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老师讲座

《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第三十三集)

时间:2016-09-07 18:07   编辑:善常   点击: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学长们,大家下午好。我们《群书治要360》,今天要进入第三个单元,是「贵德」。之前两个单元,第一是「君道」,为君者、为领导者他应该遵循的正道、遵循的德行,这第一个单元,他是领导者能遵循伦常道德,他以身作则,上行下效。第二个是「臣术」,为人臣之本分,如何尽为臣之忠、之道义,这第二部分。而我们要在团体当中,以至於在国家民族当中,尽好我们的君臣关系,首先我们要有德行。所谓「德者本也」,有德行才能真正以德化人,做一个好的领导者。有德行在团体当中纵使是下属能够尽本分,能够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能够为团体、为领导分忧解劳都要德。没有德行办事让人家担忧、提心吊胆,最后是成事不足,就败事有余了。

  所以这个德,我们在经典当中,可以了解到它的重要性。比方《大学》里讲的,「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我们不重视德行,重视钱财,重视学历、知识,这样的认知叫本末倒置。你看现在为人父母者对孩子,他是重视他的德行,还是重视他的才能跟学历?其实本末倒置的状况处处可见。别人什么情况我们姑且不论,从我们自身开始,我们自己每天花在提升自己的道德多少时间?可能我们冷静观察,提升道德的时间还比不上胡思乱想的时间,那怎么会是「贵德」?自身都无法重视德行,那怎么可能把这分态度传递给孩子、传递给身边的有缘人?我们不要把烦恼传递给别人就不错了。所以从贵德来看,就是重视根本,不本末倒置。您看人生大事,婚姻大事,找对象最重要的应该看什么?现在年轻人找对象,第一个条件考虑什么?德是吧?标准答案。标准答案只在考试卷上出现,现实状况还是看钱重,现在还更严重的看色重,色字头上一把刀,重财色就轻道义。

  人都看眼前之小欲小利,被欲所障碍,「欲令智迷,利令智昏」,利欲薰心,人生看不长远。我们看到现在的人,只顾满足现前的欲求,哪想到什么娶一个好太太可以旺三代?只顾眼前的利欲,哪想到后代子孙的生活,哪想到地球的存亡?你看这都是我们现代的人面对的问题。我们现在真的想不到子孙,都不清楚人心再不改善,这个社会会乱到什么程度,子孙往后面对的,是什么人群关系、什么社会状况,我们考虑过没有?我们的祖先发明文言文,承传这些圣贤教诲,都是为了恩泽庇荫后代,结果我们这一代人想到自己的享受,都不顾及子孙的安危。所以这个利欲,真使人迷惑颠倒,连子孙都不爱了,你说这个人性堕落的速度有多快。

  所以没有抓到道德的本,最后就是追求欲望、追求享受,这整个是错误的思想观念。我们这一代人坦白讲是扭转干坤的关键一代,我们再不复兴道德,后代也好,整个地球的安危,就很难解决了。所以我们这一代人,坦白讲是五千年来最重要的一代,人类的存亡、民族文化的存亡,就看我们这一代了。所以我们这一代人读一些句子感觉更强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好,我们每天有没有在透过我们自己的行为,在复兴道德?这叫身体力行,以身行道,不是口头上说而已。我们的起心动念、一言一行都要是复兴道德,从我自己做起,不是先去要求别人。

  我们第三个单元,「贵德」,别人重不重视德行,我们暂且不要去要求人,首先从我们的心开始转起。这个贵是尊重、崇敬、重视,德是德行。我们看到有德之人会不会非常尊崇,甚至於效法他、学习他?所谓「见人善,即思齐」。理论是这样,大家现在自己想一想,你身边亲戚朋友最有德行的那个人,来,你现在脑海里有没有浮现出来?那你喜不喜欢找他,还是看到他赶紧从另外一条路走了?「果仁者,人多畏」,真正有仁德之人,有时候我们看:待会又说我哪里不好真不好受,赶紧走人。人家看到我们怕,首先要检讨自己,是不是脸上没什么笑容?当然人也不能嬉皮笑脸,你刻意要笑给人家看,那变有点谄媚了,凡事都很自然。威严那不是装出来吓人,威是道德之威,有德之人他就有威仪。

