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礼旭老师讲座

蔡礼旭:《了凡四训》学习分享(二次宣讲)第十六集

时间:2016-08-10 17:43   编辑:善常   点击: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

  我们《了凡四训》的课程,上节课谈到的是第二个重点,“改过”的部分。强调改过有从事上改、有从理上改、有从心上改。

  上次我们提到从心上如何改。经文当中也告诉我们,“何谓从心而改”,怎样才是从心地当中去改过?因为“过有千端”,人的一言一行所有的造作、过失是千百种,太多太多种。但是所有的行为,都是因为心先有了妄念、邪念、恶念才会变成这些行为。所以“过有千端”都是“惟心所造”,万法都是由心所生。假如“吾心不动,过安从生”,他找到一切错误的言行,它的根本的病在心地上。心都不妄动,怎么可能会有言行的过失?所以“吾心不动”。诸位长辈、朋友们,这个心要不妄动容不容易?不容易。想不要动,突然间又不知道飞去哪里。

  前不久,我们有机会到香港跟师父一起接待联合国的大使,这些联合国大使都非常善良,都非常致力于世界的和平。其中有位马达加斯加的大使,还有一位是马其顿的大使,好像师长跟有“马”字的国家特别有缘,可能这个有马字的国家都特别勤劳,牛跟马都很勤劳。这个马达加斯加的大使我感觉他不简单,他带着他的太太,还有他的女儿,三个人一起去拜访师长。他不只自己能够亲近一位有智慧的长者,连他下一代都带去了,这个是家道一次完成。

  我们马来西亚很多的家庭在参与传统文化课程,我印象很深,常常出现的是三代一起参与课程。还有曾经见过的有四代,看到这个景象觉得很感佩,也感受到这个家要兴盛。所谓“诗书为起家之本”,好几代人都明理、都善良,这个家哪有不兴旺的道理。

  所以这个大使很用心,而这个大使的太太她是基督徒,但是他们也接触到佛家很多治心、修心法门,她说好像还有遇到禅宗的这些机缘。她就问师长,我的心怎么定下来呢?师长就告诉她,像你们基督教里的祈祷,你很专注地祈祷,你的心就不会妄动,你就止在这些非常好的教诲当中、心念当中,你就不会起其它的邪念、妄念。所以各个宗教都有方法让心不要妄动。在佛门当中读经是个方法,你很专注在经典当中,一字一句读清楚,妄念不容易起来。当然,一开始读的时候,妄念一定会很多,不要气馁,慢慢定下来、专注下来,妄念就会少。读经是个方法,坐禅是个方法,持咒也是个方法。

  大家有没有去过西藏?没有。那边都是海拔四五千公尺、三四千公尺,身体不错的人再考虑去,不然会有高原反应。那里的老百姓都非常善良,他们都是笃信佛陀的教育。我们有些朋友去西藏,住在旅馆里,他们的门从来不锁,有个十九岁的女孩,她就很生气:“我们这么多人住进来,行李都放里面,叫你去给我们准备个锁,你为什么不准备呢?”这个服务小姐说:“我们这里从来不丢东西的,不用锁。”她说:“你一定要去给我买一个锁,不然你服务太差了。”那个小姐说:“不然我帮你看好了,好不好?”她说:“不行,你一定要去给我买一个锁。”最后这个小姐实在很无奈,只好去买锁。

  大家想想,这从文明都市来的人,到了西藏这么纯朴的地方,你看哪个人有见识?是知道去买锁的有见识,还是人家每天都过着夜不闭户的人他的心地更清澈?我请问大家,住在大都市里的人比较清净、比较文明,还是住在乡下的人?你们说的,我没说,因为我们都住在大都市。

  我之前在中国大陆的时候,常常听到年纪大的长者都会讲一句话,“哎呀,我没有文化。”其实我听了很别扭,为什么?这些长者很善良,一生行善,我觉得他好有文化,他都说他没有文化,因为现在有文化跟学历划上等号。其实有学历不一定有文化,你纵使是读到硕士、博士,红绿灯不还是冲过去了吗?那哪有文化。你学问很高,瞧不起人,人家跟你相处都很有压力,你还怎么“化”别人?有文化的人是能感化别人,有修养才是有文化的人。所以现在很多认知有点需要调整,我感觉那些不识字的老人很善良,他是很有文化的人;我学历很高,但是连国家法律都不守,其实我是没有文化的人。看很多事情不能看表面,重实质不重形式。可能我们到了山里去,觉得我是很文明的人,其实人家比我们纯朴多了。

  我们现在随着科技发展,人受知识教育的机会多了,但可不能因为学历高而对自己的老人、父母轻慢,而学不到他们身上最可贵的道德,那损失就太大太大。现在女老师、男老师(年轻的老师)进学校去,“哎呀,我学的理论是新的,”对那些教十年、二十年的老师还有一点瞧不起,“我懂得这些理论,你不懂。”所以我们无形当中,被我们所拥有的外在物质、外在的这些条件反而污染了我们清净的心。学历很高,我每个月收入有多少,我穿的是名牌,这些污染了,反而我们不纯朴、不谦卑了。我们是清清白白来到这个世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怎么染上这么多习性,而且越染越不自在

