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法师讲座
净空老法师:无量寿经菁华(第二十一集)
时间:2016-07-23 09:35 编辑:生活在感恩的世界 点击:
次
http://www.amtb.tw/
http://tv.jxwx.org/
http://www.sxjyqqw.org/
http://www.hwadzan.com/
http://www.amtb.cn/rsd/rsd.asp
http://www.hwazan.org/web/index.php
http://www.mchunghua.org/Default.aspx
http://www.fxsp.org/category/index33-2.html
2010/1/14 华严讲堂 档名:02-038-002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今天我们从「普贤十愿」第八看起:
「常随佛学,谓佛从初发心精进不退,不惜身命,剥皮为纸,析骨为笔,刺血为墨,书写经典,积如须弥,乃至成道说法度生,所有法行,悉愿随顺修学,故云常随佛学。」这一愿非常重要,后世佛门弟子,无论是出家或者是在家,若有这一愿,这一生当中决定有成就;如果没有这一愿,无论怎样修行,都不会有成就的。佛陀当年在世,慈悲到了极处,把修行、证果的样子全都做出来,中国人常说的身行、言教,佛陀首先他自己做到,然后才教人。教人最重要的还是示范,为四众弟子,在家、出家四众弟子做出最好的榜样。
此地讲,从初发心精进不退,下面举的例子是精进不退的榜样,为了求法不惜身命。我们看佛陀一生的行谊,初发心是在做太子的时候,看到世间众生的痛苦,经典里面所记载的,说他出去郊外去参观考察,看到生老病死,他体会就很深,那个时候他才十几岁。十九岁离开家庭,舍弃了王位,舍弃了富贵的生活,这是给我们示现的,告诉我们什么事情?世间荣华富贵不是真的,不能长久,凡是不能长久的一定要舍弃。学什么?去找真常,真正能长久、永恒不变的,我们要求这些。虽然初发心的时候没说出来,可是这里头的意思统统具足,圆满的表现出来。首先告诉我们,人生在世间不能不老、不能不病、不能不死,生之苦不谈,生的苦我们早忘掉了,可是佛在经典里面讲生苦讲得很详细。可是要不是菩萨、不是阿罗汉,就很不容易体会到佛说的生苦。佛讲一个人投胎,在母亲胞胎里面七天七天的变化,你说那个时候没有显微镜,也没有X光,佛怎么知道的?讲得比现在科学家所观察到的还要详细。用现在的科学,只能够观察到他在胎胞里面的变化,是肉身的变化,而佛能够说他的情绪、感受的变化,这是我们现在科学技术还达不到的。所以佛经里头确实有高等科学,我们读了之后感到非常的惊讶,佛没有一样不知道。
所以,对于人到这个世间来为什么?他在经上一句话道破,人到世间来干什么的?人生酬业,酬是酬偿,业是业报。你来干什么的?过去生中修的善,你来享福的,过去生中造的罪业,你来受罪的。人与人的关系,这是讲一般关系,六道众生迷惑颠倒,迷失自性之后,这个关系是什么?关系就是报恩、报怨、讨债、还债,这四种关系,没有这四种关系不会遇到。关系到最重的时候,最严重的时候就变成一家人,疏一点就变成亲戚朋友,没有关系的人,你这一生见面招呼都不会打,陌生人,不相识。我们走在路上,素不相识,见面他对我笑笑、点点头,那都是过去善缘,我们见面可能一生就这么一次。也有遇到的,也是个陌生人,见面他就讨厌你,瞪着眼睛,好像很不高兴,那也是业报。这是最轻的,一生当中就碰到这么一次,那就报了。你从这些微细地方去观察,佛说的业因果报丝毫不爽。
这里面含的很深的意思,就是教我们在这一生当中,真正明白的人、觉悟的人,他要做的是什么?他要做的第一个是消自己的业障,第二个要化解怨结,不但不跟人结怨,过去今生所结的怨,那是不知道,迷惑了,结的怨,现在要把它化解。这两桩事情做到之后,才谈得上精进不退。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有了方向、有了目标,锲而不舍,要达到自己的目标。佛门弟子,通常讲的目标是什么?出离六道轮回,六道太苦了,这个地方不能住。出不了六道轮回,就如同佛经上所说的,你在三途的时间长,就是地狱、饿鬼、畜生,你在这里头时间长,长到你无法想象;在三善道的时间短,人、天。佛讲这个话我们能不能相信?可以相信,为什么?佛说这是果,果必有因,因是什么?因是我们的善心、善念、善行,反过来,心恶、念头恶、行为不善,这是因。我们想想,大乘教里佛告诉我们,我们的善心所有几个?学过法相唯识的同学都知道,善心所十一个,不善的心所有二十六个,你就知道人为什么很容易学坏,不容易学好。善心所只有十一个,不善的心所二十六个,所以很容易学坏。又何况遇缘不同,我们遇到善缘少,遇到不善的缘多,现前这个社会,你六根所接触到的全都是不善。