  像孔子「望之俨然」,望著夫子他非常有威严,让人肃然起敬;「即之也温」,你亲近他跟他谈话,他很有仁慈之心,句句话都为你著想,你跟他一谈话觉得很舒服。所以这是榜样,我们学儒学孔子,望之俨然,即之也温。不能望之很凶,即之也很严厉,那就是我们的瞋恨心、傲慢心作祟了。所以这个都不能自欺的,首先还是要观照自己的心念。我们抓不抓住亲近仁德之人的机会?这个亲近也不是相上的亲近,每天靠得很近。重实质不重形式,我们读了《论语》,读了《弟子规》,这都是夫子的教诲,放在心上的有多少?这是真正的亲近、真正的恭敬,依教奉行是对至圣先师孔子真正的尊重。

  之前跟大家问过一个问题,我们听师父教诲这么多年,我们从师父的教诲当中,可以了解到老人家一生的行持。而我们从老人家一生的行持,跟他的教诲当中,我们真正去效法的有多少、真正去落实的有多少?这才是实质的尊重,实质的珍惜老人家的法缘。假如我们真的冷静下来想,一句也没做,一个行持也没有效法,那这是消遣老人家的教诲了。讲得好听一点是落点印象,讲得不好听一点,便玩弄老人家的教诲,那这一生就不可能有大的成就。所以都得实质的来观照,这样我们才能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勘验自己的真实状况,这样才能不自欺欺人。不然常常遇到人还拍著胸脯:我都听了十年。其实等著下一句就是人家:好了不起!其实讲那一句话的时候八风已经动了,就希望人家肯定、赞叹,这就是名闻利养心。所以老人家提醒我们「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修身要从根本修,从起心动念处修,这个念头是跟觉正净相应,还是跟贪瞋痴相应,自己不能不观照清楚。

  所以「贵德」含义深远,我们有没有时时把道德摆在第一位?我们每天忙忙著什么?忙著带不走的东西那就没有智慧。什么带得走?智慧带得走,道德带得走,灵性的提升带得走。真正有智慧的人,用功都在带得走的,道德、智慧生生世世受用;而不是贪著世间的这些物质享受,最后灵性、道德一直往下降。我们之前常常提到,《论语》当中夫子很重要的教诲,叫「不知命,无以为君子」,我们这一生最重要的使命是什么?最重要「贵」。看重的是什么?最重要的对自己使命是成就自己的性德,这是知命,知道人生最重要的事情。这一句所有重要的经典开头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德就是我们本有的性德,明明德就是把本有的明德恢复,去掉这些欲望习气,恢复我们的明德,恢复我们的本善,「人之初,性本善」,恢复本善就是贵德。「苟不教,性乃迁」,很清楚提升道德,就要从格物、就要从去习气开始。

  所以「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您看在这一段话当中很清楚表达,人生的目标是什么?开发自己的明德,进而让天下的人都恢复明德,您看这样的胸怀有多大。这学习立定高远的目标了,「止於至善」,自己恢复明德,也让一切的人,我们尽己所能恢复他们的明德。您看所有的经典讲的都是相应的,不管是《论语》、《三字经》、《大学》、甚至《中庸》。「天命之谓性」,天是自然,恢复我们每个人自然本有的本性,这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你恢复明德了,才能去利益人,才能亲民,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大学》里立定了目标,而且这整个经文当中又告诉我们,要恢复明德要从根本下手。您看平天下的本在治国,治国的本在齐家,齐家的本在修身,修身的本在诚意、正心,最后归到格物,格除习气物欲。

  我们在领受每个道理,都能从务本去体会,这样我们在领会道理,就不是在表面当中、表相当中。或者只是记住这一句文字而已,那是知识,那不是智慧。智慧是体会得根本,体会得深刻,体会得非常的细腻,用心体会这才是智慧。不是用脑子记起来,自己没有任何受用,也不可能去利益别人。所以「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我们看德行的本在哪里?一个人道德的本在哪?「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所以孝又是道德的本。那我们想,怎么样才能让每个人有孝悌的根本?比方从我们自身来讲,我们孝悌的根基牢不牢?怎么看我们牢不牢?跟经典对照对照。我们看《礼记》里面讲,孝子每讲话必想到父母,我讲的话符不符合道德?不符合道德,甚至於讲话带著情绪,最后人家又把情绪回给我,我们恶言对人,人家也恶言对我,「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我们讲不道德的话最后惹来羞辱,那也是让父母担忧,甚至是让父母丢脸,「德有伤,贻亲羞」,我们今天常常会讲情绪的话,其实孝根差远了。