  你看小孩子生出来的时候,自己都会嘿嘿这样笑是不是?一天笑一百八十次。结果人成年以后,平均一天才笑七次。他污染太多、欲望太多、求不到的太多就笑不出来了。小孩子没有欲望,看到妈妈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大家有没有看过一、两岁的孩子,妈妈刚好离开一段时间,走进门来,他摇摇晃晃跑过去抱着妈妈的那种幸福。看过没有?想起来了没有?我们小时候也是这样。假如我们一两岁那种看到妈妈就高兴成那个样子,保持到现在多好。所以我看到那个翟俊杰(翟导演),六十多岁的长者,他说他人生最幸福的,就是他回到家把门推开来喊一声:“娘,我回来了。”他觉得是他人生最幸福的事。他从小到大都保持那份天性,父母跟子女之间的天性,赤子之心。

  有这个机缘,到一些没有这些污染的地方去走走,向这些老百姓们可以学到很多的智慧,很多处事的那份单纯、简单,那份纯朴。

  这个十九岁的女孩,因为跟她妈妈一起去,结果都会因为一些小事就跟她妈妈斗嘴。刚好有两个八九岁当地的小孩,从小就是接受佛陀教育的,就看那个大姐姐都跟她妈妈吵。可能那个大姐姐看了怪怪的,自己跟那八九岁的两个小孩说:“我妈妈跟我讲一句话,我一定要给她顶一百句,要顶到她说不出话来,不然她又要骂我。”那个八岁的孩子对那个十九岁的女孩讲,他说:“我妈妈骂我一百句,我一句都不会顶,因为妈妈是家中的活佛。”大家想,有没有受教育差多不多?一个是讲一句顶一百句,一个是讲一百句一句都不会顶。请问大家,你希望下一代是什么样子?你们有点不敢想是吧?没有反应。所以教育要越早越好。假如我们真是现场听到这个孩子讲这段话,真的是生大惭愧心。

  西藏是密宗多,所以他是持咒,他也是无心、不妄动的方法。佛门还有净土宗,他是用佛号止住一切妄念,让心不妄动。其他的宗教,他的祈祷方式都不尽一样。他们也可以诵经,让自己的心专注,正念分明不会妄动,这个很重要。人心越妄动,这个言行就会越偏颇掉。他的心不动,“过安从生”,这个过失就没有办法发生了。接着经文当中讲到:

  【学者于好色。好名。好货。好怒。种种诸过。不必逐类寻求。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

  还做了个比喻:

  【如太阳当空。魍魉潜消。此精一之真传也。】

  学习圣教的人,对于自己可能的习气,比方好色、好名、好货、好怒种种过失,种种这些恶念、邪念,不必逐一去追寻、探讨,甚至有的还变成自责、沮丧,这个都还是妄念。人有时候一沮丧,这两三天情绪都缓不过来,其实这也是妄念。而我们看到,其实真正人的心一静下来,他就不愿意自讨苦吃、自找罪受、自掘坟墓。

  我们看“好色”,人这个好色的念头,整个身心全部被欲望给束缚住,怎么会快乐、怎么会自在?而且这个人一好色,这整个身心耗损非常大。其实现在的男人真正寿终正寝,就是他本来可以活八十岁,最后真的可以活到八十岁几乎找不到了。外在很多媒体、这些广告种种刺激太多,所以对男人的挑战很大。每天起这些念头,对自己身心耗损都很大。所以从小一定要让孩子养成正气,他对这些邪的东西就有免疫力。他就懂得“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

  好像有个很有名的医生,曾经讲过,“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佩剑斩愚夫。”就是斩这个好色之人。“虽不见他人头落,梦里要他骨髓酥。”人这些邪念太多的时候,他的整个骨髓、精气都消耗掉。所以真正自爱的人、真正孝顺的人一定懂得克制这些邪念。“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好名”。其实一个人很好名、好面子,活得可真累。这个心累不累?累还这样活?所以老祖宗这个成语就告诉我们,不要自讨苦吃,不要自找罪受,是不是?话是这么讲,可是这个面子要放下容不容易?这对我来讲挑战很大。所以人说,“人怕出名,猪怕肥。”出名以后你不知不觉就染着了。刚好台湾电视台有播《幸福人生讲座》,所以我常常坐火车的时候就有人一直盯着我看,然后我就不好意思。这个不好意思当中,心里有没有有点高兴?有点高兴就会中毒。所以老祖先这些成语是很有人生的智慧在里面,人出名不好。

