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下午好。
我们上一节课主要谈两句经句:「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第二句是「家人」卦里面「《象》曰: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这两句话能不能解决我们现在所遇到的社会或者是人与人的问题?我们现在来回答两个问题,看看能不能用这两句来回答。
这里一位学友问到,「我是一名家庭主妇,家有两位孩子,分别是十三、十四岁。因为小孩已不是小学时期,教他做什么就乖乖听话,孩子会反驳。虽然全家都是学传统文化,但仍然不知道该如何做,孩子该如何教导?虽然知道反求诸己,但仍不知该如何反求?只知道自己又做错了。我应该如何下手?想请老师能有明确的解答,告诉现在应该做什么,该怎么自利而利他?学生是直来直去的人,常常因为这样而犯错。也常因为好心告知人家学习《弟子规》,却反被质问我没有做到。(是我念得不是很清楚。)还请老师直言告知」。
大家有没有同样的问题?我们来看一下,现在这个孩子十三、四岁了,会反驳了,我们还希望他像小时候听话。那是同一个人,都是你的孩子,为什么小时候听话现在反驳?小时候那个听话,是真正心悦诚服的听话吗?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好像对父母也没有反驳,都觉得爸爸讲的话很有道理。甚至于父亲有时候在提醒我们,他都不是很强势,他都有一个空间让你去反思。甚至有时候是看你出状况了,他才提醒、点醒你,但是绝对不是挖苦你。
教育是要很有耐心的。我们有那个「教」字,左边两个叉,那是「身教」;右边手拿着一个树枝,那是「耐性」,不厌其烦的提醒。刚刚家人卦讲的,假如我们都「言有物,行有恒」,孩子一生对我们的崇敬不会消失,他不会反驳。所以我们在看事情,不能看表相,他以前不会反驳现在会反驳了。首先,他反驳的时候一定不认同我们说的话,甚至是做的事。请问我们知道是什么吗?假如我们在孩子心目当中,这些不好能去除掉,是不是他对我们的信任还是会回来呢?就是我们还是要了解孩子他内心到底在想什么。你可能觉得他不成熟、不会想,那我们在他成长过程中有教他思考吗?有教他是非、善恶、邪正的判断吗?这些都要教的。
我小时候也是在高雄市长大,在一个大都会里面,也是有很多污染的东西,我们为什么不受这些污染?这无形当中都是父母给我们的一些价值判断。所以有这些现象出现的时候,我们这个「荣辱之责」还是要从自身思考起,不能看结果,要把原因找到。其实孩子会反驳,可能他已经觉得我们这些道理他不能接受了。或者我们长期「势服人,心不然」,他以前那个听话可能是口服心不服,这个我们都不一定看得很清楚。所以就会觉得现在这些情况我们都不能接受,其实任何的情况它都不是偶然,它也不是一天形成的。我们的心有没有很细腻、柔软的去判断,去感受孩子现在的状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有时候解决问题都有一个态度,就是想要一蹴可几,特效药,马上就把它解决掉。教育的问题、人心的问题,它都要从自身改过,然后耐心的去沟通,甚至去陪伴,才能解决问题。所以跟孩子之间,首先要先放下控制,尤其十三、四岁的孩子,你硬要他怎么样,他反而情绪上不能接受,他会跟你对着干,你就麻烦了,你就愈生气了。所以教青少年要很有功夫。
《礼记?学记》讲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你引导他,不要觉得好像你要牵着他的鼻子走;「强而弗抑」,这个「强」是鼓励他、肯定他好的部分。你不要孩子这个年龄,你看到他有一些缺点了,他就什么好都看不到了。他什么好你都看不到,你一看到他,两个人那种磁场就好像要有一场战争出现,好像武林高手,两个人背着一把剑,看谁先出鞘那种气氛就出来了。「强」当中,还是要「长善救失」,那个「长善」,他好的你还是要肯定他。不然,你全部脑子里记的都是他的不好,他可能就这个家都待不下去,他觉得在你眼中他好像没有什么价值。
「开而弗达」,这个「开」是启发他,而不是一套一套道理一直讲一直讲,让他觉得很烦。这个「开」是引导他,讲一些话点到为止,让他自己去想一想。