在过去比现在好多了,我们中国人讲甲子,一个甲子,六十年前的社会跟现在相比,真的是好太多了。那个时代虽然比不上过去,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他老人家的法运一万二千年,从他老人家过世那天算起一千年,正法时代,依照佛陀教诲去修行的人,成就的人很多,称之为正法。第二个一千年,人的根性就不如以前,为什么?不善的念头多了,不善的行为多了,这是比正法时候多,比我们现在那好太多了。依照佛陀教的方法修行就困难了,修行证果不容易,所以佛教导大家修禅定;正法时期,只要持戒就能成就,像法时期,持戒不行,要修禅定。修禅定不是不持戒,还是要持戒,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开智慧才算是成就。这就是说,正法时期持戒就会开智慧,像法时期不行,要修禅定,有戒定慧,跟你讲戒定慧。末法时期一万年。佛教传到中国来的时候,正好是正法过去,像法刚刚开始,所以中国的禅风非常殊胜,禅风在中国活跃了一千年,到清朝的初年。佛教刚刚传到中国来,是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今年是二0一0年,公元六十七年的时候传到中国来,这正式传来的。非正式比这个早,至少要早一百年,那不是正式的,正式是国家派使节去礼请的,这正式到中国。摩腾、竺法兰两位尊者到中国来,中国的帝王就封为国师,以最尊重的礼节来接待。这是说明什么?说明佛法一代不如一代。为什么会倒退?在中国两千年,我们细心观察佛法,确实有兴有衰,呈波浪型的,但是兴旺的时间少,退堕的时间长。这个与众生烦恼习气有密切关系,与传统文化教学成正比例,这一点我们细心去体会也明白了。佛法是师道,师道一定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中国自古以来,确实就以孝治天下。这个观念我常常想,肯定在一万年之前,中国的老祖宗就懂得孝道,实践孝道。但是在那个时候,文字没有发明,发明文字是在黄帝的时代,距离我们现在大概是四千五百年。黄帝之前是神农,再前是伏羲,伏羲到黄帝大概是一千年,没有文字,世世代代是身行、言教,这样传下来的。到孔子,黄帝到孔子有两千多年,孔子集大成,把过去传说加以整理、编辑写成文字留给后世,所以孔夫子被后人尊为集大成者。
他老人家自己说得非常好,这是圣人,是佛菩萨,他教导我们的是真理,我们能信、能够遵守,你就不会走冤枉路。如果你不相信,对他有怀疑,你要另外开辟一条道路,那个道路叫险道,太危险了,不但不能成就,你很可能要堕到三途。他是非常坚定的告诉我们,他求学的态度是「述而不作」。述是说前人的,用现代的话说,他老人家一生没有创造、没有发明;现在人讲创新,他没有创新、他没有发明,完全是守旧。旧的东西能够传下来,传了几千年、几万年,那是什么?那是真理,通过多少人的检验,它是个好东西。中国人千万年传流下来一个什么?孝,孝道。今天我们讲的八德,我相信八德里面,百分之七、八十是远古老祖宗传下来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口传的东西肯定是很简单,文字很少,他才记得住,代代不会失掉,如果长篇大论,谁记得住?肯定就失传,重要的就是几句话。我们今天讲中国特色、中国精神,用一个字来说,就是「孝」字,孝文化是中国特色。孝字展开来就是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你看多简单,不需要文字,能代代相传。传到夫子,这才整理把它写成书,流传给后世,这个我们要知道。所以,我们相信孔子所说的「述而不作」,也就是说他老人家一生所学的、所修的、所教的、所传的,都是古圣先贤留下来的,没有自己的创造、发明。后头又加一句「信而好古」,他对古圣先贤的东西深信不疑,我们得有这种态度才行,坚定的信愿才能成就。孔孟如是,佛陀亦如是。
清凉大师在《四十华严》经题里面有这么一句话,他说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之后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完全是古佛所说的,释迦佛没有在古佛所说上加一个字。这个说得比孔老夫子还要谨严,孔老夫子没有说得这么谨慎、这么严格,没有说到,没有在古佛上加一个字。这个话我们能信吗?现在人能接受吗?肯定不能接受,加个字、减个字这是很平常的事情,如何能做到不增不减?我们明白道理就相信了。为什么?成佛,成佛的条件是要把三种烦恼断尽,第一个见思烦恼,《华严经》上说的执着,第二种叫尘沙烦恼,《华严经》上说的分别,第三种是无明烦恼,《华严经》上讲的妄想,妄想就是起心动念。换句话说,人要真正能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他就成佛了。成佛之后有什么好处?成佛之后你就见到自性,见到本性。本性是什么?是哲学里面所讲的本体,宇宙万有的本体,也就是说宇宙万有是从它生的。自性能生、能现、能变,宇宙万物是所生、所现、所变的,如果你证得了,这个证得叫大圆满。诸佛所证得的就是大圆满,你今天证得也是大圆满,大圆满里头能够加一点吗?能减一点吗?明白这个道理,才晓得他们讲的话是真的,不增不减。