  有次我坐飞机到香港,接着要转飞机回庐江去,在香港转机,转机的时候要去闸口。要换飞机的时候就有个女的一直看着我,然后一路上都一直跟着我,我走得很快,终于没看到她了。我找到闸口就坐下来,过没多久又看到她,她坐我对面,继续盯着我看。其实我在那个过程当中这个心是砰砰、砰砰,不是“吾心不动”,是“吾心乱动”。结果突然对方就站起来,用很快的速度走到我的前面,我动的更厉害。结果她“啊,原来你就是那个长庚的医生。”我本来情绪很激动,听完之后凉一半,她认错了。结果我说:“对不起,我不是当医生的。”后来她又看了我一下,“啊,对不起,我讲错了。”她还是有认出来,她说她女儿逼着她看《幸福人生讲座》,她女儿是在幼儿园教书。当然我们听了也很欣慰,幼儿园的老师这么注重这些教育的学习。所以好名很累,何苦?人心能够感觉得到不要当这些欲望的奴隶的时候,你真的就很愿意把它放下来。

  “好货”。这些名牌,买了以后还要去炫耀给人家看,人家不看还气得半死,给自己找这么多麻烦干什么?包含“好怒”,生完气身体也损,关系也破坏了,自己心情久久不能平复。真的,心放柔软的人,慢慢感觉这些冤枉别再受了。

  这些不好的念头“不必逐类寻求,但当一心为善”,这“一心”就是真心,很专注向善。这个向善具体来讲,就念念对人慈悲,为他想,很真诚,对人没有成见。念念为他想,那“正念现前”。为人想这个念头是纯净的,是正气凛然,这个磁场非常好。你假如遇到一个念念为人想的人,你会感觉在他旁边很舒服,那个磁场很好。你假如遇到一个动不动就发脾气,你一进去就觉得气氛怪怪的,这确实是这样。“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你都是正气,就好像你免疫力很好,这个病毒都进不来。譬喻,就像“太阳当空”太阳光照射,非常光亮。“魍魉潜消”,这些鬼怪、鬼魅全部都消失掉。“一心为善,正念现前”这个方法是:

  【精一之真传也。】

  是非常精密、纯一。它为什么精密?念念观照这个念头,念头很细,他都能够正念现前,不让邪念污染,这是真实的学问,这是古圣先贤真实传授的功夫。接着经文讲:

  【过由心造。】

  一切过失源自于这颗妄心。

  【亦由心改。】

  从这个心地的根本去改。

  【如斩毒树。直断其根。】

  就像你要砍断一棵毒树,你直接从它的根砍掉,就一劳永逸。但是你假如不从根上去砍,反而是从枝枝叶叶去摘、去伐它那就很费劲。

  【奚必枝枝而伐。】

  何必要一叶一枝这样去剪除、去把它摘掉呢?

  【叶叶而摘哉。】

  而且你把这个树叶、树枝摘掉,它那个毒素的根还在,它又长很多出来。最好的改过方法,接着经文讲:

  【大抵最上治心。】

  究竟改过,上乘的方法是从心地下手。

  【当下清净。】

  你这个邪念转成正念了,你立马、马上心地就清净。

  【才动即觉。】

  又有妄念一动,你马上察觉它。我们假如不下功夫,这个妄念想了十几分钟都还不知道,还没有警觉察到都有可能。甚至不是白天这些妄念一堆,睡觉的时候在做梦,梦一大堆东西,然后睡醒的时候很累,因为做梦太多,也很消耗能量,所以才动就觉。

  【觉之即无。】

  一觉了,马上把正念提起来。这个方法一般修身的人、修行人常说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这个方法,妄念起了,念佛的方法、念经的方法,你马上用一句正念把它转过来就对了。你一觉察、一转正念,这个妄念就止息、就灭掉了。

  假如一开始还不能达到这样的功夫:

  【苟未能然。】

  明明知道这个念头是对的,但是就是提不起来。大家有没有经验?道理都懂了,遇到了还是忍不住。这个其实还是理不够透彻、明白。

  比方给大家举个例子。你今天背了一包垃圾,它很臭,当你发现它是垃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把它扔掉是吧?你会不会要扔掉的时候又拉回来,“这个垃圾陪了我三十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那你就根本搞不清楚它是垃圾,你一清楚,你一秒钟都不愿意再背着它,你马上就把它扔出去。它在污染你,是吧?这是真明白它是垃圾。我们冷静想想,我们的坏习惯跟我们多久了,它有没有在伤害我们?有。好,一、二、三扔,今天外面停了一台垃圾车,我们把几十年的坏习惯打包、错误的思想打包丢掉。真了解它在伤害自己,就不愿意再让它伤害自己,真了解不容易。这里有讲到,还不能马上提起这个正念的时候:

  【须明理以遣之。】

  更深入这些道理到通达明了,你随时都提得起来。可是要能达到彻底明理有个过程,你得要多读经,你得要多听经明白。

  比方我曾经就有个经验,曾经谈感情的时候。我跟你们比较熟了,今天我们关起门来聊些往事,虽然不堪回首。有次谈感情,觉得很痛苦在哪?你对她越好,她越讨厌你。笑的人是不是都有经验?其实那个时候没有学经典,那叫缘不具足,你这么攀缘干什么?但是那时候还没读经,不然我就不干傻事了。结果就爱得很辛苦,就流眼泪。结果我妈就说,“你这三个月流的眼泪比你二十多年加起来还多。”我现在想想,我妈妈给我讲这句话,我真的要跪下去给她磕三个头,惭愧至极。宝贝儿子在流眼泪,谁的心在淌血?你看我妈妈还笑着跟我讲,我真是太佩服她。不过也没白谈,谈到最后开悟了,原来真爱我的就是陪在一旁又担心、又不敢表现出来的妈妈。她就这样陪伴你,慢慢引导你,她是没有条件的。哪有像那个女孩子,晴时多云偶阵雨,你也捉摸不到,当然还是自己做得不好。结果真的还是没搞清楚,还是流眼泪。