  甚至於小巷子都不走,只要有任何危险的绝对不会去做,包含在古代,没有船只的时候绝对不徒手过河,因为它有危险性。「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我们今天知道哪个东西对身体不好还拼命吃,在吃这些对身体有害的东西,请问父母在哪里?什么是第一位?欲望第一位,重利欲就轻道义。所以我们现在为什么提升道德这么难?因为孝悌的根很不足了。人贵自知,不自欺,从难的地方下手,「身有伤,贻亲忧」,对自己有伤害的东西不吃。再来,对自己有伤害的念头不起,每天钻牛角尖都想那些痛苦的事、烦恼的事,想得耗费身体能量,这也是不孝。我们这一生要修道,觉得难度挺高的,因为我们是补习教育,我们是长大了之后才知道道德重要。

  我曾经跟一个长辈在谈话,他说到现在教育很多元,很多东西都有,好多都学了什么都不缺,就缺一个东西,缺德。就把德给忽略了,什么都教,德不重视,这位长辈说我们现在的教育叫缺德教育。你看古人很有涵养,骂人都很含蓄:真缺德,一个脏字都没有骂,就骂缺德。以前的人很有羞耻心,光听到这两个字就不敢做坏事了。我们现在骂缺德,没用了:我缺德要你管,我就喜欢这样。「耻之於人大矣,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你看以前批评人,现在误解了以前骂人家叫忘八,现在人把它误解了,叫王八蛋,那个意思不是这样的。叫忘八,你把八德给忘了,以前人提醒人的错误,真有含蓄的修养。

  真有《诗经》言语的涵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段话提醒什么?人假如重色不重德,连畜生都不如。听得懂的就听懂了,听不懂的不要跟他结怨,讲不听就算了。不然待会他拳头相向何苦来哉?不要攀缘,听得懂一暗示就听得懂。师长曾经说过,二十岁以下可以讲;二十岁到四十岁,只能用暗示的,成人要用暗示的。四十岁以上就不要直接讲,暗示听得懂就听懂,听不懂随缘,我今年三十八岁,大家还可以给我直接讲、暗示。所以人要常保赤子之心,年龄要年年十八,人家才好劝我们。关雎里面讲到的,雎鸠这个鸟类一生不换伴侣,它忠诚、信义,鸟都能做到,可以人而不如鸟乎?所以冷静,我们这个时代,假如再不把道德传下去,我们是不孝的子孙是对祖先来讲,我们也是不孝的父母是对后代来讲。

  所以从知恢复自己的性德,到知对整个家庭、整个家族、整个民族,我们的使命也是恢复伦理道德,「贵德」。你今天要振兴家道,你找对象的时候就要贵德,「有德此有人」,所以你要找好的对象,更重要的你要用德行去感召。真的你有德了,感召的另一半、感召的后代都是有德,「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您看现在人面对事情都不从根本下手,花一大堆时间在那里找对象,找到的都是不错的,结果人家根本就看不上我们,这就本末倒置。你要用德去感,你挑人家,人家也挑你,每天就忙著这些枝末的事情,最后根本没顾上娶不到好的太太,生的也是不好的子孙,还在那里埋怨。对家族、对民族要贵德,甚至於对世界,有道德,人心一转,这个世界的劫难就可以转。我们这一生来到这个世界,我们的使命是什么?化解地球的灾难。

  我们看到贵德,想到十月十三号马六甲汉学院动土,我们感佩马来西亚首相纳吉先生,他重视伦理道德,重视中华民族的汉学。我们中华民族的汉学要在马来西亚复兴,要有真主的保佑是吧?你看人家真主是真正胸怀苍生,哪个民族文化能利益众生,真主全力护佑。包含整个国家政府的支持,我们才能够去大力的弘扬,所以国家恩不能忘。纳吉首相有见识,举到了六百年前甲州王朝,马六甲苏丹王朝接触了当时候明朝郑和的船队,还讲得很清楚,三百一十七艘船舰,二万八千人,这么强大的力量,没有占领世界一寸一毫的土地跟财富,反而送来了礼物、送来了道德、送来了谋生的能力。所以首相讲,中华民族、中国人的道德观、价值观,可以利益马来西亚,也可以利益世界。