当然这些要能够引导到正确的思想、价值观,我们深入经典、建立起我们自己的思想价值观,是最重要的基础。就像那天,我跟一位教育界的朋友在谈,他说现在社会问题这么多,还有很多灾难,那痛苦也是一天,快乐也是一天,那我们就快乐一天吧。有没有道理?有?这样的话似是而非。请问我刚刚这段话讲完,大家对快乐的定义一不一样?都不一样。我们给人家讲完这一句话,对方吸收什么你知道吗?说不定他脑海里浮现起来就是那些玩乐。你是在安慰他、引导他,「反正痛苦也是一天,快乐也是一天,我们就快乐一天吧」,那个人可能被你误导了自己都不知道。
什么是快乐?我们现在拿一支麦克风传下去,看哪个朋友来回答一下什么是快乐。不然都是我讲,你们都不讲,不大公平。现在民主社会强调要公平。大家这些观念不清楚,你孩子随时出现一些思想要引导的时候,我们能够引导得了吗?自己要先当个明白人,才能让人家明白。我们现在都在急着孩子、急着身边的人,「身修而后家齐」,自己要先提升自己才行。尤其格物,我们自己的坏习性要先去掉,家里人会信任我们的德行,他信任我们,他才听得进我们的话。
这个朋友提到了「我们全家人都学传统文化,学了不少年」。学了很多年是「相」,学传统文化重实质不重形式。请问改了哪一条缺点、习气?习气没改,或者还更厉害,那家里的人要认同就很困难了。「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所以《大学》里面讲「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我们的真诚心一定是从去掉习气之后,不见孩子的过,内心里不怀疑他,相信他有本善、相信他可以成圣贤,在这样的一种信任跟真诚,才能达到心与心的交流跟沟通。所以身修要先意诚、心正,接着才能家齐。
我们刚刚讲到格物,就是改过。怎么改过?从明白自己的过失在哪里开始。所以这位朋友讲「不知道该如何做?」从改自己的过开始。《了凡四训》里面讲改造命运从改过,改过迁善。今儿回去就要把「过」列出来,然后怎么改要有具体的方法、做法,都要把它列出来,一条一条改。你说找不到呢?那多读经,从读经当中找到。或者看到别人有过的时候,马上想一想:我有没有跟他有同样的问题?再来改。
这里有提到说,孩子该如何教导?我们刚刚「家人卦」说的:从父母自己本身所有的言行,能够做他的榜样,「身教」开始做起。再来,「境教」,整个环境,当长辈的人,也都要落实《弟子规》、落实德行,那整个家庭的氛围也能够感染孩子。再来「言教」,孩子现在在想什么?他那些思想观念错误在哪?你要循循善诱引导他,抓住机会点引导他,叫「言教」。教育这三点:境教,整个你的家风、环境,境教;身教,以身作则,还有言教。
我们很多事情自己都想不明白,怎么引导孩子去判断呢?就像刚刚讲到的,什么是快乐?很多青少年现在说反正痛苦也是一天,快乐也是一天,我就问他:你觉得什么叫快乐呢?我们不要常常跟孩子沟通,你就一堆道理,一句接一句,好像要跟他打仗,要说服他那个样子,打得这么累,打到最后他内心里想什么你都不知道。你的弹药全部用完了,不知道下一步要往哪里炸了,因为他不回你话了。你问他,你多听他讲,你就能了解他的思想观念。「你觉得什么是快乐?」他就开始讲了,这些是快乐、这些是快乐。好,「你注意,这样做的人真的快乐吗?你比方说享乐,你看到他现在快乐,他以后得癌症快不快乐?」你让他去想。现在得癌症的人很高,年轻的时候就这样放纵,最后躺在医院里三年、五年,还有十年、二十年的。那种快乐你要不要?
现在很多人的人生后面几个人健康?老来疾病都是年轻的时候落的。如是因,如是果。他所有那些享乐的人,结果到底是什么?我们顺着他,大禹治水是用疏导的,不要用防堵的。你顺着他,因为真理是愈辩愈明,你不要担心。从很多社会现象你留心去观察,你也不要说一次就要说服他;常常有机会聊起来了,举一些事例。
大家注意,Whitney Houston,多少年轻人的偶像,最后呢?MichaelJackson,最后呢?是啊,你让他想想,这些所谓他们觉得偶像榜样,他的结果是如何?这个年龄的孩子,他也有他的思想,他也会想。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读经是读经,听课是听课,回去我们跟孩子讲的话,都还是我们的东西,不是经典的东西。或者真的是经典,都带着自己控制跟情绪出来的。