古圣先贤垂留下来的那是纲领,那个纲领随着你的业用变化无穷。确实像贤首国师《还源观》里面所说的出生无尽,出生无尽就是变化无穷,不管怎么变,离不开原则。像佛陀跟我们说的,他所讲的基本的东西也很简单,就是十句,每一句就两个字,《十善业道》讲的,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不贪、不瞋、不痴。佛法里面总共所说的也只是二十个字,可是这二十个字一展开就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如来所说的经教都不出这十句。这十句是佛法的总纲领,从初发心到如来地不能够离开,这叫大道,大道不可须臾离也,能离那就不叫道。所以经上明白的告诉我们,小乘人把这十善展开变成三千威仪,戒律、威仪都是它展开的,大乘菩萨把它展开成为八万四千细行,这就像网一样,这十句是纲,展开来之后面积就很大很大,一网打尽。所以我们对于这个纲领可不能小看,愈分愈细。十条,十条每一条里面又有十条,就一百条;一百条里头,每一条里头又有一百条,这变成一万条;一万条里头每一条里头又有一万条,重重无尽,没有边际。所以学佛,首先抓住纲领、落实纲领,你愈学愈深,愈学愈广,智慧就开了。
这是世尊当年为我们表演的,为我们示现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像他那样的快速成就?原因很简单,我们对于烦恼习气不肯放下;不是放不下,是不肯放下,这一点得要搞清楚,你真肯放下,就成就了。他为我们表演的他放下了,他放下那年是三十岁,一放下就证得自性,禅宗所讲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他就做到了。他是印度人,距离我们现在三千年,也许我们说这是神话。中国人也有,唐朝时候惠能大师,距离我们现在大概一千三、四百年,真有其人,一点不假。他放下了,他所证得的境界,跟释迦牟尼所证得的完全平等,没有高下。释迦在印度是以佛的身分出现,就像《普门品》里所说的,应以佛身得度他就现佛身;而惠能大师他是以比丘身分出现的,应以比丘身得度者则现比丘身而度之,境界没有两样。惠能大师放下的那一年他二十四岁,很年轻。
释迦世尊他为我们表演的,有十二年的求学,到处去学习,寻师访道,成就圆满智能。惠能大师没有,他不认识字,没念过书。说实在话,虽然到黄梅住了八个月,亲近五祖忍和尚,实际上跟忍和尚见面不多,如果从《坛经》记载来讲,大概跟老和尚见面只有四次。第一次,去参访的时候见了面,派他到碓房去工作。第二次是神秀大师说偈子,他到那里去拜这个偈子,他也做了一首,老和尚出来看到了把它擦掉,这第二次见面。第三次是五祖到碓房去看他,问他米舂熟了没有。第四次是晚上半夜召见,跟他讲《金刚经》大意,他豁然开悟,四次。老和尚跟他讲《金刚经》大意是半夜,没人知道,我们估计顶多两个小时,他就开悟了。怎么开悟的?放下了,妄想分别执着一下放下,这叫做顿舍,不是一样一样放的,顿舍,一下顿舍,跟释迦牟尼佛一样,这是最快的。所以你要问,凡夫成佛需要多少时间?一念,念头一转,凡夫就成佛,问题是你能不能转得过来,你是不是真肯放下。
这种人叫上上根人,他一下就明白了;上中下三根不行,那慢慢来,慢慢的放。像我们这种根性,佛教给我们先放下执着,从这儿开始,再放下分别,最后放下妄想。我们一生能不能做到?肯定不能。我在这么多年常常劝勉同学,我讲放下十六个字,这是最严重的障碍。这十六个字是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只要有这十六个字,无论你怎样精进努力去修学都不能成就。你可以成就佛学,在佛门里面做一个现在人讲的专家学者,确实你在大学里面可以拿到一个佛学博士,你可以做个教授,你也能说得天花乱坠,你的贪瞋痴慢还有,不但有,还很严重。所以你搞的是佛学,你不是学佛。你要跟一个乡下念佛的老太婆比,你不如她,为什么?她将来能往生,能到极乐世界,你将来还搞六道轮回,你出不去,道理在此地。原因呢?原因是老太婆的烦恼轻,她虽然没有完全放下,她放下一大半,烦恼轻,她佛号得力。你虽然是博学多闻,你烦恼重,烦恼、习气重,你念佛不能得一心,就是你念佛也不能往生,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我们这种根性,上中下这三根里面,我们是下根,自己要承认。下根里头也有上中下,也许我们在下根里面是上根,下上根、下中根、下下根,我们是在这个阶段。这个阶段里面的人有没有指望?遇到净土就有指望,不遇净土,搞其他的法门,说老实话没指望。