  刚好读经的时候,读懂了一句话,从那刻开始,我没有再为感情伤过心,没有滴过一滴泪。你真明理,你不干这种傻事。哪一段?“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你那个痛,“给我一杯忘情水”,谁也没办法跟你痛,你何必自讨苦吃?“无有代者”。我好痛,你们感受到了吗?告诉大家,人没有办法放下自我以前,他没有办法感同身受别人。要放下自私自利的人才有真爱,所以妈妈有真爱,爸爸有真爱,他是没有条件的爱。有条件的爱,条件不具足,那个爱就要变质。大家看现在那些爱来爱去,最后杀来杀去的多不多?看破世间了没有?看破情爱了没有?看不破还得继续流眼泪,看破了眼泪就可以止住了。

  所以人读了这些经典,确实对自己很多心境、道理会更明白。有空的时候,不要胡思乱想,多读经真的可以读到明理,多听经可以把自己劝明白。你真的明理,自然这些错误的思想观念、念头就可以遣散掉。

  【又未能然。】

  假如试着去明理,还是伏不住念头,甚至是这些行为好像还是控制不了。

  【须随事以禁之。】

  要随着这些行为来要求自己,甚至是警戒自己,这些事不能做。像佛门有“五戒”,就是不能做的事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跟儒家的“五常”完全相应,仁、义、礼、智、信。

  在《论语》里,孔子对颜回讲,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就是我们今天遇到一件事情,马上这个心就不恭敬、有邪念,你不能看;你听了什么话,马上心就不正、就偏邪,不能听。三姑六婆的话能不能听?现在那些连续剧,演的跟伦理道德不相应的可不可以看?不可以。你们自己说的,回去再看就变欺骗自己。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今天已经感觉有情绪的时候,这个话就不要讲。所以这是随着这些事情去要求自己。

  像《弟子规》讲的“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你不能随波逐流,讲那些流俗的话不行。其实这个不容易,我记得自己念初中的时候,很多电视、同侪之间讲脏话,你不知不觉就受影响。懂得去禁止,严格去要求自己,不要有这样的言行,这个很可贵。接着讲:

  【以上事而兼行下功。】

  这个“上事”就是从心地上改。不只从心地下功夫,同时又常常读经、明理,而且很多行为他会严格要求自己,不要去做,“上事而兼行下功”。

  【未为失策。】

  他不失策就是很好的方法,上乘的方法。

  【执下而昧上。则拙矣。】

  这个指执着在事项当中去下功夫,这个“昧上”,“上”就是指对治自己的心,反而都没有用功夫在对治自己的心跟明理上,这样用功就比较笨拙。你比方说,我从来没有开口骂人,这是事相当中没有骂人,可是念头里不知道骂了多少次,很生气,但是没有骂出来而已。这个不从心地上禁戒,自己的修养很难提升。

  大家想,现在人得癌症的很多。癌症很多时候是从心上先生病,尤其生闷气就很容易压抑,压到最后就生病。这个也是生闷气的人可能不骂人,事相当中看好像没有犯过失,在心地上有犯过失。当然我们看到这段,一定要懂得明白用上乘的功夫,从心地上、从理上再兼顾从事项当中先去要求自己。

  所以在事相当中不好的地方不要去,甚至电视不要看,我是建议。大家注意看,我们有功夫看电视的时候不随着它影响我们的心情吗?有没有人做得到?那做得到功夫就很了得。他不被境转,他能转境。既然看这些东西都会影响我们的清净心、我们的善心,我每天干嘛还看它?应该去看些不断增长我们的智慧、德行的东西,有套碟很好——《圣贤教育改变命运》,这些好东西、师长讲经的光碟。师长讲经五十六年,是吧。我们从现在开始看,还可以看五十年,那个时候我已经……所以够看的。

  很多人又说,我不看新闻,很多事我不知道。我告诉你,不该知道的你都不知道,该知道的你还是会知道。大事你一定知道,别人一定会告诉你。谁被杀、谁被怎样你都不知道,那些世间很恐怖的事你都不知道,知道那些要干嘛?是啊,建议。包含去这些斗闹的场所,其实我们现在的定功都还伏不住,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要逞强。“那里可怜的人很多,我去度他们、我去帮助他们。”最后就被人家给度走了。会污染我们的环境、影响我们的环境,先敬而远之为好。接着经文讲:

  【顾发愿改过。】

  一个人发了大愿:他人生要过得有意义,对国家、社会、对家族要有贡献,首先他得要先改自己的过,而在这个用功的过程当中,

  【明须良朋提醒。幽须鬼神证明。】

  在明显的地方,要改过需要良师益友、好朋友提醒。因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然我们真的要能感得“良朋提醒”,其实人生所感得好的因缘,根本还是自己的修养、自己的态度。