所以这一位朋友,您说想要反求诸己,刚刚我们有提到的,您冷静下来,先改缺点;怎么改要具体写出来。你要做好准备,改习性跟扒皮一样痛苦。我们现在为什么都不能进步?把修身看得太容易了,然后一点点不如意了,「修行一定要这么痛苦吗?修身一定要这么痛苦吗?」坦白讲,我们都贪顺、顺境,都要顺自己的意。有一点不顺势了,马上情绪就来了,「我不想学了、不想修了。」好啊,不修好啊,你人生就不苦了?苦愈来愈多了。早点修好了,就像病一样,早一点治好了,你拖愈久病得愈重。「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诸位朋友,请问十岁的孩子好修行,还是四十岁的人好修行?十岁是吗?为什么?年纪愈大愈难修,习气染得愈来愈重的了。不要再拖了,真干啊!我刚刚跟一个朋友讲,我说:你修行是要成圣成贤,哪有轻轻松松就成圣成贤?人家台湾王永庆要创一个事业,人家也一辈子忙到九十几岁,这么不辞辛劳,才有成就。你现在干的事业比他大,你要成圣贤,你的努力能够少于他吗?可不可以少于他?我们每天还可以喝咖啡、聊是非,修行修得这么轻松。人那个错误的念头没有到说「我死都不怕,就怕念头不对」,你没有这种决心跟毅力,想要把习性转过来,不大可能。可是你真下了,转过来了,你习气一放下,身心自在,你的喜悦就来了。你再去拿《论语》来读,不一样了,第一句话你就读懂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财、色、名、食、睡,这些欲望每天牵着我们走,我们是奴隶很痛苦。你能放下任何一个东西,你就会觉得你愈来愈轻松自在,因为这些欲望控制不了你。我们都说要当个自在的人,民主自由、当个自由的人,不被习性控制,那是真自由的人。
而我们的次第是为人演说,您现在不要想着要去利他,先自利、利益家庭,家齐才能国治,才能利益社会;身修才能家齐,先把自己修好。大家不要听到这里说:「好,蔡老师说不要想到利他了,从今天开始不用帮助别人了。」大家不要从「过」一下又到「不及」,就在这两头在那儿撞来撞去,头昏眼花。
意思是说,人不要有去帮人的心,我们还没到那个功夫「我可以帮谁帮谁」,先帮自己,「欲助人者先自助」。但是有缘分,人家刚好需要,我们真诚的去协助,而协助的过程当中,最重要的还在帮自己。因为我们一去跟人互动,一定会发觉:我有情绪,瞋恨心这么重,不耐烦;我一去帮人的时候,不能全心全意,还是都为自己考虑多;去帮人的时候瞧不起人,那个态度很傲慢。是在刚好有缘分去协助人的时候,突然藉由这个机会,去观照自己起心动念有哪些错误的习气,要把它改过来。利他也是在自利,也是在发觉自己的问题,这个叫历事炼自己的心。心有转,境才会转,「境随心转」。
但是这个境要转,不要贪快,因为贪快也是贪,然后会容易心浮气躁。一心浮气躁,脾气特别不容易控制得住,特别容易上火。本来家里人还觉得太平日子过了三天、五天,我们火气一来,他只能撑三天、撑五天,你的努力又化为乌有,人家又不信任了。
因为感觉我们在写这个问题的时候,自己的心在急了有没有看到?看到没有?就从当下这个错误的心开始改起,要缓。「为学第一功夫,要降得浮躁之气定」有没有?这句话有没有听得很熟悉了?对啊。我们当下在写的时候有没有在浮躁?或者我们在跟人讲话的时候,浮躁起来了没有?要观照得到你才能调伏它。
再来,这位朋友讲到说「学生是直来直去的人」。「我这个人个性就是这样了,不然你要怎样?」修行的人、修身的人,最重要的先把个性去掉,没有个性。怎么样做能利益家人,怎么样做能利益对方,就这么做,没有个性。个性就是习气、就是烦恼。有个性怎么随圆就方?是不是?上善若水,水没有个性,它依环境去融入。从这个叙述当中,我们自身还看不到直来直去是习气,是性格。好像还说,不是有一句话说「直心是道场」吗?你这个直跟那个直不一样,「直心是道场」那个心是真心、是至诚心,您这个「直来直去」,跟《了凡四训》那个「直心直行,轻言妄谈」一样的,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自己图个痛快,不知道那个人、对方心里都在淌血了。出言要顺人心,要讲人家能接受的,能够鼓舞人家、安慰人家的话。所以您看,您已经看到了,「直来直去,常常因为这样而犯错」。那您用了什么方法来调伏自己这种太直,甚至有点冲的习惯?好,这位朋友,您回去有想出方法,写下来,然后去做看看,之后我们再讨论、再继续追踪。真的,您的这些经验真的去做出来了,对大家的启示也都会很大的。