我平常劝大家放下这十六个字,你真正做到了,当然做得不会很彻底,能够做到一半,你要是念佛,就可以保证你往生,只要放下一半就行了,一半以上,你就更有把握了。这条路走得通,善导大师告诉我们「万修万人去」,就是说的这个。可是得要记住,业障要消,冤亲债主要化解,这是决定不能疏忽的。为什么?很多人念佛念得很好,临终时候去不了,就这个地方产生问题。所以我们要认真努力断恶修善,要跟这些冤亲债主要跟他化解,用什么方法化解?认真修行,将修行的功德回向给他。我还听到一个同学告诉我,他说他们有个朋友,有个小孩大概才二、三岁会说话了。他给他家里人说,家里奇奇怪怪的人很多,有红色的面孔、有绿色的面孔、有白色的面孔,说好多好多。他问我这是真的是假的?小孩能看到,为什么?小孩心清净,没有妄想、没有分别,他能看到;等他有了妄想分别执着,他就看不到了。那是真的不是假的。你要细细去观察,婴儿刚刚生下来没多久,才几个月,他不会走路,还不会说话,他睡在摇篮里头,常常在那里笑,好像人逗他一样的,真有其事,他真有境界。有的时候,恐怖的少,有恐怖的、有欢喜的,你都能看得出来。我们确实肉眼凡夫,烦恼重、业障重,看不见,你真看到之后,你就晓得冤亲债主后头一大堆一大堆的。从哪里来的?宿世今生,这些人在等机会来报复、来找麻烦。
所以我们学佛,我们每天供佛菩萨,旁边要供冤亲债主,跟佛菩萨的像供在一起,天天回向给他,启请他们来做护法,一起共修,同生极乐国。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绝大多数他都肯接受,肯跟我们一起修行。要学诸佛菩萨,自行化他,自行跟化他是一桩事情,不要分做两桩事情,自行就是化他,他里头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冤亲债主,可以这么说法,这个说法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为什么认真努力修行?是为化解我们宿世的怨结,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不但化解我自己的冤亲债主,我有能力,也化解一切众生的冤亲债主,这个愿就更大了。愿大他们听了欢喜,他们看到欢喜,真的跟你修行。
我们新加坡的同修都很清楚,新加坡居士林老林长陈光别,他老人家往生的瑞相我们亲眼看到的,冤亲债主不少。他临终的时候,那个时候居士林有个弘法人才培训班,有二十多个同学,我们分一班四个人,轮流给他助念,日夜不间断。有一天,助念的同学回到居士林,出了状况,居士林有一位女同学,我记得叫杜美璇,年轻的女居士,就被灵鬼附身。附身的灵鬼说:我们很多人,都是老林长的冤亲债主,老林长念佛往生我们亲眼看到,非常欢喜,我们不找麻烦,看到他往生。这是老林长真正往生的证据,冤亲债主来给我们讲他真往生了。他们跟着法师到居士林,居士林有门神,放他们进来,他们不找麻烦。来干什么?来求皈依,求授三皈,来求听经,还指定要听《地藏经》。我们同学们告诉他,听经我们这里有讲堂,请他们到讲堂去听经。他说讲堂的光太大,他们不敢进去,最后要求在斋堂,就是吃饭的地方,请他放讲经的录像带。那个时候还放录像带,还不是光盘,放录像带他们在那边听。大概听了两个月,《地藏经》日夜不断,播了两个月,他们全走了。他们去的地方我们能够想象得到,功夫好的生极乐世界去,其次的生天,还有一些可能又到人间来,肯定。这是一点都不假,我们亲眼看见的。
而老林长学佛是多年,可是真正学佛是在他生病。他是个银行家,是大富长者,平常哪有时间去读经?只是在佛门做个护法而已。生病了不能工作,每天躺在床上,这才找到李木源居士,那时候李木源是居士林的总务。就跟他讲,希望把讲经的录像带送到他家里,他每天听经,这才真正用了功,每天听经八小时,不听经就念佛。实际上他两年就成就了,预知时至,告诉李木源说他想往生。李木源居士告诉他,你现在不能往生,居士林里面人事不稳定,只要你在,大家没有问题,希望将来人事安定之后你再走。他想想也有道理,又住了两年,这样又过了两年,也没跟人说。有一天他在一个纸片上写了好像是八月初七,我都记不太清楚,写这个日期写了十几个,家里人也不敢问他,就是那天走的。三个月之前,他写的那个日期,就那天走的,所以大家知道他预知时至。在临走的前一天,找我去给他授皈依,给他授三皈,第二天他走了,清清楚楚,一点都不迷糊。走的时候瑞相稀有,这是给我们做见证,证明。大家看到之后确实非常感动,认真修行。你看两年的时间他就有能力要往生,生死自在,又多留两年,让居士林的人事上轨道,李木源居士顺利接班。
