?你看师长教的,以前对他有恩的人,对方在批评这个人,“你就别说了,我只记他的好。就别说了,我只想记住他的好。”《弟子规》教的,“恩欲报,怨欲忘”,以前的不愉快,赶快放下。其实人把不愉快时时记在心上,是不自爱。常常拿这些烦恼来折磨自己,哪自爱?所以原谅别人,事实上也是宽恕了自己,别给自己找麻烦。心上要放什么?放一切人的恩。所以幸福在哪里?一念之间,把那个记人家怨转成只记人家好。幸福又不用花太多钱,是吧?这个心态重要。所以师长教我们了,我们要会用。

  包含,今天对方在批评那个人,你说,“他可能前一阵子家里也出了一点事,所以现在他脾气比较大一点,可能是最近情绪不稳,你就别跟他计较。”引导对方宽恕别人,引导对方不要想对方的不好,想对方的好,“其实你先生对你也挺好的。”她骂骂骂,听你这么一讲,“好像也对。”转她的情绪能够回到去想对方的好,这都是你的善巧方便。

  我们刚刚讲到的,假如批评的就是我,王旦是个好榜样。有一段话,当我们被人家批评、不理解的时候,这段话很好用,这个甘露水要带在身上。(我刚刚忘掉了,现在想起来这个甘露水。)这一段话跟大家应该有分享过了,“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君子羞耻的是什么?自己没有真实的修行,不耻人家毁谤。他批评我,是真的、是对的,我感谢他都来不及,“闻誉恐,闻过欣”,他来帮助我的。他批评的是错的,根本就是诬我,生不生气?“人之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子孙往往骤发”。诸位学长,希不希望你的子孙以后发达?家族、门楣能兴旺?希不希望?希望。告诉大家,有人毁谤你,你会很高兴,他送福气来给你了。有没有?我告诉大家,他不只给你送福来,他还送什么?给你送智慧。因为你忍得住,你就得定了。任何境界不会让你生气,你有没有定?有。大家希不希望赶快来的那一天,就是任何人都不可以让我生气,想不想过那种日子?什么时候过?Right now。

  这些甘露水你准备好了,“焰焰不灭”,来,接下一句,(众答:炎炎若何。)我好感动,你们背出来了。这个是我们上一次期许大家背的作业,是吧?“孔子观周”,到了太祖后稷的庙,看到有一个金人被封了三个条子,叫“三缄其口”。里面就是讲前面这一句话的来由,“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不要小看一句话,不要小看一个批评、毁谤,慢慢慢慢的,事情越发展越严重。小小的火苗,你不把它灭掉,大了不行,到火山爆发,太不敏感了。小小的情绪,就赶紧调整自己的心态就对了。其实这一段话你真的领会了,很多境界你不会生气了。大家想一想,我们的烦恼跟情绪从哪里来?很多都是从这些境界忍不住来的。“一切法得成于忍”,看我们有没有功夫,看上一次什么时候生气,已经多久没生气了。

  “耻不信”,人家不信任我们,我们觉得是自己的问题,我没有做到让他信任。“不耻不见信”,他不信任我,我不会难过,我也不会觉得羞耻。所以君子都是求之在己,不去要求别人。“耻不能,不耻不见用”,羞耻自己没有很好的能力去担任这个责任、担任这个职位。你自己有能力,人家不用,我们还是乐天知命,无入而不自得。不会在那里发牢骚,“我的能力这么好,怎么不用我?”

  接着,甚至于言语的批评更严重了,你讲话变成要陷害对方,这个就不好,这个造的罪业就大了。对方听的人,你假如正念分明了,听到这个征兆,要去解救这个事情,化解这个事情。但是假如我们的内心有放人家的过失,别人一批评那个人,我们可能火上来就借题发挥,甚至于把对方曾经做的错,我们统统把它翻旧账翻出来。所以人有没有修养,看翻不翻旧账。一看对方不顺眼,那些陈年往事全部都挖出来,这是气量狭小的情况,这样会把福折掉。俞净意公他内心里有恩仇报复念,最后穷困潦倒,这不可取。