当然,您好心告知人家学习《弟子规》,却反被质问我没有做到。有没有受伤的感觉?「我好心,好心把这个介绍给你,让你家庭更好,你这个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大家看,人的心不能平,就是心没有办法回到一个很重要的态度,就是只有自己是学生,所有的人都是老师。孔子教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而且我觉得这个人很正直,他不怕得罪你,可贵啊!现在这个时代,人怕得罪人都不敢讲实话,都讲很好听的话。听到实话才能进步。他跟我们讲实话,「你都没有做到,还出来推?破坏圣教的形象。」是不是?你听进去了,「知耻近乎勇」,是不是?马上想到《了凡四训》:要发耻心、要发畏心、要发勇心,你勇猛的心出来了。
再来,你真的想要利益你介绍的这些亲朋好友,你真想利益他,这一句话回来是给你动力。「我只要把自己学好,他们就相信我了。」可是我们的心止在哪里?有没有把它变成动力?变成什么?痛苦、沮丧,「给我拿酒来,我受伤了,我的好意被人家误解了。」所有的烦恼,有个烦恼贼,就是我、自我。把这个「自我」能看清楚,把它放下,常常想着,我要怎么做才能真正利益身边的人,你烦恼都转成智慧了。
《了凡四训》讲的,「如斩毒树,直断其根,奚必枝枝而伐,叶叶而摘哉?」你从根本把它砍掉了,一天就没有这么多的烦恼跟情绪。每天算一算有多少个?你们有没有算过?算不清楚,都是它在做主,这个烦恼贼,不要再认贼作父了,要恢复理智。
我自己从事教育工作,遇到陈老师,减少很多摸索的机会。人生要有很多贵人,都跟我们自身有没有一种使命感有关系。我们现在是在追求身边人认同我是对的、认同我在学传统文化,还是真的要利益他们?我们难道只是要图一时间心情的愉快跟情绪的好受吗?还是愿意听听真实的话,从根本做起,从格物、从修身、从正己自然而然去化人做起。
其实我们跟大家聊那么多,就了解到听经很重要,你道理不明白,真的不知道从哪里修起。所以还是要多听经。我们现在的状况,古人是说三日不读经,面目可憎。我看我们现在一天都撑不过去,一天不听经不读经,脑子里很多胡思乱想,一些烦恼统统都冒起来了,这是我们的现实状况。就好像一个人病得很重了,你一天不吃药都不行。而且要下猛药。什么是猛药?精进。你不能有一刻不精进,随时有时间就用功、就读书。再来,处世待人时时提醒自己:这颗心不能离开真诚、慈悲,不能离开恭敬、谦虚这些正确的心态。这也在用功,你随时在善观自己的这颗心。
再来,听经最好能有三、五个同参道友,不然「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现在人听,都顺着自己的意思,把经典的意思都解错了。为什么?人现在「我执」很厉害,尤其有一个习性,喜欢逃避,不敢面对问题。然后所有的经典变成什么?变成他的借口。明明是要逃避,然后就说,经典不是这么说吗?师长不是说怎样怎样吗?那这样就会产生严重的执着。
我们有一个同仁讲,「师长说什么都来不及了」。我说这句话,是什么其它的方法都来不及了,你可不要什么都别干,然后离家出走,最后你家里人说:「这些人怎么学传统文化,学成这个样子了?」你说,「这师长说的。」你是自己逃避不好好在当下修行,还拿师长的话来当借口了嘛。很多这种情况。人真的很难看到自己在逃避,不敢面对挑战,不敢承担责任,看不出来愈挫愈勇、看不出来百折不挠。所以修行第一关,打破自欺,不要欺骗自己。这个念头错了,一定要看得到,一定要把它改掉。我们不要说别的了,我们跟师长学习这么久,师长哪句教诲我们真的去做它了?师长哪个理念,我们真的以师志为己志去落实、去承担?我们每天的念头有多少逃避在里面?
所以修行并不容易,我常常给人讲课,讲别人多,自己做得很不好。就拿今天早上,我带同仁一起做早课。做早课,平常人家带我们做早课,我们看起来很容易,真正自己去当司仪做早课了,还是念错。边要很恭敬、边要看下一句要讲什么,还是紧张起来了。平常都教人家「不要紧张,恭敬心提起来」,自己真的站在那里还是会紧张。所以「工于论人者,察己必疏」,都讲别人,看自己不容易看到。所以有时候在回答别人的问题,回过头来一看,自己也做得很差。
另外一个同仁有问到:「能外形骸者,天不能病」,如何克服病者的心理?假如我们是一个生病的人,我们用什么心境来面对生病?