佛、菩萨、阿罗汉、这些长者居士,他们的行谊我们都可以随喜,常随,向他们学习,乃至成道说法度生,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句话。佛菩萨在世间,他的事业就是教学,释迦牟尼佛教了一辈子,三十岁开悟,开悟之后就开始教学。从鹿野苑度五比丘开始,一直到他七十九岁圆寂,这当中四十九年,没有一天空过,这我们一定要看清楚、要看明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怎么说一天都没有空过?不但一天没有空过,日夜都没有间断。他不说话的时候,他那个样子就是教人,身教,行住坐卧他都在教人;你有问题向他请教,他详细给你解说,言教。言教,我们现在所讲的办班教学,佛经上讲,讲经三百余会,那个会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办班。在佛法称之为法会,法会是办班教学,跟现在不一样,这个要搞清楚。释迦牟尼佛在世只是教人、教学,没有修行,修行是什么?修行是你的生活,你能把所学的统统落实在生活,那就是修行。没有像现在在一起共修,打个佛七、打个禅七,没有,修行是各人搞各人的,他只是上课,做出榜样来给你看。你要是统统搞清楚、搞明白了,才恍然大悟,释迦牟尼佛一生不是宗教,他是什么身分?道地道地的职业老师,他是这么个身分。
佛教传到中国也是教学,会变成宗教,变成这种形式,到底是什么原因?为亡人超度,这到底是什么人搞出来的?我那个时候年轻,刚刚出家,跟道安法师办大专佛学讲座,他请我做总主讲。有一天我就向他老人家请教,我说经忏佛事怎么来的?他想了一想,他说非常可能是在唐玄宗的时候,就是唐明皇。安禄山造反,郭子仪这批人把这个乱子平定之后,唐明皇在每个战场建一个寺庙,这个寺庙叫开元寺。开元年间,他的年号是开元,所以都叫开元寺。那个时候讲经、诵经、礼忏,追悼这些死难的军民,是一种追悼会的性质,像现在忠烈祠这种性质。国家这么提倡,老百姓就效法,老百姓家里老人过世都请法师去做佛事,他说可能是这样子留下来的。我们想想,老法师讲的这个也很合理,合情合理。在那个时候是附带的,偶尔做一次,不是天天做的。变成真的拿这个做一桩佛门里重要的事情来做,应该是在清朝乾隆以后,我们算起来到现在最多不过三百年。这就是佛教变质了,把对经教的研究、学习、教化众生疏忽,所以佛教变成宗教。这个我们也不能不承认,现在是事实。
变成宗教,我们修学,成就就难说了。我们学佛的目标到底在哪里?如果说是为死人服务,那错了。佛为不为死人服务?为,地狱里头,地藏菩萨化身去,那就是为地狱众生服务。饿鬼道里面,我们看到放焰口,焰口台对面有个鬼王,叫焦面大士,那什么人?观世音菩萨,在饿鬼道里面现饿鬼身,为鬼道服务。一道是一道的,鬼道不会超度人,人道也无需去为鬼服务,这个道理要懂。经典里面讲得很清楚,诸佛菩萨在六道、在十法界,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应当用什么样方法来帮助他,他就用什么方法,善巧方便,这个道理要懂。所以今天我们讲到常随佛学,要特别重视成道、说法、度生。今天成道很难,我们说是我们自己修学有了成效,理搞清楚,方法搞清楚了,认真学习,就应当把自己的经验给同学们分享,这就是教学。教学不敢以老师自称,为什么?没开悟,当老师的至少得开悟才行,我们没开悟,这个一定要知道。我讲经这么多年,有很多同学问我,称我法师,我不敢当,受之有愧。我始终是以学生的身分,来听讲,坐在下面,我说这都是我的老师、是我的监学,我所修学的我在讲台上提出报告,跟大家分享,我们用这个态度。永远保持谦虚,没有傲慢,希望提升自己的境界,这个话是真的,为什么?听众里面我相信有佛菩萨应化在当中,怎么敢轻视?所以好好的学,希望自己这一生真有成绩表现。
道场,我这一生没有建道场的观念,为什么?释迦牟尼佛没有建道场,我们常随佛学。这次我在台湾治牙齿,住在高雄住了半年,悟行法师有人送他一块地,他告诉我,跟我商量,他想建个极乐寺。我就问他,你建这个寺目的何在?如果建这个寺跟一般寺庙一样,我说你就大可不必,台湾寺庙很多,有你一个不多,没你一个不少,何必劳民伤财?如果建一个台湾没有的寺庙,那倒可以说得通。他们就问我,台湾没有的寺庙是什么寺庙?释迦牟尼佛的说法、讲经、教学,这个寺庙台湾没有。也就是说,释迦牟尼佛一生是搞社会教育,不是搞宗教,你要建一个寺庙,这个寺庙也搞社会教育,行,这个台湾还没有第二个,值得干,我支持你。不但台湾没有,全世界没听说过,希望你带头,这是个好事情,这是真实功德。所以我们随顺修学,常随佛学,佛当年干什么,祖师大德干什么,我们跟着干这就对了。