  所以「国治而后天下平」,扭转世界的劫难得有一个国家当榜样,这个国家一当榜样,全世界效法,因为全世界都想过著安定幸福的人生。现在苦没有方法,愈来愈乱,您看英国暴动,暴动的人是谁?真的反省起来令人担忧,暴动的是青少年,是自己的后代。全世界的民族需要觉醒,英国人忽略了三十多年前的,大智者汤恩比先生说的,「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要靠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而整个中华文化最重视的,家道的承传,「至要莫如教子」。你忽略了下一代的教育,你现在那些文明有什么用?最后造成这个结果。而青少年犯罪率,全世界的犯罪率节节攀升,「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所以看到「贵德」二字,这确实让我们很感慨,忽略道德太久了。而眼看民族跟世界的状况,我们身为中华儿女,我们吸收了可以化解世界灾难的,这些方法、智慧,那我们是责无旁贷!所以我们说,现在的中华儿女处在这个大时代在读经典,那个深刻的感应更强,《孟子》讲的「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而这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最精辟的一套书,《群书治要》会集得最好。可是全世界现在的国际语言是英文,所以得用英文讲中华文化的修齐治平学问。哪个地区的华人要赶紧承担起来?你们怎么没有讲话?我讲了老半天,你们都没听懂吗?我们马来西亚的华人,有传统文化的承传,又会英文,你们都拥有这些能力。假如没有为世界劫难而付出,这叫暴殄天物,叫见死不救,见义不能勇为,那就有罪过了。这不是我讲的,全是经典讲的,你们别怪我,直下承担。

  昨天师长老人家还在讲,用英文把《群书治要》弘传出去。现在《群书治要360》,年底这英文三百六十句句就翻完了。「正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还得用英文去宣讲,还不是一代人讲,中华文化复兴起来,没有三、五代人没办法,所以你们的孩子一个都跑不掉。你们的孩子从小就学了还不去承担,情何以堪?怎么可以看到这个世间的人堕落、看到这个世界危难,袖手旁观,这叫麻木不仁是吧?我今天讲的都是实话有点不好听,可是也是真的确实是这样。这个时代我们的慈悲心还唤不醒,真的我们太麻木了;要把良知找回来,要把这分使命感提起来。说到「贵德」,全世界最重视道德的民族,中华民族。你看我们的经典开头都是重道德,《老子》是《道德经》,《大学》一开始就是「明明德」,《三字经》开始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我们是伦理道德起家。

  以后人家问你,你们中华民族是什么起家的?伦理道德起家;有些民族是海盗起家的,「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而四大古文明只剩中华民族,不是偶然的,就是因为「贵德」。其他民族的文化很好,他后代子孙不珍惜道德,劫难就出现,文化就传不下去。「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我们要感谢祖先!而我们整个几千年的文化,事实上我们的道德一直在下降,最明显的这五十年,我们看我们上一代,甚至爷爷奶奶辈很厚道、很孝顺,三、五十年到我们这一代很自私。所以文化的道德不承传,那堕落的速度很惊人,已经到了谷底不能再下去了。

  三皇以道治天下,无为而治,接著五帝以德治天下,「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仁者爱人,推己及人,到了三王夏商周这些圣王以仁治天下。「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你们要配合一下,这是我们去年一起学习的「礼运大同篇」,「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都是关怀这些最疾苦的人,三王以仁治天下。道德仁义礼,你看道德标准一直在往下降,「失仁而后义」,周朝后来进入春秋战国五百年,这个时候仁慈之心比较缺乏,但是还讲义。你看春秋时候出兵打仗,叫正义之师,你要符合道义才能出兵,也重视道义、恩义、情义,报恩哪怕牺牲生命在所不惜。「失义而后礼」,周朝结束之后,秦国统一天下用武力,相当多的杀戮。