世出世间,所有的事情不离两个字,叫因果。我们现在身体不好,一定有原因,身体健康是结果,身体健康的原因是什么?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我们看许哲女士她老人家一百一十四岁,她都是为别人想,她不生病。她都是做无畏布施。师长也是都为大众想,他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所以我们是深信因果了,我们自己生病就不会埋怨,不会有怨天尤人的这些思想。因为一怨天尤人,病会愈来愈严重。为什么?境随心转,我们的心念会影响我们的身体,所以首先先接受。
为什么这个人「外形骸」了,他不去想这个身体,反而不会生病?因为人的烦恼都是我想要什么、我不能接受什么,都是为自己想,或为这个身体的享受去想,想了很多这些烦恼的事情,烦恼是最消耗能量的。大家注意看,义工从早做到晚,他很喜欢做这个事情,他很喜欢帮助人。然后从早忙到晚上了,你问他,「休息一下」,「不累、不累」。人没有心理负担的时候,不怎么耗能量。心里一大堆牵挂、烦恼,那个最耗能量。所以为什么不想自己的能够健康,就是这个道理。我们曾经听过一些真实的例子,本来得癌症了,只想到几个月的命了,「好,做义工吧,反正只剩这几个月」,就全部世间的贪求都放下了,就去做义工。半年以后,没有癌症了。都是有这样的例子。
所以近代科学家讲《念力的秘密》,这本书是很多世界知名的大学,他们的科学家研究出来的。他们提到一个重要的观点,这几十年来,近代的科学家有个误区,就是他把精神跟物质分开来了,这是个很大研究上的偏颇,其实精神跟物质不能分开。人的心情好身体就好,「人逢喜事精神爽」;「忧能使人老」。我们这些传统的教诲,就能证明精神跟物质怎么可以分开?科学家一分开了,研究路线就偏颇得很严重了。
《念力的秘密》强调一个重点:以心控物,这个心能控制物质。首先离我们最近的就是这个身体,你的心情好,你的心无私,你的身体就慢慢愈来愈好。甚至于《念力的秘密》里面讲到,「一个简单的意念似乎拥有改变我们世界的力量」,就是人的意念就有可以改变世界的力量。他提到,「群体的念力,说不定可以逆转潮流,带来星球的修复和更新。想要改变世界,我们只需要同心合力就能办到,前提大家要相信。」大家相信吗?我感觉现在的人要相信东西很不容易。经典已经讲了,不一定相信,还得科学家讲、科学家证明可以相信。这一本书里面还提到马赫西先生,他有提到地球人口的百分之一的平方根的人口,能好好的修行,就能影响整个地球、影响整个世界。整个地球百分之一人口的平方根是八千零八十四个人。我们马来西亚的华人有多少?不少。八千零八十四个人,就能改变世界。反正八千零八十三个人是谁不管,其中一定有一个人是谁?自己。念力力量很大,可以改变整个星球的修复,这个是科学家研究出来的。我们能用心听懂,我们这一生要挽救世界的劫难。再来,从哪里做起?从每个念头做起,都要是善念,不能再起恶念。
书上又提到,人体的构造与天线(电视收讯的天线)有某些相似之处,是看不见信息的一个接收器(每一个人是一个接收器),而且还是讯号的发送者。我们每天吸收讯息,每天也在发讯息。诸位学长,你今天一天收的讯息好不好?好不好看脸就知道了。假如脸色很灰暗,可能收到不是很好的信息。这段话就提醒我们:人每天要接受什么是自己决定的。《弟子规》说:「能亲仁,无限好」。你不要去接触社会的污染。
再来,我们是发送器,我们要发送什么给人家?这个发送不好了,都是造孽,是不是?这里读懂了,有良心的人,连念头都很注意了,我的念头不能变成障碍别人的负能量、不能变成地球毁灭的能量,这个就有责任心了。所以回回来,我们的意念没有自私自利,都是利他了,这个就是无畏布施了。我们能想到每个念头别人都可以收得到,我一定要起好的念头,这都是无畏布施,利人又利己。因为每个念头首先利益的就是自己八十兆的细胞。所以真理是什么?利人绝对利己。
当然,我们的病什么时候会好?不要去想,想又是妄念,是吧?人家许月华女士两只脚都断掉了,还一生过得这么有意义,干嘛去为了病就很难过?而且身体病了,这个身体也只是人身的一个工具而已,最重要是灵性的提升。在「德耀中华」当中,还有另外一个女子,她是坐轮椅的,那也是病啊,可是她免费的已经帮几千个人都上过课了,她也是发光发热,她的灵性不断在提升。
日本稻盛和夫强调的一点:人生最重要的就是提升自己的灵性。因为人的灵性住在这个身体,它只是一个工具,你不要被这个工具罣碍。西方有一句话,叫「我思故我在」,这句话了解到身体不是我,能思想的那个是我。可是问题是那个「思」是不是正知正见?那个灵性是不是真正的觉悟?这个很重要。那我们就是让我们这个灵性能够不断的提升、升华,念头都止在为人着想上面,不要去想病了。病该好的时候,就会好了。
我看我讲到这里,可能最重要的是我要先强壮起来,可能人家就会很相信了。你们学传统文化,要愈学愈健康,OK?那你们去做榜样。当然我也要努力做,不过功夫不够。智能还不够,处理一些事情,难免思虑多了,「开口神气散,思多血气衰」。我还没到这个无私无我的境界,所以一开口还得神气散,思想多了耗血气。好,这个问题就先跟大家交流到这里。
其实我们实在讲,所有的问题还是在很多理没有想通,理得其实心就安了。因为现在社会现象,很多会让人家觉得不能接受,因为太多人做错了。其实坦白讲,我们做对了吗?我们看人家错,其实每天在那看,每天在那想,不知花了多少的精力跟时间。这个时代,我们面对家庭的问题、社会的问题、国家的问题,有一个信念很重要:别人对不对不是最重要的事情,首先我自己要先做对。这个也是我们「正己」里面刚学完不久的一百一十三句:「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我们自己这些对的事情、好的德行我们先做到了,才能去带动别人做到;这些不好的恶习,我们先去掉了,才能够带动别人把这个恶习去掉。这个是我们要用心的地方。