底下第九「恒顺众生」,你看上面要跟佛学,下面要随顺众生。「谓常于一切众生,承事供养,如奉师长,如敬父母,凡有病苦,为作良医,乃至贫穷,令得饶富,如是平等随顺利乐,故云恒顺众生。」这个地方把我们佛弟子应该做的事业说出来了,佛菩萨住世,佛弟子要学习,要常随佛学。顺众生是第一桩大事,怎么恒顺?承事供养,要把众生看作是自己的父母、师长。中国人对这两种人孝敬到极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我们身体得自于父母,知恩报恩,我们的智慧得自于老师,这是普遍的。在一切时一切处,供养当中,必须要知道,最重要的供养是法供养,把佛法传给别人这是第一供养,讲经教学是第一供养,传持佛法是第一供养。众生,经教里面把他分做上、中、下根,这叫三根,上中下三根。上根的人要为他讲经说法,要劝他念佛求生净土,上根的人;他听了欢喜,他能听得懂,他能接受,他能依教奉行,他真能往生,这是上根人。中根人他能信,他不理解,或者是能理解,他信心不深,半信半疑,这中根人;要帮助他增长善根,也就是帮助他增长信心,帮助他深入经藏,让他都理解,这中根人。下根人,他不能接受,他不相信,他也不愿意求解,那怎么办?给他种善根。种善根的方法,经上讲的,「一历耳根,永为道种」,只要他看到佛像,听到佛的名号,阿赖耶识里面落了佛的种子,那就种了善根。
所以,我早年教大专学生的时候,我常常劝同学,你们书上不都写名字吗?你的书本上不要写自己名字,写阿弥陀佛。你放在桌子上,同学们一看到,阿弥陀佛,你看他就念一声,耳朵也进去了,那个同学就种了善根,这个方法好!出门在街上走,手上拿一串念珠,不要怕人笑,戴一串念珠不知道度多少人,多少人看到的时候,他心里佛的念头油然而生,种种方便。这大概总有十几年前,我在香港讲经,看到香港年轻人穿的衬衫、T恤,那个里头的图案奇奇怪怪的。我看到之后脑子一动,为什么不印上阿弥陀佛,印几句佛经?他们穿在身上,街上走一圈要度多少众生。现在就很多了,很多身上衣服都有佛经的经句,阿弥陀佛就常常能看到,这都是摄受众生的方便。
病苦里面最重要的是不闻法,那是真正的病苦。所以佛是一切众生的大医王,佛是以讲经教学普度众生。可是除这个之外,我们真生病,那怎么办?医疗,现在养老,「乃至贫穷」就是养老、育幼,这是大事。我看老人院我很感动,老人如果临走的时候他有怨恨,他心不平,有这一股怨气,死了以后决定堕三途,你说多可怜!如果养老院里面,从执事到员工都能懂得这个道理,都能够好好的学佛,把老人看作是自己的父母、是自己的尊长,用孝顺心去对待老人,老人欢喜。澳洲的养老设施,我看到的世界其他地区都不能跟它相比,他们在物质条件上确实令人满意,你看到没话说,你会非常欢喜;精神生活缺乏,就是服务的人员等于说他是一种职业,他把那个做到就行了,孝敬的心没有。如果他们能够学《弟子规》、学《感应篇》、学《十善业》,用孝顺心来做他这个职业,这个职业太伟大了。你把老人等于说从三途拉出来送上天堂,送到极乐世界,这是什么事业?这是佛菩萨的事业,你干这一行你是活菩萨,你是活佛,那还得了!所以要有这个认知,他才会非常欢喜从事于这个职业。这是真正救人,真正是救苦救难,从三途里把他送到天堂,送到极乐世界。
育幼重要,现在这是全球各地的社会严重问题。现在学校教什么?教技术,教技能的训练,没有教你怎么做人。所以这个在中国教育的含义,完全违背了。中国人讲教育,先教你什么?教你孝顺父母、教你尊师重道。什么时候开始教?小孩出生就开始教。怎么教法?父母做出来给他看。不可以轻视,小孩初生他无知,那你就错了,他非常聪明,非常灵敏,超乎你想象之外。他会看、他会听,看你怎样孝顺父母,他就学会了,看你怎样待人接物,他就在学。所以,我们中国谚语有这么一句话,「三岁看八十」,外国没有。三岁怎么能看八十?三岁养成的根,八十岁不会改变,根深蒂固,这叫扎根教育。所以《弟子规》说老实话,不是给小朋友念的,是什么?是父母做出来给小朋友、给婴儿看,这是三岁之前,一千天的扎根教育。他不会说话,还不会走路,但是他这个东西全学会了,根深蒂固。所以三岁,他有能力辨别是非,有能力辨别邪正,有能力辨别善恶。到进学校的时候,大概六岁,一般六岁,最迟七岁进学校,老师也是做出来给学生看,所以老师要身教。同时要把为什么要孝顺父母,把《弟子规》简简单单讲解给小朋友听,他已经都会了,现在一明白,应该要这样做法的。这是中国童蒙养正。
德行的教育、伦理的教育,一定是在十二岁以前完成,十二岁之后就学习经典了。可是学习经典之前一定要背诵,背诵也是在十二岁以前,十二岁之后上太学,中国没有中学,只有小学、只有大学,太学就是大学,没有中学。十三岁进太学,老师把学生过去所背过的书详细讲解,讲完了之后,老师跟同学在一起互相讨论。他是这么个学法的,所以读书真乐。而且这个小孩,不要说年轻人,小孩,他是非常稳重,绝对不像现在心浮气躁,不会有这个现象,非常稳重,看起来就像佛门所讲的龙象。龙象是比喻,龙没有看过,象看过,你看象无论是站着、无论是走着都很稳重。都像在定中一样,行住坐卧都在定中,定生慧,智慧从哪来的?从定中来的,人心浮气躁生烦恼,他不生智慧。