  光是秦国跟赵国打仗,最后赵国士兵投降,秦国很残忍,坑杀四十万军队。所以有人去了以前坑杀赵国四十万大军的地方,都还觉得阴魂不散,你就看那个杀业有多重。秦国跟天德不相应,上天有好生之德,它杀戮太严重,十五年就亡国了,相当短的一个朝代。接著汉朝领导天下,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礼治天下」。《论语》里讲「不学礼,无以立」,重视礼教、礼制,礼教让人守规矩,防微杜渐,这是道德的底线。所以「礼者,乱之始也」,为什么是乱之始?它已经到了道德的底线,假如还守不住,动乱就来了。民国以后忽略了制礼作乐,忽略了礼教,人怎么为人子、怎么为人兄、怎么为人弟都不懂,所以伦常大乱,礼教都没了。所以我们得从谷底再把礼教复兴,把道德仁义从我们自身做起,复兴起来。

  《道德经》当中有一段话非常好,这个道德「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余;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邦就是国家),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博」。用道德来修养自己的身心,其德乃真,这是恢复真心、恢复性德。而后面的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建立在修身,「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师长有一段话强调,孝悌忠信从我心做起,礼义廉耻从我身做起,仁爱和平从我行做起。我们整个真心流露,一言一行、起心动念,都跟道德、性德相应,真的是其德乃真。其实圣贤人都是恢复性德的人,性德是我们自然本有的,孔子说到「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就是恢复性德了。

  修之於家,其德乃余,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而且你家道、家规、家业、家学可以承传下去。再把德行、爱心推演到邻里乡党教化一方,你这一方百姓都尊崇道德,那整个国家其他地区就来效法了。其实我们听到这一段,假如觉得整个身心充满能量,那是有志气的人,那是有承担的人。假如我们在听这一段的时候,快要睡著了,提不起劲来,那是很没有责任心的状态。真的,听什么东西你能够非常专注,非常提得起劲,那是跟你的心相应。假如提的这些道德、这些使命,你完全提不起劲来,都快睡著了,我们的私心、私欲太重了,我们还挂一个学习中华文化的假牌子,这叫人贵自知,不自欺,所以任何状况得要看得到自己的状态。

  师父在十月十号,孙中山先生辛亥革命满一百周年,讲了一个专题叫「认识传统教育」。我们这个民族最重视道德,如何透过传统教育成就自身跟后代的道德?讲得非常精彩、精辟两个小时。有听过的举手?我们把文字稿发给大家,那也可以上网去看。我们地球上的人类,耳朵很敏锐,所以多听经领受得会比较深。当然你假如看书的时候,心里也在听也行,你看眼睛看得到这面墙,看不到墙外是什么;可是隔墙还有耳,耳朵的功能特别强。你看你眼睛能看到前面,看不到后面;可是耳听八方,哪里的声音你都听得到,后面讲话你也听得到,耳朵的功能满大的。师父两个小时精辟的开示,那是一辈子积累的学问道德,我们肯至诚恭敬去领受得大利益,少走很多弯路。所以为什么说能亲仁,无限好?为什么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福在受谏」,一个人最大的福是什么?接受劝谏。谁劝?接受父母的劝、接受师长的劝、接受圣人的劝、接受祖先的劝。这样的人他的道德、学问不用走弯路,走直径。

  所以我们看古人很有道德,成就学问的,有的二、三十岁就成就了。在唐朝我们大家都认识的,六祖惠能大师二十四岁就见性,恢复本性了。讲到这里我浑身冒冷汗,二十四岁我还在造孽,差这么多。您看他至诚恭敬听五祖弘忍大师,听他的老师讲课听多久?半部《金刚经》。就半夜去找老师,天还没亮就开悟了,至诚恭敬,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师长加了几句,百分诚敬得百分利益,千分诚敬得千分利益,万分诚敬,我看你们额头都亮起来,因为你们现在已经处於万分诚敬的状态,马上身心就不一样。师长能讲出这样的体会,那是他老人家的真实境界,老人家年轻二十六岁感来当时台湾,三位最有道德、学问的老师。我二十几岁感来的都是酒肉朋友,那差距有多大,你看蹉跎了多少光阴。方东美老师、章嘉大师、李炳南老师,李炳南老师、章嘉大师没有这些圣哲人,台湾的中华文化可能都传不下去。可是为什么老人家都能感得这样的明师?天底下没有一件事是偶然,都是感召的,至诚感通。