  我们接着看,经文讲到的“君不密则失臣”,领导者对一些事情,该比较低调保密的事情,他一下就说出去了,可能会招来有心人嫉妒了,他这个爱臣可能就会遇到障碍,人的嫉妒心还是比较厉害,你很低调反而是保护对方。你看师长在台中向李炳南老师学习,李老师不让师长上台讲经。为什么?师长一上台讲得太好,怕人家嫉妒,这是保护学生,这都是智慧。包含,假如君臣之间他要做的事情是改革,改革会牵动很多人的既得利益,这个时候会招来这个改革的臣子可能被陷害。

  今天要让一个团体走向更好,第一个,要充分沟通。因为很可能那个做法,你不沟通,他误会了,反而招来阻力。你不要急于去实施,相关重要的干部先沟通好。我们现在很多好事做不成,我们太急了,忽略了沟通、忽略了建立共识,造成误会,障碍来了,我们又没警觉再去说明清楚。我们没有警觉到了,反而还觉得,“好事干嘛反对。”又形成对立,对团体的损害就很大。所以,“事以密成”,一些重要的事低调去做,充分沟通好,“调剂人情”,理解每个人的心境,“发明事理”,再把一些道理、正念帮他提起来。

  大家从历史当中去看,任何一个朝代的改革,阻力大不大?明明是为国家好,干嘛反对?这里面就牵扯到误会了,牵扯到既得利益了,你对这些人情事理都要很敏锐、很柔软的去处理。所以,现在这个时代做好事不容易。大家在面对事情的时候,比较会先提起的还是本来的惯性思考、习惯,而不是经典,因为大家都还在学习。所以不要求别人,要求谁?还是先要求自己。甚至于一个领导者能效法汤王的精神,其实这是我们古圣先王一直承传下来的。汤曰,“万方有罪,罪在朕躬”。他觉得所有的错还是他造成,跟他有关。庄子曰,“以得为在人,以失为在己”,这句话说得好。庄子讲到,一个团体有任何的成就、收获,让功于众,都是别人的功劳,“以得为在人”;团体里出现有过失了,把这个过失往身上揽,“以失为在己”。“然则圣人常受天下之责,而无责人之心,是以终无怨”。我们想走过一个无怨无悔的人生,首先,都能反求诸己,内心不会有怨;能够只要求自己,别人也不怨我们。怨从哪来的?自己没做好,又要求别人,人家心里不服。所以古圣贤王做到了,舜王做到了,他的父母这么对他,他没有丝毫埋怨,“负罪引慝”,都觉得是自己不对,没有说父母不对。“圣人常受天下之责,而无责人之心”,所以他能够最终没有人会怨恨他、埋怨他,这样的人生境界值得去追求。

  包含,下属希望团体更好,给你这个领导讲一些情况,希望你能够去改善。假如我们领导不够敏感,然后跟大家讲话的时候,“某某人昨天给我讲什么。”把他的名字都暴露了。结果你这个话一讲完,同仁都说,“你看,他都打我们小报告。”那变成把他出卖了。这个事情我为什么知道?因为我已经出卖不少人。所以有时候不谨慎,很好的人才,都被自己不够敏锐,最后想利益团体他都有点怕,因为这个蔡老师嘴巴比较大。以前妈妈是说,嘴巴大,走到哪好像都有好吃的,叫“嘴阔吃四方”(闽南语)。但是这个大也要大在,该大的时候要大,该小的时候要小。该“事以密成”的时候,就要有这个敏感度。

  “臣不密则失身”,一个臣子他在利益团体的过程,他也要充分跟相关的人沟通。这个时代要劝别人,要跟人建立共识,首先要定得住火气。不然一有情绪上来,很难建立共识跟达到好的沟通效果。所以经典当中说,“和颜爱语,劝谕策进”。每天要想这八个字,“和颜爱语”,照一下镜子,有没有杀气?有没有情绪?甚至敏感到你在跟人家打招呼的时候,有没有满心欢喜,很真诚?还是有点笑不出来?一笑不出来,里面一定有东西,一定有情绪,不然应该看到每一个人都挺欢喜。