所以,养老育幼我们要放在心上,有机会要认真去做。现在这个社会,我们只能够尽心尽力做个好样子,一个样子做好了,让别人来学习,让别人来模仿,逐渐向外推广,这才能做到真实的利益;如果做很多,我们的力量就分散,一个都做不好。只做一个,一生办养老院,办一个;办一个私塾,来教儿童伦理道德,也办一个,不要办多。全心全力来做,做好了之后,现在方便,媒体可以帮助你宣扬,介绍大家来参观、来观摩、来学习,这样就可以能推广。学校也是如此,现在学校这种排课的方法不合理,这种交叉排课的方法让年轻人时间、精力都浪费掉,他学不到东西。我们中国几千年,古人的教学方法都是一门,「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个方法可以用在学校。可是我们要做实验,不做实验人家不相信,全世界学校都是这样教法,你来个特别的,人家不相信。我们并不特别,我们这个方法教了几千年,你们这个方法顶多才不过一、二百年,我们有几千年的经验。
譬如小学,小学有四门主要的功课,我们排课不交叉,一门。语文这是最重要的,是基础的基础,一定把它学好。小学可以用两年到三年专教语文,没有其他的课程,专教语文,这个三年的语文他就会学得很好。小学六年的语文,我用三年的时间把它教完,根就扎好了。数学,六年的数学用一年的时间教他。就是让学生每天学习功课只有一门课,他脑子想一个问题,他不会想很多,想很多就复杂了,用这个办法。上午头脑清醒,就学这些东西,下午有娱乐的东西,学学书法、学绘画,音乐、舞蹈,摆在下午,他也会很活泼。主要功课就是一门,一样一样的教,六年功课还是六年完成,效果肯定不一样。我跟很多人谈过,他们要我「你做个实验来看看」。我们要办这个小班,办个实验来看看,实验成功了,可以做教育改革,那你救多少年轻人。所以这是值得做的,我们要向这个方向、目标去努力。这恒顺众生。
真正给众生健康的、清净的、幸福的、平等的这些真实利乐,利是利益,乐是快乐,这就是佛法教学的宗旨,离苦得乐。首先,要帮助我们现前离苦得乐,现前的苦不能离,现前的乐得不到,说是来生后世,没人相信。在佛法本身也讲不通,因为你这一世,佛家讲叫花报,来世叫果报。这一世你就很快乐,你来世一定更幸福,你这一世很痛苦,你来世会更苦,这是常理,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要明了,我们如何能把佛陀教导我们的我们能得到,我们再跟大众分享,希望大家都能得到,这才叫真正恒顺众生。
末后一条,「普皆回向」,这个意义大了。回向什么?我自己所修学的,我不求自己的福报,希望把所修学的功德、福报跟一切众生分享,心量拓开,大乘教里面常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使我们想到《妄尽还源观》里面所说的四种德行,性德,《还源观》,当然它的标准是明心见性的菩萨,我们要应当学习。第一条不容易学到,第一条叫「随缘妙用」,就是随喜、恒顺、常随佛学。随顺里面就有这个意思在,得真干。标准是诸佛如来,我们要向他学习,不向别人学习,他才是真正的标准。难舍能舍,难行能行,难舍的是自私自利,这个要舍,一定要知道,如果这个要不放下、不舍,它会造成我们严重障碍,菩提道上一个阶梯你都爬不上去。你能够舍,就上去了,舍第一阶你才能到第二阶,舍第二阶你才能到第三阶,你才不断上升;你如果站在那边不动,舍不得离开,你永远不能前进。
所以舍一定就得,这个果报太明显了,舍财得财,舍法得聪明智慧,要真的发心照顾这些老人、照顾儿童,你得健康长寿,这叫无畏布施,果报非常殊胜。果报现前怎么样?果报现前不要受,还是舍。得到的那个也要舍得,舍得是两个意思,第一个,舍就有得,第二个意思,把那个得也要舍掉。你才真正得清净心,真正得平等心,清净平等才能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这是真实利益。所以,回向天天要学,回向的意义就是把心量拓开,不想自己,想一切众生。起心动念遍法界虚空界,这个心就是佛心,常常这样想,不知不觉跟佛菩萨的心就相应。如果常常想自己,不行,修得怎么好,常常想自己,你的心量还是那么大,拓不开。佛法能不能成就?不能成就,顶多来生你再到人道,生做大富大贵,就如此而已,为什么?你心量太小。
所以回向是帮助我们拓开心量的,哪些?你看「从初,礼敬诸佛」,乃至到九,前面九「恒顺众生」,前面所讲的这九种大愿的功德,统统要回向。「所有一切广大功德,普皆回向法界众生」,这个心多大。不是回向我一家人,也不是回向我这个城市的人、我这个国家的人、这地球上的人,回向法界众生。宇宙之间有无量的星球,每个星球里头都有众生,我们现在的科学技术已经展开太空探险。人进入太空还没有办法超越太阳系,但是我们科学的产品人造卫星超越了,超越太阳系,已经进入太空。它们在太空当中经历过许多星球,没有发现到星球上有人。星球上到底有没有众生?佛在经上教我们念「日光菩萨、月光菩萨」,月球咱们探险去了,回来了,说月球里头没有人。就有出家人来问我,他说净空法师,以后我们还要不要念月光菩萨?