  比方说俗话讲:“龙教龙,凤教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个就告诉我们“方以类聚,物以群分”,互相感应。我们去看不好的书,是我们的心坏了;我们会去看圣贤书,是我们希圣希贤这份心去感应来的。

  《弟子规》很多的经句,它就是培养我们一个人的善心,一个好的态度。接着他感来什么?感来好的人生、命运。每一句,大家看“父母呼,应勿缓”,对孩子一生影响大不大?他连父母呼都不应,他到哪个行业不都给领导气得半死,你说他以后会有什么成就?“冬则温、夏则凊”这个心态,对人非常细心、关心。他这个心态,他以后做任何一个行业一定都是成功的人。因为每个行业都是要去爱人,都是要去服务人,他这种心境就会做得非常用心、深入,他一定做哪个行业都能成功。

  大家相不相信,你看一个小孩子,五六岁的小孩子,你可以断他以后的成就。你假如依照《弟子规》去看很准,准到人家会说你会算命。《弟子规》上有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这句话就告诉我们,以后你的孩子能不能遇到良朋提醒,遇到良师益友,现在就看得出来。假如你批评他一句,他嘴巴就翘得很高,就生气好几天,那麻烦了,以后哪有人会提醒他?看到他躲得远远,不然都被他瞪白眼。他现在有这个态度,你以后不用替他操心,他谦卑接受别人的劝告。可是话又说回来,孩子为什么有这个态度?他跟谁学的?大家可不要说,让他念一百遍他就会了,他是记住了,但更大的影响是我们的身教那份德行感动他,他潜移默化就形成那个态度。所以《弟子规》最主要还是我们成人学,表演给孩子看,他看了就觉得做人应该就是这样,自自然然就学会了。

  荀子有段话非常好,说到“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媚我者,吾贼也。”“非我而当者”,“非”就是指出我的过失、缺点非常正确的人,他是我的好老师。他一提出来我就懂得改,我就能提升。“是我而当者”,这个“是”就是肯定我、鼓励我非常恰当,人还是需要鼓励的,他就再接再厉,这是我的好朋友。“谄媚我者”就是讲些奉承的话、好听话给我听,慢慢地我就迷失自己,看不清楚自己,还觉得自己很厉害的时候,这个德行就一直下降,在这些谄媚、巴结当中不知不觉就把他的德行给偷走了,贼害他的德行。

  但是我们冷静想想,人假如没有高度的明理警觉性,还是都喜欢接触酒肉朋友,讲好听话给自己的喜欢,反而批评自己的,听一句就生气,或者就甩头就走。其实人能接受劝谏还有一个根本,就是能听父母的劝。假如父母劝我们,我们马上就不耐烦,那要听别人劝,实在是大难大难。德行的根都在对父母的孝道,对父母的态度上可以看得出来这个根好不好。当然,这些良朋提醒、劝过我们了,更重要的不只是说,“谢谢你,你是我的贵人。”要进一步改,人家会觉得很感动,下次继续帮我们、劝我们。假如人家讲了很多次,我们依然故我,那人家觉得你不受教,算了不跟你讲了。所以人的态度很重要。

  大家有没有经验,我亲朋好友真的劝了我很多次,我也觉得他们劝得很对、很重要,但我还是犯。然后可能亲戚朋友会觉得我都跟你讲很多次了,你怎么还不改?我们会觉得有点委屈,“我真的想改,改不掉。”我们身边的同仁,有些很重要的观念几年前就给我讲了。好多年之后,我现在才觉得他讲的话很重要、很有道理,以前都听过,但是好像那个时候比较钝,现在就觉得很重要。所以不是不愿意接受,自己的根性太钝。所以后来我就觉得给别人讲一次、两次,不能苛刻要求他马上能明白,甚至不能要求他记住。因为科学家说,一个知识要讲二十一次才能记住。我还没讲二十一次,不能苛刻要求他记住。所以以后劝人家劝一次,回去日记本上划一、二,划到二十一次。告诉大家,二十一次是remember,是记住,不是悟到,悟到还不是做到。所以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其实坦白讲,我们悟到了吗?悟到了我们去做到了吗?刚好今天九月十号是中国大陆的教师节,有同仁给我发短信,祝我佳节愉快。其实我收了之后,心里很忐忑不安,回短信“惭愧、惭愧”,我想自己连学生都做不好,做不了老师,我只想能做到不要骗人就好。因为师长当时二00五年底在汤池给我们勉励说,“做到再说是圣人,说了以后能做到是贤人,说了以后做不到是骗人。”真的不想骗人,但是没有做到,真的会让人家很难受。所以也得时时鞭策自己,还确确实实需要良朋提醒。当然还是要回到自己的态度,一开始也不容易,人家劝的时候,听人家劝告的时候脸色也是不好看,慢慢的,听人家劝还能点头“谢谢、谢谢”。要克服自己的惯性。