子贡在批评人,孔子告诉他,「赐啊,你很贤德了吗?假如是我,我用功提升自己时间都不够了,哪有像你还有这么多时间去批评别人。」那家庭的问题、社会的问题,要不要尽力?要。第一个,把自己做好了。 再来,你说那个政治人物不对,你要去利益他,要有缘是不是?没有缘,我们每天在那里,「他不对,气死我了!」哇,你在气的时候,你也不在道中,不如用念力、用善念祝福他。告诉大家,一个国家的政治人物不好,跟老百姓的福报有关系,这都是招感。尤其民主国家,都是选票,我们智慧不够、福报不够,你要选出好的人不容易。「福地福人居」,你这个地方的人心理善良,有福气了,他招感来的就是好的领导。当然,我们也是要安住在目前的状况。
所以现在政治问题、家庭、社会问题,大家别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且告诉大家,政治问题、家庭问题都是因为是没有教育。「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这些人也是受害者,没人教他。坦白讲,你现在气他,他以后很可怜,他造的孽,「一世为官九世牛」。真的,你不只不要气他,你是明理的人,你会可怜那些犯错的人。你愈可怜他,你以后见到他,反而你那份慈悲跟真诚,说不定他就听你的话了。假如你都是觉得他不对了,气得牙痒痒的,你刚好有因缘见到他的时候,可能是剑拔弩张,那你可能劝他的缘就没有了。
所以同志们、同胞们,一个社会的伦理道德要复兴,没有三到五代人的努力,是很难达到的。所以面对这样目前的情况,我们要有包容的心、要有怜悯的心、要有使命感,都从自己先做起。而你真的有那份要利益这些政治人物或者这些公众人物,你真的有那个慈悲心、那个念力去发,真的有机会,你会遇到这样的人。
念力是很厉害的,我给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例子。我当时候在台湾看报纸,看到那个法轮功,为了练法轮功自焚,我说吓死了,这些人我不如他们,他们向道之心可以连命都没有了,我用功一下还在那里:好累,先睡觉吧!我不如他,他那个向道之心不如他。只是他们没有遇到正法,他遇到邪法。那邪的东西没人教他判断,老师你有没有教他?父母你有没有教他?国家你有没有教他?这个都要思考,不能发现问题你就是指责。
结果我刚好有因缘,到海口去跟大家分享《弟子规》。后来我才知道了(我是后来才知道的),在教室里面有一半都以前练过法轮功转过来的。人有时候后知后觉也不错,不然会自己在那里先紧张。有一次我们同仁:「那听课的,有练法轮功的,政府会不会担心?」就来跟我谈这个事情。「会不会因为这几个法轮功,到时候造成政府误会我们,没有办法办课程怎么办?」我说:「你搞不清楚,帮助法轮功的人转换成正确的思想,这是国家的国策,花了多少心血啊!而且这些被误导的人,国家德政,把他们的工作留给他们,只要他们一转过来了,回原单位工作,让他的家庭生活没有问题。下了这么大的心血,你要跟国家一致,全心全意帮助这些走错的人,还有什么好担心的?胡思乱想。」
人假如做得正,不要怕那么多事情。是啊,我们就看个报纸,起个念头,「这些人很可贵,要给他正法、圣教。」结果我去的第一站,底下一半以上都是这样的朋友。所以你很有使命感,为国家、为民族,我相信说不定下个月你可能就要跟一些重要的高官见面。但你要先准备好,把师长跟那些国家政要讲的话,要赶紧吸收、领会。师长在台湾跟政界交流非常多治国的智慧,你假如有这个志向的,我送你一套光盘,是师长跟所有台湾这些政界几十个人谈话的光盘,我送给你,你回去好好用功。说不定你就遇到那个机会,可以劝诫他们。有发这个愿的人来跟我拿。
我们接着看一百一十七句。在君臣关系当中我特别佩服史鱼,他劝卫灵公,卫灵公用了奸臣弥子瑕,你看他一直劝,一直劝,一直劝,到死他没有埋怨君王。他怎么样?他说:「是我没有尽忠。」所以交代他的孩子,不能把他的棺木放在正厅。后来卫灵公去吊唁,很生气,「你这个不孝子,怎么把你父亲的棺木放在窗户底下,没有放在正厅?」他说:「我父亲生前交代,没有劝国君用忠臣,他没有尽到忠,没有资格放在正厅,只能放在旁边那里。」到死,这个忠心都没有改变。
这个真的是忠的彻底的落实。真心是不会变的。我们在五伦关系当中,那一份孝、那一份情义、道义、恩义,不会因为对方做出不满我们意的行为,或者是做出对不起我们的行为,我们而改变,那我们就不是真心。
所以伊斯兰教有段话特别感人:「接济与我断交的人;照顾与我绝情的人;原谅对我行不义的人。」这个才是大爱、真爱。不是因为对方的态度我们才对他好,那个叫交易了,叫利益输送,那个不叫真心。所以我们对人好不是讲条件的,该尽的本分就尽心尽力去做。
一百一十七句一开始讲到:
【衣冠中。故朝无奇僻之服。】
一个国君他的衣冠穿着都合乎礼仪,上行下效,整个满朝文武,他穿衣服就会符合这些礼仪,适中,不会寒酸,也不会奢华。
刚好有一天,齐景公让一个鲁国的做鞋的师傅做了一个鞋子,做得很大。鞋带是黄金做的;装饰是银子做的,然后上面还吊着珠宝;鞋子的前面还镶了一个玉石。做了这么一双鞋子,而且是冬天,大家想象一下:冬天穿那个鞋子上面有金、有银、有珠宝,还有玉,那不冷冰冰的?