我们从《华严经》上得到的信息,世界,我们今天讲星球,这是物质,物质跟精神是不能分离的。它那边的众生跟我们这边的众生,不是同一个维次空间,所以我们见不到他,他可能见到我们,因为他的维次比我们高。我们也常常听说有些飞碟,不明的飞行器,常常在地球各地发现,真有。我是亲自看到一次,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学佛,二十几岁,我还在上班。是一个下午,黄昏的时候,我看到空中有个绿色的一团光,它不动,我看了好好奇,旁边还有很多人,大家都看到。到第二天,报纸上注销来,看到的人很多。停在那个地方大概有五分钟的样子,所以你看得很清楚。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有人说可能是信号枪,但是信号枪不会那么久,那么样的稳定。五分钟之后看它移动,先是很缓慢的移动,但是几秒钟之后就很快,像一道闪电一样没有了。我们才想到那就是科学家报导的所谓飞碟,在台北市上空,在台湾看到的。
这些,那里头当然有人操纵,到我们地球上来观光旅游,没落下来就是,都是属于人道,跟我们一样的,他是别的星球上的,是人道。他们的科学技术比我们发达,比我们高明,你看那个飞行工具它能够停止,我们的飞行工具不能停止,它可以停止,可以快、可以慢。那个速度太快,几秒钟之间就不见了,它速度很快。使我们想象到佛经上讲的转轮圣王,为什么叫他做转轮?因为他有宝,他的宝就是轮宝。他乘坐这个轮宝能够飞行一四天下,一四天下就是太阳系,他能够在星际里头旅行,用这种交通工具。它的形状像个轮一样,称为轮宝,这转轮圣王,轮宝所到的地方都是他管辖的区域。所以我想是不是转轮圣王派这些人到这个地方来考察的,来看看的?想象当中是有这个可能。他不是天道,如果是天道不需要这个工具,天人能变化,那是不同维次空间。这是同一个维次空间,所以他是属于人道。
六道的情形前面都给诸位报告了,佛道,修定的人能够突破空间维次,能够看得很清楚、很明白。知道六道这回事情的人,在佛教之前,我们在典籍里面看到,古婆罗门。婆罗门教比佛教应该要超过一万年,佛教到今天,用中国人的记载才三千年,婆罗门教超过一万年。四禅八定是他们修的,凡是修这种定的人他都会看见,他都能了解,上面二十八层天,下面无间地狱,人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不需要用仪器去探测,他用定功,佛经里面讲的「净极光通达」,我们心清净到一定的程度,就通达了,空间维次就没有了。所以空间维次从哪里来的?是从妄想分别执着来的。禅定就是把分别执着暂时放下,只要一放下,境界就不一样,很多看不到的东西你就能看到。
宗教里头许多修定的,古印度的宗教几乎没有一种是不修定功的,只有浅深差别不一样。佛教里头重视禅定,八万四千法门,换句话说,是八万四千不同的方法,都修禅定。我们用念佛,念阿弥陀佛,是不是修禅定?是的。念这一句佛号,作用就是把妄想分别执着伏住,那就是禅定,伏久了自然没有了,就是禅定成功了。所以在佛法,念佛功夫有三个等级,最高的是理一心不乱,那是超越十法界,那是大定,超过四禅八定;四禅八定只是在六道里头,没有出六道。阿罗汉修成九次第定,超越了,超越六道,不能超越十法界。所以,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超越十法界,成佛了。十法界里面,这是阿罗汉、是菩萨他们修行的地方。下面是六道,六道里头也有小定、也有小神通,有修得的、有报得的。你说天人,天人一生到天界他自然就有五种神通,那是报得的。如果再有修,他这个能力就更大,境界就更清楚,同时智慧慢慢的启发了。
「法界众生」,肯定是法身大士才能做到,我们现在也向法身大士学习,念念为法界众生服务,念念想着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苦难众生。法界里头,像六道、十法界的太多太多,数不尽!这些众生跟我们一样,迫切希望佛菩萨帮助,帮助离苦得乐。乃至「究竟成就菩提」,究竟成就菩提就是无上佛果,都能够达到究竟圆满,普贤大愿才究竟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