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恶积善

仲淹义田

时间:2023-11-09 15:47   编辑:鸟儿飞   点击:


宋朝范仲淹字希文,乃是唐朝宰相范履冰的后代,苏州吴县人。他的身世非常凄惨,两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母亲改嫁长山朱氏,他也改姓为朱。
 
年纪稍大之后,范仲淹知其家世,流着眼泪拜别母亲,一个人住到山东长白山醴泉寺读书,后又前往睢阳应天书院就读。
 
由于缺乏经济来源,范仲淹的书念得非常辛苦,他没有钱买米,只好每天煮粥,待粥结冻,用刀切为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折断数茎野草沾着盐巴胡乱果腹。到了冬天,气候严赛,无火取暖,他也照样用冰水洗面,昼夜苦读不息。
 
范冲淹在年轻未发达前,即志在救国为民。他曾找过相士算命,一开始就问相命先生说他有无当“宰相”的命?相士摇头说:“你年纪轻轻,过于自负!”之后,他又请问相士,有无当“医生”的命?这时相命先生觉得非常奇怪,问他为何想当宰相?宰相当不成又想当医生呢?后来范仲淹说,当宰相或医生皆是为了救国救民,希望能帮助那些苦难的同胞。相士听了之后赞叹:“有此存心,真宰相也。”
 
皇天不负苦心人,后来范仲淹果然考取进士,做到广德军司理参军,把母亲大人迎回家中奉养。大文学家晏殊在应天府为官时,闻知范仲淹的才名,推荐他担任秘阁校理。
 
范仲淹博通六经,尤其对易理极有研究,他在《岳阳楼记》这篇文章中述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亦即天下人还没有忧愁之时,我先忧国忧民,等到天下人都享乐了,我再享乐也不迟。范仲淹这种精神,感动了宋朝一些有为青年,共同提倡气节,蔚为风气。
 
后来,范仲淹当了宰相之后,自己并不贪图荣华富贵的享受,而是把俸禄所得设置一千亩的“义田”来供养亲族和贤士,使其每年的衣、嫁、娶、丧、葬皆有金钱补助,并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事,而自己却“贫终其身”,其往生之曰,身无以为殓,子无以为丧,惟以“慈善事业”遗其子,故其子孙八百年而不衰,这种“舍己为人”与“己有能,勿自私”的精神,实值得我们效法与学习啊!
 
    本文来源弟子规公益网http://www.dizigui.cn/bk/zyhjs160105.asp,欢迎转载,感恩!
赞 (1)

本站所有内容共享 欢迎转载 正气文化公益网 反黄之盾

Q群: 218813922 QQ: 516104295