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

孝道是人生最根本的启蒙教育

时间:2016-07-07 17:50   编辑:善常   点击:

人生有很多事情可以等,惟有孝道不能等。父母生我、养我、教育我、呵护我,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慈爱。父母的恩情似海,永生难报,为人子女若不能在父母有生之年尽孝道,待到父母不在世了,才想起要孝敬父母,为时晚矣!
 
  孝道是人生最紧迫的事情。一次,有位记者在飞机上问比尔·盖茨:“您认为对您来说,当前最紧迫的是什么?”比尔·盖茨的回答出乎记者的意料。记者以为比尔·盖茨的回答一定是跟商业、金钱、财富有关,恰恰相反,比尔·盖茨这样说:“我认为最紧迫的事情是孝敬父母。”不仅如此,孝道也是人生最重要的启蒙教育,这是一种善的教育,也是做人的根本。
 
  我们发现,无论是儒、释、道,还是其他宗教,无不是劝人尽孝道,行善事。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推崇孝道的民族,中国的传统文化历来重视孝道的教育,并把它作为人生启蒙的基础。古人在很小的时候就被灌输孝道的思想,学习并诵读《弟子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那么,为什么一个人从小要接受这种启蒙教育呢?
 
  古人讲,百善孝为先,就是说孝敬父母是所有善行中居首位的。孝道其实也是善的教育,是教人做人的道理。孝即是善,不孝即是恶,人能孝道,便是好人。让孩子从小接受孝道的教育,就是让善的种子扎根在孩子的心灵里,教育他们要做一个好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古人认为,孝是德之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一个人若是不守孝道,不从根本上做起,那么道德就很难生成,也将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德之于人实在是太重要了,君子厚德才能载物。德,意味着“得”,即获得,得到。一个人只要具备大德,就能得到尊贵的地位,丰厚的俸禄,美好的名声,健康和长寿。如《中庸》所言:“天地生育万物,必定因万物的质地来判断是否应该精心培养。能够栽种的就加以培育,倾斜枯萎的就让它倒下覆没。”故说,做人的质地因孝而生,因德而成,而这质地就是人的品质,或说是品德,只有品德好的人才能承载大的福报,假如德不配位,即使得到了也是暂时的,不仅会失支离,还会有实殃。
 
  然而,当下社会,我们看到,在某些因人的身上,孝道文化缺失,孝道意识淡薄,孝道美德已无从体现:有的子女互相推卸赡养老人的责任和义务,竟然闹到了法庭,或因老人体弱多病,没钱,自理能力差,就把老人当作“废物”和“累赘”,不管不问,甚至随意训斥或打骂老人,还有的子女为了霸占老人的房子,狠心地将老人逐出家门,流落街头……
 
  应该说,孝道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是做人的根本,乌鸦尚有反哺之义,为人者岂能连禽兽都不如?一个不懂感恩、不尽孝道的人,必定会受到众人的唾弃和道德的谴责,这种人也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在尽孝道这个问题上,很多人的认识存在着偏差。比如说,认为给父母钱就是孝,因此他们总是以有事儿或工作忙等为借口,很少回家看望父母,也不关心老人的精神需要。还有一种人是活着不孝死了孝。父母在世时不知道行孝,等父母逝世了大操大办,花钱给老人买祭品,为了所谓的“面子”,是演给活人看的,不是真孝顺。
 
  那么,怎样才算是孝道呢?应该知道,孝分为小孝和大孝,在物质赡养老人,如给钱,让老人吃饱、穿暖,能孝养其身,这是“小孝”。为什么这样说呢?孔子告诉我们:“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那么,什么是大孝呢?这是比小孝更高层次的孝,应是在精神上满足老人,通过自己的努力立言、立功、立德,为国为民做出一番事业,从而光耀门楣,让父母显赫于人前,脸上荣光,也就遂顺了父母的心志,能做到孝养其心,谓之“大孝”。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请记住:人生有一件事情最不能等,就是尽孝道。
 
赞 (0)

本站所有内容共享 欢迎转载 正气文化公益网 反黄之盾

Q群: 218813922 QQ: 516104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