  “幽须鬼神证明”,古人在下功夫修行,事实上是很让我们佩服。比方说,汤王在他洗脸的盆子上面写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甚至我们儒、释、道三教他都艺术化教学,在很多的艺术品、物品当中都表这些做人的道理,时时我们一看就提醒我们。

  像古代四合院建筑,门口雕刻都雕什么?梅、兰、竹、菊。提醒每个人一出门,交朋友一定要交什么?君子,四君子(古人将梅兰竹菊比喻为“四君子”)提醒自己。一进门,一进去大厅左右两边摆什么?一个瓶子,瓷器很漂亮,还摆一个镜子,代表一个人进入家里了就要平静,不要带着情绪进家里去。看到那个瓶子,要平等待人,不要偏心,对自己的家人、对自己的小孩不可以偏心。时时不要发脾气,保持平静,像镜子一样。佩不佩服我们祖先?这么善巧方便在提醒我们每个人。

  结果我发现,西方你一进去不一样,左边一只老鹰,右边一只熊的标本,叫什么?“鹰熊”。大家想象一下,走进一个房子里又是老鹰、又是熊,你不觉得那个房子杀气很重吗?难怪他们下一代青少年犯罪率很高,那个磁场就是要跟人家比高下、逞强斗狠。

  这些道理我太晚知道了,我念初中的时候,我的偶像贴在我前面,西尔维斯特·史泰龙拿着一支冲锋枪,拍那片《第一滴血》。你看我每天看着他,我得到什么提醒?逞强斗狠。所以我以前就很逞强,练哑铃都是十公斤,把那个肌肉要练得一块一块,去跟人家比谁的力量大,真的差很多。假如我初中的时候贴的是孔老夫子,然后两旁写“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我现在的气质一定不一样,是不是?那差多了。良朋提醒,你贴孔老夫子,你就时时提醒自己,我跟“温、良、恭、俭、让”有没有相应?稍微有点脾气上来,温和、恭敬、谦让,不要跟人家计较、见识。

  我们老祖先是把这些教育的智慧融入在生活,甚至融入在艺术品里。像佛门,大家一进门,进山门,你看到四大天王,天王殿。天王殿中间刻了一尊布袋和尚,就是弥勒菩萨。你看到他就受教育了,提醒我们处事待人应该怎么样?笑口常开,大肚能容,不要跟人家计较,包容别人。大家看一遍布袋和尚有没有觉得肚皮大一点?那你就很善学,你马上心境就融入了。

  再来四大天王也是,我们Heritage(中心所在的商业街)大厅里,四大天王很庄严。大家看东方持国天王,他手上拿着琵琶,就告诉我们如何持国、如何持家、如何带领一个团体。琵琶这个弦乐器,太紧它弦就断了,太松弹不出曲子。就是你一个家没有家教,很散漫,这个家就不成家了;你管教孩子严到孩子看到你吓得半死,会发抖,都不敢进家门,那是太严了。所以要中道、中庸,不要太松也不要太紧。他拿着那个琵琶,我们就受教育了,提醒到了,这是东方持国天王。

  南方增长天王,我们人生要增长什么?增长智慧,增长德行,增长能力,这样才能去造福社会。什么都要增长,“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所以他手上拿着一把宝剑,“慧剑斩情丝,慧剑断烦恼”,表这个意思。大家看完增长天王,有没有尚方宝剑背在身上?烦恼一来宝剑出鞘,把这些欲望要砍断,这些烦恼要砍断。

  西方广目天王,“广目”多看、多听。他手上拿了一条龙,还有个珠子,告诉我们你多看多听,这个社会是多变的,像龙一样变化,可是在多变当中一定要掌握那个不变的原理原则,不然你会在这个多变的社会当中迷失自己,不知道人生的方向、意义,不知道怎么做人。为什么?你去问人家这件事该怎么做,你可能问五个人,五个人的讲法都不一样,请问大家听谁的?听真理的,听经典的。那就是那颗宝珠,你的心就定了,你不会没有主意,你不会犹豫不决。

  北方多闻天王,要多听,手上拿着一支雨伞,雨伞干什么?保护自己,下雨的时候不要被雨淋。太阳大了,三十八度、三十九度,防辐射线。防止污染,保护好自己、也要保护好下一代的清净心。那把伞表很好的意义,我们看到那把伞就知道随时要护念好自己的慈悲心、清净心、平等心,不要受污染,不要傲慢、不要自私、不要计较。所以越了解中华文化,越感激老祖先、越珍惜自己的文化,而且这也是全世界唯一一个古文明了。

  “幽须鬼神证明”这个“幽”就是冥冥当中,虽然你看不到,但是他们确确实实都在保佑、护佑。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你很多的祖先都在保佑你。

  了凡先生自身他也印证了这点。当时他发愿行一万善事,那时他已经当县太爷,他的太太就觉得都没有出门,也做不了什么善事就很苦恼,“那一万件善事什么时候才完成得了?”结果才讲,他晚上就梦到天神,你看“幽须鬼神证明”。天神告诉他,你不要操心,你的万善已经完成了。你做了那件减少农民的税务,你已经万善都具足了。那个地方本来税是二分三厘七毫,他把它减成一分四厘六毫。他就很惊讶,我才在担心而已,怎么晚上就做梦了?后来他还去请教高僧,可不可以相信,我减粮一节,万善就具足了。高僧告诉他,你减粮万民都得到利益,都减少很多的生活压力。这个是了凡先生亲自遇到的鬼神证明。大家有没有做梦的时候梦到神来告诉你,或者摸你的头“孺子可教也”?