  “机事不密则害成”,一些重要的机密大事不慎泄漏,可能会造成灾害。所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君子谨慎、守密,不随便出言、讲话。

  我们接着来看下一句,一百四十五句。我们一起把这一段老子的教诲读一遍: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

  我们看到这些好的教诲,首先,是先格物、先修身。我们深怕会落入一个修行的陷阱,什么陷阱?还没要求自己,我们先拿经句要求别人。这个情况很常见,几乎是每一个修学的人必经过程。但是这个陷阱能不能赶快爬出来,那就要看自己观照的功夫。因为有一个严重的傲慢习气,是人皆“好为人师”,学了道理就想去要求别人,讲给别人听。怎么来调伏?看每一句经句,首先就是对自己,这就对了。“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个态度就转过来了。我们现在态度没转过来,可能就变成“严以律人,宽以待己”了。请问大家,我们今天犯了几个错?我们这一个月犯了几个错?十只手指头不够数,是吧?可是你看,我们的亲人才犯一次错,被我们骂得狗血淋头。这样有没有学得有点颠倒?我们一天错这么多都没骂自己,别人跟我们相处这么久,才错一个就被我们骂成这样。

  范纯仁先生修养很好,范公的第二儿子,做到正宰相,比他父亲的官位还高。他父亲对他的期许,他做到了,他叫范纯仁,纯是一颗仁爱的心、忠恕的心。他有一段话讲得特别好,他说到,“人虽至愚”,一个人再怎么不敏锐,还有点迟钝,比较愚钝,可是看人家的缺点还是挺厉害的,“人虽至愚,责人则明”。我们以前在学校教书,那个常犯错的人,一看到别人犯错的时候,他讲出来对方的错,讲得比谁都清楚。他说,“终于抓到机会变我讲别人。”平常都是他犯错被人批评,他马上看人家的问题也看得很敏锐。“虽有聪明”,这个人资质很好,但是“恕己则昏”,他假如都一直“倘掩饰”,都一直宽恕自己的错误,这个宽恕自己的态度一形成,他慢慢的就会越来越愚昧了。他不承认错误,慢慢自己内心的障碍跟别人的障碍就会出来,人家就不服气了,“恕己则昏”。一直宽恕自己,变成什么?找借口,掩过饰非,慢慢都会昏暗,没有智慧了。所以“人但常”,一个人能常常以什么心态来处世?“人但常以责人之心责己”,对人那种苛刻转回来,对谁?对自己。“以恕己之心恕人”,我们每天原谅自己这么多次,那就多原谅别人吧。“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只要有这种心境,“责己恕人”的心境,不用担心,这一生绝对可以契入圣贤的境界,不患不到圣贤的地位、境界。

  我们看到了“轻诺必寡信”,首先要反思,“事非宜,勿轻诺”,自己有没有在答应别人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一欢喜、一激动就答应了,那就“苟轻诺,进退错”。(这个待会还可以抄,你们现在不看我,会伤害我幼小的心灵。刚刚我才讲过,“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是吧?“耻不信,不耻不见信”。怎么这样就伤害心灵?我不合格,重讲。)所以真正负责任的人,他应该是慎重考虑再答应别人,他不会轻诺。所以先检讨自己。

  再来,假如你要去做重要的事情,你得选择好的人来共同完成这个任务。这个择人就很重要,要有智慧。你假如去挑到一个很轻诺的人,可能这件事情也好,或者这个团体的信誉,会被他搞乱,他都给人家开空头支票。所以你用一个人,你用了他,他就代表这个团体。你假如是领导,要用人就不能用轻诺寡信之人,要用重信诺的人。他的行为让人家信任,自自然然因为他而信任我们这个团队。那当然也提醒我们每一个人,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跟我们的团队是分不开的,都跟我们的国家甚至于是我们的民族是分不开的。“德有伤,贻亲羞”,这个“亲”从父母一直延伸,可能是我们中华民族,不能给祖宗丢脸。