结果晏子进到朝堂,景公想上前去迎,不好走路。结果一看到晏子,晏子走过来,景公问他,天气冷不冷?晏子智慧很厉害,景公每句话,他都可以变成他劝谏景公最重要的一个机会点,就把他转过来了。大家有没有印象,我们之前讲过的故事。有一次景公出去上山看到老虎,到沼泽地方看到蛇,「我今天看到这些东西很不吉祥。」晏子马上说:「不吉祥有三:有贤而不知,一不祥(马上抓住这个机会,把最重要治国理念告诉他);知而不能用,二不祥;用而不能任,三不祥。这个才是不吉祥。老虎本来就住在山上;那条蛇,本来就是牠家,你看到牠很正常。你跑到牠家去了,当然看到牠。」
我们听了这个故事,要体会到这些圣贤人无时不刻不把成就君王的德行,还有能真正为人民谋福祉,他没有一刻忘记这件事情,这个精神是我们的学处。他就是有这样的慈悲,才能有这样的智慧。
所以齐景公问他天气是不是很冷,他马上说:「老祖宗有教导,天气冷要做轻又暖的衣服;天气热了要做轻又凉爽的衣服。轻又暖,你现在这个鞋子这么重,而且上面这些东西冰冰的,根本就不符合养生之道,所以你穿这个身体会不好。这个做鞋的工人第一个罪业,让我的国君不健康,第一罪。第二罪,我的国君穿鞋子都不符合规矩、不符合礼仪,让我们国家这些臣子们都看笑话,他第二条罪过。第三、老百姓知道了,我们的国君穿一双鞋子花了几百两银子,还是多少钱,老百姓会多么的埋怨,我们的民脂民膏就做成一双鞋子。你让国君都被人民埋怨,第三条重罪。一定要治罪!」
齐景公听了,「放了他啦,放了他啦。」晏子马上说:「不能放,一个人做事很认真,而且做对的事情,重赏!一个人很认真做事,却做错的事情,要重罚!」而且他们在讲话都引经据典,国君不得不服,马上下动作,就把那个鲁国的工人赶出国界,不能进来。不发签证给他了。
你看这些臣子在做事情,他很清楚,这些会让领导者爱慕虚荣的人、会纵欲的人,他要办就一定要办到什么?隔离。因为他知道领导的定力不够。所以「惟仁人能爱人,能恶人」。那些该隔离的人他真隔离,那是真慈悲。不然国君堕落了,全国老百姓都遭殃了。所以管仲那个时候知道三个人很恐怖,都不让他们见齐景公,把他们隔离开来;死的时候还劝齐景公,「这三个人你可不能接近。」最后齐景公没有听。完了,三个佞臣来,最后死无葬身之地,死了一百多天尸体才被发现。
谁有没有远离这些不好的人先别管,我们有没有远离?每天还有没有看电视?看一看,污染一大堆;有没有看计算机里面不该看的?现在修行真不容易,你假如没一点定力,它「砰」就跑一个东西出来,你一进去,哇,完了。多看一秒、两秒都是污染,因为它是暴力色情这些东西,你一看就印上去了。所以一定要练一个功夫:视而不见,那个跑出来的,你只看到右上角的那个叉叉,其它都看不见。这个功夫练得成的,你真的自爱,你就会想方法了。人就是忍不住那个贪,才会想不出方法,不然真的有方法。方法是从孝心出来的;方法是从自爱出来的;方法是从爱人的心出来的。
所以晏子抓住每个机会点,实实在在讲,解除了国家的危机,也解除了景公的危机。因为景公假如以此为好,那又开始重视整个服装、外在,那又不知道要花多少钱,马上把他导正。
接着讲:
【所言义。】
所说的话都符合道义。
【故下无伪上之报。】
做的都是光明正大的事业,讲的都是这些道义的教诲,上行下效,感染整个团体,当然团体就不会有撒谎,或者是虚伪、谄媚这些事情出现。
孔子在《论语》当中有一段话,有提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些教诲,实在讲,还是要我们在自己的团体、家庭当中真正做了你感觉到,你的信心会更足。我们在上位的人,真的好礼,一举一动都符合礼敬,自然而然孩子、底下的人,他也会用这个恭敬的态度回应我们。这里讲「上好义」,都是讲情义、道义。人民受感动,佩服效法。「上好信」,上位者很讲诚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个情,就是情实,就是用真情真义来信任、来配合国家的领导者,上下一心。
接着经文又讲到:
【身形顺。治事公。故国无阿党之义。】
『身形顺』,就是自身的行为都遵循道义。『治事公』,处理任何事情都是公正无私,国家就没有,『阿』是阿谀奉承,『党』是结党营私,就不会有这些现象。