  所以诸位学长们,这个至诚心当下提起来,说不定你今天晚上就梦到孔子,有没有可能?你们的回应代表没有可能。「信心清净,则生实相」,信心不够怎么感召?孔子至诚的心就是要承传中华民族的道统。老天,你假如慈悲,不让我们中华民族的道统断送掉,那任何人绝对伤不了我,因为我就是要来尽这分使命的。孔子在任何危难当中不怕死,因为他这一生是来承传道统的,死不了。夫子至诚的心,喝汤的时候看到尧帝,在墙上看到大禹,作梦的时候梦到周公来给他教诲。所以师长这段教诲,认识传统教育希望大家好好学,你真能明白我们的民族确实贵德,确实爱护后代子孙。

  这一段话也是《老子》的教诲,儒道释这些创教的圣哲人,老子、孔子、释迦牟尼佛那都是仁慈、慈悲、博爱,我们看这些圣王做到了。修之於乡,「文王百里而王天下,汤七十里王天下」,七十里跟百里差不多是现在一个县而已,他在自己这个地区落实道德,结果整个国家以他为王,效法他、学习他,叫王天下,其德乃长。不断增长拓展开来,最后利益整个国家,「其德乃丰」。成就自己,成就国家民族,最后还能利益到天下,成为天下的共主。唐朝的唐太宗先生做到,「其德乃博」,乃普,当时候日本、韩国、越南,甚至於整个欧亚地区都行了几千里到大唐取经,你看这样的人生多大的意义,利益天下。甚至於清朝时候重视中华文化,满洲人、女真人重视中华文化,当时候的文化经济也是整个世界的中心。康干盛世一百多年,女真人重视中华文化,能达到这样的盛世,我们的文化是至宝!

  我们进入「贵德」,整理了十一个纲目,纲目第一个是「尚道」,第十一个是「有恒」,这十一个德目。我们首先来看「尚道」,这个尚字是崇尚、尊崇、重视道德。当然道字它含义就非常的宽广,这个道是广大的,您看《道德经》一开头「道可道,非常道」,道实在很难用言语来说。因为它无所不包,无所不含,你一落文字它就有局限了。而这个道在不同的经典当中,它所代表的含义也有它的差异,它所诠释的重点不同。我们来看第一句,是从《中庸》撷取出来的,在第二册一百六十九页倒数第四行,《中庸》都是谈恢复本性、恢复道德的。开篇讲到的: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我们看第一句『天命之谓性』,「天」是指天然、自然。我们一讲到「性」,很熟悉的本性、性德,代表性是什么?本有的。代表德是什么?自性自然流露的,所以叫性德。中国的文字是智慧的符号,都把义理含摄在这文字里面。所以经典里面每一个字不可以等闲视之,每一个词都要用心体会。比方你看忠,忠都跟什么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词?忠正,你不正你就不忠;忠信,你不信你已经有欺,你的心不忠;忠诚,不真诚就失忠。包含这个忠字怎么写?上面一个中间的中,下面一个心,心不保持在中道,一有偏失、偏邪就不忠了,所以要珍惜中华的文字。

  「天命之谓性」,就彰显了人人自然、天然本具的性德,每个人都本有的叫性。可是问题这个本性它不是东西,它不是物质,它也不是精神,它也不是自然现象,可是它的作用很大。在哲学当中说叫宇宙万有的本体,就是指性,人本有的本性,它能现一切相,可是它又不是哪个相。在儒家的注解当中就有讲到,比方金木水火土这是物质,郑玄的注解当中讲到,「木神则仁,火神则礼,金神则义」。这金木水火土,我们从这句子当中看到,这个神是精神,它物质本身它含摄精神在里面,所以木它是从仁的德变现出来。儒家大儒讲这些话是在几千年前,我们现在人听了,说精神能变出物质,你相不相信?可是这几千年前就讲了,但是现在的科学也已经证实这个道理了。