  “多易必多难”,一个人他的态度,习惯把事情看得太容易,“没什么问题,统统包在我的身上。”讲这种话你要小心,这样的人比较不实在。“勿畏难,勿轻略”,不要怕困难,但是这个心也不可以轻视、忽略,不可以轻视任何一个人,不可以存侥幸,不可以把事情看轻了。你一看轻,你的准备就不够,就容易随便应付。所以《中庸》里面有一段话好,“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这个都是对事情很慎重对待,负责任的态度。

  “言前定则不跲”,你今天要跟对方约会,你要谈哪些事情,你事先把纲列好。不然有时候聊啊聊啊,结果都没有聊到重点,时间到了,这个就可能一些重要的事还是拖延。“言前定则不跲”,要讨论哪一些先列清楚,人家看你在谈话当中都是很有准备,代表你对事情很负责,很慎重对待。人信不信任我们,他那一份信心从哪里来?从我们的每一个做事的态度当中,他可以感觉得到。今天,假如我们的长辈、领导好像不大敢派工作给我们做,首先要反思,我们是不是做人做事还不够稳重?还让领导者有顾虑,所以“君子耻不能,不耻不见用”,羞耻自己不能做人做事让人安心。所以我们目标是什么?老成持重。虽然只有三十岁,办起事来要像五十岁一样稳。Ok?你们好像不大愿意。现在传统文化复兴,真是刻不容缓,我们的臂膀要强壮起来,要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任何紧急状况,“别慌,找谁就搞定了。”那你就是团体的定心丸。你看现在每个团体都有一个单位,叫危机处理小组,有没有?因为突发状况很多。

  所以准备好很重要,甚至考虑事情周到,一不周到,对方会觉得不受尊重,他觉得不受尊重,可能他一个很好的人才,他就不愿意跟你合作了,你就丧失一个很重要的缘分。为什么刘备可以请出诸葛孔明?他假如随随便便的态度,孔明会不会出来?“都去找过他,算啦,算啦,他有意愿再来吧。”对贤者就不够尊重了。礼贤下士,所以他的真诚就感得孔明来协助,感得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做事都先规划好,就不会走到一半,好像要向前又不行,退后也退不了。那就一开始没慎于始,没考虑周详。“行前定则不疚”,一个人的行为,一言一行,都能够三思后行,就不会做出自己后悔的事情。“道前定则不穷”,你在处理任何事情,都是遵循着“仁义礼智信”、五伦八德,任何障碍你都能突破的。“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假如我们今天做的是大好事,障碍重重,决定我们的态度出问题,要赶紧调整,才能蒙上天的护佑。我们脾气一来,上天要护佑,护佑不上去。就好像我们拿把太阳伞,太阳光也照不进来。

  “是以圣人犹难之”,因此圣人处事都很慎重对待,不敢轻忽,都觉得每一件事情都不容易,他要做好准备。反而他这么慎重的态度、周详的态度,“故终无难”,所以终究这一生很多事情都能够做成,都不会做不成。这个包含有恒心,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态度对了,做人做事的方法都对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都能够打开。但是假如轻忽了,很多细节都没有去尊重到了,无形当中慢慢慢慢的,误会了,对立了,自己都忽略掉,等真正发现有问题的时候,就很难化解。

  我们现在不慎重对待人事物,往往发现问题的时候,难度都很高。粗心大意了。这个在哪里看出来?从我们最近的身体。现在人什么时候重视身体的健康?他到医院检查,医生说,“这一位先生,我必须告诉你,你只剩下六个月的寿命。”现在都变这样了。你看现在全世界各国,哪一个国家说他的国家没问题?问题重重,但是后知后觉。一发现了,几乎没解了,青少年犯罪率这么高。

  所以没有经典的智慧,家庭跟国家民族要没有危难真难。所以真正慎重的人,在家庭里面把什么事摆第一位?至要莫若教子。教育是百年大计,一个国家一定把教育摆在第一位,不能忽略了最重要的事情。

  好,这一节课先跟大家交流到这里,谢谢大家。

赞 (0)

本站所有内容共享 欢迎转载 正气文化公益网 反黄之盾

Q群: 218813922 QQ: 516104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