  有,宋朝名相王曾,他是非常有德行的宰相,大家去翻宋史都有他们特别的传记。他的父亲非常恭敬圣人,只要是经典坏掉、纸张掉在地上,他都会恭敬地捡回去,用香粉把它洗一洗,洗干净,然后再拿去焚烧。他那种恭敬心感动半夜遇到孔子,孔子抚着他的背说:“你这么恭敬圣贤的教诲太难得了。不过你年纪大了,你想再好好读书有所成就,你年纪比较大,我让曾子来做你的孩子。”结果他太太就怀孕了,生下来的孩子就取名叫王曾,那是曾子到他们家里来。你看“幽须鬼神证明”,他的那种恭敬心感来这么大的福报,后来他的孩子真的是一代名相。

  大家故事听完了,有没有什么启示?你就用这种态度去恭敬经典,孔子到你的梦里去,“我遣七十二贤哪个人到你们家做孩子”好不好?你们好像不大愿意,现在传统文化都快断了,你们要发发心,有这么好的父母,重视伦理道德教育,重视传统文化传承,古圣先贤要投胎也才有环境。他们是明白人,“哎呀,又抽烟、又喝酒这个不能下去。”“这个妈妈还打麻将不能下去。”是不是?他要有个好的环境,不然他都保不住自己。所以夫妻有发愿,生出来的孩子就是要为往圣继绝学,一定会“幽须鬼神证明”,一定会有感应。

  在《了凡四训》当中有提到一个例子,但实际的情况并没有细说。就是在分析善当中,有真善、有假善、有是善、有非善,善还有难有易。有很容易做到的,有非常不容易做到的,当然越难功德越大。

  其中举了江西舒翁,舍两年所积束修的钱,就是他去做教书先生,其实薪水也不可能太高。他教了两年书,到湖广一带去教书,湖南这一带,他就要回自己江西的家。因为他们老家一带出去教书的人还不少,他们整个同乡一起回家乡,坐在同一艘船上。刚好在回家的路上船停泊,他走下来在沿岸散步,听到一个妇女哭得非常的哀戚。他就问她,“这位女士你为什么这么悲伤?”她说,我先生欠官府十三两银子,最后决定要把我卖掉来偿还欠债人,我假如离开了,我的孩子还在哺乳当中,可能这个孩子也要饿死。她觉得已经好像很绝望了,所以哭得这么哀戚。江西舒翁听了,马上说你不要担心,我整个船上都是教书的人,都是我的同乡,我赶紧回去跟他们商量一下,每个人出一两,可能就能够解决你的事情。他就赶紧回到船上找这些同乡教书的人商量,结果他跟所有同行的人一讲,没有一个人愿意做。

  我看到这里,突然想到我们这些都是从事教育的人,假如讲得很好,实际上都做不到,真的会让人家失去信心,所以看到这里也是警惕自己。

  结果他也不忍心看到这个妇女,甚至他们家孩子就这样悲惨的下场,他就把他两年所有积累的钱全部都拿出来,就帮了这个女子。诸位女同胞,你先生假如做了这件事,你会有什么反应?反应就是连话都说不出来。

  大家接着看,他还没到家,这个“舍”是三十里,离家还有九十里,他已经身上没有分文。没东西吃,这些旁边的人就取笑他、揶揄他,“活该,谁叫你要装好心。”就讲这些话揶揄他。当然有些比较有恻隐之心的,就觉得他也挺可怜,“来、来、来,一起坐、一起坐”,就拿东西给他吃,可是他从来不敢吃饱。我看到这里很感佩这个读书人的修养,他知道人家谋生也不容易,虽然人家盛情邀他一起吃,他也不敢给人家吃饱,不敢给人家吃多。

  后来真的到家了,门一开,“太太,我都饿了好几天了,赶紧去煮饭给我吃。”他太太说:“米呢?等你拿米回来啊。”他说:“你给邻居借吧,我没有米。”他太太说:“借很多次了,就等着你回来还人家米,我不敢再去借了。”结果他先生就把他十三两全部捐的事情就跟她讲了。他太太说,哦,原来是这样。没问题,我有方法,煮我们家特有的套餐。她说我们家有寻常的家饭还是可以吃饱,包在我身上。太太不只没有生气,听了高兴,端上特制的套餐。到山里去挖苦菜,连根挖起来,根就吃得会吃饱,把它煮烂一起吃下去,吃得很饱。夫妻两个人也很欢喜