  今天讲道德也要讲科学,因为现在的人重视科学,你讲了老半天,他说你拿证据来,没有科学证明不相信,那是迷信。现在都得有证据才行,就像你要让他相信道德,你得自己当榜样给他看,你得有一个实验点给他看他才相信。爱因斯坦大家都佩服,爱因斯坦的老师叫普朗克,他一生有个重要的研究就是研究物质。他研究物质愈来愈深入之后,发现了一个事实,就是根本没有物质的存在。物质是什么?是意念,意念是精神,就意念累积的幻相。所以所有看到的物质都是意念累积的幻相,是意念变现出来的。讲这个讲到这里,大家有没有有点转不过弯来?举个例子大家就知道,你有没有作梦的经验?作梦的时候有没有山川大地?你们作梦有没有梦过去爬山,有看到山吧?你梦里面所有的境界从哪里来的?心变的。好,以此类推,请问我们现在看到的东西哪里来的?跟作梦一样,自己心现识变的。诸位学长,我们还在作梦,大梦还没醒,一醒就开悟了。我们都生活在幻相当中,知道是幻相还好,不知道苦苦追求,贪念、占有、控制,这精神就愈来愈沉沦了。

  这个道理,儒道释的经典都在彰显,尤其佛家讲得透彻。为什么?诸子百家,术业有专攻,闻道有先后,它深入的领域有差异。儒家治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谈得多。道家养生,道家的强项《黄帝内经》、「黄老治术」,养生讲得好,包含因果报应,《太上感应篇》这讲得好。佛家治心,讲心性,讲宇宙万有的根本在哪里,讲得透彻。所以叫开智慧《楞严经》,佛门修学的重点见性开智慧,这些科学家假如能看佛经不得了。这几百年的科学家挺可怜的,他研究的方向错了,普朗克是扭转干坤,不然人愈研究愈迷糊,愈到枝末上去了。这研究为什么方向错了?把物质跟精神分开,他愈分就愈错了。所以近代都在那里要不就是一直研究物质,要不一直觉得就是心理学,其实心物是一不是二。所以近代物理学家,他们就研究这物质跟精神是不可分的,他看到这点。

  我们很熟悉的一个例子,日本江本胜博士水实验,精神改变物质。你们的表情好像还不是很相信,为什么没有很相信?因为没做实验。信解行证,你相信理解了,你自己要做,最后你证实,你就很相信了。台湾了解这个例子之后,有些老师拿苹果去做实验,拿白米饭做实验,效果很好。对那个苹果讲不好的话,苹果烂得很快;对苹果讲赞美的话、感恩的话,不会坏,还香香的。结果那个坏掉的苹果没人敢吃,因为这吃下去,可能所有骂的话一起吞下去。自己做了不怀疑,万物都有灵性,都能沟通,有做过实验的人就相信了。真的,有一块地方种菜,然后请这些虫来吃,恭恭敬敬请它们吃,感应!其他地方手下留情,可以商量,这证明万物都有灵性。可是在万物之灵当中,人特别,为什么?他能接受教育。其他的动物它能接受训练,可是你叫它看经典、学伦理道德比较困难,因为它有障碍比较重。你看人可贵在这里,可以接受教育之后,成就道德,恢复本性,最后可以有天地之德去爱护万物。后面这个句子都在强调,这些古圣先王恩泽百姓、恩泽万物。

  所以近代这些研究近代物理学的科学家很可贵,他们的这些理论可以把现代的人类唤醒。您看现在天灾这么多,山崩地裂这是物质,物质从哪里来的?《尚书》告诉我们,「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人心感召的、精神感召的讲完了;可是我们不听老祖宗的话,科学家讲的才信。你看意念累积的幻相,那你要改变整个物质世界,当然要从人心的思想下手,完全找到根本。研究近代物理学,很知名的一位科学家布莱登先生,很受到世界的尊崇,他研究得非常好,他说只要人能够改邪归正,能够弃恶扬善、端正心念,只要能做到这几点不只可以化解这个灾难,还能把世界带到更好的境界。因为物质是精神相续的相,所以以前研究物质都著了那个物质相,不知道物质从哪里来的,这个叫著相、叫执著。「君子务本」,你要找到根本才能化解问题,大家去体会一下,我们待会再继续来分析。大家体会一下有没有朝闻道,夕死可矣?坦白讲你闻道,你就不怕死了,为什么?假相。我们待会再一起来探讨,谢谢大家。

  资料恭摘:净空法师专集网站

  《群书治要360》学习分享蔡礼旭老师主讲(第三十三集)2011/10/22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档名:55-057-0033

 

赞 (0)

本站所有内容共享 欢迎转载 正气文化公益网 反黄之盾

Q群: 218813922 QQ: 516104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