这里提到说『无阿党之义』,你看那些结党的人,他们也觉得他们挺重义气的,可是不知道其实内心里面有私心,或者内心里面都偏私,偏袒自己的人,这个情况出现自己观照不到。很可能这领导者本身你就有爱憎、有好恶,所以底下这些风气也跟着严重起来。假如你上位者是无私心的,自然而然感染带动每一个人面对事情都是先考虑大局,考虑服务的人,而不是自己的私利。
我给大家曾经也讲过,在一个教育单位里面,校长他假如有好恶,底下一定会变有党。认同他的一党;不认同他的变一党。假如没有自己的好恶,念念为学生想,那所有的人,他的思考是怎样为学生好,而不是在那里考虑校长想怎样,或不想怎么样。我们往往真正在服务人的时候,都变成搞人情去了,就是要做让谁高不高兴的问题了,那都已经偏掉了。
所以对我们学传统文化修身的人来讲,要思考并不复杂,也很容易建立共识。什么念头?把大众得利益摆在第一位,其它的就不会很复杂了。只要每个人的态度都是这样,真的「治事公」了,然后又有度量。每个人考虑的角度不同,不能人家跟我们考虑不一样,我们就不接受或否定,那度量太小了。接受不同意见,然后也信任每个人都是为了团体、都是为了大众好,用这种心大家集思广益。一集思广益,人的智慧大开、视野大开,互相欣赏,互相补不足。
接着讲:
【三者。君子常行也。】
这三点,是君子他处世待人日常行为的规范,都符合这三点的原理原则。为什么穿着、讲话这些细节都这么重要?在经典里有一句话说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你行善,然后修身就好像登山一样,你要这样一步一步努力蹬上去。为什么?它有向下,你那个惯性,习惯、习气在拉你。可是「从恶如崩」,这些不好的风气、不好的行为,你只要一污染,顺着它走了,就像爬山没有踩好,「哗」一下就滑下去了。很多人在农村成长二十几年,一出社会,没两个月就变得很多了。他德行根基不够,被社会的风气染着的速度会很快。所以从这些地方看出,古人他慎重是有他的道理的。
最后我们看一百一十八句提到(这个是「正己」最后一句):
【故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玉在山而木草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积也。安有不闻者乎。】
这句主要的,一个人他能留下好的名誉,都是操之在己的。这一生能不能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名流千古,完全是掌握在自己手上。自己真的下功夫在德行上,一定可以有好的榜样流传给后世。所谓「人死留名,豹死留皮」。我们看到:声音无论多细小,一旦发出来了,一定能够让人家听闻;德行很好,纵使他是住在山里面隐居,一旦他是真实的学问,那他会流露出来,也能首先感染到跟他有缘的人来向他学习。
有一句话讲的,「桃李不语,下自成蹊」。桃树李树没有讲话,可是它结了果以后很香,自然而然人闻到了就来采。有人来采了,路一直走,一直走,这条小路不就走出来了吗?所以叫「桃李不语,下自成蹊」。这个其实就是人只要有德行,一定能感得一些仰慕圣教的人来求学。
接着讲到,宝玉蕴藏在山中,山上的草木都得到滋润。『渊生珠』,深潭里生了珍珠,整个崖岸就不会干枯。这两个譬喻,就是有德行的人在那里,这一方的人民都会受益了。
我们之前讲的一些故事,辛公义。那个地方本来父母生病了,都把他们扛出去,都不治的,辛公义把他们搬到自己的办公的地方,把他们都治好,然后再把这些老百姓找来,让他们把自己的父母、亲人带回去,然后再劝告他们。你说这样的有德之人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都受益了。他这么做了,难怪我们现在读得到他的风范。「为善积」,几千年之后还是能听到他的风范、他的榜样的。
好,今天先跟大家交流到这里。谢谢大家。
本站所有内容共享 欢迎转载 正气文化公益网 反黄之盾
Q群: 218813922 QQ: 516104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