  这不简单,太太一样好善好德,看她先生做了这么难得的事,不只没有指责还赶紧给他吃个饭饱,欢喜。后来夫妻晚上就安寝,结果还没有睡着以前就听到窗外传来声音,说“今宵食苦菜,明岁产状元。”今天晚上吃苦菜,明年就能生个状元郎。大家不要激动,结果他听了以后,夫妻两个人马上站起来,叩头向天拜谢。明年真的生了一个孩子芬,后来考上状元。“幽须鬼神证明”。所以你们假如学传统文化学到窗户有人传话来,不要吓,谢天谢地就好。接着,

  【一心忏悔。】

  这些提醒你要珍惜它,不能让人家白劝,一心忏悔后不再造。

  【昼夜不懈。】

  不只白天很精进,夜晚也不能让邪念进来。纵有邪念,隔天要更反省、检讨,下更大的力度来保持这个正念。

  【经一七。二七。以至一月。二月。三月。必有效验。】

  你真的用这种“一心忏悔,昼夜不懈”的决心、毅力去做,会感觉可能七天、十四天、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你的整个身心状况都不一样,甚至你的家里很多的吉祥、福气都来了。必定会有很明显的效果出来。哪些效果?经文里讲:

  【或觉心神恬旷。】

  心旷神怡,这个“恬”,心里很安定、很安详。“旷”就是心里很开阔,没有事不能包容。

  【或觉智慧顿开。】

  好像遇到什么事,马上这些念头就能去想到这些解决的方法。

  【或处冗沓而触念皆通。】

  这个“冗沓”就是事物非常繁多的时候,反而不烦躁。或者到一个很纷乱的环境你的心很定,不会受它影响。“触念皆通”这个“触”好像听什么话、听什么道理触类旁通,遇到什么事,好像马上可以知道该怎么处理,步骤怎么走。做事就不急躁,很有章法。

  【或遇怨仇而回嗔作喜。】

  遇到冤家仇人反而当下能伏得住情绪,转成欢喜心来面对,他在提醒我,我还有这些习气,他在提醒我度量太小,我感谢他帮助我提升。

  【或梦吐黑物。】

  吐出黑的东西,这个就是把一些内心里肮脏的东西把它排出来,身心会比较清净。

  【或梦往圣先贤。提携接引。】

  像孔子梦到周公,甚至白天喝汤的时候,在汤面看到尧帝,在墙上看到大禹,这个都是修学精进、业障消除的吉兆。

  【或梦飞步太虚。】

  在梦中脚步很轻盈,在太虚空游步。

  【或梦幢幡宝盖。】

  这个“幢幡宝盖”就是圣贤佛菩萨出来的时候给他遮的伞,就是很庄严的这些东西。

  【种种胜事。皆过消罪灭之象也。】

  你真的下定决心断恶修善,这些业力、业障消除掉了,都有这些吉祥的现象、征兆出现。

  【然不得执此自高。画而不进。】

  虽然有这些吉兆,但不可以产生执着,自以为境界很高,自满了,最后可能就变“画地自限”,不能再进步。

  接着举了一个圣贤的例子,让我们知道改过是要不断下功夫的。

  【昔蘧伯玉当二十岁时。已觉前日之非。而尽改之矣。】

  这个“昔”就是过去,这是一个春秋时候的圣贤人,他在魏国当官。他二十岁的时候,就已经能反省到、觉悟到自己前日,自己以前的过失、错误。而且他的态度是只要知道的,就一定全力地去把它改过来,“尽改之矣”,全然改过来。不能懈怠,不能所谓的因循苟且。

  在“立命之学”当中,了凡先生已经提醒我们,很多人有很好的素质、很好的根基,但这生为什么不能成就道德、学问?“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他的德行、功业不能提升,“只为‘因循’二字”,得过且过。“明天再说”,“我以后再改”。“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这一生的岁月就挥霍掉了。这个“尽改之矣”就是有不因循苟且的态度。

  【至二十一岁。乃知前之所改未尽也。】

  但是他二十一岁的岁月走过来,他又觉得虽然感觉二十岁的时候他是“尽改之矣”,可是这些过失你可能改了,深度不够,越改又越发现内心深处还有很多的习染。

  所以一个人在改过的过程当中,好像越改越觉得我怎么过失越来越多,这是好事,不是坏事。代表什么?他的观照力越来越强,以前念头的错误看不出来,现在看得到。没关系,越看得出来越知道赶紧怎么去对治。

  【及二十二岁。回视二十一岁。犹在梦中。】

  二十二岁再看二十一岁,又觉得自己还是看得不清楚,对治得不彻底,“犹在梦中”。

  【岁复一岁。递递改之。】

  他每年都是下这种苦功,全然地去改过,“递递改之”是什么?月月改、日日改、时时改、念念改,这个不简单。

  【行年五十。】

  活到五十岁。

  【而犹知四十九年之非。】

  他依旧能够自省到自己四十九岁的过失。所以古人改过下的功夫让我们佩服,古人改过自心的真实学问下功夫到如此的地步。

  这节课我就先跟大家交流到这里,下次“改过之法”就可以圆满。好,谢谢大家!

 

赞 (0)

本站所有内容共享 欢迎转载 正气文化公益网 反黄之盾

Q群: 218813922 QQ: 516104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